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

时间:2019-05-12 17:5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

第一篇: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

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

内容摘要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技能应与学习的知识一样成为学习的基本内容,而在学习的技能中一种对学习和思维都极为重要的技能就是认知策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意识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认知策略的培养途径及意义。

关键词: 认知策略、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维度,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关注知识获得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心理学研究中均归属于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这一术语最初由布鲁纳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中提出。七十年代,加涅(R·Gagne)才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将认知策略作为一种可以习得的性能单独列出。加涅将认知策略定义为:“内部组织化的技能,是学习者用以调节其注意、学习、记忆及思维过程的技能”。

代表策略正统观的M·普莱斯利等人对认知策略的定义是:“策略是凌驾于作为执行一项任务的自然结果之上的认知活动构成的,这样的认知活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策略达到认知目的(如理解、记忆),而且是潜在可以意识和可控制的活动”。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认知策略存在不同的界定,比如:有的研究者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以此强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这一定义既强调认知策略的方法属性的特征,又强调其有对内控制的特征。

综上所述,认知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所划分出的一类知识,它是一类对内调控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技能,处于个体知识结构的最高层次,其所指的对象是学习者自身的认知活动。认知策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人们在学习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都要通过内部的思维过程来选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用于支配自己学习和思维中的行为。不同水平的认知策略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认知策略水平的高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好的认知策略会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新知与旧知的衔接灵活有效,也会使知识的提取和应用自如流畅,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认知策略在人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认知策略的指导,把认知策略的培养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有意识地指导和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策略。化学教学中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1)认知同化: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学习者只有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相似的、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与新知识在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产生有机的联系,才能“固定”和“归属”新知识,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奥苏伯尔称之为同化。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把认知同化的策略不断向学生示范,使他们了解并掌握。例如: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已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因而氨气的制取装置就可与氧气的制取装置进行同化。在比较出它们制取装置相同的原因,即知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对反应装置的要求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同化上升出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同样,固体与液体相互反应在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装置的选取,都可采用同化的策略学习。这不仅使新旧知识产生了联系,巩固了知识,而且从原理上进行了概括,利于知识的检索和运用。

(2)比较辨析:

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感到困难的是知识点多、概念抽象、记忆困难。他们常常将一些概念混淆,其原因是他们对概念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记忆上,并没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当他们再学习语意和字意相近的概念(如原子和元素、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电离和电解、纯净物和化合物、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不知所措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理解这些易混概念的实质含义、使用范围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对一些有相互联系且意义相反的概念,如氧化与还原反应、加成与消去反应、水解和酯化反应等,则可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当先前的知识不稳定或不清晰时,采用比较辨析的方法,指出新旧概念的异同,既可增强原来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度,又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和保持。例如: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是两种最常使用的表示溶液和其中所含溶质关系的方法,它们的换算是生产和实验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较难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但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辨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表示的都是溶液和溶质的关系,只是溶液的量和溶质的量的表示方法不同:在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的;而在质量分数中,溶质的量是用质量表示;溶液的量的表示也不同,质量分数是用质量表示,但物质的量浓度中却用的是体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确,这两种浓度的换算实质上就是溶液、溶质表示方法的换算,从而形成清晰的概括性的解题思路。

(3)提纲图示:

在知识的学习中,虽然新的知识信息在头脑中不断地与已有信息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一般是纵向的,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为了使所学知识能更好地在长期记忆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学每进行到一个阶段后,教师都有必要指导学生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整体来表示出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组织集合中,提纲图示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策略,它可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成视觉图示信息,简单明了地显示出各知识点间的连接和关系,使知识更加直观、条理化。例如:卤素的各种化学性质、碱金属的各种化学性质以及其他各类物质的性质学习完之后,可指导学生以提纲的形式概括总结。在学习的初期可先由教师提供大部分的提纲结构,留下少部分的结构空位让学生填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只提供提纲大标题和小标题数目,学生完成小标题及内容,最后逐渐过渡到完全由学生总结概括出提纲。

例如:在学习了卤族元素代表物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之后,可引导学生找出如下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这种知识结构的网络图,随着知识信息的不断获取还可继续补充扩大,从无机反应到有机反应,从小分子到高分子。这种连接不仅使各主要知识点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来,而且也使原有知识结构中分散、孤立的知识激活,使学生认识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为解决物质的制备问题奠定基础。(4)类比迁移:

为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中要培养的另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是类比迁移。类比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而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借助于类比法,可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有效地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类比迁移策略让学生体验和掌握。

例如:化学平衡理论是较抽象的基本原理,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但学生已有了溶解平衡的知识,因此可类比溶解平衡,使之迁移到化学平衡的学习中,而各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通过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迁移。有了各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知识后,又可类比迁移至盐的水解学习中,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的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酸碱性,讨论怎样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在知识的迁移中,一般概念和原理是通向普遍迁移的大道,因此要注重和加强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的教学,并不断应用,使之促进原理和迁移策略的掌握。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指导,而且更要给予技能和策略迁移的指导。例如:研究卤素性质的同化策略,还可迁移到氧族元素、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研究。类比迁移不仅可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可用来分析推理未知或未接触过领域的知识。此策略用于解题的一般途径,顺推或反推,既可用于化学计算题的解题,又可用于解决推断题、合成题等问题的解题。

学生认识策略的掌握对外来信息的加工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指导认识策略的学习,为认知策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并尽可能地运用有关策略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感受策略对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接受、内化并自觉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认知策略的培养,有利于探索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心理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认知心理品质都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同化、比较辨析、提纲图示和类比迁移等认知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在于:

(1)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调控化学学习活动,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3)是在化学教学中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张楚廷.学习策略及其教学论意义[J].教育研究,1999(1)[2] 李山,余欣欣.学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认知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D].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3]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 王立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2)[5]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5 [6] 余香莲.中学生认知学习策略分析[D].丽水学院学报,2006(2)[7] 张庆林,王永明.学习认知策略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京),1996(3)[8] 刘超.探讨化学教学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认知策略及其能力培养[J].化学教学,2003(1):23~25 [9] 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皮连生,庞维国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6~82 [10] 费午华.浅谈认知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2(5):20~22

第二篇:多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多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内容提要:作文是最富个性化的创作活动,是一种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欲望。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以情境教学论、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等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发展性学力”为突破口,以“创意”为核心,以“想像”为纽带,以“作文训练”为途径,以“生活世界”为源泉,以“生活情境”、“社会情境”、“模拟情境”、“虚拟情境”为视点,激活学生作文时的想像、灵感、迁移、变通思维,努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确立创作意识,在发现中体现创作灵感,在求异中学习创作方法,在想像中丰富创作内涵。

关键词: 情境 思维 想像 视点 创造力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很少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他们常常有畏难情绪,觉得无事可写,常有类似“作文作文,好似捉魂”的苦衷,因而在每单元的习作训练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在发展性学力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素材雷同,构思不够新颖,结构过于程式化,想像力不够丰富,儿童情趣不足,表达矫揉造作,平淡单调,感受苍白,感情贫乏„„

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时“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惑?如何使学生对生活世界萌生惊异感、向往感、自由感,产生喜、怒、哀、乐、爱等多种情绪体验?如何使学生感知的敏捷性带来情感的丰富性及对事物认识的悟性、灵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日常作文训练中,笔者以多视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所谓的“以多视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指在创设具有“有形”、“有情”且“意境广远”而“理寓其中”的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以情境教学论、直观教学原理、暗示教学理论、情感驱动原理为理论依据,遵循作文情境教学的四大基本规律(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活动律),以“生活情境”、“社会情境”、“模拟情境”、“虚拟情境”为视点,以“发展性学力”为突破口,以“创意”为核心,以“想像”为纽带,以“作文训练”为途径,以“生活世界”为源泉,激活学生作文时的想像、灵感、迁移、变通思维,力求引导学生既敢于大胆想像,异想天开,又能合乎情理,自圆其说,从而想别人之未想,言别人之未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多视点培养作文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想像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神奇的想像为人们提供了创造的契机,想像包含着、孕育着创造性。的确,正如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想像的民族。他们的想像超地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他们的想像超时间,“思接千载,祝通万里”;他们凭借想像,“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他们依靠想像,“夕阳芳草寻常物,化作笔下皆是诗”(袁牧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锡禹诗句)。想像出才子,想像出诗人,想像孕育了一代诗魂屈原,一代诗仙李白,一代诗圣杜甫,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郭沫若、鲁迅等。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如果不培养他们的想像力,我们的民族将何以“贻厥未来”[3]!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着以“想像”为纽带,以“创意”为核心,以“作文训练”为途径,以“生活世界”为源泉,以多视点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一)以生活情境为视点,激活形象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大脑功能健全的孩子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无法估量的资源,那就是人的潜在智慧,“沉睡着”的力量[4]。而小学阶段是人的潜在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想像和梦幻是孩子们的专利。他们的心灵会因梦想而得以充分的舒展,他们的精神获得极大的自由。对新异事物充满探究的渴望与热情如同创新的翅膀,让学生潜在的智慧、悟性迸发出令人欣喜的光亮。

1、情境内容

朱熹曾说:“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确,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只有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才能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

学生虽然年少,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毕竟他们也有一个生活的圈子。在这个圈子中,他们对生活 1 都有所认识,有所了解,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同时也从家庭、学校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生活经验。(1)家庭生活情境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各具特色。如有学生写到,退休的奶奶很想赶时代潮流,却又怕家人笑话。她趁子孙上班上学之时,在家里对着镜子学跳迪斯科。这一天,“我”临时回家拿“

六、一”节演出的道具,从门缝中偷看到奶奶竟然头顶上架着一副太阳镜,腰系一件鲜艳的红上衣,合着音乐节奏在房间里摇摇摆摆,“真是酷毙了!”有学生写到,以前全家人年年到饭店吃年夜饭,今年他们家来个“辞旧迎新”的创新法:举行“除夕家庭自助餐”、“除夕家庭篝火晚会”。小舅在篝火晚会上表演“空穴来风”,“简直帅呆了!”(2)学校生活情境

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校生活很让学生心动:“

六、一”儿童节的“玩具超市”、“赛车王国”一直到现在还是孩子们心中念念不忘的主题:玩具超市内,波比娃娃“鹤立鸡群”。她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魅力:一会儿甜甜地笑,吸引许多小朋友的目光;一会儿娇娇地哭,引起许多小顾客的关注„„游园会上的那一幕幕镜头孩子们一直“舍不得”忘记:“瞧那小胖,正在玩小熊凑尾巴节目。他那胖乎乎的脸上戴着小熊的面具,手上举着一条小熊尾巴,举棋不定,不知该往哪凑。哎,对了,小胖,就差一点,再往右移一厘米就对了。哎呀,往右呀,你怎么老往左呀?嗨,方向性错误!眼看着小胖那双‘目的性不明确’的手,我心里急得直想大喝一声:‘小胖,听我指挥,往右10厘米!’可我能急不能言啊!哎呀,我的妈呀,小胖竟然在这最后一秒钟内‘果断’决定再往左10厘米,把尾巴凑在小熊的嘴巴上,‘惨不忍睹’啊„„”

家庭和学校生活情境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扪其形,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2、教学策略

运用“直观教学理论”和“情境教学论”中“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材料的真切感”、“以广远意境激发学生的拓展想像力”的原理,针对学生作文素材雷同、想像力不够丰富、缺乏儿童情趣等薄弱环节,以发展性学力为突破口,密切联系生活,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触景生情,从而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1)感知情境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的品位,“关注环保”已被提到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在“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口号响彻杭城各个角落时,如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利用便利的地理条件,带领学生到运河公园欣赏古运河美丽的风光。两岸纤柔、翠绿的柳枝,河中缓缓驶过的小舟,使学生赞叹不已。“运河”这一鲜明的形象强化了学生感知材料的真切性。(2)丰富情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心物交融”说,所谓“物色之心,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说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在学生感知情境基础上,向学生讲述古运河的历史。当讲到近几年来古运河的巨大变化时,学生纷纷接过话茬:“对,对,几年前,我家就住在运河边的破房里。一到夏天,运河里就发出那股臭味,真难闻啊!”“记得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江涨桥又窄又旧,运河的东岸上垃圾成堆„„”“听爷爷说,他小时侯经常在河里钓鱼、游泳。要是我们现在也可以在运河中钓鱼、游泳,那该有多好!”“今年九月初,清理运河工程一开始,挖土机把河里的淤泥一车一车地吊上来„„”“对,对,上次我在报纸上看到,杭州人多年不见的水鸟又回来了!”因为有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所以学生饶有兴趣。(3)感悟情境

在唤起学生的回忆之后,可以趁机引出“环保”这个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这绿树成荫的运河公园里,看着身边这一片片绿色的树叶,一棵棵绿色的小草,真是心旷神怡啊!这时候你们在想些什么呢?”因为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我提供他们一些材料展开想像。学生受到启迪,找到了生活情境与想像的结合点,如同给想象装上翅膀,思路畅通,各抒己见:“如果不关注环保,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肮脏的世界中。”“如果不关注环保,西湖将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杭州将会失去很多游客。”“如果不关注环保,至少北京申办奥运会难以成功。”“有一句话说得好:谁毁弃了家园,谁就失去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学生们激动得脸都涨红了,讨论更热烈了。笔者欣喜地 2 看到,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激活了形象思维。再让学生利用休息天作一些社会调查,收集各种有关环保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想像,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以童话、小小说、寓言、诗歌等不同形式完成习作。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人人有所感悟。

又如金秋十月的西博会,已成为新杭州的一个象征。它让杭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杭州。我利用双休日时间带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西博会,了解西博会,宣传西博会。回校后,我让学生说西博会的见闻,谈西博会的感受,然后,让学生遐想《孙悟空翱游西博会》。因为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很多高科技产品,如电话、电脑、智能防盗门等。学生所接受的文化也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的。学生的想像力真是让人惊叹。在文中借孙悟空之口抒发感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俺老孙一跳!嗨,俺老孙得快快回花果山召开紧急会议,通知小猴们赶紧报名参加科技培训„„”“西博会让这个古老的美丽城市变得更年轻,让那个天堂一样的湖泊更美丽,让越来越多的人为它自豪为它骄傲。看来,俺老孙也该另眼看世界,不该再留恋花果山了!”

想像使学生的心理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欣赏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学生身上常涌动着一种天然的颖悟、纯真质朴,这是成人刻意追求也无法达到的。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注重作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拓宽学生作文训练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以生活情境为视点,激活学生形象思维,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激发思考,启发学生,极大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以社会情境为视点,激活灵感思维

博大的宏观世界,深邃的微观世界,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信息发展无极限,创新创造无止境。

1、情境内容

现代社会的信息面广量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主动收集有关信息,丰富自己的信息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1)国内社会情境

如军民齐心与洪魔作斗争的历史让每一个中国人铭心刻骨,那种“人在堤在”的精神与气势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的报道使学生获得了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我把抗洪内容编成剧本《再见了,亲人》,让学生表演,然后让学生以不同的思路写感想。钱江观潮、西博会、中国男足进入十强赛、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APEC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人飞船“神州二号”发射成功都是学生关注的主题。(2)国际社会情境

在关注国内社会情境的同时,国际社会情境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时事是学生每日必看的节目: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菲律宾绑架中国人质事件、日本首相小泉来华道歉、美国“9.11”事件、本•拉登其人其事、美国对阿富汗战争„„

社会情境给学生展开广阔的智力背景,使他们爱憎分明,褒贬恰当,道德文章,情操高尚,有助于激活灵感思维。

2、教学策略

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这一内在因素和信息社会这一外在因素为契机,运用情境教学论中“以蕴涵的理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力”的原理,针对学生在发展性学力方面构思不够新颖这一薄弱环节,为了实现信息时代的作文教学由平面向立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为了开阔学生的视眼,为了给学生的创新提供新的空间,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将目前影视中受学生欢迎的系列栏目巧妙移植到学生的日常作文训练中,设法沟通作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关心的焦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分激活学生的身心系统,激活学生的灵感思维,活跃学生的内在语言[5]。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栏目一直深受学生喜爱。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进行选取,捕捉情景中的某些特写镜头。引导学生尝试着当一回栏目记者,透过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用自己的言语去描绘。(1)提供情境

如有学生在写作指导课上提供新闻线索:某饭店门口发生一起因骑车违章而引起的车祸。肇事司机逃离现场,伤者向路人求救,路人纷纷围观却无人相救。饭店老板因人群影响自家生意而出来疏散围观者:“哎,让一让,让一让,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撞了个人吗,来,让一让„„”针对这则新闻,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那司机也太不像话了!”“打电话报警,抓住那个司机!”“我痛恨那个肇事司机,把人撞成这样,却逃之夭夭,真是太没有责任心和道义感了!难道他的良心不会受到谴责吗?!”(2)关注情境

当学生的思维都局限在同一个角度时,我适时点拨:“除了司机该受到强烈的谴责外,还有谁也该受到谴责?”学生一经点拨,茅塞顿开:“对,还有路人和饭店老板也该受到谴责!”“还有这骑车人本身也该受到批评。如果他不违章骑车,那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3)深化情境

当学生的思维由平面转为立体时,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我让他们往不同的层面挖掘。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我让他们结合仇保兴市长救人、社会各界给希望工程捐款等事件展开联想和想像。因为有了社会生活这一客观基础,这些学生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每个生命都是同样重要的。不管谁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伸手帮助。”“今天我们不肯帮助别人,万一明天我们遇到困难,谁来帮助我们?”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我让他们再往深处挖掘。

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也。”鲜明的形象伴随着抒发的真挚的情感以及所开拓的广远的意境,使得理寓其中,从而使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这样的作文训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社会化,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激活了学生的灵感思维能力。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理解,整体判断,从而迸发出灵感,豁然顿悟,多元求异。

(三)以模拟情境为视点,激活迁移思维

1、情境内容

(1)模拟现实情境

如学校提倡学生轻声慢步,可有学生常忘记。在语文活动课上,我设计了一个小品《今天我当中队长》,让学生模拟现实情境,从而使大家受到教育。(2)模拟剧中情境

如在上《笋芽儿》时,可结合一个训练点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先让几个孩子分别扮成春姑娘、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然后上台表演。文中没有雷公公的语言描写,只是写道:“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也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因为有了精彩而富有童趣的表演,学生的兴趣陡然大增,纷纷运用迁移功能,上台表演起雷公公„„

2、教学策略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厌恶模式化,喜欢多样化;厌恶呆板、静止,喜欢变化、发展[6]。”而大多数学生在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之类的文章时,往往套用程式化的结构,在表达上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很难写出新意。针对学生在发展性学力方面的这些弱点,我在作文教学时,运用情感驱动原理和情境教学论中“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主动性”的原理,根据习作要求创设情境,仿照“人生AB剧”形式,让学生续写。(1)再现情境

如因现在的孩子家庭中,父母离异的较多,父母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和影响也各有不同。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作文训练课。我先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电视连续剧《单亲家庭》的片段:小主人公的爸爸和妈妈由于种种原因闹矛盾了,小主人心里很担忧„„一个个活动而又连续的画面再现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很有真实感和亲切感。(2)体会情境

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矛盾紧扣学生心弦,我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因为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镜头:“丁华自父母离异后一直随奶奶生活。父母各自重组家庭。一天,丁华突遇车祸,医院开出病危通知单并请父母马上到医院„„”剧情将会如何发展?我请学生续写。(3)拓展情境

因每个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不一样,父母关爱的程度也不一样。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有着切深的情感体验,于是,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通过观看、体验、思考把这种已有的经验、情感积累迁移到剧情中,从而激活了迁移思维,使表达具有真情实感。因此,各个不同的版本的结局出现:A、父亲立即取出存款送到医院并请医生全力以赴治好儿子的病。出院这天,父母同时来接,父亲递给母亲一张费用清单和一张条子:“请支付一半费用。”„„B、为救儿子,为寻求名医,父母向新闻媒体求助(热线寻呼、媒体报道、网上求医),竭尽全力;为筹集医药费,父母相互瞒着对方和儿子到献血中心去献血,结果在那儿相遇。看着对方因担忧和疲惫而红肿的眼睛,他们的眼眶湿润了„„C、父母赶到医院,从血液报告中得知丁华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如同晴天霹雳,父母都被惊得差点晕倒,但十年的养育之情难以割舍,父母瞒住实情,精心照顾丁华。同时,父母找到当年负责接生的医院,要求院方帮助查寻自己的亲骨肉„„

我欣赏于学生理解的多义化、灵感的闪现、情感的迸发。我在上此类作文训练课时,尝试运用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理论,奉信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以一个信息为中心,结合它的原型及相关事物,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让真实的生活在虚拟的镜头中延展升华,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以虚拟情境为视点,激活变通思维

作文教学,应力求唤醒、激励学生去“自我体悟”,让学生在“悟”中提高自己,挖掘和发展自己独立的观察并在心灵中得以蕴藏,生发为敏感性,并能以虚拟情境为视点,激活变通思维,作变换角度思考,表现出新观念、新题材,从而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

1、情境内容

学生都爱看动画片,虚构与科幻的世界让他们着迷。他们爱看也爱想,于是,我让他们作了一些尝试:《左手和右手》、《UFO与小河》、《电脑与恐龙》„„

(一)教学谋略

学完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让学生写《西游记》的故事新编时,学生苦恼的不是“怎么写”而是“没啥写”。我不急于让学生动笔,因为我知道:写作心理学认为动笔之前是写作过程中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期,一篇文章有无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之前的思考。而思考就要跳出既定的框框和模式,它要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思维空间。教师应充当一个点火者,让学生自己燃烧起思想的火焰。

既然是情境,就不可能是平面的,它就有一定的广度,由许多不同的侧面构成,是多维的。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写?写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再动笔,就有话可写了。(2)拓宽情境

变通思路是指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将思维飞快地发散,又迅速地变通,能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的思维活动。从已知的经验中抉择,挑选适合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案[7]。

当学生的思维都沿着正向发展时,我举了个例子:“如果让我们写《武松打虎新编》,我们可以怎么写?”学生都按《武松打虎》的思路续编。我在肯定了他们的长处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武松举起拳头,正要挥手的时候,突然看到老虎头上戴着一顶小黄帽,帽上写着‘保护国家一级动物’八个大字„„”一经启迪,学生豁然顿悟:“老师,我会编„„”(3)驾驭情境

在激活了学生的变通思维之后,我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写《西游记》的故事新编并鼓励学生求异,倡导学生作文时的“心灵自由”和“思维自由”。学生的想像奇特而新颖:“凡事要讲效率,孙悟空既然那么聪明,又会七十二变,那他就应该有超前意识,想到变电话机、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以免师父既费精力又费财力去西天取经。”“唐僧„„”“大家都谴责猪八戒好吃懒做。我却欣赏他的健康心态。„„

虽然学生有些想法还比较幼稚,但字里行间却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他们能用自己的手写下有新意的东西,在标新立异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方面,我们还可以设置以下情境为视点,进行思维训练。

1、直观情境

它可通过实物、物象、语言直观。

如在结合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作文训练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催人泪下的画面,激动人心的言语,低旋哀鸣的乐曲,震撼着学生的灵魂。在这样的氛围中,身着深色西服、胸前佩带着白花的我开始诵读课文。我用言语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深受感染。当我读完课文时,我发现许多孩子的眼里噙着泪水。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抓住文中的那一串省略号开始提问:“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许多手从不同方向举起„„

2、推理情境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进行的过程,可以促成学生巧妙地用已知信息,推导出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敏捷性。

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文训练点:“黄盖究竟在信中写些什么,足以让老谋深算的曹操欢喜得了不得?”为了写好这封信,我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前因后果及各部分联系。让学生明白:两军相战,勇者胜;勇者相战,智者胜。而智就体现在这封信上。于是,学生运用推理,把以往学过的知识巧妙地迁移过来,把人物性格写得活灵活现。

3、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

我曾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事,尤其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当然,在作文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作文教学情境,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2、因为心理的自由和安全是创造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评价每 一个学生,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灵自由”和“思维自由”。

3、因为创新思维是一种异于常规、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思维过程中,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和限制。

著名的作家冰心曾经说过,作文绝对是创造的、个性化的,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给人以感染,引起共鸣。的确,学生的习作中折射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童心的自由飞翔和创意的无所顾忌是这一代学生的特点,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努力去言别人所未言是他们为文的一大特色。我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多思出智慧,善思泣鬼神,奇思有新意,巧思创天地,努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确立创新意识,在发现中体现创新灵感,在求异中学习创作方法,在想像中丰富创作内涵。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第一版,1999.3.第3次印刷 [2]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Z].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第一版,2001.1第1次印刷 [3]袁 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出版

[4]乐连珠、郝家杰.小学快速阅读教学[Z].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9第一版,1998.7.第2次印刷

第三篇: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论文关键词: 青少年 法律意识 重要性 培养途径

论文摘要: 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作一论述。

一、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为,我国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是蓬勃挺拔的小树,是含苞绽放的花蕾。对于他们,祖国和人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关爱,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梦想的花季,他们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这个如金似梦的好年华里,如果不对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其没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个急流险滩;如果不能遵规守法、择良从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公检法司提供的数据和大量案例资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既有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而又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因对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如何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维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遏制住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针对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环境,开展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是学校,如在初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就涉及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标语、板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编着通俗的法律教材、办法制手抄报、开设法制诊所、组织社会法制调查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青少年实际,制定方案,确立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并逐一落实。对于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内容,应贯穿于不同的学龄阶段,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使青少年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达到预期的法制教育目标。举办家长法制学校,提高家长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作为家长,除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外,还应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如告诉他们“打人犯法,杀人偿命”,“小来偷针,大来贼精”等道理,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正义的种子。锹德罗曾经说过:“自己没有的东西,难以借给别人,道德也是如此。”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自然也不例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或者家长自己就是法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法制环境中,子女的法律意识就很难增强,甚至有些家庭教育还可能产生负效应。在2001年3月,有关人士对湖南省安化县东坪中学2191名学生、529名家长和134名教师进行了关于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从统计分析的情况看,与上述内容完全吻合。因此,家长的法律素质对子女的法律意识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应开办家长法制学校,以发放法律通俗读本、观看“今日说法”专题节目、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竟赛、评定法律星级家庭,等等,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地会从社会中汲取法律知识的营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张贴法制标语,开设法制宣传窗,主办法制图文展,召开法制教育大会,组织法制宣传游行,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党报党刊设置法制专栏,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举行法制演讲比赛、见义勇为表彰报告会,建设和评选法制文明社区,等等。相应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整顿和治理力度,把社会大环境真正建成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阵地。

21世纪是法制化的时代,整个世界的运转都要靠法律规范。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依法办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民族法律素质的重大举措,更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第四篇: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途径与策略研究_1

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祝桥高级中学

倪爱花

一、高中学生地理表达能力所面临的现状

地理表达能力是指依据地理学科特点,用规范的地理术语将地理思维过程和结论用文字、语言以及地理图表等方式加以表达的一种能力。地理表达能力是建于地理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之上比较高级的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地理学科教育中将 “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作为地理技能写入历年的考试手册中;美国也将“善于回答地理问题”作为地理的一项技能写入《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良好的地理表达应做到(1)表达的正确性,即注意用地理术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2)表达的完整性,即表达时应有层次感,重点要分明、简洁。如分析原因时分清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分析条件时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条件;分析区位条件是写明哪些是优势因素,哪些是限制性因素;分析影响时,既考虑正面影响,也考虑负面影响。(3)表达的逻辑性,即要求书写或语言表达中做到逻辑严密、顺畅,依据表达内容先确定其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转折关系,然后选择贴切词汇组织语句加以表达。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几个现象:一是表达的逻辑性不强,概念不清。如在回答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这一问题时许多学生回答月亮,显然没有理解月球与月亮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是表达所用词汇枯燥,质量不高。如人口稠密非要说人口很多,人口不少。三是表达的创造力不强,过于依赖有教材。相当一部分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习惯性地拿起课本不加处理将整段文字阅读出来,让老师挑选;四是表达的心理素质差。我们有些同学,往往在课堂上和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很拘谨,缺乏勇气和信心。据本人对我校的近370名高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57%的同学对教师的课前提高有恐惧感。五是学生的表达欲望不高。有69.9%学生不希望课上被教师提问;在平时的作业反馈中发现,对一些文字表达内容比较多的题目,55.8%同学选择确实不会而空着,也有4.9%的同学选择即使知道,嫌烦而空着;在对最喜欢的作业题型的调查中反映,选择选择题的高达47.8%,而选择简答题仅为3%,选择开放型题仅为2%。正是这种学生表达欲望的软弱、表达能力的薄弱,从而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这种结果,作 为地理教育工作者也应反思。依我之见,这与教师长期弱视这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标准化试题的引入,主观表述题的减少甚至舍去有相当大的关系。可喜的是一些地理教教育专家也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华师大地理系陈昌文教授在多个场合呼吁地理高考命题的改革,加强主观表述题的比重。在2006年的考试手册地理学科篇中也出现了久违的问答题题型,并对评分要求作了明确的阐述:要求表述科学性、逻辑性和地理术语使用的规范性。这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一能力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学生对教师课前提问的心理

是否喜欢教师课上的向我提问30.1%喜欢不喜欢69.9%43%57%有恐惧感无恐惧感 2

学生对文字表述较多类作业的态度4.9%29.8%查阅资料,积极完成即使知道,嫌烦而空着

23%学生最喜欢做的作业2%选择题读图题简答题填空题开放型题

47%3%55.8%确实不会而空着9.5%为了面子,胡乱写一下25%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意识,挖掘学科优势,找准突破口,广纳各途。

1、注重教学设计,多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的充分准备。优秀的教案是要经过精心设计的。在教学设计中,要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出发,有意识设计一些师生、生生交流环节。如课前提问、小组讨论、看地理图表说理、地理要闻半月谈等。提问要针对被提问学生现有的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恰当地选择好广度、坡度、难度。根据布鲁姆以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复杂程度作为分类依据,把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分作六类: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在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将学习水平分为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教学中多关注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一些知道级问题,鼓励其其表述,尽可让其体验成功,消除恐惧心理;小组讨论最好要给定主题,讨论结果承担交流任务的对象不要过于集中在个别人身上,注意交流的覆盖面;地理要闻半月谈的设计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放眼世界的意识,在任务安排上最好让学生主动认定,也可挑选表达欲强、胆子大的同学引领一下,营造良好的气氛。

2、注重作业设计,增强地理表达能力训练。

作业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而作业设计不能局限于地理知识的识记,而应重点放在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上。具体要求是用自己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的水平;会验证例子和给出反例;能把一种表达方法变成另一种表达方法;会进行概念、区域之间的比较;会进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与综合;应用地图、图表和简单模型表达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下定义”,有表象出发建构新的地理概念。如讲述自然资源概念时,引导抓住自然即非人为、资源是有用的物质或能量,再让学生建构自然资源概念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能量。而教材上的表述的自然资源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相比之下学生对前者的理解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让学生判断雷电、棉花、钢铁、芦苇等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用前者的定义解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雷电虽具有能量,但目前人类无法收集利用,非资源,也就非自然资源。教学中也设计一些看地理图表说理的表述类作业,如透析地理漫画等,训练学生思辩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结合教学给学生推荐一些地理资源相关网站,并让学生撰写浏览后感,从地理思维角度对网站进行评价等开放性作业,提升表达的品质。

3、注重多元评价设计,将表达能力纳入综合评价之中。

在重视学生过程评价的今天,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样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评价意见,即评价应关注多目标评价、多方式评价、多手段评价和多领域评价。将地理表达能力纳入综合评价之中也符合新的评价理念。地理表达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表达的积极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高位要求还应包括表达内容的创新性等。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采用答辩考核评价和书面考核评价相结合;常规学业考试与地理小论文撰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表达的技能。现在我在拓展课的评价已加以实践。.4、注重课外活动设计,创设表达的氛围和平台。

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利用好这一隐性的课程资源。我们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开发设计既丰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我曾组织“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的辩论赛、利用世界 环境日的宣传组织开展我爱家乡环境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结合全国土地日宣传开展国土知识竞赛、利用乡土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我校就在浦东国际机场附近,曾指导学生以机场兴建对周边环境影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归纳、表达成果的能力。其中有一小组确立《浦东国际机场飞机起降噪声对周边居民影响》课题研究。通过学生与居民的交流、对所采集信息的处理、数据的图形表达、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活动,参与同学的地理表达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地理表达能力有所发展。该课题成果在区举办的现场交流会中作交流,得到与会区领导和师生们的肯定。

5、注重拓展课程建设,给予学生更多时空。

我校地理组也积极参与地理拓展课程的建设。已开设了《旅游文化》,拟开设《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军事地理故事漫谈》等课程。由于拓展课程对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是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理想载体。如《军事地理故事漫谈》拓展课,就可学生预先收集相关军事地理故事,让学生当演讲员,进行语言交流,也可让学生听了故事之后写一些评论,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中也可让学生当小导游,在课堂上假设一场景或某一景点,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词演讲比赛,并要求其他同学都要坦诚地指出这个同学在演讲中口语表达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在形体语言上的多余小动作,逐渐培养起口语表达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加强。

6、注重试题设计,凸现试题的指向作用。

实践证明:考试手段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相当大的作用。而试题的形式、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向作用。命题中要尽可能覆盖各种能力的考查。目前的地理会考试题和高考试题结构中主观表述题的比重过低甚至缺失,无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有碍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而,教师应加强主观表述题的设计研究。在平时过程性测试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中适当增加其比重,让学生感受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其平时有意识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对2005年高考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上海卷题型做了比较分析,政治有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等表述类题型,历史也有简答题、问答题、材料分析论证题等,而地理只有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且综合分析题要求学 生答题指向过于明确,还穿插着许多选择题,总体而言要求学生表述的内容不多。如果教师拘泥于这样的高考试题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的话,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笔者建议在高考试题设计中恢复简述题、论述题等题型,增大学生表达的容量。值得欣慰的是在《2006年上海市高考考试手册》地理学科篇中已经出现了问答题题型,相信此举必将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促进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第五篇: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定稿)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道外区永源中学曹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创造,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责任感在学生心理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护着,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责任感的特点。如何发挥学校的集体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健康的锻炼,在校集体中得到愉快地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吃苦耐劳地现代好学生呢?是我们新世纪的新型的广大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素养。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共,同制订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要想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铁的制度,以及严明的班风、班貌。这就要求学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一个班的管理光靠班任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代表着班级的面貌,而科代表起着桥梁作用。同时,也考虑到现在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比较薄弱,结合职业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而我采取了班干竞选“上岗”的方法,演讲时要讲出你为什么要竞选这个职务,竞选上如何去做,试用期是一个月,如果不称职就自动“下岗”,学生们刚开始觉得有意思,都争先恐后的,上岗后,却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到一个星期有个学生就找到我说要自动“下岗”,我问其原因,回答自己不行,管理不了,而这名学生具我观察是有能力的,经了解只是因为与某学生发生矛盾才不想做的,也是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对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家长沟通不及时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先将这名学生劝回,并马上与家长联系之后又找到他谈心,才使得我没有失去一个得力助手。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变化很重要的,本学期我家访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电话联系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还有百分之五是由于学生家里电话不方便,只能通过书信与家长建立联系。这样也能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二、努力形成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快的,如夏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要是不及时的了解掌握一手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

调坐对于每个当过班任的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问题,我采取的方式是二周一动,前后一星期一换,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坐到前排和后排的区别,并且这样也对每个同学都公平,可问题又来了,同桌之间出现矛盾,我看他不顺眼,就不想和他一桌。进今天好的跟一个人似的,明天就和仇敌一样。

我班有这样一个女同学,她和人说话是大喊大叫的,而且总发脾气,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和她一桌。现在的同桌找了我几回,还哭的不得了了。我也总是找她谈话,开解她,(她父母长期不在家,她总是感到孤独,所以性格比较孤僻,无法与人沟通)她也总是说:“我想和某某一桌就好了。”终于有一天矛盾激发了,我正在给学生讲题,她在后面,与同桌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吵起来了,我一看不行,怎么办呢?现在有的时候解决问题总是运用传统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如用一些相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对她二人说;“你们不是想调桌吗?好办,只要你们有一个月不吵架,并且相处融洽,我就给你调开,你们不用在和我说什么了。”说完我就走了,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他们有了明显的好转,关系不在紧张了,相处的融洽了,这时我问他们俩想跟谁一桌,她们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我们不调了,还在一起。我笑笑走开了。

三、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养成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

用我们车校长说一句话:“你说了不等于做了,做的不好也等于没说,只有用实际的行动才能证明一切。”所以,只有我作到了,学生们才会学着去做。

学生们都想考个理想的学校,都想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好的学习环境是要靠大家共同去创造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前提是要友好的纪律和环境,学习才能提高。

纪律是要靠大家去遵守、环境是要靠大家去维护的,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去自觉的遵守纪律何谓户美好的环境,我采取了竞赛和以身示范的方法,比如:值日比赛,哪组没有扣分,就给予奖励,扣分只能受罚。看到学生都忙于其他事情,不记得打扫卫生,我首带头拿器笤帚扫地,尖刀地上有纸拣起来放到垃圾筒里等。从小事做起,给学生们起表率作用,再学习上饿采取竞赛方式及开展课外活动等等。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这样有动力。比如:小组比赛,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对比看看哪组成绩上升的较快给予鼓励,这次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形成的责任感,临近期末,我们又对一学期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感恩的心”的主题中队会进行了升华。这样不仅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内化,转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

质。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单位:阿城区职教中心学校

姓名:侯伟莉

下载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洪山嘴中学刘艳萍 ㈠按年级的主题教育系列 一是起始年级:具体落实“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这一系列目标。主要围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与指导浅析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与指导浅析 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几年来,我一直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不少同学抱怨高中化学难学,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区别比较大的原因造成......

    教师幽默感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教师幽默感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 苏彦春甘肃平凉崆峒区744000) 摘要:幽默感是个体在幽默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惯常的行为、经验、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差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幽默......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徐小萍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

    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准考证号:1401030483 作者姓名:王慧敏 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所......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与策略研究(模版)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实施阶段总结(高段) 申报课题以来,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胆实验,努力探索,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课题教师......

    浅析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意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析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意义 浅析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意义 【摘要】如何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 旺苍县实验小学熊英教育为孩子未来幸福人生奠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体现在每个教育行为中,落实到每堂课堂教学中,那么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