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浙江民政厅

时间:2019-05-15 00:0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2017年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浙江民政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2017年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浙江民政厅》。

第一篇:2016—2017年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浙江民政厅

附件

2016—2017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

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一 等 奖

1.整合与发展: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的浙江经验 浙江工业大学

祝建华

陈建义

张华

邓茜钰

陈林 2.贯彻《慈善法》的现实制约及其对策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

韩娟

邵培樟

蒋晗华

3.罕见病、社会救助与公众捐助意愿: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浙江大学

张跃华

黄颖燕

舒旭云

蔡晴茵

张玲

林璐霞

王晓雯

4.养老服务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

浙江外国语学院

董红亚

李鸽翎

邓建鑫

二 等 奖

1.城市社区“开放式”协商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

何晓柯

王银

陈国营

巫丽君

2.城市社区协商联动机制阐释:基于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的上城“金点子”行动的经验

浙江工商大学

徐珣

孔鹏

李敏

叶草

张祥刚

沈依琳

茹辉显

3.浙江省农村社区开放式协商机制研究——以德清县乡贤参事会为例

湖州师范学院

姜亦炜

万斌

吴坚

施敏娴

吴旭红

邹建锋

4.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从事养老医疗健康护理意愿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余红剑

余龙进

杨磊

杨梦皎

黄柳

丰嘉强

喻静娴

王沁莹

5.老年长期照护职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杭州师范大学

洪少华

陈雪萍

傅圆圆

张英

李阳

严谨

6.个人求助的网络募捐规制研究——以依法行善为视角 浙江财经大学

蒋晗华

康莉莹

王婷 7.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可达性与服务保障研究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蒋满意

应菊英

陈川

周玲

林世琴

杨福

金慧

何平

8.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机制研究 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

童素娟

王义

殷宝庆

王国隆 9.《慈善法》下我国网络募捐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浙江万里学院

姚菊芬

王宏志

王静 10.推进浙江省生态葬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宁波大红鹰学院

吴鹏跃

白玲

范春风

孟赟

高倩 11.殡葬改革基层治理的温州模式研究 温州市民政局

林乃排

蒋义炮

苏尚锋

12.未成年人社会保障机制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

严城

钱叶芳

胡蝶

13.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邵燕芬

陈东恩

邱幼云

14.加速推进“田园社区”建设

主动适应“逆城市化”趋势——关于杭州市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杭州市民政局

徐小林

毛丹

程华民

陈建胜

葛卫平

吴文萍

哈雪

孙烨

15.嘉兴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机制研究 嘉兴市民政局

沈建良

张晓芸

徐国炎

周文颖 16.社会力量参与“救急难”途径及机制研究——以温州为例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刘益曦

胡春

饶细丽

李宇

林墨洋

裴建

杨葛凡

刘培蕾

三 等 奖

1.政区地名同音问题研究 温州大学

盛爱萍

刘皓

狄蓓蕾 2.贯彻《慈善法》与依法行善对策研究

杭州禾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郑思斯

李刚

裘丽

魏华

梁娟

杨华涛

韩肖

吕鑫

郭小华

3.农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

宁波大学

闭明雄

吕惠明

王昕天

张琦

韩正龙

周景科

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德清开启优抚服务供给侧改革 德清县民政局

何爱芬

徐家良

徐旭安

陈晓峰

苑莉莉

王昱晨

苏晓丽

5.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城市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与行为研究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疏礼兵

周国红

刘世峰

鲍丽萍

曹珊珊

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机制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

朱静辉

林磊

朱巧燕

刘俊峰

7.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效度比较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践

温州城市大学

鲁文

潘成峰

涂晓芹

周朝霞

郑智

叶屈轶

余婷

8.社区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 浙江师范大学

方劲

钱宁

9.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参与机制及其对策

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

程文伟

隗斌贤

郭寄良

项宇琳

倪利红

翁素晶

郭叶铭

张舒缘

10.浙江省地名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研究 浙江万里学院

郭鉴

余峰

隗静秋

11.杭州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杭州市民政局

杨英英

陈娜

王萍

12.地方政府对慈善项目激励措施研究——VGF模式在慈善项目中的适用

浙江财经大学

曹璋

李政辉

杨泽丽

胡碧玮

13.基于生态背景下节地安葬葬式葬法研究——以金华市生态殡葬改革为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卢军

胡立中

潘卫良

沈宏格

郭灿辉

杨晓君

邵顺能

14.老年痴呆症家庭照顾者抑郁的认知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泮昱钦

陈雪萍

潘美群

章肖萍

张晓霞

陈如意

方露燕

15.党建引领的“多位一体”城市社区治理关键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胡志伟

钱斌华

刘文霞

朱金福

张作为

16.城市社区“开放式”协商治理:内涵、机制与目标 浙江工业大学

王萍

朱凌云

朱庆丰

何铨

刘诗梦

徐琳

17.推进基层权力规范化运行的路径选择——基于宁海的实践分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屈群苹

汪锦军

谢卫青

应培杰

余洋

18.民政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衢州市为例 衢州市民政局

徐延山

毛卓圣

郑文正

吴锡标

胡中栋

祝羲阳

19.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建立健全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的战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宁波市民政局

俞曹平

卢婉君

周志华

高璐

朱玲芳 20.从“修规订规”走向“守约用约”——关于全面深化村规民约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绍兴市民政局

叶卫红

优 秀 奖

1.乡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地调查

浙江理工大学

郅玉玲

王婷

2.社会治理精细化视域中农村社区草根组织的道德自治功能研究——以“道德评议会”为个案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施敏锋

李春锋

单文峰

丁根林

吴海燕

沈建红

张合营

周继平

3.温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

崔仕臣

孟雪晖

郑传娟

陈春

杨豫

吴素雄

4.浙江省智慧养老社区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

杨晓波

陈建国

李在伟

曲著伟

5.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婚姻家庭服务体系研究

宁波大红鹰学院

冶治玲

顾秋阳

张海峰

宗晓薇

王志军

熊红斌

滕秋玲

周莹莹

常勤毅

周敏明

6.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

7.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创新的地方实践及经验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

扈映

8.协商民主在农村社会精细化治理体系中的价值与机制研究——基于金华市实践创新分析

浙江师范大学

鲁可荣

胡立中

杨晓君

邵顺能 9.温州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调研报告 温州市民政局

王绍寅

何长缨

卢志敏 10.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阮海燕

叶雨

石梦瑶

李满志 11.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生态化安葬的研究与实践 嵊州市民政局

裘炳良

沈荣华

卢柳青

马超明 12.关系治理与合同治理:上虞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

汪维佳 13.“业·居”协同工作法探索

浙江万里学院

唐先锋

王宏志

郭颖华

祝健敏

陆来宝 14.“三社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于拱墅区的调研 浙江理工大学

朱静

王一平

傅军

金碧华

朱麟飞

李振华

陈梁

15.“多维互构”视域下的社工组织应急服务机制探析 温州大学

陈和

16.国家治理体系背景中的村规民约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董敬畏

葛亮

黄鹏进

陈旭峰

郎晓波

17.德清县乡贤参事会提升发展战略研究 德清县民政局

施敏娴

黄红华

沈圆

18.浙南山区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泰顺县为例 泰顺县民政局

林允贯

吴立社

陈翠明 19.界定基本民生概念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

陈建义

张华

鲍柏焕 20.以公益项目推动“三社联动”的实践与思考 宁波市民政局

杨英

崔秀朋

周序麟

马洪波

21.创新动员机制:共享发展视域下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居家养老体系的绍兴实践

绍兴市民政局

22.城乡社区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制探析 湖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23.关于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认识 台州市黄岩区民政局

杨邦明

蔡媛媛

24.打造勇立潮头民政铁军排头兵的实践和思考——以杭州市为例

杭州市民政局

翁歆

周兆星

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

2017年7月24日印发

第二篇:浙江民政厅文件-青田政府

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浙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

为做好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全国、省、市、县四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作用。

(一)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和省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贪大求洋、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五)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鉴于我省已在全国地名普查试点时基本完成全省域的普查任务,此次地名普查的重点:

一是补充查清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新生地名;调整、完善已经完成的地名普查内容。

二是建立完善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5万地形图和地形图矢量数据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三是开展地名清理整顿工作,纠正地名管理和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

四是促进地名普查成果应用。利用普查成果,建立完善各级区划地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编纂出版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等;大力开发地名服务、地名文化等公共产品,提升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二、普查范围

根据国务院部署,我省本次地名普查的范围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区域以外的全省所有陆地国土。试点区域也应按照本次普查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充实和完善。

三、组织实施

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由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简称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地名普查办)设在省民政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宣传和督促检查验收。

此次地名普查以县级政区为单位进行。普查涉及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标准名称为XX市(县、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简称XX市、县、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简称XX市、县、区地名普查办),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按照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普查工作。

四、职责分工

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职责:

(一)制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措施。

(二)组织部署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三)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

(四)审议重要地名命名更名事项。

(五)审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

(六)承办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交办的有关工作。

省地名普查办职责:

(一)拟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二)制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技术规范。

(三)负责组织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

(四)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协调。

(五)负责地名普查的会议组织、业务骨干培训、检查指导验收。

(六)负责组织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和建档工作。

(七)负责指导建立、完善各级地名普查数据库。

(八)负责组织编纂全省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等。

(九)负责组织地名普查信息综合应用服务。

(十)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做好地名普查的协助和配合工作,指导和督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地名普查所需专题资料的整理及提供工作,并确保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性和现势性(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附件)。

五、时间安排

根据我省实际,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次地名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7年6月30日结束,比全国提前一年完成。普查分三个阶段实施。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

第一阶段,2014年7月至12月,所有普查地区完成组织动 — 4 —

员、成立机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完成所有地区的普查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具体安排如下: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普查工作;2016年1月至6月,完成省、市级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阶段,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完成成果完善、上报、汇总工作,建立档案,开展普查成果开发应用。

各地可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各个阶段的工作。具体计划由各设区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报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六、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根据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报上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审批。

(二)培训人员。省地名普查办负责设区市地名普查办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设区市地名普查办负责县(市、区)地名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收集资料。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包括图、录、典、志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

(四)实地踏勘。实地调查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五)标准化处理地名。根据国家和省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

规定,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六)设置地名标志。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七)建立数据库。将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

(八)制作成果。1.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2.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

3.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4.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5.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九)验收。省地名普查办负责全省地名普查验收工作的具体实施。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县(市、区)地名普查办先行自查,根据自查情况改进后报设区市地名普查办进行核查;设区市地名普查办根据核查情况进一步完善后报省地名普查办审核验收;省地名普查办审核验收后,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抽查复验及全面审核。为确保地名普查质量,省和设区市地名普查办设立由有关地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指导检查组,对普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十)成果审定。地名普查成果由省地名普查办组织审核后 — 6 —

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审定。

(十一)上报归档。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逐级上报。完成普查文件、资料、成果等的立卷归档工作。

(十二)编纂出版地名出版物。省民政厅负责组织编纂出版全省性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纂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十三)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立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七、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有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等开展工作。

(二)要做好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的分类管理工作。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须严格保密。

(三)跨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地理实体名称,相关县(市、区)表述不一致时,要充分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报共同的上一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确定。

(四)在军事管理区等敏感地区开展地名普查时,要事先与驻军单位沟通。

(五)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涉及民族地区以及有争议地区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六)各地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等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附件: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附件

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省民政厅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宣传和督促检查验收,负责地名普查日常工作,负责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

省发改委负责协调地名普查方案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其他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以及铁路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经信委负责地名普查所需通信设施、通信线路、通信基站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教育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级各类学校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民宗委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民族宗教方面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公安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人口信息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省级负担的地名普查经费的保障落实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协调督促各地财政部门落实地方经费。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地质公园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建设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全省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成果以及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水利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林业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林业经营管理单位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文化厅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文化场馆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级各类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急救机构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工商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类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统计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社会、经济、人口等相关综合统计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的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旅游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旅游资源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能源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能源(包括电力)设施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文物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以及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测绘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基础地理信息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浙江海事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的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民航浙江安全监管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航空运输设施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杭州铁路办事处负责地名普查所需铁路运输设施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地方志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省军区负责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禁区内地名普查的协调保障工作。

第三篇:民政部关于201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情况的通报

民政部关于201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情况的通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2-07-11 11: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司(局),全国老龄办,各直属单位:

为推进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民政部2011年7月份发布了《民政部2012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截至2012年6月7日,共收到民政系统和社会各界报送自选课题论文914篇。经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101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35篇、优秀奖21篇(获奖名单见附件)。授予广东省民政厅、江苏省民政厅、山东省民政厅、湖北省民政厅和湖南省民政厅“2012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组织奖”。

各级民政部门要站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重视和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切实发挥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智力支持与决策咨询作用。

附件:201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及组织奖名单

民政部

2012年7月10日

附件:

201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及组织奖名单

一等奖(15篇)

1.适度普惠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

北京市民政局课题组

2.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能力建设

河北省民政厅 古怀璞

3.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民政厅 杨喜军

4.关于我国基金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报告——以上海基金会能力评估体系建设为例

上海市民政局 马伊里

5.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对江苏地区的调查

江苏省民政厅 吴洪彪

6.苏州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课题组

7.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构建残疾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的SWOT分析:理论表达与策略选择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徐祖荣

8.统筹城乡民政事业发展研究

安徽省民政厅课题组

9.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

江西省宜春市民政局 罗晓奎

10.关于民政政策创制与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以山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实践为基点

山东省民政厅 张国琛

11.湖北省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省民政厅 谢松保 徐军玲 杨昌斌

范长林 曹峥

12.关于加强民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湖南省民政厅 余长明

13.广东省社会工作员职级研究

广东省民政厅 刘洪

14.社会服务财政支持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陈利丹 杨济源

15.低保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

齐芳 柏文涌 溥存富 何静 漆治建 周元富 吴万荣

二等奖(30篇)

1.创新社会管理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重庆市民政局 刘涛 唐德祥 周昌祥 许建华 李长富 张明 曹泽沛

2.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广东省民政厅 王长胜 方向文 谢燕妹 路艳辉

3.浙江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创新研究

浙江省民政厅 俞志壮 陶澄滨 陈建胜 胡文木 郑晓东

4.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民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创新

海南省民政厅 苗建中 雷婷

5.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 晁玉方

6.新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 莫涓

7.基于GIS的乡镇势力圈测度与县辖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安吉县为例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张锦玲 范今朝

8.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对策研究

广东省民政厅 张元醒 凌炳坚 杨绍海 余木生 任亚磊 陈志瑜

马林芳

9.当前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陕西省民政厅 曹莉莉

10.我国《防灾减灾法》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法学院 方印

11.云南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

云南省民政厅 王树芬

12.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以广西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冼定同 李政清

13.社会救助管理创新的“济南探索”——济南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济南市政府 山东省济南市民政局 张鲁军 张苏华

宋全成 郑玉岭 杜红波 桑逢德 陈吉彬 赵冰

14.论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作用

福建省民政厅 周瑛 彭华 李锋华

15.关于江苏省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研究报告

江苏省民政厅 钮学兴 朱龙英 孙才洋

16.关于河南省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调研报告

河南省民政厅 张克强 牛自元 胡启明

17.贫困地区的农村养老途径探析——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例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兰恩华 冯呼和 高建华 邢岗 王天俊

18.老龄法制建设研究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王晓玫 崔杰 李倩一 万俊杰 王楠

赵莲

19.社区志愿者的成长困境及对策研究

海南省民政厅 吴井光 雷敏

20.广东省复退军人非理性利益诉求的对策研究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惠州市民政局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

饶美奕 容锡宏 高中谋 罗志源 沈晓辉 胡伟生

21.对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广东省汕头市民政局课题组

22.关于政府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若干研究

浙江省慈溪市民政局课题组

23.完善医疗救助网络同步结算平台建设研究——仅以江西为例

江西省民政厅 钟起茂 李小荣 聂焱

24.深圳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调研课题组

25.网络草根公益:公益发展的新生力量及其政策启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樊红敏 马闯 王博 张华

26.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

安徽省民政厅 王佛生

27.吉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吉林省民政厅人事处(社会工作处)课题组

28.养老服务定价机制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邵胜 邵德兴 陈娜

29.多元化减灾救灾机制的实施与完善

南京大学法学院 吕炳斌

30.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体系构建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 高春兰 班娟 胡艳馨 高琪

三等奖(35篇)

1.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浙江建设“现代大民政”实践探索的思考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民政厅 杨逢银 刘洪双

2.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杜正彬

3.新疆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安置问题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 托乎提•亚克夫

4.农村社区建设认识与思考

山东省政府研究室 山东省民政厅 苏勋团 蒋德生 翟雷 田志梅

5.区域发展视角下统筹城乡民政事业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江苏省民政厅课题组

6.关于全省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和办公基础条件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辽宁省民政厅 王宗民 王玉梅 吴薇 张斌

7.我国城乡基层自治与政府服务指标体系设计研究——以新加坡基层自治模式为借鉴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赵银亮

8.城乡低保制度深层次问题及对策探究

山东省民政厅 姬升峰

9.陕西社会组织培育与监管制度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陕西省民政厅 西安石油大学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黄亮 时颖 潘怀平车辉 武宇红

10.福利彩票市场波动规律和政策调控方向研究

辽宁省沈阳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邵祥东

11.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安徽三村的微观调查

安徽省老龄办 安徽省合肥市老龄办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黄佳豪 孟昉 李琼英 严方才 方明

12.从社会救济到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论民政在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 邹学银 成彦 周世强

13.社会学视角下灾后心理援助综合体系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周俊杰 梁小芳

14.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多维研究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杨宝祥 章林 马世洪

15.关于城乡低保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烟台市民政局 董希彬

16.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辽宁省大连市民政局 李宏伟 于凤志

17.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研究――以吉林省社会组织为例

吉林省民政厅 于明

18.青藏地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张广裕

19.打造特色政府品牌 创新社会管理载体——济南民政系统打造政府

品牌的探索与思考

山东省济南市民政局课题组

20.我国行业协会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民政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曹茉莉 刘剑雄

21.家庭收入的评估核定机制研究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民政局 金建峰

22.关于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

江西省赣州市委政研室 江西省赣州市民政局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赣南师范学院 黄明哲 李桂生 钟日兴 曾耀荣 赖路成 陈晔明

康仁禄

23.涉农社会组织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效衔接研究——以广西玉林市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民政局 白光强

24.退役士兵安置新老政策交替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省孝感市民政局 万学军

25.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研究报告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研究所 田烨 解庆艳

26.机构照顾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济南大学 李伟峰 梁丽霞 李宗华 孙艳艳 原翠娇

27.浅析新时期优抚对象管理服务工作问题及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民政局 陈江

28.社会组织建设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泰安市民政局 孙兰俊

29.关于加强和创新民政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湖南省株洲市民政局 马民杰

30.欠发达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路在何方——基于开封市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大学 凌文豪 刘辉 郭婕 陈静 金靖芝 张新亮 宁卫杰

李文杰 杨珂

31.“小财政”如何成就“大民政”——贺州市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启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民政局 黄毅群

32.恩施州乡镇民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研究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 姚茂易

33.可持续生计视角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刘璐琳 余红剑

34.破解旧瓶颈 探索新途径 着力推进民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湖南省常德市民政局 龚美爱

3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民政角色定位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民政局 张彬

优秀奖(21篇)

1.基于云计算构建重庆民政信息化系统

重庆市民政局 艾晓林

2.浙江省民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研究

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陈婴虹

3.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改革的保障体系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 曾凯

4.军休干部居家养老的探讨

江苏省徐州市军休一所 杨文群

5.对广西社区减灾体系建设的思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备灾中心 陆炳强

6.中日大地震后两国灾害救助管理比较

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 顾玉娥 费生力

7.江西省第八届村委会选举情况比较与分析

江西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虞烈东

8.晋北地区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山西省大同市民政局 白玉

9.中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标准问题研究——兼评《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何平

10.重庆医疗救助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庆市民政局 王可

11.低保精确化管理研究:以我国低保标准的规范为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韩君玲

12.农村社区中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以枣庄市农村社区发展为例

山东省枣庄市民政局 闫婧

13.城乡社区中孕生的基层群众自治:成长之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三城市调查为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梁莹

14.“乡政村治”模式的困境与农村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的调查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医学院 刘德浩 庞夏兰

15.建设法治政府语境下的民政执法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研究所 蒙昭平班秀萍

16.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县域行政区划体系建设的思考

江苏省高淳县民政局 刘小良

17.老年养老需求及养老空间在城市规划层面实现的对策研究——以宁

波市为例

宁波大学 张金荃 陈芳 刘艳丽 张美亮

18.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郑州市老龄人口的调查

河南省郑州市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刘涛 王思又 张丽新

19.和谐发展语境中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

江苏省无锡市救助管理站 陈燕

20.关于殡葬改革惠民政策的思考

山西省阳泉市民政局 于秉富

21.民政在创新社会管理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对策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省民政学校 袁明 银平均 何珊 李卫湘 蔡前 万志强

2012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组织奖

1.广东省民政厅

2.江苏省民政厅

3.山东省民政厅

4.湖北省民政厅

5.湖南省民政厅

第四篇:最新浙江高考政策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校录取不只看高考成绩

[发布时间:2014-02-20 15:45:42 阅读量:17735]

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其实质是将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中

学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

三位一体的具体实现途径,是在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把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相应等第作为前置条件,也可提出相应的选修课要求,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试点院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和高考,高校将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试(特殊才能测评)和高考成绩以一定比例

合成综合成绩,并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位一体”招生:一考不再定终身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弥补了单纯以高考分数选拔学生的不足,拓宽高考选拨多元化途径,强化学业水平测试和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对高校来说,通过与统一高考的结合,体现其招生自主权,有助高校选拔、挖掘到有潜质的学生;对中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光强调素质教育但无法落实的尴尬。

同样,对考生们来说,“三位一体”招生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满足其对于高考的选择性要求,即使你在高考中“小有失常”,没能考上相应批次的分数线,只要你在高校自主主持的综合素

质测试中表现良好,仍有机会在提前批次中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我省从2011年开始在2所高校率先试行“三位一体”招生,后续逐年扩大试点范围。2013年有22所普通高校开展了“三位一体”招生,招生录取1885人,是2011年人数的7倍多。对于这样的招生方式,考生反应热烈,各高校报名点都呈现出火爆的场面。不少高校的报名录取比例超过10:

1。而高校跟踪调查发现,通过“三位一体”招的学生在活跃度和心理调适能力上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适应性普遍较好。

“三位一体”招生的报名条件、考试模式、录取方式

■ 报考条件

符合我省当年高考报考条件和有关试点高校规定要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具体报考条件一般由高校自主确定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备案后公布。在全省高考统一报名之后,考生还需参加试点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学生根据本人情况和高校规定的报考条件自主报考,报名时按高校要求提供材料,并签订《诚信承诺书》。

■ 考试模式

报名参加“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在中学阶段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还需参加试点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以及在6月份举办的全国高考。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形式和办法,由试点高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确定,体现对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一般采

用笔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办法。

■ 录取方式

录取依据是由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的按一定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具体比例要求由试点高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确定,但高考成绩原则上不

低于50%。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学生也需参加相应批次的高考志愿填报,并在高考相应批次提前阶段录取。省教育考试院按试点高校试点专业的录取批次,将符合所报考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条件的入围学生进行投档,由高校决定是否录取。由省统一在7月份高考录取时进行。已录取的学生,其他院校不再录取;如未被“三位一体”录取,则不影响其他院校的录取。

2014年,我省有哪些试点院校参加“三位一体”招生

我省2014年“三位一体”招生试点院校名单,一共有34所,较去年新增13所,详细名单如下(具体招生简章已经审核同意并陆续在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和各高校招生网公布):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 嘉兴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温州大学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大红鹰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温州

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第五篇:浙江营养师补助政策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杭州市政局 文件

杭人社发[2011]74号

关于切实加强在杭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杭州经济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人事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院校:

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市委发〔 2011 〕 36 号)精神,为 切实加强在杭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至 2015 年,我市各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要达到 60% 以上;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应以培养高级工以上学生为主,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学生应占在校生总数的 60% 以上,技师学院高级工班(含技师班)学生应占在校生总数的 70% 以上。

二、积极组织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普通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高职院校要在毕业生中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以培养高级工为重点,对接需求,丰富专业种类,完善教学设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技能培养,不断扩大证书覆盖面。、技工院校要创新课程体系结构,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优化实习条件,灵活办学形式,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各类院校要做好高技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录用企业可享受相应奖励,同时要多方位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自身场地、设备、师资优势,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需要,积极开拓职业培训市场,壮大高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力量。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奖励标准及申报程序

(一)培训鉴定补贴、普通高等院 校、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取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享受每人 500 元的补贴。

院校在每月 25 日前向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申请补贴,并提交下列材料:

(1)杭州市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经费申请表(附件 1);

(2)杭州市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人员名册(附件 2);

(3)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或职业技能鉴定发证名册原件;

(4)享受补贴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或毕业证复印件;

(5)委托申领书(附件 3)

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初审汇总后,填报 《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使用申报表》(附件 4),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在经费到位后的 10 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给有关院校。、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同时享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参加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并在杭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其培训和鉴定费用 50% 的补贴,最高每人 2000 元;其中培训职业(工种)属当年杭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的,给予其培训和鉴定费全额补贴。杭州户籍的大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可予以补贴。

申报拨付程序按照《关于印发〈杭州市就业再就业培训经费使用实施办法〉的通知》(杭劳社培〔 2009 〕 197 号 杭财社〔 2009 〕 707 号)执行。

(二)院校 培养高技能人才 奖励

对为我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 院校,每直接培养高级工 1 人,政府奖励 院校 100 元;每直接培养技师 1 人,政府奖励 院校 200 元;每直接培养高级技师 1 人,政府奖励 院校 300 元。培养人员中不包含各类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申报拨付程序按照《关于印发〈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办法〉(试行)的通知》(杭劳社培〔 2009 〕 230 号 杭财政〔 2009 〕 861 号)执行。

(三)院校赛前训练补贴

院校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学生获得高级及以上证书的,按取证人数给予院校每人 600 元的赛前训练补贴。院校在竞赛结束后向 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申请赛前训练补贴,需提供以下材料:

(1)赛前训练补贴申请表(附件 5);

(2)杭州市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人员名册 ;

(3)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

(4)享受补贴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或毕业证复印件;

(5)相关竞赛证明材料。

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初审汇总后,填报 《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使用申报表》,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在经费到位后的 10 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给有关院校。

四、本通知自 2011 年 5 月 9 日起执行。萧山区、余杭区和各县(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

1、杭州市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经费申请表

2、杭州市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人员名册

3、委托申领书

4、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使用申报表

5、赛前训练补贴申请表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杭州市财政局

二○一一年九月八日

下载2016—2017年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浙江民政厅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2017年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浙江民政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老年福利政策(5篇范文)

    地方政策文件(浙江)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浙政发〔2008〕72号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

    浙江机器换人 政策[五篇材料]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战略部署,根据我委《关于2014年加快推进“机器换人”......

    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报考相关政策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报考相关政策 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进行到了第二天,很多人因为对报考的政策不甚了解,所以还没有决定报考什么岗......

    浙江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通知

    浙江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局、民宗局、公安局、体育局、科协,各普通高校: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积极引导实施素质教育,促......

    2012浙江专升本政策解读(写写帮整理)

    致远专升本www.xiexiebang.com 2012浙江专升本政策解读2012年专升本新政刚刚出炉,与旧政相比,新政围绕“平行志愿”做了较大改变,现对新政做如下解读,方便广大考生理解新政,明确......

    一带一路政策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说起2014年的国家发展战略,最热门的就是“一带一路”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2014年12月30日,义乌2014年最后一趟中......

    浙江: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全接触(共5则范文)

    完全取消就业政策性限制今年,我省取消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限制,杭州市也取消了对部分大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落户限制。至此,我省已完全取消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限制,毕业生和用人......

    意大利针对中小企业的鼓励政策对浙江的启示

    意大利针对中小企业的鼓励政策对浙江的启示意大利素来享有“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其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凭借专业性强、个性化突出、技术先进、生产网络成熟等优势,成为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