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浅析220范文
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浅析
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强制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质量监督带来一定难度。本文根据多年是施工经验,提出了桩基施工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灌注桩(端承桩,简称桩)质量从验收规范看十分简单,无非是地基承载力的鉴定、钢筋笼的检查与桩砼质量的判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因此判定起来较难准确把握。主要抓住以下两个问题:从桩的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桩的缺陷与防治措施,桩质量的判定。
一、从灌注桩承载机理看质量控制的关键
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上,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当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此公式在孔底无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还是问题,沉渣量过大,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桩将失效。
㈠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一——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控制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
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㈡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二——桩身强度的控制(在于施工工艺)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
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的,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否则,起不到质量控制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如何没有把握,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
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a)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b)控制导管埋深2-4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㈢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三——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
二、砼灌注桩基础缺陷及防治措施
㈠钻孔灌注桩
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2)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钢筋笼上浮
原因:(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钢筋笼仅1m左右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2)由于砼灌注至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1)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2)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砼困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4)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方法:(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㈡砼灌注桩质量判定
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
比较准确判断桩身砼质量的是静载与抽芯,但是由于静载、轴芯为操作性检验,且费用高、时间长,所以常常采用动测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而动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测结果不能作为桩基工程竣工的验收依据,用于普查质量仅供验收参考。
判断混凝土质量还要依施工单位素质,掌握施工过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记录。主要依据:掌握施工过程情况与施工记录。
(1)审查主要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所施工过的工程质量情况;(2)审查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什么质量保证措施。如:挖孔桩水位高、水量大、有没有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水下导管法灌注,如没有,依出水量大及浇捣方法,就可推断混凝土严重离析等;钻孔桩钢筋笼如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再检查一下灌完桩钢筋笼的位置情况,可推定保护层是否严重不足;(3)对施工记录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成孔记录与灌注记录,认真分析记录中出现的机械故障及孔内异常情况、事故等,并进行推断。比如:在成孔记录中没有发现塌孔现象,而桩的充盈系数又大,说明在浇注的过程中有塌孔现象,必然导致桩底沉渣量过多或桩身砼夹砂、夹泥,桩体形成“大肚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过堵管事故,拔管后进行二次灌注,就会存在断桩或夹泥层。但缺陷的严重程度还要分析其事故具体处理措施而得知。
总之,桩砼质量的判定,要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并了解施工单位素质,方可比较准确判定砼质量。
综上所述,砼桩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审查砼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砼桩质量进行控制,达到质量监督的目的。
第二篇: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摘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在水下进行,整个过程属隐蔽工程项目,质量难以
控制,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为
了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利进行,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结合本人参与沿
江高速公路张家港三标、312国道苏州工业园区、江海高速公路等多个工程项目现
场施工的经验,对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
出解决方案,并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的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时使用电动钻孔机械钻孔,待成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清孔、放入钢筋笼,然后再孔内灌注混凝土而成桩。属于一种现场工业化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法。所需机械设备有螺旋钻孔机、潜水钻孔机。灌注桩属于隐藏工程,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凡能够影响到的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置、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到位,就会在灌注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缩颈、大到断桩报废。故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1)埋设护筒:护筒能稳定孔壁、防止坍孔,还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起到钻头导向作用等。
护筒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其内径应比钻孔直径大(旋转钻约大20cm,潜水钻、冲击或冲抓锥约大40cm),每节长度约2~3m。一般常用钢护筒,在陆上与深水中均能使用,钻孔完成,可取出重复使用。在深水中埋设护筒时,先打入导向架,用锤击或振动加压沉入护筒。护筒入土深度视土质与流速而定。护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2)泥浆制备:钻孔泥浆由水、黏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通常采用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005mm的黏土颗粒含量大于50%的黏土,通过泥浆搅拌机或人工调和,贮存在泥浆池内,再用泥浆泵输入钻孔内。
(3)钻孔:一般用螺旋钻头成孔。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钻机到位后,用吊线、水平尺等检查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钻孔时放下钻机,使钻杆向下移动至钻头触及土面时,才开动转轴旋动钻杆,然后泥浆泵将泥浆压入泥浆笼头,再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流入泥浆池循环使用。
(4)清孔:当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应采用适当的器具对孔深、孔径、孔形等认真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应立即进行清孔。清孔后对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土厚度进行检测,含沙率为4%~8%,相对密度为1.10~1.25,黏度为18~20Pa·s,孔底沉淀土厚度不得大于50mm。
(5)钢筋笼的吊装:抓紧吊放钢筋笼和沉放混凝土导管。沉放导管时检查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和密实,以防止漏气漏浆而影响灌注。由于孔内原土泥浆在吊放钢筋笼和沉放导管这段时间内使处于悬浮状态的沉渣而再次沉到桩孔底部,最终不能混凝土冲击反起而成为永久沉渣,从而影响桩基工程的质量。
(6)灌注混凝土:必须在混凝土灌注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当孔口返浆比重及孔底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后,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
(1)成孔的垂直度
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是保证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垂直度的检测应该是保证桩身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避免钻孔倾斜,在钻孔就位和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对于地基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和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的情形,施工前必须作好准备。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使用自重大的钻机和刚度大的钻杆则较为有利。成孔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不仅钢筋笼吊装和导管的沉放相当顺利,而且灌注桩的承载力也得到保证。
(2)成孔深度
在成孔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经常用测绳复核沉孔深度,有时能误测孔深,原因:①一般施工队伍常用的测绳一经水泡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有的收缩量可达1%左右,测50m的孔就会产生0.5m左右的误差。采用细钢丝测绳要当心数标松动错位。彻底避免误测的方法是在施工现场或附近地面上设置长度标记为准绳,每次终孔一定把测绳拿去复核。②测绳重量要合适,测绳重量与孔中泥浆浮力有很大关系,使用时必须要顺利落到底。
(3)钻孔的孔径
在湖、塘、沟、谷与河滩地段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中钻孔容易出现缩孔现象。尤其要重视液性指数IL﹥0.75呈现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而在IL﹥1.0呈流塑状态的淤泥质软土层成孔缩孔现象更不可避免。因此泥浆的制备质量对孔的护壁至关重要。要专门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制备泥浆,在孔壁上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缩孔或坍孔的现象发生。
(4)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检测试验合格后,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对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长度进行验收和制作质量检查。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在钢筋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移、纠偏,再吊钢筋笼。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5)混凝土的灌注
沉孔后孔内混凝土的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①为确保混凝土灌注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如发现原样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沙、石、水质),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②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沙、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m,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宜控制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③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要求,和易性和流动性不好,影响混凝土浇筑速度,容易造成堵管。浇筑过程中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入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6m为宜,如混凝土运输距离远,在混凝土中加缓凝剂,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据以往经验,以5~6m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同时每间隔10min左右上下抽动一下导管,保持导管内的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严禁把导管低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m~10m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cm~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人员的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
三、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钢筋笼的上浮
原因分析
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3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止钢筋笼上浮。此外,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也可防止上浮。
(2)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是指桩身出现蜂窝、空洞、夹泥层或级配不均的现象。
原因分析
浇灌混凝土时未边灌边振捣,使桩身混凝土不密实。
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孔壁塌落在混凝土中,造成桩身夹泥。
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掌握不严,下料高度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桩身级配和强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时应边灌边振捣。
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注意不要碰撞土壁,造成土体坍落。
认真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浇灌混凝土时设置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强度均匀
(3)钻孔灌注桩断桩
原因分析
集料级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
泥浆指标未达到要求、钻机基础不平稳、钻架摆幅过大、钻杆上端无导向设备、基底土质差甚至出现流沙层而导致扩孔或塌孔而引起的灌注时间过长。
搅拌设备故障而无备用设备引起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偏小,则管内压力过小,导管埋深过大,管口的混凝土已凝固。
防治措施
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浇筑。
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当钢筋笼卡住导管时,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之间,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6.0m的范围内。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结束语: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其关键还在于过程管理。主要是提高现场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预防为主,对灌注桩的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并精心施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将进一步日臻完善并在交通建设领域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一○年一月
第三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摘要]: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桩基在施工和技术管理上问题较多,尤其是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易出现塌孔、卡管、混凝土配合比失调、施工不连续等现象,造成桩身出现断桩、泥砂夹层等质量问题,使桩基完整性受到破坏,承载力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本文就此分析探讨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关键词]:公路桥梁 施工 钻孔灌注桩 质量
一、概述 随着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及桥梁和水工结构的发展,钻孔灌注桩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环节多,尤其是施工队伍的素质、技术装备等不同,桩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根据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影响桩基工程的主要环节有测量定位、泥浆质量、桩径及垂直控制,持力层及终孔深度,沉渣厚度的控制,混凝土浇注等。因此,要控制好桩基质量,就必须将施工各环节控制好,才能保证成桩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如图所示:
二、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一)各种钻孔方法均可能发生钻孔偏斜事故,主要原因为:(1)测量放线有误,定位木桩保护不当;(2)护筒埋设后移位,钻机对位不准;(3)钻机底座未水平安置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4)钻杆弯曲,接头不正;(5)桩架不稳固,钻孔时钻杆不是垂直运动;(6)遇有塌孔、扩孔较大处,钻孔偏向一方;(7)遇有倾斜的软硬不均的地层,钻头受力不均;(8)钻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为防止钻孔偏斜的发生,钻机定位前要检查定位桩是否正确;护筒埋设要注意平面位置与竖直位置是否正确,护筒四周土和护筒底脚处回填土要紧密不透水;对钻机和钻架进行水平和垂直校正;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调直;钻进时遇钻杆上部摆动过大,可在钻架上设导向架;遇软硬不均的地层时,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小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
(二)护简脱落 由于护筒背后回填质量不好受地面流的浸泡等因素引起的护筒失去稳定、脱落。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将钻机移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而后,重新安装护筒(作好护筒背后填筑)恢复钻孔施工。
(三)卡钻 岩层分
界面处相邻岩层强度差别较大,钻孔操作中若不及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易引起“卡钻”现象。针对发生“卡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1)由于“探头石”引起的卡钻现象,可以适当往下放钻头,再强力快速往上提,使“探头石”受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2)因钻头穿过岩层突变处导致的卡钻,优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整体岩层中此方法容易奏效,砂土层中不宜采用此方法处理。(3)由于机械故障导致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插人高压水管置换泥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四)缩孔 缩孔是在饱和性粘上、淤泥质黏土,特别是IL>I.0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土层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针对发生缩孔的原因,采取块、卵石土回填,而后用重量较大的冲击钻冲击,挤紧钻孔孔壁的办法处理;或者采用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叶片进行旋转清理的办法。
(五)掉钻
1、掉钻产生的原因(1)卡钻时强提强扭;(2)旋转钻孔,扭坏钻杆;(3)钻杆接头不良或滑丝;(4)马达线接错,钻机反向旋转。钻杆松脱;(5)钢丝绳断丝太多,未及时更换。
2、掉钻打捞处理方法。掉钻后,应及时摸清情况,如孔深、钻头是否偏斜,有无坍孔等,若钻头被埋住,应首先清孔,使打捞工具能接触钻头。
三、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一)封底失败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凝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封底失败后,应立即停止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1)地层稳定性较好的,应采取导管内安装高压风管进行二次清孔的方法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重新请示监理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可以重新开始水下混凝土灌注。(2)地层稳定性差或高压清孔的方法不能奏效则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将未灌注混凝土部分钻孔回填,待地层沉积稳定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二)卡管 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大块度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1)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导管堵塞,可以少量(根
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按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确定)提升导管而后快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2)由于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的,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然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冲击灌注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3)采取“二次砍球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已灌注混凝土中0.5~0.8 m,按照水下封底的操作方法实施二次封底。以上几种方法处理不能奏效应立即停止,认为已断桩。
(三)断桩 断桩大都是上述各种事故引发的次生结果。另外,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并在两层混凝土中形成泥渣夹层而导致断桩。断桩的预防。防止导管进水,避免埋管、堵管,提高清孔质量,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缩短混凝土灌注时间可以减少或避免断桩事故的发生。断桩的处理。对于已经发生或估计可能发生断桩的钻孔桩,应采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作深入的探查,判明情况。对情况不太严重的,可以采取钻孔高压注浆补强的方法处理。
(四)钢筋笼上浮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导管埋深,水下混凝土浇灌的速度以及泥浆比重等多种原因造成。预防钢筋笼上浮的措施有:(1)混凝土从笼底进入钢筋笼时减慢浇灌速度。(2)控制导管与钢筋笼的共同深度,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后,导管与钢筋笼的共同埋深增加,混凝土对钢筋笼向上的携带力增大。因此在控制混凝土浇灌速度时,还要控制导管与钢筋笼的共同深度在5m以内,当导管底端提高到钢筋笼底端以上1.5m后,其公共深度不宜大于6.5m。
四、钻孔灌注桩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对质量控制应注重预防为主,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责任到人。
(二)严把队伍进场关。“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干活儿”的现象在建筑市场上仍然存在。只有从严把关,使一流人才,先进的工艺,过硬的设备进场,才能为优良工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严把检测关。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随时进行各项检测,如钻孔的深度、泥浆的比重、混凝土的坍落度、钢筋笼的标高、泥浆沉淀厚度、导管的埋置深度等等各项数据以确保工程质量。成桩之后,辅以超声波检测或应变检测,以确保成桩质量及工程的安全性。
五、结语 尽管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只
要从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和监管人员齐抓共管,严格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就能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从而充分发挥钻孔灌注桩的潜在优势。[参考文献]:1 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胡道文[1] 张少勇[2] 安徽水利科技-2004(5).-59-60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王景云 赵一君...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12).-168-1683 高性能“油田泥浆”在钻孔桩施工中的应用 夏伦光 广东公路交通-2004(A02).-87-884 砂层较厚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刘忠斌[1] 刘亮俊[2] 地质装备-2004.5(4).-29-315 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 宋武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6).-32-346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张忠球 建筑安全-2004.19(12).-27-287 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许波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2).-67-68
第四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小结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小结
钻孔灌注桩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易,设备投入小,承载力大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民用建筑中。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环节较多,容易出现各类质量问题,给施工方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此,我将结合工作实际,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做一个小结。
同其它种类的桩基础一样,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重点也应放在桩位控制、标高控制、桩体质量的控制上。对这几个方面的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方的经济效益。
一、桩位控制
1.1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前做好场地内的除障工作,清除施工场内旧基础,管线和其它各类较大障碍物。平整好施工场地。
1.2测量定位
施工前应对施工蓝图仔细校对,有问题集中及时解决。对测量数据的演算应以蓝图为主,电子图辅助校对。对于测量数据及控制网点,应由多人进行多次复核检查。
1.3护筒埋设
挖护筒前,应先在距桩位较远处埋设好十字定位桩。待护筒挖好后,通过定位十字线,准确放置护筒,并在护筒中心打上定位钢筋,复测时将定位钢筋顶端固定在准确位置上(桩位),并保证桩位与护筒内壁间距大于桩的半径,并不得超过5cm。
1.4桩机就位
桩机移上桩位后,应用十字垂线法定位磨盘中心,并调平桩机磨盘,保持钻杆、磨盘中心、和桩位在同一垂线上。并固定好桩机走管,防止钻进时振动导致桩机偏移。
1.5钻进
浅部钻进时应抵挡慢速钻进,并用浓浆护壁,防止护筒下浅部十块塌落。钻进中还应经常校对磨盘的水平情况,以保证桩体的垂直度。
二、标高控制
2.1标高控制点的引测
利用高程闭合路线网从已知高程引点至场内。
2.2开孔
熟悉图纸,正确编写开孔通知书,对于场地内地坪标高起伏较大的区域应单独测量地面标高。
2.3钢筋笼下放
下放完钢筋笼后,根据吊筋固定位置准确计算吊筋长度,并保证吊筋固定到正确位置。
2.4灌砼
灌砼过程中应注意是否有浮笼现象,当导管口在笼底以下时,不应快速上提灌浆斗,以防止混凝土有过大的向上冲击力而导致浮笼;当导管口在笼底以上较高位置时,浮笼不宜发生。当泥浆太厚或砼的和易性差时易产生浮笼,这时应慢灌注勤减管。浮笼后,应反复提拉导管并减管可有效减轻浮笼现象。
灌砼完成后,用测针和测绳测定混凝土标高,以保证至少1.5-2m的浮灌量。
对于10m左右空孔的桩可自制捞渣器来测定混凝土浮灌面位置。此外,每次灌砼前应测定混凝土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8-20cm的范围内,这样既防止和易性差导致的堵管或浮笼,还防止塌落度过大导致的混凝土面下沉大。
三、桩体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桩体质量的控制涉及钻进、清孔、下放钢筋笼、灌注等多个环节,这里将就这些环节中易出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3.1钻进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1.1护筒偏移
挖护筒的面积过大,易使护筒倾斜移位,造成桩位偏移,甚至无法施工。挖护筒时,尽量减少护筒挖掘面与护筒面的差值,护筒最好大于桩径10cm,护筒四周应以粘土回填夯实。钻头起落时应不碰撞护筒。
护筒埋设后,长时间未施工,护筒周围填土的应力变化可能造成护筒产生较大偏移,必要时应在钻机对位前重新校核护筒位置。
3.1.2孔壁塌陷
钻进中遇到不良地层,泥浆护壁不好,钻进速度过快,提钻后,待灌时间过长都会的的导致孔壁塌陷。
在不良地层中钻进,应提高泥浆比重和泥浆粘度,同时慢速钻进并保持泥浆在孔内循环。钻进完成后应尽快地完成钢筋笼下放和混凝土的浇注。此外应在钢筋笼的下放时应加保护块,尽量减少对孔壁的刮擦破坏。
3.1.3 缩径
钻头磨损过大或在钻进中遇到塑性膨胀土或粘土泥岩地层时容易产生缩径,进而影响钢筋笼的下放,并降低桩的承载力。
开钻前检查钻头直径是否过小,合金刀片磨损过大应及时加焊合金刀片增加钻头直径。
在容易缩径的地层钻进时,调好泥浆,保证泥浆护壁后不渗水,减小膨胀土的膨胀效应。同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对于易缩径地层应上下反复提钻提钻扫孔。
3.1.4钻孔偏斜
钻进时钻机安装不稳,钻杆弯曲,地面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含夹大的孤石或其他较大障碍物都将导致钻进过程中钻杆的偏斜。
首先应保证场地平整坚实,开钻前调平并固定好钻机,使得钻杆、磨盘、桩位在同一铅锤线上。钻进中机台振动可能造成磨盘面不再水平,应用水平尺检查磨盘是否水平,及时校正。
在有较多障碍物的区域应选择自重大、扭矩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在较浅处遇到孤石是应低档慢速进尺,上下反复扫孔以削去硬土直至钻杆垂直。当钻进较深,有孤石落入孔底时,应使用小钻头低速扫孔。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改用大钻头重新钻进。对于纠偏无效的重新回填粘土至偏斜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3.1.5桩底沉渣
桩底的沉渣厚度极大的影响桩的承载力,对于抗压桩而言,控制好沉渣厚度尤为重要。
一清应保证足够的清孔时间,使得孔底泥块被充分拌碎,保证泥浆比重不易过小,直至无泥块排出。
钢筋笼制作弯曲,下放钢筋笼刮擦孔壁都将造成沉渣过厚,且二清时不易
清出孔外。下放钢筋笼时应缓缓笔直下放,并加保护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孔壁刮擦。
二清时应先用粘度较高的浓浆清孔,提高泥浆的携砂力。后改用较低浓度的泥浆清孔,降低孔壁泥皮厚底,提高桩体摩擦阻力。
灌注混凝土时,灌注漏斗中必须加放隔水板,导管底部距离孔底不易大于30—50cm保证砼的初灌量,使得混凝土有足够的冲击力将孔底泥浆挤到混凝土上表面。
3.2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3.2.1断桩
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减管过多或导管提升过多,导致导管底部提出混凝土面,进而引起堵管形成断桩。因此,每次减管前应用测绳测定混凝土面深度,并计算减管数量,导管埋入混凝土面应有2—6m,但实际操作中应考虑到泥浆和浮浆造成的测量误差,应保守减管。
导管密封性差造成漏水,也易引起堵管。因此,使用导管前应做好水密性试验。经常性检查导管接头的密封性,并加密封圈。
灌注过程中浇注不连续,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引起混凝土离析堵管或初凝,都会造成断桩。这时应多活动导管可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2烂桩头
一次清孔不好,导致孔内存有大量孔底沉渣,浇注混凝土时导管减管不及时,浇注困难并频繁提升导管,致使桩头内含有过多夹泥。
初灌时导管离孔底距离过大,致使初灌混凝土接触大量泥浆,从而导致混凝土上段含有较多夹渣、泥块。
四、结论
灌注桩属隐蔽工程项目,质量检查较困难。实践中要保证桩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求管理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并用正确的技术方法指导施工,用优良的管理方法组织施工,认真地落实质量管理里的各项要求,来提高桩基工程质量水平。
第五篇: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近年来如春笋般的在台州大地上耸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桩基的极限承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有着很高的承载力和成熟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的不断完善,因此该桩基础广泛地被采用;钻孔灌注桩的优点是承载力大、施工时噪音低、安全性好,对附近的建筑物影响较小、缺点是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易出现孔底沉泥、夹渣、缩颈、露筋、离析、浮浆夹层等缺陷。因此,要求派往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钻孔灌注桩的监理经验和极高的责任心,严格做好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旁站工作,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技术方案和监理的工作程序,控制施工质量,杜绝留下质量隐患。本人根据现场监理工作的实践,就钻孔灌注桩监理的质量控制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1 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在工程的监理实践中,笔者认为事前控制是关键,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因此,要做好事先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1 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施工队伍的承建资格和人员资质,重点检查质保体系;
1.2 查验进场打桩设备,审查其设备进场报验与设备性能检测年检报告是否能满足钻孔的要求;特别是承载力高的嵌岩桩,设备的钻孔能力是否满足,施工单位使用的成孔机械必须与现场土质、桩径、桩深等要求相适应,不符合要求的不准进场使用;
1.3审核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重点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特别是对影响环境的防护措施及方案;对周边的重要的建筑物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防止流沙与管涌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和沉陷;
1.4充分了解工程施工的特点与难点,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与调查, 熟悉本工程的地质情况,编制好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并做出旁站监理计划交业主、施工单位和当地质量监督机构,以便检查、配合和督促.1.5 参加业主组织的第一次工地会议,明确各方的人员职责;进行监理交底,重点介绍工程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方法和程序,并在会上就监理方法征求业主和施工单位的意思,获得业主的支持和施工单位的配合;
1.6参加规划控制点的现场交接验收,检查施工现场的定位、放线,并进行独立的复测(不能与施工单位一起定位、放线);调查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作好测量控制点的引测工作,应引测两套控制点;
1.7组织参与工程的设计技术交底或图纸会审,就打桩的钻孔机械、成孔方法、清孔的设备,进入持力层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对成桩质量的检验方法、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做出规定; 1.8 正式开工前要检查现场准备是否满足开工条件,开工报告,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是否齐全,人员、钻孔设备是否按要求到位,审查其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质检制度、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符合要求的由项目总监签认开工申请报告,同意开工。2 成孔阶段的质量控制
成孔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核心,此时总监理工程师要安排好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如何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验收的技术交底,钻孔灌注桩施工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要求施工单位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要求所有人员持证上岗,项目经理和所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及时到场。
钻孔灌注桩成桩过程的施工工艺是:放样—定桩位—护筒埋设—钻机就位—钻孔—终孔—第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接人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工艺复杂,质量波动性大;因此,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做钻孔试验,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会同业主和与该工程有关的设计单位、地质勘察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试桩有关事项的验评,并做好试桩记录。在成桩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道关键工序: 2.1放样测量就位
放样测量定位要准确无误,施工单位放样后,监理要及时复核,钻机就位时必须准确无偏差,并保持钻机平整、稳固,不发生倾斜、移动,并确定好测量桩长的基准点。2.2垂直度的控制
成孔时发现难于钻进或遇到孤石、硬土时应及时复查钻孔的垂直度,以防桩孔出现严重的偏斜、位移。2.3 钻孔
护筒埋设深度在粘土中不宜少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少于1.5mm,钻孔时要求钻杆不能晃动,避免扩孔,防止塌孔;保持孔内泥浆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钻进过程中适时控制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1—1.5的范围内。如发生斜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应及时停钻,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行钻进。2.4 终孔要求
对于一般的摩擦桩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时,就可以终孔了,对于有持力层要求的,应在进入持力层前进行岩样对比,由地质勘察单位一起确认已经到了持力层后,再根据设计要求钻入桩端嵌入深度。2.5 清孔
清孔要求分两次进行。当确定可以终孔时,先进行第一次清孔,待下放钢筋笼、接入导管,在浇灌水下混凝土前应再进行第二次清孔,并及时做好检测及记录。清孔后的泥浆比重一般应控制在1.1左右,对易塌孔的土质较差的孔,可适当增加泥浆比重,清孔后,沉渣厚度应根据不同桩型,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要求,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端承摩擦≤100mm,摩擦桩≤300mm。3 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是水下混凝土施工,它深埋在地下,隐蔽性强,稍疏忽大意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因此,在浇灌水下混凝土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总监理工程师应安排好监理员进行全过程旁站,并做好工作。3.1 原材料报验
进入现场的原材料要及时进行报验,水泥宜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转窑普通硅酸盐水泥,在使用前要进行复检;钢筋除机械性能试验外,还要进行焊接性能的复检;碎石要有良好的粒径级配,应注意不宜大于导管的1/6,以≤40mm为宜,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不应太小; 3.2配合比、坍落度
混凝土浇注前要确定配合比,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20mm之间。3.3钢筋笼的制作与吊装
要检查钢筋笼的尺过偏差,焊接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加筋箍应放在主筋外则,主筋不应设有弯钩(如要求有弯钩应向外侧弯)搬运与吊装时应防止钢筋笼变形,桩的主筋要有足够的保护层,偏差不能大于±20mm。3.4混凝土的浇筑
①钢筋定位后必须在4h内浇捣混凝土,以防塌孔;
②导管直径应选择大于4倍以上的石子最大粒径,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量必须保证能令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中0.8-1.3m以上,监理旁站人员应根据桩径与混凝土量进行核定;
③混凝土浇灌的中间过程应是边浇捣边提管边拆管,必须保证混凝土的高度能埋住导管, 拆管前须用测绳测定混凝土面的高度,导管内混凝土宜保持在20cm--30cm,不能空管,防止进入泥沙造成缺陷;过多的混凝土会影响灌注速度或造成塞管,过少则易造成浮浆、夹泥或断桩。
④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一般不得小于1.05 4 成桩质量的验收
4.1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桩基质量验评报告。
4.2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复核桩轴线、桩位的偏位情况。4.3协助施工单位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
4.4核查动测或静荷载试验报告,就桩基阶段作出监理工作总结。5资料整理
5.1施工单位资料内容 5.1.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1.2测量定位记录; 5.1.3桩位测量放线平面图; 5.1.4图纸会审纪要;
5.1.5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安全技术方案; 5.1.6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 5.1.7试桩记录;
5.1.8桩施工质量自评结果;5.1.9施工记录,工序报验单等; 5.1.10桩接头焊接记录; 5.1.11桩施工汇总表;
5.1.12设计变更通知书、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材料; 5.1.13桩静荷载试验、动测报告;
5.1.14基坑开挖,桩头凿至设计标高后测量各基桩轴线偏位情况即竣工图; 5.1.15桩开工、竣工报告。5.2监理单位资料内容
5.2.1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5.2.2施工合同文件、勘察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监理委托合同; 5.2.3桩基施工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 5.2.4、测量核验资料; 5.2.5桩身质量检查记录; 5.2.6监理工程师通知书; 5.2.7例会及专题会议纪要; 5.2.8监理月报; 5.2.9监理工作台帐;
5.2.10材料/设备报验单及各种来往通知、文件等; 5.2.11桩基阶段监理工作总结和质量评估报告。
由于目前在桩基检测方面的手段不甚完善,对桩的检查验收,只能用抽样的合格与否来对整个工程桩作出评定,局部桩是否存在问题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来;由于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是隐蔽工程,质量问题不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来,抽样检测是否能有代表性,抽样检测不可能对工程的每一根桩的质量都能作出正确的评估。静载荷试验只能是以点带面,高应变只能对所测桩的承载力作出估计,小应变只能分析桩的完整性和缺陷;因此把握好施工的每一道工序质量,是保证混凝土灌注桩工作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