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

时间:2019-05-15 00:5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用地需求,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耕地,节约土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通知如下:

一、当前土地征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主要任务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努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保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用地需求,也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当前一部分地方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征地补偿费用管理混乱、乱占浪费土地等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势必损害农民利益,不利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

当前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合理供地,确保稳定的要求,严格依法征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办法,加大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征地补偿费分配和管理,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二、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征地补偿费用

各地要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和效益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征用耕地年产值标准,并随着经济发展进行调整。

城镇规划区内征用土地,要积极推行“区片综合价”,即城镇建设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由市、县政府根据不同地段、地类、人均耕地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划定区片,进行评估,在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特别是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统一制定分片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区片综合补偿标准确定后应予公示,严格执行,并保持相对稳定。今后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要依法及时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征地补偿费用没有足额到位前,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拒绝交地。征地补偿费按规定到位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不得拖延交地。

三、探索多种安置方式,拓宽就业门路

各地要拓宽就业门路,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鼓励用地单位尽可能把适合于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以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要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鼓励被征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各地要支持一时找不到就业门路的被征地农民,发挥其农业生产

技能,承包经营农业园区、基地等,继续从事种养业。被征地农民经商办厂、自主就业和自我组织起来就业,工商、城建、税务、金融、卫生、消防等部门要为其提供方便,提供小额贷款及税费优惠照顾。

积极提倡按一定比例留地安置被征地农民。各级规划部门要搞好被征地农村留地的规划。划定的安置留地由农民自建自用的,按农村集体用地性质处置;土地所有权转为国有的,收益全额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市、县政府给予免收出让收入和配套费用等扶持。

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赢利性水电、交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企业以这种形式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以使农民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四、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从2003年起,全省各地要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按政府、集体、农民各出一点的原则解决,市、县政府承担的费用可在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列支;集体承担部分可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个人承担部分在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交。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乡镇政府核准后确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和承受能力相适应。要根据当地实际和政策衔接的需要,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前些年被征地农民的有关问题。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范围、保障标准和操作办法,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指导性意见,由各市、县根据当地实际制定。

五、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规范分配使用

土地补偿费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乡镇等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或变相截留。土地补偿费的数额、分配和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要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土地补偿费要纳入公积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用于被征地农民参保、发展生产、公益性建设,不得平分到户,也不得列为集体经济债务清欠资金。对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土地被大量征用的村,尤其是城郊村,要积极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切实加强资产的经营管理,规避投资风险,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实行统一征地,严禁乱占耕地

征用各类土地,由市、县政府统一制定补偿政策,统一负责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统一由政府征地机构实施征地,以规范征地行为。在上报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手续前,市、县政府统一征地机构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征地调查,充分听取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草签征地补偿协议,据实编报征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和公告的征地方案及协议,必须严格执行。未经上述程序,及任何单位、个人私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地协议的,一律无效。

各地必须认真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切实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加强用地定额管理,防止圈占和浪费土地。要严格实行集中统一供地制度,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项目用地要一律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供给。各级政府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经常性的闲置土地清查,设立举报电活,及时查处各类违法批地、管地、用地行为。对征而不用闲置1年以上的,要收取土地闲置费;对闲置

两年以上的,要依法收回。对由违法批地、管地、用地行为引发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又不及时纠正的地方,暂缓该地区建设川地的审查报批,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建立征地调节资金

为了确保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的各项措施到位,各市、县政府要建立征地调节资金。征 2 地调节资金主要用于统一垫付征地补偿费用,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到位;用于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用于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经费补助。有节余时可用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执行“区片综合补偿标准”的补助。征地调节资金的主要来源:市、县土地出让收入;用地单位预缴;其他可用资金。征地调节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收支平衡。征地调节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八、切实加强对土地征用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用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这项工作。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国土资源、劳动保障、财政、农业、审计、法制、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各自职责,搞好指导服务,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坚持分类指导,分散决策,以市、县为单位组织实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妥善处理好稳定与发展、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平稳进行。

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精神,根据当地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周密组织,精心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00二年十二月三日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2年12月03日 实施日期:2002年12月03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9〕50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9〕5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些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有关政策法规,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截至2008年底,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261.8万人,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参保缴费人数力争达到1200万人”的工伤保险扩面阶段性目标任务。

但是,当前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伤保险扩面工作难度加大;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前因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形成的工伤人员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以下简称“老工伤”人员)的工伤待遇,在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得到及时足额的保障;职工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被认定或视同为工伤的,其待遇支付办法还不够完善等。

为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巩固和扩大前一阶段工伤保险扩面成果,有效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及时足额享受工伤待遇。要进一步推进尚未参保的建筑施工、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风险行业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商贸、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各类服务业企业职工参保工作,争取在两年内基本实现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职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及时做好国家和我省为扩大内需新建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和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的劳动用工尤其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实现建设项目启动与职工工伤参保同步。

二、做好“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发〔2009〕40号文件精神,重视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可采取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和政府“三家抬”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用人单位出资部分,可以通过一次性缴费或适当提高费率等方法加以解决。针对“老工伤”问题形成时间跨度大、人员构成复杂、管理分散等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制订相应措施,妥善处理相关政策衔接问题。尚未出台“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办法的设区市都要在今年10月底前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报省人力社保厅备案。各统筹地政府要在2009年底前将大部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10年底前将所有“老工伤”人员统一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三、调整工伤保险有关政策规定 为进一步保障职工工伤保险权益,完善有关工伤保险政策,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浙政发〔2003〕52号)中关于“职工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被认定或视同为工伤的,其待遇按总额补差的办法支付”的规定调整为:“在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的情形下,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同时构成工伤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职工获得侵权赔偿,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相对应项目中应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项费用: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这一规定适用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发生的工伤事件。工伤保险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我省工伤保险工作上新台阶。各地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反映。

二○○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区土地征用工作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区土地征用工作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省政府《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鲁政发〔2003〕115号)等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市区土地征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依法实行统一征地,建立征地与储备结合的制度

(一)严格按法定程序征用集体土地,实行政府统一征地,统一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征用各类土地,由市政府征地机构实施统一征地,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统一制定的政策予以补偿。被征用土地单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补偿、补助费以外提出的其他附加条件,不予认定。未经市政府征地机构依法征地,任何单位、个人不得私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地补偿协议。

(二)依法征用的土地统一纳入市政府土地储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原则,做到土地储备和供应的统一化、规范化。征地规模要与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实际相适应,与土地开发实际规模相适应。

二、合理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合理确定征用土地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和效益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实际情况,以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征用土地年产值标准(征用各类土地年产值标准见附件一)。每公顷被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可控制在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以内。

(二)统一房屋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征用土地上的住宅房屋及附属设施,按《青岛市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暂行规定》(市政府令第141号)执行;住宅房屋以外的房屋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见附件二。对因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除按规定计发补偿费外,再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一次性计发经营性补助费。本着尊重历史、着眼现实的原则,对一些批建手续不全但有一定合理性的历史遗留问题,区别不同情况,经被征用土地所在区政府审核同意后,妥善处理。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征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推行留用地制度,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为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对符合留地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视其人均占地情况,按被征地或可征地面积的20%—30%,确定留用经济发展用地,并分别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一)留用经济发展用地为工业、商业、旅游、娱乐等用途,属被征地单位自建自用的,土地依法征为国有后,按协议方式出让给被征地单位,出让金按评估确认地价的20%收取。留用经济发展用地土地出让金减收优惠部分,用于折抵征地费用,由被征地单位按规定直接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

(二)留用经济发展用地为居住用途的,及留用经济发展用地为工业、商业、旅游、娱乐等用途但不属于被征地单位自建自用的,土地依法征为国有后,必须纳入政府土地储备,按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出让后,土地变现收益扣除有关税费后的80%直接返还被征地单位,用于折抵征地费用,由其按规定直接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

(三)被征地单位有合法用地手续的村办企业用地,可作为留用经济发展用地;手续不全的村办企业用地,经依法补办用地手续后,可作为留用经济发展用地。

四、预留村庄改造安置用地,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符合撤村建居条件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未改造的村庄,按规划选择预留村庄改造安置用地。安置住房建设、村庄改造按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市区旧城(村庄)改造的通知》(青政办发〔2002〕21号)等有关规定,实施捆绑式开发改造。原则上旧村改造和征地工作要同步进行,争取一次性解决农民的居住条件改善问题。

五、强化征地费用管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一)土地补偿费由政府征地机构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单位,用于被征地农民参保、发展生产、公益性建设,不得平分到户,也不得列为集体经济债务清欠资金。

(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由征地机构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单位,由其按规定支付给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

(三)安置补助费由征地机构直接拨付到被征地单位所在区政府设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按照鲁政发〔2003〕115号文件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专项用于被征地单位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安置补助费必须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妥善安置被征地单位农民,不得列为集体经济债务清欠资金。

(四)土地变现收益返还部分全部支付给被征地单位,用于折抵征地费用,由其按规定直接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必须依照规定按时发放,全额到位,不得拖欠。要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变相截留,不得挪作他用。各项费用的数额、分配和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要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而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所有征地费用由土地所在区政府负责监管,以为单位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根据实际需要列入政府审计计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及时监督检查征地费用的分配、使用情况,对征地费用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六、切实加强对土地征用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国土资源、规划、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搞好指导服务,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本意见在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四区内试行,四区内“农转非”国有土地的收回,参照本意见执行。崂山、城阳、黄岛三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本意见下发前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附件:

1、征用各类土地年产值及倍数标准(略)

2、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略)

第四篇: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13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有关专业计划由省发改委另行组织下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关键一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抓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加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培育,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基础。

201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8%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按照着力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大企业大产业。

稳定优化一产。围绕农产品保障供给和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带动力大、服务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实施农业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主攻调整二产。加快推动工业调整转型,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计划,继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扩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覆盖面,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支持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推进工作,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特别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提升扩展三产。努力做大服务业总量,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编制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旅游、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主要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着重培育100家左右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城市、经济强县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支持服务业经营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二、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拓展外需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加快实施以“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2010完成计划投资1780亿元,其中千亿基础网络工程计划1163亿元,千亿惠民安康工程计划386亿元,千亿产业提升工程计划231亿元。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机场项目建设,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电力装机350万千瓦。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发展。

推动消费较快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继续推进汽车和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家政等服务消费。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扩大“农超对接”范围,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推动企业加快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等平台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和产品展示,吸引境外采购商到浙江设立采购中心。加快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健全大通关体系,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完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经贸合作区,支持工程建设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增加紧缺资源性商品进口和储备。

三、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

切实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省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试验基地、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切实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节能技术推广等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组织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项目。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扎实开展国家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工作,综合运用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品牌培育等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和节能环保。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快生态省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和集约节约利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我省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产业投资,拓展企业上市等融资渠道,努力争取中央国债投资、企业债券发行额度。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产业,扩大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土地资源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深化耕地保护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动市县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六大工程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完善低丘缓坡、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规划和利用机制,积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扩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和建筑节能,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广力度,深入推动节水、节材等工作。继续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强水环境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八大水系、平原河网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各类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森林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和10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建设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

四、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抓紧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宁波—舟山港在稳定发展集装箱业务的同时,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枢纽港,大力推进全省港口航运联盟建设,积极发展江海联运和内河航运,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积极发展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提升石化、船舶、钢铁、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选择一批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导向明确、建设空间条件较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要区块,纳入省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培育。加大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力度,加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杭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建设。

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为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和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推进规划、社保、户籍等相关制度改革。结合实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步伐,有序推进高山村搬迁、自然村撤并、空心村改造和特色村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交通、水利、电网和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支持欠发达地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特色制造业、来料加工业、休闲旅游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开展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和结对帮扶工作,促进产业转移、劳务对接和异地开发。积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库区和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主动服务和对接上海世博会,实施“环沪护城河”工程,做好上海世博会相关安保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扩大与港澳台的合作交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全面完成青川地震灾后援建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信贷、社保补贴等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劳动者灵活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把免费创业培训对象扩大到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退伍军人培训,加强农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和见习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入户调查、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等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研究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动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探索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办法。认真做好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即时结报,继续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各级政府保障性住房保障责任,推动各地制定实施保障性住房规划和计划,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支持教育。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工作,做好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村村通”、“村村响”的入户率,深入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事业。

六、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全面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11个方面的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建设用地退出等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稳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24个县(市、区)的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推动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开展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行政效能和行政监督机制。

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

浙政发〔2009〕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鼓励和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开展自主创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和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就业

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服务工作,争取今明两年全省增加2万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被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高校毕业生,按照《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享受相关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对到城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的,按照国家和我省促进就业政策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就业专项资金解决。对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扩大招考招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在研究生招考时实行优先。

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按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薪酬待遇或生活补助,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鼓励高校毕业生在计划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创业就业。

根据全省县级以下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和新增农村中小学校岗位空缺情况,结合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全省今年计划招聘1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及乡镇卫生医疗工作。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优先聘用已经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县以上医院招收高校毕业生从事护理岗位,可由用人单位报主管部门同意后优先聘用。

二、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对毕业2年内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外)的高校毕业生,从注册登记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类行政收费,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提供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有关部门可按照行业特点,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适当降低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和扶持。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必要的资助,或以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和补助经费在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我省高校毕业生从事科技、创意、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创业的,可根据吸纳大学生就业情况,给予一定的专项创业补助。

鼓励我省高校和各市县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鼓励各地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用地保障。各类创业园区要为进入园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营业用房和政策扶持,并根据园区内创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种子资金资助和一定期限的房租补贴。

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展网上创业,或以个体经营等灵活方式创业。各地可根据实际,给予创业者一定的创业资金补助。对从事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网络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等企业,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其把当地政府提供的场地作为经营场所。

三、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充分发挥我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符合我省现行就业促进政策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政策环境,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取消用人审批,允许其在就业地落户,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等办理档案接转手续。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2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并在申请地方财政安排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时给予倾斜。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引导企业尽量留用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享受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失业保险基金解决。

四、充分挖掘国有企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潜力

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央在浙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挖掘现有岗位潜力,增加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2009年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前3年平均水平。对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国有企业,政府在项目、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承担国家、省和地方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获得较大额度的财政性科研经费的单位,一般都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科研辅助岗位。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相关劳务性费用和社会保险补助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允许其在项目所在地落户,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相关待遇政策的衔接办法,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另行研究制定。

充分利用我省重大投资项目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在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政府性建设项目过程中,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明确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和实施计划,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更多面向高校毕业生。

加大全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凡有编制空缺的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均应拿出岗位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鼓励我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或在承担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时,以项目招聘、临时聘用、人才派遣等形式聘用高校毕业生。无论以何种形式聘用,单位均应按规定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

增加普通高校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数量。在原有招生规模的基础上,今年我省计划内研究生增招1400人,专业硕士研究生增招1350人,专升本增招2000人。鼓励各高校所属成人教育机构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吸纳更多的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

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面向各类用人单位和街道(乡镇)、社区,征集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开展对接交流活动。2009年全省计划征集和发布10万个以上的岗位信息,采取公益性招聘、网络招聘、专场招聘和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等方式,提供快捷便利的岗位对接和相关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加强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艰苦地区就业创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深入校园开展就业指导,促进高校、企业、毕业生之间需求互动,努力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就业实践的有效性。

六、着力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高校要把培养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能参加相对稳定、岗位对口的毕业实习。鼓励高等院校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各地要认真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按现行政策规定给予培训与技能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技能鉴定补贴。

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培养计划,落实师资力量,确定教学内容,规定教学课时,有效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发展一批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践和指导。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表彰奖励大学生创业典型。

七、加快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原籍见习制度

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本地区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见习制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应规模的见习基地,探索将见习基地延伸到可提供社区公共管理服务见习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组织本地区回原籍经努力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为期6个月至1年的见习活动。见习期间,当地政府和见习单位一般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其中,政府补贴原则上不低于总补贴额50%,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见习期间找到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可终止见习计划。见习期满后,当地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积极指导并推荐就业,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见习单位应优先录用为正式员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主动协调解决欠发达地区回原籍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工作,鼓励对口帮扶地区主动分担就业压力,提供必要的见习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八、积极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高校要结合我省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有关规定,将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列为就业帮扶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助。各级行政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免收考试费用和体检费用。各类企业新增岗位和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各地可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对毕业后仍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等部门和高校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帮助其就业。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招聘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援助性岗位。

九、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强化政策引导,积极采取适合本地实际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具体措施。要把解决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考核目标,切实加强督查考核。省政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和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强化倒逼机制,利用当前高校毕业生供给充裕的机遇,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推进基层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增加就业岗位,优化用人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既用足用好已有政策,又研究落实行之有效的新措施。要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结合,政府及其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负责不推卸,服务不包揽,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牵头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切实加强对在校生就业观教育,研究制定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有关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措施,筹措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积极录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典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就业的典型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九年四月一日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2002年12月3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