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 为安全保驾护航(本站推荐)
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安全保驾护航
宜定学校
李玲
何谓法律意识呢?通过对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所谓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是指小学生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现行部分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它是小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自觉反映,是小学生能否事事以法律为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的思想观念,针对小学生来说的具体表现就是能够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如今小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也常有发生,我国犯罪现象也越来越向低龄化趋势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幅度增加,刑事案件涉案的未成年人数占同龄人数的比例明显上升,既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也给未成年人自身及其家庭带来不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公检法司提供的数据和大量案例资料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对未成年犯“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近76.56%的未成年犯选择“法律意识弱”。而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员,因担任班主任的关系,长期和儿童接触,随时随地都要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和教育。近年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问题儿童就在不断地增多,各种不良行为层出不穷,种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造成的。而面对这些不良行为,他们却都有自己“理直气壮”的理由,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说有些儿童是知道自己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们并没有要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在内心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中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笔者作为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深明白要想让小学生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就必须从小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
导致小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突出问题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自身的心理特点等四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重知轻行,相关的法制教育法规没有落到实处,法制教育方式单一枯燥,或用“德育”代替“法育”,部分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等;二是家庭教育方面,家长无视法规,错误的教育方式造就了恶劣的家教环境或家教指导不到位,家长“无识可授”;三是社会方面执法机关执法不力,社会不良风气等、消极文化腐蚀着孩子;四是小学生个人方面,他们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影响着法律意识的形成。
因此,针对这种种问题,就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的能力和懂法守法的意识。
一、创造良好的学校法律教育环境
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教育,当前来说主阵地必然是学校。因此,要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就要重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课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规范性
首先,落实法制教育法律法,改变观念,办好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学校应聘请专职教师完善师资搭配,或者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编写系统的法制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进行系统的法律教育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虽然小学阶段已有部分专门性的与法律有关的教材,但这并不够,法制教育不仅要明白条款,还要明白其所以然,所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编写专门的法制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趣的法制教育,让《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宪法》、《民法》的相关条文明明确确进入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权利意识的形成,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诚实信用)的形成,灌输基本法律规范,帮助他们达到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初步形成,让学生明确哪些是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危害,可能受到哪些惩罚,使一些法律文化浅显易懂地进入学生的心里,从而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同时发挥法律常识考核和学生操行评定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习惯,指导学生言行。
其次,增强教师法律意识,鼓励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改变观念,主动通过阅读学习各类法律书籍,提高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积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时刻注意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等学科知识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并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实践中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发现了问题,不急不躁,沉着冷静处理,少用训斥、打骂等简单方法,多用说服教育、鼓励、正面引导、沟通交流等方法来疏导、引导学生感受到学校秩序中的“法”。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寓教于乐 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组织大量法制教育活动。一方面要做到形式多样,除了通过标语、板报、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竟赛、国旗下讲话、德育活动室、在校外让同学们旁听法庭审判、收看法制讲座等形式,尤其是要采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而且印象深刻又深入人心的方式。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如让学生自导自演,玩法律趣味游戏,播放相关视频,办法制手抄报、绘制法制儿童画等,总之,要让学生对由对这些活动、儿童画等的喜欢,从而喜欢上这些法律知识,并进行深入了解之后,真正地“懂”法。
2、联系生活,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要联系生活进行教育,让法律规范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在对小学生行为进行了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进行法制教育,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将学生日常生活与法律联系起来,对号入座,真正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本人所从事的乡村小学生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时不时总会出现有“男生故意进女厕所,或者男生故意脱别人的裤子,故意碰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我们一般认为这是学生的一种好奇好玩的心理。教师多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教育,告诉学生这是错误的,是违反小学生守则和安全条例的;或者让男孩子去女厕所看看,告诉他们“男女厕所是一样的、所有的男生长得也是一样的”来消除他们的好奇心。但这些教育都是不能完全消除学生这种行为的。他们不认为道德品质差有什么问题,反正又不用负什么责任,他们依然然觉得好玩、好奇,依然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隔三差五的,仍有学生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因为他们对于什么叫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和什么叫做“自己的隐私权被侵犯了”并不清楚,什么叫做要“负法律责任”没有任何概念。但如果这时候一个懂得法律知识的老师向学生解释明白:这些条例之所以会出现在班规、安全条例中,是因为人有一种权利叫人身权,而人身权中有一种权利叫精神人格权,精神人格权中有种权利叫隐私权,我们人一方面要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就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是要受到处罚的,如果严重到够成刑事犯罪的话,还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不仅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且是关乎法律,关乎权利责任的问题,从小让法律知识来引导学生的行为,那这种行为也就能彻底杜绝了。
以此类推,将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事实与法律加以结合:毁坏庄稼是侵害别人财产权;侮辱他人,嘲笑他人是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参与赌博则可能形成刑事犯罪;打架斗殴要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在学校,教师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是违法行为;在社会上,购物付费是买卖合同行为,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得付费,偷窃就是非法占有别人的财物;外出乘车是运输合同行为,付费买票是旅客的法律义务,安全、及时地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是运输公司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法律事件,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什么违法,违反了什么法,可能会受到什么惩罚;使他们知道法律无处不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能不需要法律,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法律的兴趣,使法律意识在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使法律成为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3、以“法”治班,培养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法律意识教育还要有“实效性”。在班级管理中“以法治班”,让学生在班级群体中体验“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班级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群体,将“以法治国”的方针政策浓缩在班级管理中,开设“班级法庭”,实行“法治”,使学生学会在班级中“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使学生从小养成时时处处以“法”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纠纷,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行。
这就要求班主任跳出传统德育的狭小天地,用法律的立场、观点去审视学校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形成法律指导下的新的班主任工作观。对班级的管理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一起制定班级“法律”,选出执法人员、审判人员,对班上学生的行为,都通过进行“法律监督”和“法律审判”,对班上发生的事件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个人行为皆采用“法庭”适用班级“法律”来进行管理和教育,使学生从小适应“法制社会”,从而培养法律意识。
二、提高家庭法律意识教育的品质
调查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的成功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失败,而学校教育再好却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流的家庭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我们常说救救孩子,事实上,我们在救孩子之前应该先救救父母,家长才是社会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救了父母,也就救了一大群人,加上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那么,一对父母就可能影响四个人甚至六个人,如此一来,离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还远吗?一方面,需要政府领头,立法予以保障,让家长接受家庭教育和法律教育成为一种权利和义务,由法律来采用强制力予以实施;另一方面,应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学校的指导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教育阵地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让法律秩序井然呈现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正面影响力。其次,文化界和司法机关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培养工作。
四、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用一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其中第四十条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就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强阅读,扩展视野,培养兴趣,自觉远离不良行为。
总之,小学生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廉洁奉公教育,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它是全社会的事情,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从小抓起,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己同心同力,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使他们从小学会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远离不良行为,远离不安全发生的可能性,也远离违法犯罪,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如何通过小学的法律意识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通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小学时,是知识启蒙阶段,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意外安全事故比较多。因此,重视抓好法制教育非常重要,要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如何抓好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呢?依个人粗浅之见如下:
一、以学校德育为载体,奠定学生法制认知基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良好的道德水准也是学生具有准确法制认知水平的基础。学校应以“五爱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充分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史校风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以学校法制教育为主阵地,切实搞好法制教育。
1、抓住热点,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导向。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报校刊、黑板报、系列宣传窗等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熏陶教育。同时教师应根据时事热点、校园动态、法律常识、案列分析、名人故事,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促进学生良好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图片展,并全面开展观后感写作评比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法》,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举行法制讲座,扩大学生法律知识。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在家长会上,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讲座,让家长明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正确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以家庭教育为辅助,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能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外单独居住,因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染上不良习惯,容易受人教唆犯罪。所以父母也要担负起发现不正当团伙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四、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青少年犯罪原因十分复杂,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学校附近严禁开设电子游戏室、网吧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更不得渲染暴力、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就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第三篇:培养良好习惯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刍议
培养良好习惯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刍议
摘 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保驾护航额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养成好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认为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的行为,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严格监督,激励促进。
关键词:习惯 健康 认识 引导 监督 激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小学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老师,小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提高认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二、引导行为
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就是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当然,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习惯。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三、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培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评判是非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就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时学校还要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反映小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等,以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
四、严格监督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时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与良好习惯的建立巩固,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及时提醒学生坐正身体,书写工整。可是一些孩子很难掌握,于是,我自己坚持天天讲、检查、提醒、讲道理。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孩子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平时,在排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五、激励促进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结合雏鹰争章手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给达标的学生授予各种奖章并及时评估,表扬。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需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立下规矩后就应该要求学生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篇:家庭为安全保驾护航
家庭为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是家庭的守护神
“谁不希望自己有健康的体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谁不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家庭、生活、工作都平平安安”,我想回答是肯定的!然而我要说,如果你、我、他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疏忽了“安全”二字,那么,这些愿望就很难实现了。因为每一个不安全因素的背后都隐藏着因违章操作、麻痹大意酿成的一桩桩人间悲剧,所以今天,围绕“家庭与安全”,我演讲的题目是“家庭为安全保驾护航安全是家庭的守护神”。
对于我们电力企业而言,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对我们电力职工的每一个家庭来说,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欢乐,安全就是每个家庭平安与幸福的守护神。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职工出工时的心态和情绪。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职工,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他会永远以饱满的情绪出现在工作现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而无顾之忧;而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职工,沮丧和忧郁会永远挂在他的脸上,家庭的琐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情绪,使他分心、使他走神,使他心不在焉,也许他是一个爱岗的、敬业的好职工,但这也难免会因思想上的波动而造成行动为上的失误,以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要知道电力生产中,一次小小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轻则违章,重则事故,会严重危及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一次次小小的失误经常演绎着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故事,经常给国家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我说“家庭为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是家庭的守护神”。在我蹒跚学步时有母亲急切的呼唤;在我飞车上学时有父亲留在风宁中的叮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千万要注意安全,啊!”这
是出工前家人对我殷殷的嘱托。也许,大家会说这不是很平常、很正常的事情吗?是啊,这是很平常、很正常、会发生在每个身上的一幕幕,但仔细想想,您不觉得这是温馨吗?这就是“家”!当一股股永不磨灭的能量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时,当千家万户洋溢出欢歌笑语时„„这又是一幅幅多么和谐的人间美景!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我们工作中稍有疏忽,安全意识在刹那间离开我们的头脑,那可怕的瞬间,火光电闪之处,一切的美好,企业的兴旺,家庭的温馨甚至生命的珍贵„„都将化为乌有!
往事如烟,当我坐下来翻阅一期期安全简报时,那大红的标题是多么的刺眼,那一次次损失是多么的让人惋惜,尤其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又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外乎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麻痹大意习惯性违章、对现场设备不熟或安全措施不齐等等,但您千万别忘了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也是何等的重要,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及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而引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啊!不知大家是否记得1986年10月20日发生在二热电厂的那次事故,那就是一次典型的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而导致的一次事故,事故中那位年近三十岁的焊接工人连具完整的尸体都没有留下,就去了„„他走了„„。走的是那么突然,那么悲凉,只留下家里的一个女人、一个孩子、一个半瘫在床的老母亲。从此,妻子失去了丈夫,除了承担巨大的悲痛,生活又给她柔弱的肩头上压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年仅六岁的孩子失去了父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童年将怎样度过;从此这家将不再有欢声笑语!难道,生活就应当是这样的结果吗?不!决不是!
伴随着绍兴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绍兴电力像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青年,向着她心中远大目标努力前进。回顾走过的风风雨雨,有甜蜜、有辉煌,也有不少的伤痛,而这伤痛就来自于那一次次的安全生产事故。近几年,我们在安全生产本身大下功夫,大大增强了全员的安全生产的信心,而且我们还通过局党委、局工会、团委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营造和谐、轻松的生产、生活氛围,使职工心情舒畅、安心工作;而我们的每一个职工及家属则更应该致力于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在我们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别忘了对亲人的关爱,出工前别忘了嘱咐一句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注意安全”,送上你的祝福、担忧和牵挂,让他们“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在座的各位领导、前辈们,为了我们电力事业更加辉煌,为了每一个家庭永远充满欢歌笑语,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永远灿烂,让我们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结合治理”这一永恒的主题,因为它是一句充满人间爱意的呼唤,是孩子的希望,妻子的祝福,白发父母殷殷的企盼,更是我们电力事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和保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了安全、稳定、发展的目标,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安全工作时时抓、处处抓、长期抓,让家庭为安全保驾护航,让安全永远成为千家万户的守护神!
第五篇:培养法律意识
思想政治第六课
培养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置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根据这一规定,在实际大学教育中则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
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
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一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