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5 00:2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i] 恩格斯指出:“一切能够影响群众的精神手段中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宗教”。[ii]因此,利用宗教是“三股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根本途径。新疆的宗教文化特点,主要反映在伊斯兰教对信教民族的巨大影响上。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性与民族性同一的特点,较之于其他宗教对信徒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感情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民族性和群众性、复杂性表现得格外突出。许多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充满了伊斯兰教色彩,出生、起名、割礼、结婚、生子„„到去世等人生的重要仪式都由宗教人士主持。借助伊斯兰教传播的背景,“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在新疆发展青少年成为其成员或骨干分子,并极力渲染伊斯兰教的排他性和狂热性,再以殉教精神培养年轻的暴力恐怖分子。而辨别是非能力弱、理想主义色彩较浓、逆反心理较强、易冲动的青少年,一旦受到迷惑、煽动、挑拨,很容易产生狂热而引发群体对所谓“异教徒”的非理性行为,使更多的“塔里甫”和懂教义的年轻人参加“圣战”。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与我争夺青少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扬言,“在宣传上花一个美金,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金”,“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绽成和平演变的花蕾”,他们大肆散布民族分裂思想,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利用极端宗教氛围拉开青少年教民与政府和汉族群众的距离,强化其民族意识和反汉排汉情绪,为他们分裂活动构建群众基础、培植新生力量;二是在政治领域进行公开的分裂活动,其中暴力恐怖犯罪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宗教极端思想对青少年的危害 国际恐怖势力从来不避讳招募青少年,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在接受采访时对青少年的可利用性这样评价:他正在物色15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作为该组织的普通战士来说,他们是最有价值和最容易调教的。[iii]“三股势力”自80年代起就把渗透的主要对象对准青少年,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方针,如“三十年计划”中“前十年用来培养人才”、“宗教四化”方针之一的“宗教年轻化”以及“希望工程”等,目的就是争取把更多的青少年培养成为反党、反政府和从事分裂活动以及恐怖活动的马前卒。

(一)严重干扰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受“三股势力”的毒害蒙蔽,新疆校园内的少数民族师生已经成为宗教的俘虏,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宣讲宗教、散布对社会的不满及具有明显分裂主义倾向的言论,少数学生宗教意识强烈,在校园内、宿舍中搞非法宗教活动,在校园中建立、发展民族分裂组织、团伙。个别教师弃职、离校追随宗教极端分子而去,学生辍学离校去地下讲经点学经,甚至通过各种手段离境出国,投入境内外民族分裂组织、宗教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的怀抱,为民族分裂分子进行分裂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部分青少年遇到突发事件还会站不稳立场,很容易受煽动,参与打砸抢骚乱、反革命**和恐怖犯罪活动。

(二)破坏了各民族青少年间的和睦团结

“三股势力”的宗教渗透,致使个别少数民族青少年在意识和心理上与汉族处于一种对立状态, 处理事情易采取庸俗狭隘的民族认同观,即以民族界限或民族成分就事论事。甚至以宗教划分民族,如对出身穆斯林家庭不做礼拜的其他青少年进行谩骂和冷嘲热讽,说他们背叛自己的家庭,不是穆斯林,是异教徒,使邪气上升正气受压制。喀什师院2004年的“4·15”事件就是这种危害的说明。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民族的团结与和睦。

(三)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

在“三股势力”的干扰和渗透下,有些学校的部分学生包括团员乃至党员,出现了超出日常习俗宗教活动范围参加纯粹宗教活动的现象,与校园气氛很不合拍,如穿宗教服饰,在宿舍作“乃玛孜”;个别学生不仅公开宣扬自己的宗教观点,且在课堂上公开和教师进行辩论;更有甚者,为从事宗教活动拒绝接受教育和劝解,连开除学籍都不在乎;一些学生虽然没有参与宗教活动,但对宗教抱有很大的好奇和热情,一旦遇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机会,便会向教师提出宗教信仰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现象认识模糊,掩饰、包庇和纵容,不反映情况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在校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校教育、教师持抵触态度。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三股势力”对学校宗教渗透而造成的一些师生对宗教及许多问题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已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了学校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也妨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使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任务面临着巨大挑战。

(四)影响了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缺乏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向他们灌输宗教观念,诱骗他们从事宗教活动和参加宗教团体,个人的思想、信仰会接受熏染,意志会受到制约,严重的就是被洗脑,被控制。“法轮功”者的自焚和杀人,是不应该遗忘的教训。由于“三股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污染了校园文化,在青少年的心灵上埋下了强烈的宗教意识,甚至反动思想的祸根。青少年接触进行正面教育的东西少了,部分学生失去了鉴别是非的能力, 如喀什有学生将书中的无神论内容用大叉划掉,并在课本目录上写“世界是胡达创造的,人类是胡达创造的”等宗教言论;有的学校宣传“五观”教育时,个别学生在台下用跺脚、鼓掌、吹口哨等方式捣乱。这种影响造成的后果是,青少年不珍惜大好时光,辍学或荒废学业,却热衷于信教传教,甚至从事非法宗教活动,部分学生因其宗教思想浓厚或者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蛊惑,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严重的错误倾向,无法成为建设祖国和家乡的合格人才。

二、打击“三股势力”,保护青少年的对策建议

虽然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和影响是局部的,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其宗教渗透战略所造成的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清楚地认识到“三股势力”培植后备力量的严重性,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切实把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紧抓好。

(一)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综合治理是遏制青少年犯罪、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各级党政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三股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现状、方式和应对策略进行理论研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洁净的社会文化环境。统战、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揭露“三股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险恶用心及危害事实,争取舆论的广泛支持。各级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严禁教职人员接纳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严禁任何人诱骗、怂恿、胁迫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对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清真寺院坚决取缔。另一方面要从宗教学的角度,利用高水平、有针对性的讲经去批驳宗教极端势力散布的谬论,解除信教家长思想上的疑虑;政法部门要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对青少年要立足教育,多做转化、挽救工作,深挖幕后人,打击教唆犯,斩断伸向青少年的黑手。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洁净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加强基层尤其是社区的基础工作是综合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基层基础工作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对我区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以及各族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基层基础工作重点在于有立场坚定、政治可靠的干部班子。应尽快选拔和配备各族干部,使他们成为党和政府团结新疆各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强有力的助手。此外,还要作好以下工作:(1)抓好治保会、调委会、共青团、工会、妇联等自治性群众团体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在乡、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普遍建立联防队,落实群防群冶;(3)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及家长的法治观念;(4)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外来人员和外出人员的登记档案;(5)根据辍学在家、失业闲散的青少年的兴趣和要求,正确组织他们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充分发挥退休教师、干部、技术人员的余热,对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

(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使其成为反渗透的重要阵地

青少年之所以成为恐怖活动的主流和骨干,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少数年轻人没有成功地接受社会化教育,因此不能将社会的普遍规范与目标内化为自身行为基本准则与追求方向,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反社会性、反政府性。美国著名的恐怖主义问题专家约纳·亚历山大指出:“恐怖分子并非是天生的,他们是在后天受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接受教育后,才成为恐怖分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改变相应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不重视教育问题,即使破坏了恐怖分子的训练营,消灭了那里的恐怖分子,也不能消除恐怖主义”。[iv]

为使青少年获得正常受教育的机会,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科学知识,保障学校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实现,应着重抓好以下二方面工作:

1.保障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区各中学和中专学校中团员学生占相当比例,在各大专院校党员和团员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在教职工中也占很大比例。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把对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到党和国家要求的高度上来,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党、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作用。学校各级领导应不断加强理论及时事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增加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内部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及时详细地掌握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有关制度和措施,提高工作水平与实效。另一方面要重视并善于处理与宗教和民族有关的问题,组成以党、团员为核心的抵制宗教渗透和影响的坚强堡垒,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站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切实承担起维护新疆稳定的政治责任。此外,学校要配合政府做好稳定工作,建立“失学学生”档案。通过摸查,搞清辍学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甚至家长的一举一动,并努力沟通学校、政府、学生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

2.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原则。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宗教不得干预教育。这既是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教育与宗教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要做到“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必须采取做到: 一是教师与宗教教职人员相分离,教师不得担任宗教职务。依法治校、执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重点是对教育者的管理。教师虽享有宗教自由,但其特殊的职责使得对教师的要求不能等同于普通公民。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关对教师的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如教师讲义、讲稿、教案审查制度,并将抵制宗教渗透的表现与教师的奖惩、职务晋升、职教评聘挂钩,对那些利用讲台宣传唯心论,居心叵测的人要严格执行《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规定,及时坚决地予以处理。当然,在追究和处理时,还要注意区分宗教信仰自由和偶然的宗教行为以及民族风俗习惯。建议在《教师法》中的教师资格、考核、法律责任等条款中,对教师参与宗教活动的问题进行禁止性的补充规定。

二是学校建筑、教室布置、教学仪器设备方面应排除宗教影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的布置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体现特有的科学、文化象征,力争对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促进和影响。为此,学校不应有宗教建筑,教室不得悬挂宗教人士画像,不得放置有宗教寓意的物品,不得张贴以宗教教义、教条为内容的标语,教学所用的仪器、材料、模型、挂图等不得带有宗教色彩。三是学生与教徒相分离,教徒只能在宗教场所从事宗教活动而禁止到学校宣传宗教,学生不能进宗教场所,学生在学校不得穿着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或从事宗教活动。四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宗教活动相分离。学校只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作为培养目标,组织相关的活动,而不得组织学生集体从事诸如礼拜等宗教活动。

五是学校与宗教活动场所相分离。在学校和学校周围不得设立教堂(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以免影响和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中增设“禁止学生在学校参与宗教活动”的禁止性条款。

六是宗教团体出资助学的,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学标准,保证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v]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无神论教育作为抵制宗教影响和渗透的的武器。

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无神论教育是抵制宗教影响和渗透的最有说服力的武器。在教育中,方式十分重要,但千万避免教条,避免起逆反作用。我们应认识到,建立一种人生观和改变某种信仰的影响都不是可以用是否开专门的课程或用多少课时来量化的,应作好长期的、润物无声、日积月累的思想准备。无神论教育一定要强调实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验证科学、置疑宗教,树立唯物主义的人生观。利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采取通俗易懂由浅及深的内容是达到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对过去一些行之有效、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好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还要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无神论教育不能采取强制方式,而应培养和引导青少年自己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正确看待和应对社会。

此外,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书刊翻译出版工作的同时,加大民汉合校的力度,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

(四)改进教材,增强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因为儿童“最易受到不宽容、种族歧视和仇视情绪等的煽动”。针对暴力恐怖分子低龄化的趋势,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号召各国教育行政部门要“特别注意改进课程、教科书内容和包括新技术在内的其他教育材料”,以便能够培养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公民”。以此来教育学生长大成人后“能防止冲突或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会议还认为:各国政府应重视儿童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孩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尊重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教会儿童在少年时代“寻求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合作”,学会用和平方式解决争议和冲突。联合国的建议对我区预防“三股势力”对青少年的侵害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五)加强普法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在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社区的闲散青年和家庭中开展广泛的、经常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包括聘请法律专家、司法工作人员举办法律专题讲座,以提高干部师生和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宣传工作,首先教育他们知法,即使是宗教教徒也有学习法律、政策的权利和义务。要使青少年理解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和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每个公民都要依法行使权利,不能随意剥夺他人的权利。引导青少年守法,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与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违反党的宗教政策、破坏宗教信仰自由、侵犯宗教界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此外,要教育青少年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遇到的矛盾。做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地区进步做好贡献。[i]古丽燕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04BFX010)节选。

[ii]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1页.[iii]

http://news.xinhuanet.com,《“基地”竟用孩子搞袭击 最小只有15岁》。

[iv] 胡联合著,《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395页

[v] 张维平、于国强,《论我国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

第二篇: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建议

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及相关对

策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要求,我们深入流丰、黄沙坪、城郊、城关等乡镇及部分学校、企业对青少年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分14-18岁、19-23岁、24-29岁、29-35岁四个年龄段进行。通过调研,对桂阳县青少年思想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有关对策。

一、青少年思想现状与分析

1.青少年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一是满怀爱国之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回答“如果中国发生战争时,你是否报名参军”的问题时,76%的青少年表示“主动报名,志愿参军”,22%的青少年表示“不主动报名,但如果被征就参军”,认为“太危险,尽量逃避”的只占2%。这充分说明当代青年大部分满怀爱国之情,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在回答“你认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前景如何”时,75%的青少年认为“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二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对“如果单位需要你义务劳动,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72%的青年表示“不讲价钱,随时奉献”,20%的青少年“随大流”;对“你愿意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这个问题,%的青少年选择“诚实守信”的,30%的青少年选择“情投意合”的,10%的青少年选择“有知识有才华”的,选择“有钱或有权”的青少年只占2%。另外,83%的青少年认为

人最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品德”。三是遵守职业道德。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趋理性,绝大多数青少年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90%的机关青年工作者认为“个人的言行代表单位的形象”;80%的企业青年职工意识到“职业道德将决定单位的声誉乃至生存”。四是遵守家庭美德。当代青年越来越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在回答“你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时,36%的青少年回答“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在回答“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这一问题时,青少年或是选择“抽时间与父母交谈,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或是选择“尽可能地让他们高兴”。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青少年更注重安定和谐,70%的青少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五是注重自身努力奋斗。在回答“青年成才的关键是什么”时,70%的青少年选择“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选择

“机遇”、“人际关系”、“有个好父母”的分别占12%、7%、3%,这说明现代青年更加注重自身努力与奋斗。六是注重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更加体会到团体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93%的青少年认为“团结稳定的大局面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80%的青少年愿意接受公平竞争,不赞成“竞争可以不择手段”。

2.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状况。一是理想信念淡漠。由于受一些外来思潮的腐蚀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理想信念淡漠,有的甚至没有信仰,有的崇尚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有的甚至信奉“伪科学”。在中学生对“你最信任谁”一题选择中,有62%的同学选择了父母,21%选择了老师或好朋友,17%表示谁也不相信,但在信任对象的同学当中,大部分表示不可能完全的信任对方。在“你有个人信仰吗”一题中,有82%的同学选择有,17%的同学选择没有,其信仰选择金钱或权力至上的占30%以上。

调查中,有52%的对命运“有时信,有时不信”;有%的学生完全相信命运;有%的学生曾烧香拜佛;有%的学生曾算过命测过字;%的确信不疑。二是价值观追求利益现实化。在利益兼顾方面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在公与私发生矛盾时,采取什么态度?”表示要”公而忘私”的为%;表示要”先公后私”的占30%;表示要”公私兼顾”的达到62%。当代青年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敢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在调查中发现:%的青少年把成为“拥有丰裕生活的富人”作为理想;%的青年(学生)学习目的在于“报答父母,争取考上大学,将来能有一份既清闲又挣钱的好工作”。还有不少青少年干脆回答:‘现在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挣大钱“,其坚定程序令人惊讶。目前,“历史”和“政治”两门学科是青少年学生认为最没有意义的科目。在“你怎样看韩寒”一题中,明确表示反对韩寒做法的占70%。有一位青年在题目的边

上写明了自己的观点:“写作无法创造价值,解决吃饭问题,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物质产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学生明确表示政治课没有任何用处。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我意识膨胀。在回答“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时,55%的青少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有36%的青少年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只有6%的青少年回答“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问到“你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34%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的议论”,11%的选择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四是在推崇正义美德方面的个人的实践和行动不够。许多青年为贫困地区、贫困学生捐过款,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青年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某中学的一位音乐老师在琴房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袋垃圾放在钢琴旁边,一周后从钢琴旁经过的学生达200余人,却无一人“理睬”垃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8% 的青少年“偶尔有”或“经常有”乱扔垃圾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同时黑网吧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思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普及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与法制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

教育体系。

3、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教育考核体系仍然倾向于学校“学分”考察制,造成学校仍然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学校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缺少一个丰富有效的德育课堂。

4、各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主导力量,各块单一“作战”,各行其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改变教育模式。传统德育过程主要是围绕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展开的,注重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的感知及道德概念、道德准则的解释与说明。要求青少年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同既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年青一代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多、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而辨

别力又不强的时期。在调查中,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中学生思想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接受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这说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应当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老师、家长的以身示范,通过社会风气的转变、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品质。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占领青少年思想阵地。当前,网络已融入现实社会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青年人作为社会上最为活跃的群体,成为接触网络最早,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在网吧上网的人员中,青少年群体占92%,除部分农民、乡村学生受条件所限“不懂网络知识”外,城区90%的青少年上网,懂得最基本的网络知识。网络汇集的科技、文

化、文艺等信息及其成果,虽然有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在网络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量不健康的东西,有虚假信息、虚假新闻,甚至有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东西,如不善加引导,这些必将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道德领域带来消极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健全网上教育阵地,针对不同群体,讲青年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个人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使广大青少年拥有诚实坦率、宽容博爱、坚强自信、开拓进取的健全的人格魅力。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大力开发闲暇资源。在调查中发现,桂阳县中小学生的寒暑假时间都由个人支配,他们在做完作业后,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青年的闲暇时间则大多用来看电视、打牌、聚会。调查中,15%的青少年认为现在最需要“求学深造”。

我们应当为青年提高知识层次、全面提高素质提供条件,在青年群体中形成求学上进的浓厚氛围。这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

4、关心帮助弱势青年群体。在回答“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时,60%的农村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选择“谋生的需要”;在“对入党的看法”这一问题中,农村青年和企业青年明显不如城区青年的入党积极性高,这说明还有一大部分青年处在生活的底层,生活的巨大压力已影响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热情和对人生目的的正确追求。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入手,为弱势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一位曾受过扶贫助学基金救助的中学生在来信中说“是热心的叔叔、阿姨们无私的帮助给了我学习的信心,重新燃起了我心中的梦想”。我们倡导全社会帮助弱势青年群体,目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思想上、行动上向优秀青年靠拢,使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5、示范群体的导向作用。要把握青少年对示范群体的接受方式,让示范群体真正发挥导向作用。在调查中,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十大杰出青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回答“他们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时,更多的青年选择“扎实的工作态度”、“勤奋的敬业精神”。示范群体应以自己的成功实绩、以自身吸引和感染力去影响感召青少年。示范群体的形成和存在,只是由于其某些事迹、行为的可示范性而存在,他们也不再是面面俱到的”高、大、全”的完善和范式,而是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由此,要发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导向作用,更应运用实际的事例以使青少年从感性体验而到情感上认同。

第三篇:宗教极端思想渗透15种主要表现形式及苗头

宗教极端思想渗透15种主要表现形式及苗

(1)鼓吹除了真主以外,不信服任何人,公开抵制政府管理,歪曲、诋毁党和国家政策,损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等国家法定证件。

(2)妄断“阿拉里”和“哈热木”、将清真与非清真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例如:宣扬政府资助盖得法子是“哈热木”、办的学校是“哈热木”、给的家具是“哈热木”,内地企业生产的生活用品是“哈热木”等。

(3)歪曲和否定党和政府办的宣传媒体,宣扬和实施“不能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等。

(4)以维护宗教为由,追逐、辱骂、恐吓、殴打穿着时尚的群众。

(5)以“异教徒”、“宗教叛徒”、“民族败类”等,辱骂、排斥、孤立不信教群众、党员干部、爱国宗教人士。

(6)干涉婚礼中音乐、舞蹈等传统喜庆习俗,干扰他人穿婚纱、装饰婚车;干预办理丧事的传统习俗(哭、戴孝、过乃孜尔等)。(7)念“尼卡”重婚,或以三个“塔拉克”方式离婚。(8)自称信奉伊斯兰教,但又阻挠他人进清真寺,鼓动他人不进清真寺;在宗教活动中宣扬极端思想的;组织、煽动他人无正当理由跨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9)违反少数民族风序良俗,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人做礼拜、封斋、留大胡子、蒙面、穿着吉利巴普服(蒙面罩袍)等。唆使、纵容未成年人学经、封斋。

(10)不与饮酒吸烟的亲朋好友、父母往来,无正当理由突然不参与正常社会交往,或采取辱骂、恐吓、殴打、伤害等手段强迫他人禁烟禁酒,损毁烟酒商店。

(11)带有政治目的,暗中或公开自助被我打击处理的危安犯罪人员亲属。

(12)干预麦西来普、踢足球、打篮球、歌舞比赛等文化体育轰动;利用群众聚集时机,进行非法“台币力克”活动、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

(13)恐吓、干涉他人合法经营,破坏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等。(14)利用语音声讯台、网络社交工具等新媒体进行非法教经、非法“台比力克”活动,制作、传播、下载非法宗教宣传品或暴恐音视频的。

(15)其他宗教极端思想外在表现突出的。

第四篇:网瘾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及补救建议

网瘾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及补救建议

一、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方面

青少年患网瘾后,难以控制上网冲动,学习留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迟钝;自我封闭,为人,人格异化。据中央电视台一个访谈节目介绍,一位少年上网不归,其45岁的父母骑摩托车到处寻找,不慎因车祸双双而亡,有人问他是否感觉内疚,他居然回答说反正父母早晚都要死。

2、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进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引发视力下降、眼痛、怕光等。

3、行为方面

网瘾青少年的人格易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持续上网,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不惜欺骗父母、偷窃、抢劫。网络游戏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耽误青少年的正常学习,致其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成绩下降,甚至逃课、辍学。据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的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

4、道德方面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缺少现实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加之缺乏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欲望。在一项对近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网站的青少年占46.9%。

二、青少年网瘾怎么补救?

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很多,家庭教育、应试教育、游戏产业等,那么作为家长、教师、长辈的你们,又该怎么来对此做补救,拯救青少年的心灵呢?

1、青少年上网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关注的,让大家撑起网络的绿色之伞,将绿色上网宣传出去,同时请各相关部门人员做好监管青少年上网工作(比如网吧严格把守“限制未成年上网”政策等);

2、鼓励家长、学校统一给青少年配置,实时监控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限制上网时间、软件使用等,提高青少年自觉上网的习惯,一起创建青少年网络绿色家园,让孩子健康成长美好生活。

第五篇: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渴望,使他们掌握IT时代安身立命的最新技术;能够使青少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智力,促进青少年知识的拓展。可以说,在素质教育方面,网络会起到传统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电脑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第三 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网络也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各方面压力较大,经常会遇到各种烦恼,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而且青少年情感体验丰富,波动较大。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释放提供了新渠道。在网络

世界里,他们可以少有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

网络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青少年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网上创造的成功可以激发青少年创作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以下的负面影响:

1、青少年学生长期沉缅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和躯体的病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荒废学业、诱发青少年犯罪。

2、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一,引发青少年网络依赖,恋网成瘾。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依赖与赌瘾和酒瘾是相似的:一上网就异常兴奋,上不了网就心烦手痒,严重者整天整夜沉溺于电脑网络,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

第二,弱化青少年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引发网络自闭症和人际信任危机。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社会中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淡化了,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第三,造成青少年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弱化,引发人格障碍。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人在网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这使一些自律性差的人会对自己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生活中是“好学生”、“好青年”,在网上则随意地在聊天室、BBS上进行谩骂、欺骗,充分暴露压抑在心理深层的需要和欲望。一些青少年还时常盗用他人域名、利用终端电脑搞恶作剧。这种行为倾向会引发人格障碍,如攻击性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三)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应该采取的对策

有人把网络成瘾比喻成吸毒,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说法并不过分。虽然网络成瘾症并不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会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就从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网络不仅要治标,而且更要治本

虚拟社会中的问题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相比非常相似,只不过沟通手段、表现特点不同罢了,所以,不要把社会上发生的所有问题都记在网络的头上,网络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它是中性的,关键在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品质如何、能否用的问题。

我们必须把网上治理和网下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虚拟社会的风气好转,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现实社会风气好转的基础之上的。预防青少年网络有害使用,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对源头——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和治理。“源头是关键。如果网上是一片净土了,青少年自然就不会被污染了。我们还必须把教育孩子和教育家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家长认识到作为父母的社会责任,使社会上没有被家庭冷落的边缘孩子,使网吧里没有那种充满迷惘的少年。

2、趋利避害,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网民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

面对电脑网络给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健康带来的双重效应,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特别是对其不利影响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克服可能伴随的消极影响。

(1)控制和引导相结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好“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2)加强网络传播管理,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文化环境。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随着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法律、法规需要修订完善,逐步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加快对网络信息分年龄、分层次管理,网络环境保护等条例的出台,建立设立网站主页的审批制度,以法制取代现在的行政管理。立法要严,执法更要严。坚决打击、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同时要加强技术研究,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并对网上信息垃圾及时清理、净化。这是杜绝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理危害的关键环节。

(3)建立青少年网站,打赢“争夺眼球的战争”。

互联网的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即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站多如牛毛,既有通过扎实服务来吸引青少年的网站,也有唯利是图、别有用心的反动、色情网站。各种网站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培养自己的网民。这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迫切需要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通过加强服务力度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可以通过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这种网站的运作,除了旗帜鲜明、健康向上的特色之外,与一般网站并没有什么不同。另外,还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的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网上青少年系列活动。这种合作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网站知名度大、点击率高的特点迅速扩大青少年工作的影响范围,又可以影响一般网站的建设方向,还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节约思想教育工作成本,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起步,应该加大工作力度。

下载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及对策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及对策 安平职教中心 王少雷 在时代变革,体制转型的条件下,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

    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范文

    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一、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决不亚于邪教,是腐蚀青少年的“电子毒品”。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点,加之大......

    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各级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1.改变传统教室的空间组合,采用几何形课桌。 2.创建小组学习的......

    青年官兵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年官兵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年官兵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官兵形成健康......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提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也正因此,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成了不仅事关......

    关于对街道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五篇范文

    关于对***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西方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实际上,它们通过种种渠道、方式,从事了大量实质性的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目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