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矿地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县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矿地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重塑“青山、绿水、碧空、蓝天”,实现** “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进程。近年来,我县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矿山勘查、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管理,有序安排废弃矿山治理,确保不负新帐,逐步还清老帐,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程度地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的综合效益。
一、我县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矿地利用现状
根据《**县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统计,全县共有废弃矿山54个,其中需工程治理矿山31个,共需安排治理资金2399.5万元,治理完毕后预计可新增土地面积32.4公顷。截止2007年底,全县已治理废弃矿山13个,占需工程治理矿山数42%,投入治理资金1397.98万元,实现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1.63万平方米。
2007年我县共有“土地利用型”矿山治理项目5个,其中县级“百矿示范”项目昆阳沙岗废弃取土场引入浙江一鸣奶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理,治理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矿山治理好后将为企业提供建设用地80多亩,目前该治理工程施工已经基本结束,部分厂房已开始建设。2007年度“百矿示范”项目鳌江青山天财废弃矿山综合生态治理已挂牌出让,治理完毕将为鳌江镇提供建设用地50多亩。榆垟镇荷花废弃采石场治理项目,将用于村民安置房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目前已经完工,矿底可提供建设用地近20亩。另外桃源曾山废弃取土场、桃源薛宅废弃取土场等矿山治理方案也已完成编制,相关政策处理已基本落实,地类调整已经通过审批,通过削坡矿权和矿底土地出让不仅可解决治理经费不足问题,还可综合利用土地100多亩,使原本“累赘”的治理项目产出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县已治理废弃矿山一览表
序号 废弃矿山名称 治理面积(万m2)完工 时间 治理费用(万元)备注
坡面 场地 **县昆阳镇水塔采石场 0.3 0.18 2012 80
**县昆阳镇鸣山采石场 0.24 —— 2012 120
高速公路平苍段联南取土场 0.28 0.35 2005 5
**县钱仓镇凤山寺采石场 0.5 0.4 2005 80
**县麻步镇新桥采石场 0.18 0.1 2012 50
**县萧江镇桔坡山采石场 0.26 0.15 2012 20 **县凤卧镇洋头采石一场 —— 0.3 2005 3 自然复绿**县钱仓镇新屋采石场 0.3 0.2 2012 20
**县钱仓镇岩下堂采石场 0.5 0.4 2012 30
**县水头镇章岙采石场 0.8 0.35 2012 10
**县榆洋镇下周采石场 1.1 1.2 2006 92.4 **县桃源乡曾山南取土场 0.4 3.5 2006 47.71 百矿示范**县昆阳镇沙岗取土场 —— 4.5 2006 839.87
合计 4.86 11.63
1397.9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土材料 > 地质环境 > 矿山地质环境 **县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矿地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0-11-10 点击:36 次
来源:
作者: 本文所属专题:※国土资源调研论文
※理论论文
标签:对策
思考
矿山-(1)将有条件的矿地整治项目列入“造田造地”计划。目前,省政府为鼓励“造田造地”设立专项资金,凡列入省级“造田造地”计划的,省财政给予资金补贴。矿地整治后达到新增耕地标准的,应享受“造田造地”项目的同等待遇。(2)建立废弃矿山矿地整治的资金筹措机制。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的整治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欠下的历史老帐,由于过去尚无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关闭矿山的业主不可能承担治理经费,则需要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的资金筹措机制。治理资金的来源可有三方面组成:一是关闭矿山治理性开采的收益;二是矿业权出让所得中的地方留成部分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三是土地出让金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矿地的整治。(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的标准。目前我县执行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的标准是根据浙江省《关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1〕81号)文件的规定,平均按6元/平方米收取,远不足以满足治理的需要。根据测算,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本达到80元/平方米以上,如果不提高备用金标准,无法实现省厅提出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新帐”不欠的目标,但如果由各地提高收取标准,则物价部门通不过,应由省厅与有关部门联系,修订备用金标准。(4)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政府领导责任制。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负总责,每年由省政府下达治理任务,地方政府签订责任状,完成或超额完成治理任务的给予奖励。
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废弃矿山矿地整治工作新机制。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达到矿山复绿,又要实现矿地整治后可利用的目的,工程量大,时间长,涉及的部门多,需要由政府主导,否则单靠国土资源部门难于承担。政府的职责应是制定规划,编制治理方案,组织治理工程的招投标和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格的企业,通过招投标取得项目的施工任务,成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地整治的主体,具体负责治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坚持“谁投入、谁得益”的原则,鼓励多元资本投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并建立治理资金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的发展。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20101110/n-29377_3.html 共1/3页
下一页 尾页
分享到: 0 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20101110/n-29377.html
第二篇: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与思考
矿 山 环 境 保 护 论
文姓名:陈路路 学号:310903020211
班级:环境09-2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分析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现状基础上,对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借鉴国外先进的矿山环境保护制度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以及对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制度的思考。关键词:矿山开采、环境保护、矿山环境保护制度;
引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不少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也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引发各类地质灾害。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又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有的因此还抵消了经济发展成果。
一、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矿业开发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五大种类。
1、占用和损毁土地
据国上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毁土地约166万公顷,其中尾矿堆放占地约91万公顷,露天采坑占地约52万公顷,采矿塌陷占地约20万公顷,以及为采矿服务的厂房、矿区、交通设施(公路、铁路)等所占用的土地。
2、引发地质灾害
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矿井突水等,主要发生在煤、磷等非金属矿床和铁、铜等金属矿床开采中。露天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数发生在建材类矿山中。
3、破坏地下水资源
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得到破坏,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有的地区地下水位F降达几米甚至数十米,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4、三废(废石、废水、废气)问题严重
全国矿山企业每年产生的废石和尾矿量巨大,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大量末处理合格的矿山废液废水的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采矿产生大量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导致空气浊化,酸雨区扩大。
5、破坏地貌景观
我国露天开采矿山数量众多,点多面广。有的矿山开采对山体和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如大量建筑石材露天开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基岩裸露,使得昔日青山绿地成为荒山秃岭。尤其在交通干线和城市周边的露天矿山开采,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二、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较为系统的矿山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较大规模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则始于新世纪。由于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 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从总体上成绩显著,任务艰巨,问题突出,有喜有忧。
1、主要成就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矿山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中央和各省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矿山环境恶化的势头。
(1)加强制度建设。从国家层面修订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规章规划,注重从源头上治理和保护环境。
例如:2001年,国家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国家在“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中,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列为重点工程内容。2002年,国务院批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将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均制定规划,并经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批准了各省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2)加强全国范围的工作部署,开展大规模全面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摸清了我国矿山环境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评估,自2002年开始至2007年结束,历时5年。在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下,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并联合全N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完成。本次调查评估以摸清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为重点,调查评估了全国各类非油气矿山11万3干多个,涉及开采矿种193个,内容包括:矿山位置、规模、开采方式、生产能力、生产现状、矿山面积、各类矿山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等。通过对取得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统计整理、分析研究和成果集成,首次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作出了全面评价,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为我国下一步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3)加大对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政府和企业投巨资实施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
自2001年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落实国家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以来,在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下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项目和资金投入的增幅明显。通过国家资助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选择不同矿业基地,开展老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新的经验。
(4)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多元化投资体制,吸引社会资金来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并把矿山环境治理与政府其他管理手段结合起来。
2、主要不足
由于诸多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和当前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薄弱。一是我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矿产勘查后备基地较少当前2/3的国有骨干矿山已进入中晚期,国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迫切需要加大勘查力度,高强度的开发导致矿山环境恶化;二是我国矿业开发综合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在矿产开发中,滥采乱挖,采富弃贫,浪费资源和破坏矿区环境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产生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三是治理资金缺乏,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资金投入已近40亿元,但由于全国矿山数量众多,需要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太多,因此现有治理资金投入远远跟不形势的需要。
(2)制度缺失。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和行政规章规定。当前在制度建设方面,尚需改进和加强。从国家层面看,尚须补充宪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权威法律的条文规定和司法解释;从地方层面看,不少省份还缺少配套的地方性矿山环境管理规章、条例及实施细则,亟须从政策制订和执行两个方面加强矿山环境的制度建设。
(3)管理缺位。在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负责人由于大局观念淡薄,受政绩和利益驱动,片面强调发展速度,降低经济建设的生态环保门槛。有的矿产开发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就工程上马,或将环境评估报告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和矿主急功近利,进行粗放式甚至是掠夺式开采,而当地政府部门又监管不力,加剧了矿产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守法的矿山企业和周边群众的矿山环境保护积极性。
(4)技术落后。一是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总体水平不高,工作起步晚,历史账多,矿山治理规范化、科学化不够。如冶金矿山复垦率仅为百分之十几,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矿山复垦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14l;二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较单一,不少治理方案整体设计起点不高,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面貌改善不大;三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科研工作跟不上,对造成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技术因素、经 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如何减少这些因素造成危害的深层次问题,缺少对性的研究。
三、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制度的思考
现在,各国都很重视矿山环境的保护和防治,通过前文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在开采矿产,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② 强调管理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协调不同部门的职责,注重各种环境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③ 注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进行十分全面而细致的监管。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的实践和现状,对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完善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立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矿山主管部门和本地区政府严格的矿山环境保护责任制,绩效考核与问题责任追究制;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治理方案、保证费用;健全矿山环境保护的监管体制,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力度,以坚持从源头上防治破坏矿山环境和扭转矿山生态恶化的趋势。
(2)全面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准入制度
在严格审查矿山开采方案的同时,注重对矿山环境影响报告、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计划的审查;对未按规定如期足额缴纳保证金的不予登记发证;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确因审批不当,造成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追究有关人员及领导的民事、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3)理顺矿山环境管理体制
合理有效的矿山环境管理体制是矿山环境恢复的基础和保证,通过对国外矿山环境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明确我国的矿山环境管理工
作模式、职能分工,以确保矿山环境保护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4)完善矿山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基于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法律的不健全、零散、缺乏可操作性等缺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和现实情况,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下矿山环境管理
制度:①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制度;②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③矿山环境许可证制度;④矿山环境监测制度;⑤ “三同时制度”;⑥矿地复垦及环境要素恢复制度;⑦ 矿山环境监督检查制度;⑧矿山环境责任制度;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标准制度等。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中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的运用和实施制定具体的规定,增加其可操作性,发挥各项制度的最大效力。
(5)经济手段和激励措施并用
借鉴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在矿山环境管理中,应把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与经济措施密切结合起来,矿业企业应尽快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的保证金制度,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能够接受的能够保证环境恢复的保证金额度。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矿山环境防治专项基金,形成多渠道的资金筹集体系。对新建矿山实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对老旧废矿山的治理可以应 用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矿地复垦和矿山周围环境要素恢复的问题上,贯彻“谁开发,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 的原则,并对环境保护义务履行较好的企业给予税费上的优惠政策,以调动矿山企业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积极性。
(6)促进建立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机制,增强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矿山企业的做法。建立“矿业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由矿山企业管理层对矿山环境管理作出全面的承诺,并把对矿山环境管理的承诺落实到组织战略和日常规划的运作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在矿山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目标评估程序和决策模式,鼓励企业发扬主人翁精神,对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治理矿山环境,恢复矿山环境生态系统。结语:总之,面对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诸多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抓住追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又要紧紧抓住依法治矿和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以政府管理为主导,以矿山企业为主体,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刨新为动力,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为杠杆,以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的建立为核心,层层落实责任制,使政府、矿山企业切实承担起矿山环境保护的责任,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促进我国矿业町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连和 金融生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新辩【J】.生态经济,2006
(3):95-99.【2】 阿德里安·佩恩 关系营销——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M】。梁卿,译。北
京,中信出版社,2002.【3】沈渭寿,曹学章,等.矿区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9.
【4】刘凤民,刘海青,等.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EJ].资源产业经济,2006,(7):16—18.
【5】[日] 荒山裕行,彭近新.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F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杜,2001,4:132.
【6】杨京平,田光明主编.生态设计与技术[M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5
【7】武强,刘伏昌,等.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 Ⅱ.
第三篇:关于生态矿山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生态矿山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苗长青
淮北矿业桃园煤矿地测科安徽
摘要: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矿产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创建生态矿山已经成为现阶段矿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结合安徽省桃园煤矿的实际情况,围绕生态矿山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有利于生态矿山建设。
关键词:生态矿山;矿山建设;节能减排;环境整治
Abstract: The important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is essential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e to miner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a certain exten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economy.Is creating ecological mines at this stage of mining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nhui Province Taoyuan Coal mine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and explore, in order to favor eco-mine construction.Key words: ecological mine;mine construction;energy 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中图分类号:T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桃园煤矿是国家“八五”期间建设的中型国有重点煤矿。于1983年破土兴建,1995年11月15日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可采储量1.2亿吨,服务年限96年。经改扩建,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160万吨/年。在“十二五”初期,桃园煤矿坚持以建设“和谐文明、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为主旨,积极推进生态矿山建设,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
一)瓦斯抽采和利用
桃园煤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压大,瓦斯分布不均,2005年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0年以后,随着矿井开采水平延伸,Ⅱ2采区向深部延伸,82、10煤层瓦斯含量将大大增加,现正进行井下扩大抽采能力建设,计划新建一座低浓度瓦斯发电厂,对抽采的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利用。
二)工广矸石山消减处理工程
工广矸石山原高约65米,矸石存量约120万方,影响环境,根据集团公司安排,于前期开始处理工程,下一步将寻找利用途径,努力实现矸石零堆放。
三)矿井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目前选煤厂已经实现了闭路循环、矿井排水处理及中水利用。中水利用主要为井下的防尘、地面灌浆站、矸石山等处进行供水。
1、矿井水
首先采取了及时封堵井下泄水孔的方法,从源头上控制井下涌水量。在工业广场内的原有矿井水处理站,仍在运行使用。下一步需要扩建。
2、工业广场生活污水
目前,工业广场内没有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广生活污水通过煤矿内的雨水沟直接外排。计划扩建工业广场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同时担负工广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任务。
3、工人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工人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人村住宅楼的生活污水排水。目前,工人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已不能满足正常运行需要。根据目前的排放量,桃园煤矿将工人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定为3000m3/d。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设计出水以下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目前已投入使用。
三)节能减排
桃园煤矿通过强化管理举措、技术节能,紧抓以电力为主的节能降耗,在排水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技术革新、推行绿色照明工程等多方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矿井水处理和生活处理水指标均在50mg/l以下,选煤厂选煤水闭路循环实现零排放;“三废”排放均达到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四)土地复垦及地面环境整治
1、土地复垦。自投产以来,塌陷总面积8260亩,已复垦2876.8亩。塌陷区被建成整体功能较强的农业综合区。下一步将矸石山治理与塌陷区复垦结合进行,预计3到5年时间治理塌陷区3000亩。按照规划,矿井北翼建设成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成为矿山公园,南部建成农业种养区。
2、环境整治。随着矿井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生产战线不断延伸,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桃园煤矿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推行目标责任管理,适时调整指标,分解任务,严格考核。同时进行环境文化渗透教育,每年以“
六、五”世界环境日为主线广泛开展环境宣教活动为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投产以来,桃园煤矿不断提高环保设施的处理量及处理效率,为达到新的环保要求,积极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各项指标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桃园煤矿还将环境治理从地面向井下延伸,积极进行井下尘污染治理,摸索“主动治理,辅助防护”这一全新“三高、两隔、一监控”综掘综合防尘技术,使粉尘综合治理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也有效促进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五)技术创新
桃园煤矿始终重视科技进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近几年,科技投入逐年加大,超过了矿井总产值的1 %。科技投入促进了科技进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实现了轨道岔标准化,斜巷保险档气控化、风门气动化、大巷运输基本实现公交化、国铁化,主运轨道监控可视化等等。矿井本质安全的水平不断改进提高,技术进步、装备提升和工艺改革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二、下一步建设目标与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桃园煤矿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矿山,构建和谐矿区,建设幸福桃园。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进行以下重点工程建设:
第一,推进特殊开采,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优化采区和巷道设计,改进采煤工艺、科学控制采高,最大限度地提高
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地表建筑物和生态环境、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2、根据井田地质及地面征迁等综合条件,科学选择采用局部不塌陷的充填开采。为了提高村庄下的煤炭资源的回采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害,实现村庄下压煤安全开采,提出了条带加地面注浆充填在“三下”的开采设计方法,进而有效地控制上覆岩层和地表沉陷,切实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
第二,加大矸石综合利用和塌陷区治理工程
继续加大探索矸石利用途径,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探索实验矸石充填开采等环保开采方式,使井下矸石不出井或少出井;对原矸石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合作,进一步消化吸收矸石量,真正实现矸石零堆存,消灭矸石山的目标。对于塌陷式开采,坚持“边开采,边复垦”,采用先进的土地复垦技术,与矸石山治理结合,规划在先,资金到位,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尽可能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第三,矿井水资源的利用
目前选煤厂已经实现了闭路循环。将矿井原水送入选煤厂选煤补充水和直接利用井下钻孔水防尘;矿内净化水厂处理水:在2011年新建多介质滤池进行深度处理后,拟继续改建或新建工业广场中水利用管网,不仅用于工业生产用水,还逐步用于生产车间、绿化、浴池、办公厕所冲洗水等工业广场一切生产用水区域,力争生产用水利用中水率达到100%;工人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中水,用于井下灌浆及附近一些厂点生产用水,日利用中水量近1000M3。
另一方面,经过高效澄清池处理后矿井水不仅达到《煤炭污染物排放标淮》,在当地农村大部分河流水已经污染的情况下,我矿处理后矿井水可解决当地农村灌溉用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可达到100%。
第四,瓦斯抽采与综合利用。
矿井抽采系统改造工程,2011年年底完成土建工程,2012年将对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进行试运行,2014年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将投入使用。到2015年,建立一座低浓度瓦斯发电厂,对抽采的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利用。
第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矿区
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
1、着力改善民生,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矿区的良好氛围
在生态矿山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安排部署,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具有桃园特色的桃园文化,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体系,建立矿、科(区)、班队“三级公开”的矿务公开“阳光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实施造福职工群众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专设文明创建办公室,坚持每日动态检查,消除文明创建盲区和死角,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加大文体活动力度,创建活力社区。总之,要通过多样化、层次化、经常化的企业文化创建,为生态矿山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此外,还要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机械化,理顺生产秩序,减少撇勾延点;改善生产条件,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保障职工安居乐业。
2、依法办矿
依法治企,规范管理,是桃园煤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准则。在今后的矿井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继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优化采区和巷道布置,最大限
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和“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地矿关系,积极推进生态矿山建设,形成和谐、融洽的矿山环境,杜绝违法事件。
3、规范管理
继续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实行矿、科(区)二级管理体制,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企业组织系统,并按照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工作职能,建立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制、工作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办法以及管理制度,并积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广泛参与个项制度的制定代表参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且要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体系信息平台的运行效果,保证职工生产安全。
总之,在“十二五”的初期,桃园煤矿将继续坚持“和谐文明、安全高效”的主旨,积极推进现代化生态矿山建设,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塌陷治理生态化,建设幸福桃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第四篇: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内容摘要:矿产资源开采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烛光,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却造成了矿山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束缚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并贯彻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 环境 采矿 问题 三废 破坏 治理 对策
前言: 铁岭县已查明矿藏20余种,钾长石、钠长石储量居亚洲之首,有被毛主席纪念堂和北京地铁选用的“铁岭红”大理石、“亚洲一号”之称的玄武岩和用于碑刻的优质石材——“王千青石”,以及含钙量高、蕴藏量大的石灰石,还有金、铜、铁、锌、煤碳、菱镁岩等多种宝贵的金属、非金属资源。全国最大的坑口发电厂——铁岭电厂坐落境内,装机总容量达120万千瓦。
矿山环境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而相伴而生的大量矿山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安全。矿山开采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
1.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① 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② 采矿使矿区水
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③ 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④ 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⑤ 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水平衡系统遭受破坏。结论认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式十分严峻!1.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由于大量的采矿活动以及开采后的复垦还田程度低,使很多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矿石私挖滥采,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在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加之新产生的废石、废渣、尾煤等松散废气物也易发生流失,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1.2侵占土地和水均衡遭受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来修筑道路、固定井架、建立贮煤场及建设必须的生活设施,以保障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个煤矿井口占地面积大约0.2km2,甚至更多。除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外,采煤排出的矸石、废渣、尾煤也侵占了大量土地。矿山建设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砍伐森林,直接破坏植被、农作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绿地面积缩减。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矿坑需要疏干排水,导致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破坏了整个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河水流断、地表水入渗塌陷坑灌入地下等
问题,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平衡。
1.3废水、废气、废渣污染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和国家发展的大事。一方面,矿山开采过程中对水源的破坏比较严重,由于矿山地下开采的疏干排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以致水源枯竭或者河流断流。另一方面,矿山企业和选矿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这是全国矿山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附近地表水体常常作为废水、废渣的排放场地。由于现在的地方煤矿处于暴利时期,业主多数建有焦化厂生产焦炭,产生的气体全部排放。炼焦、矸石山自燃、煤层自燃不仅排放大量CO、CO2和H2S气体,而且还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危害生命。
1.4影响矿山景观环境
矿产资源开采直接导致矿山景观环境的破坏主要有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等。其产生的原因是剥土、采煤、爆破、弃土等。例如由于剥弃土直接造成矿山景观环境恶化,土地荒芜,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改变原有景观,基岩煤渣裸露,房屋倒塌,路断桥裂,洼地积水,煤粉尘飞扬,煤矿区呈现一片荒凉景象。
矿山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但近些年来显得尤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矿业长期以来实行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以牺牲矿山环境为代价进行大规模超强度矿产资源开采。
2.矿山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历史遗留下的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2.1贯彻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矿山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努力提高矿山环境治理水平。同时坚持“强化法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2.2加快编制《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鉴于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和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必须着手开展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2.3明确重点,做好防治与治理工作
在目前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施重点突破,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资金为矿产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防治和治理。
2.4加快我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努力摸清我县矿山环境问题的渊源
以摸清我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和开展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通过对取得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统计整理、分析研究和成果集成,对我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作出了评价,提出了全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全面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在摸清情况基础上,拓宽资金渠道,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对柴河铅锌矿、铁法煤矿沉陷区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基础设施保护区,铁路、省级以上公路干线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开展复垦还绿和自然景观修复工程。
2.5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一项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的经济激励措施,属于押金性质,并非行政收费。其管理以“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为原则,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时,履行了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义务,经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保证金及利息。保证金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领域,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产业化。
严格执行《辽宁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规定的小型矿山闭坑制度。矿山闭坑时,必须提交矿山闭坑报告,由相应级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门会同相关部门审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完成后方可批准闭坑。采煤矿山闭坑时,井口附近的矸石堆必须进行处理,并填埋、封堵井口,恢复地表环境。
2.6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的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各个恢复治理项目的工程质量
解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明确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延伸相对资源产业链;全天实行矿山生态经济管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矿产品综合开发;要把矿山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管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矿山废渣、废气、废水的零排放;积极进行矿山环境整治,高标准立体式复垦、恢貌、绿化、美化被破坏污染矿山,达到资源开发效益明显和矿山环境双赢。
参考文献:
[1]尹国勋《矿山环境保护》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5; [2]《中国矿业》2011年08期; [3]琚迎迎;中国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4]姜建军;刘建伟;张进德;石磊;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探析
[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08期;
第五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
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