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反腐败形势与治理对策
当前反腐败形势与治理对策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当前反腐败形势与治理对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与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今天主要讲四大问题:第一,当前反腐败的形势分析;第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特点与成就;第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对策。
一、当前反腐败的形势分析
(一)腐败定义及其分类
第一个大问题,当前,反腐败的形势分析。首先,腐败的定义及其分类。广义的“腐败”是指腐败行为的主体是所有的公民,方式是滥用权力(包括国家权力及非国家权力),其目的也是谋取私利,行为的后果也会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狭义的“腐败”行为主要是指国家权力的行使者的腐败行为,包括了国家公职人员以及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反腐败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腐败行为,公共权力型的腐败行为。
公共权力型的腐败主要包括了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经济管理部门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的腐败等。
(二)怎样评价当前反腐败形势
当前,反腐败的形势怎么样看?怎么样评价?究竟好不好?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一些都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特别重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思想就无法统一,就无法更深入地反腐败。对当前的反腐败的形势,首先要充分肯定反腐败斗争的主流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当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程度不同地得到了遏制。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6月26日下午,就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行24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顺应党心民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从整个反腐败的斗争来看,保持了严厉打击腐败的势头。
如2014年全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5.3万起,处理党员干部7.1万人。2014年,中央纪委对于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结案处理和立案审查68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一共接受信访举报272万件(次),立案22.6万件,结案2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2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2万人。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5.5万人。行政监察监督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加大了对失职渎职行为问责力度,对2.1万人进行责任追究。
同时,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同时,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从清廉指数来看,中国的清廉指数也在逐年的上升,如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公布“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本年度排行榜中,中国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0位;但在1995年的时候,当时样本国家和地区数41个,排名在第40位,倒数第二。所以,从中国的清廉指数来看,也是在不断上升的。全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廉洁程度在中等以上。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反腐败的情况来看,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从中国的特色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和腐败现象格格不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也显示,人民群众认为腐败现象得到了不同程度遏制,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时,2003年时认为腐败现象得到遏制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68.1%,到2010年的时候,达到了83.8%,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反腐倡廉势头良好的时刻,我们党对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总书记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效是阶段性的,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在中国,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方面。不敢腐已初步实现,但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尚未完全扎好,不想腐的理想信念仍然没有牢固地树立,腐败和反腐败依然呈现出相持态势。
1、不想腐远未做到。2015年7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131起问题中,基层党员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旧村改造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问题多达102起。
目前,公款吃喝由明转暗,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互联网交易形式又成为了新的“送礼神器”。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少数党员干部仍心存侥幸,顶风违纪。所以,现在中国腐败存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同时,新的一些腐败形势又开始产生。有的党员干部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
2、不能腐尚未做到。“牛栏关猫”仍然存在。尽管我国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成效显著,但制度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制度漏洞和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依然存在。有一些地方尽管制度完善,但高高挂起,形同虚设,导致了管理混乱、漏洞百出,事故频发。有一些人仍然寻找制度漏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谋取不正当的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收入。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腐败现象的严重性。
当前,我国存在的腐败现象有如下一些现象和特征。
1、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特别是在一些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腐败案件依然多发,资金密集型行业商业贿赂、内幕交易等现象严重,土地、矿产资源和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2、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一把手”的腐败问题仍然严重。同时,“一把手”的腐败也是危害最大的腐败。
3、高中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2015年7月4日,中央决定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进行组织调查;六天后,中央又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开除党籍,并将违法犯罪材料移送司法机关。
4、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从过去查处的几万元、几十万元,上升到如今的几千万、几亿元,甚至是数十亿元。
5、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有的大案要案涉及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有的一个领导班子中多人被查处。一些腐败官员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甚至出现了塌方式的窝案。从***案、令计划案就不难看到这种现象。
6、吏治和司法腐败依然存在。吏治腐败的突出表现是买官卖官。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谋利的违纪违法案件突出。
7、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串通进行腐败活动比较突出。腐败家族化倾向明显,“曲线敛财”的问题突出。
8、由于中国特有的“官商共同体现象”,利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腐败分子与不法“大款”相互依存,直接和间接地进行权钱交易。中国官商关系当中,从“官”支持“商”向“商”回报“官”进行转化。
9、由于中国“行政性腐败问题”导致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所以,有一些公务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和其他公共资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有一些部门甚至发生了政治性的腐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制定,以特许经营以及垄断利润等形式进行“权钱交易”。这一种交易就更为隐蔽。
10、在教育领域、国企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比较突出。如陈志中从2006年到2013年期间,先后担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其间他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458.19万多人民币,此外还有一套房产以及其他的一些加拿大元和万美元等。
11、官员腐败从需求型腐败向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体发展。习总书记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中就对这一种现象作出来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12、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腐败犯罪很多是智慧型犯罪,特别是利用一些新的程序化交易手段和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的腐败现象日益增多。
13、小官巨腐的现象突出。涉案现象当中涉及到的科级干部,甚至是普通人员的案件增多。曾查处的温州10名村官瓜分316套安置房的案件,涉案金额就达到了18亿元,犯下了建国以来村级官员集体贪污的第一大案!
14、腐败社会认同度提高,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的商人和公众成为了腐败的参与者和制造者,老百姓往往是希望出钱来办事,所以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对腐败问题见怪不怪,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15、中央机关绝非净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同样严峻复杂。有一些中央机关部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四风”依然禁而不绝。有一些单位利用下属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疏于管理的情况进行牟利。有一些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资产管理等环节以权谋私、设租寻租问题突出。所以,这一些现象的存在使我们要更加警醒,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大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首先,反腐败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反腐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腐败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治理不好就会导致亡党亡国,所以我们要将反腐败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当中加以考虑,充分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第二,反腐败关乎到中国是否崛起。中国的崛起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廉洁政治,官员、政府、政治都要廉洁,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如原来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他曾经在1974年对印度总理说,“你别看中国现在这样,几十年后,必成经济大国,只要具备市场经济、政治稳定、人民能干、干部清廉四大条件,中国必然是世界强国。”按照李光耀的这个说法,中国现在具备了市场经济、政治稳定、人民能干的条件,干部清廉这一个条件,我们也在逐步具备,所以,加强反腐败的建设是关乎到中国是否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工程。
第三,反腐倡廉关乎到人心向背。从国际视野上看,如果腐败严重,会导致执政的合法性的丧失,导致人民群众的反对,如执政印尼30年的苏哈托集团因腐败普遍化而土崩瓦解,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也是因为统治集团腐化堕落被人民所抛弃。
叶利钦就在《我的自白》当中说:“全莫斯科享受各类特供商品的人总共有4万人,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所以,从叶利钦的说法上看,当时的苏共已经成为了代表特权阶级利益的政党,所以,它会失去人心、失去政权。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特点与成就
第三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特点与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各个方面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取得了举世公认,人民普遍支持的重大成效。
第一,反腐败成为国家治理战略重要内容。党的十大八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始终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阐述、进行要求。
所以,我国反腐倡廉上升为国家治理战略的高度。2014年0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
第二,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从机制上来看,是要明确反腐倡廉必须“惩防并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所以,首先要立足于从体制机制和思想意识等源头上消除腐败隐患和漏洞,从根本上治理和防止腐败。所以,预防腐败也非常重要。
第二,在途径上明确要通过“制约权力”来实现。要严格规范权力的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敢于担当,打铁还需自己硬。习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指出:“打铁还需自己硬。我们的责任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所以,进行反腐败的斗争要敢于担当,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所以,总书记说:“我们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带下,发挥表率作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第四,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严惩不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手软。所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特点。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第五,加大遏制与震慑的力度。2013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在2014年3月,他在全国人代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把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所以,遏制腐败势头,加大震慑力度,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的策略与特点。
第六,打老虎,拍苍蝇,追逃犯。“治标为主、打大老虎”的策略,香港、新加坡当年都曾经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香港廉政公署1974年成立,首个目标就是调查总警司葛柏,葛柏后来成为香港司法史上首个因贪污入狱的高官。此后,香港贪腐情况大为好转。
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讲话指出:“要坚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打大老虎取得的很大的成就。
从2015年3月20日,福建省副省长徐钢落马之后,大家都一直在猜测谁会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央打掉的第100个老虎,但一个多月的时间迟迟未有结果。2015年4月26日下午,新“老虎”终于现身,中国军网公布了3名军队高官的查处结果,“老虎”的数量一下子就达到了102只。
加强国际追逃也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策略。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9日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上关于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讲话当中指出:“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员干部携款外逃事件时有发生。有的腐败分子先是做“裸官”,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有的跑到国外买豪车豪宅,挥金如土,逍遥法外;有的跑到国外摇身一变,参与当地选举。这些年,我们追回了一些重要外逃人员,但总体看,还是跑出去的多,抓回来的少,追逃工作还很艰巨。”所以,打老虎、拍苍蝇和国际追逃“三位一体”,可以有效地加大反腐败的震慑作用。
第七,纠正不正之风,丝毫不松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非常重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纠正不正之风,所以,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八项规定,也出台了六项禁令,而且严肃执纪,纠正不正之风。根据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汇总表显示,2015年上半年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3920件,处理党员干部1867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350人。如今,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现象日益减少,请客送礼之风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第八,以全面改革清洁滋生腐败的土壤。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在不能腐方面,以全面改革来清洁滋生腐败的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我国深化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龙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国家机关减少审批事项1/3以上,省级部门减少了审批事项1/2以上。同时,我国还严格执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而且也加大了抽查核实的力度。第九,关住权力的“笼子”越织越密。从制度上防止腐败,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关住权力的“笼子”也是越织越密,制度越来越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重大问题重要干部票决制度、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巡视巡查制度、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同时,具体细化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不断地出台,特别是最新的党内两大法规的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对于关住权力的“笼子”已经是越织越密,同时,我们不仅要加强制度设计,而且要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可触碰的红线,违者必究的底线。
第十,加强了监督检查。健全了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
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巡视制度的监督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中央巡视组累计与干部群众谈话2万多人次,受理各类信访120余万件,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参与。
第十一,反腐机构履职能力大幅上升。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2015年9月23日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机关身建设更要过硬。所以,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带头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所以,纪检监察机构反腐败的能力大幅提升。
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对策
第四大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我国要保持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推进反腐败斗争。第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更加严明纪律与规矩。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切实把纪律和规矩贯穿党员干部管理的日常过程当中,从每一名党员干部入党、工作、履职、用权开始,就把纪律和规矩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覆盖党员干部成长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严明纪律和规矩贯穿到选人用人当中,防止产生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
第二,要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在全党开展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制度意识和纪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要加大贯彻执行力度,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落地生根。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监督的制度。
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仅要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而且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第三,要继续扎牢制度的笼子。首先是要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主体的责任和监督的责任。同时,也要探索制度反腐的新制度与措施。完善权力运行制度,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下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向上级纪委全会述职述德述廉制度、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公示制度等,通过公示官员的财产,减少隐性腐败,是反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全世界反腐的经验来看,不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反腐败都是虚的,或者假的,都落不到实处。所以,在我国,从中长期来看,落实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是大势所趋。
第四,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各类行政审批权,从而减少“一把手”的审批权。要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
在人事任命方面,可试行让全部党委常委拥有干部提名权,按特定比例扩大候选人范围,对拟任命的职位施加技术性限制条件。从而使干部人事任命科学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要强化对重大决策权的事前约束,完善决策程序制度与责任制度。
要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完善新闻媒体监督和网络监督。注意研究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群众监督的有益做法。按照中央的要求,纪检监察体系已经开始由过去的属地管理变成了半垂直管理体制,下一步将向全垂直管理体制过渡,试行下级纪委将主要由上级纪委直接领导,从而显著增强纪委办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第五,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法治国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发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首先是完善人大对政府的政治问责制度。人民代表大会问责的主要手段包括了人民代表大会问责的主要手段包括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命权、法律和工作的监督权,以及质询权、调查权、罢免权和撤职权等,都要将它制度化;
同时要将官员的伦理要求置于法治的基础之上,出台《公务员道德法》和相关的配套规定。如《公共部门及公务员廉洁守则》、《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财产公共申报细则》及《离任领导干部重新就职批准程序细则》等。
第六,坚持从政道德底线,恪守廉洁从政的要求。要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党员干部面对权力,要常怀公正之心,要正确地认识权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权力据为己有、以权谋私。要慎重对待权力。严肃对待和负责任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并且要秉公行使权力。以公开促进公平和公正。
面对诱惑,党员干部要常怀自律之心。要力戒贪念。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面对法纪,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要在脑海当中形成强烈的规矩意识。按照纪律和法律的要求思考问题和作出选择。要在内心中熟悉了解纪律规矩。
第七,切实努力提高公务员待遇。从总体上而言,我国公务员的待遇偏低,尤其是基层干部初级公务员的待遇还比较低,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各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切实提高公务员的待遇。以上是我讲的“当前反腐败形势和治理对策的内容”,讲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当前我市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及对策
当前我市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及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近年来,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如今年9月4日中共台州市委赴
临海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组反馈评价:“目前既是临海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党风廉政建设最好时期之一,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是在中共临海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为把临海建设成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辛勤劳动的结果。
下面,我就当前我市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市反腐败形势不容乐观
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591件,处分党员干部475人,其中正科级干部11人,副科级干部21人,开除党籍98人。
典型案件有:2005年下半年市纪委查处了大洋街道经济窝案;2006年11月市纪委查处了原小芝镇财政总会计、工会主席许先荣贪污案;2006年11月市纪委查处了市房改办经济窝案;2007年4-5月市纪委查处了以市农业局副局长周文泽为首的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中的违法违纪窝案;2007年5-6月市纪委查处了原沿江镇党委书记杨圣军等人贪污、受贿窝案。
二、对我市反腐败形势的基本估计
腐败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跟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历史现象。我市与全国一样正处于腐败现象多发易发的历史阶段,在经济领域尤为突出。一方面,我市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不信钱、不信权的大有人在,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另一方面,当前腐败现象还很严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
三、对策
(一)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要深挖腐败分子,震慑腐败分子,让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
腐败分子也有抵抗力,反腐力度需要有“加大→保持→再加大→再保持”逐步升级的过程。
当前我市查办案件工作重点:
1、查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以及财政专项资金、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
2、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和健全信用体系,治理商业贿赂,查处不正当交易行为;
3、以查办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发生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
4、加大对“村官”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维护农村基层的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说明了反腐败斗争要多管齐下。春秋战国时期有“神医”叫扁鹊,以下猛药、动手术、治大病而名扬天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这个故事说明扁鹊很谦虚,也启发我们理解“良医治未病”的道理。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同志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防微杜渐。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务必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队伍。
为什么腐败现象防不胜防、反不胜反?中央在总结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冷静分析,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原因是: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要抓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了118项反腐倡廉制度措施。2007年5月29日,中央纪委颁布了“八条禁令”(《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2007年9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做统领,树立正确的办案政绩观。
要树立四个观点:
1、注重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的观点。腐败现象是世界性难题。纪委反腐败不能“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将贪官腐吏折尽杀绝。实际上被查处的仅是少数已被发现的,关键是注重综合效果,达到“杀一儆百”、“以点带面”目的。
2、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的观点。查办案件,查出了问题是成绩;经查没
有发现问题,为党员干部澄清了是非,或者原来以来是大案要案,查清后,只是些小问题,这也是成绩。办案部门不能好大喜功。办案人员头脑“发热”会导致领导“感冒”,越行越远。很危险!要办铁案。“铁钉钉板拐个弯儿”。关键证据要“棍变树”(多方印证)。要向历史负责。务必防止办错案,包括防止办成冤假错案和放纵犯罪。拍过板的、签过字的要负责100年,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3、坚持依纪依法办案与保持办案力度并重的观点。依纪依法办案,是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检验着各级纪委的依法执政水平,考验着我党的执政能力;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已进入了腐败高发期,办案力度只能加大(或保持),不能削弱。两者并不矛盾。特别是中央规范“两规”措施,目的不是削弱办案,而是为了改进和规范办案,以确保安全。
4、坚持提高办案水平与加强自身建设并重的观点。提高办案水平: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案件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规律是客观的,它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办案人员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而是要去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去指导查办案件的实践,这就是办案水平。归纳着重掌握以下4大规律:
(1)发案规律。党员受错误思想支配,同相应的客观条件相结合,必然发生违纪行为。如:“51岁现象”;握有实权的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傍大款”幕后往往有权钱交易;养情妇、包“二奶”的官员100%有经济问题,因经济问题被查处的官员95%有包“二奶”。
(2)成案规律。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必然成案:群众反映强烈;思想意识有问题;具备客观条件。
(3)谈话交代规律。3%马上会交代,3%死不交代,94%通过做工作会交代。前3%好办,后3%里许先荣贪污案办成“零口供”案件。要重点研究94%,就需要掌握办案规律。
(4)办案规律。坚持证据原则,明确收集证据的范围。收集证明违纪构成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证据和与违纪有关的证据。把握主要矛盾,选准突破口,以快制胜,攻心为上,因案施策。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对策,一般作二手以上准备。查办案件要“两手抓”:一手虚,一手实;一手明,一手暗;一手动,一手静。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做好两手以上应变准备。
纪检监察干部是整个党和政府干部队伍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党风不好,党委有责任,纪委也有责任,因为党章要求纪委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纪委是管党纪的,更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公道正派。要严肃工作纪律,特别是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打铁要靠自身硬”。作为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身必须过便。否则,无法担当历史重任。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做到:讲政治,重证据,敢负责;刚正不阿,淡泊名利;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作者系市纪委监察局纪检室主任)
加强基层案件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王巍伟
案件审理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查处违纪案件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基层纪委的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虽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当前基层案件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镇(街道)和部门纪检监察组织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重调查、轻审理或查审不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基层所办案件很多是没有审理程序,只有调查人和调查文书,而没有审理人和审理文书。很多案件是经调查程序后直接进入审批处理程序,党委或纪委根据调查情况直接作出处理决定。
二是机构不全,业务欠精。镇(街道)和部门纪委很多没有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有审理小组也形同虚设,加上纪委人员工作兼职多,变动大,基层资料相对缺乏,实际办案机会少等原因,造成在条规运用、办理程序、履行手续、文书格式等方面不熟悉,在定性量纪上出现偏差或畸轻畸重现象。
三是文书失范,档案不全。在处分文书格式、行文单位、公文用词上不规范,立卷归档不及时,材料不齐全,影响了案件的质量。从历史上看,一些地方由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移接交手续,加上区划调整、机构撤并等原因甚至出现案卷材料遗失的现象。
四是调研较少,指导不够。传统意义上的案审工作多是书面审理,很少走出去,调研较少,上级对下级在业务指导上存在就案论案现象,加上自身素质的局限,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存在不实、不精、不深的问题。
二、加强基层案件审理工作的探索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案件审理工作制度。
一要结合中纪委、省市纪委的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制定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成文规定,如基层案件查审分开、审复分设、初审制度、公开审理制度、提前介入审理制度、协审会审制度、案件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案卷归档制度、回访教育制度、主审员制度、申诉案件的听证制度等,使基层审理小组做到有章可循。二要建立完善基层处理违纪案件上报制度,有关文件材料必须上报上级机关审理部门备查,便于上级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2、按照程序合法的要求,逐步规范基层审理工作程序。
目前,审理部门主要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省纪委制定的《纪检监察案件审理流程图》等进行程序方面的工作。根据案件审理工作的程序,审理违纪案件要经过受理、审核材料、审理谈话、补充调查、核对错误事实、拟写审理报告、向常委会汇报、拟写处分决定、送达处分决定、处理暂扣款物、检查执行情况等程序,经公开审理的案件,还要按照公开审理工作有关程序要求进行操作。把握程序合法,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调查部门移送的案卷程序性材料是否齐全、取证材料是否由两名以上调查人员参加,错误事实必须与被调查人见面,一般案件处理要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和征求有关党组织意见等规定程序,办案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期限,违纪款物的追缴程序要合法等。
3、建立严格的对基层案件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
对基层纪委所办案件,要建立检查评比和考核制度,将“二十四字”办案要求列入基层纪委工作目标管理,细化、量化到各项考核标准中。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定性量纪是否准确恰当,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审理公文是否符合要求,案卷装订是否规范等。通过检查,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增强基层审理人员的案件质量意识,形成讲究优质高效的良好氛围。
4、坚持对基层查办案件的指导,把好质量关。
经常深入下去,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是提高基层办案水平,保证办案质量的有效方法。一是要着眼于增强审理人员对法律条规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通过咨询答疑、质量检查、案例分析、业务培训等开展业务指导。二是要加强上下交流,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建立业务指导工作制度,使业务指导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基层案件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前我们对基层纪委审理工作的指导主要采取协审、会审、片审等形式。如我们把全市各镇(街道)按地域划成四个片,组成四个审理组并建立了片审工作制度,通过片审形式加强了业务交流,对镇(街道)所办疑难复杂案件以及需要给予较重处分的案件予以业务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审理人员变动造成业务不熟悉、工作不平衡的状况。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认为应严格把好“五关”,以提高审理质量。一把程序关。案件审理程序是进行案件审理的基本准则,是纪检监察机关正确、有序办理案件的制度保证,要严格按照审理程序规定的方法、步骤去办理。二把事实、材料关。通过审理,对错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案件要退回作补充调查,对一些无证明力的材料不作定案依据;严格收齐卷内立案依据、错误事实材料、本人检讨、调查报告、谈话笔录、审理报告、处分批复、处分决定、证据材料等相关材料。三把定性关。定性对案件的正确处理起着关键作用,为保证定性准确,一看主要错误事实和证据材料,二看交待材料和本人的表现,确定违纪人员所犯错误的性质和程度。四把量纪处理关。要综合分析各种情况,根据违纪错误性质、违纪金额、违纪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全面准确恰当量纪处理。五把执纪关。要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到位,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时间,定期不定期对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维护党纪政纪处分的严肃性。
5、抓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建立健全审理机构,保证纪检监察案件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开展案件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是确保查办案件质量的组织保证。我们发现当前基层纪委审理工作薄弱,主要原因是审理机构不健全和审理人员不到位,导致有的案件不经审理,有的虽经过审理但查审不能分开。针对这个问题,一是在镇(街道)推行了片审工作制度,抓了片审小组建设;二是制定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抓好审理员人才库建设,解决审理工作由于人员不足而形成的查审难分、审复难分的问题,配齐配强兼职审理员。审理员从那些有办案实践经验、有较强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工作态度的人员中选配,主要由兼职纪委委员和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党员干部组成,力求使基层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结构都得到优化,注意保持审理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做到随缺随补,保证审理工作正常运转。
三、不断开拓基层案件审理工作新思路
案件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还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审理观念的创新。案件审理人员不能单纯为案件审理而审理案件,而是要站在政治和政策的高度,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既严格遵守“二十四字”办案方针审理案件,又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执纪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惩处、教育和保护的关系。
二是审理机制的创新。审理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到现有体制机制下被动审理、书面审理的局限性,不断创新案件审理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要从闭门审案走向公开、透明审案,要以透明促公正,以公开保质量。如要继续推进案件公开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开审理工作的影响力。
三是力求审理工作有新成效。如果案件处理得不好,则可能直接导致经济及社会稳定方面的负作用,所以案件的处理要注重三个效果,即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做到四个维护,即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纪律和法律的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在工作中,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准确把握好政策界限,当好本级党委和纪委的参谋。对于可定可不定的问题一般不要定,把握不准的一般不要定;可给处分可不给处分的一般不要处分;可给重处分可给轻处分的一般给予轻处分;要善于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有的可作严肃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就不一定都给处分。要立足于教育,惩治极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篇: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
政府全面开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工程,治安整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社会治安不断得到优化,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但是目前的治安隐患仍然不少。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探研治安良策,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是稳中有忧
一是刑事发案相对平稳,重大案件比率低,但侵财案件相对突出,总体社会治安质量较高。所立刑事案件中,“两抢”、“两盗”等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占总案的八成以上。此外,经济领域犯罪、职务犯罪增多,也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特点。
二是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已得到有效整治,但仍然存在不少治安隐患。目前,我市形成规模的团伙恶势力已基本被摧毁,沿海地区大规模走私活动及农村宗派械斗已被遏制,局部地区案件多发、治安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变。但目前仍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治安隐患,如近期雷州等地恶势力出现“还阳”迹象,小规模的走私活动仍然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反复出现;城郊结合部的“两抢”仍然突出。
三是排查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工作卓有成效,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近年,我市通过实行领导下访、基层“八长”接访、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等有效措施,将一大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广大农村基层持续保持稳定。但由于当前因改革发展和历史遗留等许多利益碰撞问题逐渐凸现,诱发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量增多。
四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党和政府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稳定有信心,但是尚有诸多因素制约了长足发展。
整治社会治安的主要对策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点是要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完善激励制约机制。要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政法为主,各方参与,共同行动的维稳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首先,要坚决落实维护稳定的党政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地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其次,要严格实行维护稳定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奖惩制度。对于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治乱有功的领导,要提拔重用。而对于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要按照维稳责任制、综治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典治乱,严厉打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当前,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巩固两年“严打”整治成果,整合政法队伍力量,深入排查治安不好的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严打专项斗争。要坚持取缔非法宗教和各种大型封建迷信活动,确保政治稳定;要大力打击整治部分地方恶势力操纵经济活动的有组织犯罪,涉毒、“私彩”赌博以及城镇“两抢”、重大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建设,逐步构建“打、防、控、治”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确保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市要重点抓好几项综治工作:一是要继续健全和完善以110为中枢的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建立新型的警务巡控模式,实现公安、治安、保安“三安”联动,既出色完成警务,又服务社区,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二是建立以“创安”为载体的区域性防控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小区”、“无毒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以局部的小治安带动社会大治安的好转;三是建立以群众为基础的联防联治机制,充分发动、利用各种辅警力量,开展“军警民联防”、社区联防等活动,推进治安工作的社会化;四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在学校中增设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建设法制教育基地等,提高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犯罪;五是认真搞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整顿、刑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铁路护路治安联防等综治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积极疏导,妥善化解,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要早部署、早控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单位、一套方案、一个期限”的工作要求,实行分级归口办理,把化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各地要继续坚持领导下访,基层党政领导定期接访群众,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的做法。把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放在伤残退伍军人、企业军转干部落实政策、企业劳资纠纷、职工下岗、水库移民生活困难以及征地拆迁、山林土地权属纠纷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各县(市、区)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活动,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一宗一宗落实调处解决,对跨区域、影响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由领导包案,实行重点突破。对于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公安政法机关要建立完善预警处置机制,配合其他职能机关,在立足于做好疏导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事态控制,防止矛盾激化。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发挥政法队伍在维稳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一要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执法守法意识,真正打牢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基础;二要不断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各项司法、执法办案流程,进一步推进政务、警务、检务、审判公开,通过公开促公正,通过公开促廉政。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完善配套措施,健全监督机制,继续抓好政法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加强对队伍的清理整顿。对不适应政法工作的民警要坚决辞退,最大限度地保持政法队伍的纯洁性;三要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升能降、能进能出的用人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全体政法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各地要尽可能地结合实际争取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为政法民警谋福利,实实在在地体恤政法民警,改善政法民警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四要抓紧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政法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民警学习世贸组织的贸易规则和有关涉外法律知识,尽快培养一批适应新世纪政法工作的专业人才。
第四篇: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一)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这是多年来困扰我们很多同志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尽管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这些年来是不断地加大,阶段性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一些部门仍然呈现着易发、多发的态势,很容易发生,发生的机率比较高、频率在增大,易发、多发。
(二)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年费了那么大的力,力度不断加大,也有成效,但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有些不正之风屡禁不止?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很还有意见呢?对这个问题中央领导同志也非常重视,都是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深入思考研究。我认为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必须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从客观的和历史的原因来分析,主要是与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经济基础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二,我国社会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当中来寻找原因。
第三,主观上和工作上的原因。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利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第四,社会上还存在着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三)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第一,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
我们既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反腐败斗争,又要警惕和防止敌对势力利用这个问题来诋毁党和社会。前不久香港一个刊物就造谣说中央对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开展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共的满意率不足两成,完全是一派胡言。现在有的别有用心的人编造谣言编的像真的一样,特别注意要警惕。另外今年十月份互联网上也提了一篇署名文章,说某某机关某某什么透露,初步核实外逃贪官一万余人,涉及的款项是八千亿人民币,其中涉及到亿元以上的有四百三十多,十亿元以上的有二十七人等等,而且还公布了一张表,某某省多少人,某某省多少人,外逃出去的有多少亿人民币,毫无根据。某某省三百六十七人,一百一十七亿元,某某省是二百零六人,二百五十亿元,某某省四百八十人,三百六十五亿元,看起来已经精确到个位了,全是造谣,毫无根据,无中生有。特别是今年以来,敌对势力利用新型的媒体、利用网络集中攻击党和国家的一些要害部门,攻击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关键部门,攻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要利用网络铺设干线,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攻破,你共产党就控制不住了。我们一切善良的人们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腐败问题造谣诬蔑,一方面确实增强了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正确认识反腐败形势的难度,所以我们一定看到这项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增强政治敏感性。
第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不仅有一个政治立场问题,还有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有人讲现在腐败是越反越腐败,意思就是说你不反可能腐败还没这么严重,是越反越多,事实不是这样,首先我们进行量化分析。去年我们处理党员是十七万四千多人,从机关系统来看一年处理的党员、处分的党员十五、六万,十六、七万,占全党党员总数是千分之二点
一。但是这些党员受处分要分析,不是说受处分了他就是腐败分子,不是的,违纪和腐败不能混为一谈。这些受处分的党员当中,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腐败问题,有的是因为责任事故受
到追究,包括各个级别都有,有的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的是因为工作作风或者是因为生活作风不检点受到处分,所以违纪和腐败是不能混为一谈,腐败分子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腐败分子是政治概念,具体到人和事那就看是违纪还是违法。所谓职务犯罪,从违法这个角度讲,从我们党内看,去年这十七万受处分的党员当中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的党员多少呢?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是9,718人,占整个党员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在我们这个党一万人当中,一点五人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当然这个比例这些年来都是波动的,但总的趋势是这个比例还是逐步下降的。其次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近五年来我们中央纪委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时间跨度(就是从初始作案到最后案发的时间),我们大致计算了一下,平均为6.4年,六年左右。比方说2003年,也就是去年,因经济问题被查处的十一个省份的干部当中,有九个人是1996年以前出问题的,是斗争深入了挖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腐败分子不可能把伪装得很彻底,纸是包不住火的,总有一天要被人们揭露出来。
我们还要客观的看问题,反腐败的成效究竟如何评判,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民意调查的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今年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和我们中央纪委研究室在十个省区、市当中进行万人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反腐败成效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这个调查已经开展了九年。今年和1996年比,满意程度由1996年的32.8%提高到今年的57.3%,去年是首次突破50%。从随机抽样调查来看,人民群众对我们反腐败工作满意、比较满意的这两个指标去年首次突破50%,今年达到57%,不容易,很不简单的,这是抽样调查中各个层次、各方面的人都有。认可程度,满意、比较满意,表示认可的这几个指标加起来,1996年62.4%,今年达到80.3%,你看提高的幅度有多大。还要看到这几年外国一些政党、政治家对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反腐败的评价也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前不久泰国某政党主席访问我国,听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介绍反腐败工作的情况之后讲,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执政党都垮台了,中国共产党不但没垮而且站稳了脚跟。上个月我们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出国访问,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议长多次讲到中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这么快,建设这么好,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利,惩治腐败效果显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现在还有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刚刚当选的印度尼西亚的新总统苏西洛对中国的反腐败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要研究中国是怎样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是第二个我想补充的。
第三,我们既要看到诱发腐败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客观现实,又要充分看到在我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有利条件也不少,至少有这么以下几条:
第一条,十六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有利,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第二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为我们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提供了更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法制环境。反腐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赖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因此,十六大以后我们要在2010年以前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条件逐步的健全起来。依法治国的方略,特别是我们下一步在廉政立法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法制条件和体制条件都比过去九十年代,甚至比八十年代要好得多,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第三、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我们查办大案、要案大概70%的线索来自于群众举报。我们今年有的案件,包括中纪委查办的案件,其中有一个重大案件就是来自于干部群众的举报,而且是署名举报,提供线索非常具体。署名举报现在能占到12%左右,比过去大大提高了,说明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外部
环境也比以前更加有利了,我们通过签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组织之后外部环境更为有利。第四、各级执法队伍在实践当中有效突破案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办案周期同过去比大大缩短,办案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我们党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败的路子,积累了防止腐败的丰富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战胜腐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五篇: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与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人口的增长,我国城市人口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不断加大。一是失业人口增多与待业人口的积累,使得劳动供给量逐年增长,二是伴随在校生的毕业,使得新增劳动量不断增多,由于两方面的影响,导致总量压力不断加大。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少,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
3.再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二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偏低。
4.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会增加结构性失业。由于企业结构的调整,进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甚至破产,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员增加。在这样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未来就业形势很有可能有以下四大趋势,具体如下: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四是来自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失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个人认为现在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一、下岗再就业人数较多,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新增劳动力人口增多(也就是高校毕业生较多)。
四、人口的不断增长。
失业是常见的社会问题,对于失业的治理,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长期:首先加快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重是实现扩大就业的治本之策。第二适当降低劳动力供给,通过计划生育适当控制人口,降低劳动供给量,适当控制扩大普通研究生、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扩大高职的招生规模,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最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就业的持续增长。
短期:第一,努力倡导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第二,统筹城乡就业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就业的冲击,第三,继续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深化国企改革与劳动力就业制度,增加就业岗位,第四,加强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消除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促进大学生就业,第五,通过经济与政策手段鼓励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后,改进劳动力市场的宏观管理,建立适应国情的就业管理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政府引导就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不可替代性,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敏.关于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研究.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3.[2]邱福林.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现状结构特征及对策建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4):161~162.[2]莫荣 中国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建议[J].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学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