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如何开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和小学化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掌握多少知识,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游戏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孩子得到进步和发展呢?
一、家园共育,在游戏中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其实,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在游戏中既是幼儿认知的过程,也是幼儿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进行观察、触摸、反复试验,才能开发它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潜能。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和与同伴交往,来充分达到他们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但这些游戏不仅仅是主题活动课中出现的活动,还要充分利用家长这份可贵的资源,不断生成新的游戏,广泛征集民间游戏的各种玩法,开展老游戏新玩法的研究活动,促进幼儿的潜能开发。
其次,平时要非常重视亲子活动的开展。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各种活动,让家长随时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每一次的活动,都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吸引广大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是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亲子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又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发展都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希望孩子变成一个聪明、能干又博学的人,这就需要家长从孩子入园开始与学校紧密配合,同步教育幼儿。因为亲子活动有利于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幼儿与人学会合作的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逐渐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制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评价表》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发展观察记录表》相结合,每天跟踪记录,时刻关注和更加清楚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真正做到家园共育,无论在校还是在家,孩子们都能够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给幼儿创设宽松温馨而又愉快的游戏环境
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产生自信和积极情绪,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要下很大的功夫,打破以往布置好的固定的模式,每个月都有小变动,每学期都要全面更新游戏环境的设置。因为环境是最能吸引幼儿自主、愉快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游戏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大到室外的中小型体育游戏器具,小到室内的各类玩具。创设的游戏环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每次游戏时都有新的感觉,更好的积极的投入到每一次的游戏活动中。同时教师也制作和提供材料,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来获取更为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保证幼儿各类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尤其对小班幼儿来说,创设“家”一样的环境显得很有必要。可通过家访,将班级环境创设成贴近幼儿家庭的环境,使幼儿来到幼儿园如同回到了家一样感到亲切。让幼儿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与愉快。
除此之外,精神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平等、自由温馨的环境,幼儿才能奋发活泼、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成长和学习生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育发展时期。
三、正确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游戏活动时,先观察后指导。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适合这类游戏,材料是否恰当、身心是否得到发展等,再决定是否让幼儿加入游戏,教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同时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指导游戏的基本技能。
(一)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在每一项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都要对幼儿进行全面了解,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时刻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情况,灵活指导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二)教师要具备将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在教育中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活动之中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玩具和材料是他们的玩伴,是游戏中的重要工具。任何玩具和材料都要尽可能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和有趣的。这样,教师才能运用这些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寻找到学习的乐趣。
(三)幼儿和教师是平等的互助的结合体。只有教师全身心的和幼儿投入到游戏中,以一颗童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幼儿共同分享在游戏中得到的快乐,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第二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论基础
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摘要: 以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为指导,阐明了游戏的基本概念与幼儿园游戏的特点,论述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提出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和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变式以及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标准,解释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分析了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需要的条件。
关键词:游戏 ;游戏性体验;教育活动;基本活动;主体性活动;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存在着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与忽视游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可以解释与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游戏理论。
“游戏“一词积淀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涵义。幼儿的游戏是发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的游戏性体验的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游戏活动的动机与体验,决定游戏活动在外部的面貌特性,说明这位游戏活动的实质。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是“教育活动“,是幼儿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地建构经验的学习活动,应当被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范畴,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培养与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可以概括为把游戏活动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和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同时也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在学期教育阶段培养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幼儿园以游戏 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来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真正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对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认为,人在改变周围世界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改变和法杖。活动室儿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具有对象性、社会性、和发展性等活动的一般特征。
游戏活动作为幼儿主动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获得外部报酬,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就是行为的发起和强化因素。
其次,游戏是幼儿独立的活动。幼儿期正处在靠成人的支持帮助下逐步走向独立活动的时期。游戏是幼儿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独立决策、独立做事的机会,游戏有助于形成幼儿独立决策与活动的能力。
再次,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各种新的可能性,而不用害怕因做对或做错招致成人的表扬与批评。在游戏中幼儿学会接受挫折与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
最后,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快乐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充分体验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达到各种目的的满足感,包括行动的自主自由感、对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兴趣感、对事物、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支配感、胜任感和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成就感等游戏性体验。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要以游戏活动这种主体性活动为中心,把这种主体性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征呈放射状扩散到教育活动体系中的所有活动上去,按照主体性活动的特征与要求来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主动、独立和创造性成为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的特征,创造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使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具有主体性生成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发生着从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性变化。自主性游戏日益被重视和接纳,重视幼儿的基本权利,强调自主控制,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教师的要求较以前大大地提高了,它不仅是要求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还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生活过程就是这个人经验积累的过程,而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经验。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始注重游戏的开展,但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开展游戏是为游戏而游戏,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追求高档精美,教师包办一切,没有把准备游戏环境的过程看作是幼儿游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要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这些倾向,必须首先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观念。只有首先把游戏看作是学习,也就是说让幼儿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进行学习,游戏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活动,又要反对和避免把游戏作为灌输知识技能的手段,应当重视游戏活动本身所特有的主体性发展潜能。
游戏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孩子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快乐的餐厅”这一游戏中,通过自制食品、与客人打招呼、向客人推荐特色食品、招待客人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因此,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不应该割裂开来,应该看成是一体的。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结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幼儿园游戏、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幼儿园存在两类游戏:一类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充分表现自我的游戏;一类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的教学游戏。前一类游戏由于是幼儿自发的,因此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更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已达成了共识,因此都非常重视对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但在现实实践中,如何真正做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呢?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有组织的游戏是丰富幼儿生活的主要途径,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再现,反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游戏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世界是创造的、可经验的、游戏的世界,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还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所以在幼儿园提倡教师为幼儿提供特定环境的区域游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新观念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通过丁海东教授对幼儿园游戏进行剖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识:游戏究其本质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在于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因此,应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出于自己兴趣与需要、自主自发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同时,幼儿的游戏总是在一种特定的情景中,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的活动,所以,要重视引导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创设并提供幼儿表现和创造的适宜环境,允许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稚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此外,游戏不仅仅是每一位幼儿自主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而且是所有儿童和教师共同进行的群体交往活动,可见,游戏过程也是促进“共同体”每个成员个性发展,努力形成有情谊的、有凝聚力的“共同体”的过程。例如,参观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时,看到孩子们游戏的投入劲头,让你感觉到你好像真的进入了超市、理发店、医院、还有艺术展览管。再加上教师的积极配合,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显得特别开心,自由。不难看出在这个幼儿园里,游戏真正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孩子们在和老师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在这里,孩子也真正成了游戏的孩子,看到他们张张洋溢者快乐的笑脸,就能感觉到这时候的孩子,是真正快乐的孩子,这时候的老师,是真正幸福的老师。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行使成人权利、享有成人自由的满足感,带给幼儿极大的快乐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天性自然流露,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正是游戏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因此,游戏的进行首先要保证幼儿享有游戏的自由、享有自主的权利。“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促成幼儿愉快游戏、分享他们游戏的喜悦,成为今天我们看待游戏的新视角。
总之,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孩子,幼儿园的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应该成为每所幼儿园地办园宗旨、努力方向。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动
在生活活动中,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如在组织幼儿洗手、入厕、进餐等环节时教师可用一个手指游戏,以一个简便易行的游戏来贯穿整个生活活动,这样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补为补充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时间、空间、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等几方面将幼儿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教师在直接指导集体活动时,要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在自由游戏时间里,要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中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二、创设环境,支持幼儿的游戏
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那样: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才能使幼儿达到“正常化”。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利与促进幼儿的发展。过去教师费尽心思地贴贴画画,力图创设最适宜本班幼儿的环境,往往他们不领情,如果让幼儿自己动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这里的主人”,从而激发起更加强烈地动手创造环境、自主游戏的愿望。如:用自己画的图画、纸工装饰各活动区墙面。只有丰富多彩的环境才能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和寻求获得各种有用的知识经验。但如果只给幼儿提供一个游戏的场所,而其中物品却单调乏味,幼儿在游戏中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或是提供了开展游戏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玩具材料,幼儿即使有兴趣也无法将游戏玩下去;或是虽然提供了玩具和材料,但这些玩具和材料可能大大地超出了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要么因为太简单激不起幼儿的兴趣,要么可能要求太高太难而使幼儿不能产生兴趣。可见,幼儿游戏的环境应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内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玩具时,教师就在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作用。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幼儿在玩游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等不同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为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发生问题;在表演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每一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段的指导也应不一样。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因此,在游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教师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第三篇:为什么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阐述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基础
答题要点:
一段引论p146--147
1、从教育目的层面上认识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
(1)游戏可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发展和培养人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主体性具有主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创造性与模仿性的矛盾,幼儿主体性到底会如何发展,取决于成人的教育方式。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能得以很好地体现,因此,游戏是培养和发展幼儿主体性的最佳途径,可以实现幼儿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目的。
(2)幼儿可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情感、审美等各方面都能获得促进和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中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要求。(3)游戏可满足与保障幼儿游戏需要与权利。
幼儿教育的目的还又要为幼儿创造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幼儿园生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是幼儿的权利。幼儿需要有时间在他们的童年中生活而不是超越童年,应该拥有童年的快乐。所以,我们应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幼儿创造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充满游戏的幼儿园生活。
2、从游戏与幼儿学习的关系上认识游戏的价值(1)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幼儿的学习范畴非常广泛,是任何学科前的学习,另外,由于幼儿对抽象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思维以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最好是在对象性活动中,与活动材料密切接触,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对象性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2)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各种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经验。
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经验,包括物质文化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学习把物体作为“工具”来使用的过程,理解物品作为工具的意义,学习使用工具,并为制造工具提供了可能,由于对环境的多样性探究,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适应人类的物质文化。另外,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成人、同伴的互动,逐渐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了解了社会角色、色会规则与道德规范,进行着对社会文化的适应。(3)游戏过程,是幼儿经验的主体性建构过程。
在游戏过程中,一方面主动探索环境,并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理解环境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还主动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实现着对原有环境的改造与重组,使原有经验变得更为准确,也进一步理解先前经验的意义。通过这样的主动建构,幼儿活动生活的智慧,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3、从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的关系上认识游戏的价值(1)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组成部分。(2)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3)游戏既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又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途径,并实现着与课程的双向地有机地互动。
综上所述。。。。。
第四篇: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1.游戏与幼儿的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
2.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1)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①游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为儿童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②游戏(特别是语言游戏),本身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③游戏不仅使语言理解深刻化,而且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调节或得发展的机
会。
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①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泉
②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③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
能。
④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
3)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①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②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组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
力转化为一种认识策略和机制。
③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
3.游戏与儿童的社会化
游戏与儿童的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
在。在游戏中儿童不仅或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现到得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1)游戏
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
4、游戏与人格发展:
①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②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
③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
④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
⑤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⑥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为什么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学前儿童生活的背景允许其有一段游戏期
学前儿童与成人相比,有一个长长的生理准备期,需要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照顾。社会越向前发展,学前儿童就更加被排除与成人的劳动之外。儿童在成人提供给他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条件之后,有时间和精力去游戏、娱乐,而且成人也允许他们游戏,由此,游戏频繁发生,学前儿童期成为了游戏期。
2、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推动儿童去游戏的内因是儿童的需要,游戏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儿童的需要可分为维持生命安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等三个层次九个方面。不同的需要发动了不同的游戏,如为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儿童会玩体育游戏,为满足认知的需要,儿童会玩智力游戏等。游戏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因此,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追求这种满足,而选择了游戏这一最佳的方式。
3、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可获得主体性体验即游戏性体验。
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都能够得到承认和发展,并且在游戏中,能获得主体性体验,既游戏性体验。这些体验是一种正向的情绪体验,它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兴趣、态度等构成了游戏活动动机的连续体,对于儿童的游戏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
4、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游戏不仅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对学前儿童的身体、智力、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发展具有积极而全面的促进作用。游戏之于儿童发展的特殊价值,使游戏成为儿童不可剥夺的正当权利。
5、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相一致
从游戏的发展进程来看,无论是认知水平的发展,社会性水平的发展,还是情感水平的发展,都与幼儿心理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可以说,游戏与幼儿身心的发展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游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
综上所述,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不是成人对儿童的施舍,它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是儿童童年幸福与快乐的源泉,也是儿童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