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终稿 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途径初探
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途径初探
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对策初探
刘
伟
文
彬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600)
摘要:在当今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培养中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要求。本文从培养班集体、加强合作教育、采用合作学习等方面论述了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的方法,在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的同时教会中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关键词: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对策
作者简介:刘伟(1987-),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思政)。
联系方式:***,281977244@qq.com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团结协作的传统,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也极其需要协作精神。企业招聘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也是首选因素。协作精神的如此重要,而在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社会,协作精神缺乏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探讨协作精神的培育对策在当今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极其需要协作精神。企业招聘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也是首选因素。协作精神的如此重要,而在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社会,协作精神缺乏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探讨协作精神的培育对策在当今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1把握正确的培养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的和谐统一,教育目标的最终达成,无不有赖于班级这个基层集体,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同时对于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也有重要作用。
1.1.1.以日常班级活动为载体
班级活动是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践行协作精神的重要方式。班级活动包括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或班级活 ① 张梦婕。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M)
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途径初探
2.2选择合适的培养内容
2.2.1人际沟通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工作、学习、娱乐都要与别人接触、交往。怎样对待他人,是性格表现得最常见的方面。培育中学生协作精神在人际沟通交往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第一,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个人对集体的态度,一个热爱集体的人,他会对集体中的其他个体也表现友爱、关切和尊重。一个人有了集体观念,并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在集体协作时也能处理好各种关系。第二,客观的评价他人,“看人”是“待人”的前提,看人不能表面化,以貌取人或以言取人。人是一个综合体,有形形色色的点和面,中学在与人协作时应正确看待同学的优缺点,另外,应避免感情用事,中学阶段最易将“哥儿们义气”,弄得是非不分,因此在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中应教会中学生客观看人,这样才能很好的与别人相处或协作,而其有利于青少年自己的成长。2.2.2 勇于承担责任
团队协作活动中,每个人都分担着不同的任务,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因此对于中学生协作精神培育,责任感培养同样重要。温家宝总理有言:“事不避难,勇于担当。”让中学生学会担当,勇于担当既是生命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更是成功协作的条件。“承担责任”的活动正是此类目的的团队协作项目。全班同学两人一组,进行活动时两组相对进行。每个小组中均一人站立一人蹲着,站着的人进行猜拳,猜胜的一方由蹲着的同学去对猜错一方蹲着的同学“实施惩罚”,可以是刮鼻子或者俯卧撑,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惩罚措施。输的一方在接受完处罚之后,就交换位置,原先站着猜拳的人蹲下,然后开始下一局。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位参加者都在为同伴承担着行为的后果,或赢或输,这就是团队协作的模式。每个人都尽量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有时失败有时犯错,或许会有抱怨、不满,影响团队情绪,但经过适当的引导,共同解决问题,使团队成员受到鼓励,团队氛围会更加和谐。
2.2.3 协调竞争协作
竞争与协作构成人生和社会生存发展的两股力量,竞争与协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竞争中有合作,协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协作是统一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竞争是有层次的,小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大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竞争层次的客观性决定了无论合作竞争都离不开合作,竞争的基础都在于协作。在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时,应教会中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任何竞争与协作,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没有个人努力的集体,是缺乏生机护理的松散集体;没有集体价值导向的个人努力四各行其是、力量内耗的个人努力;这都限制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又可能使个人努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陈海江.德育活动需要团队协作精神[J].杏坛沙龙,2008(12).[5]张凯.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 2012(33).[6]张静.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协作学习”实践及体会 [J].教学研究, 2005,(02)[7]韩亚楠.当前我国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探索 [D].鲁东大学, 2012.[8]张丽娜.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D].辽宁师范大学, 2007.[9]胡结强.班集体建设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D].苏州大学, 2010.[10]张玉梅.初中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第二篇:协作会2012工作总结(终稿)
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工作协作会2012年工作总结
“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以下简称“协作会”)是一个在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相关部门支持与指导下开展工作的非法人校际合作组织。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它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协作共建、交流共享、追求共赢,致力打造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为江苏教育行政部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献计献策。
2012年,协作会继续以高质量实施“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程”为主要任务,在省职教处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在各成员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开展了对示范校建设进程起着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协同推进工作开展
2011年9月,第二批示范校进入协作会以后,两批共计38所国示范校,重点专业共计151个,特色项目68个。经过协作组调整,其中128个专业纳入重点建设专业协作组,协作覆盖率为84.77%;65个项目为特色协作项目,协作覆盖率为95.59%。原有13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4个特色项目协作组进行调整,各协作组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第三批示范校的立项,将调整为15个专业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协作组),协作会的引领作用不断彰显。初步形成了“234”的管理体系。“2”指协作会建立了两级通讯网络。建立覆盖所有示范校的省级QQ群,及时提供教育部的有关通知,认真解答各协作组、各示范校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覆盖每个协作组的二级QQ群,为协作共同体开展工作提供了可能。“3”指三级管理体系,协作会按照“协作会(会长、秘书长)——协作组(组长)——成员校”的层级关系进行管理。“4”指初步形成了四级监控体系。该监控体系以《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平台》为依托,实现协作会、协作组、各建设学校级和各建设项目四级监控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管理,开创示范校建设新局面。
二、着力开发数字资源,助推重点专业建设
为推进协作组工作进程,协作会先后在省职教处的领导下组织了5次省级层面的协作组工作推进会。并且首推以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实施专业协作组的共建。目前,13个专业协作组共建102门核心课程。
2012年7月18日,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经验交流学习会在南京召开。全省首批、第二批共计38所示范校主要负责人参加。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林庆平总经理也参加了会议,并汇报了江苏省数字化资源建设第一批成果。
2012年8月28日,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协作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省首批、二批国示范校校长(或负责人),协作组组长,凤凰集团、创壹软件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上,12个专业协作组做了工作进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的汇报,并展示了部分建设成果。同时,各校顺利完成了与凤凰职教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2012年9月,协作会在省职教处的授权下起草了《关于做好国
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共建共享工作的通知》文件,并邮寄至所有共建学校及各地市教育局、财政局,为我省示范校建设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2年8月1日—10日,协作会组织各专业协作组的骨干教师分三批在镇江集中进行核心课程的脚本编写及培训,使各示范校在思想上对数字资源共建达成了一致认识,熟悉了工作流程,掌握了编写方法,并初步完成了脚本框架的构建,制定了后期的工作计划。
2012年11月13日、11月28日,在镇江高职校南山校区召开了江苏省国示范校综合仿真实训考核平台开发方案研讨会。会上,对综合仿真实训考核平台的开发思路达成了一致共识,将开发的定位体现综合化(整个专业核心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核化(便于不在同层面统一考核评价)、高仿真(更多的与实务结合,充分体现真实性)、实战性(训练项目真实化,具有实战性)四方面。综合仿真实训考核平台的开发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可行性阶段,正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两个专业为引领率先启动,预计2013年3月将呈现阶段性建设成果。
三、发挥专题网站优势,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为增强校际交流、增进成员单位间的工作紧密性,同时也为宣传我省的示范校建设工作,我们创建了《江苏省国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并对该网站进行维护与管理。该网站的建立对全省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解决了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达到了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的目的。同时,我们也制定了《网站
建设标准》,统一了各校《专题网站》建设的要求,提升了各校《专题网站》的建设质量。并且于2011年10月份对全省各示范校专题网站进行了一次普查。
为及时、全面地报道我省国示范校建设的动态,响应启动会上把《省国示范校建设工作简报》常态化的决定,我们定期编制《省国示范工作简报》(截止到目前共编制了8期),除邮寄到每所示范校外,还寄送至教育部职成司、省教育厅职教处、各地市教育局和财政局。工作简报中,我们或强调阶段性重点工作,或传达有关会议精神,或介绍协作组工作及会议情况或宣传先进经验和做法,或展示学校建设成果等,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
四、开发项目管理平台,适时指导建设进程
2012年3月,在协作会的组织和领导下,由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九点工作室承担的《省国示范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开发任务最终完成并经过调试,正式对全省国示范校开放。3月28日,在镇江成功召开了省国示范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培训会。该平台的开发极大的方便了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各校、各协作组的工作情况,根据平台的数据分析,方便省级领导做出决策,及时指导、调整建设过程,实现对成员校和协作组建设项目的全程性监控,达到了指导、交流、规范示范校建设过程的目标。这种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所有示范校的建设过程进行适时监控和指导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5月11日,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质量检测体系填报结束,该平台真正发挥了它点对点监控整个示范校建设过程的作用。
五、其他工作
首先,协作会这1年多来协助省职教处落实了各相关工作。其次,协作13个协作组完成了国家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申报。第三,协助并落实第一、二批示范校进行质量检测指标体系填报工作,组织专家对填报的内容进行审核,修改并完成填报。第四,协助第三批示范校完成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首次上报,并组织省内专家逐一审核,一对一交流,以提升质量,最终完成上报。第五,多所成员学校,多次在全国中职校校长联席会及国家层面的中职示范校会议上做专题发言,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此外,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应云南省教育厅的邀请做示范校建设经验介绍,扩大了我省示范校建设的影响力。第六,积极指导各协作组开展工作,包括各协作组《协作工作方案》的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论证、核心《课程标准》的编制、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实训基地建设指导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首过去,2012年我们竭尽全力为全省的示范校建设做出了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2013年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努力和完善,我们必将一如既往地在省职教处的领导下做好协作会的工作!
第三篇: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终稿)
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调查背景:“我很孤独,找不到可以交朋友的人。”“班上的同学都很幼稚,跟他们没什么可聊的。”“我还是喜欢原来的班级,现在的没劲。”“班里有一位女生对我表示好感,我也挺喜欢她的,我现在能跟她交往吗?”“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觉得很孤独”当孩子发出这样的抱怨时,您是否意识到,孩子的人际交往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
一.调查目的:随着学生的交际面越来越广,应该如何帮助中学生处理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日益密切、复杂的关系。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 调查对象:湛江初级实验中学学生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学生们的想法进行多方汇集
(2)访问:访问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3)网络查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拓展资源
(4)对所有资料汇总、分折调查结果、编写报告
四.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63份,实际回收率88%
五.调查结果
首先,根据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对于学生这一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中学主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一是理想化。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与实现不符。则交往产主障碍。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 1
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2、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重客观,重一时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主各种障碍。
(1)恐惧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学主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
(2)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主的情感。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蔑视,重则仇视,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
(3)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4)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3、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主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主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主不快。
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4、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给他们的学习、主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首先,提高交往认识。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主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
其次,学习交往艺术。
交往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实际上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应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具体说,①学会同心胸狭窄的人交往。心胸狭窄的人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得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看不起。同这种人相处、一要’大度”,做到能谅解,能忘怀的忘怀;二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高,但这里所说的忍让,不是要放弃原则,迁就
其错误。
②会同生性多疑的人交往。当对方有了疑心,要冷静分析产主猜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对方的猜疑;当一时不能消除对方的猜疑,可暂不理论,仍但然相处。③学会同性格孤僻的人交往。有些性格内向的人,性情孤僻,不爱多说话,不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往往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微未节,进行联想,胡乱猜疑,同这种人交往,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一般说来,应选择容易切人他们兴奋点的话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你交流。二要善于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认真考虑措词、词语、筛去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以防引起他们不正确的联想。
④学会同任性的人交往。同这种人相处,首先要体谅对方,求大同存小异,谦让一下,不固执己见,遇到彼此的设想不一致时,体谅对方,把自己的想法放进括号里,作出迁就,其次,要帮助任性者克服自以为是的不良作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自己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虚心地接受别的正确意见。
⑤学会同犯过错误的和后进的人交往,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关怀、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之所以后进或犯错误的原因,奋起直追,改正错误。二是在以朋友的真诚去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设想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
第三,加强心理调适。
在人际交往中,至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当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或就会产主交往冲突。为解决交往冲突,必须加强心理调适。如,当朋友误解自己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对方为什么对你会产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没有错,意气用事,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甚至责怪对方,要站在对方立场上去领会对方的动机,弄清误解的前因后果,主动与朋友言归于好;当得不到朋友谅解时,要寻找机会,设法疏通。交往中,有时自己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如果你的这位朋友不能谅解你,对你耿耿于怀,你切不可回避事实。如果真正希望朋友谅解自己的过失,必须真心真意地向对方认错、道歉,把话说明,把心灵敞开,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愧疚,更主要的是要用行动去弥补过失,取得朋友的谅解;当说话过于直爽而伤害他时,事后要主动向对方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的原意,以沟通思想;消除隔阂。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说话直爽、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特点。说话直爽是优点,但若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过于直爽或生硬、有时难免“无意伤人”。第四,培养交往能力。
首先,培养语言能力。人们传达思想、交换意见与表达感情、需要等,使用得最多的交往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亦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要想顺利进行人际交往,必须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一要明确说话目标;二是接着听者的感情脉搏说话;三要学会听话;四要敢于说话,克服恐惧情绪。
其次,培养非语言“能力,非语言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把视线一直死盯着对方,也不要一直把视线移离对方。更不可听甲说话时,却把视线集中在乙身上;当坐着与对方交谈时,坐姿要端正、自然、大方。落坐时动作要轻,落坐后目要平视,注意与你交谈者或发育者,不要东张西望,或打量人家室内的陈设而忽视对方。不要仰靠在坐椅或沙发上,腿不要抖动,更不要当着对方伸懒腰,挖鼻孔,剔牙齿等。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有利于感情的交流,都要得体,都能意识到其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真诚。要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怎样待人”,憧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第四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排球队团结协作精神
如何培养中学生排球队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现在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的排球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要想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对于排球运动员之间配合的要求日益提高,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对比赛起着直接的制约和影响,为使排球教练及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重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团结协作精神在中学生排球比赛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如何提高中学生排球队中运动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现在的中学生排球赛,不仅是个人的技术和个性的发挥,包括个人的身体机能、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对抗,也是一个团队集体发挥的较量。排球项目比赛中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对比赛过程的直接制约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对比赛过程的动力作用和协调作用。一场激烈的排球比赛无处不体现出团队中个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比赛中,个体的个性表现应当建立在团队的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在比赛的顺境中,能依靠团队的默契配合,发挥应有的水平和能力,甚至超水平的发挥;在比赛的逆境中更能依靠团队队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团结协作,及时摆脱急于求成和泄气的不良情绪等困境,转败为胜。一个球队在比赛中难获佳绩的原因有诸多因素:如队员个体的技战术水平不高;人才的发现和使用不当;训练方法与质量存在问题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团队队员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平时训练中不够重视对运动员的个体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个性发展与团结协作的对立统一
1、对个性的理解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现代教育学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现在的中学生个性的表现十分突出,桀骜不驯的性格尤为明显,在排球的比赛中总想表现自己,很难顾及到团体。而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才素质诸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选择社会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的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排球运动员健康的个性品质。在个性品质的培养中,应着重培养运动员豪放、勇敢、机警、自信的个性品质,培养热情、踏实、稳重、细致的个性特征,并养成专
一、克服困难的精神;防止运动员出现高傲、任性、散漫,轻浮的不良倾向,防止运动员有粗暴、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的品格。所以在排球训练中,教练员应从制定训练计划开始,使训练目标与发展运动员个性的任务都得以完成,在充分了解运动员个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训练的任务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中学生尚未形成定型的个性之前,教练员更应当通过个人的感染力去影响队员个性的发展,使排球训练效果和队员个性的健康发展得到统一。
2、对团结协作的认识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部分的正式群体。团队就是有着互补技能的一小群人,为了共同的目的,建立一系列表现目标并通过共同努力而达成。排球运动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员之间围绕团队目标所表现出的高强度、高频次的互动行为,包括集体练习、比赛、深度讨论、互相帮助等,但这一切行为都建立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之上。中国古语说:“人心齐,泰山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伊朗谚语中也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蚊子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团结协作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在中学生排球队的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积极参与和激励队员之间的合作,引导和鼓励队员互相积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的参与,以及尊重队员之间技、战术水平的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等。增
加排球队队员成功的赞赏和失败的鼓励,以增强队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掌握队员之间相处的技能,这也是我们教练员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
团结协作是手段,对队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一支球队的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所以排球教练员要把团结协作精神渗透到整个排球队建设的过程中。在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在正规的排球比赛场上,都是团结协作精神教育的延伸与验证。这样队员的自主团结协作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完善一支中学生排球队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3、个性发展与团结协作的融合
事实证明,个人的作用贡献总是局部的、有限的,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任何人要施展才能都离不开团结协作。在排球比赛中,为了获得胜利,战胜对手,肯定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团结协作。集体的团结协作是个人努力的综合表现,个人努力和团体合作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个人努力的集体是缺乏生机活力的集体;没有团体协作导向的个人努力,将是各行其是、矛盾丛生的个人努力。
我们当排球教练(特别是基层教练)经常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带中学生排球队参加比赛,队伍的水平高低不是取决于球队中有几个球星,而是这支球队的整体水平和球员之间默契配合的程度。所以,我们教练员应当根据队员的不同气质特征,因势利导,塑造队员积极的个性品质。可以给队员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地训练和比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技战术水平的个性魅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证明个人的能力,增强自信,促使队员个性得到健康活泼地发展。但同时,也要让队员充分认识到团结协作在集体作战的排球运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具有很强团结协作意识的团队精神的球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队。
(二)、中学生排球比赛中因不团结或不默契影响比赛胜负的现象分析
当排球比赛激烈时,球队的队员对比赛的结果期望值较高,个别运动员,特别是队中的明星队员,就会过多地考虑比赛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完成任务,这样的排球运动员可能会出现盲目自信,缺乏正确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即将来临的比赛中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过高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冷静思考,盲目乐观,以为凭借个人的能力就可以轻而易举获胜,往往会忽略团结协作的团队作用。所以,有经验的教练员在这样的比赛之前,往往会给队员强调团队的通力协作、默契配合才是取胜之道,才有更大的胜算,单凭个人的高超技能是很难在排球比赛中取得胜利的。
在排球比赛场地、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观众倾向性的噪声和比赛的压力下,都会使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个人精力分散,产生急躁和反感情绪,从而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在场运动员之间互相鼓励的团结协作的作用尤为重要。
排球运动不仅具有激烈性,而且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在双方快速防反转换中会呈现出暂时的比分领先、相持、落后等不同情况,这些也直接干扰和影响中学生运动员个人的技战术的发挥,比分越接近,比赛时间越接近结束,球场上气氛越紧张,对运动员的心理冲击就会越强烈。在比分领先时,运动员容易陶醉,思想放松,知觉能力下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影响比赛成绩。在比分落后时,运动员想尽快扭转局势,极怕自己失误,又埋怨别人失误,相互之间产生消极情绪,造成技术、战术的配合不好,因而不能抓住战机扭转局势,反而越打越糟。在比分相持和决战阶段,运动员思想过于集中,且思路比较狭窄,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另外,由于战局接近尾声,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增大,赛场上出现负责任的行为,情绪上的拘谨导致行为上的犹豫,往往会发生失误,失掉良机。出现以上情形时,就是对一个团队的一种考验,这时就需要运动员之间要团结协作,互相鼓励,让比赛的有利因素向本方倾斜。
(三)、提高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的途径
1、强化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
近年来,由于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得在培养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时,教练员以及运动员个人本身有意识无意识之间会偏重于“发展个性”,对运动员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运动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而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却相对薄弱。在排球比赛项目中,它的一大特性表现在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性,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排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一场排球赛,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如果没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单凭运动员个人的高超技能是很难取胜。
2、在平时训练中灌输协作意识。
为了不断提高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我们的教练员应当在平时训练中注意提高运动员团队意识和运动技能水平。团队意识就是集体意识,就是队中的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达到某一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具有广泛的友好合作,就能集思广益,集百家之长,汇众人之力,组成生机勃勃的人才群体,产生出比单个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大得多的效果。在集体合作中,根据各自专长和工作需要进行分工,有人负主要责任,有人起配合作用,处理好主、配角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各人优势,对集体在比赛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排球运动是在集体参与中进行的,教练员应当教育运动员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必须树立集体意识,和谐与其他队员相处,融洽与同伴的关系,并认真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才能提高运动员之间的配合。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讲清楚,让队内的每个运动去探讨在排球训练中怎样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增强队员的团队意识。并结合实例,让队员讨论运动技能水平对提高队员之间配合的重要作用,以便与队友和谐相处,提高运动队的团结协作能力。另外,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队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点也很重要,因为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之间的配合靠的是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所以,要让队员及时沟通,把握好时机。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要让队员知道,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不断进行沟通,比如,在传扣球中,要打什么样的球,该做什么的手势,及时向队友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队员之间才能获得迅速、准确的反应。一场排球比赛中有多次的信息传递,而每次交往与传递的时间却很短,若稍有迟疑,便丧失机会。在平时的训练中,让队员亲身体验及时沟通和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让队员体验队友传递信息的意图是什么,以便心领神会,做出及时、准确的回应,这样,就能让队员在正规比赛中做到默契配合,不失战机。
3、在比赛中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
排球比赛多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如果没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密切配合将无法发挥个人技、战术的水平与作用。强烈的合作意识、积极的合作态度及相应的合作能力,是每个排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是一个球队中队员之间保持密切配合的关键因素。在中学生排球比赛中,教练员要提醒每个队员正确处理个人与集
体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及个人行为对球队其他队员的影响。在中学生排球比赛中,常常由于队员之间信息交流的不够而连续失误,最终导致比赛的失败,所以教练员在比赛中要提醒队员能注意通过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副表情,就能形成默契的配合,使比赛更加激烈、连贯、有序,从而利用团队的团结协作取得比赛的胜利。
4、发挥球队中骨干的作用
在中学生排球队中,总有少数几个队员是这支球队的核心人物,队中的灵魂,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在整个队伍当中是较高的,在比赛中会起关键作用的队员,是本队的当家球星,教练员如何利用这些队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依靠他们起带头作用,不管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训练中,他们都要比其他人更早到训练场地,整理好器材,甚至要比别的队员有更多的训练任务。这样才能带动其他队员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另一方面要求队中骨干队员能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讲究奉献。比如队中的二传手:他是一个球队的主心骨,球队中的灵魂,能否利用和培养好二传手是建立一支具有强有力团结合作的球队的关键。如果二传手是一个相对较自私的队员,他就不能充分地把本队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出来,因为他的自私会限制着他在训练时或比赛中分球的合理性就不能够把教练的战术意图传送到整个队伍中。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要求每个队员在场下,可以为场上的队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场上的队员,可以为团队多争荣誉。这样一支排球队的队员才会做到队荣你荣,队耻你耻。只有让球队中的每个队员都能做到为这支球队无私奉献,队员之间能做到同心协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这样的中学生排球球队才有前途。
5、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团结协作的作用
我们的教练员不仅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比赛中,要注意球队中队员之间的关系,更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增进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队员之间由于遗传的不同、家庭条件的差别、兴趣爱好的不同,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队友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熟悉队友各自的行为习惯,互相沟通,使队员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较好地与不同性格和行为习惯的队友进行友好的交往,促进队员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在平时的集体生活中,要让运动员对各自在队中所承担的运动角色的职责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样在比赛中,队员不
仅能各自认真履行自己的运动角色职责,而且能够从全局出发向同伴发送准确、可靠的信息,以达到队员相互之间沟通及时,默契配合的团队协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排球运动不仅是需要双方运动员互相斗智斗勇而且需要集体配合的竞技比赛项目。在比赛中,影响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其中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应当引起我们教练员的重视。场上比赛情况瞬息万变,瞬间即得,瞬间即失,只有在团体的密切配合,运动员之间的互相鼓励,运动员个人才能根据临场的情况,随机应变,合理地组织各种进攻战术,积极贯彻教练的意图。尤其是当比赛双方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就不仅要依靠运动员个人过硬的技战术水平,更应依赖团队的互相配合,互相鼓励,通过集体的团结协作,调动起运动员个人的全面素质,充分发挥应有技战术水平,抓住战机取得最后胜利。因此,一支中学生排球队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胜利,不仅要求排球运动员个人要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竞技状态,更需要有良好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五篇: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终稿)
中学生人际关系现状之研究
学校姓名
【摘要】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等于“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亲密”。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这便是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区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视的是与他人在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面,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正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也使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许多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人际交往 自我中心 自我意识
自我中心并非人的本性,它是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随着个性的发展和不良的教育环境逐渐形成的,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时期,很容易出现高估自我的倾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但是一些人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死守自己的自尊,固守在自我的天地中,结果发展为自我中心主义者。教育环境的影响之一是家庭教育环境。人在婴幼儿时期除了本能的需求以外,没有更多的要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婴幼儿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大脑也越来越成熟,渐渐地懂得了“你”和“我”的区别,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所有的家人都围着他转,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的要求,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有错时也袒护,这种过度的娇宠和溺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饿习惯,他们往往好攀比、爱夸张、喜炫耀。教育环境影响之二是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人的主体性,无视人的权益和人格的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外来思想的侵袭,以及各种传媒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追求人格独立和个人权益的思想,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但由于个体自身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得一些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畸形发展,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
根据以上各种现象及对周边中学生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对于学生这一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中学主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一是理想化。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 1
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与实现不符。则交往产主障碍。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2、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重客观,重一时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主各种障碍。
(1)恐惧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学主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
(2)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主的情感。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蔑视,重则仇视,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
(3)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4)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3、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主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主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主不快。
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4、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给他们的学习、主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首先,提高交往认识。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主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
其次,学习交往艺术。
交往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实际上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应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具体说,①学会同心胸狭窄的人交往。心胸狭窄的人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得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看不起。同这种人相处、一要’大度”,做到能谅解,能忘怀的忘怀;二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高,但这里所说的忍让,不是要放弃原则,迁就其错误。
②会同生性多疑的人交往。当对方有了疑心,要冷静分析产主猜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对方的猜疑;当一时不能消除对方的猜疑,可暂不理论,仍但然相处。
③学会同性格孤僻的人交往。有些性格内向的人,性情孤僻,不爱多说话,不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往往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微未节,进行联想,胡乱猜疑,同这种人交往,一要采取积极
主动的态度,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一般说来,应选择容易切人他们兴奋点的话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你交流。二要善于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认真考虑措词、词语、筛去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以防引起他们不正确的联想。
④学会同任性的人交往。同这种人相处,首先要体谅对方,求大同存小异,谦让一下,不固执己见,遇到彼此的设想不一致时,体谅对方,把自己的想法放进括号里,作出迁就,其次,要帮助任性者克服自以为是的不良作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自己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虚心地接受别的正确意见。
⑤学会同犯过错误的和后进的人交往,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关怀、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之所以后进或犯错误的原因,奋起直追,改正错误。二是在以朋友的真诚去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设想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
再次,加强心理调适。
在人际交往中,至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当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或就会产主交往冲突。为解决交往冲突,必须加强心理调适。如,当朋友误解自己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对方为什么对你会产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没有错,意气用事,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甚至责怪对方,要站在对方立场上去领会对方的动机,弄清误解的前因后果,主动与朋友言归于好;当得不到朋友谅解时,要寻找机会,设法疏通。交往中,有时自己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如果你的这位朋友不能谅解你,对你耿耿于怀,你切不可回避事实。如果真正希望朋友谅解自己的过失,必须真心真意地向对方认错、道歉,把话说明,把心灵敞开,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愧疚,更主要的是要用行动去弥补过失,取得朋友的谅解;当说话过于直爽而伤害他时,事后要主动向对方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的原意,以沟通思想;消除隔阂。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说话直爽、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特点。说话直爽是优点,但若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过于直爽或生硬、有时难免“无意伤人”。
最后,培养交往能力。
一、培养语言能力。人们传达思想、交换意见与表达感情、需要等,使用得最多的交往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亦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要想顺利进行人际交往,必须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一要明确说话目标;二是接着听者的感情脉搏说话;三要学会听话;四要敢于说话,克服恐惧情绪。
二、培养非语言“能力,非语言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把视线一直死盯着对方,也不要一直把视线移离对方。更不可听甲说话时,却把视线集中在乙身上;当坐着与对方交谈时,坐姿要端正、自然、大方。落坐时动作要轻,落坐后目要平视,注意与你交谈者或发育者,不要东张西望,或打量人家室内的陈设而忽视对方。不要仰靠在坐椅或沙发上,腿不要抖动,更不要当着对方伸懒腰,挖鼻孔,剔牙齿等。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有利于感情的交流,都要得体,都能意识到其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真诚。要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怎样待人”,憧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