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0:1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

第一篇: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

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

2006年国际护士会将护士节的主题确定为“保证安全的护士配置,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Safe Staffing,Saves Lives)。可见全世界范围内护士缺乏问题已经相当普遍。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比例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效率、质量、服务水平和成本消耗,甚至影响护理人员的流动及流失率。人力资源不足是现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1978年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定编床护比为1∶0.4,此定编20多年来不变,未考虑到医疗保健制度改革,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造成了护理人力资源缺编与浪费并存。而目前国内各类医院护理人力编制床护比仅为1∶0.2~1∶0.35[1]。经过多年的发展,床护比依然明显低于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力资源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也受到了影响[2],解决还需要时间,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面对目前的医患关系,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质量,无非是一种挑战。

造成人力资源不足的原因

1.1 护理人力资源配制不合理:由于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做不到对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不能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护士的骨干作用,无资质和有能力的护士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就造成了护理队伍的不稳定,不能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护理人员从事着大量非护理专业的工作,如药品的请领与发放,花费护理人员大量时间从事外勤工作。

1.2 护理人员流失:由于临床一线护士紧缺,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护理服务的价值不能直接创造利润,因此得不到重视,在工资、待遇方面得不到体现,护理人员分级制度不够完善,不能人尽其才,因此导致护理人员大量流失。

1.3 护理工作量增加: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专业分科越来越精细,护理岗位不断地增加,护理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护士在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满足患者的需要。还有一些非护理岗位的工作要由护理人员来做,无形当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如何应对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优势:目前间接护理用时构成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与护士的工作性质不相符,完全有必要通过细化分工将这部分工作从护士的职责中分离出来[3],如成立医疗物资配送中心,由他们负责运送各种药品、标本及运送患者去检查、治疗、手术等[4],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是保证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5]。根据每天实际的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改变以往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6],这样既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又不浪费人力资源。还可以针对护理人员自身的时间安排和需求实行个性化的排班,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个人空间,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2.2 要关心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保障,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转变理念,抓好教育和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原则[7],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

2.3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个人素质方面,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要加强交叉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这样既能丰富护士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又能做好护患之间的责权划分。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培训护士的各种临床护理技术的操作能力,并具体落实到患者的每个处置当中,使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不断提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4 建立激励机制:每逢护士节,对取得成绩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给护士创造一个发展空间,这样护理人员就会互相激励,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对她们的付出给予肯定,使得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2.5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按照护理部的规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对各级护理质控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小结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解决还需要时间,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要在现有的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做出一些成绩,得到领导的肯定。国内各级专家都试图在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护理人力配置方法,并且不断汲取国外的经验与科学方法[8,9]。另外,护理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护理学科的发展。最后,希望卫生行政部门能够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经过护理同仁的努力,一定能够打造出适应国民需要的护理服务。

第二篇:服务的特征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第三节 服务的特征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一、服务的无形性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一)无形性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享受人员不容易向顾客展示、说明或宣传服务

企业要使潜在的购买者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首先要使他们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期望。对于有形产品,销售者可以再广告、公关、人员推销等市场沟通活动中,利用产品的图片、食物和样品等向顾客营销本企业的产品。但是,服务是无形的,服务销售人员很难再市场沟通活动中展示、说明或宣传企业的服务,而只能用抽象的而语言进行描述,如开放、舒适、浪漫等。

2.营销人员很难将企业的服务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区分开来

同样的道理,企业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区分自己的服务于竞争对手的服务。例如,白天鹅酒店和中国大酒店同样都是五星级酒店,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企业应如何用准确的语言将它们的服务进行区分?很显然,这样的问题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企业的应对策略

1.再市场沟通活动中强调有形证据

有形证据(Physical Evidence)只顾客在服务消费过程中看到的、感觉到的一切人和物,包括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服务人员、宣传单、价目表等。服务是无形的,但是上述的东西是有形的。企业可通过各种有形证据向消费者传递信息,顾客也可以几次推断企业的服务质量,以降低购买风险。例如,到酒店住宿的客人可以通过酒店的外观、周边的环境、大堂的设计和装潢、服务人员的衣着、客房内的布局和装饰、酒店内的其他娱乐设施等来判断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些豪华酒店大门前可以停放劳斯莱斯等高档名牌轿车,以传达一种高质量服务的暗示。

2.向消费者作出合理承诺

如前所述,服务消费存在较大风险,消费者会觉得有保障。企业对此应该勇敢并量力而行的做出承诺。比如餐厅作出20分钟上菜的承诺,这就给客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3.善于预见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

服务是无形的。有时候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需要哪些服务。企业要为顾客创造良好的消费经历,就必须善于预见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做到:消费者想到的,企业和服务人员已想到:消费者没有想到的,企业和服务人员也已想到。要做到这些,企业和服务人员必须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

4.重视服务过程,提供难忘的服务体验

服务是有活动或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过程。顾客不仅会根据服务的结果评估服务质量,而且,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服务过程的重视,努力为顾客创造难忘的服务体验,刺激消费者再次消费。国内主题餐厅的兴起正是这一点很好的诠释。

行业透视:雨林餐馆

雨林餐馆在美国属于一种新型的餐馆。参观的平均室内面积为23000平方英尺,设有水族馆、鹦鹉、瀑布、机械鳄鱼、玻璃钢制猴群、播放荧幕、会说话的树和带有闪电的定时雷暴等。

雨林餐馆连锁店的装饰和产品带有强烈的环境主题特点。餐馆强调,不提供来自森林中遭到破坏的地区的牛排,不提供受污染的鱼。会说话的树向排队等候的客人介绍此处的环境情况。同时,餐馆将重点放在核心业务即食品上,努力保证食品质量。管理层认为,不管其要宣传的主题多么有利,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视频,客人就不会再来。据估计,目前大约

68%的客人是回头客,说明餐馆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

(资料来源:[美]John E.G.Bateson,K.Doouglas.服务营销管理.等小敏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5.促使客人做有力的口头宣传

大量研究表明:对服务购买者来说,除亲身经历之外,消费者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他信息来源都重要。在当今这个网络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相传已从原来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发展到了传播苏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网络传播方式,口碑营销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力量。因此,企业应致力于给顾客提供难忘的服务消费经历,促使顾客为企业做良好的口头宣传,让顾客成为企业的“简直营销员”。

二、服务的不可存储性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一)不可存储型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无须支付服务的储存、运输费用

一项无形服务的消费往往是与它的“生产”同时发生的,服务过程是在服务提供者和顾客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服务的移动则意味着认得移动,同时,企业为消费者服务之后,服务立即消失。因此服务无须企业支付运输和储存费用。然而。无形的服务无须储存和运输,并不意味着服务性企业不发生任何的储存和运输费用。服务型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形的设施、设备和物料。也会为顾客提供一些有形的产品,企业仍需为这些有形物品之处运输和储存费用。入酒店需要购买和储存牙刷、毛巾、沐浴液等卫生用品,餐馆需要储蓄食品原料。

2.服务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服务的供应相对稳定,如果消费者对某项服务的需求保持不变,一般就不会出现问题,但现实中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不是持久不变的,对大多数服务来说事实恰好相反消费者的需求往往会发生变化,企业通常很难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情况。同时,服务无法储存,服务性肺就不可能像实物产品那样,将淡季生产的产品储存起来,在旺季时出售。这就给服务性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在服务旺季,即供给小于需求,服务人员不足,服务速度缓慢,将导致企业不能接待一部分客人,从而丧失部分客人,从而丧失部分营业收入,甚至会永远失去这部分顾客;在服务需求淡季,即供给大于需求时,企业的市场能力将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企业的应对策略

1.服务需求管理

(1)服务需求波动

服务需求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服务需求波动时这两种波动形式的叠加。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也称为规律性波动,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服务需求有规律的出现高峰和低谷,呈现周期性、季节性的拨动。如海滨浴场的游客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变动,夏季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冬季游客数量明显减少。处在城镇郊区的一些乡村旅游经典的游客数量也会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动。一到周末,大量的城镇居民驾车到这些景点呼吸新鲜空气,因此,企业可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测,并据此调整企业的服务能力。

随机性波动。与周期性波动相反,随机性波动是由于某些随机因素引起的服务波动,是企业不可预测的波动。例如,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因素敏感而脆弱的行业,易受一些重大事件或者一位因素的影响,如2004年的非典对中国旅游市场造成了重创,旅游服务需求量极大地减少。

(2)服务需求管理的策略

服务需求超过服务能力时的服务需求管理策略

·采取预约制度。通过预约制度来提供服务是服务行业管理需求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相当于“存储”需求,可以看做是制造业企业常用的“利用库存”或“延迟交货”策略。采取预约制度的形式无论对企业还是顾客都有好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尽量监管和把握消费者需求总量,预先安排服务能力,保证需求不会超过事先确定的组大限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服务时间能够得到保证,同时不需要排队,从而节省了时间。预约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企业在采取预约制度的情况下,如果未能如约到来,企业的需求管理策略就会遭遇失败,服务能力要和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企业还会因为十月的顾客预留服务能力而失去为其他顾客服务的机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其他顾客的不满。处于这些考虑,许多服务性企业采用超额预定的方法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入酒店、航空公司。但这种方法也不是毫无风险的。一旦所有预定的顾客都如约到来,企业就必然面临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采用超额预定的企业必须考虑一旦服务需求超出能力范围时,应如何采取其他有效的补救措施,满足这部分超额需求而不至于得罪顾客。

案例:酒店的超额预定

预定是针对服务的不可存储型而进行需求管理的一种形式,在酒店业非常普遍。但由于种种原因,客人可能临时不来或提前离开,这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根据经验,不到的顾客一般为5%,临时徐晓的顾客一般为8%~10%。按照国际案例

酒店接受超额预定,即接受预定人数大于酒店的接待能力。超额的比例在5%~15%这一区间,酒店可以根据情况而调整。如果团队订房、旅行社、会计等订房多,其取消 的能行较小,因此超额的比例要相对低一点;如果散客多,就意味着取消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此超额比例可以适当高一点。

超额预定有利于酒店获得最佳客房利用率,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当客人来到酒店却没有空房提供时,企业需要妥善处理,情读者思考该如何处理?

案例1:客人入住高价客房

美国客人史密斯来华前三天,向某酒店电话预定了一斤高层向阳的标准间。第三天下午4点,史密斯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接待人员告诉他向阳间已经全部出租,问他是否可以换一件别的房间。史密斯当即表示:既然已经预定,就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史密斯进行投诉。值班经理很快查明,原因是酒店超额预定了,当天下午几位客人来办理入住手续时都提出要高层向阳的房间,接待员就把房间安排出去了。

值班经理知道情况后,马上向史密斯先生道歉,并为他安排了一间高层向阳豪华间,房价仍按标准间收取。第二天,强听不又为他安排了一间高层向阳标准间,并安排行李员协助他换房。

案例2:客人入住值班房

“十一”黄金周,某酒店为保证经济效益,实行了超额预定。一天,1005客房为预定房,大堂经理在下午多次打电话联系1005房间的预离客人,但未找到。而此时1005房间的预抵客人已经到达,酒店没有其他房间。大堂经理向刚刚到达的客人解释酒店超额预定,并保证将他安排在其他酒店,一旦有空房,再将其接回。但客人态度坚决称非住这里不可,否则将投诉。鉴于客人态度十分坚决,并提出有房住就可以,只要不用去其他酒店,在值班经理的允许下,大堂经理将客人安置到值班经理用房,客人对此表示满意。

案例3:客人入住其他酒店

长沙一年一度的金鹰电视艺术节期间是酒店的接待高峰,威宝恒酒店的经济效益,某酒店一脸几天都实行了超额预定。一天,一位来自外地的客人要入住酒店。当前台接待员向客人解释客房已满时,客人却不予以理睬,反而提起行李在大堂大喊大叫,说自己已经预定了房间,因此是不会走的。

这是大唐经理走过来,将客人领到大堂副理工作台前,细心地向客人解释,征得客人同意后,又打电话与同星级的酒店联系,终于在附近酒店找到了一件房,而且价格相近之后请示,派出酒店的车辆将客人送至附近的酒店。带安顿好后,客人对大堂经理说,他对酒店的服务非常满意,下次一定还住这里。

第三篇:应对新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者须做好工作

应对新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者须做好工作

总结多年劳资法律实务工作经验,结合新法,从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管理规章建设和企业民主管理三个方面,提醒企业HRM工作者在新法实施前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希望能给各位有所借鉴:

工作

一、审视本公司是否还有尚未签定劳动合同的员工

1、新法实施后,如果企业还未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那么企业在08年1月1日起1年内需要支付双倍工资,1年以后就视为与单位签定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其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2、新法规定自08年以后,连续签定两次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在第三次签定劳动合同时就需要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企业在08年之前签定的劳动合同可以不作为前面两次而延长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工作

二、注意如何约定的劳动合同内容

上面已经提到新法放宽了员工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条件,促使企业签定长期劳动合同,同时新法对于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明显加大。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进、留、退”的用人机制,对于一些不懂得如何合法淘汰员工的企业,将不断加重自己的负担,早晚会被拖垮,因此企业必须掌握如何约定劳动合同对自己有利,如何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学会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至关重要。

自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

(二)出台以后,劳动合同的效力已经高于规章制度,另外一个方面,企业管理规章制定过程需要通过民主程序、还需要经过公示才能生效,所以起草好一个劳动合同,对于企业降低用人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在设计劳动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送达地址约定。

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未向劳动者送达,或未在送达不能时以布告等形式公之于众的,该决定对劳动者不发生约束力。

因此在劳动合同约定乙方地址时,需要注明该地址为送达地址,并在劳动合同附注中写明:乙方送达地址是甲方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乙方拒绝签收甲方相关文书时)的送达地址,如甲方按照上述地址送达文书,邮件被退回即视为乙方签收,该地址任何人签收视为乙方签收,合同期内如果乙方送达地址发生变更应该书面通知甲方。

2、劳动合同期限约定。

在约定劳动合同期限时要注意,对于不了解的新员工尽量签定1至6个月的劳动合同(根据岗位性质确定),这样方便合同到期后不签,不要为了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限而签定3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因为即使试用辞退,你也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试用人员不符合录用条件,而合同到期不签只有很少的经济补偿代价(也可以设法避免),你可以在短期劳动合同试用以后经过慎重考虑再签定3至5年的长期劳动合同。

3、岗位、薪资变更约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如果在合同期内变更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员工的工作岗位或者其他内容,需要取得双方协议一致的书面协议,为了便于企业对员工工作调整,企业可以对工作岗位进行比较宽泛的约定,并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员工的能力表现,可以合理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包括部门、工种或职务)根据岗位合理调整乙方的工资,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最低薪资。

4、薪资约定技巧。

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合同中薪资约定至关重要,对于大部分生产人员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基本工资为国家规定最低薪资,随政策调整而调整。并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加班费按照基本工资为基数进行计算。这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在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时,被追偿两年加班费而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对于企业其他人员,可以约定较低的基本工资,超过部分作为津贴、补贴,并且约定加班费按照基本工资为基数进行计算。

企业还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甲方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调整薪资制度,乙方自愿遵守、服从。

6、劳动合同解除约定。

企业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企业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进行细化,比如对于新员工录用条件的细化,以便于对试用期员工进行考核,决定是否正式使用。

对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甲方规章制度的情形,视为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约定,以便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上述约定对于企业处理问题员工将比较有利,避免陷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僵局。

7、其他条款约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了知识产权归属、离职移交手续等条款,以避免争议发生,即使发生争议时也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工作

三、对规章制度重新审视与建设

我国对于劳动用工有着众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规范,今后还将推出更多的规定,在众多的规定中,主要是用来约束企业用工行为的规范,由于国家规定不可能细化到企业用工的每个环节,因此企业可以在遵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与实施详细的管理规章,规章制度是今后企业行使“立法权”与“用工权”最重要的手段。企业在制度建设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招聘录用制度设计

员工招聘录用阶段,是企业把好用人关最关键的第一步,企业应该对招聘录用程序,录用条件,面试人员,面试题库进行详细的规定和周密的安排。另外还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防范虚假资料。通过《员工登记表》、《服务自愿书》设计,写明员工虚假资料后果,之前单位的证明人及其联系方式,重点岗位人员录用的背景调查。

(2)注意体检项目与程序。体检项目上,根据企业录用岗位设计,如果企业不能证明员工在来公司前已经存在职业病,那么今后一旦被查处患有职业病,那么企业就要承担责任。程序上应避免先报到再体检。

(3)要注意区别与使用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协议、聘用退休人员协议、岗位聘用协议、商业秘密保密协议、培训协议,掌握国家对于特殊人员的录用规定,从源头上降低法律风险,减轻法律责任。

2、试用考核制度设计

通过对员工试用期考核进行筛选,虽然没有招聘录用阶段可以直接排除问题员工那样方便,但是要比合同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来的方便,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试用筛选的前提是在劳动合同或在其他有个人签名的文书上,要有清晰的“录用条件”,完善的考核制度,在规定期限内要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并严格遵守合同解除时送达程序,及时出具离职证明,办理解除合同手续。

在制度规定或者表单设计上应该明确考核人员、考核标准、考核期限,人事提醒考核义务,考核人员及时考核义务,延误责任追究规定。

企业还需要熟练掌握与运用试用期限、试用次数、试用期福利待遇政策,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3、考勤制度设计

考勤记录是实行计时工资的员工计算薪资的重要依据,考勤记录需要由员工签字,企业需要将考勤资料保存两年,如果发生劳动争议时企业对此负有举证义务,企业应重视考勤记录签字工作,否则一旦员工追偿加班费,企业无法拿出考勤记录,官司必输无疑。

企业可以将考勤记录与员工薪资表设计在一起,在员工签收工资条的同时也对考勤进行了确认。

4、薪资制度设计

对于实行计时工资的员工,企业如果安排周休日加班的,周休日加班的时间企业可以安排其在六个月内调休,这是企业的权利,以降低支付双倍工资的成本。

对于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企业应该注意通过民主程序,合理测算与确定劳动定额,确定计件单价,形成书面文件,劳动定额应该保证同岗位90%的职工在标准工作时间内都可以完成,员工完成劳动定额以后,用人单位安排其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加点的,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企业如果不注意上述相关制度的制定,证据资料的设计、搜集与保存,一旦发生群体性加班费争议,企业将会面临非常危险的处境。被追偿两年的加班费,始终是不规范企业今后的心病,如何将两年的追偿时效及时了断,值得深思与探讨。

5、考核制度设计

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如果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转岗或者培训以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企业可以在支付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但是需要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需要有《岗位说明书》与考核制度确定的考核结果来支持,否则就没有证据解除劳动合同,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

员工严重失职,造成企业损失,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时企业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这里需要证明员工严重失职,同样需要《岗位说明书》与考核制度确定的考核结果来支持。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岗位调查、岗位设计、岗位分析、绩效考核等一系列HR基础管理工作,使其制度化。

6、劳动纪律设计

员工严重违纪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什么情况属于严重违纪,单位可以在制度中规定,所以劳动纪律的规定建议越详细越好,以免发生违纪行为时找不到处罚依据,企业还应该设计好《违规处罚通知单》、《员工处分记录》以及《检讨书》格式,从证据角度设计相关文书。

7、离职管理制度设计

在员工提出辞职时,企业可以要求员工提前30天(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单位,否则追究其赔偿培训费、招聘费、对生产经营的直接损失。

企业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意证据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法,一定要通知工会。并且注意要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送达给员工,不能送达时需要公告。企业对于解除员工劳动合同一定要谨慎,并在制度中规定,谁解除谁负责,对不当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主管责任追究。

劳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企业要通知员工是否续约,到期及时办理手续,否则将会承担不利的后果。

8、保证制度合法有效的两个关键问题

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合法性,程序上必须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还要注意规章制度的公示。

在08年1月1日起,开庭审理的任何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员工方代理律师将首先将问你单位的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如果单位无法拿出民主程序制定的证据,企业必输无疑。

工会参与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以及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要通知工会,这两点足以说明工会成立的必要性。企业在08年之前必须尽快成立工会组织,使其参与公司制度的修改与重建,必将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制度制定完成以后,企业可以通过《民主征求意见表》,询问每个员工的意见,如果没有意见让其签字确认,表示愿意遵守,如果有建议,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应该采纳,对于不合理的也应该耐心说服,以起到公示的作用,这样也便于制度的实施。

企业今后必须充分利用民主管理渠道,加强与员工沟通,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本人最后提醒的要点。转自网络

第四篇:新刑诉法给控申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思考

新刑诉法给控申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思考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是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特征,贯穿始终,但在赋予检察机关更全面监督权的同时,也给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提出更高的要求。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行使诉讼监督职能的重要业务部门之一,需要尽早研究和适应刑诉法修改给控申工作带来的新的任务和挑战,从思想、组织、工作上为新刑诉法的贯彻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总体看来,新刑诉法将给控申工作带来以下四方面的挑战:

(一)进步立法可能带来更多的信访,对控申部门的释法说理、息诉罢访能力带来一定挑战

处理信访案件是控申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信访人法律意识淡薄是很多信访案件的重要原因。表现之一是因当事人缺乏“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而形成的信访,如当检察机关以证据不足为由对嫌疑人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时,被害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理解何为“证据不足”,往往无法抑制愤怒的情绪而不断信访。新刑诉法更加注重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和程序的规范性,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鉴于当前侦查手段和技术的限制以及部分侦查人员观念问题,过分依靠口供的侦查模式没有得到扭转,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贯彻以后,难免会出现更多的因证据问题而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案件,可能会导致相关信访案件的增多,控申部门的信访压力将不断加大。

新刑诉法还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完善了逮捕条件和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调整了监视居住在强制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建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等,这些立法都会增加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的案件量,而这些案件很容易引发信访。此外,新刑诉法还有很多其他关于证据制度、强制措施、执行的新规定,如果当事人不理解其中的立法精神和程序意义,这些进步的立法也都可能会成为信访的源头,所以修改刑诉法对控申部门释法说理、息诉罢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程序、新机制给控申部门的执法办案能力带来一定挑战

新刑诉法创制了许多新的程序和机制,如为维护辩护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辩护人依法履行职责,新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根据这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将成为辩护人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关,可以受理和审查辩护人以诉讼权利受到阻碍为由提出的申诉或者控告。面对这种全新的控告申诉案件类型,值得控申部门思考的是:今后在办理此类控告申诉案件时,将以何种方式审查从而做到既能维护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同时又能防止辩护人利用此程序干扰侦查、起诉和审判,保障诉讼程序正常有效运行,如何公正高效、不偏不倚地认定证据、把握尺度等等,这些新刑诉法中出现的新程序和新机制将使控申干警的执法办案能力受到新一轮的挑战。

(三)诉讼监督职能的加强给控申部门的角色定位和办案理念带来一定挑战 我国检察权具有复合性,兼有职务犯罪的侦查权、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公诉权、诉讼监督权,所以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有时是侦查者,有时是控方,同时又对整个刑事程序进行诉讼监督,这种权力配置模式要求履行检察机关不同职能的各个部门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妥善处理好检察机关承担的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的关系。本次刑诉法的修改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内容、监督手段、监督程序都做了许多新的规定。比如,在引入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同时,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又如,新刑诉法第五十五条授权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非法取证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强化了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面对新刑诉法在加强诉讼监督职能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控申部门作为重要的诉讼监督部门,将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更新办案理念,从而适应这一新的挑战也非常值得深思。

(四)工作量的加大也给控申部门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带来挑战

新刑诉法会大大增加控申部门的案件量和工作量。新刑诉法将近年来检察机关的创新工作——检调对接做了立法,以后的检调对接工作将更加的常态化、规范化。此外,新刑诉法规定了证人保护制度、强制医疗制度等,这些新的程序和机制的建立,肯定会给作为检察机关“窗口”的控申部门带来很多新的工作任务,加大控申工作量。控申部门将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以适应面更广、量更大的控申工作,是新刑诉法修改带来的另一重大挑战。

面对新刑诉法带来的挑战,控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应对:

(一)加强宣传,规范执法,努力使民众的法律意识与进步的立法同步 刑诉法的修改有很多进步的地方,社会反响也很好,但是我国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普遍不高且参差不齐。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法律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同时通过宣传让广大民众能够认识和接受新刑诉法,使新刑诉法的进步立法精神和法律程序有根植的土壤,从而使新刑诉法更加顺利地实施。控申部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法律宣传责任,此外,作为检察机关“窗口”的控申部门,应该树立“一次执法就是一次普法”的意识,在执法中普法,让规范的执法行为和成功的释法说理成为有效的普法途径。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和释法说理能力

面对新刑诉法提出的新挑战,控申干警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刑诉法中出现的新程序、新机制,准确把握新程序、新机制中的立法精神和程序意义,不断发现和总结出现的新问题,着重寻找解决问题之道。只有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和释法说理能力,才能办理好新型案件,才能在更加复杂局势下,妥善处理好更多的信访案件。

(三)转变理念,准确定位,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新刑诉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总则,注重打击犯罪的同时,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作为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的重要部门,控申部门应该转变理念,准确定位,在监督检察机关自身诉讼行为时,与监督其他司法机关一样,坚定自己处于监督者的位置,公平公正办理不服法院判决特别是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发现检察机关其他部门存在执法办案的违法、违规行为时,坚决做好责任倒查追究工作。在受理线索、执法办案、处理信访案件时,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举的原则,平衡好检察机关诉讼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坚持监督制约原则,增强执法办案的透明度,加强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监督制约。

(四)合理配置人员,尽快做好相关司法解释和操作规范的制定工作 徒法不能自行。一部新的法律是否能很好地实施,制度的科学性是基础,执法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为贯彻落实新刑诉法,控申部门要加强同其他政法机关和部门的沟通,尽快在忠实于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结合控申工作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为下一步司法解释的制定献言献策,从而细化程序,使新刑诉法相关规定更有操作性、针对性。同时,面对增多的工作量,在充分挖掘现有机构和人员的潜能以及科学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加强控申干警力量,合理配置办案人员

第五篇:“一带一路”给重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重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推动了经济转型,但同时也为重庆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经济风险。文章主要介绍了该战略思想的提出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遇到的瓶颈以及面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重庆经济;经济发展;经济产业结构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就是利用中国现如今在国际中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这个平台,遵循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两条主线,主要连接了中亚、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欧洲。一带一路主要包括的省份有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北的6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3省,西藏、云南、广西西南3省,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

二、“一带一路”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地位,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发展经济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自该战略实施以来,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升华为现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2014年重庆市三次产业占比出现大的转变,依次占比7.4∶45.8∶46.8,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而且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优化趋势明显,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全市传统农业由较单一的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化。以往主要以“粮猪”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现在逐渐向“粮猪菜家禽”四大基础产业为支撑,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方向转化升级。近三年以来,四大基础农产业实现了“三增”,即播种面积、亩产量、总产量的同步增长,重庆市更是注重农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培育经济作物,如药材、水果、蔬菜等,带动粮食作物的发展;以新型的家禽品种(牛、羊)代替以往传统单一且效益低下的品种(猪),鼓励大规模、集聚化的饲养,告别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经营。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村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贯彻“三农”思想,对农业耕种、农业机械化进行补贴,使得农业机械化更好地推广,效益农业得到持续良好发展。

2.工业结构向高端化、集约化和绿色低碳化发展。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五个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即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减少和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向集约型、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重庆自“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十二五规划”以来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不断向中高端化迈进。过去,重庆市为了追求经济速度的提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引进高耗能、重污染的重工业和其他的金属产业,极大地损失了经济效益。目前逐渐向低能耗、集约化的电子制造业的方向升级,以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为主导产业,基本上形成了“5+6+800”电子网络终端产业集群和以长安为龙头的“1+10+1000”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全市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引进了国外和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的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直升机、机器人、云计算、页岩气、大数据等10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完成了一批重大项目,为重庆工业经济更趋多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前景看好。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飞速发展,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要求不断升级;在过去几年,重庆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信息化服务和餐饮住宿等为主的第三产业,2014年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要求,要准确定位各区域的功能;把重点放在发展金融业、精品商业贸易、中介咨询等一系列的现代服务业,要与经济现代化相适应。截至2014年底,第三产业对整个重庆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4%。预计在未来,所占比重会更大,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更趋向多元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动力孕育出新的血液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加快了市内饱和、落后产业的淘汰,重庆从过去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投资拉动。其中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被称为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5年在全国投资下滑的趋势中,重庆依旧保持着投资的稳增长,前三季度工业投资额达到4014.33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242.18亿元,同比增长24.5%(交通设施和城市建设是主力,分别为40.55亿元和1388.8亿元,同比增长7.1%和55.7%);房地产虽然在前三季度投资增长速度放缓,但在结构上却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投资呈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化,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对都市房子的功能定位不同,从而更好地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结构化升级。投资领域除了这三大产业作为支撑外,更是出现了新的增长动力。城市发展新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成为重庆步入经济新常态的转折点,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各区县对自己进行差异定位,掌握自身优劣势,引领特色发展潮流,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渝东南和渝东北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该地的特色水果、中药材、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三、“一带一路”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波动风险增大

今年世界经济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了多边贸易摩擦,这也为国内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重庆与多个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合作,在其他国家经济发生变动时,难免会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面对外来经济风险的冲击,我市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虽然近几年来重庆市保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数量上的增长,质量并没有较大的提高;在一些高技术行业领域仍然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大和强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下,符合消费升级的高端技术新兴产品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不能够依靠创新来驱动是很难持续发展的。外来产品和服务的大量涌入对市内该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其他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核心服务业没有突出优势,主要以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作为主要的支撑,现代化服务业所占比重极地,结构偏旧。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削减了消费市场,导致产能过剩。所以在面对外来经济压力时,重庆并不能够积极地应对,而只是被动地对经济进行局部调整。

(二)对外开放大通道支持力度不够

重庆作为长江沿线经济带的支点和节点,对外开放起步的时间较晚,起点也低,再加上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在一些政策的支持下(如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等)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上看来,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大,对外资的利用度不够,外商的直接投资额与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许多外资企业大量撤资,这也同样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支持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有且仅有一条高铁连接其他国家,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的建设需求;在内部,由于地区的特殊性质,许多边远山区县的交通极不发达,导致主城区与边远山区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整个城市的建设不利;而主城区的高速公路网仍存在“断头路”等问题,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开放平台的不完善是导致对外开放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三)市民素质不能满足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最大,受教育程度低下,呈现出总量不足、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在全国经济高速的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北上广一带地区的繁荣发展,人口转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高教育、高技术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大量向这些地区转移,而剩下的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再加上重庆经济发展的起步晚,整个经济还需要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家庭同样也不重视教育,受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达不到指标,整个教育程度偏低。高端顶尖人才短缺,各高校专业教授、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些以高科技为主,对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很难招到工作人员,人员极度不匹配。导致整体市民的素质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人力资源短缺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大背景下,政府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各大中小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科研项目具体到某个行业或者是企业,随时跟进项目进度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具体工作,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是加大科研的投入,完善健全科技成果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的收益和成就感,而企业可以通过产业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提高整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应对措施,积极发掘符合消费者需求、利于经济发展的新产品;二是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专业素质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强市的战略,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深化实施重庆“百人计划”、“两江学者”等人才项目,培养符合经济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市内不同地区的情况,调整教育制度,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在农村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效率,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强化创新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平台,打造全方位的创新体系。

(二)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庆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大量吸引外资和其他地区的投资,许多厂商便趁着这个机会将污染严重、产能接近饱和的企业迁移过来,不仅对经济做出相应的贡献,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选择投资企业的时候要慎重,既要考虑到发展,又要考虑到效益;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高。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各地区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大巴山区、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政府应该加大扶植力度,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交通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形成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为重点的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增强对武陵山区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加快城镇化的建设,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缩小主城和山区的差距。

(三)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大开放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政策,依托渝新欧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昆泛亚铁路大通道,增强在西部开发中的聚集辐射能力,大力构建国际国内合作发展的新途径。扩大对外开放的通道,围绕对内对外、向东向西的开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相互连通,着力打造以公路、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特色轨道交通,形成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枢纽,从而增强各产品、要素的集散能力,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大力推进油气管道的建设。完善开发平台体系,构建便捷畅通的开放通道,提升水陆空交通枢纽功能,形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贯通融会的格局。搭建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物流组织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将各种各样的产品通过电商向全世界推广,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等电商发达地区的经验,实现城乡电子的共同发展,提升两江新区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和高端化水平。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重庆整个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重庆只有抓住机遇,因地制宜,依托重庆特有的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打造出重庆特色经济,把挑战和困难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真正成为“一带一路”的支点、节点。

参考文献

[1]庞跃辉,胡小平.重庆两江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重庆日报,2015-11-23.[3]重庆统计局.强现代服务 促转型发展.重庆统计信息网,2014.[4]重庆统计局.科技促发展研发创新高.重庆统计信息网,2013.[5]薛辉,周希.小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的影响.重庆商投集团会仙楼管理支部,2015.作者简介:赵德香(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转型。

下载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护理管理者如何应对人力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挑战(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