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氨氮超标分析
焦化酚氰废水处理站出水氨氮指标 高于进水指标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基本情况介绍
处理工艺采用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工艺为:原水与从沉淀池回流的污泥首先进入厌氧池,在此污泥中的聚磷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溶解态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然后与好氧末端回流的混合液一起进入缺氧池,在此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剩余的有机物和回流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脱氮;脱氮反应完成后,进入好氧池,在此污泥中的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同时聚磷菌进行好氧吸磷,剩余的有机物也在此被好氧细菌氧化,最后经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的污泥部分返回厌氧池,部分剩余污泥排出。
二、氨氮指标超标原因分析
由于蒸氨系统波动较大,导致焦化厂酚氰废水处理站进水氨氮指标波动较大,远超过设计进水指标,为降低进水氨氮指标,2011年6月底导热油蒸氨系统停用整改,采用原蒸氨系统,进水氨氮指标得以恢复,但酚氰废水处理站出水指标中氨氮指标一直超过标准值,且废水处理系统存在处理后出水氨氮指标超过进水指标现象,针对此问题,经与焦化厂联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硝化细菌活性降低,导致硝化反应减弱
长时间系统进水指标氨氮超标导致部分硝化细菌死亡,硝化细菌活性降低。废水进入好氧池,在氨化细菌作用下,将进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但由于硝化细菌活性降低,难以将废水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因此氨氮积聚在水中,导致出水氨氮指标超过进水氨氮指标。
三、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调节硝化反应条件,提高硝化反应强度 1)TKN/MLSS负荷率应<0.05 kgTKN/kgMLSS·d 2)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mg/l 3)污泥回流比控制在R=(60~100)%为宜,最低也应在40%以上。4)好氧硝化段,对硝化菌适宜的pH值为7.5-8.5。
2、系统排泥并投加葡萄糖培养硝化细菌
1)加快污泥压滤建设,排除系统剩余污泥,提高污泥活性。2)投加葡萄糖,增加才C源,培养硝化菌。
第二篇:垃圾渗滤液厂反渗透氨氮超标分析及解决方案
关于XX县垃圾渗滤液厂反渗透膜出
水氨氮偏高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现场情况
垃圾渗滤液厂近期反渗透膜出水氨氮突然偏高,通过现场观察进水水质情况和设备运行工况后发现,近期进水氨氮的浓度较之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反渗透膜虽然对氨氮的截留效率降低,但对COD的截留效率依然很高,且其通量也基本保持稳定。
二、原因分析
反渗透是将水分子和其他物质进行分离的设备,对COD的去除尤为明显,而本膜对COD的去除效果基本稳定,所以尽管膜在一定程度有所老化,但因膜问题而导致出水氨氮偏高不是主要因素,而对氨氮的去除率降低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1、氨氮在水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氨氮(NH3)和离子态氨氮(NH34+),而游离态氨氮(NH3)的分子形态接近水分子形态,虽反渗透对其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量有限,在低浓度时尚且能保持较好的去除率,但浓度较高时其总去除量有限,所以去除率也降低。近期进水氨氮浓度较高就导致其出水氨氮浓度偏高。
2、氨氮在PH较高时以游离态氨氮(NH3)存在,PH较低时以离子态氨氮(NH34+)存在,本厂进水PH一直在7以上,导致氨氮多以游离态氨氮(NH3)存在,在进水氨氮偏低时尚能维持较高去除率,在氨氮较高时则处理能力略显疲软。
三、解决办法
因为冬季降水少,使得进水污染物浓度高,所以氨氮也较高,再加上气温低造成生物处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率减弱,综合因素导致反渗透膜进水氨氮提高,因此采用降低反渗透膜进水氨氮浓度的方式来保持其出水氨氮稳定的难度较大,而从反渗透膜的运行机理和改变氨氮在水中存在形式的特点入手,将反渗透进水PH调制7以下,让氨氮多以(NH34+)存在,这样即使是较高浓度(NH34+)反渗透膜对对其也会有较高的截留率,从而解决出水氨氮偏高的问题。
具体措施如下:在滗水池新增一个加酸装置包括储酸罐和硫酸泵,生物池反应出水进入滗水池以后加1-2桶硫酸(具体量以将PH调至7以下为准),打开滗水池搅拌气管进行搅拌,待稳定后PH调到7以下则开始进入膜系统处理,或在超滤出水末端的调节罐加一套加酸装置,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第三篇:(201021)关于邹区污水处理厂氨氮超标情况的报告
常州市大通水务有限公司文件 常大通〔2010〕21号
关于邹区污水厂氨氮超标情况的报告
武进区环保局:
5月9日晚上,我司下辖邹区污水厂遭到进水水质冲击,水中耗氧物质突然增多,而这个时候,本来一用一备的鼓风机正好有一台处于拆解返厂维修中,以至于正常工艺运行下的生物处理系统出现供氧不足,引发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下降,从而引起排放水氨氮指标、COD指标上升,造成5月10日、11日以及12日白天约60个小时时间内的处理排放水出现氨氮指标超标。
水中氨氮指标波动后,邹区污水厂值班人员虽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了减少进水量的措施,但厂外排水管网储水能力有限,为了避免污水外溢污染环境,邹区污水厂无法完全停止进水,或者减少水量至很低水平,由于厂内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还是造成排放水一段时间内氨氮出现超标。随着冲击水周期流逝,同时我司安排加快鼓风机抢修,并 水质指标5月12日晚上恢复了达标,把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这次氨氮超标事故,引起我司极为重视。为此,我司专门召开了水质事故讨论会,要求各个厂厂长带头重新学习环境应急预案,并对事故中存在的晚上时间反应不够及时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出现一旦发现水质恶化苗头,值班人员必须
第四篇:服务中心氨氮调试阶段性工作报告
服务中心氨氮指标降低工作阶段报告
自3月6日到服务中心站点至今日,此项工作已进行恰两周时间,根据所做初步工作计划,于3月7日至3月13日对系统各单元水质进行监测,在测定的COD、BOD、PH、DO、NH4—N的各项指标中发现COD进水整体偏低,各单元去除率良好,各单元均有明显的去除率,出水良好。NH4+—N除活性炭过滤器外,其余各单元去除率几乎为零。各单元PH均维持在7.5~8,数值正常。由于采用的是间歇曝气,溶解氧浓度数值梯度偏大。曝气时溶解氧数值偏大,停止曝气时溶解氧衰减较快。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合脱氮原理,判定脱氮过程中的硝化反应未能正常进行,导致氨氮没有去除率。根据原理,影响硝化反应的几项主要因素有,进水水质、温度、PH、DO、C/N、污泥龄等。进水水质根据监测结果波动不大,温度属不可控因素,PH在正常范围内。排除这三项外,就只有DO、C/N及污泥龄三项。硝化反应的主力军是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由于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硝化属于好氧细菌,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正常进行,根据目前情况间歇曝气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又由于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细菌,即仅利用无机碳源,故在低负荷下运行效果较好,故目前系统的低C/N理论上影响不大。最后一项为污泥龄,由于硝化细菌的世代周期较长于其他种类细菌,故对系统污泥龄也有较长要求。
经过对比,系统的氨氮的去除率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溶解氧和污泥龄的问题。主要去除单元在好氧1池和好氧2池。3月13日对之前测定的溶氧曲线进行分析做出曝气调整计划,3月13日晚首先对曝气做出调整,但由于当时风机故障,未能按原计划从试验2(低溶解氧连续曝气)开始,只能暂从试验1(高溶解氧连续曝气)开始进行。调整后继续监测各单元的COD、NH4+—N数值,并对两好氧池SV30、SVI、MLSS进行检测,并做污泥镜检。观察变化,监测四天天后,从好氧池的各项指标,及污泥镜检结果分析,曝气量仍然过高,故3月18经过维修人员的帮助,将曝气量调小,近两日仍做各项指标监测,由于硝化细菌的世代周期在5天左右,故至少五天才能观察到变化。调整后的氨氮测定已有原来的每日一次改为一日两次。
这是以上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目前COD、NH4+—N测定由DR5000测定,COD测定存在明显偏差情况,且次数较多。采用手动滴定法进行复核,但由于电炉有限还不能代替仪器测定,等电炉采购回可进行全面复核。从而保证数据的精准性。这是以上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世代周期及自身生长特点,外部条件调整后需要有一定的调整期,故此项工作不能做到立竿见影,此外,没有大量的数据做支持,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若如此,即使是达成最终的结果,也这是单纯的此项试验,对以后没有借鉴意义,在此还请领导能给予我们充分的时间,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情。
南莎莎
杜明飞
第五篇:教材分析《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硫酸 硝酸》第1课时
氨
课标分析:
学习氨对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技术的关系;从氮的循环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知识上重点介绍了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本节要求了解氮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分析:
氨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掌握氨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本节内容,从氨的合成历史、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入手,反映化学学科与个人、与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接着进入氨的性质学习。首先,氨气物理性质的教学可以以史料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氨的化学性质是教学重点,了教材主要是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氨的合成、氨的性质(水溶性、碱性、被氧化还原)、氨的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形成一条知识主线,中间穿插了铵盐做化肥,铵盐的水溶性,与碱反应的性质(利用此性质进行氨的实验室制取),同时也在“思考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从N2→NH3→NO→NO2→HNO3 工业制取HNO3 的过程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大致过程,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教材把这一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章节,通过对前面一二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同时,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后面学习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高中阶段学习到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这一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同时还是高考常考的重点。学习这一内容要联系前面的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的知识。在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网络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能熟练说出氨的物理性质;
⑵.能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能结合氨与水的反应解释氨水呈碱性; ⑷.能写出氨与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描述反应的现象; ⑸.能举出3种以上的铵盐,并能写出它们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⑹.能画出N2到HNO3的流程图,能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⑺.能正确选择并连接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装置,能写出制备原理反应方程式,能描述氨气收集和验满的方法; ⑻.能举例氨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视频演示喷泉实验学习氨的物理性质; ⑵.通过对比学习氨与酸的反应;
⑶.联系农业氮肥的正确使用学习铵盐的受热分解; ⑷.利用实验视频学习氨的催化氧化; ⑸.通过探究实验法学习氨的实验室制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学习领略学习的乐趣,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⑵.通过氮的固定的有关科学成就及前景,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实验室制法
氮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而氨气是氮元素重要化合物之一,近年来高考命题涉及到氨的性质、制备、用途,铵根离子的检验及铵盐的性质等。性质决定用途,氨气重要用途在于制氮肥,制造硝酸,这些用途都是基于氨的化学性质。铵盐氮肥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学生有必要掌握它的化学性质,因此将氨、铵盐的化学性质定为教学重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室发现物质进行研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但是现阶段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故将氨的实验室制法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建议:
在做教学设计时,建议确定以性质决定用途为教学主线,让学生通过学习氨的性质了解到氨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尾气处理方法,以及氨的干燥。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教师引导复习回顾,加深学生对氨的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观看视频、自主探究等环节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新课程改革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必修内容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生活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高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本次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学习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氨气物理性质的教学以史料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首先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氨气飘进来。感受氨气的刺激性气味。印象深刻,终生难忘。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以致用,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安排了氨气泄漏新闻报道和相关图片,设计了与氨气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应用化学知识,学会逃生和自救。
氨气化学性质的教学借助于用水来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推测氨气极易溶于水,同时展示生活中的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避免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博采众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获得更丰富全面的知识体验。借助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之一与水反应,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再结合“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氨气制氮肥,从而解决人类因粮食短缺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与引课相呼应。结合氨气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氨气的用途,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