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时间:2019-05-15 00: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篇: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摘要:学习困难是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访谈,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流,通过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发现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在自卑和失落情绪、学习动机受损、意志力低下、心理落后于生理发展等方面,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

学习困难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普遍受人关注的话题,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大批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严重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益,甚至带来了众多的类似青少年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21世纪的教育呼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基础教育肩负起培养终身学习型学生[1]。

一、“学困生”的界定

学习困难也称学业不良、学习障碍、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学困生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眼科医生摩根提出来的,他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把那些能够辨认词汇但是不知道词汇的意义的儿童定义为“problem student”,即学困生[2]。到20世纪50年代研究角度从医学转向为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关学困生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在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将“学困生”界定为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本年级平均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3]。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家长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访谈对象平等的交流,通过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发现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情绪和失落感明显

在中学里,学习成绩是鉴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后面位置,由此产生了自卑和失落情绪,久而久之同学间的交往也在减少,上课发言的机会也不多,成了“学困生”。经过多次心理调查研究表明[4],学困生最初总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得当,知识链出现了断裂,新旧知识不能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他们逐渐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改善,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落后于其他的同学。即使这个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许多优点,一旦学习成绩落后,自卑和失落的情绪油然而生。下面就是一个案例。

no.1 男。读小学时数学成绩优秀,参加“奥数”曾获奖。考上初中后,由于不适应初中生活,父母又远在外地打工,家人无法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升入初二后,由于知识的增多,成绩已远远落在别的同学的身后,因此,对自己的学习灰心丧气。在教室里,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与管理。

(二)“习得性无助”导致学习动机受损

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试图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但收效甚微,因为每次考试都是以失败告终,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感觉,这样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自暴自弃,索性不去努力学习,自由散漫。以下是访谈中的一个真实案例:

no.2 男。在小学,该生积累了顽劣的坏习惯。懒惰、骂人、动手等,让学生们意见颇大,根据班规,给予严惩。数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导致简单的知识没有掌握。因为每节课都让老师“头疼”,学习不思进取,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左右徘徊。似乎“差生”已经成为他的理所当然的称呼。

(三)意志力和自控能力低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5]。学生意志力差主要指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坚持性、自觉性差,控制能力低。有的学生经过老师无数次的批评教育仍然我行我素,学习依旧没有起色,这就是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差。下面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

no.3女。曾一度出现厌学、逃学心理,书包里装的不是课本,而是小说、散文集等书籍。不喜欢枯燥的知识的学习,喜欢阅读休闲读物,打发时间。自由散漫,对学习和前途事情都不上心。

(四)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成熟产生行为失衡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成熟三个方面,生理上的成熟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承认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挫折感,面临着一些危机而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对异性的渴慕和逆反心理等。下面的是访谈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no.4 男。由于在学校成绩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好好完成,班主任找到家长,让家长协助管理。但是该生的家长平时不及时与孩子沟通,固执地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不努力造成的,就进行粗暴的干涉,有时候打骂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由此,该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逆反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父母交流,不听他们的管教。

三、“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学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到许多方面,本研究根据访谈的对象和内容认为应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来考虑,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包括:学困生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都熏陶着孩子,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1、父母离异,家庭残缺是影响学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的破裂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没有了完整的家庭会使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孤独感增强,使孩子产生痛苦的体验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出现严重问题,心理也出现障碍。

2、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父母总是怀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年轻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未达成的心愿,使孩子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由于父母的过高的期望,孩子产生了无形的压力,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出现紧张、心慌等考试焦虑的现象,孩子怕自己考试成绩不好而辜负了父母的厚望,对不起父母的养育的恩情。下面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no.5男。升入初中以来,每遇到考试心情就紧张、害怕。面对着试卷,脑子里全是父母的期望、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关切以及班级的地位。后来了解到该生的父母对其要求一向严格,希望孩子以后能够考上好大学,每天晚上到十一点钟才能入睡,还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聘请了数学、语文、英语三科的家教。

3、父母的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而使其放任自流。

由于父母的工作忙,都没有时间专门陪孩子做功课,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些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自控力较差,没有了家长的督促,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很少了,这样就导致这些孩子进入“学困生”的行列。下面是个这样的例子:

no.6男。孩子上学前很少接触书籍,父母忙于事业,忽略了孩子。发现孩子表达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对新知识接受起来较慢。母亲能够积极与老师交流,尽量配合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时间上不能保证。现在母亲生了二胎,对孩子所付出的时间可想而知。

(二)学校因素的作用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孩子们,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往往位列其次,还是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因为高考的指挥棒的指挥下,孩子的任务就是考出高分数,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考出高分数,就可能受到老师的忽视或者同学的嘲笑。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1、片面追求高分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给孩子巨大心理压力

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我国的教育机制还是通过考试遴选人才,高考似乎成了每个学生通向梦想彼岸的必经之路,所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孩子们的重要任务,许多中学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寻求出路,如果把教育教学的目标仅仅限制在知识的一角,那么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的培养就会遭受破坏,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学困生”数量增加。

2、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影响其心理健康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是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家长。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态度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和培养学习优秀反应机敏的“学优生”而忽视了“学困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期望很高,而对学习差的学生的期望很低的话,不同的期望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会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7]。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的消极态度就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3、同学对“学困生”的态度影响其心理健康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伴群体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也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的任务,往往需要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来完成,如果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们因为成绩的原因得不到周围同学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合群,成绩也每况愈下。

(三)自身因素的影响

1、元认知能力不足

元认知就是指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学习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元认知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8],学困生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方面不如正常的儿童,他们缺少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认识,不能分类和整理材料,采用低水平的认知加工策略,这些都说明了学习困难的学生缺少元认知能力。

2、学习动机差,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意义重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力的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7]。大量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这就意味着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偏低是产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3、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由于没有接受抵抗挫折教育,以及单独的心理辅导,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8] 龚田波.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其教育干预策略初探[m].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4):66-67.

作者简介:于晓宇(1986-),女,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在读研究生。

第二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心理强;

(二)戒备心理强;

(三)逆反心理强

二、学困生的类型

(一)逆反心理型;

(二)自卑感心理型;

(三)自由散漫型;

(四)孤僻冷漠型;

(五)意志薄弱型

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家庭的影响;

(三)学校的影响;

(四)自身的原因

四、学困生转化的误区

(一)严而不爱;

(二)罚而不教;

(三)抑而不扬;

(四)堵而不疏

五、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及策略

(一)以“识”为前提,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二)以“情”为基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

(三)以“理”为要求,晓以利害,导之以行。

(四)以“法”为讲究,灵活多样,提高效率。

(五)以“联”为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六)以“恒”为追求,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第三篇: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培训作业之专题讨论

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海原县李旺镇教委买玉忠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就小学生来说,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热爱学习,精力充沛,上进心强 对生活热爱,自尊自重,有强烈的责任心等等。相反,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如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失眠、逃避、恐惧、烦躁和过多的内疚自责等。说明已经出现困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对学习对他人的严重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交织在一起,成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困生心理问题来源的因素分析

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学困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从何而来?分析起来,其来源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为外在因素,一为个人因素。

(一)外在因素

1、来自社会的困扰。日益进步的社会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弊端。如社会竞争力的增强,从某一角度看,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出现人对人的信任度在降低。同时,对人的 焦虑度在不断上升。这反映在学困生身上更是明显。他们总是觉得有人在不怀好意地注意自己,特别是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如果发现有人在注意自己,心里就会感到紧张。他们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发现人家在背后议论他,他会感到讨厌。他们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就不想再干了。又如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诸如枪杀、盗窃、拐骗、桥塌、火灾、交通事故等也同样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对整个社会充满了一种恐惧感。他们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有些学困生害怕很多东西:害怕到高的地方去 害怕听到打雷声 害怕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桥 害怕黑暗,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他们还常常做恶梦。

2、来自学校的压力。

(1)学业的压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无疑是一群落伍之

雁。但是他们也有自尊,也怕难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种种焦虑情形。他们比别人更担心学习,在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甚至有人在夜里睡觉时,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2)考试的负担。在学校里,学困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试。他们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他们总是放心不下。他们也经常做考试考坏了的梦。在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们心里总感到不快,担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同学间的竞争。长期的在学习上不如同学,使得学困生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自责。除了学习,他们在打排球、篮球、踢足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输了时,心里也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他们在参加集体比赛失败时,总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大家受到责备时,他们会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和同学吵架以后,他们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在别人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他们常常认为自己难以应付。他们有时也后悔,那件事自己不做就好了。

3、来自家庭的影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好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忙着赚钱,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他们认为赚钱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也有些家长文化不高却很能赚钱,他们认为有知识不一定会有钱,有钱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知识。于是,他们并不怎么重视知识,孩子能认些字也就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今天你出门,明天我不回家,这星期跟着妈妈过,下星期就跟着爸爸走。不安定的生活,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长期的压抑、单调、苦闷的家庭生活使这帮学习上自叹不如的学困生又在生活中形成了严重的不利于发展的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他们在同学笑时,也不会大笑。和大家在一起时,也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有时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又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平时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很害怕去人很多的地方。有时他们一个人在家时,又感到特别的孤独。经常会突然想哭,又想突然大声喊叫。他们有时也想过自己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去,甚至有学困生出现过“自己还是死了好”的念头。

(二)个人因素

1、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这也是造成学困生上述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

2、学困生的自我概念差。影响自我概念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其一,自我评价的高低。学困生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自我肯定不足,也有一部分人的自我全靠别人来肯定,他 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损。许多学困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人家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他们往往不敢追求本身能够实 现的生活目标,遇到挫折常常自责,生活态度消极、被动。其二,自我接受的程度。自我接受是指对自己的现实,特别是对自身的缺陷能够宽容。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个人应该对自身的缺陷以及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宽容的态度。而部分学困生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的疏远时,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以上无法改变的缺点给自己抹了黑。于是,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这样的人生活得非常痛苦,常常有挫折感,最后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缓解对策研究

目前,我们正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经济体制、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都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小学生将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怎样使学困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作为中队辅导员,笔者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按以下步骤努力缓解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档案

缓解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因此,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家访谈心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建立起他们的心理档案。

1、问卷调查

(1)、对学困生实施测验的指导语是:“这个测题是调查你的心情和感受的,不是测验智力和学习能力的,与你的学习成绩无关,答案也没有好坏之分,请按照你平时所想的如实回答。”这样做,无疑首先舒缓了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2)、回答方法:本测验每一问题都只有“是”和“不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答案,回答纸上相应地附有a、b两个可供选择的英文字母,请把你所选择的答案在相应的英文字母上画上,即:你如果选择“是”答案,就在回答纸相应的“a”字母上画上 选择“不是”答案,就在回答纸相应的“b”字母上画上。按此方法

对下列两个“例题”进行练习。

如、早晨起来,你是否感到头痛?

a、是 b、不是

如、你是否考虑今后的事情就感到头痛?

a、是 b、不是

经过100题的测验调查,把学困生的以上心理问题归结为六大类:

一、对学习的焦虑

二、对人的焦虑

三、孤独倾向

四、过敏自责倾向

五、恐怖倾向

六、冲动倾向。可以根据答卷情况分析出该生偏向于那类心理问题,然后从家访入手,掌握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第一手材料。

2、家访谈心

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老师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有的学困生在班上寡言少语,不大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在家却异常活跃,性格开朗 有的学困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而在家则表现得极为自私、懒惰,不愿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的学困生经过家庭离散的打击,性格大多孤僻、敏感,长期压抑的生活氛围更使其心理日趋失衡,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对家庭的失望,对父母的仇视恶化为对整个社会的漠然和敌视等等。针对种种情况,教师的谈心必不可少,或是对其有关人生的畅谈点拨,或是对其平时言行举止的宽容,或是对其生活上的嘘寒问暖,或是对其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等等,使这些孩子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有人在关心自己。教师通过这样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生活真理,帮助他们形成真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当然,教育者要及时地把以上家访、谈心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教育过程中的前后变化。

(二)、分析情况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具体分析情况后分别对待。如案例1:有一位父母双亡的学困生,靠穷困的祖母抚养。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来。我们可以对他进行爱心教育,让他们受到集体教育后来抚慰他封闭的心灵。如案例2:有一位学困生因父亲盗窃入狱后,性情变得压抑、自卑。我们可以让他仔细观察,到底同学对他的态度如何。经过观察,让他认识到: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他有看法,但是大部分同学喜欢他,并且引导他,只要自己不做坏事就行了。又如案例3:一位

父母离异的学困生常欺侮同学(用刀子划人家),原因是:同学们常常笑他,他一见同学笑就生气。我们可以这样帮助他:要搞清同学们为什么笑?笑什么内容?从而使他认识到也有个别同学的笑不怀好意,但大多同学的笑是善意的。另外,告诉他笑是人的权利,不可能制止别人笑的权利。又如案例4:一位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生得笨,这是无法改变的 现实。于是,他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外不做作业,有时还逃学。这时,我们可以给他讲童第周和爱迪生的小时侯以及一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他,只要肯努力,学习成绩一定能提上去。这种充满爱心的引导教育,如春风化雨,能滋润学困生的心田,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窗,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开设讲座

人的行为总是在心理支配下的行动,结合学困生实际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他们掌握一些心理科学知识,有助于心理发展,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动。如:开学时进行“首因效应与成功”、“目标、进取、成功”、“成就感与成功”等专题讲座,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立下壮志 学习中,介绍预习、听讲、作业、复习等学习心理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悲观气馁时,进行“挫折、容忍、成功”等讲座,教导他们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取得新成就 当班级出现许多小团体,影响集体团结时,可作“小团体与集体”的讲座,教育他们处理好小团体与班集体的关系,关心班集体,同学间团结友爱,鼓励同学之间大胆交往,建立融洽的同学友谊。还可以作些有关心理咨询的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和实质,以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引导他们大胆地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四)、开展咨询

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还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可利用个别谈话、个别教育的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这里要求咨询员以平等、热情、友善、诚恳的态度关心咨询者,给咨询者以安全感、亲切感与信任感。

(五)、引导保健

正如生活中,人生了病就会被动地想法设法地去医治一样,要是没得病时能加强保健,就会极大地减少得病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要是平时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我们可以利用

学生爱听音乐的特点,在课前、课后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世界名曲供学生娱乐欣赏。此外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放松练习”、“投射练习”都可以进行心理保健,使学生既放松情绪,陶冶情操 又自娱自乐,有益身心。同时要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老师,能运用好心理科学这个有力武器,去教育、管理好每一位学困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任务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责任、有计划地分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适应高风 险、快节奏、强竞争的环境,使之成为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篇:小学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教育对策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学困生比例高达18.6%—36.4%,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遭受家长、同学,甚至老师的冷眼,稚嫩的心灵受到摧残,留下点点创伤,对学习的厌倦、畏惧和紧张也与日俱增。所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综合能力,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表现。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9、在学习成绩上的学困生,往往在其他方面不择手段的寻求他人认可,而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生理因素: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上课坐不住;有的身体瘦弱、缺课较多,学习跟不上;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会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也会发生偏差。

4、学校因素:现行的教育,多数教师重分数,重升学率,所以一般来说,教师对学困生指责多,鼓励少,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困生极易产生自卑对抗心理。

5、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地危害着青少年,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如不加以引导,心理容易失衡。

三、学困生教育对策

针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注重情感,拉近心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学习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接触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近并且走进学困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去了解、去体会、去发现,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困生的情感交流,课堂上给与慈爱的目光、发自内心的微笑,作业时俯下身子及时和蔼地进行指点,课余时间同他们进行朋友般零距离的平等交流……另外,还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课堂发言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订正优先……让学困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偏爱,从而“爱屋及乌”,体会到父母般的关心呵护,从而喜爱教他的老师。

2、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打破心理定势,重拾自信。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重新找回自信。在教学中,如经常给他们讲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由拙变巧”的故事,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激发他们,使他们增强“我能行”的信心。或者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多角度巧设计,全方位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本学科意义的教育

第二、特别要运用了解到的相关学困生的爱好习惯,并把这些爱好和习惯运用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中去,给学困生创造环境。

第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差生的求知欲

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可以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串应满足两个条件:

(1)、可行性。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差生的认知水平。(2)、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差生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第四、创设幽默情境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改善差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效果。

第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

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因此,要使差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至关重要。

4、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学困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例如:语文、品德与生活等科目需要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能力、核心问题整合能力和书写能力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引导。

5、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对班里的学困生都一一过问,是不可能的。但是,多数的学困生对学习都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1个学困生和1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①、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学困生按时完成作业; ③、给学困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学困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①、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②、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③、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地做好笔记并在学习中实施。

定期召开优生会议,检查他们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批评,限期改正。定期召开学困生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6、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

虽然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数的学困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例如,今天的书写特别端正、今天精力最集中、今天举 4 手次数最多、今天的值日最棒等,对这些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困生的心中得到安慰,使他们明白自己也有优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钥匙,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

7、实施成功教育

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差了,不批评,不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

考试对学困生的评分标准作适当降低,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8、发挥心理辅导课的优势,激发上进心。

充分利用班会课、队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课。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爱心教育,勇敢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列举典型、活生生的例子,如中国伟人、战斗英雄、抗洪英雄、抗震英雄、2008北京奥运会冠军、残奥会冠军、神五神六神七航天英雄,叙述先进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学困生从英雄们的身上得到启迪,得到熏陶,受到教育,从而激发他们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

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不是短暂的,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应该用心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温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源自心灵的抚慰,逐渐融化心底的坚冰,消除心灵的障碍,幸福、健康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学困生成因

二、农村初中学困学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农村初中学困生是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外因一般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三个方面;内因是指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自身原因,一般包括智力、人格、身体等方面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而社会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家庭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学校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三个外部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困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自身原因中影响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最主要的是成熟度。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

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是其产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它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知识基础薄弱

突出表现在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技能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写作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而长时间差的学习成绩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从而形成了教育中“习得性无助“。

2、性格造成的困难

农村初中学困生正处于性格发展时期,其成熟度低。这主要表现为他们自我约束力差,性格内向,自卑感较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封闭,不善于和老师、同学进行感情交流,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查发现,有43.5%的农村初中学困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如打架等)。①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以致问题解决不了时,产生悲观情绪。于是问题日积月累,越来越多,思想包袱越背越重,学习上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3、动力造成的困难

有些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不强,没有足够的推动学习的心理力量,对学习无兴趣,缺乏自信心。只要遭受一次小的失败或挫折,就否定自我,产生隍恐和逃避心态,导致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学习兴趣上的衰退。他们学习不主动。调查发现,他们当中主动学习者仅为10.5%,而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却有50.2%。@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4、方法策略造成的困难

当农村初中学困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知识增多、难度增大、综合性增强,需要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如果照搬小学的学法,显然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而农村初中学困生不能及时、恰当地做出调整,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这表现在他们学习机械、呆板、效率低,只知死记硬背,不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造成他们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而一些农村初中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同时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不会主去寻求最佳的学习方法而产生学习困难情况。与学优生相比,农村初中学困生缺少学习策略。

(二)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调查表明,有15.4%的家长打骂子女。有的父母文化水平

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①关文信著:《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②王晓春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扬州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观念滞后。同样来自曾令辉的调查,有71.2%家长只关心学生考少分或在班上排名,而不关心他们是否进步。他的调查还表明,有30.1%家长会经常把自己的子女和学习较好的其他学生比较,认为自己子女不及他人。①这些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问题家长的教育必然导致出现有问题的学生,这使农村初中学困生增多。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在农村初中,有的学生“家长“专制意识还是很强,认为孩子什么都得听他的,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又采取简单粗暴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时会出现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孩子的独立意识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 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有的父母说:“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父母却不知道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家长有了这种思想就难以教

育好孩子,更谈不上因势利导。从而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学习部分农村初中生家长迫于生计,整天奔波在外,无力、无心、无暇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监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

惯。部分家长托孩子爷爷或奶奶看管孩子,这些孩子或被疏于管教,或被过度溺爱、袒护,他们脆弱、涣散、懒惰且又反叛。他们受不了学习之苦,在学习上极乏耐心、恒心和毅力。有的家长虽在家,却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和优待,然而教师给予每个孩子的只能是均等的关注。有时他们会把老师的正常教育视为歧视和欺负。因此这些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有颇多抱怨和非议。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孩子也极易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他们天真地用放弃学习表达了对校方的不满。我通过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入户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作息时间上,至于周末或节假日的活动内容则不太注意。调查中还发现,在非上课时间里,有些学困生有晚归(凌晨1、2点钟)或不归现象,家长却不知道孩子的去处和作为。调查发现,在农村初中,孩子在家时间分配上,只有9.3%的①徐芬著:《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陈小鹰: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冈及对策研究学困生用于学习,71.2%的学困生是在看电视的,玩游戏和主动做家务的分别占11.6%、7.9%。调查中还发现,男学困生基本上是不拿书回家的,更不用说在家学习了,女学困生只有部分会在家自觉学习。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①从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学习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4、不适当的期望值

有的父母的期望值高于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孩子感受到较大的压力而产生逃学、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等反抗行为。大多农村初中学困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低于孩子的实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们行为规范不严。大多数农村初中学困生家长认为上得了学就继续读书,上不了就外出打工,缺乏对他们成长方向性的引导。这些造成孩子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缺乏上进心而使学业失败。

5、留守儿章的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了许多留守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是伴随近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三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这个群体还将持续增长。有统计表明,目前中国中小学有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这些人当中成绩优秀的却不到lO%。②而这些留守在家的学生,由单亲、或隔代亲人、或亲戚代为监护和教育。鉴于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这些留守学生都反映出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在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渴望亲情、缺失理想、缺乏家庭教育等方面。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远在他乡的父母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关心又是怎样的呢?有这样一组数据:对孩子的沟通,通电话占79.4%、写信占14.7%、无联系的占5.9%。@这种单调的联系还会受通话费用的影响,因此只能仅限于孩子成绩如何、听话不听话等这些简单的话题。而有一部分家长只有用满足物质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至于说其他方面却只能鞭长莫及了。这些缺失亲情关心的留守儿章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同样对于留守学生有过这样的统计:18.5%的孩子表示“学习费用高,支付困难”;12.8%的孩子说:“同学欺负,不知道找谁帮忙“;17.7%的人担心自己的学习,34.5%的孩子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学习。锄

①徐芬著:《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②李献林、张淑清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版。

③李献林、张淑清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氏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版。

④徐芬著:《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扬州入学硕十学位论文

总的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较多地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困难与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初中学困生产

生的直接原因。

(三)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由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在农村初中日常教学中,忽略部分学生的需要,不了解他们的基础,任意地拔高教材的难度,使他们无法消化所教授的内容。这

不仅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常常遭受挫折。他们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必然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人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如此,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2、农村初中教师自身原因

(1)有些老师在授课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些接受能力弱、对知识再运用能力差的学生。(2)有些学生有问题向老师求教时,老师不是和颜悦色、极富耐心地解释讲解,而是讽刺、挖苦,甚至厉声叱责。从此,这些有问题的学生再也不愿

或不敢向老师求教。(3)部分老师上课语言浮华,节奏又快,不能张弛有度、深入浅出地授课。(4)部分老师缺乏理想、信念和追求,他们没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而是抱着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的态度。体现在教学上便是不加强学习,不在研究学生、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授课,而是机械照搬,照本宣科,教学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甚至在讲授的知识上有偏差,有错误。(5)有些老师也深知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但却无心或不愿一对一地辅导。

(6)有些很敬业的老师受到一些家长无端地谩骂和侮辱后变得心灰意懒,为了避免一些

不必要的麻烦和受到不必要地伤害,得过且过。(7)有些老师使学生的作业、尤其陈小鹰: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冈及对策研究是家庭作业流于形式,不检查、不批阅,没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这些都可能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3、评价单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在中考还没取消的情况下,现行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教师(包括家长乃至社会)往往以学业成绩或考试成绩论“英雄“(即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成绩不

好就什么都不好。但按此评价方法,农村初中学困生得到的往往是较低的分数,而这个分数又容易诱发他们的自卑、自弃心理。所以即使没有人给他们以“差生’’的定论,他们自己也会对自己以“差生’’定位。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价值观以及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使人们漠视了学生的独特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也是这样。但如果教师因一部分学生考试分数低,便觉得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在这种以成绩为标准的“工

厂”化生产模式下,不但不能使本来可以转化的农村初中学困生得以转化,而且会使他们的数量增加。

4、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自尊。

有些农村初中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为了升学率,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身上,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另眼相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丧失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

农村初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但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有些老师缺乏职业道德准则,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往往只教书不育人,没有责任心。他们忽视 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思想教育,不能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他们不去主动接近农村初中学困生,对他们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甚至排斥、孤立、歧视他们,或者向家长和学校告状。有的教师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对立情绪。我从老师的调查发现,有许多老师对犯错误的农村初中学困生只是进简单教育,对他们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或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这些情况导致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此,不仅不能使他们进步,相反会使他们变得更差。

(四)社会原因

l、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部分农村初中生培养的投入

随着改革开发,经济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就业渠道多,就业机会多。只要你有一点技术或者你肯出苦力,就不愁找不到一份工作。经常听周围的人提到某某小学没毕业就能够挣多少钱一个月,又有谁没有文化,却混得很好。“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家长和农村初中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我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还是去打工,上大学这些年,还要投资很多,在学校混上两年,认识一些字,出门不迷路,认识个男女厕所就可以了;有的家长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或是把钱挪作它用,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农村并不少见。就是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这些思维不能够成熟的农村初中学生,而他们仿佛领到了一张“圣旨":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上不好学我还有路可走,可以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家庭的思想及家庭的放纵使得原本不错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样造成他们无心学习,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奋斗目标,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这些现象导致了农村初中学困生数量的增加。

2、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农村初中生的危害更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出现了许多高速运转的信息工具。电脑,手机,商务通,MP4等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见都没见过的新鲜事物,现在不少学生都已陈小鹰: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冈及对策研究经有了。加上影视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农村初中生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农村初中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他们往不良的方向发展。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学习上的帮助,而是负面的影响居多。对新鲜事物的理解,他们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是全盘吸收。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还有的看一些暴力电影、上黄色网站。由于这些不健康内容的影响,致使有的农村初中生出现早恋现象而影响学习。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下载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课题结题报告 铁厂中学数学课题组(执笔:黎宗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现实情况 初中数学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中学 罗运来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于桥中学:陈金秀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教师的引导......

    浅议初中美术“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美术学困生是指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上没有兴趣、没有动力,缺乏审美情趣和体验;学习态度不端正,美术成绩较差。他们还表现在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完成或应付了事,抱着无......

    农村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心理分析工作报告[5篇]

    《农村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心理分析》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8年9月,我校承担了自治区A类课题XX市教科所《新形势下学困生潜力开发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农村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心理......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升学......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单位上饶县第六中学《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课题组研究期限2007年2月——2009年1月课题提交日期 2009年2月一、课题......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2007-11-11 10:46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强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