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5: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警察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警察违法犯罪与其警察职务与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玩忽职守、保护犯罪。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了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的违法犯罪。

关键词:警察违法犯罪

表现

成因 对策

发端于西欧诸国的世界近代警察已横跨了二个多世纪。二百多年来,由于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不同国家的警察可能被打上不同的烙印,但警察首先应是一个守法者而不是违法犯罪者却应是相同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警察犯罪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外警界及学术界纷纷着力研究产生警察犯罪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从8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少量地以不同形式披露警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警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较多的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下面浅谈下关于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的相关内容。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将国家权力私有化,假公为私是警察犯罪的重要表现。例如,曾经各大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的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局长何士宽滥用职权、指使干警打死模范教师一案,就是这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再如,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刘富元、副所长张玉芹,以“中央有新的精神,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就可以取得释放”的谎言,在一年多时间内,办理“保外就医”44人,其中最高刑期的为13年,刘、张二人索贿4万5千元。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二)非法获取。即利用职权将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攫为己有,如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等等。从当前看,这种犯罪形式表现得最为活跃,也最为恶劣,同时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它在最大限度上破坏了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例如,原贵州省公安厅厅长郭政民贪赃枉法案.原甘肃省公安厅厅长贺明保受贿案,原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副局长赵国利贪污1071万元特大案,等等。

(三)执法犯法。执法、护法是人民警察的神圣天职。但是,极个别警察在一己私欲的诱惑下,积极实施刑事犯罪活动,如杀人越狱、强奸抢劫、吸毒贩毒、走私贩私等等。应当说上述犯罪与警察的职业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同非法获取相比,其犯罪的量也不大,但由于犯罪人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犯罪形式的危害同样很大。例如,前陕西省米脂县公安局局长高胜秀杀害县委书记案,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对策科民警王燕盗窃公私财物近90万元案,原江苏省响水县公安局局长姚长清、副局长兼交誉大队大队长耿汉圣等人共同走私汽车案,等等。

(四)保护犯罪。1993年7月,公安部在给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汇报提纲》中认为,当前群众对公安机关反映强烈的四个问题之一是:有的干警“利欲熏心,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为虎作伥,纵容保护犯罪”。例如,山西省忻州市原公安局长沈玉根包庇重大诈骗罪案;山西候马市原公安局副局长贾守德等干警包庇侯林山、郭秉霖两个特大走私文物犯罪集团案;广西钦州市公安局局长蓝正辉干扰查赌,充当赌场“保护人”案,等等。此外,从已经揭露出的地方流氓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背后,往往不难看到个别警察不和谐、不光彩甚至有罪的的身影。警察保护犯罪的违法行为,为“警匪一家”之说提供了佐证。

(五)玩忽职守。以玩忽职守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犯罪,是警察犯罪中最具有法律特征的违法类犯罪。这类犯罪虽是极少数,但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恶劣。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公安分局原副局长韩继宗玩忽职守、坐视歹徒开枪杀人案;吉林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公安局民警王修明、孟庆余在接到群众报案求救,不及时出动、推透扯皮导致一女大学生被歹徒轮奸案,等等。

二、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一)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又称社会原因,是指与警察违法犯罪产生有关的各种社会致罪因素,包括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管理和人文自然环境等条件。社会原因又可以分为宏观社会原因和微观社会原因。

1.宏观社会原因

是指社会大环境中,产生于社会的经济、文化、人口、法制等整体状况中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因素。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必须从广泛多半的社会中多角度的区分析归纳。

(1)经济因素

首先,市场经济中追求最大利益原则的确立唤起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物质利益原则的确立,人民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获得觉醒,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警察作为社会防卫和保障机构中的国家公务员,如果有强烈的重利意识,一味去追求自己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就会违背法律的目的去行使职权,就极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其次,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严重的冲击了警察队伍。警察这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具有优越社会地位的队伍,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任务越来越繁重,危险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较而言,工资待遇却越来越低,甚至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都受到冲击。为什么付出相同甚至更多的劳动却不能得到相同的报酬,这样的分配制度使部分警察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并造就了警察权力的资本化。警察权力一旦被资本化,必然产生两个方面的结果:其一是警察根本无需个人出资,便可获得超出其正确执行权力所获得利益以外的非法利益;其二是警察权力被亵渎,违背了法律赋予警察权力的目的。

再次,无序的竞争是另外一个因素,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适当的竞争体制的确立,可以有效的激发警察的积极性。但是当此种竞争的作用被强化到极端的程度,就会产生副作用。许多公安机关在案件发生后要求限期破案,追求破案率。许多警察在竞争的压力下,看到其他单位的案件破了,自己的案件久攻不下,便想走捷径,从而走上犯罪道路。(2)政治因素

首先,警察权力配置的不合理,主要是指权力的过分集中。公安中的部分警察尤其是一些领导,大权在握,一次审批、一个签名,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果及经济利益。警察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腐败。

其次,对警察权力的监督在实践中苍白无力。任何权力都要监督和制度,否则必然滋生腐败。对此,孟德斯鸠曾说;“一切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公安机关主要的监督机构有其内部的监督部门,还有外部监督,有了这些监督体系,应该说权利的滥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但关键是这些部门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完全的作用,实践中大量的监督机构只是停留在对警容风纪武器、器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使用方面,对警察中的真正违法犯罪行为却没有丝毫震慑作用。

第三、民主机制不健全,违法行为缺乏透明度。目前,我国民主机制还不完善,民主权利缺乏法律保障,群众的民主观念、法律意识欠缺,造成警察无视民主,压制民主。

第四,在警察的选拨和任用制度上,漏洞较多,包括警察的录用、辞退、回避以及对警察的申诉、控告、人事监察制度的等问题上,缺乏具体可行的规定。在实践中,不能真正把住进人关,确保队伍质量,使相当一部分的不合格者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公安机关。(3)法律制度因素

首先,立法上有缺陷。长期以来,立法中我们缺乏严惩违法犯罪的指导性原则,导致对警察违法犯罪的定罪量刑偏轻,实际上纵容了部分警察实施违法犯罪。其次,执法上打击不力。由于警察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是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的查处障碍重重,阻力较大,在相当程度上影线了打击力度。(4)文化因素

文化相对与制度而言,是警察违法犯罪中一种更深层次的因素,在我国警察违法犯罪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烈熏染。尤其是一些消极文化如特权主义、等级主义、形式主义强烈地侵蚀着法治的基石,怂恿着警察违法犯罪。现代社会中,“黄”“黑”“毒”等反社会文化也成为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原因。加上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中国的盛行,更催生了警察违法犯罪。

2、警察的微观社会原因(1)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警察最基本的社会化环境。首先,贫困家庭与警察违法犯罪。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下,警察的工资并不是十分的丰厚,面对高消费的今天,家庭贫困的警察更容易铤而走险,再有贫富差距,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失衡。但并不是说,贫困的警察一定会犯罪,只是单纯从物质条件看,贫困比富裕更容易引发违法犯罪。其次,家庭关系不和谐与警察违法犯罪。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孕育警察健全的人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则会使警察的人格向异常的方向发展,从而造就一个冷酷、粗暴、没有爱心的警察。这种性格的警察更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2)单位环境

警察的思想、行为方式与其所在公安机关的环境密切相关。不良的单位环境常常会推动警察实施犯罪行为,在刚参加工作初期,我们是抱着做一名优秀执法者的良好心态。但是,通过身边的同事利用违法索贿、受贿等不良影响,就会仿效他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当然这其中还有管理上的漏洞。(二)、主观原因

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又称个体原因,包括政治信仰、需要、个性、文化程度、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

1、部分警察文化素质较低是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警察的人员构成中,不仅包括警校毕业生以及少量从政法院校选拔过来的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还包括其他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薄弱,就更不要说公安业务知识了,虽然,对刚入警的人员,有新的培训,但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不会对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这样无形中埋下了警察违法犯罪,在加上人事制度的弊端,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混进警察队伍,他们便会利用警察权力为非作歹的违法行为发生在所难免。并不是说,文化素质高的警察一定不会犯罪,但是部分警察文化素质低下确是目前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2、理想道德价值的破灭和消极思想的滋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对于一个具有崇高理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警察来说,其人格是比较完善的,这样的警察往往都顾全大局,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疑惑而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当一个警察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实际上已清楚地表明,他成为警察所遵循的一切有价值的道德、理想、追求、信仰已经完全破灭,代之而起的是种种消极颓废的理想、人生观,这已经被许多警察犯罪的事实所证明。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念作用和影响尤为突出。这种道德缺陷为警察违法犯罪的犯罪意念、动机、目的的形成扫清了主观约束的障碍,并且提供了精神支持。

3、价值观念的错位引起的心理失衡,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从思想根源上看,警察违法犯罪的滋生源于行为价值观念的错位。受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同时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行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个人与社会的错位,他们把自我当成社会的中心,把公共权力视为私人特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临外界的各种疑惑之下,价值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具体表现为;1吃亏补偿心理。2为公无过心理。3侥幸过关心理。4法不责众心理。

4、性格缺陷往往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1998年6月18日四川泸定民警赵林持枪杀死10人的恶性案件,以及宁夏盐池县交警队队长余某利用职权,滥施暴力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充分说明了性格缺陷在诱发警察犯罪中的作用。

5、部分警察法律意识的严重不强是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首先,宪法意识的严重不足,部分警察无视宪法的规定,随意侵犯公民的人权,视公民为草芥并最终触犯刑律。其次,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不够,一些警察往往因为,你可能是犯罪分子,所以,作为公共秩序的“保护者”,我就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如刑讯逼供。

6、警察个体需要的冲突和异化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另一因素。

首先,违反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畸形的精神、生理需要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诱因。其次,超前的、超现实的物质需要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诱因。

三、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要建立一种警察“不想、不敢、不能”进行违法犯罪的体制。

(一)政治建警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今天,要结合警察队伍的现状,重视它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以改进求适应,以改进求加强,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紧密结合警察思想、工作实际,教育人民警察不断从科学理论中吸取营养和力量,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不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进一步树立起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克服特权思想;要大力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培训,注意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险的问题,防范于未然。要加强组织管理,对于有违法犯罪苗头和倾向的警察,不仅要采取一些如扣除津贴、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并且措施要更强硬一点,首先进行脱产培训,培训仍不合格的坚决辞退。(二)依法治警

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作为国家专政机构的公安机关有责任也有必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本部门实行依法治警。依法治警应包括:1.增加警察违法行为的公开、透明度,其违法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权限内行使,并一定要遵守法定程序,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2.必须有能够体现对警察职务犯罪从严从重处罚的法律,并保证此类法律能够得到公平的、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的执行。任何人不论其地位高低、职务大小、贡献多少,一经发现有犯罪行为,都应依法受到惩处。如果对警察犯罪行为适用双重处罚标准,有背景的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那么,警察的职务犯罪将永无止日。3.把检察机关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反对警察犯罪的机构,并赋予其反违法犯罪的各种权力,保证它的廉洁高效。4.按法律程序和内容完善人事制度,录用新警察时注重素质,严格把关,任免提拔干部要有硬性标准,不能取决于领导的好恶。(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从优待警

关于如何减少或消除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动机、机会及条件等问题,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在其《控制贪污腐化》.书中具体分析了腐败行为产生的动机和条件,并提出了两个公式: 1.腐败动机=贿赂一道德损失一(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x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

也就是说,当贿赂之所得减去从事该行为所承受的道德损失和法律风险后仍大于其工资收入和廉洁带来的道德满足之时,官员就会产生从事腐败行为的动机。

2.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处理权一责任制

也就是说,当官员享有垄断权和自由处理权而又无需对权力的行使承担必要的责任,权力没有受到监督时,他就具备了从事腐败行为的条件。

新加坡学者乔恩·奎赫在撰文介绍新加坡反腐败经验时认为,腐败行为的动机取决于下列因素:个人的品德、周围同事的品德(特别是其上级的品行)、个人的月薪、个人对家庭的真诚和重视对其公务决策的影响程度、社会对腐败的一般态度等等。如果此人的月薪甚低或不足以应付日常之需,那么这个人从事腐败行为的动机将比较强烈。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提高警察的待遇必须同时解决。首先,要充分发挥人大和检察院的监督作用。人民警察的违法活动是国家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对于法律的实施有权力也有义务进行必要的监管,公安机关也应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经常听取各种意见和反映,接受监督;同时,必须强化人民检察院对警察的法律监督,这两种独立于公安机关之外的有效权力制约,能够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减少其腐败条件。其次,公安机关内部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监督机构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敢于“抓大鱼”、“打老虎”,以威慑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化对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法律的有关部门要加强案件审核、备案、评议、行政复议、执法监督以及法律文书审核等,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活动中的错误和问题;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帐目的审计等等。另外,要真正提高人民警察的待遇。从国外的事实我们可以发现,高薪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高薪才能有公安机关的高效率,高薪才能养廉。所以,我们在加强对警察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依法治警的同时,也应该把从优待警真正体现出来,因为警察这一职业的工作强度和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就更应该保证人民警察的各种待遇不低于甚至高于其他机关人员,解决其工资、住房、家属安排子女上学等各种实际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

总之,预防和治理警察犯罪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综合工程,不仅需要公安机关外部的监督、制约和提供法律保障,更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抵制警察的犯罪行为。参考文献;

【1】 王雅丽:《警察违法犯罪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王敏:《浅析民警刑讯逼供的心理状态及治理对策》,《公安研究》,2001年第9期。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4】杜晋丰主编:《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5】 《信息日报》,1994.12.1。

【6】 戴著辉:《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

(二)非法获取。

(三)执法犯法。

(四)保护犯罪。

(五)玩忽职守。

二、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一)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宏观社会原因(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法律制度因素(4)文化因素

2、警察的微观社会原因(1)家庭环境(2)单位环境(二)、主观原因

1、部分警察文化素质较低是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理想道德价值的破灭和消极思想的滋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3、价值观念的错位引起的心理失衡,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4、性格缺陷往往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5、部分警察法律意识的严重不强是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6、警察个体需要的冲突和异化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另一因素。

三、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

(一)政治建警

(二)依法治警

(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从优待警

第二篇:论警察的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措施

论警察的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措施

一、警察心理问题概述:

所谓心理压力,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应激,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中因各项要求与身体应付能力的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状态。①据心理学研究表明,30%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压力,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由于职业的关系,是一种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特殊职业,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也高居首位。过去,我们对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关心太少,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忽略对警察心理素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与科学解决,近年来,警察因为心理压力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失误、调离公安队伍、辞职、甚至犯罪的情况日益增多。

不同水平的警察心理问题基本特征都集中地反映为情绪性障碍,即焦虑与恐惧,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表现为两类情况:普通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范畴,可以心理咨询或自我心理平衡途径得到适应性解决;严重的心理问题,即精神异常(心理障碍),需要以心理治疗途径来解决。潜在或现有的心理反映是外在行为与进一步心理反映的内在基础,如果警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其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必然会表现在执法活动中,较容易出现“冷硬横”等简单的工作态度、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冲动时开枪伤人、刑讯逼供等等,甚至会产生政治上的不坚定,对理想与事业的冷漠,或进一步导致人格发展的偏离、人格障碍,以及心理问题与职业效能的恶性循环或者警察心理严重恶化(自我封闭、自杀倾向与极端的攻击性倾向)。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由于新形势的发展以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对民警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正确疏导、缓解,队伍很容易出问题。因此,重视民警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培养民警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公安机关在新时期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察心理压力的缓解与心理问题的管理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急待解决的课题。

二、引起警察心理压力的因素

综合当前警察工作和生活现状,民警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的危险性、复杂性,导致警察心理失衡。警察作为国家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要同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始终是处在维护社会安定、与各种刑事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在和平年代所有职业中,警察工作的危险性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警察在追捕堵截罪犯时,可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执行巡逻盘查任务时,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说是随时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面临遭受犯罪分子的报复和威胁,危险性很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发展,犯罪手段花样翻新,犯罪分子的暴力倾向加剧,犯罪手段更加残忍,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民警因公受伤得人数不断增多,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警察队伍共有8000多人牺牲,负伤14万多人。由于工作的高度危险性,生命安全更容易受到威胁性,导致民警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而且,民警在侦破案件时,有时会涉及到有关部门的人和事,也会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当涉及到有“保护网”的案件时,一方面,侦破工作更为复杂,证据难取,案件久攻不破;另一方面,民警及其家庭成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这都对民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工作的任务重,警力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心理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进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矛盾的凸显期,社会各种矛盾突发,犯罪率上升,恶性案件增加,社会治安问题压力较大,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主要力量,除了巡逻、侦破案件以外,既要同酗酒、吸毒等违法行为作斗争,又要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警察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尤其是“110”报警电话任务繁重,而“110”接获的非警务电话又占很大一部分,每次接警都必须派两名民警前去处理,而且按照承诺,民警一般几分钟内必须要到达现场。由于警力有限,现有的警力与繁重的公安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的警力与公安机关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悬殊较大,各地都存在严重警力不足,为保公共平安,公安民警只能在强大的责任感与社会精神的支持下,靠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去拼搏。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工作时间太长,作息不正常,全天候的待命,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努力往往会造成公安民警身心疲惫、厌倦、失眠、心神不宁等,以致不断累积,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与心理问题。

(三)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社会关爱不足,导致心理失衡。《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

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则产,保护公共则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但是,现在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有些群众对警察缺乏基本的信任,把一切社会治安问题都归咎于警察的无能,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警察的工作,警察的工作得不到群众得认同,警民关系不是很和谐。事实上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只能对治安起着一定的控制缓解作用,只治标,不治本,单凭公安机关无法化解社会根本矛盾,也无法平息矛盾激化带来的社会治安恶化。而且民警在正当执法时常遭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围攻、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并呈日渐上升之势。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却又不是很健全,对于要不要建立一个袭警罪,专家学者们都在争论不休。而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却只对严重损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对无理取闹、辱骂、侮辱民警、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却没有做专门规定,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许多袭警案件都不了了之。民警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时候,有时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有的警察就提出:“我们保护人民,谁来保护我们”?“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成为警察心理压力的一个来源。

(四)人际冲突和工作竞争性因素,导致心理失衡。公安工作是一种有组织的工作,公安机关目前基本上是一种军事化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要从正反两方面看,一方面,军令如山,队伍纪律严明,上下等级森严,令行禁止,保证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军事化管理不允许下属有任何的悖逆,对任何事情都不要问为什么,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有意见可以保留,讲究的就是绝对无条件的执行。但是,在和平年代,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安机关,在履行管理社会治安的职责时,其工作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关系,特别是现在公安机关的职能正在逐步转变为社会服务职能时,分工与合作关系更加明显。然而,有时由于个人的学识、成长背景、个性等各不相同,难免产生人际冲突和矛盾,民警在面临人际矛盾时往往会感到沮丧、悲观、不愉快等,进而发展成为心理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公安管理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逐步形成,而且前几年,有的地方定下了硬性的指标,规定离岗培训和辞退的民警分别必须达到多少比例。指标层层下放,各单位按总民警数的比例计算不达标民警的指标。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做法在一些部门引起了很大的混乱,有的单位出钱给不达标民警“精神补偿”,有的让民警相互投票决定让谁下岗,工作的竞争性加剧,造成民警之间相互处心积虑,民警感到工作的不稳定性增强,国家公务员的“金饭碗”变成了“泥饭碗”,一方面,队伍凝聚力和民警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民警的心理负担加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最终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五)家庭因素,导致心理失衡。由于警察工作职业特殊性,其执勤时间、上下班是不确定,加班值班,节假日得不到休息更是经常便饭,而且,按照现行《人民警察法》的要求,警察下班了,还是警察,就算不佩枪,不着警服,不带警察证,如果遇上案件,同样应该负起警察职责,否则就是渎职。相比之下,一个教师下班了,没有责任要教邻居的小孩读书;一个税官下班了,没有责任对街头偷税的小店收税;一个工商局的干部下班了,也没有责任查封一间无牌发廊,但是由于警察职业性质的不同,他们必须全天候的待命,工作时间长,经常不在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妻子儿女和父母,无暇教育子女,民警、民警的妻儿子女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家庭的温暖、需要丈夫、父亲的关爱和陪伴,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民警有时所无法提供的,这样自然就更容易导致警察的家庭及婚姻生活出现危机,爆发家庭矛盾。同时,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体制的大幅度改革对民警的冲击也比较大,民警家属下岗、子女教育和就业等现实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民警也是社会的一员,自然也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改革大潮带来的冲击,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使民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

二、管理警察心理压力的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存在矛盾和危机日益突出:贫富分化、地区差距、失业、下岗、农民贫困、邪教组织等问题特别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公安机关的任务日趋繁重,民警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负担也越来越大。没有压力,就没有紧迫感,工作也就没有动力;压力过大,就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只有压力适度,才能使人充实和上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最大的绩效。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知道如何采取缓解压力措施,有效管理减轻民警心理压力,及时疏导,进而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安工作的后劲和活力。

(一)要注重进行心理自我调控。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为对象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起到指导功能,它对高风险特征的警察工作的作用更是明显。民警个人在增进心理健康方面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面对心理压力,民警自身的调控作用很重要,掌握处理不当情绪的一些方法,掌握一些自我放松和自我暗示的技术。放松训练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是通过机体主动放松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反复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面对挫折和困难、愤怒时,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在把握时机的情况下,对事不对人,用陈述句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自我安慰,回(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忆审视自己,多角度看世界,多给自己一些时间,缓解焦躁的情绪;可以与心态积极的朋友多交谈;必要时也可以跑到空旷的大自然中去谛听,去发泄,方法很多,(二)加强民警的执法权益保障,优化民警的执法环境。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把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作为重要职责,充分依靠组织的力量,发挥政策的作用,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殴打辱骂民警的非法行为,坚决严肃查处,为民警正当执法撑腰壮胆。同时,近年来暴力袭击民警甚至造成民警伤亡的违法犯罪案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民警由于害怕对防卫程度把握不当,一时冲动,使用枪支带来不利自己的后果,宁愿选择赤手空拳面对违法犯罪分子,在抓捕罪犯和出警时不愿意携带枪支,更不用说使用枪支进行合理防卫,以致被罪犯所伤害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民警慎用枪是好事,但是在面对自己的生命危险受到威胁,却不敢使用武器进行防卫,这诚如不久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说:“干警在执勤中面对严重威胁群众和干警安全时,干警要敢于开枪,否则,那是“民警的悲哀”,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立法研究和宣传力度,在法律或法规上应该更准确、更具体地规定警察实施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范围、运作方式、防卫限度等内容,以便警察在犯罪分子危及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时,敢于和善于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时要更准确地界定什么是袭警行为,加大对袭警的处罚,最好建立袭警罪,不要总是以我国刑法中已设立妨碍公务罪为由,反对设立袭警罪,妨碍公务罪和袭警罪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无法应对现今民警执法频频受袭击的现状。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防范、打击犯罪的主力军,警察不仅要具备普通人的人格魅力,还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具有与警察职业紧密相关的人格品质。为此,广大民警必须牢固树立起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坚持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起正确的执法观、苦乐观、荣辱观、义利观、生死观;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等等。同时,警察在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时还应做到: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定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自骄。这样才有助于民警优化心灵、凝聚人心、升华境界、振奋精神,进而促进公安工作,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途径。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协调友好状况是纽带,情感融通是桥梁,友善关怀,理解赏识,将会成为个体心理积极健康,愉快向上的动力。警察的许多工作是讲究团队合作,若与其他人无法愉快相处,会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情绪会受到影响,心理压力也会随之而来。

(四)建立并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垃圾,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警察就难以处理心理垃圾,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在执行公务时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并进而导致“激情犯罪”。“香港警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入心理专家。即使在美国这个枪支泛滥、“枪祸”不断的社会,警察因公死亡的人数相对较低,但警察自杀的人一直居高不下”,②因此,应当建立并完善一个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

(五)在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民警减轻压力,加强过程管理。在新警招录中要把心理素质测试纳入全市统一招录民警考试的内容。新招收的民警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要选拔与公安工作要求、个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资源,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民警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民警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要根据心理特征的差异,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和教育、使用民警,比如有抑郁倾向的民警,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善交际,可以安排做内勤、档案、统计等工作;对性格外向、善交际、反应灵活的民警,安排从事外勤窗口工作;对一些感到工作压力大的民警,及时调整到压力相对较小的工作岗位上。尽量使民警的心理特征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相符,充分发挥出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民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从优待警。一是政治上关心爱护民警。除了对民警的职级、待遇、警衔等方面及时按规定予以解决外,要实施人才战略,激活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树人导向,要把真正的人才破格选拔到合适的位置上,激发广大民警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荣誉感。二是坚持依法用警、科学用警,切实保护民警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要珍视警力,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科学部署工作,掌握工作节奏,不随意下指标、层层加码,避免打“疲劳战”、“消耗战”。同时,坚持在法定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履行职责,严禁指派公安民警从事超越法定职权,又容易激化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份外事”,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保证公安机关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三是要尊重民警的人格。广人民警不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单纯的行政命令执行者,而是公安机关事业的根基、力量的源泉。在工作中要把领导的安排和对下属的尊重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学家斯特格迪尔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的理论,他认为结构维度强调组织的需要和任务安排,关怀维度强调尊重下属意见,而最高的工作效率,就是高结构维度和高关怀维度的结合。上下级、同事之间,人格上大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是平等的。四是要认真落实休假制度,对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工作的民警,要尽量安排补休,让民警有多一点时间与家人团聚、沟通。温馨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良好的避风港。幸福的家庭生活,与配偶之间存在相濡以沫、亲密无间的关系,对警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被家人爱戴、必要的赞扬,有助于恢复自我形象,使民警享受温馨、安全的家庭生活,让其感到身心放松,是减缓压力的一个最好的场所。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民警家政服务,帮助民警解决子女人托、人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把从优待警延伸到民警家庭。

第三篇:论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_成因及对策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2期

论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刘章金志进

(诸城市财政局,山东诸域262200)

摘要:通过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形成原因,提出健全会计法律制度、培育会计诚信环境、创新会计管理模式、加

强对企业负责人的诚信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诚信;诚信缺失;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2027201 1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

(1)无视法律法规存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调查中发

现,不少企业对国家财经法规置之不理,财务制度形同虚

设,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重大问题的会计核

算完全由单位领导操纵,有的还存在无证上岗,会计、出纳

混岗等现象。

(2)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

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

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

(3)利用会计法规不完善,偷漏国家税收现象严重。主

要表现为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

联交易价格等规定,对不同耐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偷

漏税款,人为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业绩。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较低,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主要

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

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

(5)会计监管机关表现软弱,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对会

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有的甚至免于处罚,使得违反会

计法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额利益。

2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政策法规不完善。会计政策法规为单位提供

比较宽广的选择余地,需要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根

据自身职业判断能力、经验来处理,带有较大随意性,单位

总是在规定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会计政

策法规,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2)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地位。会计是单位的员工,靠工

资维持生计,他们的工作行为受单位领导的绝对控制,有时

作假提供虚假信息也是出于无奈。

(3)额外利益助推会计造假。会计造假之所以屡禁不

止,愈演愈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人在为造假埋单,造

假背后有着诱人的经济利益。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取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和社会的信任,从而获得荣誉、政 策倾斜、契金、减免税等经济利益,少数人还会因此得到额外的 收入和升职提薪等等优厚待遇;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也能从中拉拢客户以获得更多收益。

(4)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诸城市为例,持证会计人 员有一万余名,其中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占69%,没有会计技 术职称的占56%,具备高、中级会计师职称的会计人员只占 15%,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作用的发挥。

(5)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 完善,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国家赋予执法机关的权力相对较 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裁手段,造成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软弱乏力,处罚较轻,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造假 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非法所得,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3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和制度。会计管理制度要做 到具体规范,操作性强,尽力缩小会计可选择的范围,实行 规范化管理,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提前做出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管理制度具有较好超前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对现行 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条款加以修改,增补现 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条款;强化监督部 门的职能,赋予相当的权力,真正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充; 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对造假者处罚的力度,使得造假者付出 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收益,有效地制止造假者肆意违反 财经法规行为。

(2)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①单位内部要建立科

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分工科学,职责明确,既 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②建立和完 善诚信规范体系,为会计人员建立“信用档案”,使会计人员 凭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③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宣传会计人员的先进事 迹,充分发挥会计诚信示范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 德,对失信会计人员,在一定范围内曝光。

(3)创新会计管理模式。创新会计管理模式,要从源头 抓起,也就是说要解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绝对控制权。笔 者认为,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规模组建会 计公司、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扩大其现有规模,逐步取消企业内部会计,改变会计和企业的隶属关系,增强 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加强会计协会建设,发挥会计协会的 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财政部门加强对会计人员管理、约束 和教育。

(4)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诚信的管理。会计活动属于企 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工资津 贴来自企业,这种关系泱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和服从企 业领导的管理。从会计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信息的对外提

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是代表企业向委托人报告业 绩。

(5)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诚信 意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首先,要从 源头抓起,注重专业学校管理,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 身的综合素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要联系实际,结合会计诚信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专业知识教育 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

(6)把好会计人员的上岗审核关。充分发挥财政部门 的管理职能,对会计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上岗审核,提高会 计人员的诚信水平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校生.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7,(11).

第四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特定的会计核算标准、程序和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形成的以货币形式编制成的会计报表或其他资料。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和资源的分配、再分配情况。它既是外部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来源,也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直接信息来源。就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而言,会计信息对于制定融资战略、产品和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发展战略,对于加强财务、成本、人才、质量等管理,对于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等,都有重要作用。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日趋显得重要,也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从国家财政部曾公布的严重违反会计法规的若干家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事件可以看出,解决当前经济领域中会计失真的局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对建立规范有序的会计环境和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重要作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根据不同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政策选择性失真;另一类为弄虚作假性失真。前者指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都有合法的凭证,只是由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不当,使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产生偏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后者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编制虚假会计凭证,并以此进行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或直接签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一)、政策选择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会计准则为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多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供企业选择。在不同的选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人为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

1、存货计价失真

期末存货在计价方法上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又可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于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者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项减存货跌价准备项,反映的是存货可变现净值。换句话说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存货跌价准备计量应按单个存货项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分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位价格较低,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可变现净值。以期末对单个的存货,如原材料为例计算其可变现净值,由于估计售价、估计完工成本及估计销售费用很难确定,结果不是唯一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都与此类似,种类繁多,管理复杂、结果不确定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十分繁杂,势必带有主观性和误差。而且有些企业尽管存货容易遭受毁损,更新淘汰速度快,为高估存货虚列资产,故意选择历史成本核算,使毁损、陈旧过时的存货仍列在报表上,导致存货计价失真,加大经营风险。

2、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失真

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方法符合资产损耗的规律,可以加速资金回收,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和科技进步。而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坚持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的帐面价值超过其真实价值,虚列资产。

3、坏帐损失核算失真

企业的坏帐损失核算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即在实际发生坏帐时,作为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冲销应收帐款,这种核算比较简单,但实际收回的款项可能要小于其帐面帐款,容易虚增资产的价值,也不能反映应收帐款预期可变现净值。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帐损失并计入期间费用,形成坏帐准备。当某一应收帐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帐时,根据其金额冲减坏帐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以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为例,它是按应收帐款余额的百分比来估算坏帐损失的一种备抵法。可据此提取坏帐准备。企业计提坏帐准备的比例一般为期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5‰,而有些企业尽管存在大量的呆帐、坏帐,应收帐款回收率低下,却仍执行该比例提取坏帐准备金,导致不良资产比重加大,经营风险提高。

(二)、弄虚作假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资产计价失真

指资产的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一致。是虚列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变革激烈的新形式下,部分企业资产管理混乱,企业领导私吞,转移资产,造成企业资产流失,资产的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一致。2003年发生在陕西省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1500万元 国有资产流失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是一个国有企业,厂长刘天荣上任不久提出企业改制,先是投资1500万元成立亚西电器公司,隶属亚西光电仪器厂,自任电器公司总经理。随后又成立一个空壳公司——亚西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刘天荣又自任董事长。对外宣布电器公司和成套设备公司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将两个公司搅在一起,趁此时管理混乱,刘天荣伙同电器公司财务部经理马云霞等人,利用对电器公司作虚假负债、虚假盘亏、虚假支出工资等办法,减少电器公司国有资产评估数额,使电器公司由原拥有1500万元的国有资产缩水为负109万元。1500万元国有资产悄然被移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随后将成套设备公司变更为“民营企业”。而电器公司国有资产在帐面上荡然无存。在亚西光电仪器厂破产核资清算过程中,在职工举报和检察机关、工商机关密切配合下,使该事件真相暴露,巨额国有资产幸免流失。由此折射出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侵吞国有资产的事实存在,资产计价失真的严重后果将引发我们深思。

2、所有者权益核算失真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管理、经济运营决策的权力都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所有者权益核算失真。主要表现为:一是注册资金不到位。二是所有者协逃资金导致企业经济实力下降。三是用实收资本弥补亏损,侵害股东权益。

3、经营成果失真

指违反国家政策和会计制度,虚设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造成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主要做法有:一是企业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收支进入私设的会计帐户做帐外帐,私设小金库;二是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报告编制依据,弄虚作假,掩盖真实经营成果;三是利用收入确认的时间差,人为调整利润,达到增加或减少利润的目的;四是将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人为增加或降低成本费用数据,造成利润的不同结果;五是利用“应收应付”或“其它应收应付”帐户隐藏亏损或隐瞒利润。

4、会计核算资料失真

即有意对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核算资料编假造假。常见的做法有:以虚假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虚设会计科目,伪造会计帐薄,采取不正当的计量方法,甚至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经营者为了夸大经营成果、推卸经营责任或者为了获取信贷支持,制造不实财务状况或者为了减少纳税而有意压缩财务利润。目前,伴随着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有愈演愈烈 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观念淡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部分企业负责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为了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会计制度、政策法规及国家利益之上,强迫会计人员采用欺骗、造假手段,侵害国家、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利益。在法律面前总抱有侥幸心理,妄图蒙混过关。“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一案正是暴露了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在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破产、兼并或改制之机,信念动摇,贪欲膨胀,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以权谋私,侵害国家和他人利益,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处理不重,从客观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由于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责任难以落实,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加之对查处的违法乱纪行为惩办不严,使违法者胆大妄为。“刘天荣、马云霞侵吞巨额国有资产”案件一个要害之处正是财务监管失去作用,监督机制不健全,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三)、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素质不高。他们往往无视财经制度和法规的存在,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想方设法干预会计信息,搞“厂长成本、经理利润”,使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是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其一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部分会计人员就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来说,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加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导致操作性、原则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帐户对应关系等。其二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出现了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其三不良的思想根源,导致会计人员道德败坏。

三是执法者的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有来自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应人员,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各种审计机构。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监督机制往往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与企业同流合污。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扮演了“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的角色,在利益的诱惑下,注册会计师可能放弃应有的警惕,甚至沦为会计信息制假的“帮凶”,帮助企业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不配套,使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有 利的法律保护

亚西光电仪器厂国有资产流失一案透视出:企业领导人与财务人员能够相互勾结实施作案,正是他们抓住了国有企业在企业破产、兼并和改制中的痹漏,在个人乘机捞一把的心理作祟下,想方设法钻政策、法律空子,挖空心思在改制中做文章。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改进健全财务法律、法规也是这起案件给我们的警示。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经营成果失真,后果极其严重。偷逃税收、虚盈实亏,造成资金紧张,再生产难以维继,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为企业本身带来无穷祸害,而且其直接危害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引起政府对经济形势的错误估计,造成宏观经济决策的失误,后果非常严重。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法律法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相应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与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完善。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好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问题。通过所有权的界定,经营目标的落实,逐步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等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避免“家长制”以及报喜不报忧的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等腐败行为。杜绝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企业管理者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的行为发生。完善和规范会计法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和标准披露会计信息资料。从源头上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社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等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通过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部财务控制中心的作用。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行其职并通过定期轮换制和内部稽核以及内部审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的工作正确无误。从制度上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为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财政部门要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财政监督权利,建立国家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制度,对不按照《会计法》和财经制度处理帐务的单位,进行公开处理,并对责任人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此来促进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建设。要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能,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 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确保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切实担负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警察”作用。政府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查,对其承担的审计业务进行抽查,使其行为受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保证其在职权范围内对审计对象做出公正的审计报告。对确实具有严重违纪现象,应该按照管理条例进行严肃处理,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及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把他清除监督队伍。

3、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为财会人员创造宽松的内部工作环境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反会计事项;对于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编造会计帐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务报告,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违法违纪行为,但未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降职、撤职及开除的行政处分;不断完善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按照审计结论评价其工作业绩,对于弄虚作假、虚盈实亏的企业领导,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些不仅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重要作用,也为会计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善提供了保障。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要有组织地培训企业负责人,使他们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和财务知识,使他们明确依法处理财务业务的必要性,提高自觉性。财务人员的业务继续再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要深入持久进行,不断更新财务知识,完善会计人员知识文化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促使会计人员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敬业爱岗、廉洁自律。

5、大胆创新,试行新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一些地区和部门本着“统筹安排、择优选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相继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改革,推行会计委派制。即由政府或单位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向事业单位派遣或任命会计机构负责人,负责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实行会计委派制从根本上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分离,确立了会计人员独立、超脱的执法人格和优良安全的操作环境,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秉公办事、依法维护会计工作的尊严和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准确。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直接委派。即对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财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实行会计委派制管理。

二是集中委派。主要包括建立会计服务中心和会计委托代理制两种形式。会计委托代理制即会计核算中心。它是在保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帐户,统一管理会计人员。

三是财务总监委派制。即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大型企业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

四是受托委派。指政府会计主管部门接受非国有组织的委托向其荐派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

综上所述,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个长期任务。会计信息失真不论出于何种动机,也不论受何人指使,总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会计人员负有直接责任。而且会计信息失真绝大多数是有意而为之,因业务素质不高或工作疏忽造成信息失真相对来说占少数。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除要完善内部自我监控机制,杜绝暗箱操作,防范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外,还要依靠加强各种外部经济监督,特别是审计监督,切实保证会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维护国家、投资者和大众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制度变迁·产权模糊·会计信息失真 》 作者:湖南大学 伍中信、杨晴 文章选自《财会月刊》2003.1

2、《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作者:北京财政局 刘兰芬 文章选自《北京财会》2003.3

3、《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较大》

记者:赵建华

文章选自《中国财经报》2003年1月8日

4、《会计制度设计》

5、《审计》

第五篇: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也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公安机关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能部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做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日前,我们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和掌握了近年来我县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一点初步的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今年以来,我县共抓获18周岁以下违法犯罪人员149名,占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37.6%。(这还不包括今年以来被我局裁决行政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未成年人60人。)详细情况见附表(略)未成年人占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上升,近两年上升幅度较大,应该说,这一现状是触目惊心的。从调查情况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盲目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陷入了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的泥坑。5月3日晚10时许,因为发生口角,年仅15岁的龚某伙同陈某等人携带钢管、砍刀,找谢某和华某等人斗殴,其激烈场面丝毫不亚于港台武打片。不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法。待到如梦初醒时,后悔晚矣!

2、模仿性。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偏低,可塑性、模仿性都较强,他们不仅模仿电影、小说、网络等具体情节,而且向社会上的成人模仿。突出地表现在,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吸食毒品、卖淫嫖娼等案件也有所涉足。9月15日,我局接市局网监处电话,称一网名叫“BY海洋”的XX用户在互联网扬州热线上发布“愿意提供炸弹炸了新华中学”的恐怖信息,经过工作,很快就将违法嫌疑人高某抓获,据他自己讲是出于好奇,模仿网络上的帖子作了回复。

3、结伙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团伙性比较突出。未成年人易受伙伴们的影响,有时候就是自己不愿意,但是害怕被孤立,屈服于从众心理的影响,稀里糊涂地就参与到违法犯罪中去。3月30日,我局在射阳湖镇查破一在校生盗窃团伙,七名学生中最大的仅16岁,最小的仅14岁,先后结伙盗窃18次,其中有二、三个人自己本不想参加,可是看到平时在一起玩的同学都参加了,自己不参加觉得没面子,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因素。近期,我们对近几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个体上来讲,心理不成熟,自我素质不高是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一是好奇心理。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未成年人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辨别良莠的能力弱,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今年,我局先后查处未成年人卖淫9人,嫖娼1人,强奸3人,他们中有的年仅14岁,多数都是出于好奇引起的。二是逆反心理。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对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的一些不当做法不能忍受,易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学校的双差生,他们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在家庭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他们就与学校、家庭对着干,逃课出去玩,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盲从心理。这在一些共同犯罪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一部分未成年人完全是在主犯的教唆、诱导、胁迫下,盲目地跟从,在不知不觉中涉足犯罪。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则盲目效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结伙进行犯罪活动。今年来,仅西安丰派出所就先后查处2个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涉案成员20余名。四是攀比心理。近年来,受社会上笑贫不笑娼、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贪慕虚荣,讲究排场,好逸恶劳。为了与人攀比、追求享乐,他们往往就选择了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财犯罪,以满足他们的玩乐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未成

下载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也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公安机关作为打击违法犯......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 及对策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

    论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

    论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 关键词 :博弈论水污染大气污染食品污染 内容摘要:1.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

    学生问题成因及对策[定稿]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 摘 要:了解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最终版]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酒泉师范团委辛永林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呈现出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人群低龄化等特......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的思考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频发,不良的思想、文化、风气随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充斥泛滥,导致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严重侵蚀,特别是寒暑假期间,青少年......

    论中国警察持枪问题

    论中国警察持枪问题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使通讯变得越发便捷,我国对犯罪团伙枪支的管理也比以前更加困难。犯罪团伙与警察持枪对峙的现象时有发生。警察抓捕逃跑犯人一般都是......

    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 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