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5篇

时间:2019-05-15 08: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第一篇: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摘要:警察是个特殊的职业,警察比一般社会成员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社会、家庭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警察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试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警察警察心理心理健康思考对策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化、普遍化。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比普通人更加严重,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心理健康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警察也不例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只有警察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积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

目前对警察心理研究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为警察的身心健康服务,主要包括警察心理现状、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策略等;二是为警察公正、理性地执法服务,其研究内容应该包括警察执法处置案件时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应对策略等,即普通心理与执法心理两个方面。在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里面,警察心理研究多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从不同视角探索警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本文亦属此类,警察执法心理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按这一比例计算,我们会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即我国有约34万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经查阅国内相关文献,部分地区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及比例高于西方国家。同时发现:警察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四个因素的分值明显高于社会一般群体。其中一线干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机关民警,25-35岁的青年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民警。其中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症四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有强迫症的比例为41.6%,偏执症比例的为34.9%,人际关系敏感症为37%,敌对症的为34%。由此可见,我国警察,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认定为心理疾病。

警察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警察个人的身体、个性、家庭关系和工作效率,就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多,过多的抱怨,不遵守纪律,因小事与人发生争执,工作效率低,迁怒家人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对工作不满,不负责任,事故频出,离婚等;更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违法犯罪等极端行为。警察工作历来都与生理心理失调相伴。在警察当中,因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情况所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高。

二、造成警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性质

警察工作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我国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一线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承受心理压力的必然性。警察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警察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

(二)社会因素

首先是各界对警务人员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随着法律的完善,警察执法越来越规范,工作中的高压线越来越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也越来越到位,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这种进步也会给部分习惯于以往办案模式的民警带来适应障碍,一些人就会产生怨言、牢骚,甚至过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命案

必破”、“限时必须破案”等等要求也给一线的办案民警巨大的身心压力。其次是公众的不理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宗旨,警民关系本是鱼水关系,但警察的执法工作往往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甚至还会遭到部分群众的误解、偏见和打击报复。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发生的“袭警”事件屡见不鲜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三)来自个人和家庭的压力

首先在个人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的个人需要,比如晋职晋衔、进修深造、情感婚恋、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但是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成了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其次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警察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三、警察心理问题的对策

就我国警察心理现状来看,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警察心理压力,以适应警务工作发展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是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建立民警心理咨询机构

警察机关可以借鉴国外警界的一些做法,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对在职人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档,对有心理障碍或障碍倾向的民警给予特殊关注。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形式,为有心理障碍的警察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比如有些警察有幻听、幻想等错觉,就应该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争取社会支持。

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纯洁公安队伍,提高

整体素质。

(三)争取家庭成员的理解

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四)尽快制定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筛选制度

警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心理专业工作者逐步建立健全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的筛选标准,严格进行考核,把好进人关、用人关。警察心理健康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因此,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突出的心理问题,适时开展有效的集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辅导,不断提高警察的心理适应能力。对我国警察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M].北京: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2]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徐玉明,张旭东.心理应激反应与警察身心健康探微[J].公安研究,2002,(2)[4]李晓临.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调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5]贺朝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

第二篇: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警察是个特殊的职业,警察比一般社会成员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社会、家庭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警察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职业的特殊,各级机关应通过消除或改善压力源,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警察心理压力,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警察心理健康,这对警察更好地工作、执法,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对推进我国法制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现象与感受就比普通人一生见到、感受的还要多很多。警察职业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的特殊职业,其特殊性表现在:这种职业会对执法者产生持续不断的压力。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和基层民警反映的问题来看,中国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人民警察进行无记名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长期面对罪犯及违法犯罪分子的一线干警,相当一部分人患有各种心理疾病。长期的紧张疲劳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不少警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问卷调查中,43.78%的人承认有焦虑症状;17.91%的人缺乏信心,有12.44%的人性格执拗;12.44%的人存在恐惧感;冷漠的占6.7%;行为失控的占0.5%。调查发现,许多警察工作积极性不高,回答“热爱、喜欢”警察职业的只占34.81%,认为干警察这一行太危险、没意思的占23.38%。他们对个人前程发展的预测评价也不高,也有不少警察对个人前程持有悲观情绪。此次调查中,想离开警察岗位的占被调查人数的一半。

警察遭受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警察个人的身体、个性、家庭关系和工作效率,就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多,过多的抱怨,不遵

守纪律,因小事与人发生争执,工作效率低,迁怒家人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对工作不满,不负责任,事故频出, 离婚等;更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违法犯罪等极端行为。警察工作历来都与生理心理失调相伴。在警察当中,因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情况所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高。

二、造成警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警察工作的危险性和艰苦性

警察在维持社会秩序、惩治犯罪,特别是面对穷凶极恶、持械拒捕的歹徒时,经常受到枪弹、匕首、棍棒等凶器和危险、爆炸物品的威胁,时时面对伤亡的危险。警察工作艰苦性特点表现在警察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经常处理突发性事件,生活无规律,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接触社会阴暗面多,警察常常忙于应付,疲于奔命,体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警察职业心理压力增大。

(二)社会因素

1、各界对警务人员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随着法律的完善,警察执法越来越规范,工作中的高压线越来越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也越来越到位,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这种进步也会给部分习惯于以往办案模式的民警带来适应障碍,一些人就会产生怨言、牢骚,甚至过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命案必破”、“限时必须破案”等等要求也给一线的办案民警巨大的身心压力。2、公众的不理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宗旨,警民关系本是鱼水关系,但警察的执法工作往往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甚至还会遭到部分群众的误解、偏见和打击报复。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发生的“袭警”事件屡见不鲜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三)来自个人和家庭的压力

1、民警晋职是一和重要因素,大多数人的晋职晋级空间比较小,这容易使部分民警因看不到发展希望而严重影响民警的心态和工作效率。警察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患病、人际关系不协调、特别是与上司的关系

别紧张、学历低、能力不强、患有心理障碍等等。

2、来自家庭的压力主要包括父母、妻儿的埋怨、误解,经济负担重、住房紧张,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差、考试升学失败、就业难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会成为警察的心病,使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三、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的表述是: 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 其心理行为便是健康的。反之, 就是病态的。警察个人在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遇到的事情和活动很多,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 不仅存在个性差异,而且各人面临的事情或活动也不尽相同的,换句话说,警察和普通人一样:

1、情绪健康。

2、良好的人格协调。

3、自尊自重。

4、正视现实。

5、反应适度。

6、自我意识清楚。

7、统一协调的行为。

在通常情况下, 一个人具备以上七条, 就可称为心理健康, 对于警察同样适用。但是, 警察的职业和有时面对的环境比较特殊, 在心理健康方面还有特定的要求, 如: 行为法律化, 处理问题不以主观代替法律, 不以感情代替政策;耐得住寂寞和诱惑, 自觉抵制不良影响;积极进取求知, 在爱岗敬业中积累奉献, 等等。

四、警察心理问题的对策

就我国警察心理现状来看,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 减轻警察心理压力, 以适应警务工作发展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是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建立民警心理咨询机构

警察机关可以借鉴国外警界的一些做法,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对在职人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档,对有心理障碍或障碍倾向的民警给予特殊关注。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形式,为有心理障碍的警察提供

必要的心理帮助。比如有些警察有幻听、幻想等错觉,就应该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有关部门及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

对不同地域、不同单位对警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各级警察机关针对警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案。加强警察心理健康培训和学习。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把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如何保持心理平衡,如何识别心理卫生问题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告知我们的人民警察,有助于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就诊;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比较常用,缓解压力,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

(三)完善民警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制定救助基金制度以及警察强制性轮休疗养制度等等;尤其要重视民警休假问题,合理配置警力,原则上保证每个季度有一定的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民警休假,更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增加警察编制,这是保证民警正常休假的一个必要条件。警察机关应积极与人事等部门联系,增加警力编制,保障正常开展警务活动的必要警力,避免警务人员的缺乏而影响休假。

(四)尽快制定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筛选制度

警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心理专业工作者逐步建立健全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的筛选标准, 严格进行考核, 把好进人关、用人关。

警察心理健康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因此,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突出的心理问题, 适时开展有效的集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辅导, 不断提高警察的心理适应能力。对我国警察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迫在眉睫。

第三篇:警察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警察教育培训之实践教学模式建构探析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警察教育培训领域里最普遍的话题是应转变培训方式,提高警察培训的效果。警察培训的成效不显著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认为警察培训教学中警务理论与执法实践的分离是导致针对性不强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几年警察教育培训在理念、内容、方式等各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我国目前的警察培训主要是理论灌输型警察培训,没有考虑到警察已有的警务理论和执法经验,致使教学与警察的实际执法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参训者的实际工作没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四川I警察学院警察教育培训的经验,谈谈警察教育培训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关问题。

二、警察教育培训实践教学的内涵分析

当前警察培训的症结在于对警察培训的内涵认识不清、培训目的模糊,以警察职业能力培训为主线的思路尚未贯通,教与学的运行不相协调。我们认为以警察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是增强警察教育培训成效的关键环节。

(一)以提高警察职业能力为警察培训的逻辑起点。

警察教育培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传统教学观念和理论影响的必然结果。多年来,警察教育培训教学一直基于“课堂一教学一考核”的线性范式的教学方式,被动陷入“课堂为主、教师中心、灌输驱动”的境况。培训教师习惯于:所有理论知识都是有用的,警察职业能力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因此,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理论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只要理论知识过硬,获得警察职业能力就很容易。由此形成了理论灌输为主的培训模式,导致教育培训脱离警察职业活动的过程。而“人的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活动保持着紧密联系”…。如学习能力与学习活动有关执法能力与执法活动有关。警察职业能力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实施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警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既不是二般意义的实践能力,更不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针对警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特殊能力。由于警察职业能力的特殊性,警察职业能力应是一种“整合职业能力”[2],即从警察职业角色的功能角度来界定能力,这种职业能力是与警察所处的职位与工作角色相联系的,或是与执法情境相结合,在现实的警察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公安法律和业务知识、警务技能和执法态度的整合。

新近出台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也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应遵循“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3]㈣则警察培训是一种职后培训,是终身的伴随警察职业生涯的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应是警察培训的目标。因此,警察培训的目标要指向警察职业能力,内容要围绕警察职业能力方式要着眼警察职业能力,抓住了警察职业能力培训,就找到了解决警察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着力点。这就要求警察培训教学必须以培养警察职业能力为目标,训练学员适应警察职业所需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

(二)警察教育培训教学的实践取向。

警察职业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它要求民警不仅掌握警务理论,更强调实战能力。过去我们在培训中也尝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但参训民警仍未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要想让学员真正积极、主动掌握所训内容,必须让学员参与其中,正如西方谵语所说:“告诉我,我就会忘记;教我怎么做,我也许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将能够理解。” 以警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指向来建构的警察教育培训模式,要求培训教学采用完全不同于学科理论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是以警务实践为“先导”和“主线”、以“从做中学”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培训”。这一培训模式要求创造条件,使参训者置身于真实的或拟真的执法环境中,把知识传授与执法任务紧密联系,使参训者能有效地结合情境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工作本位培训与职业能力培训的结合。

因此,警察教育培训的实践取向就是指在教学中要立足现实、联系警务工作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训民警的能动实践,切实提高学员的理论认知和执法能力,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教”与“行”的有机结合,达到警察教育培训的预期目的。要在警察教育培训中实施实践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为主、教师中心、灌输驱动”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课堂与实践并重、实践为主、学员中心、探究驱动”的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将参训民警执法实践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业务知识与业务操作结合起来,努力避免过去“教师讲、学员记”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以科学的训练来引导警察培训教学的实践取向,使“学员是培训的主体”的观念成为现实。“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必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静听、静观。这是涉及教学观念变革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4】(115页)。为此,警察培训教学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取向,使公安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参与尝试相结合,以学员的能动实践为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条件,以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三、警察教育培训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

(一)警察教育培训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警察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警察理念、提高警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传统“讲授式”培训模式的错误理论假设(只要警察被传授了某种理念、公安业务知识或警务技能,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警察执法实践中,并改进其执法行为)导致了培训效果不显著。事实上,真正对警察执法实践产生影响的是警察头脑中的实践性知识,即与警察执法行为有关的,尤其是与警察职业或执法实践活动有关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警察执法中真正信奉的,实际使用的知识,支配着警察的思想和行为,是警察职业的立身之本。因而,警察的职业能力不仅取决于警察的理论知识有多丰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警察的实践性知识的多少,这就决定了警察培训要注重警察实践性知识的培养。而实践性知识“仅存在于实践中,并且获得它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学徒制来掌握,这并不是因为师傅能教给他,而是因为这种知识惟有通过持续不断地与长期以来实践它的人相接触才能获得”。

因此,要形成“以训带讲、以练带授”警察教育培训参与机制,构建“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训以致用”的警察职业能力为目标指向的警察教育培训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警察教育培训实践教学,构建学员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现实情境,使警察在实践参与中运用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知识,主动探究、发现警务实战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知识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强警察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它要以开发问题解决型思维和提高自主学习欲望为目的,将“知识传授型培训“转变为“问题解决型培训”。

警察教育培训的对象大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学员还带着问题来培训。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来建构“基于问题的培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它对改造传统低效的、以课程为基础、理论灌输为特征的警察培训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基于问题的培训”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基于问题的学习(培训)。“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源于杜威的问题教学法理论,目前,受到众多教育培训领域的重视。它是将“学习抛锚(anchor)于具体的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培训方式以培训小组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影碟、现场)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员解决拟真情景中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是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自主决策、信息选择等能力。

2.“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一种学习观。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而且“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在论及“从做中学”的内涵时,杜威批判了传统的“从听中学”的消极静坐的被动方法,指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好办法”基于杜威的观点,我们主张以警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用警察职业能力来吸纳并整合培训内容。对于警察培训而言,应从“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之类的问题人手,来设计警察培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三)“基于问题的培训”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联系警察教育培训的特点,“基于问题的培训”可以成为警察培训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即从警务实战出发,与警察的工作经验密切联系,与公安工作的发展形势密切联系,立足工作本位,在警务实战中找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澄清疑惑、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并提高素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工作本位的培训就是一种实践性培训。采取“基于问题的培训”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程序和教学步骤安排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景(课堂设问、案例、任务)——驱动探究与获得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卜反思与矫正。

1.创设问题情景——警察培训实践教学的操作平台。“基于问题的培训”将问题作为警察培训教学的起点。学员围绕问题解决有目的、有针对性获取知识。为此,教师要善于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问题既可来自参训警察,也可由教师拟定。警察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决定了在设计问题时,要针对警察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员头脑中的困惑,根据各级各类培训的要求,设计系列的、递进的警务理论知识和警务技能项目,并体现这些特征:(1)确定参训警察所需获得的法律法规、公安业务和警务技能,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2)问题应该是实际的与真实的问题,从而在参训警察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3)将培训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培训内容的情境与应用知识的情境要具有类同性,这样可以促进参训者对知识的提取。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员置身于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尤其让学员产生问题意识,在自己的已知与未知之间出现矛盾、形成困惑,从而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思考的内在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警务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警务技能和侦查策略等,可以实现培训内容在新问题中的转移。此外,学习的实例还可以运用到与此类似的问题解决中。2.驱动探究与获得体验——警察培训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参训者有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需求,才会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培训活动中。参训警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合作讨论,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员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进行主动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警察培训教学要以提高警察职业能力为目标指向,最终要解决警察的公安业务素质、警务技能和操作能力,实践参与,践履探究是让参训警察在实践中增强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的基本条件或重要途径。“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警察培训中的主动探究可涉及理论学习、现场演练、模拟实战、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在探究过程中,学员运用已有的经验,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接受培训相比,探究培训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学员主动探究的过程还是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得到锻炼的过程,也是学员亲历亲为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学员通过主动探究在认识方面增强了对党的公安工作的理解,对警察职业道德的认同等;在操作方面获得了对公安业务、执法程序、警务技能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运用侦查谋略分析案件的思路和方法等,这些经验的体验对于实现警察培训教学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能够真正促进警察职业能力的形成。

3.反思与矫正——警察培训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问题的培训”是警察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强调培训教学活动的现实性、问题性和参与性,强调以学员为中心,以警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为目标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关键。学员在探究与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经验,但也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要保证教学质量,还需要对学员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加以反思与矫正。这不是像过去教学中由教师作结论,而是引导学员对已解决的问题和做法进行反思,明确得失,积累经验,矫正错误与偏差,并在辨析不同观点和做法的过程中增强执法观念,提高职业能力。因此,在反思和矫正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员对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把握,而不是单纯地记住一些结论性的知识。

与传统警察培训教学相比,“基于问题的培训”的实践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课程化培训模式的理论灌输式教学,不再预先设定必须学习的知识专题,转而关注学员通过问题解决来获得多方面职业能力的发展;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因此,为提高警察培训的教学质量,无论在晋升培训中还是在岗位培训中,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基于问题的培训”来克服传统警察教育培训模式的弊端。

第四篇: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2

摘要:通过对监狱民警进行个案访谈,同时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得知,7.27%的监狱民警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男性民警比女性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性格内向者比性格开放的监狱警察的心理问题较严重且不易治疗,同时随着工作年限及年龄的增大,其心理不适应的几率大大提高。这与监狱民警的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差、物质待遇水平低有关,也和监狱工作本身任务重、压力大、风险大等因素分不开。

关键词:监狱警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在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中,罪犯心理矫治悄然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罪犯心理矫治在国内很多监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到2006年为止,全国已有93%的监狱成立了心理矫治机构。这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警察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改过自新。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表现

心理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而作为监狱警察这一特殊职业的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显得更为严重。据资料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94%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警察的强迫症状、自卑心态严重,妒忌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忧郁化等都比一般人群高。可见警察的心理问题状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警察遭受着心理困扰,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警察的心理健康是罪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警察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罪犯的教育改造资源,几乎每个罪犯在改造过程中,都会因警察的影响而在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痕迹。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罪犯的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由此,警察的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警察心态的偏差降低对罪犯教育与改造的质量与效率 警察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罪犯。警察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改造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到事情不够冷静,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罪犯。特别是一些年轻警察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是,很快会向现实妥协。在焦躁时,对待不顺眼的罪犯进行责骂。但是,警察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对罪犯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进而影响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与效率,使得罪犯在重新进入社会后产生不良的心理症结。

1.2 心理不适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警察心理不健康,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警察在监狱工作中面对的都是罪犯,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监狱工作的敬业和专心,对警察实在是一个挑战。心理偏差的警察可能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改造现象。

1.3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极易产生心理生理健康问题 警察心理不健康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现在警察难做,罪犯难教。社会急剧变化,警察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责任变大,使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竞争与功利需求也往往让警察掩饰失落。在长期的压抑和焦虑中,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监狱警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向来是被人认为很神秘的领域,而警察由于起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则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

2.1 工作环境的闭塞带来的心理问题 监狱警察工作的地点主要在监狱内狭小的空间,且远离市区,其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在那狭小偏远的空间内,很多警察缺乏一种成就感,其与外界的接触也很少,其获得信息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便无法得到有效的排除。警察的工作是长期的、紧张的劳动。教育改造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没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极其容易产生孤独、感情压抑等等。

2.2 职业特殊性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 监狱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工作主要面对的是罪犯,且工作单调枯燥。且罪犯当中有各种不同的人,鱼龙混杂。在警察对罪犯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若警察不进行再学习和不断的自我调整,其心理状态会受到罪犯的影响,并且存在产生不良心理的状况的极大可能性。同

时,监狱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及不公正,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方面也必然大大降低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2.3 家庭情感因素近年来,监狱警察家庭群体中,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紧张,分居离婚、失恋、外遇等多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所产生的“心理综合疲劳症’影响到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如果解决不及时妥当,更会给家庭带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监狱警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警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时的。自从有监狱开始,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一直存在着。警察心理问题的产生会给其工作、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由于现在的监狱体制存在的缺陷,使警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长期以来警察的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但随着80年代以来,心理学在我国重新得到发展,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等的治疗方法不断产生发展。以下是有关监狱警察心理问题解决的有效对策:

3.1 社会层面 对监狱管理系统进行改革,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我们在重视对监狱及警察队伍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家庭对警察心理问题的影响。在我们对警察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我们应为监狱警察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狱警的成就感,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实现其自我抱负。

3.2 管理层面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监狱系统应该成立专门的狱警心理咨询机构,并有专门的心理学人士担任。同时,可聘请心理学的资深专家,通过建立心里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形式,为有心理障碍的狱警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狱警的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给狱警排除压力和苦恼的方法与技巧,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

3.3 个人层次 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得靠自己。因此,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还得靠警察队伍。因此,监狱管理机构应积极调配有关教育资源对监狱民警进行再教育,同时向民警灌输终身教育的理念。提高监狱民警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其自我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应激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知、情、意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应激水平与受挫折能力。做好生涯规划,明确人生的努力方向,实现自我,在工作、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让生活充满乐趣。

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监狱自身等方面的力量与资源,积极建立监狱警察心理预防机制,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监狱民警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同样应努力建设好和谐的监狱系统,提高监狱系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政治生活水平,从根源上解决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篇: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

劳教制度自创立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劳教人民警察正是这一制度的忠实执行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多样性、复杂性的出现,劳教人民警察工作场所的封闭性,交流学习的滞后性,劳教警察这一群体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因此,研究和解决劳教民警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也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劳教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接触面比较狭窄和其他社会压力等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劳教人民警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某所78名劳教警察的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

1、六十多名劳教民警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别是工作稍长,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还是会感觉很累,做事经常丢三落四,说话常常出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2、数十名劳教民警感到无缘无故的焦急、紧张和恐惧,莫名其妙的担心,坐立不安。

3、多数劳教民警都有对自己做法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虽然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却总是无法摆脱。如总是怀疑自己是否把门锁好、煤气是否关闭,电灯是否熄灭等,常驱使自己反检查才能放心。还有就是反复洗手,虽然已经洗干净,没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复地想去做。

4、个别劳教民警只要进入管教区就紧张害怕。如劳教人员生病,个别的民警就会很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虽然医生说不会,但还是会忍不住担心害怕。

5、少数劳教民警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总感觉前途暗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因此,重视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减轻其心理压力,对进一步做好劳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造成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工作场所的封闭性

劳教场所大多处于偏僻的地方,劳教警察每天都在高墙内工作,使他们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劳教所与地方党政机关部门之间联系、联谊等交流活动甚少,加上劳教工作方式的不变性,使他们与社会变化的多样性不相吻合,时间久了,劳教警察与社会的差距在逐渐的拉大,使一些劳教警察产生了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由于劳教警察每天接触的是劳教人员,而劳教人员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过多的直接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加上劳教警察本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劳教警察的情绪、性格、心情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心理健康状态难免遭到破坏,造成有的劳教警察酗酒、思维混乱、压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遇事易激动、自制力差等各种心理问题。

3、工作职责的繁重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工作职责确异常繁重,一是劳教人民警察长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线,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是劳教警察长期面临的工作状态,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二是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学管理劳教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责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三是劳教人民警察长期超负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辅导与矫治。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而劳教人民警察情绪的不稳定性,又容易导致劳教人员的不稳定性,最终造成场所安全隐患,危害不容忽视。

4、工作任务的单调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劳教人员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劳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却没有多大变化。一成不变是带班工作,枯燥、单调而重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导致心理疲劳,悲观厌世,对工作、生活没有信心,挫折感强。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疏导,长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涣散,丧失警惕和鉴别力,轻则影响身体健康、工作效率,重则影响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场所安全稳定。

5、工作环境的危险性

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创造良好平稳的发展环境,劳教场所不断强调安全稳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内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

下载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军人,能加入公安队伍使本人具有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在进入公安队伍之后,使我感觉到公安和部队之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方面,现本人就这方......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为一名部队转业军人,能加入公安队伍使本人具有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在进入公安队伍之后,使我感觉到公安和部队之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

    警察心理健康[推荐]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监狱警察这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马原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高中的学生是社会群里的一部分,又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但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在心理上也表现有别于社会群体和青少年......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当代国际以经济和综合国力较量为主的竞争态势显然明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保......

    「教学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教学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出现,幼儿也是如此。由于每个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到东......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要:我国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与心理专家共同研究,他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

    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劳教制度自创立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劳教人民警察正是这一制度的忠实执行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多样性、复杂性的出现,劳教人民警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