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我对教育——不,准确地说,主要是对德育的反思,当然不是全部否定我自己以前的教育实践,更不是彻底否定我们现行的德育。而是要通过反思发现我们德育存在的弊端,进而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德育。我之所以把反思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德育上,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既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对教会学生做人最直接的德育,我们理应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比起10年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党和政府把德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各地中小学在德育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10年前相比,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渠道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扩展和拓宽。
但从大面积上看,特别是微观到每一位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我们就不能不感到,德育改革的步伐还相当沉重,相当缓慢。
因为我惊异地发现,距我写《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10周年之后,自杀的中学生并没有减少。国家教委领导在谈到素质教育时,多次地提到这个严峻的问题。
而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仅仅是教育问题的一个小小方面。如果要罗列现在暴露出来的其他德育问题,那更是令人忧心不已。
为什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改进和探索之后,效果始终难以尽如人意呢? 关键在于观念!“
对于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问题,人们并无异议;但应该以什么样的观念来推进我们的德育改革,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我认为,我们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决不只是为了克服前些年“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所谓“加强和改进”,就不仅仅是恢复五六十年代的德育模式,而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新路子。
加强和改进德育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的关键之一是德育观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目前,在德育工作者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德育新形势、时代新要求的观念,这妨碍着德育的真正加强和科学改进。这种德育观念的碰撞,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德育目标:是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还是造就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 对此,理论上似乎并不存在分歧。因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重申了党和国家对学校德育的一贯要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崭新事业,作为这宏伟壮丽事业的继承者和参与者,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德育工作者却在有意无意地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讲演作文习惯于重复名人或英雄的豪言壮语,一举一动只能听命于老师或家长的“细心指导”,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敢也不愿有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思维受到束缚,思想变得苍白,创造精神被压抑以至泯灭。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和方法去独立思考、勇敢探索、大胆创新,最终成长为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21世纪的一代新人。
2.德育内容:是唯上唯书,还是面对实际? 不少教师习惯于从上级文件中找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他们甚至希望上级布置的德育任务越具体越好:学什么事迹?读什么书籍?听什么报告?开什么班会?……如果离开了“上级精神”,他们便茫然而不知所措。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国家教委颁布的《教育大纲》以及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下达的德育任务,无疑是德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依据,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宏观指导,而非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方案;即使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安排,也不能取代每一位班主任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在与上级精神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也必须面对学生实际,确定我们的具体德育内容。“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北京青年报》上一位中学生的话提醒我们,要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切合学生心灵,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理解学生中引导学生!仅仅拿着各种文件苦苦思索:这堂班会课,我讲什么呢? ——这样的德育只会越来越远离学生心灵。陈云同志曾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德育工作者同样应该充满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3.德育教师:是“学生保姆”、“班级警察”,还是“灵魂工程师”?“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教师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必然要在实践中失败。”(皮亚杰语)德育教师更是如此。如果仔细考察一下一些德育失误,追根寻源无不与教育者本身的弱点相联系: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这往往是教师“慈母般无微不至关怀”的结果;学生个性特点淡化,习惯封闭自己的心灵,言谈举止总是被动服从,这是教师“严加管教”的结果。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保姆型”、“警察型”的班主任,至今还被一些人推崇。这样的德育教师是难以培养出人格健全的现代化新人的。德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灵魂”。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他应具有某一专业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学科教学上令学生由衷敬佩;应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现代观念,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不断吸收各种新的思想养料,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敏锐地预见未来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他善于让每一位学生都乐意向自己敞开心扉,同时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使学生不但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风貌,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
4.德育情感:是长官,还是朋友? 德育过程中情感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情感主要来自师生关系。固然,师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决不应该是师生之间唯一的关系。如果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威严的长官,而在教师眼里,学生不过是顺从的臣民,那么,德育情感很难产生,德育效果很难出现。然而至今不少德育工作者仍信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我说你服”、“我打你通”、“我管你从”等旧德育观念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畏之,畏而远之,德育完全失去了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更为严重的是,在“德育长官”的管教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我教育能力,也缺乏起码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说的总是对的,不用我操心!”一方面畏惧老师,另一方面,为了服从又不得不迎合老师,以致形成“双重人格”。我认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等至理名言同样应体现在德育之中。教师与学生除了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外,还应有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朋友关系、同志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的平等意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应把自己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和对学生的尊重,看成是自己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而应觉得理所应当,本该如此。教师应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看做是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唯有这样,德育才会产生应有的情感力量。
5.德育艺术:是“泥塑”,还是“根雕”?
人们往往说青少年时期可塑性最大,这话强调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无疑是有道理的。一些教师便因此认为,学生是一块泥团,而德育是教师随心所欲的“泥塑”,说什么“学生的内心是一个空荡荡的容器,需要教师注入良好道德、正确思想”,“学生是病人,德育就是治病”。这些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学生不是一块可以任意搓揉的泥团,而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根块”。因此,科学的德育应是“因势象形”的根雕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参见苏氏《要相信孩子》)。教学上讲究“因材施教”,德育也应如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美好道德的萌芽,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这种萌芽。德育“根雕& rdquo;艺术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摈弃思想教育的“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乐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解除学生的心病;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其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6.德育方法:以灌输为主,还是以引导为主? 在德育中,灌输与引导都是需要的,对此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问题在于,以什么为主。鉴于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淡化,有人便提出“还是需要灌输”。我们并不一概反对灌输,在某些时候,动之以情而晓之以理的灌输,往往会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然而一味灌输的结果,德育未必随之真正强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方法,还是应以引导为主,这不但符合德育中因势利导的原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最后一条便是“保密”:“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的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有人把列宁针对工人运动中社会主义思想启蒙而提出的“灌输”原则,简单地套用于当代中学生的教育,用心固然良苦,效果未必如意。“一个不高明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第斯多惠)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最好淡化,而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德育辩证法正是如此。
7.德育过程:是虚假,还是真诚? 通过德育培养出品格诚实的人,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真诚愿望。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确实不自觉地培养出了不少两副面孔的人:想的与说的不一样,说的与做的不一样,言不由衷的作文,口是心非的讲演等。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复杂的,而德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种种虚假是其原因之一:其身不正,偏要正人;己所不欲,硬施于人;为迎接上级检查,不惜弄虚作假;只讲形式的轰轰烈烈,不管内容的扎扎实实……凡此种种,教育者也许习以为常,却没有意识到这都是在言传身教地教学生怎么作假!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德育的力量在于诚实。而德育过程的真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教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应当成为德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真诚只有用真诚来唤起,信念只能靠信念来铸造!8.德育环境:是封闭,还是开放? “学校教育一点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这是许多德育工作者的叹息。于是,一些教育者便在修筑学校德育的“铜墙铁壁”上狠下功夫:不准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尽量减少学生与校外的联系,严格控制学生放学后回家的时间,有的学校连春游也取消了……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纯而又纯的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很难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社会上的确存在着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因素,对这些消极因素的抵御方式之一,恰恰应是教育者大胆地调动社会有利因素来充实、完善学校教育。最近有人提出:“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这颇有见地。我们提倡的德育开放,含义至少有三点:德育向家庭开放,让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协调于学校教育;德育向社会开放,帮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明辨是非,经受考验;德育向未来开放,教育者要站在21世纪现代化中国的高度来审视当今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意识。9.德育管理:“人治”,还是“法治”?
不少班主任已经习惯于德育管理中的“人治”:大小事务由教师一锤定音;班风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而仅仅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而言,这种“家长式”(不是常常把优秀班主任赞誉为“严父慈母”么)与“一言堂”,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管制!也许从表面看来,学生集体秩序井然、纪律良好,但潜在的德育负效应是令人忧虑的:学生的主人意识受到制约,创造精神受到束缚,自育自律能力受到压抑;班级只有教师的绝对权威,而无学生的集体意志;学生只有服从的义务,而无参与的权利。在这种“德育管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距离“具有开拓进取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rdqu o;(《中学生德育大纲?德育目标》)何止十万八千里!因此,德育管理理应从“人治”走向“法治”。通过“法治”管理,使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权威,使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制度化、“法律化”,使学生民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得以增强和提高。在“法治”管理中,学生与教师有同样的权利,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义务。德育管理中变“人治”为“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进,而且是一种德育观念的更新;也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工作艺术的偶然体现,更是使德育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10.德育评价:是片面测估,还是科学衡量? 比起单纯的教学,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反映在德育效果上,所谓“长期性”意味着德育见效慢,周期长,远不是靠一两次教育便能立竿见影;所谓“复杂性”意味着德育效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行为的也有观念的,有短时的也有长远的。目前对德育效果的评估往往片面和不公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智论德——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好不好,往往只看其升学率高不高;反过来,一个升学率高的学校或班级,往往可“挖掘”、“提炼”出“德育先进经验”。二是庸俗化——用数字来“量化”德育:计划、总结的份数,纪律、卫生的分数,做好人好事的次数,上交学校广播稿、表扬稿的篇数……教师有填不完的各种表格,学生有挣不完的各种分数。如此“德育量化”非但不可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水平,而且往往会引诱、助长教师和学生弄虚作假。对德育效果全面而科学的衡量,当然要把学习情况作为指标之一,但绝不应把德育看成是智育的“婢女”;科学的量化也是必要的,但德育效果并非仅仅是简单枯燥的数字。衡量德育效果,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既要看短期效果,也要看长远效应;既要看学生一事一时的是非,也应看学生一生一世的行为;既要有学生在校时的表现记载,也要有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对德育效果的片面测估,严重挫伤了许多教师的德育积极性。因此,德育评价的科学化,理应成为德育改革的迫切课题之一。德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并不是德育改革的全部内容,但它应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就“加强与改进”的关系而言,与其说是在“加强”的前提下“改进”,不如说是通过“改进”来“加强”。我们每一位素质教育的真诚拥护者,应该在这方面不懈探索、不断创新,以无愧于21世纪那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作者:李镇西
第二篇:十大观念心得体会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联接着深圳人乃至全国人在改革开放征程中的共同记忆,是深圳奉献给这个时代的一笔精神财富.每一个观念的背后,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每一个观念的传播,都伴随着自觉的口口相传。工作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更可以在身边发现一个个真实的深圳故事,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可以在大家的心中激起共鸣——那是属于深圳人的生动故事、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片段,点点滴滴,汇聚成海,让我们看到了观念的蓬勃力量。
从两方面领悟十大观念。
一方面,牢记使命,勇于实践,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不断增创新优势,走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创造了世人称道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创新观念,引领实践,培育了一批适应改革开放、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观念,喊出了时代强音,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斗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得票高企,这深圳特区草创伊始的蛇口精神,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响亮口号,并传诵神州。从鲁迅“时间就是生命”的感慨,到美国人时间就是金钱的直截了当,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升华和脍炙人口,曾经的惊世骇俗,现在的寻常理念,历史传承,后人写就,经典永远落户深圳了。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作为城市的教养品牌,深圳读书月今年已经到第11个年头了。书香是深圳这座经济特区的高调芳香,幽远清新,岁月弥香。什么都不是不读书的借口,读书让人圣洁,让人美丽,让城市被尊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的实干精神,已经浸入每个人的骨髓了吧。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最多的社工群体,最广博的城市关爱体系,还有一直在发出的支教队伍,来自官方和民间的灾难救助之手,深圳人体验到了,给予的快乐。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蓝天和大海没有距离,云彩和阳光没有距离,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一个地球,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大运会会歌歌词,深圳将在第二十六届大运会上,拥抱世界,和被世界拥抱。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敢为天下先”。都是创新勇当先行者的意思,无论特区的政策还特不特,有敢闯为先的精神,就有特区之魂在。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创意之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所有文化硬件的数据所代表的称谓背后,是市民的文化权利得到实现,文化不是一件衣服,但绝对是恩泽子孙的福荫,深圳人拥有。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宽容失败,这是一个多么有胸怀的词,那还怕什么,继续创,成了鼓励,失败宽容。
“来了就是深圳人”。移民城市的魅力就是包容和没有地域隔膜,或者说因为跨越了巨大的隔膜,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了就是深圳人。如此规模的碰撞所带来的活力,对城市来说,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能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得票高企,这深圳特区草创伊始的蛇口精神,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响亮口号,并传诵神州。从鲁迅“时间就是生命”的感慨,到美国人时间就是金钱的直截了当,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升华和脍炙人口,曾经的惊世骇俗,现在的寻常理念,历史传承,后人写就,经典永远落户深圳了。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作为城市的教养品牌,深圳读书月今年已经到第11个年头了。书香是深圳这座经济特区的高调芳香,幽远清新,岁月弥香。什么都不是不读书的借口,读书让人圣洁,让人美丽,让城市被尊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的实干精神,已经浸入每个人的骨髓了吧。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最多的社工群体,最广博的城市关爱体系,还有一直在发出的支教队伍,来自官方和民间的灾难救助之手,深圳人体验到了,给予的快乐。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蓝天和大海没有距离,云彩和阳光没有距离,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一个地球,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大运会会歌歌词,深圳将在第二十六届大运会上,拥抱世界,和被世界拥抱。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敢为天下先”。都是创新勇当先行者的意思,无论特区的政策还特不特,有敢闯为先的精神,就有特区之魂在。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创意之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所有文化硬件的数据所代表的称谓背后,是市民的文化权利得到实现,文化不是一件衣服,但绝对是恩泽子孙的福荫,深圳人拥有。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宽容失败,这是一个多么有胸怀的词,那还怕什么,继续创,成了鼓励,失败宽容。
“来了就是深圳人”。移民城市的魅力就是包容和没有地域隔膜,或者说因为跨越了巨大的隔膜,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了就是深圳人。如此规模的碰撞所带来的活力,对城市来说,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能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得票高企,这深圳特区草创伊始的蛇口精神,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响亮口号,并传诵神州。从鲁迅“时间就是生命”的感慨,到美国人时间就是金钱的直截了当,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升华和脍炙人口,曾经的惊世骇俗,现在的寻常理念,历史传承,后人写就,经典永远落户深圳了。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作为城市的教养品牌,深圳读书月今年已经到第11个年头了。书香是深圳这座经济特区的高调芳香,幽远清新,岁月弥香。什么都不是不读书的借口,读书让人圣洁,让人美丽,让城市被尊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的实干精神,已经浸入每个人的骨髓了吧。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最多的社工群体,最广博的城市关爱体系,还有一直在发出的支教队伍,来自官方和民间的灾难救助之手,深圳人体验到了,给予的快乐。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蓝天和大海没有距离,云彩和阳光没有距离,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一个地球,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大运会会歌歌词,深圳将在第二十六届大运会上,拥抱世界,和被世界拥抱。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敢为天下先”。都是创新勇当先行者的意思,无论特区的政策还特不特,有敢闯为先的精神,就有特区之魂在。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创意之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所有文化硬件的数据所代表的称谓背后,是市民的文化权利得到实现,文化不是一件衣服,但绝对是恩泽子孙的福荫,深圳人拥有。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宽容失败,这是一个多么有胸怀的词,那还怕什么,继续创,成了鼓励,失败宽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观念讲的是紧迫的使命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伴随着你的心跳,不管你是在穿衣吃饭,还是玩耍睡觉,时间绝不停留,绝不增加。服务于企业,就要对企业负责,先大家后小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效率是企业的生命。企业为我们提供生活保障,我们需要怀有感恩的心,所以我们要努力创造价值,做一个忠于企业的员工!企业效益好,员工的福利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观念讲的是务实精神。企业需要的是老鹰,而不是呱呱叫的鸭子。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实干型人才!
“敢为天下先”我将这个观念总结为四个字,即“创新传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与企业,创新意识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积极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有企业才有我们,企业不存,员工安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代表了城市文明的高度。帮助有需要的人,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博爱精神体现人性的高贵,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有人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帮他们,让企业充满爱心,岂不是很妙!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前者彰显了深圳人的时代意识。后者彰显了深圳的包容态度。在这里,没有排外倾向,到处都有平等竞争的舞台,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这是30年来深圳始终充满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应当珍视。
在企业也是一样,每天都有新人来报道,我们作为资格稍老的员工,需要慷慨解囊,帮助新人尽快融入集体,一次壮大我们的团队。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大不过集体,让我们用集体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这次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懂得了员工、企业、社会乃至国家之间惟妙惟肖的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祝企业美好明天!“来了就是深圳人”。移民城市的魅力就是包容和没有地域隔膜,或者说因为跨越了巨大的隔膜,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了就是深圳人。如此规模的碰撞所带来的活力,对城市来说,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能源。
第三篇:销售十大黄金观念
销售十大黄金观念
销售工作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也是压力巨大的工作!销售人员每年甚至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公司、市场、客户方方面面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业绩的压力,毫不夸张的说,销售人员就是一群整体被数字“折磨”的人!尤其是需要完成业绩的关键时期(如年底),被数字“折磨”的整夜睡不着的觉是常有的事!实际的市场销售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观念才能在保证完成销售业绩的同时而又不至于让自己“活的太累呢”?笔者结合自己10多年来的销售生涯认为销售人员应具备以下十大观念。在谈十大观念之前,首先我们来看看观念究竟有多重要!关于观念的重要性,相信很多相关的文章都给予了详细的解释与描述,在此,我们通过一个逻辑关系的推理过程来说明观念的重要性。这个逻辑关系为:观念决定思维——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这个逻辑关系可以看出最根本的源头还是观念,可见观念才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十大黄金观念。
一、只要你相信自己能赢,你就一定可以赢此观念强调的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与坚定的信念。当我们面对困难与问题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与信心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只有我们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去战胜困难、完成任务,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再困难的市场也一定有机会点,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此观念强调我们永远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句俗语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们面对一个困难的市场甚至是已经“烂”的不能再“烂”的市场的时候、当我们心力交瘁、黔驴技穷的时候、当我们已经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仍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研究,也许是一个逆向思维、也许是与客户谈话间不经意间的一个灵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没有完不成销量的市场、只有完不成销量的人此观念强调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过多的强调客观因素。实际的市场销售过程中,很多销售人员抱怨资源不够、公司总部相关职能部门“不配合”,或者过多的强调市场基础不好,遗留问题过多等诸多客观因素,从来不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客观的“困难”上,而不是积极的去想客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越来越难!
四、销售是个有因有果的过程,关键核心动作执行到位了,销量自然水到渠成此观念强调要正确认识销售的本质、要真正意义上理解销售工作的流程。不要寄希望于靠投机取巧、暗箱操作完成业绩,而是把销售的关键动作(比如铺市率、终端陈列、促销执行等)真正执行到位,这样我们的市场业绩才是良性的,我们的业绩才能稳步增长,良性循环!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五、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队的能力是无限的此观念强调要通过团队的配合与整体力量去战胜困难,最终达成业绩目标。很多销售人员个人能力很强,在市场碰到难题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是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摆平”难题,而忽略了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去客服苦难!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与能力特点,如果把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组合成个一个整体优势,那么这个优势的能量足以战胜任何困难!
六、换位思考是有效沟通的唯一法宝实际的市场销售过程中,很多销售人员抱怨经销商不配合,总部职能不配合,导致自己工作起来特别“吃力”,其实不单是经销商即使是总部职能部门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到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的沟通才会有效果。比如说,经销商不执行厂家的促销政策,我们需要反过来思考的是这个促销政策是否真的能够给经销商带来实际利益吗?
七、职业道德比能力更重要从事销售工作很多时候会面对很多利益诱惑,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实际销售工作中,销售“腐败”的例子也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论各行各业,职业道德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八、频繁跳槽不可取众所周知,销售人员的流动性很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但更多的是很多销售人员主动的频繁跳槽!频繁跳槽的最大危害就是跳坏了心态,最终一事无成!
九、用做事业的心态去做销售无论你是出于兴趣还是“被迫“从事了销售行业,笔者都建议:我们不要用简单的“打工思维”去从事销售工作,而要用做“事业”的心态去从事销售工作。销售工作虽然辛苦,但却也最能提升个人的能力,销售工作也最公平,只要你脚踏实地的去付出,也一定会取得相应的回报!用做事业的心态去做销售,我们就会真正寻找到销售的快乐源泉!
十、永远保持正向思维正向思维就是永远不说不可能,就是在碰到看似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永远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向思维就是碰到一切“委屈”的时候永远乐观、豁达,拥有正向思维,我们才会拥有快乐的销售人生!
第四篇:深圳十大观念学习心得
深圳十大观念学习心得体会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听着一首《春天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祖国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开始在南方的一片热土上——那就是深圳。
对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深圳的了解,我还是从单位组织的深圳十大观念学习活动中认识的,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不在于它所广大的国土,富有的资源。而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所拥有的信仰,既自己的观念。深圳在三十年中,留给世人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在于它所创造物质财富,而在于它的精神,它的智慧。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看着这一条条深圳用三十年的时间所凝聚出来的精华,我深受触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折射出“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这两个核心理念,成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就是减少争论,多干实事,“堵哓舌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呼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敢为天下先1992年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把邓小平视察深圳期间重要讲话中的观点、主张结合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分别以“猴年八评”和“八论敢闯”的社论形式连续发表。“敢为天下先”、“先走一步”、“敢闯敢试”等观念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深圳自我激励、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坚定信念。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提出深圳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优势、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每年11月举办“读书月”。在这座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屹立的是世界一流的书城和图书馆。热爱读书,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加文明,更加时尚。深圳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从一个城市对于失败的态度,更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力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精神、深圳力量的体现。“鼓励”和“宽容”无疑将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改革年代。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也就是对人本身的价值的尊重。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根本目的”的理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源于古印度谚语的话,早已成为深圳义工的独特理念,深圳人耳熟能详。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一句口号,后来广为传播,契合了深圳人具有世界眼光的追求。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一种深深的对归属感的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
深圳十大观念不仅仅是一个广义上的口号,它实实在在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形象的反映出作为国家的脊梁工人所应有的认知,每一分钟,每做好一件事情都是在创造社会财富,效率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明白成功没有捷径可走,胜利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敢为天下先。也让我们知道不仅仅满足于现在所掌握的技术,而是要敢于攀登,敢于挑战,勇为天下先。邓小平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来源。”作为新时代的工人应勇于创新。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书籍是人类的最好朋友,书籍记录了绝大多数人类创造出来的知识,读书会使我们的眼界扩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我们懂得失败不是永远的,暂时的失败不能磨掉我们走向成功的雄心,宽容失败,才能汲取更多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作为新时代的我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世界观,人生观。应该有更高的认知水平才不会落后,才能迎头而上,纵观大局。来了,就是深圳人。也许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能提出这样一句口号了吧,在所有人都拥挤向城市的时候,他们有的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歧视,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她宽广的心胸让我们真正对她有了归属感。
第五篇:深圳十大观念观后感
深圳十大观念观后感
这本书读完了,但里面的一字一句却深深的感动和激励着我。
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仅激励着蛇口人,也扩展到了全深圳,”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的神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1984年4月30日,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先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1985年12月29日,国贸大厦竣工,“三天一层楼“和深圳速度”由此传神州大地。到了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楼”的速度,又创造了第二个“深圳速度”。两座大楼堪称“深圳速度”的姊妹篇,也成为深圳奇迹的代名词。这在当时,浓缩在这个口号提出的“时间”和“效率”的概念中。
袁庚在“香港第一课”时曾说过:“小时候,我们读书都读过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就是说,时间就是金钱。此外,效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没有效率,就不能生存,效率就是企事业的生命啊。
是的,一个人做任何事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业绩,也不需要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只要你对事情的态度是认真,珍惜时间,提升效率,你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因为态度决定了你是否成功。
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对深圳人而言,这八个字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对“空谈”的拒绝态度,对“争议”的清醒立场;又是一种激励,一种期望——面向“实干”的自我激励,面对“兴邦”的热切期望。
对于我们而言,这八个字同样受益非浅的,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追寻理想的那份执着,你的付出必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不是学历决定着你是否成功,而是你是否愿意埋头苦干,努力的坚持不懈。
三、敢为天下先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去行政化”“自主招生”改革,被被为而立之年的特区“敢为天下先”的又一次突出创举,释放了中国高教改革的积极的信号。
但很多人说,南科大是在做“南柯一梦”,可是校长朱清时却很坚定,他说,这不是白日梦,而是一代人的梦想。他还曾有一句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现状的著名比喻:“大家都发现这列火车开错了方向,可是没有人敢往下跳。
而现在,朱清时正在深圳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鼓励下,勇敢地往下跳,他说:“成功了,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失败了,可以为中国高教改革积累经验。”
尽管南科大还在筹建当中,但深圳30多年的高速发展历程已经给大家答案了,“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敢为天下先”,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冲破一道道阻力,相信南科大的梦实现之日也不远了。
人往往在做一件事时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做事缩手缩脚,怕这怕那,害怕失败。上面这个例子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不管做任何事要勇敢的迈出去,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尝试去做,如果连尝试都没有去做,成功又从何而来能。
四、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深圳的神奇故事早已世人皆知,在人们的眼里,那里风光无限,那里朝气蓬勃,那里活力四射。
然而,机遇光顾深圳的同时,挑战也毫不客气地尾随而来。跨入新世纪几年后,一份新的考卷摆在深圳人面前。
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这四大问题被总结为“四个难以为继“,让深圳人不得不提出改革创新来破解深圳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古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会使失误的发展不受阻塞。站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五、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在发展内涵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可以作出多种价值选择,都渴望得到世人的尊重和理解。
知识,赋予城市力量;书香,不断湿润心灵;文明,凝聚你我力量„„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在新的世纪中,我们都应该与好书为伴: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身心才能得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情趣。
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失败只是一次经历而绝不是人生。在深圳,没有人因为失败被小看,也造就了人们不会为失败而自轻。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可以在成功的时候得到掌声,也能够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宽容的鲜花。
鼓励创新就要宽容失败,每一个成功之前总会有很多次的失败,当然宽容失败并不是放纵失败,而是要总结失败的经验,进一步奠定你成功的基础。
总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不要因为失败了,就此放弃,而要勇敢地去面对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走向成功。
七、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当“市民”和“文化”结合在一起,文化就不再仅仅是有钱有闲之辈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而是每一个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个深圳人,他的周末可能是这样度过的:周五晚上8点去中心书城聆听作家们谈文学,周六下午和周日下午可以去深圳音乐厅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还可以选择去深圳图书馆欣赏一场艺术表演,或是听一场精彩的学者演讲。如果你是戏迷,周六下午还可去深圳大剧院上一堂精彩的戏剧赏析课。而这样满当当的文化生活,都可以不花分文。
也就是说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所有人,不管他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的收入多少,原来生活在什么地方,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来自英国的一句谚语,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爱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
在生活中,没有人是一直走坦途的,在别人遇到挫折不幸时,你适时的帮助,一杯水,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他感受人间温暖,重拾信心,走出生命的精彩,或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助人者,自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