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时间:2019-05-15 00: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第一篇: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襄阳纪委程元银作于1994年

在人类历史上,腐败和反腐败问题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腐败现象从萌生之日起,就遇到了反腐败力量的抵抗。人类社会的政治斗争史,在某种意义上差不多就是正义与邪恶、反腐败力量同腐败势力较量的历史。反腐败斗争几千年来从未止息过,特别是当代,反腐败的呼声日趋强烈,反腐败的手段愈益先进,反腐败的阵容更加强大。不独社会主义的中国,世界各国也都掀起了一次次反腐败高潮。但效果如何呢?仅就中国而言,可一言以蔽之:成绩不小而问题不少。请看1993年全国揭露出来的部分消极腐败现象:前8个月用公款购小轿车花费151亿元;前5个月查处贪贿案18183件,日平121件,受贿最高的是700万元,贪污最高的为3300多万元;有的一桌“黄金宴”花掉10多万元;某市捣毁一地下赌场,收缴赌资23.8万元,拘留参赌人员10 0多人。上述问题连同其他情况可以作如下概括:腐败现象还很严重,腐败势力还很顽固,有的问题久治不愈,而新的腐败现象还在不断冒头,有的腐败现象只是暂时收敛,而个别的则愈演愈烈,还有的顶风上。

为什么会是这样?概言之,是思想认识的不是、工作思路的不对、防治措施的不力和外部环境的不适等,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的根源的问题。虽不是论的腐败的根源,但同它有交叉的地方。

一、思想认识的谬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在反腐败问题上,一直以来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以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反腐败斗争。

l、对立论。有的人孤立地看问题、错误地认为腐败现象完全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是搞活经济后带来的,把反腐败斗争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要反腐败,必然会影响改革开放,会妨碍经济建设。受这种错误思想影响,或者纵容、提倡人们大胆地吃喝送礼、行贿受贿,说什么“不吃不喝经济不活”;或者让纪检监察部门睁只眼闭只眼,少管“闲事”,说什么“经济要上纪律要让”等。

2、难免论。在一些人看来,腐败既是一种历史现象,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又是一种世界潮流,世界各国都有腐败问题;那么社会主义中国也难以避免。再说,当前反腐败的大气候尚未形成,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既然难免,既然是这种现状,则一切措施都是徒劳的;何不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或者既使是反腐败,也只能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3、无望论。有些人一叶障目,夸大社会的阴暗面,认为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到处都是,而看不到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看不到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已经取得的成绩。还有的觉得反腐败斗争不尽人意,行业风气没有明显好转,因而认为腐败难治、没治。受此影响,一些人缺乏信心,悲观失望;工作中消极应付,甚至放弃斗争;还有的惧怕腐败现象,害怕打击报复,不敢开展斗争。

4、吃亏论。这种观点认为,谁反腐败谁抓廉政建设谁在经济上就会吃亏,担心我反他不反,我反我吃亏,或者先反先吃亏等。受此影响,一些人以保全地方利益、单位利益或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对反腐败对争左顾右盼,患得患失,互相观望,消极对待。

5、宽容心理。有的人认为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民主与法制也不健全,工资改革前机关干部的收入偏低,因而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问题不应有过高的要求。这种思想实际上承认了违法违纪乃至腐败现象的合理性,使违纪分子受到鼓舞,心安理得,一犯再犯。于是,一些人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采取听之任之乃至宽容放纵的态度,甚至对违纪者表示同情,保护包庇他们。还有的是思想上麻木,行动上疲软,对腐败现象由默认到适应。甚至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倒正常了。

6、轻敌心理。轻敌思想的表现是不能和不愿正视现实,看不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没有忧患意识,自我感觉良好;对反腐败斗争掉以轻心,缺乏紧迫感。

7、忍辱心理。一些企业一些群众对腐败现象,不能进行抵制,不敢开展斗争,不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腐败行为危害到自身利益时,采取忍辱含垢,逆来顺受的态度。比如对“三乱”问题,很多企业不敢顶,你要多少便给多少,什么时间要什么时间给,从不敢说半个“不”字,生怕得罪上司和有关部门。有的担心,举报的问题虽然查处了,但招来的是更凶狠的报复;又不能件件反映,事事引起监督检查部门的重视。

8、与己无关的观念。有的人随波逐流,抱着“人廉我廉,人贪我钻”的心理,甘当墙头草。反腐败他不反对,因为他也吃尽了行业不正之风的苦头,腐败惩治了,政治清明了,他也可以免去求人办事低三下四送礼行贿的苦恼。但要是让他站出来反腐败,他却没有这个胆量,极不情愿。这种人“坐在城楼观山景”,只指望别人反腐败,自己坐享其成;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明哲保身。所以,对腐败现象尽管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只是喊喊而已,不敢和不愿亲自动手打,怕惹麻烦。常见的是,人人痛恨不正之风,要求制止不正之风,但又惹不起它,离不开它,又想搞不正之风。这是极端矛盾的心理。

9、为公无错观念。一些人打着集体的旗臶搞“三乱”及勒索钱财,认为没有捅进个人腰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在查处上,有关部门也认为为公无大错,对当事人不予处罚或从轻发落。与此相类似,是认为公款大吃大喝、跳舞、旅游等,以及对官僚主义失职演职行为,一概以未捅进个人腰包、不是贪污受贿为理由,不算违纪行为,不给予应有的处分。

10、法不责众观念。有时一个地方或单位;有很多人同时违法违纪,如公款吃喝送礼、集体私分、滥发钱物等。在处理上,有人认为应该法不责众,总不能把这些人统统加以处罚;否则,岂不是打击一大片?干脆都不处理拉倒。

二、工作思路的偏颇

工作思路的偏颇主要指的是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在提,要求得到纠正,但始终没有解决好。

在有些地方或单位领导的心目中,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有硬任务,甚至是唯一的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及反腐败斗争是软指标,可有可无,可紧可松。他们只重视经济工作,忽略甚至完全不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搞反腐败斗争,削弱思想政治工作。误认为经济工作可以代替一切,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便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腐败现象就会自行消失了。在有些地方,虽然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但只是喊在嘴上,工作没有部署,也无人具体来抓,更缺乏明确的目标,常常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结果,经济建设虽然暂时搞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滑坡了,改革开放就有可能偏离社会主义轨道,走向畸形发展的趋势,甚至有走向蜕化变质的危险,不仅新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导致已绝迹多年的许多丑恶现象又沉滓泛起。忽略反腐败斗争,还将反过来阻碍经济建设,破坏改革开放。可见,仅仅一手硬,这一手是无论如何也硬不起来的。

三、防治措施的软弱

没有严惩便没有廉政,对腐败现象打击(也包括防范)不力,无疑是腐败现象久治不愈的重要根源之一。

l、不能严格执法。在查办违纪犯罪案件中执法不严,该处罚的未处罚,以及应加重处罚的从轻发落了。如有的 以批评教育代替纪律处分,有的应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的只给了其中一种处分,有的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纪处分,有的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打击,有的在同一量纪或量刑标准的幅度内打“擦边球”,取下限就低不就高,有的重刑轻判,还有的对违纪行为不处分犯罪问题不判刑等。在不少地方,严重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案急剧增加,但惩处却十分轻微。一些办案人员感叹:“街亭顿失,马谡难斩啊!”据北京市抽样调查,1991年被司法机关追究犯有玩忽职守刑事责任的53入中,有21人免于起诉,起诉后判刑的也仅8人,并且缓刑者居多。某公司一位副科长将刚从瑞士运抵北京用于亚运会的电梯主机箱,当作美国外交官的行李箱,再次装船发往美国。后来该公司又花20多万元将该箱空运回来。对这一事件当事人的处理,却是免于起诉。

2、单位保护主义。单位保护主义者对本单位内部的违纪犯罪案件,不是积极查处,而是采取保护的态度;不仅自己不查处,也不让上级或其他部门查处。他们一是捂,隐案不报,不把问题捅出去。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案件,有些领导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还怕报上去后会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单位评选先进,甚至错误地认为会影响内部的安定团结。因而千方百计捂盖子,既不组织查处,也不向有关部门报告。二是顶。对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要求查办的案件和要求给予处分的人员,顶着不办,不调查不处理,臵之一旁。甚至对前来办案的人员百般刁难,不予配合,不提供方便以及提供假情况等。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单位负责人或握有实权的经办人所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呼风唤雨的实力,因而敢顶。三是磨,顶不住的则磨则拖。有的给你“泡蘑菇”,不说不办,但就是不给你办。一拖再拖,直拖得走了风声泄了密,拖得犯案者串了供毁了罪证,乃至溜之乎也。有的寻找各种借口,什么没人啊、没经费啊、没时间啊,总归一句话,办不成。

3、工作流于形式。毛泽东同志认为,世界上只有共产党人办事最讲认真。而现在很多人却是最不讲认真,尤其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尽玩虚的,搞形式主义,对上敷衍领导,对下糊弄群众。有些工作,你说没搞吧,他又在动作,说在搞吧,他又极不认真极不负责,总不见成效。就像喝水未能解渴,看戏没有结尾一样,让人觉得不过瘾,很不过瘾。说要检查吧,他能提前一个月就把检查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等,尽数通知被检查对象,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检查组一到,听几句汇报,翻一翻有关资料,再采访几个事先安排好的典型,最后酒杯一端,便顺利验收了,皆大欢喜。对于廉政工作,常常是上面抓一阵子,下面应付一阵子,然后又回到老样子,或者叫做“一紧二松三重来”。特别是无论什么事情都热衷于强调自我教育,自查自纠。这种方法只能收效于一时,而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一般来说,能认识错误并能改正的,则当初就不会犯。很多问题是明知故犯,所以自查的结果,多是查小不查大,查明不查暗,以及揭露当前的掩盖过去的等等。试问,有几个大案要案是自查自报揭露出来的?还有的仅仅强调自我约束,内部监督,须知人的自觉性是有限度的,没有外部压力,光靠或主要靠自我监督是不切实际不会有效的。

4、法规制约乏力。法规制度等,一般具有晓喻、规范、教育、约束和惩处五大功能,后两种功能尤为重要。现在的问题是法规制度不健全,以及有法难依,有制度不好执行。这主要是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法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而新的法规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些空档中,产生了大量违法违纪乃至腐败现象。比如在企业的租赁或承包经营中,保护性倾斜性的政策多,而配套性制约性的措施少,一些经营者有了越轨行为,像虐待工人、任用亲朋、采取短期行为、搞掠夺式经营、用行贿的办法进行不公平竞争、同国家争夺原材料、资源等,便缺乏相应的法规予以制约和惩戒。

四、外部环境的影响

开展反腐败斗争,也应该有一个大气候,有适宜的外部环境。如果大气候未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那么对反腐败斗争也多少有些影响。这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过分依赖、坐等观望。

1、国际腐败势力的影响。腐败是一种“世界病”。当今世界上,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有腐败现象。当代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除了经济上互相渗透之外,政治、文化、社会风气等也互相影响,常常是“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作风和丑恶的社会现象也乘虚而入,侵害我们党的肌体,腐蚀人们的思想。并且只要对外开放,腐败现象或多或少地总要跟进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腐败既然是一种 “世界病”,则反腐败斗争也应是世界性的,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单独地完全彻底地解决腐败问题。有的一时解决了,但过不了多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现象还会涌进来;或者给予影响,使其死灰复燃。否则,只能把那个国家封闭起来,永远不同外界接触。如同共产主义只能在全世界同时实现一样,腐败现象的最终根治也只能靠全世界共同努力,同时达到这一目的。这样说,并不是要人们坐等到那一天的到来,而是要求我们必须从自身抓起,从现在抓起,一步一步向大目标迈进。

2、经济不发达的原因。经济问题既是腐败的根源,也是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原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从 两个方面理解。第一,就是不管生产资料公有还是私有,社会物资的分配与消费则是以个人或以家庭为单位的,而这是各种社会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就是说现在整个世界都还处于私有经济(不全同于生产资料方面的私有制经济)阶段。在私有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不可能不为自己着想,也必须为自己谋利益。一己之私是万恶之源,是腐败现象的总根子。第二,在当前生产力不是充分发达,物质财富没有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能得到最大满足,还不能“按需分配”,则人们不可能不为自己。为了自己,则贪财谋利、损公肥私现象在所难免。而这些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解决不了的。就是说,腐败现象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这也是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第二篇:四马说教案

苏教版八(下)教案

徐静

四、马说

韩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3、明确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体会作者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于在位者不 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做法给予的强烈愤慨。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的关系导入。关于伯乐相马的故事历来被人们所推崇,良驹配名士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一段佳话。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

古人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这句话中的“韩”说的是谁呢?韩愈,大家了解多少呢?(潮——气势宏大;海——博大深沉;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

四、通读课文,正音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首先要读通,读准,读熟。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请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

3、齐读

五、翻译课文,把握内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苏教版八(下)教案

徐静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感知内容

1、课文开篇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

明确: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2、当“千里马”被埋没时,他的遭遇怎样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明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那么,千里马为什么会被埋没呢?

明确:因为“食马者”的无知。由于“食不饱”,因而“力不足”,于是“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活画出执策者一副愚昧蛮横的丑态。

4、韩愈对千里马的不公遭遇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品味意境,把握主旨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俗话说,不平则鸣。韩愈怎么会单单为一匹马的不公遭遇而鸣不平呢?这岂不是小题大做?你们怎么理解呢?

明确:(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所以: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激发情感,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明确: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在这里我送几句话给大家虽不是什么金玉良言,对大家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是金子,无论放在何处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哪怕是一块煤,也有它的价值。苏教版八(下)教案

徐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忧伤,不要忧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竞争是当今生存的一门功课,别等机会寻找你,而是你要去寻找机会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明确:我也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睛。

3、小结: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第三篇:四说好普通话

“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主题班会教案 四(4)

一、活动主题:人人都说普通话,校园处处是一家

二、活动地点:四(4)班教室

三、主持人:班主任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队员们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让队员们树立说普通话的意识。

3、通过活动,懂得语言环境来营造,文明规范要记牢。

4、通过活动,准确把握和全面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让学生自觉在

公众场合和交往中使用普通话,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五、活动内容:

1、全体起立。

2、出旗唱队歌。

3、各小队清点人数并向中队长汇报。

4、全体坐下。

5、活动开始:(1)中队长谈话引入。

(2)普通话知识知多少?(抢答环节)a、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什么意思?“普通”二字是“普遍通行”,“共同”的意思。

b、什么叫做普通话 ?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c、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宣传周的时间是 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3)自由讨论:我们为什么要讲普通话?

主持人适当给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无论是事例论证还是道理论证,无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还是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无论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还是必要性,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只要你的发言可以让我们认识我们要讲普通话就可以。(4)(主持人总结)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社会交际,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你想与人交流,你应该说普通话;如果你走出高淳,你要说普通话;如果你想做国际人,你必须学会说普通话!(5)自己为什么不讲普通话,对普通话认识的误区有哪些?(6)自我评价:自己现在的普通话水平如何,自己决定如何提高?(7)学习普通话舌头操——学习绕口令

语言美是文明礼貌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说好普通话,还要 能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8)班主任作总结。

第四篇:四说我的作文教学

“四说”我的作文教学

一、说观察

观察是搜集材料、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具体生动的描写也来源于对生活、事物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因此,观察是写作的“先遣部队”,观察得认真仔细,写起作文来如有神助。可是也有很多孩子反映:我观察了,可为什么还是没收集到足够的写作素材呢?为什么还是无话可写呢?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如何进行有效观察呢?

1、观察务必细致,观察结果力求准确。如: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的记录:蝉的幼虫每到夏至前后就从地下的洞里钻出来,洞口直径2.5厘米,洞深4厘米。蝉体型小,它的洞穴更是不值得一提。可是法布尔不但观察蝉出洞的时间,还准确地丈量了洞口大小和深浅,用厘米为单位,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怎么样,够细致的吧!相信每个人看到这组数据都会有所感悟。

2、观察要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事物自身特有的,其它事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如长颈鹿的脖子长、头小,鲸鱼身躯庞大,胎生哺乳,这都是动物自身的本质特征。事情各有各的起始缘由、经过、结果;人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性格,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之处。总之认识一种事物,一个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就是它的典型特征。如果我们通过细致观察,抓信各自本质的特征,就能把人和事物写得生动具体。

3、观察不仅用眼看,要多种感官齐上阵。如: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的记录:往土铳里装满火药,轰隆一声巨响,但是蝉却无动于衷,仍旧唱个不停。为了观察蝉是否是个“耳聋”,法布尔动用了火炮,土铳,制造出“巨响”,得到了特别的观察结果。观察时我们不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手触摸,各种感官一齐使用,观察结果就是立体多元,丰富多彩的。倘若只用眼睛,所得的必定十分有限。

4、学会反复观察。反复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才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如蝉唱歌时,先是延续几秒钟,短暂沉默后,歌声突然提高,保持几秒钟,逐渐降低,成为呻吟,然后突然又高起来。

启发:观察要抓住变化,不要满足于单一的结果。蝉的叫声变化多端,一切都被法布尔收入文中,成了百转千回的文字乐章。可见法布尔在观察时不满足于单一的结果,他善于捕捉观察对象的变化。我们在观察对象时也要耐下性子,留意对象的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这将使你的观察结果与众不同。

5、学会连续观察。蝉蜕皮分为两步,第一步只需要10分钟,第二步需要半个小时。

启发:观察讲究持续,“不到长城非好汉”。粗略一算,法布尔观察蝉蜕皮至少用了快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蹲在地上或者卧在树枝上一动不动,这种观察时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有了时间的保证,你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惊喜。试想一下,在十几分钟后如果法布尔就离开的话,他就见不到蝉第二次蜕皮。再往下想,法布尔可能花更长的时间追踪观察蝉第二次蜕皮后的变化,虽然无果,没有记录,但这份执着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6、学会对比观察。

总之一句话,观察在于用心。只要观察到位,写作不愁!

二、说情境活动

具体,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而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却常常会把文章写成“流水帐”,出现泛泛而叙、空洞笼统的毛病。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

1、要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

作文时,对于与文章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情节,要详写;但有些同学却只习惯于概括叙述。怎么办呢?行文中如果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就能够把情节写的具体详细。

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有一次,我在教室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的同桌李洁走过来,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终于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就显得很笼统。

如果我们根据文章的思路,多问几个“怎么样”,就可以把这段文章所记叙的情节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我”遇到了一道怎么样的难题?做不出来时,我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同桌是怎么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么说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我们就会描绘出这样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

这是一道列方程解应用题,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该怎样做。‘非算出来不可’我心中暗暗地和它叫起劲来,„„可不知怎的,脑子就像打了个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不知何时,我的同桌李洁悄无声息地凑了过来,小声问道:“怎么啦?”我指着那道题,无可奈何地说:“喏,进了迷魂阵了。”

她仔细地看了看那道题,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轻轻地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两次各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说。

她好象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设第一次倒出x升纯酒精,加满水后又倒出x升,难点应该是„„”

“第二次倒出纯酒精多少升。”我接过她的话说。

“那第二次倒出多少呢?”顺着她的思路,我边思考边说,“第一次已经倒出x升,应该拿总数减去x,除以总数,就是„„对,再乘x!”我豁然顿悟,兴奋地脱口而出。

“对呀!”她笑着点头。经过她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做了起来„„

看,扩展前的文章干巴巴的,只有骨架,就像一个瘦骨伶仃的人;扩展后就变得血肉丰满,精神焕发了。

2、要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写:

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可以使描写变得具体生动。

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一次足球赛中的射门动作“小刚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同样显得很笼统。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击,又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一脚抽射——进啦!”

3、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

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要再次要„„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具体充实。象《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对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如,有位同学写《看菊展》中对菊花的描写“红的、黄的、紫的„„这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各异,而且姿态万千——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昂首怒放。瞧!那一株象美丽的少女安详自若,那一株又象翩翩少年笑迎秋风„„一阵微风吹来,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段描写就是从视觉到嗅觉,从颜色到形态,把菊花的美丽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事物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三、说“轮流日记”

目的: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都有自尊心, 有上进心,自己写的日记班上的其他同学,尤其是其他同学的家长都要看,所以都很慎重,不敢马虎。二是可以增强家长的责任心。家长可以从学生的日记本上看到其他孩子的习作, 从而对自己孩子的习作在班上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看到别的家长认真负责的评阅,指导.自己也不敢随便。三是老师可以当面辅导,效果比每天批改68本习作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愿意写,家长愿意看,老师也愿意改。

操作程序:

1、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人小组,优、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以“一周”为一轮,每人写一天日记,什么内容都可以写。

2、每个小组自备一本日记本(由组员出资,组长购买),给日记本取个动听的名字,并安排好组员写作的日期。

3、日记后面可创设家长留言版,老师留言版,同学留言版等,组内成员要对组员日记做点评

4、每两周开一节日记评讲课,评出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

四、说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就不重复了。我们语文老师要远视,不要近视,要有大语文观的意识。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著名教育家张志公也说过:“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就连教育部也明文规定从小学到初中课外 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小学就要 达到145万字以上。初中课程紧,不趁着小学时间多,记性好多看些,还等什么时候?初中、高中的考试明确提到课外读物必考。只有好读书的学生才会不断地在书海中积淀语文素养,丰厚语文底蕴,才能达到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 阔天地。

第五篇:投掷说课(水平四)(推荐)

水平四《袋鼠玩纸球》

说课稿

柳先锋

即墨28中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水平四的投掷教材,课题是《袋鼠玩足球》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题立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新教材、改革教法、创造新器材;采应体验、诱导等教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法,将投掷教材与发展学生弹跳力有机的结合。使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投掷的兴趣,发展灵敏、协调及弹跳等素质。同时通过废物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的内容:

1、玩纸球。通过让学生课前自制纸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玩纸球,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培养发散思维与创造力。

2、投抛纸球。在本课中让学生熟悉各种投抛纸球的方法,重点学习原地双手前抛纸球。

3、跳跃。结合投掷纸球,让学生模仿袋鼠跳捡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掌握各种投掷的方法,初步学习原地双手前抛动作技术。

3、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及弹跳力等素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5、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各种投掷方法、并能运用一到两种方法抛掷纸球。

2、教学难点:原地双手前抛纸球的用力顺序与出手动作。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在课的开始部分,老师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节律下一起做准备活动,使身体各部分充分活动,减少练习中受伤的概率。随后是一个跳跃小游戏发展学生的弹跳力与合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纸球做各种抛掷练习,利用纸球有3个好处:一是降低练习的难度,二是废物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是纸球易抛但不易滚动,抛后捡球容易。然后让学生利用袋子和纸球做组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能力与方法。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先说明本次课学习的重点:原地双手前抛纸球。然后让学生根据技术名称小组合作学习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讲解与纠正动作,这样做首先让学生初步学会前抛的基本动作,而不是一开始老师先讲解示范,强调用力顺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想动作而不能顺利的将球抛出。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时,采用游戏教学法一抛一捡:一名同学将球抛出另一名同学模仿袋鼠跳将球捡回。这样每一名同学都想投远,而投的越远捡球的同学跳的越远,无形中提高了练习的强度。然后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将球抛出,跑步捡回。发展学生的灵敏与反应能力。最后分成两个小组将纸球回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在原地放松,本课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下载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这四句话父母不要轻易说

    1. “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

    大走访要用“四心”换“四说”

    大走访,干部要用“四心”换群众“四说” 年初,省委部署开展了“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动员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离开案头,奔赴村头,与群众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开展大走访,......

    镇平产说会四套话术

    邀约话术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将举办一场“资产投资类沙龙活动”,是一场迎新客户答谢会。在我这么多客户中,我总是觉得跟你特别有缘,也非常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所以我......

    夫妻过日子不要随意说四句话

    夫妻过日子不要随意说四句话 夫妻经营婚姻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以及什么话不该说,即使是老夫老妻也需要谨言慎行,倘若说了不该说的话,等同于祸从口出,离婚极有可能被提上日程,大部分......

    说“三”道“四”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说“三”道“四”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研究了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全社会关注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四: 和烦恼说再见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顺利度过青春期。 2、能力目标:体察自己的心理......

    高三班主任常对学生说的四句话

    新学期开始了,高三学生一切按正常进行,依旧是上课,下课,吃饭。只是多些紧张的气氛,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常会听到高三的学生说,班上的同学突然间没有说话,每个人都在奋战,以往......

    四1经典诵读《少年中国说》朗诵词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