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及操作概要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及操作概要
一、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定义
唐双宁主席: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类机构采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估算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切换幻灯片
第二种定义: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又称贷款风险分类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类机构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贷款五级分类究其实质看,是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风险管理手段,来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尽快化解贷款风险。一句话,通过五级分类,要更加管好我们的信贷资产。银监会提出从##年起要在农村信用社推广贷款五级分类,这对于促进农信社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这就引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
切换幻灯片
二、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
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行五级分类是贷款风险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统一化。贷款五级分
类作为一项基础制度,其分类的名称、划分类别的标准和定义都已经国际化。从其推行情况看,贷款五级分类已由欧美逐渐推广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而且一些国际大银行已经实行十二级分类,部分欧美银行甚至还实行19级,21级贷款分类。
根据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四大风险。在此基础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满足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从我国银行业情况看,2002年起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也按照监管要求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在这种各大金融机构积极推行五级分类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果继续实行“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不仅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也大大落后于国内银行业主体。因此只有加快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才能做到分类结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才能适应统一监管标准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五级分类在农信社已经不是要不要推广的问题,而是已经推广得太迟、太晚的问题。
(二)推行五级分类是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最基础工作。与四级分类相比,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和衡量贷款风险,能够动态的通过提取专项准备,去覆盖和弥补预期损失,能够通过一般准备和充足的资本,去更好的抵御非预期损失。为什么讲是动态的提取呢?因为五级贷款分类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贷款形态和类别的划分,相应的,贷款类别也随贷款风险的大小而变动,而专项拨备有随着贷款类别的变动而变动,又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专项拨备是
动态提取。对于一逾两呆,由于它是按照逾期期限进行划分,因此不具备动态提取的特征,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风险状况和应提取的专项拨备。正是基于五级分类在风险管理中这种独特的功能,银监会决定从##年在农信社全面推开贷款五级分类,并提出“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的基础。监管思路分四步走,第一步就是准确地做好贷款分类,第二步按照分类结果提取拨备;第三步-做实利润,第四步-资本充足率达标,这就意味着银监会正逐步将工作重点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组织指导转移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上来。而抓好五级分类工作,正是实现监管部门“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的基础所在。没有准确的贷款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就无从谈起。
(三)推行五级分类是强化农信社信贷风险意识,促进农信社稳健经营高效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信贷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的核心又在于:如何通过采取包括贷款五级分类在内的多种风险防控措施,及时的,动态的识别信贷风险,在均衡风险和收益的原则下,不断提高信贷风险的掌控能力和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要抓好风险管理,实施贷款五级分类无疑是一项基本措施。通过贷款五级分类的推行和实施,能够更加的充分揭示和计量信贷风险,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也能够更加促进农村信用社真正培育起风险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保障农信社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举个例子:某信用社给某
个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0万元,期限5年,贷款发放的第二年,借款人失踪了,而且本笔贷款没有刻意追索的抵押、质押或其他第二还款来源。就实际损失看,本贷款基本上已经成为损失,按照一逾两呆分类,本笔贷款原则上到期后才能转入不良,在未来的四年内,由于本笔贷款没有转入不良并计提相应的拨备,导致虚增利润,虚增利润又加重了本不该负担的税负。而五级分类恰恰能规避这一点,依照本笔贷款的情况,再贷款发放的第二年,就可以将本笔贷款转入可疑或损失进行管理。接着是计提拨备,做实利润,减少税负。
因此,五级分类的推行不仅是外部监管的要求,更是农信社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内在要求。
切换幻灯片
三、推行五级分类带来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取损失准备金会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后,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分类结果,按照准备金计提指引的要求提取准备金,也就是在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还要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根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金。五级分类推行后,准备金的计提较之以往会有明显上升,上升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正常贷款中潜藏着相当数量的不良贷款,如果计提拨备。但同时应该看到,通过专项准备金的计提,能够提高农信社总体的抗风险能力。
(二)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在正式实施五级分类的初期,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显著上升。在全
行最初试点推广期间,广东省的“清分”结果表明,按五级分类计算出的不良资产比例,比“一逾两呆”下的不良资产比例要高近20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03年两种口径并行期间,按照国际标准执行的“五级分类标准”得出的不良贷款率比“四级分类标准”要高出4至5个百分点。
所以,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很有可能会使不良贷款占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并影响盈利。原因在于:由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轨的初期,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一般比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多,专项准备金的提取也相应较多,因此其盈利要比四级分类时有所减少。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按照四级分类,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不良贷款率17.53%。而如果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率预计会在20%以上。对此,提请各位可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对短期利润水平将构成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拨备。准备金增加会分流利润,因而农信社的业绩将将在短期内受到影响。按照五级分类的要求,关注类的贷款,提取比率为2%;次级类贷款,比率为20%(16-24);可疑类贷款,比率为50%(40-60);对损失类贷款,比率为100%;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可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因此,从推行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的前期看,未来1至2年如果完全按照五级分类结果提取拨备,势必会给农信社带来一定的经营困难,一些银行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利润下降
甚至严重亏损。这种痛苦之短暂的,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机构的负责人,你短期内就要高升了,„.把困难留给后来人,但是你一走,人家就是释放不良,尽量把底子做实,现在好多机构的负责人都在这么做。四、五级分类在国内金融机构推广情况 切换幻灯片
(一)国有商业银行五级分类推广情况,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早在1993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技术援助并引入贷款风险分类,在当时,引入银行监管的核心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的监管。在当时,国际通用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将贷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为特定风险级的贷款提取准备金。这套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即 “五级分类法”。从此,中国银行业在贷款风险的标准、辨识、控制上开始长达十年的探索。
第二个阶段——试点阶段。1999年,中国在广东省的部分银行率先试点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取代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的四级分类制度。(实际上是点工作在1998年5月启动,由于清分结果远高于四级分类,因此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正式推行)。
第三个阶段——推广并行阶段。200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2002年年初到2003年年末2年时间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出现了贷款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并行统计的局面。
第四个阶段——全面实施阶段。自2004年开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取消以前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目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均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有的行还开始推行到非信贷资产甚至表外资产。五级分类的全面实施,标志着国内金融机构正式启用新的风险分类方法,标志着国内金融机构向着国际监管标准又迈进了一大步。
(二)农信社五级分类的推广之路 切换幻灯片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试点阶段。自2003年8月国家决定在吉林等8个省(市)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试点,两年多以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个阶段——推行阶段。国家银监会决定从##年起要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确保年底前所有法人机构保质保量地完成五级分类,实现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级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
第三个阶段——并行阶段。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并以五级分类为主。
未来农信社在什么时候推行五级分类尚不得而知,但农信社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
五、推行五级分类信贷资产范围 切换幻灯片
按照银监会要求,此次农信社五级分类推行范围包括: 首先,在机构数量上,全国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全部推行; 其次,资产种类上,不仅要对贷款进行分类,还要对透支、贴现、各类垫款等所有其它表内信贷资产实行分类,并试行对信用证、承兑、担保等表外业务和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概言之,分类范围包括:所有法人机构的所有信贷和非信贷资产业务。从推行的次序看,可能先要表内信贷资产入手,再进一步延伸到信贷表外资产,最后扩大到非信贷资产,实现资产分类的全范围覆盖。这也是商业银行走过的道路。六、五级分类的基本定义和分类标准 切换幻灯片
我们一开始,便阐述了五级分类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接下来,我们逐个介绍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分类定义和基本特征。请大家注意:一定要多花点功夫对定义和标准的理解,只要把定义和分类标准吃透了。五级分类就比较容易。五级分类的过程就是拿着这些标准去和贷款风险的实际特征去对比,并根据最关键的风险特征做出分类判断,如果概括地说,这就是五级分类的过程。
(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贷款合同,银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反推过来,就是借款人完全能够归还贷款的本息。(借款人分类论:
我们先从诚信和偿债能力对客户进行划分,通常可将信贷客户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既讲诚信,又有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这类企业既有还款的自觉意识又有还款能力;第二类是讲诚信但偿债能力不足的,这类企业虽然有还款的美好愿景,但却没有还款的能力;第三类是有偿债能力但缺乏诚信的,这类企业有还款的能力,但没有还款的愿景;第四类是既缺乏诚信又缺乏偿债能力的。其余客户因程度不同介于上述四者之间。
分四种类型——正常类贷款基本属于极有良好的还款能力,由具有良好还款愿景的第一类借款人的贷款,也是投放的主要对象)一般来说,正常贷款具有以下特征有:(唐——主要特征是“基本正常”;,工商银行把正常贷款又细分1-4级)
1、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煤炭开采中型:优秀值:资产负债率33%;流动比率203%;速动比率149%。连续三年现金流量为正值。
2、贷款未到期;
3、本笔贷款能够按期支付利息。
2、3是必要条件 切换幻灯片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一般具有以下14个特征有:(唐——主要特征是“存在潜在缺陷”;工商银行把关注贷款又细分1-3级)
1、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
呈下降趋势,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对祁连山水泥的影响)
切换幻灯片
2、借款人改制(如分立、租赁、承包、合资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改制后公司经营的相对不确定性增加了贷款潜在风险。
3、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第二种:有能力没愿景,这种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法律等手段积极维权);
4、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比如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10个点,这表明其长期偿债能力在大幅减弱,这就要进一步分析是因为企业在建设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还是因为银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大幅举债所致。
5、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挪用资金,引发偿还风险 切换幻灯片
6、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概算调整幅度较大;比如:原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期3年为三年的小水电,后来由于地质原因建设期延长到4年,追加投资6000万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流入,进而影响贷款的按期偿还。
7、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
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需要动用第二环款来源。酒泉钢铁为下述三产公司担保
8、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是指第一还款来源有充分保障,第二还款来源出现问题,比如,担保合同所约定的借款人合同编号与实际合同不符,出现法律风险。
9、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比如:动产抵押,电话机;专属设备抵押,拆了就是一堆废铁。抵押质押时要重点把握两点:一是要按照市价评估,而不是账面价值,动产抵押尤其如此。。。传真机的故事,千万不要用这些不易变线,或变现能力很差的动产抵押,第二是按照审慎性原则,采用较低的抵质押率。
切换幻灯片
10、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考虑因资产转换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要素,资产转换周期一年,贷款期限10个月,会出现上述情况,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调查审查还是存在疏漏之处,对借款人资产转换周期没有准确把握)。
11、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12、违反贷款审批程序,例如超越授权发放贷款。
13、银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可能影响贷款归还。不能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定期进行风险检查分析,可能发生未能及时识别和控制贷款风险的现象。
14、银行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于还款构成实
质性影响;比如:借据丢失,借据是借款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借款的起止日期都是按照借据日期确定,如丢失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切换幻灯片
(三)次级: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2、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借款本息,3、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拨备:20%,上下浮动20%——16-24;工商银行:次级一级预计损失在20%(含)以内;次级二级预计损失在20-40%(含)。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唐——主要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1、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比如某轴承厂,在行业内缺乏竞争力,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滞销现象,且这种情况未来一定时期还要持续下去,企业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或渠道融取资金。
2、借款人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证银行足额收回贷款本息;第一还款来源出现明显问题,借款人盈利能力很差,需要动用第二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本息。
切换幻灯片
3、借款人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贷款借款合同的还款条件做出重大调整
煤炭开采中型:较差值:资产负债率67%;流动比率76%;速动比率65%。
(重组贷款,压缩10-20;更换担保)。
4、贷款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到180天(含)。逾期三个月以上,已经不是资产转换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了
5、本笔贷款欠息90天以上到180天(含)。切换幻灯片
(四)可疑:
1、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2、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拨备:50%,上下浮动20%;工商银行:可疑一级预计损失在40%-60%(含);可疑二级预计损失在60%)。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唐——主要特征是“较大损失”;)
1、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经银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后,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比如,某老牌百货公司,在90年代中期实施改制后出现常年亏损,积欠利息严重,后经银企商谈,决定采用免息还本,约定企业在归还本金10%的前提下,对贷款进行重组,重组后每季归还贷款100万元,同时对企业积欠利息予以挂账,但企业在执行到第二季度后,便因现金流匮乏无力还贷,是贷款又面临较大风险。
2、借款人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收入来源不稳定,及时执行担保,贷款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切换幻灯片
3、因资金短缺、经营恶化、诉讼等原因,贷款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的贷款;主要针对项目贷款以及与之配套的流动资金贷款。
比如某房地产开发贷款因土地纠纷导致停建,项目成为烂尾楼。
4、借款人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且当年继续亏损;已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大型电站项目在建设初期资产负债率可能会超过100%,比如靖远一电,这是行业的特殊现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不抵债,需要区别对待。
5、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贷款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银行采取法律手段追偿债权,尚不能确定损失具体数额的贷款。胜诉把握大、预计损失很小伙没有损失的不在此列,不能说一打官司就要将贷款列为可疑类。
6、贷款逾期(含展期后)180天以上。按照原来四级分类标准,就是能列入呆滞的贷款。
7、本笔贷款欠息180天以上。切换幻灯片
(五)损失: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贷款要大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均认定为损失贷款:(唐——主要特征是“基本损失”;)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4、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5、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7、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终止或中止执行后,金融企业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8、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
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9、由于上述
(一)至
(八)款所列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10、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
(一)至
(九)款所列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11、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的对外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无法收回的股权;
切换幻灯片
12、被投资企业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13、金融企业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股权后,其出售转让价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呆账。
14、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在以上14条损失类贷款特征描述中,“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这句话用得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损失类贷款的核心特
征是,通过采取法律以及其他经济手段后,仍然不能收回的贷款要列为损失类。相比其他类贷款而言,损失类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以及界定的可操作性。
自然人经营性质贷款分类标准参照法人客户执行,但损失贷款的认定按照以下条件认定:
1、借款人死亡,或依照《民法通则》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以归还所欠贷款,由无其他贷款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却是无法收回的贷款。
3、由于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出地带资产接受费用,小于贷款本息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切换幻灯片 七、五级分类的分析方法和内容 我们从三个角度去阐述:
一是按照指标量化程度,五级分类的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所谓定量分析,就是通过量化指标分析,判断出借款人偿债能力的方法。比如通过对企业流动比率分析,可以推断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定性分析是指对不能通过指标进行量化,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判断其对偿债能力的一种方法,比如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素质的判断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尤其在家族式企业中法定代表人经营素质
高低对于贷款安全程度影响巨大,对经营者素质的判定不能依靠学历文凭、也不能靠先进劳模等称号,而只能依靠对其以往经营业绩的定性分析推断其未来经营的基本能力。
对于个体户的判断主要在于人,私营性质所决定,工商银行从1999年起增加了对贷款人品质、经营能力、业务素质等等指标的审查。
这是第一个分类 切换幻灯片
二是按照还款来源不同分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借款人通过正常经营收入(含营业外收入)所产生的用于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的分析;第二还款来源分析是指对借款人的担保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在未来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无法保证贷款归还的情况下,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补充还款能力。根据担保方式不同,可分为保证、抵押和质押分析(担保法规定还有留置、定金,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来料加工等商务合同)。切换幻灯片
担保分析主要把握四点:
1、法律上的有效性(形式有效、标底有效)、2、价值上的充足性(能够覆盖债项金额)、3、担保续存期间的安全性(质押物保管);
4、执行上的可变现性(专属设备)。
切换幻灯片
三是按照财务关联度分为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其中财务分析又可分为常规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常规财务分析。是指在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连续几年尤其是近三年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有关附表数据等资料进行确认、比较,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切换幻灯片
现金流量分析。是指对借款人资产转换循环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借款人未来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归还贷款。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项现金流分析,现金流量净额等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三项之和。常规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构成财务分析的一个全集。
切换幻灯片
非财务分析。是指对影响贷款偿还的相关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行业风险分析(包含自然、社会风险分析)(行业政策风险——煤电油运、自然风险——水资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还款意愿分析、信贷管理分析等等。
在实际分类过程中,以上方法不是单独割裂,而是混同使用,比如定量分析中有财务分析,也有非财务分析,有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也有第二还款来源分析;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分析中,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因此,五级分类的方法没有先后,法无定法,只要你把贷款分类界定准确就行。
但通常来讲,贷款五级分类强调第一还款来源,因此,在贷款风险分析中,首先分析第一还款来源,其次是进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
切换幻灯片
在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中,一是采用常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两种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判断,在财务分析中,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分析时,需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在企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时,则需要定性分析的方法。二是采用非财务因素,对企业所处行业、还款意愿等做出分析。通过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沛。
切换幻灯片
其次是进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对于保证担保的贷款,可运用财务和非财务分析方法对保证人进行分析,对于抵押和质押担保的,侧重于变现能力分析。这是第二还款来源分析
切换幻灯片
总结贷款分类方法,以分析次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先第一还款来源,后第二还款来源;二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附(抑制分类的主观性)。三是因企而异,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判断并重(学校医院与一般企业法人不同)。八、五级分类认定程序
包括信贷资产初次认定、以及正常转不良、不良转正常两大类信贷资产内部调整三种认定类型。
首先介绍一下初次认定的程序,通常需要一下七个步骤: 切换幻灯片
(一)基层经办机构客户经理准备相关资料,准备的资料包括:
1、客户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
(1)借款人的名称、地址、企业类型及所处行业、业务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
(2)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
(3)借款人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切换幻灯片
2、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包括:
(1)借款人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
(2)保证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财务信息。
切换幻灯片
3、重要文件,包括:(1)借款人贷款申请;
(2)银行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级行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
(3)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
(4)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抵押合同、保证书、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例如地契、房产证明等;
(5)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切换幻灯片
4、往来信函,包括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
5、借款人还款记录和银行催款通知。
6、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
切换幻灯片
金融机构应该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借款人建立完整的档案。信贷员有责任保证客户信贷档案的完整和真实,如有漏缺,应以书面形式说明。重要法律文件(例如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等)缺失或有误导致法律责任不清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包括关注)以下。
切换幻灯片
(二)基层经办机构客户经理采用五级分类认定方法,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贷款分类信息,提出初分类别,并简要说明分类的理由或依据,比如某笔贷款逾期120天,按照以上风险特征,列为次级类贷款。(格式因机构不同而不同)。
(三)基层经办机构客户经理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审查意见; 切换幻灯片
(四)基层经办机构审查并签字后报上一级机构审核。
(五)有权审批部门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审定并并下达批复通知;
(六)基层经办机构按照审批通知将相关贷款转入相应类别管理;
(七)信贷部门依据分类后的类别要求实施风险管理,财务部门在期末进行风险拨备的提取。
以上是贷款初分认定的基本程序,对于正常转不良、不良转正常两大类信贷资产内部调整,程序基本类似于初分,需要注意的是,各金融机构对于贷款质量管理的分工不同,正常转不良、不良转正常需要不同部门的配合。另外,再贷款分类权限上,每个行业有所不同,以工商银行为例,损失类贷款必须报一级分行以上机构审批,正常转不良1000万元以上的也要报一级分行审批。无论其权限大小,认定程序大抵相似。
第二篇: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我社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文件精神和《**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操作要求,统一部署,紧密安排,扎实有序地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我社终于初步完成了全部信贷资产的认定、复审和归类建档工作。
截止到**年*月**日,我社表内信贷资产余额*****万元,其中表内资产中企事业单位(含行政村)**户*****万元,自然人一般农户***户****万元,十万元以上自然人**户****万元。表外信贷资产余额****万元,其中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户****万元,已核销贷款呆帐***笔***万元,银行承兑汇票*笔***万元。经统计,我社五级分类后表内信贷资产正常类****万元,不良类****万元,相对于四级分类,不良贷款额增加了***万元, 不良占比上升了*个百分点。现将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贷款五级分类是以信贷资产的风险性作为评定贷款质量的重要方法,相对于“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五级分类能够准确、及时、动态地反映出贷款潜在风险,并能对信贷风险有效地进行预警和防范。因此,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对于改善我社信贷资产质量,提高我社信贷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做好这项中心工作,我社及时组织信贷、会计以及稽核部门人员强化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明确五级分类的基本内涵,让大家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同时,我社按照上级要求,明确信用社主任是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责任人,信贷员为资料收集整理的责任人,使大家增强了工作责任感,确保了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二、成立组织、合理分工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障分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社按照东区联社的统一部署,于***年*月**日成立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职责。其中:会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信贷档案的整理和调阅工作,信贷部门人员负责基本资料收集、财务报表分析、电子表格填制以及初分认定工作,其余人员负责分类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切实做到了组织到位、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同时,要求大家通过这次贷款五级分类,及时发现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信贷管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
三、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在分类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采取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使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具体做法是:
1、组织培训,提高分类技能
加强五级分类培训工作是提高信贷人员工作能力和分类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为了做好这项基础工作,我社按照联社部署,及时组织学习《**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文件精神,统一发放学习教材,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
所有参与分类的人员充分认识五级分类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为搞好贷款五级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收集资料,准确把握风险
在完成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动员信贷人员深入各借款企业及自然人收集分类基础资料,要求信贷人员对借款企业及个人的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摸底,既要保证资料收集的真实完整,又要保证对借款单位行业前景和经营效益分析的准确预测。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我社采取收集资料和分类认定同步进行的方法,抽调部分人员专门负责资料收集,其余人员将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并结合借款户相关经营信息及时进行分析、预测和初步认定。与此同时,我社还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相关信息数据的电子录入和编辑工作,确保初分数据准确、分类结果真实。当信贷部门完成初分认定工作后,信用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小组人员进行讨论认定,对信贷资料的完整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并适时作出相应调整,尽最大可能将认定结果的偏离度控制在最低限度。
3、整理资料,完善档案管理
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上级联社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我社在完成贷款分类初分、复审工作的基础上,由信贷部门负责对所有档案资料统一归集整理,将全部分类资料形成书面报告并拷贝成电子文档。同时,我社以*月**日为时点,对分类后的信贷档案资料采取“分区保管、专人负责”的工作方法,建立“权证区”“立卷区”“归档区”和“综合区”四个档案区,同时结
合省联社有关规定和信用社实际,将信贷档案设定相应区域代码和类别代码。为了便于管理,我社又自行编制信贷资料电子档案清单,基本达到了“存放有序、查找及时、管理规范”的档案管理要求。
四、工作回顾
五级分类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相对来说,对我们基层信用社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如期完成这项大规模的分类工程,我社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组织会计、稽核和办公室人员全力参与。虽说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他们却放弃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劳动,大家毫无怨言,凝心聚力,一心扑在五级分类的第一线,最终使我社在联社验收日之前完成了全部信贷资产的分类认定和整理归档工作。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这次分类,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贷款五级分类实行动态监测的科学性,同时也使信贷人员提高了对信贷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这将对于我社以后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五、难点与建议
在这次分类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难点就是企业分类资料难以收集完整(关停企业更为突出),一些私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报表数据不真实,有时甚至上下之间的数据都不能衔接,这无疑给我们的分类工作增加了分析难度,进而也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再者,由于我们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理论水平还很不成熟,有时可能会凭借主观臆断猜测还款的可能性,难免会出现认定误差。
由此,我们建议上级部门能够把五级分类纳入电子化管理,一要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内容详实的信息资料库,实现信用资料和财务数据共享,以防贷款信息失真。二要加快五级分类管理软件开发,以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认定结果的不利影响。
第三篇: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办法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规范操作,保证分类认定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办法。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纳入2006年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在原总分1000分之外,另加100分,具体考核如下:
(一)借据复制(5分)
复制后的借据余额每月与会计报表相符,否则,每差1万元,扣0.5分。
检查发现,初分理由不合理,认定文本填写不准确,内容不全,每笔贷款差1项扣0.5分。
(四)信用社审核(10分)
1、信用社贷款审查小组成员根据信贷人员提出的分类理由,逐户进行分析讨论,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须详细记录审核对象、参与讨论人员的意见、审核结论等。
以上会议纪要每缺一户贷款或内容不全,扣0.5分。
(五)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态调整。(5分)
对贷款风险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5万元以下(含)自然人其他贷款,应填写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变动情况记录表》。
对贷款风险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5万元以上自然人其他贷款,应重新填写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认定表》进行调整。
检查发现,应调未调整贷款或填写文本不准确,内容不完整,每差1笔扣0.5分。
(六)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50分)
根据上报报表与实际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将信贷资产质量真实程度划分为以下三个档次:
(一)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2个百分点(含)以下,为基本真实。
(二)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2-3个百分点,为不够真实。
第四篇: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办法(xiexiebang推荐)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办法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办法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规范操作,保证分类认定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办法。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纳入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在原总分1000分之外,另加100分,具体考核如下: 借据复制
复制后的借据余额每月与会计报表相符,否则,每差1万元,扣分。
收集信贷档案资料
1、信贷员应收集如下信贷档案资料: 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名称、地址、有效身份证明、经济性质、经营项目、贷
款余额、贷款方式、贷款期限、信用等级。
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收入等。重要文件,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往来函件,包括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
借款人的偿还记录和信用社催收通知。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
以上借款档案内容,每户贷款差1项扣分。
初分及填表
分类人员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掌握的信息,在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担保情况、非财务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分类标准,逐笔对信贷资产提出初步分类意见,并分别填写自然人一般农户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一般农户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和自然人其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其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检查发现,初分理由不合理,认定文本填写不准确,内容不全,每笔贷款差1项扣分。信用社审核
1、信用社贷款审查小组成员根据信贷人员提出的分类理由,逐户进行分析讨论,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须详细记录审核对象、参与讨论人员的意见、审核结论等。
以上会议纪要每缺一户贷款或内容不全,扣分。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态调整。
对贷款风险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5万元以下自然人其他贷款,应填
写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变动情况记录表》。
对贷款风险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5万元以上自然人其他贷款,应重新填写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认定表》进行调整。检查发现,应调未调整贷款或填写文本不准确,内容不完整,每差1笔扣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
根据上报报表与实际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将信贷资产质量真实程度划分为以下三个档次:
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2个百分点以下,为基本真实。
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2-3个百分点,为不够真实。
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3个百分点以上,为严重
失真。
检查发现,认定结果为不够真实扣10--20分,严重失真扣50分。定期分析 各社、部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标准建立信贷台账,并负责每季度汇总社内分类结果,填制分类相关报表,撰写风险分类情况报告。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本期分类的总体结果及其结构、报告期间分类结果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情况。
检查发现,以上内容每缺1项扣1分。
第五篇: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贷款五级分类是准确测评信贷风险,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使农信社信贷文化得到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其分类核心是对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作出客观判断,根据贷款损失程度的大小,来认定贷款的形态。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农信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管理的需求来说,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对农信社势在必行。但从我社目前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人员素质、思想意识、信贷管理、信息来源等方面与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要求和技术含量不相匹配,导致分类出现偏离,未能全面、准确地揭示贷款风险、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两种片面思想认识,一定程度影响分类结果。一是部分基层社担心实行五级分类后,不同类别的贷款将按不同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可能会增大农村信用社的成本支出,影响到利润。二是部分基层社担心准确分类后,不良贷款上升,影响经营业绩,影响当事人职(岗)位,加之五级分类操作较复杂、繁琐、细致,大大增加了信贷员工作量,心理上有抵触情绪。
(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先进的信贷管理手段,较“四级分类”要求更高,既要求定性分析,也要求定量分析,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四项分析方法之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其运作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难度高,要通过多种手段,获取、评估借款人的财务和非财务状况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求信贷业务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综合素质、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从我社目前情况看,信贷业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从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还很难正确把握和适应贷款五级分类的要求,对分类程序与方法的理解运用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五级分类效果和质量。如部分信贷员实际上看不懂企业会计报表,更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这对贷款五级分类的有效施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信息获取渠道不宽,信息资料收集难度大。贷款五级分类要求分类信息多样化,而且非常倚重于财务状况的分析,而从目前我社掌握的信息来源来看,普遍存在借款人财务制度不健全,四大报表不齐,财务信息虚假,信贷人员对政策信息的预见性和敏感性欠缺,特别是农信社主要贷款对象之一的乡村企业和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增加了贷款分类分析的难度,影响分类工作进程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对于点多面广的农户,由于其居住分散,贷款额度小、家庭状况复杂和信息滞后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符合分类要求的信息收集难度大,一定程度影响分类的准确性。
(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电子化管理程度普遍较低。一是很多基层社分类人员进行微机操作的能力较弱,甚至有些不会操作微机,给五级分类的实施和具体操作带来困难。二是操作程序复杂化,分类操作工具繁琐复杂,严格的分类标准和要求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特色不相适应。计算机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开发运用比较落后,大量的分类信息依赖手工录入,不但导致程序多、数量大、操作复杂、工作量骤增的局面,而且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影响了分类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