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大全

时间:2019-05-15 00: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大全》。

第一篇: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大全

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 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文中就作者本人所在单位在解决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中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努力达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企业概况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初创于1953年5月9日,XX年12月4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的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179人,高、中级技术职称306人,拥有固定资产1.75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15亿元以上。

二、人力资源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职工下岗,当时,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国家做出规定,在国 有企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成立了中心,用于安置企业下岗职工,截止XX年底关闭中心之前,中心有下岗职工近两千人!这些人是实际上被企业已经排出,但仍维持劳动关系的过剩劳动力。人力资源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了很多问题。

①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上下对口,企业无法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需要配置劳动力,带来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如企业设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部等具有社会事务性质而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门。

②受政策法规的约束。如职工退休后的顶替政策,使一大批知识水平、生产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进入企业。

③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劳动力缺乏有效流动的途径。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后,就只能在这个企业工作。如企业在80年代初分配来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由于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能提供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因她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业务素质,最后也被淘汰下来,安排在后勤服务组打扫卫生。这在当时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 浪费,实在让人痛心。

2、企业发展战略改变后,形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配置,营造市场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企业拥有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以面向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组织结构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改制后,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成立了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匹配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由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员工一方面不具备生产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放不下面子不愿到生产岗位上工作,最后只能进入中心,等待再一次上岗。还有一些职工拈轻怕重,累的工作不想做,待遇低的工作不想干,在组合上岗时也被淘汰下来。

②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管理型企业发展,企业队伍结构全面转型,导致一大批人员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变动,造成资本—劳动比例的改变,即资本的比例上升、劳动的比例下降,因此,必然会影响就业者,造成既定就业状态的改变,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挤出就业队伍。

三、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

1、国家规定,企业成立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分别由国家、社会、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企业每年为此支付费用达到近200万元,同时企业还要为中心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这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经济负担。

2、下岗人员由于脱离了社会劳动,其工作技能逐渐下降,使劳动力造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损失,长期失业还会使其完全失效而报废,再上岗时已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职能需要。

3、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不平衡,部分岗位又严重缺人,下岗职工中又不乏不愿上岗的各方面人才,给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四、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1、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与部分中心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

XX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来保险制度并 轨》规定,XX年底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都协议期已满,应按规定实现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并轨人员和企业新裁减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中铁__局五公司对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早在XX年下半年就开始提前策划,多次就出中心的合法性、政策依据、补偿待遇、企业承受力及可能的不理性反应召开评审会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XX年下半年紧紧抓住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年底关闭中心的政策机遇,及时启动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通过持续宣传引导、耐心细致服务、规范办理出中心手续,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与响应,与1134名职工解除、终止了劳动关系。

2、对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提前退休。如对XX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0周岁、男性职工年满45周岁的,经本人自愿申请,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与公司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公司继续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至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止。对XX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5周岁、男性职工年满50周岁的或工龄已满30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公司原则上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可 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公司发给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至正式退休时止。经本人自愿书面申请,公司也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相关待遇比照中心其他职工解除与公司劳动合同的待遇办理。

3、配合国家并轨工作,整合公司人力资源,加速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劳务施工队伍,实现员工队伍结构战略重组和人力布局合理调整。公司在建工程的劳动力需求量很大,公司并非不用职工,而是必须以市场化管理形式使用职工,否则,“国企养人”的传统观念和国企体制的“温床”从根本上会让中心职工贻误终生,早一天出中心,早一天适应市场。为此,制定了《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优先吸纳合同未到期的部分出中心职工。对合同未到期的出中心职工,根据《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参加组合,组合成功的,公司与其签订上岗协议,实现上岗。

4、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存在着总量上的过剩,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部分部门、工种人力资源严重过剩,如服务员、司机、普工,部分部门、工种又存在着紧缺现象,如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测量工、试验工等。通过组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根据企业各 项目部对测量工、试验工的需求,挑选富余人员中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职工进行转岗培训。XX年初,委托外部培训机构,对有从事测量工、试验工工作意向且通过企业初选的富余人员中的47名职工和52名职工分配进行了试验工和测量工的理论知识培训,然后再安排到项目上,由项目再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这部分人的补充,基本满足了企业对此两个工种的需求。鼓励职工自学,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如每取得一个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

5、鼓励部分职工自谋职业。有些中心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未与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但已于其他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这部分职工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不存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无保障。因此,企业要求这部分职工及时书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申请,经公司确认后,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6、拓宽就业渠道,广布用工信息。公司每月定期将项目提供的用工信息在闭路电视、网站及墙报上予以公告,员工均可根据自身的技能情况自愿报名,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考核。公司由监察审计部牵头,党委办、纪委办、工会办、离退休支部、居委会派员组成用工监督工作小组,参与员工上岗的考核和选拔,确保员工上岗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实施。

五、实施效果

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逐步转化和减少过剩劳动力,使企业在近几年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成长。企业每年的产值都有长足的增长,实现了减员增效。员工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自主择业观念、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做到了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健全完善了现代企业组织机构,为企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XX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XX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第二篇: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文章标题: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文中就作者本人所在单位在解决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中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努力达到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企业概况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初创于1953年5月9日,2001年12月4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的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179人,高、中级技术职称306人,拥有固定资产1.75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15亿元以上。

二、人力资源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职工下岗,当时,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国家做出规定,在国有企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成立了中心,用于安置企业下岗职工,截止2005年底关闭中心之前,中心有下岗职工近两千人!这些人是实际上被企业已经排出,但仍维持劳动关系的过剩劳动力。人力资源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了很多问题。

①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上下对口,企业无法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需要配置劳动力,带来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如企业设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部(内含医院、子弟校、公安分处等)等具有社会事务性质而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门。

②受政策法规的约束。如职工退休后的顶替政策,使一大批知识水平、生产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进入企业。

③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劳动力缺乏有效流动的途径。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后,就只能在这个企业工作。如企业在80年代初分配来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由于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能提供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因她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业务素质,最后也被淘汰下来,安排在后勤服务组打扫卫生。这在当时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实在让人痛心。

2、企业发展战略改变后,形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配置,营造市场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企业拥有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以面向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组织结构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改制后,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成立了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匹配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由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员工一方面不具备生产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放不下面子不愿到生产岗位上工作,最后只能进入中心,等待再一次上岗。还有一些职工拈轻怕重,累的工作不想做,待遇低的工作不想干,在组合上岗时也被淘汰下来。

②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管理型企业发展,企业队伍结构全面转型,导致一大批人员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变动,造成资本—劳动比例的改变,即资本的比例上升、劳动的比例下降,因此,必然会影响就业者,造成既定就业状态的改变,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挤出就业队伍。

三、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

1、国家规定,企业成立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分别由国家、社会、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企业每年为此支付费用达到近200万元,同时企业还要为中心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这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经济负担。

2、下岗人员由于脱离了社会劳动,其工作技能逐渐下降,使劳动力造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损失,长期失业还会使其完全失效而报废,再上岗时已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职能需要。

3、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不平衡,部分岗位又严重缺人,下岗职工中又不乏不愿上岗的各方面人才,给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四、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1、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与部分中心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

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来保险制度并轨》([2005]6号)规定,2005年底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大都协议期已满,应按规定实现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并轨人员和企业新裁减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中铁__局五公司对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早在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提前策划,多次就出中心的合法性、政策依据、补偿待遇、企业承受力及可能的不理性反应召开评审会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2005年下半年紧紧抓住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年底关闭中心的政策机遇,及时启动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通过持续宣传引导、耐心细致服务、规范办理出中心手续,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与响应,与1134名职工解除、终止了劳动关系。

2、对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提前退休。如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0周岁、男性职工年满45周岁的,经本人自愿申请,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与公司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公司继续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至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止。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5周岁、男性职工年满50周岁的或工龄已满30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公司原则上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公司发给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至正式退休时止。经本人自愿书面申请,公司也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相关待遇比照中心其他职工解除与公司劳动合同的待遇办理。

3、配合国家并轨工作,整合公司人力资源,加速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劳务施工队伍,实现员工队伍结构战略重组和人力布局合理调整。公司在建工程的劳动力需求量很大,公司并非不用职工,而是必须以市场化管理形式使用职工,否则,“国企养人”的传统观念和国企体制的“温床”从根本上会让中心职工贻误终生,早一天出中心,早一天适应市场。为此,制定了《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优先吸纳合同未到期的部分出中心职工。对合同未到期的出中心职工,根据《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参加组合,组合成功的,公司与其签订上岗协议,实现上岗。

4、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存在着总量上的过剩,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部分部门、工种人力资源严重过剩,如服务员、司机、普工,部分部门、工种又存在着紧缺现象,如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测量工、试验工等。通过组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根据企业各项目部对测量工、试验工的需求,挑选富余人员中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职工进行转岗培训。2006年初,委托外部培训机构,对有从事测量工、试验工工作意向且通过企业初选的富余人员中的47名职工和52名职工分配进行了试验工和测量工的理论知识培训,然后再安排到项目上,由项目再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这部分人的补充,基本满足了企业对此两个工种的需求。鼓励职工自学,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如每取得一个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

5、鼓励部分职工自谋职业。有些中心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未与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但已于其他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这部分职工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不存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无保障。因此,企业要求这部分职工及时书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申请,经公司确认后,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6、拓宽就业渠道,广布用工信息。公司每月定期将项目提供的用工信息在闭路电视、网站及墙报上予以公告,员工(含合同未到期员工及已办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均可根据自身的技能情况自愿报名,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考核。公司由监察审计部牵头,党委办、纪委办、工会办、离退休支部、居委会派员组成用工监督工作小组,参与员工上岗的考核和选拔,确保员工上岗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实施。

五、实施效果

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逐步转化和减少过剩劳动力,使企业在近几年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成长。企业每年的产值都有长足的增长,实现了减员增效。员工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自主择业观念、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做到了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健全完善了现代企业组织机构,为企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文章标题: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文中就作者本人所在单位在解决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中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努力达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企业概况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初创于1953年5月9日,2001年12月4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的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179人,高、中级技术职称306人,拥有固定资产1.75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15亿元以上。

二、人力资源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职工下岗,当时,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国家做出规定,在国有企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成立了中心,用于安置企业下岗职工,截止2005年底关闭中心之前,中心有下岗职工近两千人!这些人是实际上被企业已经排出,但仍维持劳动关系的过剩劳动力。人力资源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了很多问题。

①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上下对口,企业无法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需要配置劳动力,带来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如企业设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部(内含医院、子弟校、公安分处等)等具有社会事务性质而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门。

②受政策法规的约束。如职工退休后的顶替政策,使一大批知识水平、生产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进入企业。

③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劳动力缺乏有效流动的途径。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后,就只能在这个企业工作。如企业在80年代初分配来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由于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能提供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因她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业务素质,最后也被淘汰下来,安排在后勤服务组打扫卫生。这在当时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实在让人痛心。

2、企业发展战略改变后,形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配置,营造市场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企业拥有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以面向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组织结构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改制后,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成立了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匹配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由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员工一方面不具备生产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放不下面子不愿到生产岗位上工作,最后只能进入中心,等待再一次上岗。还有一些职工拈轻怕重,累的工作不想做,待遇低的工作不想干,在组合上岗时也被淘汰下来。

②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管理型企业发展,企业队伍结构全面转型,导致一大批人员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变动,造成资本—劳动比例的改变,即资本的比例上升、劳动的比例下降,因此,必然会影响就业者,造成既定就业状态的改变,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挤出就业队伍。

三、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

1、国家规定,企业成立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分别由国家、社会、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企业每年为此支付费用达到近200万元,同时企业还要为中心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这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经济负担。

2、下岗人员由于脱离了社会劳动,其工作技能逐渐下降,使劳动力造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损失,长期失业还会使其完全失效而报废,再上岗时已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职能需要。

3、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不平衡,部分岗位又严重缺人,下岗职工中又不乏不愿上岗的各方面人才,给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篇: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 要:企业食堂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还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结合当前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应该加强对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的重视,积极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员工营造健康的食堂环境。本文以天然气爆炸安全事故为例,对企业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企业;食堂;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6-2

0 引言

生产安全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基础,只有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够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生产安全的重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石化销售企业作为质量效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将安全工作放置到第一线,在保证前线装置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特别加强对食堂和车队等后勤保障单位的安全管理,真正为企业员工营造健康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食堂安全问题主要以天然气爆炸事故为主,而食堂用餐时间人员紧密,一旦发生爆炸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在食堂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天然气安全管理作为主要内容,希望在充分分析天然气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规避爆炸风险,营造健康安全的食堂环境。企业食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的原因

1.1 食堂在使用天然气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食堂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天然气应该存在于管道和相关容器所构成的密闭环境中,与外在空气隔绝,因此不存在天然气不合理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而当食堂出现天然气爆炸事故时,食堂所使用的天然气往往会出现泄露现象,外泄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埋下了安全隐患。一般来说,食堂天然气泄露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阀门和法兰等密闭部位出现泄漏现象、燃气设备老化造成燃气泄漏、螺纹或管道腐蚀造成燃气泄漏、工艺流程出现错误等。因此要想规避天然气爆炸事故,应该从源头上避免燃气泄漏现象的出现。

1.2 企业食堂发生天然气事故的客观条件

企业食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天然气,而天然气具有遇火燃烧、浓度过大会发生爆炸的特质,因此天然气爆炸一般不是突发性的事故,而是空气中天然气含量不断增多最终超标引发爆炸的发展性事故,这一事故的产生存在两个必要的条件,即空间相对封闭、天然气持续泄露、不断积累。

1.3 天然气爆炸事故的诱发原因

在天然气发生泄漏后引发天然气爆炸点的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存在:启动燃气灶时产生明火;食堂就餐或者工作人员身上摩擦产生的静电;食堂线路老化、工作人员在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产生电火花。

1.4 食堂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

在企业食堂中,一些潜在因素也能够对食堂安全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天然气爆炸事故的出现,如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当天然气泄露放射出一定刺激性气味时,无法对天然气气味进行及时识别,最终没有及时控制天然气泄漏问题;报警设备的定期排查工作不彻底,部分失灵设备仍然投入使用,导致出现天然气泄漏时,报警器无法及时发出警报;员工安全知识不足,即使发现了天然气泄漏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大了爆炸危险[1]。

1.5 造成食堂安全事故的管理原因

管理不当也会增加食堂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即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对天然气进行检查,因此无法及时对天然气的易漏点进行处理;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范技能不达标;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对天然气设备进行检查,忽视天然气泄漏隐患等。企业食堂安全管理检查问题分析

2.1 问题发生原因类

在企业食堂安全管理检查问题中,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设计原因导致的问题超过120项,占总问题数的50%以上,设计原因主要为报警器安装缺乏合理性,墙壁插座漏电保护装置设置不科学;管理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超过110项,占总问题数的48%左右,主要涉及的原因为调压阀渗漏、紧急切断阀失效不联动等;设备自身原因导致的问题数量较少,仅占总问题数的1%左右。目前,我国企业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还是短板,尚未引起所有企业管理决策人员的高度重视,导致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无法实施科学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却较为淡薄,部分单位也并未将食堂安全管理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导致食堂安全管理存在盲区,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效果。

2.2 按照专业管理对存在问题分类

按照专业管理对企业食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发现电气相关问题数最多,占总问题数的36%左右;而仪表相关问题总数位居第二,占总问题数的35%左右;工艺和食堂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仅占总问题数的12%左右;消防方面的问题反而最少,仅占总问题数的4%左右[2]。综合问题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食堂工作人员缺乏电气和仪表方面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因此这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相对关注食品安全以及生产安全问题,所以消防问题较少,但是在用电和用天然气方面的检查力度不足,极易导致问题的出现,所以要想改善现状,还应该加强电气和仪表方面的安全教育,重视监督和检查工作,为食堂安全管理现状的改善提供良好支持。逐步改进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3.1 及时改建食堂,有效弥补食堂设计方面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建设食堂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在统一设计标准的规范下,有效解决食堂本身墙壁插座少、需要外接插座的问题、报警器设置不合理问题等,切实提升食堂在抵御安全风险方面的能力,为有效规避食堂安全风险创造条件[3]。

3.2 定期检测和维修食堂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

定期对食堂报警器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准备备用报警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食堂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一般来说,结合企业食堂安全生产现状,建议设置两台数显式报警器,将两个报警器的数据进行对比,参考使用,保证能够对食堂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

3.3 明确和落实食堂管理责任

在食堂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想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就应该明确食堂管理人员的各项责任,并贯彻落实各项责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做到层层把关,切实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质量[4]。如企业食堂的员工在使用完炉灶后应该及时关闭总来气阀,并且员工在完成关闭下班后,值班干部应该对实际情况加以确认,并及时进行备案。这样借助多重监管,食堂的安全管理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3.4 在工作中组织开展“写风险”活动

事故的发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在前期加强管理一般能够有效规避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5]。因此为了动员食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还应该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员工开展“写风险”活动,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促使风险管理和控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5 借助智能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食堂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引入先进技术,在管理过程中使用安防报警智能终端器,对企业食堂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食堂出现火灾、高温、烟雾或者天然气泄漏等安全情况时能够准确定位并实现联网报警,保证管理者能够及时接到警报,并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处理,有效规避风险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结语

企业食堂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在保证一线生产安全的同时,必须逐步加强对食堂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希望借助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意识、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切实增强食堂安全管理质量,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欧阳爱民.企业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1):227-228.[2] 姚红卫.谈如何提高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质量[J].中外食品,2014(2):51-53.[3] 谷?h.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7):340-341.[4] 福建开展大型工业企业食堂专项检查[J].食品安全导刊,2016(14):69-69.[5] 李勇林.浅谈如何加强高校食堂安全管理[J].东方教育,2014(9):238-238.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与制定对策措施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与制定对策措施

[摘 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要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规划工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对策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的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作用。因此,既包括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系统规划与安排,也包括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策略与相应职能的系统安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以追求人力资源的平衡为根本目的,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力资源供求之间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匹配。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员,而是一类人员。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要素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它还能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计划、使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吻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 1

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第三,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便草草制订出该规划,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第四,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②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作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3 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措施。

第一,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战略,然后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制订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资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人力资源部门要搞清企业未来的行业定位、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和产值目标等。这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第二,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全员上下协同,上至企业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为人力资源规划建言献策。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等协同工作,且分工负责完成的。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与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订规划方案,并支持下属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分析和预测,协助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并做好方案的评价,支持一线部门实施规划等;一线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具体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参与决策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第三,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果没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效率之低是难以忍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洞察整个行业走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人员的学历、能力特长、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准确、及时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

第四,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人力资源部门从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就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

业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工作是否具有预见性、有无管理技能及对管理的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人事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人力资源规划是独特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企业要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培养他们的研究、预测、分析和沟通的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预见性,并要求这些从业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第五,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充分注意与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的融合,具有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面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愿景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就难以有效实施,企业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保持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实施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应当把人力资源规划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志清·浅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09(12)·[2]陈雪玲·浅议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9(6)·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机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于农机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为全面了解潍坊市农机企业的产品在外省市销售、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和农机企业改进产品,优化营销策略和发展趋势提供一......

    银行人力资源状况及现状

    1 银行人力资源状况及现状 2 在岗员工人数 3 在岗员工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数、30-40岁人数、41-50岁人数、50岁以上人数) 4 性别结构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 5 学历结构(博士人数......

    浅谈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现状

    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的现状 审批:周乃房 拟稿:田忠华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的现状 ——县域人才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

    厨房现状分析及管理措施[推荐阅读]

    《厨房现状分析及管理措施》 —,厨房现状分析 1. 新来的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熟悉程度不够,对毎天工作内容不够明确,导致各岗位配合不到位,从而影响出菜速度,以及菜品质......

    搅拌站环境影响及措施

    年产60~12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本项目选址位于梁平县双桂街道凉水村5组,用地性质为租用农地,重庆市梁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2年6月1日对拟建......

    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开发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开发策略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中国的管理发展与人力资源 一、中国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正在向经济强国的方向进军,所取得的......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相应模式,由此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也有据可依,且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也有较多影响因素。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

    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影响现代企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冲破了传统的劳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