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5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电(2009〕67号 【发布日期】2009-08-10 【生效日期】2009-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政办发电(2009〕67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确保中央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切实维护土地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被征地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土地市场行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八月十日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有效落实中央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维护土地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被征地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强土地管理、纠查违法违规问题、规范土地市场行为、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维护被征地农牧民合法权益的总体目标,全面清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征收管理使用土地专项资金(包括土地出让收支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情况,及时查处并纠正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进一步规范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研究创新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我区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赵双连 自治区副主席

副组长:张院忠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白 盾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

成 员:任 青 原自治区纪委常委

孔燕燕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安俊义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 华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

王学军 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

吕靖原 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孔燕燕兼任。各成员单位均要指定一名处级干部作为联络员。

三、活动内容

全面清理各地区自2006年以来土地征用、管理、使用、招拍挂出让及其出让金的收支、管理与使用情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相关资金使用情况;中央出台拉动内需政策后的建设用地征用情况等。具体如下:

(一)土地征用(收)、供应与使用情况

1.土地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1)摸清土地资源“家底”。重点检查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征地和农用地转用总量、土地供应总量和招拍挂出让、协议出让土地的具体数量、占补平衡、土地供应结构等情况。

(2)土地征收、转用情况。主要检查是否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有关审批制度审批征地、农用地转用,是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等耕地保护制度。有无违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超范围、超规模、化整为零越权批地;有无非法批准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有无土地利用数据申报不实(重点是图、数据、实地要一致,局部图件同原始图件要一致);有无未批先用、少批多用、“以租代征”等非法占地;有无乱占耕地;有无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而不补。

(3)土地供应情况。主要检查供地是否符合有关供地政策和节约用地要求及供地方式和程序是否合法、合规。重点关注有无违反产业政策、超出用地控制标准、低于最低价和向国家明令禁止项目供地;有无足量安排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用地;有无将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违规采取协议出让或划拨方式供应;有无贱卖土地,造成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等问题。

(4)土地使用情况。主要检查用地单位,尤其是经营性用地单位和园区内的用地单位是否按用地合同规定合法使用土地,用地是否达到规定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效率。重点关注有无长期闲置土地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有无非法转让土地或采取转让企业、项目等方式变相倒卖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收益流失等问题。

(5)2008年底以来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情况。重点调查用地过程中有无违法违规用地或违规向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产能过剩行业供地问题。

(6)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重点调查流转过程中有无违背农牧民意愿强行流转、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改变土地用途、损害农牧民土地流转收益等问题。

2.被征地农牧民权益保护情况。

(1)征地补偿安置情况。主要检查征收土地是否经依法审批,是否遵守法定征地程序,是否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重点关注有无非法、强行征地、降低补偿标准;有无挪用、截留、拖欠征地补偿费及被征地农牧民社会保障资金和不落实安置措施;有无农牧民上访反映滥占土地或克扣补偿资金等问题。

(2)被征地农牧民社会保障情况。主要检查是否建立了被征地农牧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否足额落实社会保障费用,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水平是否能够做到“被征地农牧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重点关注有无挪用、截留、拖欠被征地农牧民社会保障资金.

3.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1)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情况。主要检查土地出让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征收并全额纳入预算管理。重点关注有无违规减免或变相减免、拖欠、截留、坐支土地出让收入;有无对改变规划的土地不按规定和市场价补征土地出让收入;有无违规向未缴清土地出让价款的用地单位发放土地证。

(2)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主要检查是否按照土地出让支出预算和用途安排支出,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效。重点关注有无超范围使用;有无超计划、超规模举借土地储备贷款,有无套取、挪用土地储备资金。

(二)土地开发整理情况

1.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及项目基本情况。

重点检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4项)的收支规模与结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数量、总体规模和实施进展情况,评估其资金使用效益。

2.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收支情况。

主要检查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征缴、全额纳入财政管理,是否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等规定用途。重点关注有无违规减免、少征少提、资金体外循环及套取、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

主要检查项目申报资料是否真实、是否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实施,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真实、合规,项目是否能够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重点关注有无弄虚作假多头申报、重复立项,套取项目资金;有无补充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后期管护不善等效益低下甚至损失浪费情况。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情况。

主要检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否依法依规立项并公开招投标,有无“暗箱”操作,资金是否及时按预算和规定安排使用,有无大量结存或滞留等问题。

四、时间、方法与步骤

此次活动从8月11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分4个阶段进行。主要采取各盟市自查、自治区督查核查的方式进行,重点是各盟市搞好自查和整改。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1日至8月15日)。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会议部署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自查清理阶段(8月16日至9月10日)。按照活动内容,各盟市、旗县(市、区)分别进行全面自查,并由盟市进行汇总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含附表),于9月11日前报自治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同)。

(三)督查纠正阶段(9月11日至9月30日)。各盟市要对发现的土地管理违法违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理出的管理不规范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查处工作以旗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各盟市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旗县(市、区)进行全面实地检查,检查率要达到100%。同时,自治区将组成督查组,深入各盟市进行督查,每个盟市抽查不少于30%的旗县(市、区)。

工作进展情况及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以盟市为单位,于10月1日前报自治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总结整改阶段(10月1日至10月15日)。自治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盟市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认真分析土地管理中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严肃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管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把搞好这次活动作为今年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自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各盟市、旗县(市、区)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此次活动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抽调骨干力量,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形式,认真组织进行核查。要坚决防止松懈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严禁弄虚作假和漏报瞒报,保证工作不走过场。

(三)认真填制表格,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各地区要认真组织填报相关表格,每张报表要分年度填写,由盟市负责汇总。每张表格都要经盟市、旗县(市、区)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及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公章后方可报自治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盟市对本地区填报的数据负责。

(四)及时查处,落实整改到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按照“边调查、边审核、边查处和争取主动”的原则,对清理出来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认真进行整改和处理。对符合立案标准和条件的,要及时立案查处,对事对人依法处理到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不出纰漏,不留隐患。

(五)密切配合,搞好协调。本次活动涉及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各个方面,各级国土资源、监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和沟通,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和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统筹协调,统一步调,严格把关,形成合力,保证核查数据真实全面,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附件: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专项活动相关调查表(表一至表十二)(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奖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1997]83号 【发布日期】1997-12-14 【生效日期】1997-1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内政办发〔1997〕83号1997年12月14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充分调动我区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国家公务员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廉洁从政,根据《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 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对国家公务员的奖励,要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含依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单位)的公务员。

第二章 奖励条件与种类

第四条 第四条 国家公务员有下列表现之一,应当予以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三)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六)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七)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八)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九)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二)有其他功绩的。

第五条 第五条 对国家公务员的奖励分为五种: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荣誉称号一般统称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公务员”。对个别贡献特

别突出的可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模范公务员”称号。自治区优秀公务员、模范公务员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国家公务员最高的综合性奖励,只在全区整个公务员队伍中开展,任何地区、部门不得使用该称号,也不得在系统内开展此项奖励活动。在特殊情况下,确需授予其他荣誉称号的,经自治区人事厅审核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第六条 对符合第四条所列条件之一者,应根据其做出的成绩和贡献,给予不同种类的奖励。

嘉奖:工作成绩突出,在完成本职工作或某项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记三等功:工作成绩突出,在完成本职工作或某项工作中做出较大的贡献,其事迹在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有一定影响的。

记二等功:工作成绩显著,在完成本职工作或某项工作中做出很大贡献,其事迹在本地区、本系统有较大影响的。

记一等功:工作成绩优异,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是本行业或系统的标兵,其事迹在全区有较大影响的。

授予荣誉称号: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绩卓著,树立了公务员坚持改革开放和勤政廉政的新形象;对改变某一地区、部门面貌,打开新的局面起推动作用或在执行某项重大任务中有特殊贡献,其事迹堪称楷模的。

奖励工作要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受奖人员一般在前一考核等次为优秀的人员中产生。

对在抢险救灾、挽救事故中有功,在同违法违纪现象做斗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等特定环境中做出了贡献的公务员,根据其事迹的影响程度和功绩大小,确定奖励的种类。

第七条 第七条 对因公牺牲或病故的,生前有突出贡献,并符合第四条受奖条件之一者,可追记功或追授荣誉称号。

第三章 奖励比例与周期

第八条 第八条 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务员予以奖励,其比例限额和周期,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授予荣誉称号奖励比例限额控制在全区公务员队伍总数的万分之五以内;记一等功比例限额控制在参评人数的千分之二以内;记二等功比例限额控制在参评人数的百分之三以内;记三等功比例限额控制在参评人数的百分之五以内;嘉奖比例限额控制在参评人数的百分之十以内。

(二)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开展的综合性表彰奖励活动或以系统开展的表彰奖励活动,其周期一般每两至三年进行一次;部门或单位开展的表彰奖励活动,一般每年开展一次,也可结合考核工作进行。

(三)系统和部门开展的单项奖励,是综合奖励的一个方面,应将其纳入综合性奖励之中,由主办系统和部门统筹安排,一般不重复开展单项奖励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开展的单项奖励活动,其奖励周期一般应在单项工作结束后进行。单项工作周期长的,也可分阶段进行。

第九条 第九条 奖励在突发事件中有功和特定环境中做出贡献的公务员的时间和人员数额,根据发生的时间及表彰需要,酌情确定人员数额,随时予以奖励。

第四章 奖励程序与审批权限

第十条 第十条 给予国家公务员奖励,应严格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凡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的主办单位要执行表彰奖励工作计划申报制度,除上级统一部署的表彰奖励活动外,需以本级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和以系统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含单项),都要由主办单位在开展表彰奖励的前一年底前,向本级政府的人事部门申报第二年的奖励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本系统公务员队伍人数和拟奖励的人员数额、表彰时间、表彰形式以及奖励办法等),由人事部门汇总审核报本级政府批准方可组织实施。计划外的表彰奖励活动一般不予审批。

(二)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进行的表彰奖励活动及审批权限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奖励种类,主办单位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奖励请示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载明奖励的范围、条件、种类、人员数额、时间、表彰形式、奖励办法、组织领导及评审程序等内容。奖励请示和实施方案经自治区人事厅审核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予以审批。

自治区各工作部门与自治区人事厅联合开展的系统表彰奖励活动,由主办单位商自治区人事厅提出实施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该工作部门副主席同意后组织实施。

(三)主办单位下发评选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通知精神认真做好推荐选拨工作,推荐人选要征求群众意见,选拔工作要增加透明度。承办单位在推荐名单确定后,由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奖励呈报表》,并附翔实的事迹材料,会同当地人事部门审核后逐级向主办单位上报。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进行的奖励活动或审批权限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奖励种类,须经当地政府同意再上报。

(四)主办单位对推荐上来的先进个人材料进行认真筛选,提出初选名单,报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然后按审批权限报批,由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的奖励由国家公务员所在机关或者上级机关按照下列权限批准:

(一)嘉奖、记三等功,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或盟市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其中,由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的,报同级政府的人事部门审核备案。

(二)记二等功,由盟市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其中,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的,报自治区人事厅审核备案。在全区系统范围内开展的奖励,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与自治区人事厅名义联合开展的表彰奖励,由主办单位会同自治区人事厅审批;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进行的表彰奖励,由主办单位会同自治区人事厅审核后报人民政府审批。

(三)记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须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属全区范围内开展的评选表彰活动,由自治区人事厅组织实施并审核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属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及自治区系统开展的评比奖励或在突发事件中立功、在特定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由主办单位会同自治区人事厅审核后报人民政府审批。

(四)国务院各部委与人事部联合开展的评选活动,由主管部门与自治区人事厅共同审核,必要时报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

(五)审批机关在给予国家公务员奖励时,应当按国家公务员管理权限,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后进行。副厅级以上职务的国家公务员的表彰奖励,要从严掌握。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奖励活动或奖励种类,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进行的系统表彰奖励活动及受奖人员名单,由分管该工作部门的副主席审批。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开展的综合性表彰奖励活动及受奖人员名单,由分管人事部门的副主席审批。

(三)对在特定环境中做出贡献的公务员的奖励,由分管人事部门的副主席审批。

(四)上述奖励中,凡涉及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的奖励活动及受奖人员名单须经分管副主席同意后送政府主席或常务副主席审批。

第五章 奖励形式与标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获得奖励的国家公务员,由审批机关或者委托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一定的形式予以表彰,表彰活动要节约、简朴、隆重、实效。开展系统表彰活动,一般应结合部门工作会议进行,或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等形式,确需开表彰大会的,由主办单位报同级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由审批机关颁发奖励证书。其中,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以自治区各工作部门和自治区人事厅联合开展的系统表彰奖励,以主办单位和自治区人事厅名义作出表彰奖励决定并颁发奖励证书。对记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同时颁发奖章。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审批机关对获得记一等功以下奖励的国家公务员,发给奖品或奖金。奖金标准为:嘉奖300至500元,记三等功500至800元,记二等功800至1000元,一等功1000至1500元。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授予“自治区优秀公务员”荣誉称号的国家公务员,给予晋升职务工资的奖励。晋升职务工资的奖励一般在原职务工资基础上提升一个职务工资档次。对授予“自治区模范公务员”的,可提升两个职务工资档次。同一贡献不得重复奖励。对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在表彰通知或表彰决定中明确规定“享受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待遇”的,方可晋升职务工资档次。

奖励晋升职务工资手续由受奖人员所在单位根据表彰决定或通知精神,填写《奖励晋升职务工资审批表》并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报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办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奖励经费来源及用途:

(一)各级政府开展的表彰奖励,所需奖励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自治区人民政府开展的综合性评比表彰活动,或对在特定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务员实施奖励,所需奖励经费列入自治区级财政预算。

奖励经费用于颁发奖金、奖品、制作奖励证书、奖章及召开表彰大会。

(二)以系统开展的表彰奖励活动(包括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进行的系统表彰奖励),所需奖励经费由主办单位筹措解决。

(三)以部门或单位开展的表彰奖励活动,所需奖励经费自行解决。

第六章 奖励的管理与相关事宜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国家公务员奖励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奖励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指导、督促检查、组织实施及职权范围内的审核备案和审批工作。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表彰奖励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开展表彰奖励活动时要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表彰奖励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评选工作。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随评选工作结束而撤销。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受奖人员的先进事迹,使公务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国家公务员获得荣誉称号奖励并享受晋升工资待遇、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可提高退休费5%,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基本工资。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对国家公务员实施奖励时,要正确使用本办法所规定的奖励种类和名称,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批准的奖励种类和名称,均不视为行政奖励。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奖励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国家公务员奖励证书、奖章的规格、质地、式样由自治区人事厅统一按照国家人事部要求制作。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国家公务员获得奖励后,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其奖励,并停止其有关奖励待遇。

(一)伪造事迹,骗取奖励的;

(二)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三)获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者刑事处罚的。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奖励。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收回其奖励证书、奖章,并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对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集体的奖励,名称为“先进集体”,并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或事迹名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表彰奖励,名称为“自治区×××先进集体”;在全区系统范围内开展的表彰奖励,名称为“自治区×××系统先

进集体”;部门内开展的表彰奖励,名称为“×××部门先进集体”。

特殊行业特殊情况下也可给予集体记功奖励。

对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集体表彰的比例限额,自治区级“先进集体”视具体情况确定,自治区级“系统先进集体”一般掌握在参评单位总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部门先进集体”由部门自行确定。奖励周期可与系统或部门开展的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开展。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各盟市可根据本办法和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国家公务员奖励实施意见。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0]71号 【发布日期】2000-05-19 【生效日期】2000-05-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

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0〕71号2000年5月19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快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水利产业良性运行机制,促进自治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 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我区水利建设基金是由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水利建设基金组成。

(一)自治区级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自治区境内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维护和建设;全区性的重点水利骨干工程维护和修建,重点水保防治工程、防洪设施和水毁工程的治理、维护和建设;防汛抗旱通讯、信息系统维护修建以及为壮大水利产业的甲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二)盟市、旗县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所辖范围内的城镇防洪工程维护修建;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利工程维护修建;水土保持、防洪及上级安排项目的配套资金。

(三)跨盟市、跨流域的水利、水保、防洪等骨干工程由自治区和所在地盟市、旗县共同负担修建。

第三条 第三条 从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作为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包括:公路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征地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地方交通及公安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与中央分成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

第四条 第四条 全区各级财政从新增收入中,剔除列收列支、政策性先征后返及按规定上解后,提取5%的资金作为水利建设基金。

第五条 第五条 非农业生产建设占用水浇地的,在征收“征地管理费”的项目,按获得土地使用权所发生费用的3%向用地单位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社会福利和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军队、学校用地,免征水利建设基金。

第六条 第六条 全区新增农牧业税收70%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中的40%的资金,纳入水利建设基金。

第七条 第七条 全区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从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

全区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海拉尔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通辽市、霍林河市、锡林浩特市、集宁市、丰镇市、临河市。

第八条 第八条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各项基金(资金、附加、收费),统一纳入自治区级水利建设基金。

第九条 第九条 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的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按其实际收取额与同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直接划转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第十条 第十条 从新增财政收入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的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划转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向非农业生产建设占用水浇地单位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由批准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代征,并按季度缴入同级财政部门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从新增农牧业税收70%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中提取的水利基金,由各级财政直接划入水利基金专户。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水利建设基金是政府性基金,是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无偿投入,免征一切税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每年年初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政府安排的水利建设规划和水利建设计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计划拨付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中,用于水利基本建设的水利建设基金,要分别纳入同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水利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代征代缴单位必须使用自治区财政厅统一印制或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并从代征的水利建设基金中提取2%用于代征过程中的正常开支。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计划、审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利建设基金征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保证水利建设基金足额征收。

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向同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情况;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报表;各级审计部门应对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或挪用水利建设基金,违者视其情节轻重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不认真履行代征代缴义务,擅自减免或拒不交纳的,应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计委、水利厅解释。本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水利厅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一并执行。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1995年11月16日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内政发〔1995〕165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1997]17号 【发布日期】1997-03-05 【生效日期】1997-03-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内政办发[1997]17号1997年3月5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有关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推进我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各项扶贫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三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如期实现,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自治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适合本办法的扶贫开发资金包括:各项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各项扶贫有偿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的收回部分;地方安排的各项扶贫资金的配套资金;自治区、盟市、旗县用于扶持贫困旗县村嘎查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

第三条 第三条 中央和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要体现中央提出的“分级负责、以省(自治区)为主”和资金、权力、任务、责任“四到省(自治区)”的精神,资金投放要和扶贫攻坚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温饱问题的进度直接挂钩。所有拨到自治区的扶贫资金,一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具体负责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条 第四条 扶贫资金投放范围:国家下拨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信贷扶贫资金和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的扶贫资金要严格用于国家确定的31个贫困旗县。按照国家规定,地方用于区贫旗县的配套资金必须要达到中央投入的30%以上,这块资金由自治区承担50%。盟市和旗县承担50%。自治区确定的19个贫困旗县,由自治区和所在盟市共同筹集资金予以扶持。盟市和旗县要按照自治区投入到区贫旗县的资金额度相应配套30%以上的扶贫资金。

第五条 第五条 扶持对象:国家下拨、地方配套和自治区专项安排的各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扶持国家和自治区贫困旗县内的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非贫困旗县中的贫困户由所在盟市、旗县负责扶持,同步解决。在资金安排上,对贫困旗县内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要予以倾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户要给予适当的照顾。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城镇居民、国有农牧林渔场(站)、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救济户的解困救济不属于各项扶贫资金的扶持范围。绝不允许任何单位或部门擅自改变扶贫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无论什么渠道下拨的扶贫资金都不准挪用、拖欠和挤占,不得用于非贫困旗县、非贫困户,不得用于非扶贫企业,不得用于购买小汽车和人员经费等项开支。

第二章 扶贫资金的分配及扶贫项目的报批

第六条 第六条 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的依据:国家下拨和自治区安排的所有扶贫资金,都要由自治区扶贫办具体负责,会商财政厅、计委和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各贫困旗县的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程度,脱贫计划,扶贫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和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回收等情况,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下达执行。

第七条 第七条 资金投向:各项资金投向的确定要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保证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以便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种植业、养殖业、人畜饮水、推广科学技术和农牧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项目。

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地区的交通、农电、通讯、水利及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以兴修旗县、苏木乡镇之间的公路和通往商品集散地、农贸市场的经济路为重点;通电以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生产用电为主;通讯建设以旗县至苏木乡镇间的电话交换为主;水利及基本农田等基础建设要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兴修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治沙造林和种树种果、草原建设和种草养畜等项目为重点。信贷扶贫资金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还贷能力强、能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

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项目。部分用于支持能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开发项目。

第八条 第八条 选择和确定扶贫项目,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列入计划的扶贫项目必须能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并具有覆盖贫困人口多、保证稳定脱贫、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用扶贫资金兴办的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项目要覆盖贫困嘎查村,企业或实体的职工必须有一半以上是贫困户的劳动力。

第九条 第九条 为了逐级建立好扶贫项目库,各贫困旗县要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各级扶贫办要积极协调资金管理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对各类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立项、评估、论证、筛选,经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进入项目库备存。各盟市每年6月应将下的备选项目报自治区资金管理部门和扶贫办。

第十条 第十条 资金分配:资金分配采取计划管理(一次审批,切块下达)和项目管理(分项论证审批下达)相结合的办法。

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自治区每年年初将资金计划指标总额的70%切块下达到贫困旗县,主要用于能够覆盖嘎查村和贫困户、直接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能力的建设项目。其余30%自治区实行项目管理。

以工代赈资金的分配:自治区每年年初将资金总计划的70%定向下达到贫困旗县。由各贫困旗县根据下达的资金指标编报项目实施计划,经自治区批准后实施。其余30%用于跨旗县、跨苏木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异地开发和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等较大的项目。

信贷扶贫资金的分配:自治区每年年初将贷款新增计划的70%作为贷款限额下达到贫困旗县,重点用于能够覆盖嘎查村和贫困户、直接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能力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其余30%用于跨旗县、跨苏木乡镇、覆盖贫困面大、幅射能力强的种养加一体化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这块资金由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根据对旗县申报项目的审批情况,依照有关规定按项目下拨。

自治区每年年底前将下定向切块的资金控制规模下达到盟市、旗县,旗县根据各自的资金控制规模编报扶贫开发项目计划报盟市,各盟市在审查各贫困旗县项目的基础上,于每年1月底前将各贫困旗县扶贫开发计划和项目计划,连同上的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旗县级资金审计结论、盟市对旗县的考核验收结论等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计委和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自治区对以上材料审核后,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各盟市上报的计划与项目批复下去。

利用各类扶贫资金安排跨旗县、跨苏木乡镇的较大项目时,要坚持使贫困地区均衡受益并适当向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倾斜的原则。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扶贫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自治区管理项目的申报程序: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由旗县扶贫办会商财政部门提出,以工代赈扶贫资金项目由旗县计委会商扶贫办提出,扶持贫困旗县嘎查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项目,由旗县乡镇企业局会商财政局、扶贫办提出,上述项目经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要及时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材料逐级上报到自治区计委、财政厅和扶贫办。信贷扶贫资金项目由贫困旗县扶贫办和农业发展银行提出,经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联合逐级上报自治区扶贫办和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上报自治区的各类扶贫项目,经有关部门会审后,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然后通过原资金管理渠道下达,同时抄送各级扶贫办。

对于定向切块的扶贫资金,其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按下列原则进行: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备案制,即旗县扶贫办和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经盟市领导小组审批后,分旗县编成扶贫开发项目计划,报自治区备案后下达资金;在新的规定出台以前,自治区对定向切块的以工代赈资金、扶贫信贷资金,财政有偿资金仍实行项目管理。

各级政府及政府各有关部门申报、审批扶贫开发项目和计划,必须贯彻“真扶贫,扶真贫”的精神,使每一笔资金的投放都与本世纪末解决温饱问题的攻坚目标直接联系起来。大型项目在提交领导小组审批之前还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

项目经自治区审定下达后,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分头实施,不得随意变更,不得肢解和挪用确定的项目资金。个别确需调整的项目,必须按原渠道报批准项目的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调整。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项目一律取消并抽回资金,对已经变项并将资金挪用的,下分配资金时如数扣回,扣回的资金追加到项目执行好的地区。

第三章 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为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自治区每年从当年可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总额中安排不超过5%、从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总额中安排不超过2%的资金,作为扶贫工作培训费和项目前期工作费用,主要用于扶贫项目的考察、论证、评估、技术培训,建立项目库等工作。这块经费除自治区本级留用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分配下达到盟市、旗县使用。根据需要,盟市旗县扶贫办也可以从本级财政配套的扶贫资金中安排不超过5%的资金用于扶贫技术培训和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为保证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从1997年开始,自治区对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扶贫资金采取层层专项拨款、专项调度的管理办法。自治区接到国家下拨的资金后,一个月之内按照分配计划拨付到盟市,盟市、旗县要在一个月之内将资金全部落实到苏木乡镇或项目上,不得滞留资金。所有的扶贫资金,一律在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开户。自治区在每年3月底之前将信贷扶贫资金按项目下达到盟市,盟市及时拨付到旗县。旗县在两个月内将资金全部落实到项目上。对所有的扶贫资金,苏木乡镇要严格实行专户储存、专项记帐,保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旗县有关业务部门承担的部分扶贫建设内容所需资金,分别在扶贫办和计委设立管理专户,视工程进度分批拨付。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继续实行无偿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各级财政本级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比例为20%,自治区下达的无偿使用的资金,不允许各地再作有偿安排。有偿资金使用期限一般为2--3年。具体管理比照财政部《支援欠发达地区财政周转金管理办法》执行。自治区下达有偿资金计划后,各盟市财政部门要在一个月内与自治区财政厅签定借款合同,统借统还。今后,对于有偿扶贫项目,各地要单独上报,超过50万元的借款项目,要按有关规定附可研报告和评估论证等材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信贷扶贫资金要坚持“借款自愿、谁借谁还,谁还本息”的原则,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具体时间视项目经营和综合还款能力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利率、担保条件和自有资金比例按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自治区承担的配套资金,要与国家下拨到自治区的扶贫资金一起分配,同时下达。盟市承担的配套资金,要在明确配套数量后足额到位。达不到配套比例的,自治区在安排下扶贫资金计划时将作相应的调整,调减下来的资金追加到管理使用好的地区。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立资金到位反馈制度。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各贫困旗县要于每年的7月5日和10月5日分别向盟市反馈一次,盟市要于每年的7月15日和10月15日分别向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反馈一次(附资金拨、贷款凭证复印件)。对届时未到位的资金,下相应全部核减。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建立扶贫项目责任人制度。凡扶贫资金扶持的项目,从选择、论证、评估、申报、实施、还款等全过程都要明确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和责任人。责任人一定要选派有经验、懂经营、善管理、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在项目还款期内(无偿扶持项目在建成之前),项目责任人原则上不能变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动,必须要由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重新确定项目责任人。经主管部门批准,前责任人接受离任审计后方可离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扶贫项目实行检查验收制度。对扶贫资金投入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要按工程进度分期拨(贷)款。根据项目内容,对较大的项目要进行中间评估。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全面提出申请,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不合格的责令限期完善,直至合格为止。完善期间对项目所在苏木乡镇、嘎查村停止或减少扶贫资金投入。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加强资金回收,加速资金周转。对于到期的财政有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各地要及时组织回收,归还有关部门。对收回的有偿扶贫资金,要重新纳入扶贫资金再分配计划,继续用于扶贫开发。对还款差的地区,自治区将减少该地区的有偿借款,直至不予安排。扶贫信贷资金收回后可继续留在旗县周转使用。对逾期不归还者,除按有关规定征收逾期占用费或利息外,在下分配资金时相应核减其资金指标。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严格扶贫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应把扶贫资金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专门审计工作。各级有关部门和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贪污和截留扶贫资金的地区,除扣减投资外,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绳之以法。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盟市、旗县要逐步建立完善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微机联网管理。同时,要注重加强基层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起实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B5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7〕78号 【发布日期】2007-06-26 【生效日期】2007-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7〕78号)

按照2007年4月12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2007年全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领域,扎实开展集中整治,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强化各项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全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内蒙古提供基础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力和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监察和检察机关要加大行政监察和法律监督力度。各地区要针对本行政区域内市场经济秩序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加以整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各地区的沟通协调,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各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督查、协调和指导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新风尚。要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舆论监督,及时公布重大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查办和举报奖励力度,方便社会公众打假维权。积极支持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发挥自律维权和社会监督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秩序,加强餐饮业管理,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切实把好食品市场安全准入关,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全面整治药品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与经常性治理相结合,强化监督检查,依法打击假劣药品,取缔制售假劣药品窝点,查处违法经营行为,进一步遏制药品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狠抓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继续推动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和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工作。进一步加大挂牌督办和联合督办跨地区、跨部门的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进出口、展会、定牌加工、商品交易市场、印刷出版等环节的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及现有其他相关举报投诉网络机制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办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普法教育工作。

(四)抓好农村市场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整治违法经营的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和食杂店。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等行为。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置换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食品药品流通、监管、监督网络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逐步推进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让放心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入网上线。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和“公共卫生进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等活动。

(五)加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力度。以药品、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和美容服务、农资等领域和地方媒体、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媒介为重点,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完善和落实广告审查、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违法广告联合公告、广告企业资质认证和广告审查员管理等制度。建立媒体广告发布责任制,强化审查责任,引导媒体加强自律。

(六)对投资、招商、外贸、中介、特许经营、商业促销、汽车和商品房交易等领域里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进行打击。

(七)打击非法行医和地下黑血点、黑血站。重点查处无证行医、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以及出租、外包医疗科室的行为,规范医疗执业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集血液、原料血浆的犯罪行为,集中整治组织他人卖血(浆)或以各种方式胁迫他人卖血(浆)的“血头”、“血霸”,着力规范重点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采血供血行为,防止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经血液途径传播。

(八)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建材、汽车配件、成品油、酒类、化妆品、手机和卷烟等行为,遏制非法拼装车、“地条钢”、“黑心棉”反弹势头。深入开展报废汽车市场专项整治。清理非法、虚假认证,严惩逃避强制性产品认证行为。

(九)整顿土地、文化、建筑、房地产、旅游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规范银行个人理财等业务,打击银行业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行为,整治非法境外期货交易和变相期货交易。规范保险业经营行为,整治保险理赔难、销售误导和骗保骗赔。打击非法集资。查处网络炒汇、非法买卖外汇、违规收结汇等外汇违法行为。惩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做假账、账外经营等偷逃骗税行为。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的“四黑”,即“黑社”、“黑导”、“黑车”和“黑店”的违法经营行为,开展对“零负团费”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化肥、医药、电力价格和涉农、教育、涉企收费等专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十)加强反走私工作。重点打击进出口货运渠道价格瞒骗、加工贸易和减免税货物进口中的各类走私活动及走私货物交易行为,强化反走私综合治理,坚决防止走私回潮。

(十一)深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及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工作。搞好重点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等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事故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十二)开展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市场监管制度,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生产、销售、安装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力争从源头上予以遏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本地区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将专项整治纳入经常性工作,稳步推进,使其尽快规范化、法制化。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单位或个人充当“保护伞”情节严重的,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完善衔接配合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有关执法单位之间,以及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工作平台。探索建立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与同级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之间,上下级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网上衔接、信息共享”的机制。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部门执法协同。

五、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推进诚信制度建设。组织形式多样、贴近实际、惠及群众的诚信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以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执法需求,推动市场监管信息的互通共享;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综合治理失信行为,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强化诚信自律。加快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行(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