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能监察工作程序
节能监察工作程序
一、向被监察单位下达监察通知
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拟制节能监察计划后,向法制监督科下达监察任务,法制监督科根据中心下达的监察任务,拟定任务书,其主要内容:
1、执行任务科室名称;
2、被监察单位名称;
3、具体监察内容;
4、具体监察时间;
5、完成节能监察时限;
6、具体工作、纪律等要求。
该任务书经中心领导批准并签字后,向监察科室下达。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接到监察任务书后,填写《节能监察通知书》,经法制监督科审核批准后,向被监察单位下发。
二、现场监察
1、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按照监察通知书规定的时间进入被监察单位;
2、向被监察单位负责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告知如下内容: ⑴告知依据《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根据《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年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监察的通知》的要求,对该单位进行现场监察;
⑵告知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有权对监察过程进行监督; ⑶告知监察人员对该单位技术经济情况有保密义务; ⑷告知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协助检查,不得阻挠; ⑸告知本次监察的项目和依据的有关专业技术标准。
3、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与被监察单位共同组织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负责人说明此次监察的依据、内容及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要求被监察单位必须保障监察工作顺利进行。
4、监察人员听取被监察单位主管能源负责人按监察通知要求所准备的情况介绍,并提供相关材料。
5、分组调查
⑴调查。在调查前监察人员首先要向被调查人出具行政执法证件,并告知被调查人要如实说明情况,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调查结束后要形成调查笔录,调查人和被调查人要在调查笔录上签字;
⑵收集相关资料。被监察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由被监察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⑶现场检查。根据监察的内容,监察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核实,现场检查要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结束后要进行汇总并形成现场检查笔录,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的代表人要在现场检查笔录上签字;
⑷现场监测。根据节能监察的需要,对被监察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6、汇总情况 监察科室负责人召集各组监察人员,进行情况汇总,分析并提出需与被监察单位交换意见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需要进一步询问的事项,并告知被监察单位此次节能监察的过程及内容。
7、交流意见
监察科室负责人向被监察单位负责人通报本次已实施节能监察的事项,并进一步询问有关问题。并征求被监察单位对监察人员工作意见。
8、监察结论
监察活动结束后,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汇总资料,在规定期限(十天)内形成监察结论,法制监督科根据监察结论,制作《监察意见书》或《监察整改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报中心主任批准后,向被监察单位下发。
9、案卷存档
监察工作完成后,全套文书资料整理形成案卷(按案卷的制作要求制作),送法制监督科审查、批准、登记后,交资料室编号、装订归档。
第二篇:节能监察工作总结
节能监察工作总结
2009年上半年在经贸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了努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全省节能降耗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节能监测,提高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
加强节能监测,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我们紧紧围绕全市节能工作重点,依法开展节能监测工作,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不合理的用能现象限期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完成了节能监测任务,通过监测,摸清了我市主要耗能设备的使用效率及淘汰设备的情况。
2、加强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执法,全面推进节能工作
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执法检查工作。我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偏高,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耗能的50%以上,为此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江西省节约能源条例》要求,今年对主要行业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淘汰设备使用情况、产品单耗等进行了专项节能执法检查,检查采取听相关企业节能工作汇报,查看设备台帐,能源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员培训,主要产品能源单耗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检查企业是否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并到现场进行查看,并下发了节能执法检查情况通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督促企业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建立能源管理网络,加快了企业高耗能设备的淘汰步伐,推动了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
3、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基础档案
能源审计是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验、核查、分析和评价。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促进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精神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同时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档案,用能情况、设备情况、节能潜力、节能项目等等,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4、开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在《节能法》、《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篇”和节能评估、审核都有一定要求,今年国家和省政府有明确的要求,又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了相关的措施,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公开、公平、公正出具详细的技术报告,同时发挥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引导企业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
5、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
在能源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完善能源计量体系,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严格对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定额、限额考核,对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考核,进一步挖掘节能空间。
第三篇: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程序
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环保系统内部沟通;日常现场监察信息
2、现场监察
听取治理单位介绍有关情况;检查有关文件;检查治理进度。
3、视情况处理
正常:记录、登记;
异常:对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察处罚建议书》上报。
4、总结归档
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污染源监察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污染源监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的目的是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污染调查、排污核算、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环境监察计划。
为了对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首先要收集污染源的信息,污染源的信息采集有以下方法:
①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是全面、完整获取污染源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开展污染源监察的初期,应首先考虑采取调查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搞清辖区污染源的基本情况,确定重点污染源、一般污染源名录和各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调查获取的资料是污染源监察工作的基础,然后通过一定频率的污染源监察,充实我们掌握的污染源资料。
②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监察部门依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情况对污染源进行正常监督管理,并对拒报、谎报、瞒报的排污单位进行处理。
③环境保护档案材料。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的规定,所有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审批和检查、监督。在宏观管理中所积累的各种建设项目的档案材料是获取污染源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在日常环境监察中对有关污染源的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积累的材料也是污染源监察的信息来源。对采集来的污染源信息要进行加工整理。按污染源的位置分布,所属行业类别,排放污染物的类别、规模大小、经济类别,所属流域、污染物排放去向等分类,建立污染源原始信息数据库,并应广泛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数据进行管理。应积极运用这些软件,以提高信息的提取速度和准确性。另外用计算机管理还容易对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随时补充和修改。
污染源原始数据库建立后,下一步就是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结合本辖区环境的特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确定目前的主要环境危害,绘制主要污染源分布图,图中不仅仅要标识出污染源的位置和名称,还应该将污染负荷标识清楚。一般来说,在地图上标识这么多的信息很难做到清晰和具体,有条件的地方应绘制计算机图形使之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制定污染源现场检查计划。
2、污染源现场监察
这是污染源监察的第二个步骤,即按制定的计划进行现场环境监察,确定污染源排污是正常还是异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时需要委托监测站采样分析,以获取污染源违章排污的确凿证据。
3、工况调查
工况调查是污染源现场监察中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工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检查生产及工艺状况。
(2)检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3)检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是实际发生的生产活动记录,从中可以反映出原材料的利用、产品的产出、辅助原材料的消耗、工艺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情况、事故发生、生产变动等情况。这些都很难从污染源原始数据库中找到。
(4)走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分两种情况。一般性的查询,了解近期生产与环保活动的基本情况;针对具体环境问题进行查询,以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和性质。
(5)现场取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取证。有实物证据,如采集的样品,有关的文字记录材料,拍摄的录像片、照片,有查询的现场笔记、录音、群众的反映等。现场取得的证据需经污染源单位有关人员签字。
4、视情处理
对异常情况,除依法征收排污费外,还要做出相应处理:对环境违章的填发《当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环境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工作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以监督检查污染源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切实保证违章行为得到纠正。
6、总结归档
要求按期总结污染源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处理结果等,并写出相应的监查报告。对所有的原始记录、材料要分类归档备查。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
1、收集信息。要掌握辖区所有的污染防治设施的详细概况,其中包括总的数量,分类数量,分布情况,各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常见违章单位和违章行为。这类信息资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环保系统内部沟通;二是通过日常现场监察获得,如监察中发现的有关污染防治设施存在的问题,发现的违法行为等;第三是通过群众举报获得的有关停运、拆除污染防治设施运转异常等的信息。要重视群众举报,许多污染防治设施违章行为都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常见的如有的单位废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转,使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使周围群众受到极大影响;再如除尘装置运转不正常,会使周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增加,群众日常生活中感到呼吸不舒服,室内外浮尘增加。利用好这些信息,既可提高污染防治设施监察的效率,又可及时解决社会环境热点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分类建档。辖区内所拥有的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都应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内容主要是:基本情况:所属单位及生产、经营情况,建设日期,类型,“三同时”验收技术资料等;技术参数:处理的污染物来源,成份,防治设施的原理,设计处理量和处理效果,添加药剂种类,数量,排放口情况等;管理情况:负责人,管理机构,有关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等;存在问题:有哪些缺陷和隐患,如哪些设备不稳定,与变化了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相适应,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和实际情况等。违章情况:发生过哪些违章行为,处理结果等记录情况。
3、目标管理。按规定每年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至少计划监察和随机监察各一次。计划监察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是按计划定期进行的,需要污染源单位做好充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污染源单位一般要使污染防治设施在最佳状态下运转,因此反映的是最佳处理效果。而随机监察是在污染源单位正常工作状态下,未经特别准备,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水平、运转情况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察。污染防治设施监察是污染源监察的一部分,一般应与污染源监察同时进行,除非有特别需要,如有群众举报。所以,日常监察可按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进行。
5、视情处理。即对违章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6、总结归档。将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搜集信息
环保系统内部沟通;日常现场监察信息;群众举报
2、现场监察
听取建设单位介绍;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视情处理
情况正常的属于例行监察。情况异常的,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处理。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
5、总结归档
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
第四篇: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一、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
(一)计划管理
(1)按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
(2)按规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二)现场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地理位置、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源治理情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办理相关环保手续。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意见(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企业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监察大队。
(3)年终总结全年监督检查情况。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
(一)分类归档
(1)监察大队负责上级机关验收的污染防治设施有关档案资料按辖区移交各监察中队。
(2)监察大队、中队负责对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验收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分列名录、登记编号。并逐家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档案中应载明企业的基本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名称、型号,设计处理能力,实际处理能力,处理率和处理效果,处理费用,验收(改造)日期等。
(3)目标管理。每月对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的检查不少于2次。
(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检查企业生产情况,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设施运行记录、监测记录和设施管理人员岗位执行情况,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规范情况;设施停运或拆除设施需暂时停运、拆除、闲置、关闭、改建、扩建的,排污口需改变原设位置或增减的,是否办理相关环保手续,设施停运或拆除期间,采取的达标排放相应措施执行情况。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视情处理:a、超标排放:征收超标排污费,材料上报建议限期治理、限产限排停产治理,同时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程序》。b、设施运行不正常,擅自停运、拆除、闲置、关闭,擅自增加和改变污染物排放口或未按规定设立规范化的污染物排放口及计量、监控装置的,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程序》。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意见(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审批管理
设施需暂时停运、拆除、闲置、关闭、改建、扩建的,排污口需改变原设置位置或增减的,必须向环境监察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环境监察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立刻或限时办理。
(五)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设施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环境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相关部门。
(3)年终总结全年监督检查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率、处理率和达标率。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工作程序
(一)建立档案
(1)登记辖区内审批的建设项目单位。
(2)对有“三同时”的建设项目逐项建立档案。
(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听取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并现场检查核实有关情况。对有“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试生产期间的,检查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运行效果如何;已投入正常生产使用的,检查是否有验收手续,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对没有办理相关环保手续的,属于异常。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意见(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环境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相关部门。
(3)个别严重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限期治理项目监察工作程序
(一)建立档案
根据政府的有关通知和决定,建立辖区内限期治理项目、停产治理项目和关停项目名录,并逐项建立档案。
(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限期治理项目在规定的期限内治理进展情况、是否治理到位、是否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的是否停产治理;停产治理项目是否停产到位,有无未经同意擅自生产现象;关停项目是否关停到位,相关生产设备是否拆除到位,有无擅自生产现象。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监察大队和机关相应股(室)。
(3)个别严重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五、行政处罚基本程序
(一)立案调查
1、立案登记:信访股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举报的环境污染事件及上级领导交办、转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初步核定后,填写《立案登记表》登记立案。经主管领导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
2、调查取证:对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出示有效证件,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说明来意。执法人员现场制作《现场勘察(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并由被检查单位的陪同检查人员阅核后签名,如陪同人员不签名,可由第三方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可采取照相、摄像、录音、监测采样及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的方法进行取证。
(二)提出处理建议并上报
1、撰写调查终结报告:调查人员调查终结后,撰写《调查终结报告》,报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处理意见:
(1)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不予行政罚款,由承办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限期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对其督促、落实整改情况。
(2)违法行为较重、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的或两次以上重复违法的,给予行政罚款和其它处罚。
(3)没有违法行为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逐级上报,移送司法机关。
2、下达《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对需做出行政处罚的单位,书面告知其将要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3、听取陈述和申辩:法制股下达《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指定专人负责听取陈述、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并制作申诉笔录,有法制股组织举行听证。
(三)处罚、执行
1、作出处罚决定:属于污染防治设施、不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的、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违法案件,由法制股下达《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
2、送达:法制股在做出《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个有效工作日内,负责送达。
3、督察落实:各部门负责《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落实工作,按时检查被处罚单位的整改执行情况,及时催交罚款。
4、强制执行: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限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四)结案归档
处罚履行完毕,由调查人员将行政处罚案件资料一案一卷,立卷归档。
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一)现场污染控制
1、环境监察机构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后,应进行登记,经初步审查,对已经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害后果的,并属于环保部门管辖的,应立即向本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组成事故调查组及时赶赴现场;对不属于环保部门管辖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2、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已发生污染的,立即采取减轻和消除污染的措施,防止污染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尚未发生污染但有污染可能的,立即采取防止措施,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3、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群众,避免人员伤亡。
(二)现场调查和报告
1、调查组需实地勘查并记录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现场状况,记录污染破坏范围、周围环境状况等。
2、调查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证据应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记录等。
3、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48小时内,将有关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上报。
4、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在速报的基础上上报有关确切的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三)依法处理
1、审查小组对调查材料、调查处理、调查意见、处罚建议进行书面审理,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
2、审查小组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合理确定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给受害单位和个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处罚意见和具体赔偿金额,报局相关部门。
3、依法追究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进行行政处罚。
(四)结案归档
将全部材料及时整理,装订成卷,按一事一卷要求,填写《查处环境污染事故终结报告书》,存档备查。
七、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一)登记审查
1、环境监察人员接到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申请时,应先认真登记备案。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后根据管辖权和时效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立案受理。
(二)立案受理
1、环境监察机构应在自接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7日内做出立案受理决定。
2、对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正式立案受理,并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将受理通知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要求其提出答辨;不答辩的,不影响调查。
3、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其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取证和鉴定
环境监察机构要依法客观、公正、全面的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调查核实污染事实,请相关专业部门做出鉴定。
(四)审理
1、对调查取得的证据、信息及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理顺案情辨明是非,分清责任。
2、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愿意接受调解,召开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做好会议纪要,制发《环境污染纠纷调解协议书》,盖章后送双方当事人。
3、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向法院起诉,调解处理终止。
(五)结案归档
1、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和监察部门备留一份调解协议书存查,并写出纠纷处理过程的结案报告。
2、双方调解不成的,在告知双方当事人可采取民事诉讼途径解决之后,写出结案报告。
3、将全部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八、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一)及时取证
环境执法人员对在环境监察中发生或发现的符合现场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现场勘察记录》。
(二)陈述
(1)环境监察人员说明违法单位或个人的违法事实及证据;
(2)环境监察人员说明对违法单位的处罚理由及法律依据。
(三)现场处罚
(1)环境监察人员填写《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一式二联。
(2)《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第一联交被处罚单位或个人签收,第二联由环境监察机构存档。
(四)报告情况
将《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第二联、证据材料及《现场检查询问笔录》、《现场勘察记录》呈报主管领导审阅。
(五)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九、排污申报工作程序
(一)正常申报
1、监察大、中队于每年的12月15日前负责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分发给辖区内各排污单位,并负责对排污单位所填写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填写格式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基本符合实际、所附材料是否齐全。
2、各中队需于元月15日前将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填报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一式三份,连同所有排污单位的通讯录(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报送监察大队申报股。
3、监察大队申报股负责对各所初审后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凡审核不合格的,由监察大队申报股直接退回中队重新申报登记,监察大队申报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有关人员直接对排污单位进行核定;核定合格的,监察大队申报股将审核同意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存档(1份),并退回中队(2份)纳入正常管理。
4、监察大队申报股于每季度末10日内,对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依据《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和该排污单位本季度的实际排污情况进行核定,下发《季度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由各中队负责在7日内送达排污单位
5、排污单位对核定结果有异议的,首先由各中队做好解释工作,需到现场进行核实的,各中队应将排污单位的复核申请连同有关资料于2日内报送监察大队申报股,由监察大队申报股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重新核实。6日内由监察大队申报股做出复核决定,各中队负责在2日内将《()季度排污量复核通知书》送达排污单位。
6、对不按规定时限和内容进行排污申报的排污单位,各中队可依法对其做出处罚建议,或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排污单位限期补报。
(二)变更申报
1、排污单位因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口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所报内容作变更、调整的,应在变更前15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填报《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排污情况发生紧急变化时,必须在变更后3日内报告并提交《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排污申报登记,应在项目试生产前3个月内和污染防治设施竣工并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总局10号令)办理排污申报手续。
在建制镇以上范围内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5日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填报《建设施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
2、各中队应在接到排污单位填报的《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7日内,将初审后的意见及有关变更资料报送监察大队申报股。
3、监察大队申报股按照有关规定对《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进行审核,并在7日内完成排污申报变更工作。
4、排污申报变更工作按正常申报工作程序进行。
十、排污费征收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程序
(一)建立辖区内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档案。
(二)按国家规定的期限,及时建立未缴纳和未足额缴纳排污费单位名录。
(三)检查。现场检查未缴纳和未足额缴纳排污费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下达《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填写送达回执。
(四)对逾期未执行《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要求的单位,现场制作询问笔录和勘察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五)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排污收费情况汇总上报主管领导。
十一、排污量核定工作程序
根据国家、省关于排污费征收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顺利开展排污量核定工作,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排污量实行按季申报、按季审核的原则。
(二)各监察中队应于每季初的五日前,将初审过的本辖区内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季报表》连同有关资料送交大队排污申报股。
(三)排污申报股应于每季初的十日前,完成本季缴纳排污费单位的排污量核定工作,并将制作好的《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移交各监察中队。
(四)各监察中队在接到《排污量核定通知书》后,需直接送达排污单位的,应在三日内将《排污量核定通知书》送达排污单位;对需以挂号信的方式邮寄《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的排污单位,由监察中队二日内以大宗挂号信的方式发出。送达回执及大宗挂号信登记本及时移交征管股。
(五)征管股应将各监察中队转来的送达回执以及大宗挂号信登记本按季归档,以备调阅。
(六)排污单位在接到《排污量核定通知书》七日内对排污量提出复核的,负责排污申报的监察中队需在三日内提出复核初审意见,连同有关材料报排污申报股。排污申报股应在接到监察大队初审意见后七日内做出复核决定,并下发《排污量复核决定通知书》。《排污量复核决定通知书》的运行程序,参照《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的运行程序执行。
(七)排污申报股应在每季初的十五日前将《排污量核定通知书》转交征管股,《排污量复核决定通知书》在下发的同时转交征管股。
(八)排污申报股应根据各监察大队初审的情况,对申报不准确、不平衡问题进行重点审核,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在各监察大队区域内进行现场抽查。
(九)排污申报股及时将排污申报材料及抽检情况汇总、归档。
十二、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为规范排污费征收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确保排污费依法、全面、足额征收到位,根据国家、省关于排污费征收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排污费的征收实行按行政区域申报开征,按季征收的原则。
二、每季征收排污单位的污染因子及排污费金额由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三、监察大(中)队、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意见及《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的送达情况,于每季初三十日前制作《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同时将收费金额在局宣传橱窗或环境监察网上公示。
四、监察大(中)队应于三日内,将需直接送达排污单位的《排污费缴纳通知单》送达排污单位;对需以挂号信的方式邮寄《排污费缴纳通知单》的排污单位,监察大(中)队应于两日内发出。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的“回证”应于两日内转交征管股。
五、征管股应将各大队转来的送达回证按季归档,以备调阅。并将每一份送达回证的签收时间及时录入电脑,实行微机管理。
六、对收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七日内不缴纳排污费的单位,由征管股核对后下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单》,责令其限期缴纳,限期缴纳时间为七天,监察大(中)队负责在两日内送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单》,并将送达回证两日内转交征管股存档。
七、对收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七日内提出减、缓、免的缴纳排污费单位,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3]38号)文件办理。
八、对已经下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单》,责令其限期缴纳,但逾期仍拒不缴纳排污费的排污单位,应由监察大(中)队负责对排污单位进行排污费处罚调查取证,并将相关材料整理齐全后报稽查股,由稽查股对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后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同时报请政府对该企业进行停产、停业整顿。
九、对因排污费处罚调查取证材料不全而无法进入处罚程序的排污单位,在起诉期内未提出诉讼且拒绝缴纳排污费的,监察大(中)队在排污单位起诉期满后十日内,直接提出强制执行的排污单位名单以及相关材料一并报征管股,征管股负责整理有关材料转交稽查股,稽查股负责核算滞纳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如果排污单位因破产、倒闭、更换法人等情况未缴纳排污费的,由监察大(中)队负责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认真填写《破产、倒闭、更换法人排污单位登记表》,并将经过调查整理好的材料及时转交排污申报核定股。监察大(中)队对调查的真实性负责,排污申报核定股负责核定,并将核定情况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十一、排污申报核定股根据局长办公会的意见,将符合事实的《破产、倒闭、更换法人排污单位登记表》,加盖核定章后转交征管股,征管股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意见办理。
十二、稽查股应将已立案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单位及时录入排污费征收软件电脑,以备查询;征管股应及时与财政对帐,认真核对排污费缴库数额,按局要求将缴费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监察大(中)队,并按照有关要求完成账目归档工作。
十三、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具体落实市环保局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的现场工作职能,根据巩环[2005] 25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1、生物化学或爆炸等恐怖袭击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2、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事件;
3、危险化学用品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过程中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工业企业突发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
为配合做好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处置工作,提高全市环境监察系统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环境监察大队设立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郜舒适
副组长:刘学周成员:董敬轩
席应辉
周志远
贺火德
王铁军
钟卫华
徐黎明
赵爱华
曹红玲
刘宏涛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学周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环境监察稽查股。
主要职责:在市环保局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处置工作;参与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及时向上级环境监察部门报告环境突发事故的处置情况;完成上级环境监察部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应急任务。
(三)应急处置预案
1、接到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报告后,12369环保热线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的原因、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的情况及时上报;
2、由大队办公室、环境监察稽查股、12369热线受理股和事故发生地的环境监察中队组成突发性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具体承担事故处置工作;
3、在市环保局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技术部门迅速确定污染源性质、污染物的类别、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的范围;
4、协同其他部门积极参与污染源的技术处置工作,将事故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
5、对参加事故现场处置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现场指导,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处置程序
1、信息接受。
确保12369热线受理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全天在岗;环境监察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小组所有成员的通讯工具必须保持开机状态,以便随时联络。
2、工作程序
1、值班室值班人员及时要认真记录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及时报告带班领导。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状况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3、应急调查处理组及时做好赶赴现场的准备工作。
4、突发污染事故处置程序中所有指令均应以书面形式由领导小组和组长签发后下达,紧急事态可先下达指令后补办书面指示。
5、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相关材料交市环保热线受理部门进行汇总,编写事故污染调查处理报告,并将所有材料整理归档。
第五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程序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程序
一、起重机械开工申报(安全登记)和建档发证程序
一、程序依据: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和《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安全性能检验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京劳特发[1995]378号)和《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审批办法》(京劳特发[1996]199号)。
二、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的起重机械用户。
本市范围内的持有《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的施工单位和非本市的持有相应的《安全认可证》的施工单位在本市从事安装、修理工程。
三、程序内容:
(一)申报:
1、新装、大修工程施工前,产权单位应填写《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开工申报表》(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加盖公章后,共同到市劳动局办理开工申报手续,同时至少须持以下资料:
(1)营业执照、安全认可证(均为副本);
(2)施工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
(3)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措施);
(4)设备随机文件;
(5)技术负责人(质保工程师)审核签发的施工方案;
(6)技术负责人(质保工程师)审核签发的技术图纸资料(修理、改造)。
2、外地(含国外、港澳台)进京从事单项工程的安装修理单位须到市劳动局办理进京登记手续。并携带当地省级劳动部门的证明文件和上述要求的资料报市劳动局,经审核同意后,方准进京。同意进京后,才可办理开工申报手续,开工申报手续同上。
3、外地进京从事中长期电梯安装修理的单位,应按照“外地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单位进京施工批准程序”领取《北京市外地进京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单位施工认可证明书》,经核准后,方可从事安装修理工程。
4、《开工申报表》由主管处长批准后方可盖章。
5、《开工申报表》一式三份,市劳动局一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二)建档、发证;
1、市劳动局直接监察的起重机械;
由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检验,使用单位持《检验报告书》到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办理建档、发证手续。
2、区(县)劳动局直接监察的起重机械;
(1)年检:
由取得资格认可的区(县)检验所组织,使用单位持检验所的《检验报告书》到区(县)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建档、发证。
(2)新装、大修的起重机械:
由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检验,使用单位持《检验报告书》到区(县)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建档、发证。
二、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单位资格认可程序
一、程序依据:
此程序主要依据市劳动局[1989]42号《北京市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试行规定》及劳动部劳安字
[1991]8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市劳动局[1991]352号文和考核办法。《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单位安全资格审查规则(试行)》(京劳特发[1995]226号)。
二、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从事起重机械安装、修理业务的法人(或代理法人)企业。
三、程序内容:
(一)申请
1、申请单位应根据有关起重机械管理的法规、文件,自查认为具备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后,向市劳动局提出书面申请。市劳动局受理申请后,应将《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资格认可申请书》发给申请单位,并告之填报注意事项。
《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资格认可申请书》应一式三份填写。
2、申请资格认可的安装、修理单位,应将填报《申请书》送上级主管部门(无主管除外),待上级主管部门确认填报无误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将《申请书》及所规定的随附资料一齐报送注册所在区(县)劳动局初审,区(县)劳动局根据职责范围审查同意后,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然后,申请单位将《申请书》及规定的资料报送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
3、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收到申请书后,应进行审核,由主管处长确定是否受理,并于30日内通知申请单位。
(二)审查
1、对被受理的申请单位,由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组织有关专家会同当地区(县)劳动行政部门组成审查组,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考核,写出评定意见。
2、审查程序一般为:佊善笠抵饕涸鹑撕图际醺涸鹑私樯芮榭觯卮鹨话阈匝剩?由审查专家组组长介绍审查程序及分小组的成员及各小组的审查内容;?按质管组、技术工艺组、基本条件组进行审查;?各小组审查后,集中讨论审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结论一般分为四类:通过审查;通过审查须整改;整改后发证;未通过,须再次审查。?与申请单位交换意见,通报结论及意见;?受查单位于15日内将整改计划,报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及区(县)劳动或主管安全部门。
(三)发证
1、审查结束后,审查组将评定意见报市劳动局,由监察人员报主管处长,由主管处长提交处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由处长报主管局长批准,加盖局章,方可颁发《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
2、经批准发证的安装修理单位,由市劳动局注册编号,颁发全市统一的安全认可证书。对审查不合格的,允许整改,于六个月后再次提出申请。
3、市劳动局统一公布取得资格认可的安装修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证书编号、批准范围、证书有效期限。
(四)升级
已取得资格认可的安装、修理单位需申请高级别资格时,应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出申请。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申报与审查程序同上,合格者予以审批。
(五)非本市单位
1、外地、港澳台、外国长期在京从事安装修理的机构如需申请资格认可,应至少提供下列
资料:
(1)当地省级劳动部门安全认可证书(港澳台、外国参照相应标准);
(2)营业执照(副证);
(3)非法人机构应出具法人授权委托书;
(4)当地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评定意见。
申请与审果程序同上,合格者予以审批,但其安全认可书有效期限同时须:
(1)不得超过注册所在地安全认可证书时限;
(2)不得超过法人授权委托书时限。
(六)管理
1、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安装、修理单位应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市劳动局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其安全认可证过期自动作废,并由市劳动局到期注销。安全认可证书分为正、副本。正本供企业悬挂、存档,副本供联系业务。正、副本均不得出租、转让、变卖、转借或擅自复印。
2、取得安装、修理资格的单位,应于每年12月底前将本工作情况向市劳动局提交审查报告书,经审查合格的,准予注册,可以开展下一的工作,否则,不予注册,直至吊销安全认可证书。
三、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资格认可程序
一、程序依据
本程序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电梯安全检验机构资格认可办法(试行)》。
其它待定。
二、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等)安全技术检验的法人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其从事此项业务。
三、程序内容:
(一)、申请:
1、申请资格认可的检验机构,应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领取《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资格认可申请书》(一式三份)填写,《申请书》由所在区(县)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或主管局安技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交申请书及规定的文件资料。
2、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收到申请书和申报材料后,应进行审核,由主管处长确定是否受理,并于30日内通知申请单位。
对于不受理的,应允许整改,并于六个月后再申请。
(二)、审查:
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组织专家审查组对被受理的申请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考核,并提出评定意见。
(三)、发证:
经审查合格的检验机构,由主管处长审核后,报处长批准,由市劳动局核发《北京特种设备安全检验许可证》,予以公布。《许可证》由市劳动局统一印刷。
对考核不合格的,允许整改,于六个月后再次提出申请。
(四)、增项:
已取得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申请新增项目的检验资格,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将组织审查,决定是否给予增项。
(五)、管理:
1、《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检验机构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向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申请复查。申请与审查程序同上。
2、各检验机构均应接受本市各级监察机构的监察管理,并按有关规定报送检验资料、工作情况。随时接受抽查、年审。
四、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验员资格鉴定认可程序
一、程序依据: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
《北京市电梯安全检验资格认可办法(试行)》的附件之一:《北京市电梯安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
其它待定。
二、适用范围:
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检验资格的检验单位的正式职工。
三、程序内容:
(一)、受理: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员,应填写《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经所在单位批准盖章后连同个人简历及学历证明(复印件),报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经主管人员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并于十五日内通知申请人。
(二)、考核:
申请人应按规定的日期参加由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组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
(三)、发证:
1、经考核合格的检验员,由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主管人员审核签署意见并报主管处长批准后由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发给实习证。
2、实习期满后,凭所在单位证明,经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后,给予转正。
3、已取得检验员证的检验员,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按上述程序进行新增项目的资格鉴定及考核。
(四)、管理:
1、检验员证有效期为两年,到期换证。
2、检验员证每年注册一次。每年11-12月份检验员凭全年工作总结和所在单位的评定证明到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注册,加盖注册印章,未经注册者第二年此证无效。
3、检验员调离原岗位(或退休)、半年不从事检验工作的,检验资格即行作废。
4、检验员调到另一检验单位从事同项检验工作时,须到原发证机关备案。
五、检验员分级:
1、电梯检验员:(D1、D2、D3)
2、桥(门)式起重机检验员:(Q1)
3、塔式起重机检验员:(T1)
4、移动式起重机检验员:(Y1)
5、施工升降机检验员:(S1)
五、外地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单位进京施工批准程序
一、程序依据: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
《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安全性能检验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京劳特发[1995]378号)《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审批办法》(京劳特发[1996]199号)
二、适用范围:
外地(含外国、港澳台)进京施工的安装单位,此单位须持有省级《安全认可证》或同等级别的资质证明。
三、程序内容:
1、外地进京施工单位如需申请外地进京一年期批准证明书,需携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及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起重机械监察机构的介绍信或证明文件,另附该单位进京的人员组成情况、质量保证体系、规章制度及安装修理工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设备清单等资料到市劳动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办理进京手续,由主管处长批准,有效期为一年。
2、批准后的施工单位应依据本市各项规定从事安装、修理业务。
3、如外地进京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有办事处、分公司等机构,并已取得北京市工商执照,等同于北京市安装、修理单位,可申请《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
3、如外地进京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有办事处、分公司等机构,并已取得北京市工商执照,等同于北京市安装、修理单位,可申请《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