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时间:2019-05-15 00: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第一篇: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从本质意义上讲,舆论不仅仅是“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更是不同群体进行利益博弈的重要方式。当前,许多舆论事件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相互影响,舆论引导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成为舆论研究的重点。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特殊性

相对于日常的舆论引导,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引导对象特殊、社会背景特殊、媒介环境特殊。

1.引导对象特殊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突发事件在时间上具有突兀性,在形态上具有隐蔽性,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在事件后果上具有不确定性,在利益关系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事件往往因突发事件引起,如“西藏3·14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杭州市飙车案”、湖北省委门口“厅官夫人被打事件”等。突发事件自身的多重特殊性,决定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具有“与生俱来”的挑战性。

2.社会背景特殊

全球化与社会转型是考察当今中国社会问题的两个维度,或者说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背景(或解释框架),使人们通过这一背景(或解释框架)观察、探讨中国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当今中国社会此起彼伏的突发事件、舆论事件正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与社会转型同时也是这些矛盾和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对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全球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②全球化作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社会变迁进程,任何国家、民族都难以置身其外。中国社会也正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才开始自身的艰难转型。郑杭生认为,社会转型“是一个有特定含意的社会学术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当我们说‘社会转型’时,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③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在利益生成能力与方式上,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家庭手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社会的转型;在利(权)益分配(保障)原则与方式上,正在经历从‘宗法-专制’社会向‘民主-法治’社会的转型。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上,正在经历从传统儒家观念、计划经济观念与阶级斗争观念向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和谐社会价值观的转型。”④无论是全球化还是社会转型,在本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

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常态事件”会演变成突发群体性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近年来,参与人数达万人左右的群体性事件、点击数量达百万级的网络舆论事件频繁发生,许多与事件本身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公众积极参与其中。还有些事件成为大国博弈的事由,如“邓玉娇事件”发生时正值敏感时期,有多股境外势力企图将事情闹大,向我国政府施压发难。在全球化时代,大国之间的博弈已经由传统的军事、政治博弈转变为经济、文化的博弈。通过突发事件制造舆论,进行价值观渗透已成为一种更加隐蔽的斗争手段。

3.媒介环境特殊

从传播技术的角度,可将人类的传播实践划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从信息传播与利益博弈的关系入手,则可将人类的传播实践分为“原始自由传播”、“把关人传播”、“网络自由传播”三个阶段。数字化传播、星状网络传播、多功能传播、超文本链接等构成网络传播的技术特征;自由传播、平等传播、实时传播、互动传播、匿名传播等构成网络传播的人际特征。两种特征相互作用,对舆论,特别是对网络舆论的生成、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1)舆论产生:“议程设置”全民化。互联网使传统媒体失去了“议程设置”的垄断权,越来越多在过去可能被遮蔽的事件,在网络时代被公之于众,从而促使更多的舆论生成。(2)舆论心理:“群体极化”现象突出。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可能导致群体突破现行制度的边界,寻求额外的利益诉求,威胁社会稳定。(3)舆论演化:“蝴蝶效应”加剧。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背景下,“蝴蝶效应”在网络舆论事件生成、演化的过程中呈加剧态势。如“天价烟局长”、“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范跑跑’事件”、“王石捐款言论**”等,无不印证着这一效应:网络舆论的演化与引发事件的“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4)舆论控制:“把关能力”弱化。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关口”在技术层面上消失,互联网成为“每个人所拥有的媒介”,任何信息的传播在网络时代几乎都是无法阻挡的。

互联网使人类进入到了以自由传播、平等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历史阶段。这使得突发事件的传播处于开放的媒介环境,从而使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挑战。

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的“双因叠加效应”

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而言,“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恰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相互影响,难以分割。此前,大多数的舆论研究侧重于舆论本身,未能将“事”与“论”两者“打通”研究。事实上,如果事件处置不力,则舆论引导难以奏效;同时,如果舆论引导不力,则会使事态变得更为复杂,且可能激发更强烈的舆论。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双因叠加效应”。

1.事件处置不力

突发事件的起因大都具有偶发性、突然性,事件处置是否得当,是突发事件向舆论事件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贵州“瓮安事件”原本是一件普通的社会治安案件。当地一名女青年溺水身亡,其家人对警方作出的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将其遗体“停尸河边”,每天围观者上千人,流言四处传播。在长达7天的时间里,瓮安县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此事,终于引爆“瓮安事件”。有关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即使在西方国家,“死人”、“停尸”也是动员公众、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常规方式。这些重要警兆在事件爆发前已显露无遗,但当地主要领导却反应迟钝。

2.舆论应对不力

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大抵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舆论不仅仅是对事件的“被动”反映,同时也会极大地影响事件的发展进程。

“邓玉娇事件”发生之初,面对舆论的广泛质疑,湖北巴东县公安局三次通报案情,但三次通报前后矛盾,非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激起更强烈的舆论质疑。在事件发展中,当地部分基层干部视媒体为对立面,要么推诿塞责、避而不见;要么不负责任,乱说乱语,甚至发生了伤害记者的**。这些,造成当地政府与媒体严重的对立情绪,引发大量负面报道,错失了对舆论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

今年6月23日,湖北省委门口发生“厅官夫人被打事件”。面对舆论压力,前去道歉的公安局领导居然连连声称:“打错人了”,结果引发更大的舆论声讨:打厅官夫人为错打,打普通百姓就可以?显然,舆论应对不当,常常会使事件向更复杂的态势发展。

三、构建四重机制,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快讲话、讲真话、会讲话”,这些已成为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但原则需要机制加以保障才会收到实效,否则就会被束之高阁,好看而无用。笔者提出,应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问责四个环节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1.强化信息共享,构建舆情监测机制

及时、准确、充分的信息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的关键与前提。在“瓮安事件”爆发前7天,“李树芬(溺水身亡的女青年)是被奸杀抛尸河中”、“嫌疑人王娇是县委书记王勤的侄女”、“公安局放了杀人犯”等传言在瓮安县城四处传播。正是这些传言,激起了群众对李树芬之死的同情和对执法不公的义愤。然而,由于舆情监测机制缺位,以至出现了“全县人民都知道、县委书记却不知道”的尴尬局面。

舆情监测并不仅仅是监测网上舆情,必须强化信息共享,使网上、网下舆情都处于被监测的范围,否则也会使舆论引导工作陷于被动。如湖北省委门口“厅官夫人被打事件”发生在今年6月23日,7月20日左右才在网上披露。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充分共享,负责舆论引导之责的宣传部虽然就在省委大院办公,但在长达20多天的时间里可能未被告知此事。在此期间,由于网络上并无相关舆情,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并不能获知此事。事件一旦由受害人家属在网络上传播,则迅速演变为影响巨大的舆论事件。此时再进行舆论引导,已非常被动。

2.提高研判能力,构建舆情预警机制

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在网络传播极为发达的媒介环境里,一件看似很小的事件,可能因“蝴蝶效应”而演变成全国甚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的苗头和各种舆情,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当前,基层党政干部普遍重视抓经济建设,应对突发事件与舆情的能力较弱,很难做到研判舆情,提前预警。

在“邓玉娇案”发生十几天后,当地仍有官员对进驻巴东的上级党委工作组称:“搞不懂这么一个普通案件怎么就闹得这么大?”湖北省进驻巴东县指导工作的工作组根据事态发展,研判舆情,第一时间作出“这起刑事案件正在经由网络舆论向政治事件演变”的准确判断。这一判断对于中央有关部门,湖北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考价值。

个案中形成的经验应上升为常态的工作机制。宣传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法事件应对法》,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进行会商研判,对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及时预警,使舆情管理由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引导。

3.提高应对能力,构建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联动机制

舆论引导必须与事件处置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相互配合。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没有对事件的实质性处置,仅以口号引导舆论,就会形成符号的“空洞化”,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就舆论引导本身而言,要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行动,有所作为。如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确定新闻发言人,以宣传部门为主,统一信息发布口径,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发言内容;把握时机,尽快发布新闻,及时澄清谣言;时刻关注网上动态,一旦有炒作苗头,迅速反应;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快报工作动态、慎报结论意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舆情走势进行科学研判;发挥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介绍真实情况,接待外地记者,传递真实声音等。

4.强化监察评估,构建舆情问责机制

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⑤但该法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行为的处罚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具体措施。

在现实生活中,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官员和肇事者面对突发事件往往心存侥幸:将事情“摆平”后再报。结果往往是在事态扩大、无法控制时才不得不报。在“瓮安事件”中,瓮安县城所在地雍阳镇政府和县公安局均未向县应急办报送相关信息。当原瓮安县委书记王勤获悉此事时,已有数千人聚集在县公安局门口;当贵州省政府获悉此事时,瓮安县公安局已燃起大火,事态已经失控。在“石首事件”中,信息报送不及时也是贻误处置时机的重要原因。事后虽然依法处罚了相关责任人,但这种处罚主要是针对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未指向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行为本身。在湖北省委门口“厅官夫人被打事件”中,受处罚的是出手打人的警察和“出言不慎”的公安分局某领导,而将此事瞒报20多天的相关责任人并未受到处罚。如果不建立舆情问责机制,类似事件必将重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湖北省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8JZD0032)

注释:

①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http://

②黄炼:《全球化学术探讨》,《社会科学动态(武汉)》1999年第12期

③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④喻发胜:《文化安全——基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与传播的视角》第176~17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第二篇: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全时、无界、互动的特点。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结构,信息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民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发表言论,反映利益诉求,网络成为社会舆论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媒体舆论要引导,引导谁?引导什么?媒体舆论要引导的是公众,引导公众的实质是引导和化解公众情绪。许多突发性事件本身不是危机,只有不能及时处理好,及时引导和化解群众的情绪,才会酿成危机。

地方政府要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首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积极作为,及时、适度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综合运用政府行政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和用户自律等多种管理方式。二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设,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功能,增强政府与群众沟通。

三、创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提高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等。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遵循“双进入”,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对公众的第一期待要亮明态度,第一处置要公正,第一时机不错失,第一情绪要化解。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打击网络犯罪。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与公民沟通互动的平台。

第三篇: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

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形势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逐渐步入社会转型的阵痛期,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古人曾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在告诫我们,对于民间舆论不能采取“只堵不疏”的方法来管理,历史上也多的是因为禁锢言论、高压严打控制思想言论而导致的社会群体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早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对于社会的舆情民论,更是“可引可导决不可堵”,因此,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宣传舆论引导体制更是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所谓舆论引导是运用舆论操纵人们意识,引导人们意向,从而控制人们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行为。胡锦涛同志曾经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而舆论引导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先进的宣传舆论引导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平衡社会心理的过程,社会领域的任何变迁都会投射在社会心理上,并通过一定的舆论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的进程,通过对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委陶宏明书记的“构建十个机制”的学习,我认为,我们县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中央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导向。

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导向,这个导向就如同一艘航船的定位仪,决定着整个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这艘航船驶向何处,引导的方向正确,航船才能顺利抵挡成功的港岸,引导的方向有了偏差,航船就容易触礁撞毁。

中央大政方针就是我们构建舆论宣传机制的导向仪,在构建舆论宣传引导机制之前,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掌握党中央的时政动态,了解中央大政方针这个指向标,朝着指向标所指的方向开展工作,将社会舆论指向和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健康积极的发展。

在这个大方向的把握上,可以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成立统一的指挥工作小组,调集相关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出众的领导集体。

(二)法制先行,有法可依。

本着依法治国的原则,在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之前,认真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符合大的法律政策框架内,由县政法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制定出符合我们县域实际情况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规章政策,使得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既能卓有成效,又能有序而规范。

制定完善的成套成体系的法规政策,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体系所在,哪些是能说的,哪些是不能说的,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样处理,出了什么样的事故要怎么样问责,这样一系列问题就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画好宣传舆论机制构建这个“圆”,先定好规矩必须一马当先。

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由县政法委牵头,先公检法司四大司法机构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尊重相关高层政策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县特色的相关法规制度。

(三)紧抓属于自己的主流媒体,建立舆论喉舌

在当今社会,人们依赖于通过新闻传媒途径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掌握舆论的风向标,就必须建设好属于自己本地区的主流媒体。

孝昌地区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我们建立宣传舆论引导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可以利用好这一平台,将党的政策、社会新动向、时政要闻等重要信息及时的通过适当的平台输送给全县六十多万人民群众。

同时,结合县级城市电视网络普及度尚不是很高的特点,适当的发展自己的主流纸质媒体,可以建立县级发型的《孝昌晚报》,每周一期或几期的形式出版发行,在县城内,通过社区投放到全县居民手中,在下面乡镇,通过各乡镇政府或诸如邮政、税务、医院等相关政府部门投放到各乡镇村民手中。

紧抓主流媒体,构建舆论喉舌,能够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抢占事件报导的主战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的声音,准确、及时但不炒作,从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角度出发,强化报道的正面引导功能。

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由县广播电视局负责电子媒体的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由县委、作协和相关的文化部门来完成纸质媒体的工作的开展落实。

(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好新媒体。

随着网络的普及,衍生出许多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这些当下社会流行的新媒体。

最典型的例子是网站、微博的运用。

网站的建设各个政府机关建设的已经相当成熟了,剩下的就是各个县域机关之间网站的联系度需要加强,再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消息和事件发生动态,统一口径,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舆论走向。

其次是门户网站的建设,孝感的“槐荫论坛”网站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孝昌门户网站的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之处,我们也可以建设我们孝昌人的“孝昌论坛”,在孝昌的门户网站上公布孝昌的时政新闻,交流孝昌的社情民意,传播孝昌的风土文化,发扬孝昌的新风新貌,积极引导民间舆论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微博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大传媒方式,据《中国微博市场调查白皮书》报告,目前中国的稳定的微博用户已经突破三亿大关,并且用户数量仍然呈急剧增长之势,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可以建立和建设好属于孝昌政府的官方微博,所有的孝昌人民可以通过对这个加“V”微博的关注来了解家乡动态,官方也可以通过微博上的多种渠道引导宣传舆论的发展。

这一层面的工作可以在政府宣传部门中指定专门的媒体从业者或者新闻发言人来完成。

(五)积极挖掘正面材料,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3年凤凰卫视重磅推出全新社会观察节目《社会正能量》,透过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见证人间大爱与真善美,寻找并传递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这个节目一经播出,大受观众喜爱,一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诚然,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能量”占据人们的精神高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需要“正能量”集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正能量”的凝聚。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所积攒的矛盾和问题正逐步显现,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利益诉求也更加多样化,一些人的道德水准也降到了冰点,社会上出现了诸如“碰瓷”“范跑跑”“郭美美”等负面现象,给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造成恶劣影响。

但是,人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能量、阳光普照、温暖如春的环境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满是负能量、人情冷漠、冰天雪地的空间里。我们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发掘出各种正能量,改善社会风貌,号召人们像好人好事学习致敬,鼓励人们也去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这是国家文化建设的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中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根本出发点的内在要求。

老子有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说的是政府领导艺术的几种层次,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从某种层面上讲,我们构建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就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将党的政策于潜移默化中深入到人民心中去,通过引导人民群众的视点和思维,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和归属感,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贡献。

第四篇:做好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资料

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浅析

[摘要] 当今社会网络已全面渗入人们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突发事件的舆情态势呈现出新的特点,舆论引导工作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舆论引导策略。

[关键词]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网络已全面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当中,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舆情生态环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针对当前互联网络深入普及和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突发事件频发期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抓好网络背景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切实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

一、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的主要特点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参与和左右突发事件的 舆情态势,使得突发事件舆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1.突发性强。互联网络具有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迅捷的传播速度,各种社会热点甚或是很不起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一经网络传播将会被迅速“点燃”、放大而演变为舆论热点事件,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就是因为放在微博上的照片触发舆论并迅速蔓延成波及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山西“表叔”事件因一个不当笑容触发网民的舆论声讨。

2.传播速度快。网络的特性之一就是传送速度特别快,鼠标一点的瞬间即可完成,特别是再加上手机网络的便捷性,更是大大强化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天生具有很强的“眼球吸引力”的各种突发事件一旦上了网络快车,必将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扩散和蔓延,在极短时间内就能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

3.波及范围广。在传统媒体时代,因为受空间距离和传播介质的限制,在某省发生的突发事件很难突破本省,传播范围十分有限。如今在国际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往往会越过省界在全国传开,甚至漂洋过海成为国际舆论热点,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具有较强的超地域性、超行业性特点。

4.复杂程度高。突发事件经过网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声音、各种观点、各种意见在网上汇集,而且往往还会充斥着大量的风凉话、看笑话、恶搞等不当言论,有 时候还会出现舆论重心转移、矛头转向、“节外生枝”,呈现正确与错误言论交织、“鱼龙混杂”的局面,舆论的多元效应十分突出,这就使得统一各方意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推进事件妥善解决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敏感。

5.时间跨度长。突发事件的网上传播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反复性,始终伴随着事件的处理进程,美国学者斯蒂芬·芬克借用医学术语“生命周期”对突发事件危机传播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痊愈期与评估期”四个阶段,尤其在事件处理进展不明显、回应内容不“解渴”的情况下舆论还会出现一定的徘徊性和反复性,要想平息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6.引导难度大。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生态呈现网上与网下舆论相互交融合流、虚拟空间与现实场景相互影响之势,引导不及时或某一个环节、甚至某一个观点、某一句话不得当,就会引发网民的“爆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现象较为突出。比如哈尔滨六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网络舆论议程就不断地来回改变,“7.23”甬温线高铁事故因新闻发言人用语不当引发“爆炒”。

二、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敏感性强、复杂程度高,对引导策略和方法手段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有“三型”:一是封锁消息、反应迟缓型。一些 单位和部门过分关注突发事件的“负面作用”,发生或遇到此类事件总是习惯性地去采取种种措施防止扩散和传播,有的甚至封锁现场,阻挠记者采访。随着近几年对突发事件舆情的重视和处理经验的积累,虽然硬封硬堵的现象已明显减少,但反应迟缓、“慢半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时候舆论已经找到自己头上还没有反应过来,缺乏提前预防、主动应对、快速发应的意识,总是事态已蔓延开了才开始介入。比如,2009年河南杞县钴60卡源事件、河北赞皇县看守所“喝凉水”事件,就因反应迟缓而造成被动。二是提供信息不对路、前后矛盾型。就是在提供信息时,对“谁来说、说什么、如何说、怎么说”等问题处理还不够得力。比如,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内容与网民关心关注的内容差距较大,提供的信息不对路、不中要害、“不解渴”,甚至说错话导致事态失控,杭州”5·7飙车案中随意发布车速“70码”就是一个教训。另外,还有提供的信息内容观点不一致、不能自圆其说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给网民造成回避、遮掩、说谎、不负责任的印象。2007年陕西镇坪县的“周老虎”事件,教训十分深刻。三是组织协调不够、舆论宣传整合不力型。突发事件一般都会牵涉到各有关方面,特别是相关的政府部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舆论很快就会指向政府主管部门,发出建议、质疑、批评、指责等声音,政府部门迫切需要主动走到前台,发挥统一指挥、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全力投入到事件处理和舆论引导之 中。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政府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比较薄弱,调动相关部门参与处理突发事件、引导舆论、整合宣传的力度不够,甚至网上已经“众声宣哗”、谣言四起,有关部门还想退避三舍以自保,最终导致网上舆论充分发酵,引导难度空前加大。

三、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

面对网络这一新的舆论场,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对组织协调方式、宣传报道内容、舆论引导渠道等进行全新调整,真正建立一套适应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宣传报道方式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调控与引导水平。

1.加强舆情研判,准确把握舆情态势。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舆情研判。要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的组织力量,设立以政府部门和宣传部门为主导的舆情搜集机构,加强日常社会舆情分析,对社会舆论情动向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心有数,并着力健全完善突发事件舆情研判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和媒介一齐上阵,24小时不间断地对围绕突发事件的舆情态势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全面地进行舆情信息汇集,准确把握网民的反应、意见、诉求和呼声,准确把握网民的态度和话语动向,为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

2.快速反应及时回应,确保第一时间发声。在网络时代,政府、媒体和突发事件的各有关方面必须树立“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理念,树立争分夺秒的“第一时间”意识。针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有关专家已提出了“黄金4小时法则”,这足见快速响应的重要性,一定要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声、做“第一响应人”,只有这样才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在网络时代,整个社会已高度透明化,面对突发事件,想封锁消息、隐瞒真相注定会失败,回避拖延、回应不及时必然会造成被动。从议程设置的角度看,你不抢在第一时间发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就会其他声音来填补,甚至会造成谣言四起。失语就是失职、缺席就是缺位,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需要“先声夺人”和持续跟踪。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华社在地震18分钟后发布第一条确认地震报道,中央电视台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日》,抢占了舆论引导先机,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

3.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周密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和管理机制。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众声喧哗、“蝴蝶效应”、“口水效应”、“民粹效应”特别突出的互联网时代,搞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必须加强组织协调,打造周密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引导机制。首先政府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要始终发挥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的主导作用,组成由政府牵头、由媒体资深人士、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参加的舆论引导“团队”;其次要加强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口 径,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成立高效运转的新闻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其中的关键是策划好新闻发布会,不间断地发出难以质疑的权威声音,比如2009年6月成都市9路公交车自燃事件,事后仅2小时,成都市政府抢在第一时间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并且当天就连开三场发布会,然后伴随事件处理进程又组织了一连串的新闻发布会,始终保持权威信息的发布地位,主导着的舆论走势。再次要加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联动传播,二者功能各有优劣,需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切岂“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努力形成传统与网络互补、网上与网下互动,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强大合力。

4.主动搞好“议程设置”,形成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应该在议程设置上多下功夫,要以主流媒体为重点,针对突发事件舆论的阶段性特点和每个阶段公众关注重心的转移,对报道的主导方向进行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和设计报道的节奏、规模、手段、方式,不断构建公众关心和讨论的中心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调动到有利于突发事件解决的方向和轨道上来。同时,也可以将 一些公众尚没有注意的问题提上议程,引起公众的兴趣,展开讨论,从而逐渐形成与媒介倾向一致的舆论。比如新华网等发起的汶川大地震“网祭”活动就赢得了众多网民的参与,取得了空前的凝聚效果。要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引着媒体跟我走,而不是被炒作后跟着媒体转,实现从“请你别说”到“来听我说”的引导方式转变。

5.加强跟踪引导,力求最佳社会效果。突发事件舆情动态一般都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痊愈期与评估期,要根据各个阶段舆论发展态势,针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热点议题,强化跟踪报道,直至事件得到妥善解决,并转化为正效应为止。而且,近年来针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十分执着,始终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孜孜追求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见真相不罢休。如果不跟踪到底,网民就不会答应,舆论就不会平息。现在有一个词叫“烂尾新闻”,就是指那些有头没尾、烂在热点的此起彼伏中、没有结局的新闻。一些新闻,无论开始多么热得发烫,引发了多大的关注,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淡了下去,很长时间看不到真相,不了了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必须防止出现“烂尾新闻”,否则将会严重打击群众的信心,降低社会的信任度。突发事件处理完之后,舆论引导工作仍要继续跟踪,对围绕事件的舆情进行评估、反思和疏导,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和网民对事件进行深入的理性思 考,总结经验教训,对正确的思想、良好的行为进行肯定和倡导,对错误认识、不当行为进行纠偏和扶正,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良好舆论氛围。

总之,在网络时代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需要政府、宣传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媒体直面事实,多策并举,多部门联合,多种媒体投入,第一时间发声,全过程跟踪报道,真正构建起立体化报道、权威性解读、主旋律突出的舆论传播引导格局,为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创造一个积极理性健康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突发事件的媒介引导策略

人民网

[3]突发事件网上演变规律与舆论引导

《中国记者》杂志

[4]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金华报业

[5]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9

第五篇: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七建议

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七建议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0月28日来源:

按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2007年12月22日下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处理办法〗的通知〙(鄂办发〔2007〕34号)、2008年8月15日下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意见〙(鄂办发〔2008〕24号),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省人大代表胡俊、王辉光在省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建议〙(建议538号),对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分析,对今后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现将两位代表建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利川瓦斯燃烧事故舆论引导案例一并编发,供参考。

省人大代表关于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七点建议

一是树立“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理念,抢占第一落点。失语就是失职,缺席就是缺位。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除迅速反应控制事态外,还应遵循新闻报道规律,抢占第一落点,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新闻应急预案,及时、准确、尽可能全面地向媒体和公众发出权威声音,与各种小道消息抢时间,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对于大规模群体事件,主要领导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掌控,对事件就事论事,不过度政治化解读,针对群众利益诉求进行回应,同时迅速采用立体、交叉、全方位的传播方式,让百姓了解情况,以便更快地平息事件,恢复政府的公信力。

二是全面监测舆情,掌控舆论引导的节奏。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的信息会在很短时间内呈几何速度增长,政府需要全面监测舆情,掌握境内外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论坛和社会公众对事件以及处置工作的反应,实施高密度舆情监测。成立包括资深新闻人士在内的智囊团,共同进行舆情研判,准确把握媒体和公众的疑问,确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内容、时机和节奏,使每次新闻发布能够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疑问,形成政府与受众良性互动的局面。对舆情收集和研判要伴随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始终,根据舆情制定新闻发布策略,通过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进而改变舆情。

三是针对性设置新闻发布议题,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发布新闻,要紧紧围绕媒体和公众最关心、最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来确定发布内容、安排发布人员和部门等。重要的是保证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都经过仔细核实,在精心策划、精心安排、精心组织下,确定由谁来说、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在内容安排上,主动提出设置议题,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疑问,实现从“请您别说”到“来听我说”引导方式的转变。

四是建立政府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对于突发事件,要建立“一套机制”,由党委宣传部主导、多部门协同联动的信息处理和新闻发布工作机制,以有利于高效完整地掌握各方面信息,有利于各部门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进行新闻发布的舆论引导。同时,要建立“一个平台”,以政府新闻发布会为主体,以集中采访、提供新闻通稿、召开背景吹风会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新闻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有利于规范信息出口,统一信息口径,澄清不实传闻,传播权威声音。

五是加强突发事件的现场新闻管理。制订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新闻官员要启动应急新闻报道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管理新闻媒体的现场采访,协调负责现场处置的相关职能部门发放车证、采访证,做到调控总量、持证采访、提供便利、依法管理。要善待善用新闻媒体,改变过去本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失语的状况,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有效引导舆论,牢牢占据主动权。

六是强化对媒体的服务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强化对新闻媒体的服务,从细节上确保舆论引导落到实处。为满足多媒体记者采访需求,可组建下属媒体成立报道组,负责汇集、采制深度报道和图片、视频、音频素材,由政府提供给全国媒体记者共享。

七是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要按照“网上来、网上去”的原则,把握网民心理特点,接受习惯以及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切实掌握话语权。还可以培养一支以新闻发言人领衔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把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结合起来,同时在网民中培养“红色写手”。

利川瓦斯燃烧事故舆论引导案例

2010年5月8日7时30分左右,利川市忠路镇水井湾煤矿发生瓦斯燃烧事故,当时井下当班人员19人。

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高度重视。省长李鸿忠迅速赶到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坐镇指挥。副省长段轮一率领省安监局、湖北煤监局等部门负责人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施救,调查事故原因。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省政府应急办紧急协调医疗专家乘东航班机赴现场施救,同时组织医疗专家对受伤矿工进行远程视频会诊。

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至8日12:50左右,19名井下被困人员全部救出,其中10名危重伤员在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省政府领导关于“第一时间公布准确信息和事实真相”的指示,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政府新闻办,组织新闻记者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写稿、现场发布,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荆楚网等主流新闻网站发布“湖北利川发生瓦斯燃烧事故遇险者全部救出”、“罗清泉

李鸿忠要求不惜代价挽救利川煤矿事故伤员”、“副省长段轮一抵达利川瓦斯燃烧事故现场指挥救援”、“专家远程视频诊治利川瓦斯燃烧事故”、“利川煤矿瓦斯燃烧 10名危重伤员不幸死亡”、“利川发生瓦斯燃烧事故救援专家赴现场”、“三位医疗专家已抵达利川市人民医院”、“省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赶赴恩施”、“湖北利川煤矿事故中两名重伤员转入武汉救治”、“利川瓦斯燃烧事故3位轻伤员经医疗处置已回家”、“湖北利川煤矿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进展顺利”等11篇新闻稿件,及时向社会通报了“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事故现场救援进展”、“矿工伤亡”、“善后处理”等一系列重要信息,新浪网、网易、腾讯、凤凰网、星岛环球网等各大网站均第一时间转载。

由于官方连续不断地发布最新、正式消息,信息公开及时透明,网上舆论得到有效掌握,网民议论不多。

点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急需知道事实真相,外界高度关注事态进展,如果应对迟缓,处置不当,就极容易引发各种猜测,影响社会稳定。应急管理需要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处置同时进行、相互进入。本次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速度、密度和引导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赢得了话语主动权,占领了舆论先机,受到了网民的充分肯定,也为生产安全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树立了榜样、探索了新路。

下载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技巧

    浅谈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技巧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根据国家、公众利益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对受众进行正面的引导,弱化负面新闻信息的负效果,化解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的消极作用,......

    控违拆违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控违拆违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造势和监督作用,建立控违拆违专项整治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一、目标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控违拆......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全文5篇]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正确理解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政府和新闻媒体可以说是一对“欢喜冤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但有时又会产生矛盾。政府工......

    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指南

    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舆论引导的重要论述杨振武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做......

    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 沈益萌 ]——(2011-2-9) 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沈益萌摘 要: 通过对检察机关的公正廉洁执法的意义和影响因......

    公正廉洁执法舆论引导机制研究[五篇材料]

    公正廉洁执法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摘要]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不仅关系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而且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局;不仅关系政法干部队伍的形象,而且......

    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如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

    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如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 你是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在值班时,正准备下班时接到上级部门电话,要求你单位对一件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正巧你的领导都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