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提高法院执行效能
略论法院执行工作的效能提高
执行作为法院工作的终端环节,是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关口,同时也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执行难”已然成为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瓶颈”。执行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全面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责和当事人权利的真正实现,关系到能否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的统一。如果执行工作做得不好,胜诉当事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实现,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削弱了人民法院定纷止争的功能,还会损害国家法律的权威,降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心。因此,如何加强法院执行工作,提高执行工作的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要切实提高法院执行工作的效能,关键在于“念好”、落实好下面这五句“三字经”。
第一,观念新。要做好执行工作,必须先更新观念。观念更新才能行为更新,行为更新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解决不断出现的执行新问题。一是必须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执行工作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职能作用,把思想统一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上来;二是执行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执行理念,变过去的重强制性执行为服务型执行,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第二,情报准。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充分运用现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执行措施,依法穷尽调查措施,积极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也要结合执行工作实践,不断创新执行调查手段。建立健全财产调查令制度、实行悬赏举报制度、审计执行制度、财产监管制度以及查找财产的协作机制,将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和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人民法院的财产调查职能,多途径、多举措查找被执行人财产。
第三,行动快。在执行中如果错失执行的“良机”,将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组建“快速机动小组”,对当事人提供的执行线索快速作出反应,迅速出击执行,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的难题,切实提高执行效率。
第四,方法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失当则事倍功半。每件执行案件都各有其特殊性,如果因循守旧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运用不同的执行方法,势必影响执行效能的提高。所以在开展执行工作的时候,必须讲究执行艺术,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执行方法。要积极邀请县直相关部门、乡镇机关和各村街一些热心法院工作的人员作为执行联络员,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明的优势,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协查执行线索,参与做当事人工作,减少执行工作的障碍,提高执行工作的效率。
第五,防腐败。如何有效地预防执行领域的腐败滋生蔓延,是加强执行工作、提高执行工作效能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保障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把执行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
第二篇:论法院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人民法院及其生效裁判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当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公众会习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执行不再是难事,法院的裁判得到普遍的认可,公平正义得到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重要指导思想,务必要做
到忠实于宪法法律,严格公正文明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权威。然而,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其途径也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好落实好社会公平正义是关键。
一、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落实好法院工作主题是彰显司法公信力的关键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必须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要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的信心;公正审理民商事案件,实现“胜败皆服”和“案结事了”;加强执行工作,维护司法权威;要通过依法履行审判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与效率。要始终将公正和谐的理念贯穿于审判和执行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件案件中,将能否案结事了作为衡量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指标,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审判工作的检验标准。要进一步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促进司法公正;要对那些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案件,坚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妨碍司法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确保司法的公信力。总之,法院审理案件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在公众的眼里,司法公正的标准是法官必须是公正的,同时还要表现出来是公正的。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履行审判职责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提高办案质量,确保司法公正与高效,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二、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筑牢司法公信力的基础
提高司法公信力,重点是抓好队伍建设,教育法官牢固树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切实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把维护党的事业、人民群众的利益、宪法法律的权威永远放在第一位,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服务水平。法官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坚持司法为民方向,维护社会正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审判作风。法律是威严的,但由富有仁爱之心的法官操作起来,可以是富有人情味的。当事人先信赖法官,进而才会相信法律。
第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司法廉洁。一个清正廉洁的法官,一定能身体力行促进司法公正,进而提高司法公信力,要进一步完善廉政机关,营造廉洁司法氛围,促进廉洁办案;强化思想教育,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司法能力和队伍素质;开展示范教育,使干警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桂渐;坚持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开展诫勉谈话和廉政保证金制度,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
第三,强化业务训练,提高执法能力。重点之一是加强文书写作、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打造精品裁判文书,可以有效地提高裁判说服力和公信力。而判决书中的细微差错,则极大影响群众对法律的信任。重点之二系规范庭审行为。庭审是整个审判活动中心,是法院向社会展示司法活动、行使裁判权的重要平台。规范的庭审行为,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可以增强当事人、公众及媒体对法官、法院和法律的信任。日常工作中,重点之三是向“执行乱”开刀,让执行更有力。以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执行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以提高执行能力、切实解决执行难为目标。重点之四系依法高效处理政府拆迁、企业破产、重大反腐等社会热点案件。这类案件社会影响大、人民群众反映也强烈。这时候,对重大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法律专家、律师共同参加、公开答询,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纠纷,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这对增强法院公信力也有着不可低估之作用。
第四,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公民法律意识的快速提高,新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这对法官队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不断学习,这才不至于落伍,才可达到宋鱼水式的“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境界。
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失误者,要进行责任追究。目前法官缺乏尊荣感,法官管理制度缺少问责制,这样对树立司法权威不利。
三、规范的监督管理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
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是司法权在公众心目中的信服状态,取决于人民法院是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为此,人民法院应当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积极建立以审判流程管理为龙头,以公开审判为原则,以审判监督为中心,以纪检监察为后盾,严格
抓好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规范审判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工作;完善独任审判、合议庭以及审判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实现审判工作案前防范、案中规范、案后监督的全方位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案件质量监督、违法审判追究、绩效考核的三项监督机制,促进法院管理规范化。
针对一些法官存在的司法不文明,庭审不规范,着装不整洁的问题,着力规范法官行为举止,要求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在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方面,从服饰穿戴、待人接物、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的点滴做起,使用文明用语和忌语,革除陋习积弊,养成办案进程序、讲制度的职业习惯,用规范的办案取信于民,用程序的公正确保实体公正。
四、夯实的司法基础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动力
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工作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司法活动中能否得到有效维护,直接关系到法院形象和司示公信度。要通过积极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三个至上”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既要公正审判、正确适用法律,为人民提供有力的法律帮助,又要充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巡回办案制度和信访接待制度,采取有效的司法服务措施拓宽服务渠道、推广便民举措、拓宽亲民之路、探索利民之策,做到心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思想,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务必做到爱民、亲民、便民、利民。要按照方便群众诉讼,方便法庭办案的原则,积极化解矛盾纷争,做到案结事了。要落实司法救助措施,确保弱势群体能打得起官司,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在确保裁判公正的基础上,提高审判效率;加大执行力度,维护司法权威。
五、有效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纵观多年来的各类涉诉信访案件,引起上访的原因主要是人民群众对法院案件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的怀疑和不理解。提升司法公信力要立足于维护稳定,息民怨,释民惑,落实好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畅通信访绿色通道,拓宽当事人和人民群众表达司法诉求的渠道和方式。同时信访工作还要做到说服教育有耐心,排忧解难有诚心,化解调处有恒心,审判是非有公心,确保群众的诉求有回应,有处置,力求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实现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不断增强。
六、通过科学的方法与途径实行司法改革,加强法院与外界的沟通,提高司法公信力
首先,要搞清办案的指导思想,具备现代司法理念。树立司法中立、独立、公正、执法为民、服务大局等现代司法理念。办案中要强调案件的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使当事人或公众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以及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并进而接受和认可法院的判决。
其次,严格审判管理,严把立案关、审判关、执行关,在诉讼各个环节注重依法律程序办事。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管理、司法统计、宣传、调研、案件执行、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每一项都很重要,都不能偏废。在立案时,向当事人告知诉讼风险和执行风险,使当事人对可能的诉讼结果有一个正确和清醒的认识。在诉讼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当事人宣传法律。裁判文书之中,要正确引用法律,最好写明所引用法律条文,明之以法,寓教于判。主要从机构设置、管理制度、领导方式、人员素质、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着手,通过科学的方法与途径不断进行改革。提高效率、改变形象,提升法院公信力。
再次,重点推广一些措施,如法官判后答疑制度。该制度明确要求立案法官、庭前准备法官、案件裁判法官和执行法官积极履行释明权。立案法官主动告之审理存在的法律后果、可能存在的风险、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法律后果,并加强证据的交换和庭前调解工作。而裁判法官加强庭审职能、裁判说理和判后疏导工作,做到谁经手,谁解释,谁释明。
七、加强司法宣传是拓宽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司法宣传,让外界了解法院,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更多的民众了解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从而扩展司法权威的辐射面。基层人民法院要加强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营造法院工作在报上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像的宣传声势,向社会展示法院公正高效文明司法的形象。通过宣传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尊重司法裁判既判力的良好习惯,从而降纸社会纠纷的解决成本,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对抗因素,最终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信任司法,自觉维护司法,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夯实群众基础。
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是一项系统工程,法院和法官在维护司法公信力方面应当作表率,法官在整个法律职业群体中树立权威自是责无旁贷,我们将以“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统领法院各项工作,在司法工作中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高度统一,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权威。
第三篇:提高制度执行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制度执行效能,不仅有助于税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而且有助于检验和完善制度本身的功能及其科学性。近年来,**区国税局针对影响制度执行效能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围绕制度建设的科学承载力、高效转化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影响制度执行效能的因素分析及主要问题
(一)影响制度执行效能的主要因素
一是制度本身的因素,即其科学性。制度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制度执行的效能。其科学性主要决定于制度制定者的水平和制度的决策过程。其中,决策过程根据决策层面,可划分为中央、省、市、县等不同层级,还可划分为集体决策和领导个人决策,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要式决策和非要式决策等,这些因素结合决策者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制度本身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制度执行效能。
二是制度执行者的因素,即人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影响制度执行效能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决定性要素,承担着把制度转化为落实效果的重要作用。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高,执行效能自然就强,反之亦然。这一因素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自身具备的能力和发挥该能力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制度赖以执行的环境因素,即执行环境。执行环境就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某项制度在执行时受到的外部制约因素的综合。它具有较强的特定性,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处于影响作用的主导地位。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改变性,在不断变化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极易被影响而很快变为新的外部主导因素。例如,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越强,税收管理制度执行效能就越强,反之亦然。
(二)当前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的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缺乏论证、听证和监督制约环节,有的出台和废止随意性大,甚至搞形象工程,实效性不大。有的制度体系设计不尽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执行效果。同时,有的制度固定性和连续性不强,变化太快,旧制度清理不及时,制约着执行效果。
二是制度执行者存在的问题。如人员素质不高,执行能力欠缺,与制度要求不相适应等。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国税干部能力结构表现为“三分之一能干,三分之一跟着干,三分之一旁边看”。而能查账、会征管、善写作、懂微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形成“倒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同时,在个别部位、个别人员身上还存在不执行、虚执行或乱执行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制度执行效能。
三是执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国税系统内部,个别地方还存在弱化制度执行、抵触考核奖惩、反对责任追究等现象,自觉执行制度、高效执行制度的良好作风和环境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在外部,纳税人总体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不强,一些纳税人还不能自觉遵从于现有税收管理制度,社会协税护税环境不够理想,等等。
二、提高制度执行效能的具体实践
(一)围绕制度建设的承载力,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
实践证明,制度建设越科学,其功能作用的承载力就越大。因此,我局从功能作用最大化出发,对制度进行科学完善,为制度高效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完善决策机制,确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我们遵循现代管理科学中“让决策‘慢’下来,让执行‘快’起来”的管理理念,把民主化、程序化放到了决策的首要位置,提高了制度的科学性。一方面,实行领导、部门、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党组议事规则,对人事、财务、政府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都坚持集体审议和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领导决策方式。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基层最有发言权”的管理理念。各项制度在出台前,都先期在各科室、分局充分讨论酝酿,全面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重要的制度还需经多次修订完善,从而提高了制度的科学性。
二是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进行修订完善。对此,我局一方面定期开展制度建设“回头看”活动。每项新的管理制度出台试运行6个月后,都进一步征询有关补充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每年9月份,结合税收执法执纪检查工作,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集中“回头看”,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讲评和纠改。另一方面,定期修订完善制度。每年年初,组织专门力量修订岗责体系,对区局制定的工作规程、操作指南、各项考核办法以及争先树优、工作创新等制度办法进行增删,为工作有序运行、高效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三是进行分类梳理,形成三个制度体系。为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我局每两年对所有制度分门别类地进行集中梳理,对过时作废的予以废除,对部分需要删改的进行调整,然后按照税收执法业务类、内部管理行政类和纳税服务类进行划分,形成三个制度体系,并汇集成册,形成《岚山区国税局制度汇编》。
(二)围绕制度建设的转化力,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只有强化保障措施,把制度转化为推动实践的生产力,才能使制度真正取得实效。因此,我局在注重科学决策的同时,突出四个机制建设,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一是完善工作有序运行机制。首先,对全年工作部署进行立项分解。每年年初各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以“全年工作目标立项分解配档表”的形式强化落实,从而把宏观的管理目标转化为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其次,对重点工作实行年初立项、全年督办。每年都规划出要在全市国税系统和全区进位争先的重点工作项目,分别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考核责任,并纳入全年重点督办范围。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税收预警指标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监控管理“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深化征管长效机制建设。
二是深化工作质量讲评机制。制定了《岚山区国税局税收质量管理讲评制度》,定期由办公室搜集、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讲评议题,由讲评单位对税收收入、税源管理、税收执法等工作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原因、措施建议逐一进行讲评,以此不断改进工作。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一方面,规范督查业务流程。重新梳理了督查工作立项、分解、催办、反馈、审核、通报等方面的流程,规范了督查事项从受理到办结的工作程序,保证了督办质量。另一方面,突出督查重点。对重点工作进行分解立项,定期督查;对临时性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进度,工作结束后,及时汇总经验;对市局巡视、税收执法执纪检查和税收管理质量讲评发现的问题进行即时督办,限期整改。
四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第一,制订了《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按季对征管各率等综合指标、单项评估任务等分类指标,以及工作日志、执法文书应用等工作规范类指标进行考核。第二,加强对两个系统应用考评。从预警面、户均增收、评估成果等方面,对两个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得分差距最高月份为81.2分。第三,深化目标责任考核。修改完善了机关、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税收工作细化为具体考核指标,确保考核到人,责任到人,并严格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
三、提高制度执行效能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学习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制度执行效能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局确立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
和中长期规划,把全局人员划分为3个小组,搭建“对比”学习的平台,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职称教育,在系统内开展了“全员读书活动”,在每个办公室建立了“读书角”,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学习力。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高干部执行力。文化管理相对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是一种更高阶段的管理。国税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限的力量和有效的力量。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大力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团队执行力,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局确立了“提升素质抓执行,夯实基础抓落实”的文化建设主题,开展了文化理念宣讲、国税文化大家谈、“提升素质·加强执行”专题座谈会、专题报告会和中层干部读书班、全员谈心谈话以及演讲会、诗朗诵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抒发了大家的情怀,振奋了精神,提高了境界,从而大大提升了干部的执行力。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提高干部责任心、规范落实各项制度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局在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对比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家庭等活动,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环境氛围;深入落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廉政建设规定,通过强化责任分解、考核和追究,构建了严密的反腐倡廉制度防线;通过强化内外监督等措施,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我局在属地行风评议中连年获得第一。
第四篇:提高效能
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应从四方面抓起
目前,全省政府系统正在积极开展改进机关作风文秘114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专项整治和全面建设工作。政府机关作风的转变,主要解决的是效能问题。权力在职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为民造福,是改进工作作风的目标所在。临汾市纪委监委认为,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应从四方面抓起:
一是要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要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工作人员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提高工作能力;要加强实践锻炼,推动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基层服务的能力。二是要抓住解决好影响机关效能的突出问题。目前,政府机关办事难、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效率低下、权力个人化等问题在机关中普遍存在,但具体到每个地方和部门,既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共性和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又要把影响本部门本单位效能提高的个性和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要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都是一个模式,一
个问题,一个承诺,这样毫无意义,应该对存在的问题做具体深入的分析,看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是制度问题,还是人的素质问题,或者是工作方法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办法。上级问题积极反映,本级问题认真解决,下级问题督查督办。要把落实的整改措施公布于众,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做到真查真改,真见成效,让群众有监督权和评判权,群众的满意度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标尺。文秘114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三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着眼长效,搞好建章立制。要及时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管理制度。要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围绕建设“法治型、透明型、高效型、服务型”的机关要求,使机关的各项工作过程和标准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水平,促使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办事过程中,做到办得公、办得快、办得廉、办得好。
四是要加大投诉受理和案件查办力度,强化责任追究。要把效能投诉处理工作当作强化效能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畅通投诉渠道,广泛利用便民服务热线、电子信箱、举报箱等多种形式受理社会各界的投诉。其次要从社会各界聘请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定期听取他们对效能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利用人大、政协或纠风治乱和行风
评议,对部门效能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跟踪追究或跟踪问效,发挥监督作用。第三要加大重大效能案件的查办力度,必要时召开典型案件公开处理大会,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教育广大工作人员。对损害管理或服务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要严格责任追究,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处分。
第五篇:略论法院执行工作的效能提高研究与分析
略论法院执行工作的效能提高
梁明晔
执行作为法院工作的终端环节,是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关口,同时也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执行难”已然成为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瓶颈”。唐代诗人李白曾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指的是入川路途崎岖,困难重重。而针对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也不得不感慨:“执行难,难于上青天。”执行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全面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责和当事人权利的真正实现,关系到能否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的统一。
如果执行工作做得不好,胜诉当事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实现,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削弱了人民法院定纷止争的功能,还会损害国家法律的权威,降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心,甚至动摇国家法治的根基。因此,如何加强法院执行工作,提高执行工作的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法院执行工作的效能,关键在于“念好”、落实好下面这六句“三字经”。
第一,观念新。要做好执行工作,必须先更新观念。观念更新才能行为更新,行为更新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解决不断出现的执行新问题。广大法院干警,特别是法院执行人员必须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执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执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必须坚持“为
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执行工作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职能作用,把思想统一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上来;二是执行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执行理念,变过去的重强制性执行为服务型执行,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三是法院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指挥、亲自包案、亲临一线、亲力亲为,要把清案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自始至终抓实抓好;四是广大法院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执行工作不仅仅是执行局的事,也不仅仅是主管院长或哪一家法院的事,更是整个法院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的一部分,是涉及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
第二,队伍齐。执行人员是法院执行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离开了执行的主体,也就谈不上执行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执行工作效能的提高。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法院的执行工作,一支人员齐整、道德业务素质高的执行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各级法院要根据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法委支持,努力协调有关部门,配齐配强执行人员,确保执行人员比例不少于全体干警现有编制总数的15%,实现机构设置、人员配制达到要求;加强对执行局负责人和执行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执行人员与各业务部门审判人员的交流,不断提高执行人员依法执行的能力和整体素质,确保执行人员的文化程度不低于所在法院人员的平均水平;加强对执行人员的权力观教育和警示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执行人员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之上,自觉抵御权力、关系、人情、金钱等各种因素对执行工作的影响和干扰;建立健全执行人员考评机制,建立质效档案,完善和细化现有的执行工作考核体系,科学设定执行标的到位率、执行申诉率、执行结案率、执行结案合格率、自行履行率等指标,合理分配考核分值要规定科学的结案标准,建立严格的无财产案件的程序终结制度,并作结案统计。
第三,情报准。这里所说的情报,主要是指被执行人的有关情况,重点是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缺乏对被执行人真实情况的了解,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执行,进而影响执行工作的效能。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充分运用现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执行措施,依法穷尽调查措施,积极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也要结合执行工作实践,不断创新执行调查手段。要建立健全财产调查令制度、实行悬赏举报制度、审计执行制度、财产监管制度以及查找财产的协作机制,将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和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人民法院的财产调查职能,多途径、多举措查找被执行人财产。
第四,行动快。时间就是生命,这在执行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错失执行的“良机”,将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组建“快速机动小组”、明确出警范围和程序、健全快速接警与出警机制,做到有警必接,有警必出。对于一些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一时无法查找执行财产的案件,执行人员告知申请执行人案件的执行情况和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并将案件主办人姓名、联系方式告知申请人,通过申请人或其他人想方设法了解被执行人的行踪或财产情况,并承诺如发现被执行人的行踪等可随时电话向承办人举报,只要确认举报真实,不管白天黑夜随时组织执行力量立即执行。通过实行“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对当事人提供的执行线索快速作出反应,迅速出击执行,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的难题,切实提高执行效率。
第五,方法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失当则事倍功半。每件执行案件都各有其特殊性,如果因循守旧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运用不同的执行方法,势必影响执行效能的提高。所以,各级法院在开展执行工作的时候,必须讲究执行艺术,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执行方法。一要积极探索执行和解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取区委领导介入法、全程跟踪和解法、融入亲情和解法、刚柔并济和解法、换位思考和解法以及协调双赢和解法等方法,从细节中把握“先机”,加强执行案件的和解力度,努力发挥和谐执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作用,以和解促执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是在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要创新执行的方式,对涉及困难企业的案件,可采用债权转股权、产权抵债、经营权抵债、租赁
所得抵债等措施;三要大力推行基层协助执行工作网络,在基层组织内专门设立协助执行工作的联系点、聘请专门的联系人,形成稳定、长效的基层协助执行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综治基层组织群防群治的网络优势和领导责任制的激励约束优势;四要积极邀请县直相关部门、乡镇机关和各村街一些热心法院工作的人员作为执行联络员,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明的优势,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协查执行线索,参与做当事人工作,减少执行工作的障碍,提高执行工作的效率。
第六,防腐败。司法不廉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问题,而执行领域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在司法不廉中占较大比例。一些执行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吃请受礼,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败坏了人民法院的形象。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执行领域的腐败滋生蔓延,是加强执行工作、提高执行工作效能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积极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执行监督体系,坚决落实执行局配备廉政监察员制度、执行权的科学配置制度、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的风险防范制度、自觉接受执行各方当事人监督的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监督的制度、执行工作的质效管理制度、上级法院执行局和本院质效管理部门对执行错案和瑕疵案件的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执行队伍廉政教育制度等八项制度;二是要规范执行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的交往,细化岗位职责,强化工作管理措施,化解廉政风险;三是要建立顺畅的举报、检举、控告渠道和强有力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查纠机制,通过保障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把执行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至今日,我国的法院执行工作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务必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执法办案作
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依法服务大局,切实加强法院执行工作,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