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稽查职能经验交流材料
税务稽查职能经验交流材料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税收法律、法规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是维护税法刚性,协调经济发展,保证税收征管秩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有效武器。近年,市地税稽查局采取”征管建议制”、”征、管、查协调制”、”案件交互评审制”、”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措施,始终坚持把”以查促管,以查促查,严格执法,规范程序”作为税务稽查的中心工作来展开,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征管环境,发挥了其应尽的职能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以查促管,积极促进征管基础精细化管理
1、建立征管建议制度。税务稽查的根本目的是”外查内促”,针对税务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建议税务征管部门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指导,相互制约的格局。为此,我局根据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征管建议作业指导书》,要求检查人员对查处的案件都要进行认真剖析,发现税收征管特别是行业税收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征管部门平常不易发现的一些深层次的潜在问题,及时通过《征管建议书》或重大案情通报等形式向管理部门通报,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征管措施的稽查建议,促进管理部门加强税源控管。比如,针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存在漏洞,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和以票控税的稽查建议,针对金融保险行业建议管理部门加强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以及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等,管理部门采纳建议后,通过完善征管措施,有效地堵住了税收漏洞,从而充分发挥了税务稽查对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促进作用。
2、健全征、管、查协调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每季一次)召开由分管领导、稽查、征收、管理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上季案件查处情况,存在的税收问题、税收征管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等多方面的稽查信息;以便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稽查成果,及时调整有关工作思路,研究加强管理的措施,确保稽查、管理的协调一致,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征、管、查”信息资料传递制度,设置了统一的信息传递程序,使纳税申报资料、税收征管资料、税务稽查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相互传递,真正保证了税务稽查与各环节的衔接,更好地发挥了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和谐发展。
3、认真落实涉税案件公告制度。近几年,我局加大涉税案件公告公示工作的力度,对涉税违法大案、要案,在办税服务厅等公共场所及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产生震摄效果,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如对申庄房地产公司偷税案、五建公司偷税案、红太阳超市偷税案等大要案处理、处罚情况进行公告,对进一步宣传稽查成果,树立地税稽查形象,扩大社会影响面,提高纳税人的税法自觉遵从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加强查后的跟踪管理。一是对每户企业实施检查后,检查人员都要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制作《征求意见书》,将检查结果反馈给被查单位,辅导企业及时调整账务,并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存在问题及时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利企业改进工作。二是实行稽查回访,查后上门回访听意见,广泛征求纳税人对稽查执法服务中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加强财务核算,提高财务核算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与纳税人的交流和沟通,融洽了稽查和纳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纳税秩序。
5、加大专顶检查工作力度。根据省局专顶检查工作安排,我局有针对性选择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征管薄弱的行业实施专项检查,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同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及规律性,涉税违法行为及征管问题、政策缺陷,及时反馈给税政、征管等部门,总结归纳出规律性、典型性问题,编写行业检查指南提供给稽查和税源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增强稽查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由点及面,对行业性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分类召开行业税案分析会、解决行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整治效果,促进行业规范管理,标本兼治,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二)以查促查,努力提高稽查工作效能
1、重视案例分析工作,提高检查人员的稽查技巧。定期组织大要案分析会,重点研究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手段进行偷逃税以及制售假发票等案件的新手法、新动向,认真汇总、深入分析涉税违法行为手段、规律和特点,总结办案经验、技巧,形成查处方法指导办案;不断探索涉税违法犯罪的规律、作案的特点,同时剖析我们征收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发现疏漏,举一反三,研讨新形势下的偷漏税新动向,对检查中暴露出带普遍性的严重涉税违法行为,提高稽查人员的敏感性,同时研究发案的规律和作案手段,总结案件查处中的力量组织、办案策略、案情动态、政策处理等方面的稽查思路新方法和新突破,努力提高稽查工作水平。
2、开展稽查案件复查工作,提高稽查人员的办案水平。为及时发现和纠正税务稽查中执法不当或者违法的行为,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税收法律、法规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是维护税法刚性,协调经济发展,保证税收征管秩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有效武器。近年,市地税稽查局采取”征管建议制”、”征、管、查协调制”、”案件交互评审制”、”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措施,始终坚持把”以查促管,以查促查,严格执法,规范程序”作为税务稽查的中心工作来展开,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征管环境,发挥了其应尽的职能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以查促管,积极促进征管基础精细化管理
1、建立征管建议制度。税务稽查的根本目的是”外查内促”,针对税务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建议税务征管部门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指导,相互制约的格局。为此,我局根据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征管建议作业指导书》,要求检查人员对查处的案件都要进行认真剖析,发现税收征管特别是行业税收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征管部门平常不易发现的一些深层次的潜在问题,及时通过《征管建议书》或重大案情通报等形式向管理部门通报,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征管措施的稽查建议,促进管理部门加强税源控管。比如,针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存在漏洞,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和以票控税的稽查建议,针对金融保险行业建议管理部门加强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以及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等,管理部门采纳建议后,通过完善征管措施,有效地堵住了税收漏洞,从而充分发挥了税务稽查对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促进作用。
2、健全征、管、查协调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每季一次)召开由分管领导、稽查、征收、管理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上季案件查处情况,存在的税收问题、税收征管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等多方面的稽查信息;以便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稽查成果,及时调整有关工作思路,研究加强管理的措施,确保稽查、管理的协调一致,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征、管、查”信息资料传递制度,设置了统一的信息传递程序,使纳税申报资料、税收征管资料、税务稽查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相互传递,真正保证了税务稽查与各环节的衔接,更好地发挥了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和谐发展。
3、认真落实涉税案件公告制度。近几年,我局加大涉税案件公告公示工作的力度,对涉税违法大案、要案,在办税服务厅等公共场所及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产生震摄效果,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如对申庄房地产公司偷税案、五建公司偷税案、红太阳超市偷税案等大要案处理、处罚情况进行公告,对进一步宣传稽查成果,树立地税稽查形象,扩大社会影响面,提高纳税人的税法自觉遵从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加强查后的跟踪管理。一是对每户企业实施检查后,检查人员都要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制作《征求意见书》,将检查结果反馈给被查单位,辅导企业及时调整账务,并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存在问题及时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利企业改进工作。二是实行稽查回访,查后上门回访听意见,广泛征求纳税人对稽查执法服务中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加强财务核算,提高财务核算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与纳税人的交流和沟通,融洽了稽查和纳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纳税秩序。
5、加大专顶检查工作力度。根据省局专顶检查工作安排,我局有针对性选择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征管薄弱的行业实施专项检查,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同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及规律性,涉税违法行为及征管问题、政策缺陷,及时反馈给税政、征管等部门,总结归纳出规律性、典型性问题,编写行业检查指南提供给稽查和税源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增强稽查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由点及面,对行业性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分类召开行业税案分析会、解决行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整治效果,促进行业规范管理,标本兼治,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二)以查促查,努力提高稽查工作效能
1、重视案例分析工作,提高检查人员的稽查技巧。定期组织大要案分析会,重点研究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手段进行偷逃税以及制售假发票等案件的新手法、新动向,认真汇总、深入分析涉税违法行为手段、规律和特点,总结办案经验、技巧,形成查处方法指导办案;不断探索涉税违法犯罪的规律、作案的特点,同时剖析我们征收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发现疏漏,举一反三,研讨新形势下的偷漏税新动向,对检查中暴露出带普遍性的严重涉税违法行为,提高稽查人员的敏感性,同时研究发案的规律和作案手段,总结案件查处中的力量组织、办案策略、案情动态、政策处理等方面的稽查思路新方法和新突破,努力提高稽查工作水平。
2、开展稽查案件复查工作,提高稽查人员的办案水平。为及时发现和纠正税务稽查中执法不当或者违法的行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稽查案件复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我局每年都要组织人员对全市的稽查案件进行复查和案卷评审工作,对实施稽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定性处理及其适用依据是否正确适当;税务文书使用是否正确规范;案卷归档管理是否规范等内容进行认真复查和评审,将复查情况在全市通报并列入绩效管理考核。通过开展稽查案件复查和案卷的相互评审工作,有利于发现并纠正案件查处过程中不足的地方,使全市稽查案件在程序上、实体上更加合法,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从而切实提高了稽查人员的办案水平。
3、坚持案件集体审理制度,确保案件定性准确。税务稽查的审理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审理工作,使案件查处能够做到统一政策依据、统一执法程序、统一稽查文书、统一工作标准。因此,我局严格按照《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坚持集体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案件及时移送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通过集体审理,确保对重大涉税违法案件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得当,促进稽查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稽查案件不出现败诉的案例。
4、强化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一是通过全面运行规范化文本,严格按照《职位说明书》规定的工作职责进行操作,统一使用规范化的表证单书,从而使税务稽查程序更加规范,实体更加规范,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稽查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稽查工作过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强化稽查系统内部考核机制,根椐市局和省局稽查局目标考核内容,完善、健全以考核稽查质量、程序和实体规范为重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对各县(市)稽查局稽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巩固稽查成果。我局高度重视案件执行工作,办案人员从案件查处开始,就要求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涉案人员转移资金和财产,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电话催缴、上门催缴、欠税公告、停发发票等方法,加大清欠力度,同时,充分运用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保证税务处理与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提高入库率。近二年入库率都达到了97%以上,并压缩老欠80余万元,从而切实提高了案件查处效率。
6、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稽查人员综合素质。一流目标的实现要以一流的技能为基础。我局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业务技能。一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在学习中采取集中学与自学、”请进来”与”走出去”、稽查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对干部进行了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大力培养稽查复合型人才。5月份举办了一期稽查局长、业务骨干参加的稽查模块上线培训,8月份分别举办了稽查业务培训班和案例分析会,9月份在杨州举办了一期包括各县(市)分管领导、稽查局长和业务骨干参加的稽查业务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开阔了稽查人员的工作思路,更新了知识,掌握了查帐和办案技巧,增强了做好新时期税务稽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使文明执法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以查促管的工作理念。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从上到下对税务稽查都侧重在惩处职能上,却对税务稽查的监督和教育职能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考核指标的确定上,一般都注重稽查案件件数,查补税款数额及对查补税款(罚款)入库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移送率等几率的考核,但真正使稽查工作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税收征管,切实发挥稽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主要表现在没有相关的考核措施和目标,以查促管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把稽查工作放在地税的整体工作中去考虑,使稽查工作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税收征管,要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以查促管的方案和实施意见,明确具体操作的目的、程序、具体内容、实施步骤、量化指标、组织领导、考核办法等等,形成制度化。
(二)要进一步落实稽查建议制度。虽然稽查建议制度已经实行,但还不够细化,在部门配合、建议内容、建议形式和要求、文书格式、反馈方式和时限,传递程序、限改期限等方面缺少详细的规定,深度广度还不够,还应加以完善。
(三)要进一步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综合管理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就是要将税源管理的分析、评价和实施统筹考虑,优化改造管理流程,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把握征管关键点,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其核心是建立四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一个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税务稽查保证纳税评估有效实施,评估检查与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和税收分析工作的机制,以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正确把握征管关键点,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四)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坚持联合办案制度。一
是要强化地税系统内部征、管、查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二是要加强与国税稽查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逐步建立重大案件联合检查、复杂案件会审、典型案件定期交流分析、情报交换制度。三是要建立税警之间稳定、紧密的合作机制,理顺公安介入时机和案件移送等问题,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地税稽查调查取证难这一难题,力求案件查深查透
第二篇:税务稽查的职能 特征 作用和意义
税务稽查的职能
税务稽查的职能要从两方面来界定,一方面税务稽查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权,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税务检查监督,同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或违章行为给予处罚或纠正,促进纳税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税收征管程序中的各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一)对纳税行为的监督检查。税务稽查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稽查,促使纳税人按时、如实申报缴税,查补追缴少缴、欠缴税款、查处偷逃骗税抗税行为,达到依法治税、惩治税收犯罪的目的,推进纳税申报制度的尽快建立和完善;
(二)对具体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税务稽查通过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和反馈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纠正超越权限、乱征乱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侵犯纳税人权利的问题,克服执法上的随意性,为税务机关领导改进征管工作提供决策的依据。
(三)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税务稽查通过对一些地区纳税情况的检查,发现和纠正一些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利用行政行为干预税收工作的问题,如发布与税法相抵触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擅自越权减免税、退税,实行变相包税或免税,人为地混淆收入级次,自行改变税率或税种等违法违纪行为。
税务稽查的特征
(一)依法稽查是建设和谐税务稽查的根本。大力推行依法稽查,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政策,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依法稽查,才能理顺税务稽查中的各种关系,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提供根本保障。
(二)公正稽查是建设和谐税务稽查的核心。税务机关稽查检查的执法客体是广大纳税人。由于受稽查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税收征纳主、客体之间似乎约定俗成了一种“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纳税人往往是望而生畏,双方存在一种不和谐的气氛。因此,稽查工作必须始终重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实行公开、公正和文明稽查,力争实现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的有机统一。
(三)诚信稽查是建设和谐税务稽查的基础。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管理者的税务机关,更要做遵守法律的典范,以公正执法、优质服务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只有征纳双方都以诚实守信作为基本原则,共同构建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诚信状态,和谐的征纳关系才能得以长久的维系和发展。
税务稽查的作用
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保证税法的实施。在实践中,税务稽查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表现在:
1.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款流失,堵塞漏洞和打击偷税的有力手段。根据纳税人遵从理论,税务稽查就象是高悬于纳税人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强有力的检查手段会对纳税人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大大降低其对偷税收益的心理预期,促使其主动履行纳税义务,推动了税收征管中登记、申报、征收等环节的顺利完成,从而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
2.税务稽查弱化了人们偷逃税的侥幸心理,发现并减少税收征管中的“漏网之鱼”,从而产生依法纳税的良好“示范效应”,为企业创造税负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经济投资的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3.税务稽查的强化
必然会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欧美国家人民高度的纳税意识并非一朝一夕间轻松实现,除了进行宣传、普法教育之外,更主要的是以一种强制力增大偷逃税的成本,降低其预期收益,在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下,让纳税人不得不选择主动依法纳税,久而久之,好的“示范效应”就会创造出来并最终形成一种主流意识。
4.强化税务稽查,有利于敦促企业、个人完善其财务会计制度,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亚当?斯密以及瓦格纳在论述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时都曾指出,“对于因逃税而被没收和触及刑律致使破产的,社会也因此丧失从他们资本中得到的利益”,税务稽查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偷逃税者,而是要创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实现瓦格纳的“国民经济原则”,即保护税本,慎选税源,保护和发展经济,引导企业走上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
5.强化税务稽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征管漏洞,提高税务征管水平,锻炼征管人员的业务水平。税务稽查涉及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经营核算等方方面面,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同样要求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求检查人员必须廉洁、奉公、守法,由此鞭策税务检查机关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严格执行各项征管执法制度。
税务稽查的意义
税收征管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税收征收、管理和检查,一般认为“管理是检查和征收的前提,检查是实现征收的关键,征收是管理、检查的归宿”。目前税务稽查已普遍受到各国重视,在税收征管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
第一,不管其最终目的如何,税收最突出的表现即为财富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趋利避害是现代经济人的本性,纳税人永远都具有逃避税收的动机,因而税收征管制度的设计必须围绕一个永恒的主题展开,即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限制纳税人偷逃漏税的可能性。税务稽查作为税务机关的一项职责和权力,在税收征管程序中继登记、申报、征税之后,而在责罚以及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前,若将整个程序比作向实现税收目的接力跑的话,那么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向终点冲刺的最后一棒,其权力的行使已达致顶峰,成败在此一举。
第二,税收原则的发展决定了税务稽查必然成为税务征管的重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始祖亚当·斯密首创公平、确实、便利和节约税收四大原则,经瓦格纳总结完善,增加了税收的国民经济原则,西方各国奉为税制建设的圭臬,19世纪末由马歇尔倡导的税收中性原则进一步丰富了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将之概括为“税收应以最少的征收费用,在将对经济活动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前提下,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优化”。税收原则的丰富伴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后税收电算化的发展,推动西方各国税收征管纷纷向“纳税人主动报税”模式转变,即纳税人主动申报,税务机关抽样检查、征税服务
社会化相结合的征管模式。该模式在税收登记、申报、征收过程中赋予了纳税人绝对的主动权,大量的审核、检查和监督工作均集中在了税务稽查环节,税务稽查成了税务机关握在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从而呈现出税务征管以检查为主的特色。
第三,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在税收领域的普遍应用。欧美国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建立起全国性的税收信息处理系统,实行税务登记、审核报表、税务稽查等资料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无纸化处理,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税收系统内部以及税务与银行、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使税务机关可随时掌握税务征管的进展和纳税人的各方面的纳税资料,把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和税收情况尽可能地纳入税收监控网络,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纳税人偷逃漏税的成本,促使其主动申报纳税;另一方面增强了税务稽查的可操作性和绩效。
除此以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税务机关征管技术、服务意识差,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偷、逃税现象还很严重,税制不尽完善,并且“重征收、轻管理、弱检查”的旧有征管模式还大量存在,更需要强化税务稽查,切实把好最后一道关
第三篇:税务稽查案例
库尔勒市大华纺织机械股份公司于2003年1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纺织机械设备制造销售,该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购货都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XX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于2009年6月25日对该公司2008年企业所得税核算、申报、缴纳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该公司2008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2008年发生职工工资支出180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200万元,销售人员工资280万元,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120万元。
2、2008年管理费用1200万元,其中列支公司职工教育经费36万元,列支购货运输费用274万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00万元。
3、2008年底有关账户余额:原材料200万元,生产成本:500万元,库存商品:75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0万元。
4、2008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营业成本12000万元。
5、2008年8月份在建工程项目领用生产用原材料200万元(该种材料计价中已含运输费用),该项目2008年9月投产。
6、该公司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2008年12月产成品明细账如下:
库存商品单位:台、万元
7、财务费用中列支流动资金借款手续费100万元,发行股票费用200万元,支付职工股利25万元。
8、2008年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明细账中余额有10万元,经查是2008年5月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产生。
9、2008年销售费用中列支销售机构业务招待费60万元,列支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5万元。
10、2008年12月21日,大华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5年)销售10台设备,约定每月21日收款5万元,该产品同期市场价格25万元/台(不含税价格),生产成本20万元/台,增值税税款在销售时一次性收取,本期已收款5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直线法摊销。
假定上述问题都未作纳税调整,除上述资料的有关问题外,该企业不存在其它问题。税法规定该公司2008年9月投产的项目净残值率为0,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10年。为简化计算,对于查补的需进行分配的费用,只进行一次分配,不考虑其第一次分配后的进一步影响。做调整分录时不考虑结转利润及利润分配和补交所得税的调账分录。
要求:
(1)扼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税收的影响;
(2)汇总计算应补企业所得税额;
(3)作出有关调账分录。
答案及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资料6中多结转营业成本,审增应纳税所得额50×20-750=250万元。
多转成本250是这样计算的: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结存产品的单位成本是1200÷80=15万元,12月12日销售产品70台,成本应该是70×15=1050万元。而该企业转了1260万元。故12月12日多转1260-1050=210万元,12月21日销售210台,成本应该是10×15+50×18+150×20=4050万元,多转4090-4050=40万元,共多转销售成本:210+40=2502、资料2中职工教育经费未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进行分配,根据生产工人和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应计入生产成本和在建工程,不应计入管理费用。多计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36/1800*(1200+120)=26.4万元。
3、资料2中购货运输费用未计入原材料成本,不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多计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74/(200+500+1000+12000)*(200+500+1000)=34万元。需要说明的是库存商品企业结存金额750万元,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所计算的发出商品的成本多计250万元,所以实际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应该是750+250=1000万元。
4、资料2和资料9中业务招待费超标列支,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00+60)-18000*0.005 =170万元。
5、资料5中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影响固定资产计价,少提折旧,审减应纳税所得额200*17%/10*3/12=0.85万元。
6、资料7中发行股票费用未计入资本公积,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7、资料7中支付职工股利未计入利润分配,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5万元。
8、资料8中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其对应的资本公积未转入损益,审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9、资料9中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不能税前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10、资料10中,分期收款销售未按规定进行调整,审减应纳税所得额(25-20)*10-(5*5*12-20*10)/5*12-(5*5*12-25*10)/5*12=47.5万元。
分析:分期付款会计作帐
借:长期应收款5*5*12=300+
51贷:未实现融资收益 50
主营业务收入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1
同时结转成本200,形成利润50
税法按合同确认收入5,同时结转成本200/5*12=3.33,税法利润为1.667
会计在本期收款5万元时,按直线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50/5*12=0.833作帐: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0.833
3贷:财务费用0.8333
这样会计应调整0.8333
所以税会差异:50-0.8333(会计利润)-1.667(税法利润)=47.5
二、应补企业所得税:
(250+26.4+34+170+200+25+10+5-0.85-47.5)*25%=672.05*25%=168.01万元。
三、账务调整:
1、对第1项,借:库存商品 25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50万元
2、对第2项,借:生产成本 24万元在建工程 2.4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6.4万元
3、对第3项,借:原材料 4万元生产成本 10万元库存商品 2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34万元
4、对第4 项不需账务处理。
5、对第5 项,借:固定资产 34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万元 借:以前损益调整 0.85万元贷:累计折旧 0.85万元
6、对第6 项,借:资本公积 20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00万元
7、对第7项,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5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5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万元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5万元
8、对第8项,借:资本公积 1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10万元
9、对第9项不需账务处理。
10、对第10项不需账务处理。
第四篇:税务稽查衔接
新旧模式下稽查工作职责衔接
为加强案件的衔接和管理,确保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案件的查处质量及效率,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衔接原则
(一)本制度是贯彻我局局级执法管理规程、规范案件在全部检查过程中的衔接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要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全面落实,形成内部环节分设、对外体现局级整体的高效机制,以提高案件的检查质量及效率。
(二)案件衔接与管理是指在税务稽查工作中,依照各环节职责分工,案件及时传接,相关问题及事项及时协调解决,并将典型问题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三)案件在查处工作中涉及的环节包括:案源管理、稽查实施、案件审理、案件执行。
二、选案环节衔接与处理
(一)案件管理科负责对受理案件的统一管理。对受理的案件应记录、登记、编号,并进行筛选、综合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审批后进入领案程序。评估约谈科对案件管理科转办案件提出评估意见,经科长审批后报案件管理科, 一般案件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案件按规定期限完成;自评和评估处交办案件应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评估意见,经科长审批后报案件管理科。
第七条 进入领案程序的案件,案件管理科在受理7日内完成案件处理、输机工作;转出案件批示后5日内办理完毕;局存案件30日内归集。第八条 案件管理科对进入领案程序的案件依据以下原则分配案件:
(一)重大、重要、特殊以及市局要求办案时限的涉税案件,经局长批示后可指定专门检查组并提前安排实施稽查。
(二)根据市局或我局专项稽查工作计划确定的专项稽查案件,可结合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并直接安排实施稽查。
(三)其他各类进入领案程序的涉税案件,将根据各稽查科在查案件数量及案件复杂程度等情况,充分考虑各稽查科承受能力,原则上按照局长批示的时间顺序安排实施稽查。
第九条 案件管理科按照上述原则将案件分配给稽查科后,检查人员应按规定实施查前准备工作。相关科室认为有必要的可上立案会研定,其他案件经局长审批后可直接实施稽查。
第十条 立案会由案件管理科负责组织并编发会议纪要,有上会案件及时召开。稽查科应在开会前1日将查前准备情况以电子文档形式报案件管理科。
第十一条 经立案会确定稽查或局长直接批准立案稽查的案件,会后或批准后2日内由案件管理科制作《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税务稽查项目书》、《税务检查通知书<一>》及《送达回证》,送交实施部门,并以《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的下发时间作为正式进入稽查计时阶段的起始时间。
对需调查核实的案件,经局长批准由案件管理科制作《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税务检查通知书(二)》及《送达回证》,送交实施部门。
三 稽查实施(一)已立案的案件,经查找无法找到核查对象的案件,检查人员需填写《结案报告单》,报经局长批准后,“查无此户”办理结案。
(二)检查期间需要采取调账、调查取证、查询银行存款帐户等方式时,稽查科应填制《税务行政措施审批表》,并制作相应的《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调取账簿资料清单》、《税务检查通知书(二)》、《税务机关检查存款账户、储蓄存款许可证明》及《送达回证》等检查文书,经案件管理科报局长审批同意后实施。
(三)对于相关税务机关发来的协查案件,经批准后,可视情况分别采取实施检查或单一调查取证形式。协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制作《协查报告》报案件管理科,经局长批准后予以回复。
(四)检查人员在实施检查期间,判定被查对象有涉税违法行为拟处罚的,应于研定会后及时填写《行政处罚立案备案表》,报经案件管理科及局长签字后并入案卷。
(五)15个工作日内未检查完毕的案件,检查人员制作《中间报告》,说明未完成原因、延长时限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由稽查科报主管局长审批,并将《中间报告》复印件报案件管理科备案。
(六)对督办案件、要求时限的案件,检查人员应在规定期限2日前制作《案件办理情况报告》、由稽查科长批准后以电子文档形式向案件管理科报告案件办理情况。
(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查办涉税案件已达到重大案件标准,经审理会审理定案后,检查人员按审理会确定的处理意见制作《重大案件情况报告表》及《重大案件呈阅单》,报送案件管理科审核,经局长签字同意后一并上报市局。市局批复后,案件管理科将市局批复意见转审理科,审理科制作相应税务处理文书转入执行环节。
(八)实施检查过程中,认为需要延伸检查的案件,稽查科拟写《延伸检查申请》,经研定会批准或经局长批准后,由案件管理科进行案源输机、法律文书的登记制作及备案工作。
(九)实施检查过程中,认为需要其他区县或外省市协查的案件,由稽查科提出申请报研定会确定或局长审定。市局交办的举报案件应将情况报市局举报中心进行协调解决。
(十)实施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要求被查对象如实填制《单位基本情况报告表》,掌握其资金及资产状况,以利于查补税款组织入库工作。
(十一)检查人员在案件报送审理科同时填制《评估转稽查案件情况反馈单》(附表1),针对《纳税评估意见书》中提出的评估疑点将核实情况以电子文档形式反馈评估约谈科。
第二十四条 经研定会同意,检查人员制作检查工作底稿,并由被查单位予以确认。检查人员依据相关证据和检查情况制作《税务检查报告》。
稽查科在将案卷报送审理科之前,需按要求将《税务检查报告》在稽查模块输机时上传。审理会审定需修改《税务检查报告》,审理科将案件回退到稽查环节,由检查人员修改后再次上传并转入审理环节,经审理科审核后转入执行环节。
四、稽查审理环节衔接
(一)对稽查科报审案件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审理完毕,审理完毕后3日内制作《审理工作底稿》并提交审理会。(二)审理会由审理科及时组织会议并编发会议纪要。遇特殊案件可根据局领导指示或研定会决定,审理科在稽查环节认定税务检查底稿之前,可提前介入进行案件审理工作,并及时提请召开审理会审定。
(三)审理会决定需退回稽查科的案件,在审理会后2日内制作《案件退回通知单》退回稽查科。退回案件稽查科应按审理会要求时限报送审理。
(四)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由审理科制作《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达到听证标准的,由稽查科送达文书,并于送达当日将《送达回证》交审理科;未达到听证标准的,由执行科送达文书。告知期内未提出听证申请,期满后5日内审理科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报局长批准后转执行科;经过听证的案件,我局维持原处罚决定的,审理科接到听证报告后5日内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改变原处罚决定的,依据听证报告5日内重新制作,报局长批准后转执行科。
(五)未涉及行政处罚的有问题案件,审理科于审理会后5日内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报局长批准后转执行科。
第三十一条 经市局批准需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由局长审阅批件后2日内将稽查案卷移交案件管理科。业务科协助案件管理科进行案卷审核。案件管理科在15日内制作《涉税案件移送意见书》,报局长审批签发后与公安部门办理案卷交接,将案卷复印件移交公安部门。第三十二条 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审理科针对经审定的有问题案件制作《税务处理决定告知函》,并送交案件管理科反馈属地税务机关。案件管理科将《税务处理决定告知函》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复印并报送市局有关处室。
第三十三条 经审理会审定无问题的案件,审理科制作《税务检查结论》,由稽查科送达被查单位或个人并及时将《送达回证》送交审理科。审理科在3日内按照要求进行核心系统稽查模块和稽查管理软件审理环节的输机工作,整理、自查案卷移交案件管理科归档。
五、案件执行衔接
(一)执行人员收到审理科转来的《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7日内,将执行文书送达被执行人。
(二)经研定会或局长批准,有必要对欠税人采取停售发票或限售发票措施的,由案件管理科与市局有关处室协调办理。
(三)我局欠税公告应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完成上季度应当发布公告的告知送达、数据确认、报审、批准和发布工作。对走逃、失踪的纳税户以及其他查无下落的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和对超出公告权限的欠税情况,执行科应在发现上述情况5日内将有关情况和相关资料书面报案件管理科,案件管理科在3日内审核完毕经局长同意后上报市局。
(四)欠税人在公告后补缴欠税的,执行人员应在收到检查补税税收缴款书2日内进行输机,并以书面及电子文档的形式报案件管理科,经审核无误后核减网上公告的欠税余额。
(五)执行科在下发《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及《欠缴税款事项告知书》后,被查单位对告知事项提出异议的,执行科应在接到其提交的书面材料1日内上报案件管理科,由案件管理科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对所提出的异议进行研究,如有必要可向市局相关处室请示,并初步拟定答复意见报局长审批。需要函复的,案件管理科制作复函经局长批准后,交由执行科送达被查单位。
(六)对执行完结的案件,在确认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全部入库后3日内制作《执行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核心系统稽查模块和稽查管理软件执行环节的输机工作。执行科应对在本环节使用的法律文书、证据资料、税收缴款书按户收集、整理、并入税务检查案卷。移交案卷之前,应依据案卷目录整理,从程序法、实体法对案卷资料进行自查后报案件管理科。
(七)执行科负责对税收缴款书的使用、保管等工作,每月末2日前完成票证使用情况的统计,报案件管理科。
六、其他方面衔接
(一)案例编写。审理会确定需编写案例的案件,由检查人员编写案例,并按《税务检查案例编写通知》规定期限内报送案件管理科,案件管理科于5内审核完毕报办公室和市局检查处。
(二)各环节输机。案源管理、稽查实施、案件审理和案件执行各环节应按要求进行核心系统稽查模块和稽查管理软件相应环节的输机工作,做到情况数字准确、录入及时。
(三)报表统计。为符合报表报送的要求,除各环节及时、准确录入数据以外,审理科、评估科应填报《税务检查查补收入统计表(附表2-审理)》、《纳税评估补税收入统计表(附表3-评估)》并于每月27日报案件管理科。案件管理科汇总后按规定上报市局检查处。
(四)业务政策问题的请示
1、稽查科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把握不准的问题,以《政策业务问题书面办理单》形式,经稽查科科长签署意见,报送我局负责政策请示答复的承办科室;
2、对研定会、审理会确定需请示市局的,由我局负责政策请示答复的承办科室及时向市局相关处室请示。
(五)稽查建议
案件审理完毕,根据个案查处情况,经稽查科长批准,检查人员对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应向被查对象或相关税务部门提出税务稽查建议。偷税并拟移送的案件、上级指定的特殊案件不适用税务稽查建议。
对外建议应由检查人员填制《税务稽查建议表》经稽查科长批准后,由检查组送达被查单位,并将复印件报案件管理科备案。
对内建议由检查人员根据具有典型性的案件所反映出的问题,向相关税务部门提出税务稽查建议,内容包括系统内各方协调、政策法规、征管过程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经稽查科长批准,报送案件管理科审核,经局长同意后,反馈有关部门。
(六)案卷整理、交接与归档 案源管理、稽查实施、案件审理和案件执行各环节应依据案卷目录整理检查案卷资料,从程序法、实体法对案卷资料进行自查后报下一环节。环节间办理案卷交接工作时应认真核实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资料完整、手续齐备。对不符合标准的案卷,后一环节应予以退回补正。案件管理科对审理科、执行科报送的检查结案的案卷资料要逐一核对,对审核后的案件30日内归档立卷;业务科按照税收执法检查的有关规定对案卷进行全面审核,对不合格的案卷予以退回修改。
第五篇:税务稽查考试题
税务稽查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C)。
A.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
B.一个行政机关可以多个事由,对当事人一个违法行为做出同一种类多次处罚
C.对一个违法行为已由一个行政机关依法进行了罚款,其他行政机关不能再对其进行罚款
D.一个违法行为,多个处罚主体不能根据不同的法律规范做出不同种类的处罚
2、A县地税局根据举报查明其辖区内某私营企业有少缴税款的情况,遂于2011年9月5日依法作出税务处理决定:责令该企业15日内缴纳税款18000元、滞纳金900元。该企业不服,事隔3个多月后向上一级地税局B市地税局申请复议,B市地税局以超过申请期限为由决定不予受理。次日,该企业以A县地税局为被告向A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A县地税局的处理决定,对此案,A县人民法院应(B)。
A.以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为由,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B.以未经行政复议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C.受理
D.通知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原告拒绝变更的,判决不予受理
3、某有限责任公司被甲县地税局处以4500元罚款,该公司不服,于2011年8月4日依法向乙市地税局(位于该市丙区)申请复议,乙市地税局于9月18日作出变更原处罚的复议决定,决定处以2000元罚款。该公司仍不服。分别向丙区人民法院和甲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丙区人民法院于9月23日收到起诉状,甲县人民法院于9月26日收到起诉状。本案中(C)。
A.甲县地税局是被告,由丙区人民法院管辖 B.甲县地税局是被告,由甲县人民法院管辖 C.乙市地税局是被告,由丙区人民法院管辖
D.乙市地税局和甲县地税局是共同被告,由丙区人民法院管辖
4、甲公司2010年通过某乡政府,向该乡的一所小学捐赠50万元,通过某县民政局向当地贫困人口捐赠100万元。已知当年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请问2010允许扣除的捐赠为(D)。
A.50 B.150 C.132 D.100
5、某非居民企业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2010年取得的来源于吉林长春的所得100万元,其2010年应该在境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C)。
A.25 B.20 C.10 D.5
6、某企业2010年1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支付5年租赁费500万元,租赁期为5年,请问2010年该公司税前扣除的租赁费为(C)。
A.500 B.50 C.100 D.250
7、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如属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中,需要延长税收保全期限的,应当逐级报请(B)。
A.国家税务总局 B.省级税务机关 C.省级税务稽查局 D.地洲级税务局
8、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听证主持人由(C)。
A.检查人员 B.税政法规人员 C.审理人员
D.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人员
9、税务检查完毕后,检查部门应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材料,在(A)个工作日内移交审理部门审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A.5 B.10 C.15 D.30
10、公告送达是指税务机关以张贴公告、登报或者广播等方式,将需要送达的税务处理文书的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采取公告送达的,自公告之日起满(B)日,即视为送达。
A.15 B.30 C.60 D.90
11、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B)后的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
A.不征税收入、各项扣除、免税收入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B.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C.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D.不征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以及免税收入
12、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A)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A.合同约定收款 B.发出商品 C.实际收到货款 D.预收货款
13、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D)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A.30 B.100 C.300 D.500
14、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C)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__%在股权持有满___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A.1年、50%、1年 B.1年、70%、1年 C.2年、70%、2年 D.2年、50%、2年
15、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起_(D)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16、税务稽查包括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方面的工作环节,但从工作内容看,其核心是(B)。
A.选案和检查 B.检查和审理 C.审理和执行 D.补税和罚款
17、在国税、地税各系统内查处的税务案件如果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税务机关管辖的,应由(B)负责查处。
A.纳税人所在地税务机关 B.案发地税务机关 C.最先查处的税务机关 D.共同的上一级税务机关
18、对纳税人当年的稽查原则上只查一次,认为有必要再查两次的,须报请(A)稽查局局长审批。
A.县(含)级以上 B.市(含)级以上 C.省(含)级以上 D.所(含)级以上
19、某纳税人有意隐瞒收入,造成少缴纳税款20万元,税务机关应当(D)。
A.在3年内可以追征 B.在5年内可以追征 C.3年至10年内可以追征 D.无限期追征
20、将税收违法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是根据证据(D)进行的分类。
A.来源 B.表现形式 C.提供者的身份
D.与税收违法事实的关系
21、税务稽查中需要证人作证时,应事先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及与对案情的明了程度,并告知其(C)。
A.当事人的税收违法事实 B.税务检查的一般程序
C.不如实提供情况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D.证言材料的写作要求
22、税务人员在检查某企业会计账务时,发现该企业将购置的职工生活福利用品开成“办公用品”记入了企业“管理费用”科目10000元,结案时,税务机关已责成企业补缴了相应的所得税,但该企业未对错账进行调整。企业这样做会造成(D)。
A.少缴企业所得税(与补税数额相等)B.多缴企业所得税 C.不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D.前补后退企业所得税
23、按现行税收减免政策规定,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额度。核算不清的,(D)。
A.不能享受减免税 B.减半享受减免税 C.由税务机关视其情况确定 D.由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核定
24、检查企业所得税时,对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资产,正确的税务处理是(B)。
A.接受时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也不得结转销售成本
B.接受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允许按规定结转销售成本
C.接受时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允许按规定结转销售成本
D.接受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将来销售时不得结转销售成本
25、个人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应纳税所得的,个税自行申报的纳税地点是(D)。
A.收入来源地 B.税务局制定地点 C.纳税人户籍所在地 D.纳税人选择并固定一地
26、下列计算地下建筑物房产税的方法正确的是(D)。A.地下建筑物以应税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 B.地下建筑物以房产原价的70%作为计税依据
C.地下建筑物若作工业用途,以房屋原价的40%~5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
D.地下建筑物若作商业用途,以房屋原价的70%~80%作为应税
房产原值
27、下列各项中,(D)属于房产税的征税对象 A.烟囱和围墙 B.玻璃暖房 C.室外游泳池
D.房屋及其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备
28、某企业以房产投资联营,投资者参与利润分红,共担风险,以(C)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A.房产原值 B.租金收入 C.房产余值 D.房产净值
29、下列建筑物中,应缴纳房产税的是坐落在(B)。A.某市内的玻璃暖房 B.工矿区的厂房 C.建制镇外的房屋 D.农村的房屋
30、(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因房产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款的计算应截止到房产的(B)。
A.实物或权利发生变化的当月初 B.实物或权利发生变化的当月末
C.实物或权利发生变化的次月初 D.实物或权利发生变化的次月末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ABC)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A.企业 B.事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国家机关
2、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ABCD)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A.生产经营 B.人员 C.账务 D.财产
3、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ABCDF)等。
A.现金 B.存款 C.应收账款 D.应收票据
E.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F.债务的豁免
4、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ABCDEFH)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A、捐赠 B、偿债 C、赞助 D、集资 E、广告 F、样品 G、工程 H、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
5、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ABC)A.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B.企业所得税税款 C.税收滞纳金 D.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6、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BCD)A.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D.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10、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ACD)A.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的种植 B.花卉、茶的种植 C.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D.农产品初加工
11、某企业2008年应缴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有可能是(ABCD)A.25% B.20% C.15% D.10%
12、关于企业亏损弥补的说法,正确的有(BCD)。A.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可以用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弥补 B.一般性税务处理下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弥补 C.亏损弥补的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D.境内营业机构的亏损可以用境外营业机构的盈利弥补
13、某企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以20000元罚款,该企业逾期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对此税务机关可以(ABDE)。
A.每日按罚款额加收3%的罚款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书面通知企业开户银行冻结支付其金额相当于应交罚款的存款
D.查封、依法拍卖企业价值相当于罚款的财产抵缴罚款 E.依法通知其开户银行扣缴罚款
14、下列税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税务机关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BC)。
A.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保管代扣代缴税款账簿
B.纳税人未按规定保管账簿
C.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 D.纳税人伪造税务登记证件
15、下列情形中不需加收滞纳金的有(CE)。A.纳税人偷税被税务机关查处 B.纳税人计算失误造成少缴税款 C.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 D.税务搭理人逾期申报纳税 E.税务机关的责任
16、纳税人欠税后,税务机关发现其(ABD)时可以行使税收撤销权。
A.放弃到期债权 B.无偿转让财产 C.怠于行使到期债权
D.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
17、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下列档案中属于永久保管的档案有(ABC)。
A.抗税的案件 B.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 C.举报的案件
D.对只补税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案件
18、税务稽查成果分析是稽查局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稽查成果进
行归纳、总结,揭示事物运动内在规律的过程,主要包括(ABD)。
A.税务稽查个案分析 B.税收专项检查分析 C.税务稽查的方式、方法 D.税务稽查报表编制及分析
19、下列费用,在计算个体工商户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有(ABC)。
A.摊位费 B.工商管理费 C.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 D.用于家庭的费用支出 E.各种赞助的费用支出
20、依照个税相关规定,下列各项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准予税前全额扣除的有(ABCD)。
A.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 B.通过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
C.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对新建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 D.个人直接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捐赠
E.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职业高中的捐赠
21、契税的征税对象包括(ABCDE)。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B.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C.房屋买卖。D.房屋交换。E.房屋赠与。
22、我国税法规定,契税的征税范围包括(ACD)。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B.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C.以房产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
D.房屋所有者将房屋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
23、计征契税的计税依据有(ACD)。A.房地产的成交价格。B.房地产的租金。C.房地产的市场价格。D.房地产交换时的价格差额。E.组成计税价格。
24、契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可以是(AB)。A.取得具有房地产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B.签订房地产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C.办理房地产产权证的当天。D.交纳房地产预付款的当天。
2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所得税法中“其他收入”的有(CD)。A.接受非货币资产捐赠收入 B.视同销售收入
C.债务重组收入 D.补贴收入
E.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收入
26、下列各项中,应当征收印花税的项目有(ACD)。A.产品加工合同 B.法律咨询合同 C.技术开发合同 D.出版印刷合同
27、以下各项中,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的是(ABCD)。
A.商品房销售合同 B.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C.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D.个人无偿赠送不动产签订的“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登记表”
28、根据印花税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CD)。A.企业与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税
B.对委托方提供主要材料或原料的加工承揽合同不征印花税 C.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D.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政府及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立合同免征印花税
29、下列单位使用的土地,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是(CD)。A.国家机关自用的土地
B.公园自用的土地 C.外商投资企业占用的土地 D.企业内部绿化占用的土地
30、下列税收优惠规定中税法条例明确规定的减免的优惠政策有(AB)。
A.公园办公用土地 B.市政街道公共用地
C.纳税单位无偿使用免税单位的土地 D.个人所有的居住房屋和院落用地
三、判断题
1、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密。(√)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在税前扣除。(√)
3、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给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4、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5、企业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扣除,也不得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扣除。(×)
6、被查对象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回避的,或者税务稽查人员自己提出回避的,由主管税务局局长依法决定是否回避。(×)
7、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3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
8、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并30日内完整退还。(×)
9、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
10、检查完毕,检查部门应当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材料,在3个工作日内移交审理部门审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11、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12、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有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13、《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14、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帐号。(√)
15、《税收征管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
16、因追缴税款和滞纳金而采取的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得由法定的税务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行使。(√)
17、经县地税局征管分局局长批准,征管分局可以实施税收保全措施。(×)
18、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应定期予以公告。(√)
19、税务机关查封或扣押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时,必须统一开具清单。(×)
20、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后,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21、对房地产企业,税务机关不得事先确定企业的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
22、房地产企业代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凡纳入开发产品价内或由企业开具发票的,可作为代收代缴款项进行管理。(×)
23、在纳税申报时,房地产企业须出具对该完工开发产品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报告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24、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不得在当期扣除。(×)
25、房地产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可以在使用借款的企业间合理的分摊利息费用,使用借款的企业分摊的合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
26、成本对象由房地产企业在开工之前合理确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27、单独作为过渡性成本对象核算的公共配套设施开发成本,应按占地面积法进行分配。(×)
28、房地产企业的借款费用属于不同成本对象共同负担的,按直接成本法或建筑面积法进行分配。(×)
29、企业开发产品转为自用的,其实际使用时间累计未超过12个月又销售的,不得在税前扣除折旧费用。(√)
30、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规定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注销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应按照规定方法计算出其在注销前项目开发各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申请退税。(√)
31、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征用土地不征收契税。(√)【答案解析】征用土地是指国家因经济、文化、国防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集集体的土地或者 属于国家的土地。土地征用属于政府行为,国家建设所征用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仍属于国家,与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有区别,因此,不征收契税。
32、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所纳契税的计税依据为所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总额。(×)
【答案解析】等值交换免征契税,不等值交换,由多支付货币的一方缴纳契税。
33、以获奖方式得到的房屋权属不用缴纳契税(×)【答案解析】以获奖方式得到的房屋权属在契税征收范围内。
34、土地配套费属于契税计税依据的范围,应征收契税。(√)【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按成交价格作为计税依 据。成交价格是指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价格,包括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支出。
35、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的成交价格所含的税费征收契税。(√)
【答案解析】:成交价格所含的税费属于成交价格的组成部分,不应从中剔除,纳税人应按合 同确定的成交价格全额计算缴纳契税。
四、计算题
1、深圳市某外商投资企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该企业成立于2006年,成立当年即获利。2010年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取得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取得其他业务收入(转让技术使用权收入)400万元;
(2)发生主营业务成本10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55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5万元;
(3)发生营业费用450万元(其中广告费350万元,业务宣传
20万元);
(4)发生管理费用5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420万元,业务招待费50万元);
(5)取得投资收益150万元,其中:直接投资于居民企业取得股息性所得120万元,购买企业债券取得利息性所得30万元;
(6)取得营业外收入280万元,其中自县人民政府取得的技改拨款170万元(未单独核算),给非关联企业转让专利技术所有权取得技术转让所得50万元;
(7)发生营业外支出130万元,其中支付购买设备的合同违约金5万元。
(8)购买一台用于安全生产的专用设备,价款9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5.3万元(已抵扣),发生安装费10万元,该项设备当年12月投入使用。
要求:
(1)该企业2010年应当如何选择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2)该企业2010年的利润总额是多少?
(3)分析该企业2010年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研究开发费、业务招待费、股息性所得、技改拨款、技术转让所得是否需要作纳税调整?如果调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额是多少?(分项目计算)
(4)该企业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5)该企业2010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是多少?
说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按照最优惠税率计算。(深圳经济特区
内2007年3月16日之前成立的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执行低税率过度政策,2010年按22%税率执行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解析】
(1)、该企业2010年可以选择按照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可以选择按照22%的过渡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不能选择按照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该企业2010年利润总额的计算:
利润总额=2000+400-1000-55-25-450-500+150+280-130=670万元
(3)、2010年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 a.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2000+400)×30%=720万元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实际发生额=350+20=370万元
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无纳税调整额,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无纳税调整额。
b.研究开发费:
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金额=420×50%=210万元
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额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210万元。c.业务招待费:
按照销售收入计算的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2000+400)×5‰=12万元 按照实际发生额计算的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50×60%=30万元
业务招待费按照12万元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应当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38万元(50-12=38)。
d.股息性所得
直接投资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性所得120万元,属于企业所得税的免税收入,应当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120万元。
e.财政性资金
自县人民政府取得的技改拨款170万元,由于未单独核算收支,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不作纳税调整。
f.技术转让所得
技术转让所得50万元,未超过500万元,免征企业所得税,应当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
2010年纳税调整项目合计=-210+38-120-50=-342万元(4)、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670-342=328万元(5)、2010年应纳税额:
购买专用设备可抵免企业所得税额=90×10%=9万元 应纳税额=328×22%×50%-9=27.08万元
2、某企业2009年委托施工企业建造物资仓库,8月末办理验收手续,入账原值为300万元,同年9月1日将原值400万元的旧仓库对外投资联营,当年收取固定利润12万元。当地政府规定房产计税余值扣除比例为25%,该企业2009应缴纳房产税多少万元?
【解析】
(1)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日的次月起,计征房产税。物资仓库应缴纳房产税=300×(1-25%)×1.2%×4÷12=0.9(万元)
(2)以房产联营投资,不共担风险,只收取固定收入,应由出租方按租金收入计缴房产税,12×12%=1.44(万元),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9月1日,这8个月应按照房产余值计征,400×(1-25%)×1.2%×8÷12=2.4(万元)。
(3)该企业2009应缴纳房产税=0.9+1.44+2.4=4.74(万元)。
3、(2010年)某企业有厂房一栋原值200万元,2009年初对该厂房进行扩建,2009年8月底完工并办理验收手续,增加了房产原值45万元,另外对厂房安装了价值15万元的排水设备并单独作固定资产核算。已知当地政府规定计算房产余值的扣除比例为20%,2009该企业应缴纳房产税多少万元?
【解析】
纳税人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的,要相应增加房屋的原值。厂房的排水设备,不管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应纳房产税=200×(1-20%)×1.2%÷12×8×10000+(200+45+15)×(1-20%)×1.2%÷12×4×10000=21120(元)。
4、公民李某2013年5月取得工资收入4000元,将其中200元直接捐赠给贫困山区失学儿童,通过民政局将其中1000元捐赠给贫
困地区;李某同月在A培训中心讲课取得劳务报酬所得8000元,将其中2000元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试计算李某当月应缴的个税为多少?
【解析】
(1)本月工资收入应纳税所得额=4000-3500=500元,可扣除捐赠限额=500×30%=150元。
当月工资收入应纳个税=(4000-3500-150)×3%=10.50元。(2)对红十字会的捐赠可全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8000×(1-20%)=6400元。当月劳务报酬所得个税=(6400-2000)×20%=880元。(3)李某当月共应纳个税=10.5+880=890.5元。
5、某公司2005年受让国有土地200000.00元(面积1000平方米),2008年外包其他单位承建平房300000.00元(年底已完工,建筑面积400平方米);2009年受让国有土地500000.00元(面积2000平方米),2009年外包其他单位承建厂房800000.00元(年底已完工,层高8.5米,单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2011年应申报缴纳房产税为多少?
【解析】
(1)计算容积率(房屋地上总建筑面积/宗地面积): 宗地一容积率 400.00÷1000.00=0.4
宗地二容积率 700.00×2÷2000.00=0.7(超过8米的单层建筑物,按2倍的计算单层建筑面积计算总建筑面积)
(2)计算应并入的土地价值:
宗地一 400.00×2×(200000.00÷1000.00)=160000.00元(宗地容积率低于0.5的,应将全部土地价值按照房产建筑面积的2倍计算土地面积并据此确定房产原值计算缴纳房产税)
宗地二 500000.00元(宗地容积率高于0.5的,应将全部土地价值并入房产原值计算缴纳房产税)
(3)计算房产税=[(300000.00+800000.00)+160000.00+500000.00]×(1-30%)×1.2%=14784.00元。
五、简单及论述题
企业的生产经营一般要经历开业、发展、注销等阶段,在正常的生产经营阶段取得的所得,适用汇算清缴程序;因故注销进行清算形成的清算所得,适用税收清算程序。请分析汇算清缴与税收清算的区别。
答案:
1、征税对象不同: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取得的所得,清算所得;
2、计算方法不同: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以前亏损后的余额;
3、适用政策不同:
4、纳税不同:企业应当自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水
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企业在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终止之日起六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