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时间:2019-05-15 00:1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一篇: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辅导教师:日照市五莲县洪凝镇初中 胡宗波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我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全市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有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0万。

日照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绿茶产区和毛竹生长带。境内百公里海岸线上,有绵延64公里的优质沙滩,“蓝天、碧海、金沙滩”的优美风光令人陶醉。从总体上讲,空气污染指数A P I在60以下,日均值属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天数较多,空气中含的SO2、NO2、PM10、O3主要污染物浓度都在0.2以下,CO的浓度在10以下,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在优。是山东省地级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即使这样,空气污染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地区经济速度的加快和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日照市环境污染的情况

从前一阶段日照市召开的市区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原因主要存在有:小锅炉、小的发电厂排出的废气,市区近120个供热烟囱,153台燃煤炉、灶造成冬季取暖期“家家小锅炉、户户冒黑烟”的现象。市区的森博浆纸厂产生的废气、五莲县石材业产生的粉尘污染、莒县华泰纸业、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大型企业产生的废气也是目前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些地区还比较严重,2003年3月12日,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环保局、电视台等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对我市东港区、五莲县石材加工业进行了现场调查,检查发现,部分石材加工户办理了环境手续,按要求设置了沉淀池,污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但从总体看,多数规模较小的石材

加工户污水没有进行沉淀处理,产生石材废渣、废石和沉积淤泥就地掩埋,甚至直接排入河道,尤其是位于陈疃镇和街头镇的石材加工户排放的废水进入鲍疃河,流入日照水库,直接威胁我市生活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南湖镇的石材加工户排放的废水流入付疃河,影响了下游俄庄供水站的水质要求。虽然全市对石材加工业进行了专门的治理,但随着石材加工规模的扩大,这几年污染现象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如五莲县的街头镇,这几年的石材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加工石材工具的现代化,每天产生的粉尘和锯泥已不可估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

二、治理和改善的措施

第一,积极帮助企业从技术角度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在敏感区设立监测点位,以便及时了解废气排放情况,查找泄漏原因,确定应采取的硬件及软件措施,并明确完成时限,同时加强社会监督,由新闻媒体对治理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治理工作进展状况。

第二,不断加大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严格依法处理。

第三,加快烟尘限期治理和集中供热工作步伐,对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该关就关,该停就停,严格控制石材规模,将采矿与保护植被结合起来,将石材加工与改善环境结合起来,保证当地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区县政府应成立特色产业专门环境治理小组,制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进行集中整顿。加大监管力度,进行集中整顿。一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要严把新上石材加工项目关,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建石材加工项目,做到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工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土地部门不批用地手续、电业部门不供电。三是对现有的石材加工户,认真调查,分类处理。对位于敏感区域,生活饮用水源地上游的石材加工户由区县政府下令关停,依法予以取缔。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将依法予以处罚或责令关闭、停产。

第四,要把“生态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生态文明特色,着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按照“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的原则,实施“新百村”建设和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示范村和试点村建设。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等“六化”标准,大力实施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突出抓好“脏乱差”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日照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积极打造“水上运动之都、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生态示范

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八大城市品牌。把日照办成全国大都市,世界知名城市,集发展与人居于一体的魅力城市。

1、“水上运动之都”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体育经济,提出了“打造水上运动之都”的战略构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水上运动条件,日照市规划建设了“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国际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具备全部水上运动项目的竞赛设施条件,可以满足国际、国内重大水上运动赛事的需要,已被批准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指定训练场地,列入省委、省政府申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水上比赛场地。已先后成功举办了2004年全国帆船锦标赛、2005年国际欧洲级帆船世界锦标赛、2005年世界帆板精英赛、2005年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2005年全国翻波板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水上体育赛事,2006年国际470级帆船世界锦标赛、2007年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热身赛和11届全运会部分水上比赛项目。水上运动正在成为日照对外形象的鲜明标志。

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作为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谋福祉,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有效载体,坚

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确立了新建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地位,在保持城市生态特色、发展生态工业、探索循环经济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05年11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第22次局务会议,决定授予日照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3、“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

日照市委、市政府立足日照优势,站在谋求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再造城市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新世纪日照城市发展的战略取向,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美好家园”的奋斗目标,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依然保持了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环境本色,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的发展模式。日照市先后编制实施了《日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日照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实践活动,把培育生态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工程来抓,启动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域认证工作,同时着力培育旅游、教育、体育、住宅、会展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构筑起了具有日照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2004 年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第二个循环经济示范市。

4、山东省首个地级“全国生态示范区”

日照市把“生态建市”作为城市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运用生态的理念规划建设并管理城市。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迅速扩大的同时,日照市始终保持 “ 蓝天、绿树、碧海、金沙滩 ” 的环境优势,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

态城市特色日渐突出。近几年日照的空气、饮用水、海水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连续6年获得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地级市第一名,在2004年8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全国11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排行榜中,日照排名全国第七。2005年10月16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组宣布:日照市2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二类考核标准,同意通过考核验收。日照市也成为山东省首个地级全国生态示范区,为今后全国生态城市的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国家园林城市

日照市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力实施依海建绿、依法治绿,全面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化花园式滨海生态城市。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区和周边大环境绿化,初步构筑了乔灌花搭配、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城市园林建设凸显“大绿量、花园式、开放型、生态化”的特色。到2004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865.9公顷,绿地率34.01%,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由“九五”末的10.5平方米增加到19平方米;大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一级标准,近海水质保持国家一类标准。2005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考验验收评审和公示,2006年1月23日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继青、烟、威之后我省第四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地级市。

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作为新兴的滨海旅游城市,日照生态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休养胜地。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而著称,拥有中国大陆沿海最长的优质沙滩,60多公里的金色沙滩水清、沙细、滩平,有中国第一金滩的美誉。日照依山傍海,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境内拥有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2003年12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日照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7、国家卫生城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改善群众生活、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来抓;作为推动城市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质量。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各项城市卫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针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较大的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加强城区周边和城中村改造、拆除违章建筑、规范农副产品市场、整治“五小”卫生、治理乱张贴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市民普遍享受到创建的成果,群众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高。2006年7月13日,全国爱卫会发出[2006]5号文件,公布了《关于命名山东省日照等8市(区)为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日照市顺利跻身“国家卫生城市”行列,成为新的“创卫”标准实施后全国首批被命名的城市之一,也是新标准实施后山东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地级市。

9.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由国家有关部委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日照市于2003年10月,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日照市实验区的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公室将日照市的做法多次向全国推广,1998年和2002年,又把日照市的经验推介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特别大会和世界首脑大会上;2003年5月,时任市长李兆前还应邀参加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预备会,扩大了日照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

材料主要来源:日照市政府文件、《日照日报》、日照政务网。

第二篇:威海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威海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指导语: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状

况,以备研究制定城市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我们编制了此调查问卷。请您仔细阅读填写要求,并如实做答。为了保证问卷的完整性,请不要漏答。对于您提供的信息我们仅做研究之用,不做任何评估。

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二〇一〇年三月

1.本辖区概况

(1)()个街道、()个居委会。

(2)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3)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4)2009年城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元。

2.本辖区城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

(1)是否将城市学前教育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保障措施并认真落实:

(2)城市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及工作开展情况:

3.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是否独立设置(),编

制()人;若非独立设置,与()科(室)合并;其中专职学前行政管理干部()人,兼职()人;专职学前教科研人员()人,兼职()人。

4.同级财政设立城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数额及用途:

5.本辖区民办幼儿园收费(元/月/生)最高为(),最低为(),平均收费()元。

6.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情况

(1)本地区共有城市公办幼儿园()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处,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处;其中省级示范园()处,市示范幼儿园()处;公办幼儿园规模()班,在园幼儿()人;公办幼儿园中事业编制教职工()人,其中教师(含园长)()人,平均月工资()元。非事业编制教职工()人,其中教师(含园长)()人,平均月工资()元。

(2)有无公办幼儿园改制情况(),共有()处幼儿园改制,试举例说明公办园改制带来那些负面影响:

7.城市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情况

(1)月平均工资()元,月最高工资()元,月最低工资()元。

(2)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有()。

(3)参保人数(),保险费用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

()。

8.城市优质幼儿园班额情况

(1)省级十佳幼儿园()所,平均()班,在园幼儿()人

(2)省级示范幼儿园()所,平均()班,在园幼儿()人

(2)市级示范幼儿园()所,平均()班,在园幼儿()人

9.管理城市学前教育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10.城市学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措施以及建议。

12.民办幼儿园基本情况及扶持政策。

13.如何促进公办学前教育与民办学前教育的和谐发展?

14.您认为当前制约城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请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管理体制问题及建议

(2)经费投入问题及建议

(3)师资队伍问题及建议

(4)教师待遇问题及建议

(5)教育教学问题及建议

(6)非法办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学前教育其他方面问题及建议

第三篇: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的组织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核心紧密型和松散协作型并存,以后者为主体,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大联合(彭德成,2000)。根据国家旅游局建立的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

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6月24日颁布了2002年第9号公告,以下9家规划设计单位被评为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参与我国旅游规划的机构大致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1.1 高校、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高校地理方面的学者是最先投入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中的专家。郭来喜等人1985年完成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最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杨冠雄等人1986年完成的“厦门旅游总体规划”,郭康等人1985年完成的“秦皇岛市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北京大学陈传康等人1986年完成的“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以及1987年完成的“丹霞山风景名胜的旅游开发规划”等等(保继刚,1990),这些工作均对以后的旅游规划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随着旅游科学的综合性进一步地增强,高校中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了综合性强的高等院校组建跨系、跨学科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

199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专家完成的省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规划大部分是高校和科学院专家学者牵头,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主持完成了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北海市、南宁市等省区市规划,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完成了桂林市、苏州市、珠海市、东莞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规划及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中山大学彭华主持完成汕头市、佛山市等规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等规划、北京大学吴必虎主持完成北京市、济南市等规划,北京大学杨开忠主持完成江苏省、洛阳市等规划,北京大学蔡运龙主持完成吉林省等规划、北京大学吕斌主持完成安徽省、三峡地区等规划,湖北大学马勇主持完成福建省规划等······。这些主持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地理学家,这与国际上旅游研究中地理学家占主要地位是一致的。1.1.2 规划设计院

规划设计院比较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体)规划,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大部分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其他如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都完成了大量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1.1.3 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咨询公司近年我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在开展旅游规划培训和规划研制方面的合作,已从单独的旅游部门行为,上升到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到目前为止,世界旅游组织组织中标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四川、山东、云南、海南、贵州五省的旅游总体规划,同时黑龙江正在编制当中。2 旅游规划的发展

历程及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底子薄,三是发展快。具体表现为:○1规划人员少,规划队伍小,专业结构分散,组织结构松散;○2规划水平、规划程度不均衡,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明显;○3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研究基础弱;○4规划管理基础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5旅游规划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但离成熟、规范、稳健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彭德成,2000)。

但在不同时期,旅游规划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规划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的市场经济特征最为典型,对应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纵观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2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相应的规划特点如下: 2.1 早期——政府主导

中国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以名山大川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尚未起作用,这个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在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和保护方面工作较为细致。2.2 发展期——着重企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竞争加剧,旅游企业、游客成为旅游发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开发主体,转向引导企业对旅游投资。旅游规划的编制重点转向以市场和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重点转向市场分析和重视旅游产业规划。2.3 成熟期——利益相关者分析

当旅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复杂特点,游客、旅行社、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管理部门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弱势利益相关者,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人员逐渐转变为协调人和技术援助人员。

目前,进入成熟区发展阶段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旅游规划还不多,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的桂林旅游发展规划是其中一例。中国很多旅游地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旅游规划注重旅游相关者分析,多学科合作成为必然趋势。3 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者GUNN曾经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广阔前景,旅游规划需求旺盛,旅游规划也将蓬勃发展。未来中国旅游规划预计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方法的转变。规划方法的转变包括很多方面,如规划程序、技术方法等,但其中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规划队伍的组织,这也是规划方法的一个方面。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要求的是各有所长的一个专家组来进行规划工作。西方国家咨询业非常发达,并且咨询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行规,这为规划队伍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作为综合性特别强的旅游规划,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拥有规划所需要的全部人才,考察承担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和贵州旅游规划的国外专家队伍不难发现,专家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国家,每个专家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在专家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围绕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我国的咨询公司尚不发达,目前的旅游规划多是由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加之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有经验的旅游规划专家的供给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这使得旅游规划专

家队伍的组织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规划质量和规划水平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困难,组织综合性的规划专家队伍开展旅游规划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旅游规划的大趋势,谁转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掌握主动;反之,则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第二,规划供给增多,竞争加剧,规划质量不断提高。

供给增多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专家、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增多。如前所述,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到2000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4所,开设旅游学院(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多达128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二是国外专家、组织的参与。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级规划国外规划专家完成,可以预见,国外专家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来。

供给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加剧,竞争的结果一定是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三,规划的供给市场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三个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工作一有了综合性规范,二有了对事物本身及规划内容的规范,三有了对规划单位的规范。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旅游规划市场管理有一套规则,避免走弯路(魏小安,2001)。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将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第四,从规划的需求方来看,将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和企业并重。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旅游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自动调控作用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将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方面。旅游业作为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随着开放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放开,将会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旅游企业委托规划机构编制旅游规划的情况。相信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委托进行旅游规划和研究。

第五,从规划机构来看,将逐渐从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中心)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事务所)。这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国家旅游局审批规划资质要求是独立法人机构,二是规划人员产权明晰的要求。

参考文献: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6

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旅游学刊 双月刊,2000,3

魏小安,2001,转引自《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有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旅游学刊,16(2):9-15

第四篇: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作者:保继刚 来源:中国旅游信息网 加入时间:2003-4-4人气值:16218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的组织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核心紧密型和松散协作型并存,以后者为主体,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大联合(彭德成,2000)。根据国家旅游局建立的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

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6月24日颁布了2002年第9号公告,以下9家规划设计单位被评为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参与我国旅游规划的机构大致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1.1 高校、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高校地理方面的学者是最先投入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中的专家。郭来喜等人1985年完成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最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杨冠雄等人1986年完成的“厦门旅游总体规划”,郭康等人1985年完成的“秦皇岛市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北京大学陈传康等人1986年完成的“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以及1987年完成的“丹霞山风景名胜的旅游开发规划”等等(保继刚,1990),这些工作均对以后的旅游规划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随着旅游科学的综合性进一步地增强,高校中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了综合性强的高等院校组建跨系、跨学科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

199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专家完成的省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规划大部分是高校和科学院专家学者牵头,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主持完成了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北海市、南宁市等省区市规划,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完成了桂林市、苏州市、珠海市、东莞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规划及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中山大学彭华主持完成汕头市、佛山市等规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等规划、北京大学吴必虎主持完成北京市、济南市等规划,北京大学杨开忠主持完成江苏省、洛阳市等规划,北京大学蔡运龙主持完成吉林省等规划、北京大学吕斌主持完成安徽省、三峡地区等规划,湖北大学马勇主持完成福建省规划等······。这些主持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地理学家,这与国际上旅游研究中地理学家占主要地位是一致的。1.1.2 规划设计院

规划设计院比较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体)规划,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大部分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其他如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都完成了大量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1.1.3 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咨询公司

近年我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在开展旅游规划培训和规划研制方面的合作,已从单独的旅游部门行为,上升到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到

目前为止,世界旅游组织组织中标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四川、山东、云南、海南、贵州五省的旅游总体规划,同时黑龙江正在编制当中。2 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底子薄,三是发展快。具体表现为:○1规划人员少,规划队伍小,专业结构分散,组织结构松散;○2规划水平、规划程度不均衡,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明显;○3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研究基础弱;○4规划管理基础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5旅游规划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但离成熟、规范、稳健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彭德成,2000)。

但在不同时期,旅游规划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规划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的市场经济特征最为典型,对应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纵观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2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相应的规划特点如下: 2.1 早期——政府主导

中国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以名山大川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尚未起作用,这个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在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和保护方面工作较为细致。2.2 发展期——着重企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竞争加剧,旅游企业、游客成为旅游发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开发主体,转向引导企业对旅游投资。旅游规划的编制重点转向以市场和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重点转向市场分析和重视旅游产业规划。2.3 成熟期——利益相关者分析

当旅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复杂特点,游客、旅行社、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管理部门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弱势利益相关者,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人员逐渐转变为协调人和技术援助人员。

目前,进入成熟区发展阶段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旅游规划还不多,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的桂林旅游发展规划是其中一例。中国很多旅游地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旅游规划注重旅游相关者分析,多学科合作成为必然趋势。3 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者GUNN曾经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广阔前景,旅游规划需求旺盛,旅游规划也将蓬勃发展。

未来中国旅游规划预计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方法的转变。规划方法的转变包括很多方面,如规划程序、技术方法等,但其中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规划队伍的组织,这也是规划方法的一个方面。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要求的是各有所长的一个专家组来进行规划工作。西方国家咨询业非常发达,并且咨询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行规,这为规划队伍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作为综合性特别强的旅游规划,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拥有规划所需要的全部人才,考察承担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和贵州旅游规划的国外专家队伍不难发现,专家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国家,每个专家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在专家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围绕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我国的咨询公司尚不发达,目前的旅游规划多是由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加之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有经验的旅游规划专家的供给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这使得旅游规划专家队伍的组织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规

划质量和规划水平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困难,组织综合性的规划专家队伍开展旅游规划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旅游规划的大趋势,谁转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掌握主动;反之,则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第二,规划供给增多,竞争加剧,规划质量不断提高。

供给增多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专家、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增多。如前所述,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到2000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4所,开设旅游学院(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多达128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二是国外专家、组织的参与。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级规划国外规划专家完成,可以预见,国外专家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来。

供给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加剧,竞争的结果一定是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三,规划的供给市场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三个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工作一有了综合性规范,二有了对事物本身及规划内容的规范,三有了对规划单位的规范。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旅游规划市场管理有一套规则,避免走弯路(魏小安,2001)。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将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第四,从规划的需求方来看,将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和企业并重。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旅游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自动调控作用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将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方面。旅游业作为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随着开放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放开,将会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旅游企业委托规划机构编制旅游规划的情况。相信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委托进行旅游规划和研究。

第五,从规划机构来看,将逐渐从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中心)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事务所)。这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国家旅游局审批规划资质要求是独立法人机构,二是规划人员产权明晰的要求。参考文献: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6

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旅游学刊 双月刊,2000,3

魏小安,2001,转引自《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有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旅游学刊,16(2):9-15

第五篇:上海燃气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上海燃气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作者: 来源:天然气(煤层气)与管道网 浏览次数:

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燃气的城市之一,1865年,上海建成第一家煤气厂,于当年11月1日开始供气,从此开始了上海的燃气史。悠悠百年,历尽沧桑,走过140多年历程的上海燃气如今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集团。截止2007年末,上海燃气集团拥有总资产值138亿元人民币,净资产78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94亿元人民币,燃气用户511万户,地下管网1600km。员工近万名;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年供应量分别为28亿m3、20亿m3和15万t。

一、发展概述

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商人纷纷来上海投资建厂。城市逐渐发展,经济日趋兴隆。早在1861年,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一些英国商人就倡议在上海生产和供应煤气,并于1862年正式发起筹建大英自来火房,选址苏州河南岸泥城浜以西(今西藏路桥西南侧)建造煤气厂及相关设施,建设工程历时1年6个月,在1865年9月建成,当年11月1日正式向用户供应煤气,主要用于照明,外滩、南京路一带开始启用煤气路灯取代煤油灯,从此标志了上海现代城市燃气乃至城市公用事业的开端。

煤气的应用在当时社会和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经营情况也逐步好转,并在1867年起盈利。与此同时,上海的煤气发展从其一开始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既有煤气同行业之间的角逐,也有煤气与电力两种不同产业、不同的技术手段之间的较量。英商自来火房在同行竞争中淘汰了法商自来火行。从1882年上海出现电灯照明之后,煤气又与电力之间展开了竞争,直到上世纪20年代,电取代了绝大多数煤气照明,煤气的供应领域从光源转为热源,从而获得了发展。从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杨树浦煤气厂和吴淞煤气厂先后建成投产,到1949年上海解放,全市年总供气量为2983万m,管线总长414km,家庭用户1.74万户,民用煤气普及率仅为2.1%。在煤气正式供应上海到新中国成立前的84年中,上海城市煤气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上海解放后不久,市人民政府公用局即派军事联络员进驻英商上海煤气公司。1952年11月,市人民政府正式征用,更名为上海市煤气公司。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上海的煤气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对杨树浦煤气厂、吴淞煤气厂进行多次改建、扩建,1958年又兴建了吴泾炼焦制气厂(上海焦化总厂前身),在1972年起对液化石油气实行全市统一管理经营,1984年开始兴建浦东煤气厂。以1989年与1949年相比,煤气销售量增长了近40倍,煤气居民用户数增长了75倍,国家累计投资12.3亿元,上海的城市煤气无论是制气设备、技术工艺,还是业务经营、人才培养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为日后上海煤气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1990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解决上海煤气供不应求的突出矛盾,实现全市基本煤气化。期间,浦东煤气厂二期工程竣工,吴淞煤气厂扩建完工,上海焦化总厂“三联供”上马,以及石洞口煤气厂建成,使全市的煤气供应能力在1994年底达到日供818万m3,液化石油气经过“三点一线”建设达到年供10万t,从而基本保证了煤气大发展对气源供应的要求。与此同时,公司在民用气发展方面迅速加快步伐,在5年时间内发展了110多万户家庭用户,实现了上海城市基本煤气化。在此基础上,公司又在“九·五”期间提出了全气化目标,并在上世纪末实现了城市全气化。上海煤气公司也被国家建委等部门评定为全国最大的煤气生产、供应特大型企业。

大发展也带来了上海煤气的大变化,煤气在供应规模、供应能力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程、储备设施相继建成投营,煤气生产、储备、燃气具开发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荣获全国、市级奖,并涌现出了一批劳模、先进。对外交流也不断扩大,并成立了上海林内等多家合资企业。

1992年上海市煤气公司天然气公司(筹)成立,开始筹划实施东海天然气下游工程的建设。经过近6年的努力,来自东海平湖的天然气从1999年4月正式开始向上海供气,浦东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东方明珠,在比浦西地区迟用煤气123年后,一跃成为上海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城区。2004年1月,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上海供气,上海燃气从此进入了天然气发展的新时代。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上海燃气行业也实施了三轮重大改革。1997年6月,上海燃气实施了以“产销分离”为重点的第一轮行业改革,撤销上海煤气公司。分别成立上海煤气制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煤气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9月,实施了以“裂变重组”为特点的第二轮行业重大改革,撤销上海煤气制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煤气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上海燃气市南、市北、浦东销售有限公司等九家独立核算企业,归口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管理。上海煤气第一、第二管线工程公司和燃气设计院整建制划入城建集团。

2003年12月,上海燃气行业实施了第三轮改革,成立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归并吴淞、浦东和石洞口3家制气公司,浦东、市北和大众燃气3家销售公司,以及天然气管网公司和液化石油气经营公司等企业,燃气集团归口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燃气行业深化改革后,初步实现了从事业化运行机制向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企业化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管理逐步规范,服务形象明显提升,燃气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近二十年发展回顾

近二十年来,上海燃气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满足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加快气源建设、扩大供应能力、实现城市全气化、确保重点工程配套、调整气源结构、拓展燃气应用新领域、不断提高对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不凡业绩。

提前实现全气化。1987年末上海管道煤气用户为99.7万户,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不到50%。1990年4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在5年内采取国家、企业、个人集资方式,增加气源326万m3/d,发展110万用户,相当于用5年时间去完成上海燃气问世以来125年中煤气用户发展总数(1990年末管道煤气用户114.7万户)。至1995年实际发展用户141万户,净增121万户,民用燃气普及率越过80%,基本实现城市燃气化。

“九·五”期间,城市燃气普及率继续快速上升,继静安区1995年实现民用燃气全气化后,每年有3个区实现全气化,1999年8月10日,全市城区实现燃气全气化,平均气化率达到98%,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实现市政府提出的任务。同时,根据加快郊县集中城区化地区建设的要求,1996年6月,市煤气公司与松江县人民政府联手,组建上海松江管道煤气公司,并于当年年底通气点火。同年8月,奉贤燃气公司成立,1997年底通气点火。郊县“小煤气”得到改造,提高了供气质量。1999年底,上海七区的城镇实现全气化,用户普及率达95%以上。

天然气快速发展。东海平湖天然气进入上海,掀开了上海燃气史上新的一页。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工程的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供应上海城市燃气工程,1995年9月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整个工程分上、下游两部分。上游工程包括海上钻采、海底输送和天然气处理等,下游工程为输配、服务和管理。下游工程建设于1996年3月正式启动,工程投资14.8亿元,主体工程于1998年8月底建成,11月底完成调试等生成准备。1999年4月8日东海天然气下游投运气,经过五天四夜奋战,4月12日实现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供气;4月28日起,居民用户开始用上天然气;同年7月,天然气顺利进入浦西。至2000年9月底,浦东地区实现管道燃气天然气化。

“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上海,上海燃气开始进入天然气发展时期。2004年1月1日,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天然气销售协议》,开始接收“西气东输”天然气,并与浦东地区东海天然气高压输配管道连通,形成“东西互补、南北贯通、两环相连”,总长约500多km的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2007年6月末,上海天然气用户数开始超越人工煤气用户,天然气全面成为上海燃气第一“大户”。

燃气应用拓展新领域。在实现城区全气化后,燃气行业对销售发展方向作了战略性调整,积极拓展燃气发展新领域。改造燃气锅炉,推广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建设液化气加气站,发展天然气发电、化工和大工业用户,为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能源结构作出了贡献。至2005年底,上海燃气配合本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改造燃煤锅炉2000多台,为实现内环线以内“无燃煤化”,全市3×108m2“基本无燃煤区”提供了有力保障。至2007年末,共推广燃气空调686台,发展分布式供能系统12台,总装机量7112kw。天然气发电、化工和工业年用气总量超过15亿m3。

科技进步加快步伐。通过历年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了“上海燃气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调度中心应急处置系统”、“燃气热线信息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工程管理系统”、“燃气表具管理系统”、“管网远程监测监控(SCADA)系统”、“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和“煤气生产控制(DCS)系统”等一系列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运用“燃气管道不停气快速抢修、接管技术”、“非开挖排管工艺”等,解决了生产运行和建设施工中的难题;“低压机电一体化燃烧器”和“调幅烧嘴”的开发,促进了燃气空调、燃气锅炉的大力推广和发展;“天然气改制工艺”研究,为天然气平衡利用和人工煤气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高压管道施工、管网控制、计量管理、天然气转换、人工煤气和天然气同步运行等各方面的技术运用和管理日趋成熟。

行业形象明显提升。随着用户数快速增长,燃气服务网络同步扩大,从1987年管道气6个服务窗口、液化石油气18个供应站,分别扩展到目前管道气30多个服务窗口、液化石油气20多个供应站;居民管道气新装业务原来全市只有一个窗口办理,目前实现跨区所有窗口办理。同时,燃气企业坚持把市民反映的热点列为服务工作的重点,将用户的需求转为服务工作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服务规范,实行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开展创建“新风窗口”、评选“服务明星”等活动,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提高。1995年11月,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宣布:市煤气公司在全市各行业中率先达标;2003年,燃气行业首次被评为市文明行业;2004年11月1日,全市统一的962777燃气热线正式向社会开通;2007年燃气行业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市文明行业。2007年11月,燃气集团的“燃气销售服务”项目荣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称号。

三、未来展望

目前,上海燃气正在推进新一轮发展。“十一五”是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燃气集团以服务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为出发点,继续贯彻市政府有关深化燃气行业改革的文件精神,全力服务于全市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围绕“发展与管理”两大主题,实现“安全供气、科学管理、优化服务、良性发展”四大目标。

平衡燃气供应,培育梯度市场。努力争取天然气增量,积极做好进口液化天然气和川气入沪的配套建设,构建天然气多气源格局。力争到2010年,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气的供应规模分别达到60亿m3、18亿m3和20万t。进一步强化需求侧管理,加强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培育梯度市场,积极做好世博园区等建设配套项目,加快推进燃气发展。

构建多气源供应一张网,健全应急储备保障体系。加快天然气主次干网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形成本市多气源供应一张网,并努力探索与周边省市形成互通互补;加快五号沟LNG扩建项目等安全储备和应急设施建设。将本市天然气基本用户的安全储备保障能力提高到15天。

确保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受控度。健全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监控、事故应急处置、社企安全用气协作三大网络。以“平安建设”专项整治为契机,提高管网安全巡查白检率,占压管总量每年净减20%以上;确保居民用户两年一次安检覆盖率和重要安全隐患处置率达到100%,家庭用户万户死亡率小于0.08。

提高服务质量,做优服务品牌。确立上海燃气服务水平在本市公共服务行业中领先的目标,确保服务规范率达到90%以上,保持文明行业称号,实现行风评议争创第一的目标。

加快科技进步,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健全集团系统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培训中心的功能建设。通过优化生产,技术改造挖潜,将制气转换效率提高到78%以上,燃气配送损失率降至5%以下。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学管理。巩固和拓展集团统筹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改进完善集团的管理模式和事权划分,以及“一张网”的管理架构和销售服务的市场化模式等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深入稳步推进改革,科学调整生产关系,稳妥实施资本运作,积极推行集约化管理,不断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

上海燃气的发展史,也是无数“燃气人”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奋斗史。140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出蓝焰闪耀,薪继火传的燃气精神,生生不息的内在因子将传承“燃气人”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我们坚信,上海燃气的发展将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沪2015年人工煤气基本转换为天然气

2008年05月18日08:50 新闻晨报

到2015年,上海天然气用气量将达到120亿立方米左右,人工煤气用户基本完成向天然气的转换。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政科技周“专家论坛”上获悉,届时申城天然气的储备能力可以满足基本用户15天的用气量。

天然气储备拟从3天增至15天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王以中在论坛报告中透露,“十一五”期末,上海天然气用户将增至36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将减少至155万户,液化气用户维持在260万户左右。燃气用户总数达到775万户。2010年,上海天然气供应量基本满足全市各类用户需求,同时储备能力也将提高,争取天然气储备能力可以满足基本用户15天的用气量(目前为3天)。

王以中透露,2015年上海天然气用气量将达到120亿立方米左右,人工煤气用户基本完成向天然气的转换。2020年,上海天然气用量将达到150亿至180亿立方米,城市管道燃气实现天然气化。应急储备量也将从2010年的15天上升到2020年的30天。

专家建议燃气储罐处布设地震观测站

在昨天的论坛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家赵鸣等指出,在各类自燃灾害中,强烈地震是对燃气系统威胁最大的灾害。这种威胁,不仅体现在燃气系统会在强烈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而且会在强烈地震后引发火灾、爆炸等一系列严重的次生灾害,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值得警惕的是,城市地下管道工程运行时间长,抗震设防标准不高,为此建立燃气系统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已经十分迫切。

赵鸣透露,上海地区的燃气系统的抗震能力是比较低的。为此建议,在燃气厂站如城市门站、燃气储罐等处合理布设地震(强震动)观测站,一旦发生异常,即向决策中心传送监测信息,由数据处理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作出是否切断的指令。

下载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茅台酒未来的发展状况调查(共五则)

    关于茅台酒未来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孙浩怡 实践时间:2011、2、16 地点: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公司简介 贵州茅台酒股份......

    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摘要】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为两岸经贸往来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四年来,两岸......

    国内外室内设计发展及未来展望[推荐阅读]

    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

    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

    冶金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合集5篇)

    冶金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夏洛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冶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市工业园发展状况调查及建议

    市工业园发展状况调查及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市工业园是我市本级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也是市本级工业税收的主要增长源,市工业园的建设在我市工业建设中举足轻重......

    2018年咨询师继续教育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100分)(共5篇)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100分) 1.单选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现代项目评价以作为其理论基础。A.经济学B.管理学C.工程学D.社会学 2.从项目评价文献的角度看,比......

    当前渔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对应策略

    浅议我国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李靖解宁宁衣服田①②③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①②③ 摘要: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良好的水域环境,也是渔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