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时间:2019-05-15 08:0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第一篇: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摘要】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为两岸经贸往来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实现了“三通”并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使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到制度化发展阶段。尽管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台湾岛内政治给两岸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但两岸经贸往来仍然会朝着日益深化的方向发展。台湾的经济离不开大陆,大陆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也需要台湾。

关键词:马英九时期 两岸经贸关系

一、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背景

2008年,两岸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转折。在2008年初台湾领导人选举中,陈水扁主导了“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如果民进党获胜,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处在了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然而,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抛弃了不断制造两岸危机与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民进党,选择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国民党,选择了马英九,而且让两项公投也没有过关。这是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与背景。代表国民党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在岛内政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下,大陆方面迅速调整对台政策与策略,不断释放善意,两岸高层互动随即展开,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很快发生了积极变化,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页。

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1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2008年4月,时任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与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尽管萧万长是以民间身份参加,但他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2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 12 杨开煌,《两岸政治接触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海峡评论,2009年12月

新华网《台记者热评“胡萧会” 主流媒体报道弥漫乐观气氛》http://news.xinhuanet.com/tw/2008-04/14/content_7973797.htm 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彻底扭转了民进党时期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做法。马英九在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主张,强调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台湾与大陆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3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在9月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强调两岸不是“两个中国”,“海峡两岸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及陈水

4扁两岸“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马英九的这种两岸关系定位既是依台湾有关法律对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是一种维持现状的表现,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另一种表述。在这样的两岸思维下,马英九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规划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及实现直接、双向通航与通邮,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二、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

1.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适应两岸和平形势发展的需要,方便两岸同胞,改善两岸关系,提升两岸经济,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统一”5,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

台湾与大陆双边贸易,在198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微不足道,几乎全部都是透过香港转口为主。自1980年代初期起,一方面由于大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及经济改革,另一方面也由于海峡两岸紧张对峙的政治关系日趋缓和,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规模也因此不断扩大,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并且开放台湾人民回大陆探亲,从此之后,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观光旅游,学术交流,经商投资等活动如火如茶地展开。通邮通商基本上已经成型,也代表着两岸三通除了通航还没有完成而已。由于两岸机场并未实行常态化的互通直航,虽然在实行上有相应替代方式如:不通邮但通信、不通航但通船、不通商但通贸以及项目的包机直航之权宜措施,但却一直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

然而,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三通”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 34 马英九,520就职演说讲稿,2008年5月20日。

台湾《联合报》,2008年9月4日。5郭武平,《两岸关系现况与展望》,展望与探索月刊,第7卷第l期,2009年l月,第30页。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启动。2009年,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和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

2008年至今,随着“三通”的实现,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间接中转”变“直接通航”,两岸往来更加便利。直接通航的实现大大降低了相关成本,使两岸同胞切实享受了方便和实惠。目前,海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72个和13个港口。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至今,海上直航货运量达2.06亿万吨,客运量达526万人次。空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41个和9个直航航点,空运航班已达每周558班。

二是通邮种类日益增多,两岸联络更加便利。2008年以来,两岸开办了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为两岸同胞互通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单向”通商变为“双向”。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6月至今,已有126家大陆企业赴台设立了公司或代表机构,投资金额达3.16亿美元,涵盖批发零售、物流、通讯、餐饮、塑胶制品、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其中如中远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全聚德等大陆知名大企业都已入岛,这些企业不仅带进了资金,还促进了岛内就业,据台方统计,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雇佣岛内员工已达5000多人。

四是赴台旅游逐年增长,台湾民众享受实惠。2008年7月,大陆居民实现赴台旅游以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开放赴台湾团队游业务。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也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两岸分两批次共开放大陆9个试点城市。据台方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人数达466万人次,为台湾带来2022亿新台币(约430亿人民币)的收益。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市场。

据海关统计,从2008年12月“三通”开放至2012年10月,两岸进出口总额为5542.7亿美元。其中,大陆自台进口额为4384亿美元;对台出口额为1158.7亿美元;大陆对台湾逆差3225.3亿美元。据统计,2012年1至10月,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1768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3.3亿美元。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7万个,台商实际投资金额565.3亿美元。陆资赴台投资方面,截至2012年10月,共有133家大陆企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6投资金额达7.22亿美元。

2.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启了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马英九多次表示,在他任内不会与大陆谈敏感问题,而是强调两岸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将从经济议题着手,他希望达成的几个目标分别是与大陆签订经济合7作协议、两岸和平协议和争取国际空间”。其中以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署,成为改善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指标。

2008年6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恢复协商,并相继签署16项协议。特别是2010年6月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简称框架 6 以上数据整理自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12 中国台湾网:《两岸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为未来前进蓄能量》,http:// 较快,特别是东盟市场增长最为明显,填补了欧洲及日本市场萎缩的份额,而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的增长率甚至低于其对美国出口的增长率,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依赖度甚至低于去年。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ECFA早收清单虽然今年元旦已经生效,但只有14%的早收计划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延迟了协议效益;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两岸贸易尚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两岸经济合作有必要向更深的层次推进。政策上,两岸积极推动与协商的两岸投资保护协定因种种原因,未能赶在第七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前协商完成并顺利签署。虽然两会也公布了协商的阶段性成果,但未能如两岸各界所愿尽快签署,显示出两岸围绕着ECFA后续协商中遇到了一些尚待克服的难点。反观台湾与日本投资保护协定赶在两岸前签署完成,两岸经济制度的差异性已经开始成为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步伐的重要障碍。

此外,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挑战。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超出预期,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以超乎预计的速度与程度快速扩大。不仅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府首脑相继变换,风暴也开始冲击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美国经济也在政府的庞大债务压力下显得疲弱不振。在此背景下,2011年两岸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大陆仅能勉强维持9%以上的增速,而台湾“保五”的发展目标已告破灭,大陆台商经营状况难以脱困,使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失去了主要的依托与驱动力,造成发展速度不如预期。

三、关于两岸经贸关系未来的展望

两岸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首先,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使发达经济体经济相继陷入低迷甚至衰退,同时也使新兴经济体增长也开始放缓,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总体态势难有改变。这在给两岸贸易需求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两岸紧密合作、共渡难关的需求更加强烈。其次,大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扩大内需、自主创新,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强服务业发展,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是重要机遇。台湾方面提出“黄金十年”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两岸经济转型升级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与合作空间。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革和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应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努力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经济往来自由化,逐步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两岸各界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最大可能地提升两岸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整体实力。总体看来,在ECFA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合作将呈现下列趋势: 第一,两岸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根据ECFA协定,双方将在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分三步对期收获产品实行零关税,即第一年关税将从15%降至10%,第二年降至5%,第三年降至零关税。据台湾有关部门计算ECFA将使台湾地区每年获得10亿美元的关税优惠。大陆此次对台湾地区降低关税的产品都是台商对大陆出口的主要产品,约占大陆自台进口总额的16%,而台湾地区对大陆降税的产品也达到了台湾地区自大陆进口总额的10%。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进出口贸易中,约有60%为加工贸易,而以大陆市场为最终市场的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关税的减少加之大陆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将使台商对大陆的一般贸易有所增加,使两岸进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二,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全面展开。近年来台资企业在大陆生产经营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均出现了上涨,使很多企业面临生产困境,ECFA将缓和台商企业的成本压力。一个年销售额达16亿元人民币,原材料成本占10亿元的台资企业为例,如果关税降1%,就将节省1000万,占公司利润的1/6。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且很大部分为加工贸易企业,税收的优惠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税的优惠可以成为很多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ECFA扩大了大陆市场对台湾地区的放,既可以使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也将使台商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从而使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进一步增加。

第三,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继续增加。ECFA不单单是大陆市场对台湾地区的开放,台湾地区也扩大了对大陆的开放,尤其是服务领域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提供更多契机。而更为重要的是,ECFA等于是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建立了制度性保障,这也是未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持续增加的根本所在。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的前三大领域依次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制品制造业,占投资总额的44.84%;信息和通讯传播业,占投资总额的36.72%;批发和零售业,占投资总额的10.11%。此次ECFA台湾地区对大陆开放的服务业领域,也是大陆企业较为感兴趣的行业,未来如果两岸能进一步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台湾地区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形成稳步发展的格局。

中国大陆经济是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是台湾商品的巨大市场,是台湾投资者的加工厂。总之,中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机遇。台湾的经济离不开大陆,大陆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也需要台湾。

第二篇: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的组织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核心紧密型和松散协作型并存,以后者为主体,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大联合(彭德成,2000)。根据国家旅游局建立的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

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6月24日颁布了2002年第9号公告,以下9家规划设计单位被评为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参与我国旅游规划的机构大致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1.1 高校、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高校地理方面的学者是最先投入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中的专家。郭来喜等人1985年完成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最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杨冠雄等人1986年完成的“厦门旅游总体规划”,郭康等人1985年完成的“秦皇岛市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北京大学陈传康等人1986年完成的“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以及1987年完成的“丹霞山风景名胜的旅游开发规划”等等(保继刚,1990),这些工作均对以后的旅游规划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随着旅游科学的综合性进一步地增强,高校中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了综合性强的高等院校组建跨系、跨学科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

199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专家完成的省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规划大部分是高校和科学院专家学者牵头,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主持完成了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北海市、南宁市等省区市规划,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完成了桂林市、苏州市、珠海市、东莞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规划及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中山大学彭华主持完成汕头市、佛山市等规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等规划、北京大学吴必虎主持完成北京市、济南市等规划,北京大学杨开忠主持完成江苏省、洛阳市等规划,北京大学蔡运龙主持完成吉林省等规划、北京大学吕斌主持完成安徽省、三峡地区等规划,湖北大学马勇主持完成福建省规划等······。这些主持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地理学家,这与国际上旅游研究中地理学家占主要地位是一致的。1.1.2 规划设计院

规划设计院比较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体)规划,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大部分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其他如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都完成了大量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1.1.3 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咨询公司近年我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在开展旅游规划培训和规划研制方面的合作,已从单独的旅游部门行为,上升到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到目前为止,世界旅游组织组织中标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四川、山东、云南、海南、贵州五省的旅游总体规划,同时黑龙江正在编制当中。2 旅游规划的发展

历程及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底子薄,三是发展快。具体表现为:○1规划人员少,规划队伍小,专业结构分散,组织结构松散;○2规划水平、规划程度不均衡,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明显;○3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研究基础弱;○4规划管理基础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5旅游规划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但离成熟、规范、稳健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彭德成,2000)。

但在不同时期,旅游规划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规划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的市场经济特征最为典型,对应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纵观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2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相应的规划特点如下: 2.1 早期——政府主导

中国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以名山大川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尚未起作用,这个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在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和保护方面工作较为细致。2.2 发展期——着重企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竞争加剧,旅游企业、游客成为旅游发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开发主体,转向引导企业对旅游投资。旅游规划的编制重点转向以市场和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重点转向市场分析和重视旅游产业规划。2.3 成熟期——利益相关者分析

当旅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复杂特点,游客、旅行社、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管理部门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弱势利益相关者,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人员逐渐转变为协调人和技术援助人员。

目前,进入成熟区发展阶段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旅游规划还不多,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的桂林旅游发展规划是其中一例。中国很多旅游地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旅游规划注重旅游相关者分析,多学科合作成为必然趋势。3 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者GUNN曾经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广阔前景,旅游规划需求旺盛,旅游规划也将蓬勃发展。未来中国旅游规划预计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方法的转变。规划方法的转变包括很多方面,如规划程序、技术方法等,但其中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规划队伍的组织,这也是规划方法的一个方面。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要求的是各有所长的一个专家组来进行规划工作。西方国家咨询业非常发达,并且咨询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行规,这为规划队伍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作为综合性特别强的旅游规划,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拥有规划所需要的全部人才,考察承担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和贵州旅游规划的国外专家队伍不难发现,专家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国家,每个专家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在专家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围绕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我国的咨询公司尚不发达,目前的旅游规划多是由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加之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有经验的旅游规划专家的供给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这使得旅游规划专

家队伍的组织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规划质量和规划水平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困难,组织综合性的规划专家队伍开展旅游规划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旅游规划的大趋势,谁转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掌握主动;反之,则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第二,规划供给增多,竞争加剧,规划质量不断提高。

供给增多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专家、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增多。如前所述,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到2000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4所,开设旅游学院(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多达128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二是国外专家、组织的参与。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级规划国外规划专家完成,可以预见,国外专家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来。

供给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加剧,竞争的结果一定是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三,规划的供给市场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三个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工作一有了综合性规范,二有了对事物本身及规划内容的规范,三有了对规划单位的规范。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旅游规划市场管理有一套规则,避免走弯路(魏小安,2001)。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将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第四,从规划的需求方来看,将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和企业并重。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旅游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自动调控作用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将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方面。旅游业作为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随着开放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放开,将会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旅游企业委托规划机构编制旅游规划的情况。相信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委托进行旅游规划和研究。

第五,从规划机构来看,将逐渐从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中心)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事务所)。这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国家旅游局审批规划资质要求是独立法人机构,二是规划人员产权明晰的要求。

参考文献: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6

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旅游学刊 双月刊,2000,3

魏小安,2001,转引自《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有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旅游学刊,16(2):9-15

第三篇: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作者:保继刚 来源:中国旅游信息网 加入时间:2003-4-4人气值:16218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的组织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核心紧密型和松散协作型并存,以后者为主体,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大联合(彭德成,2000)。根据国家旅游局建立的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

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6月24日颁布了2002年第9号公告,以下9家规划设计单位被评为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参与我国旅游规划的机构大致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1.1 高校、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高校地理方面的学者是最先投入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中的专家。郭来喜等人1985年完成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最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杨冠雄等人1986年完成的“厦门旅游总体规划”,郭康等人1985年完成的“秦皇岛市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北京大学陈传康等人1986年完成的“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以及1987年完成的“丹霞山风景名胜的旅游开发规划”等等(保继刚,1990),这些工作均对以后的旅游规划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随着旅游科学的综合性进一步地增强,高校中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了综合性强的高等院校组建跨系、跨学科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

199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专家完成的省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规划大部分是高校和科学院专家学者牵头,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主持完成了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北海市、南宁市等省区市规划,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完成了桂林市、苏州市、珠海市、东莞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规划及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中山大学彭华主持完成汕头市、佛山市等规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等规划、北京大学吴必虎主持完成北京市、济南市等规划,北京大学杨开忠主持完成江苏省、洛阳市等规划,北京大学蔡运龙主持完成吉林省等规划、北京大学吕斌主持完成安徽省、三峡地区等规划,湖北大学马勇主持完成福建省规划等······。这些主持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地理学家,这与国际上旅游研究中地理学家占主要地位是一致的。1.1.2 规划设计院

规划设计院比较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体)规划,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大部分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其他如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都完成了大量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1.1.3 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咨询公司

近年我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在开展旅游规划培训和规划研制方面的合作,已从单独的旅游部门行为,上升到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到

目前为止,世界旅游组织组织中标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四川、山东、云南、海南、贵州五省的旅游总体规划,同时黑龙江正在编制当中。2 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底子薄,三是发展快。具体表现为:○1规划人员少,规划队伍小,专业结构分散,组织结构松散;○2规划水平、规划程度不均衡,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明显;○3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研究基础弱;○4规划管理基础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5旅游规划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但离成熟、规范、稳健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彭德成,2000)。

但在不同时期,旅游规划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规划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的市场经济特征最为典型,对应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纵观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2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相应的规划特点如下: 2.1 早期——政府主导

中国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以名山大川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尚未起作用,这个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在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和保护方面工作较为细致。2.2 发展期——着重企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竞争加剧,旅游企业、游客成为旅游发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开发主体,转向引导企业对旅游投资。旅游规划的编制重点转向以市场和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重点转向市场分析和重视旅游产业规划。2.3 成熟期——利益相关者分析

当旅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复杂特点,游客、旅行社、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管理部门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弱势利益相关者,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人员逐渐转变为协调人和技术援助人员。

目前,进入成熟区发展阶段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旅游规划还不多,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的桂林旅游发展规划是其中一例。中国很多旅游地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旅游规划注重旅游相关者分析,多学科合作成为必然趋势。3 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者GUNN曾经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广阔前景,旅游规划需求旺盛,旅游规划也将蓬勃发展。

未来中国旅游规划预计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方法的转变。规划方法的转变包括很多方面,如规划程序、技术方法等,但其中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规划队伍的组织,这也是规划方法的一个方面。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要求的是各有所长的一个专家组来进行规划工作。西方国家咨询业非常发达,并且咨询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行规,这为规划队伍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作为综合性特别强的旅游规划,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拥有规划所需要的全部人才,考察承担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和贵州旅游规划的国外专家队伍不难发现,专家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国家,每个专家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在专家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围绕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我国的咨询公司尚不发达,目前的旅游规划多是由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加之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有经验的旅游规划专家的供给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这使得旅游规划专家队伍的组织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规

划质量和规划水平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困难,组织综合性的规划专家队伍开展旅游规划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旅游规划的大趋势,谁转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掌握主动;反之,则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第二,规划供给增多,竞争加剧,规划质量不断提高。

供给增多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专家、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增多。如前所述,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到2000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4所,开设旅游学院(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多达128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二是国外专家、组织的参与。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级规划国外规划专家完成,可以预见,国外专家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来。

供给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加剧,竞争的结果一定是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三,规划的供给市场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三个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工作一有了综合性规范,二有了对事物本身及规划内容的规范,三有了对规划单位的规范。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旅游规划市场管理有一套规则,避免走弯路(魏小安,2001)。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将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第四,从规划的需求方来看,将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和企业并重。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旅游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自动调控作用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将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方面。旅游业作为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随着开放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放开,将会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旅游企业委托规划机构编制旅游规划的情况。相信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委托进行旅游规划和研究。

第五,从规划机构来看,将逐渐从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中心)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事务所)。这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国家旅游局审批规划资质要求是独立法人机构,二是规划人员产权明晰的要求。参考文献: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6

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旅游学刊 双月刊,2000,3

魏小安,2001,转引自《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有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旅游学刊,16(2):9-15

第四篇:“十二五”时期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

“十二五”时期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教授

在谈之前,首先要认识到一点,在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是首先复苏了。

首先复苏意味着什么?首先复苏至少可以讲其他的国家还没有复苏,或者没有完全复苏,而中国经济的首先复苏,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商机。我们有更多的商机,正是我们首先复苏所带来的。但是,要使这个商机持久的话,就必须调结构。当前调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其他的国家经济还没有复苏,我先复苏了,我就能够通过调结构、通过品牌、通过制度创新来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在这个背景下,人家都复苏了,我们就缺乏了这种机会。

常言说得好,“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我们既然要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们要大富,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大发展,因此固然需要拼搏,固然需要抓紧机会,但最重要的需要大智慧。这种大智慧要考虑我们今后的经济战略在什么地方,我们发展的战略到底在哪里!我们看到,一定要走扩大内需的道路。因为投资带动增长,这是创造中坚需求,只有消费带动的增长所创造的才是最终需求。那么,出口也能够创造最终的需求,但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投资和消费共同带动上。扩大内需当然有投资方面造成的需求,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消费方面造成的需求。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展望今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什么地方,中国经济的动力应该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刚才讲过了,这是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发挥我们的优势。过去认为我们有外需,那就能够拉动经济发展。但是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外需,也应该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来进行。根据现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讨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科技方面所要做的。

一、新能源。如果没有新能源,其他的带动都不如它。因为新能源可以把整个汽车工业带动起来,有了新能源以后,交通运输和其他的方面才能够带动起来。

二、新材料。因为新材料将带动房地产业全行业的改造,新材料也可以带动设备制造业全行业的改造。所以,新材料的影响力同样是大的。

三、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不仅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医药业重要,而且对于医疗本

身可能都是一个变化。因为生物科技在进一步发展,人的寿命将会延长,健康情况好,而这个需要量很多。

四、环保产业。环保产业一定要看准,低碳化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看,但是低碳化本身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比如说碳回收技术。

五、互联网。互联网要走数字中国的道路,这样我们各方面的效率会提高,而且会刺激很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六、工业设计和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设计,首先得有创意。制造业方面同样可以走在前面,因为我们搞新的创意、新的设计,所以这就构成了自主创新。

除了自主创新,第二个要谈到注重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加速了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进程很低。解放了60年,解放初就有20%,经过60年的工作,我们的城镇化也只达到了45%左右。这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假定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30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可以从现在的45%左右提高到75%左右。提高到75%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时如果我们的人口是16亿的话,那就意味着1/4是是农民,而12亿城里人。30年以后,城镇化速度还要进行提高。就算75%,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不容易,不容易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提高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除了劳动力,还有老人、家属、孩子,还有刚出生的孩子。大城市都容纳不了,甚至省会城市都不可能容纳得了,而更大量的是县城和镇,这就是每年1、2千万人要进城。住房建设、公共设施、道路、水、暖、电、学校、医院等其他的公共文化设施,全世界没有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的城镇化是中国潜在的最大的市场,每年要扩展这么多,这可以带动多少人就业,又带动了多少企业能从当中得到商机呢?我们今后5年,正是城镇化加速的时期,这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二点。

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点在哪里呢?就是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979年,农村搞了承包制,但是山林没有搞,为什么?因为当时刚改革开放,政府对于老百姓不信任,如果林地都承包下去了,结果发生了砍树的风潮,在这种情况下,你把土地包给我了,你收回我们就没了。所以,出现了紧急刹车。农村的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迟了,推迟到了20多年以后。21世纪开始的时候,在福建、江西就开始试点,效果非常好。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决定,林权改革。改革开放前3年是农田承包制,改革开放后30年是我们的山田承包制。后三十年的开始是山林的改革,有的是200亩地山林,有的是100亩地山林,少的也有几十亩,而且明确规定了承包期七十年不变。

福建、江西去年年初金融危机,有一些人下岗了,他只要家里在山地的全上山了,要解

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让很多的同伙到他哪里去;林下的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林下养鸡、种中药材、种蘑菇。林地还有一个好处,中央规定林地可以抵押、树木可以抵押,除了试验区以外,农民的宅基地和住房可以抵押,其他的都不可以,而林地和林场的数目是可以抵押的,这样一来就火了。还有一个是农民有钱了,要搬家,在林地建自己的房子,这个时候就可以带动经济第三个方面。所以,自主创新是一个方面,城乡一体化是第二个方面,林地的改革是第三方面。

第四个带动经济重要的动力在哪里?就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低碳要根据中国的力量来做,低碳经济既然是条件也是机遇。问题在哪里?问题是在于我们能不能掌握环保的技术,环保的产业大发展。而且,我们现在的讨论中,把环保的概念已经扩大了。不是狭义的环保产业,狭义的环保产业是一系列的制造。现在的环保产业是广义化的,比如说治沙漠、造林,这都属于环保产业。比如说土壤的整治、改良,这都属于环保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如果在环保方面的技术有所突破的话,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创造了产值,而且也可以抓住本行业的主导权,本行业中国说了算。今后几年,环保产业同样有大的发展潜力。

二、扩大内需

然后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抓紧三个方面做。

一、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因为中国新增就业的75%是由民营经济创造。

二、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上升。劳动收入近年以来,都可以看到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是下降的。这样,低收入者即使有工资,但工资很微薄,也不可能扩大自己的消费。消费信贷他将来还要还的,所以要扩大工资收入、劳动收入,扩大农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那么,农民的整体收入提高靠什么?靠推行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把产业链延长了,这样农民的收入就提高了。

三、当前可以扩大内需的就是房价太高,一定要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怎么解决?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的责任是建社会保障住房,社会保障住房包括了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得起的,没有房子住的还可以租廉租房,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一定不要把这个看成小事情。如果是社会保障,市场的需求就可以移到这里,减少对于住房需求的量。

第二是土地高价,对地王这些情况应该有一个严肃的规定。凡是购买土地以后,你快到了限定时期必须开工,不开工就重罚,再不然就是收回。不仅要必须开工,而且必须规定完成的时间,如果拖个10年,我房子就不能卖。要规定你这个房子多少个月以后一定要建成,建成就可以卖,或者是在这个时间建成就要住,这是屯地屯房的现象。

第三,禁止土地的炒卖,要重罚。要抽费,抽土地转让费。你拍卖土地肯定是要盖房子,你就要在规定时间开工。政府管的是社会保障房,市场调节的是高档住房,但是政府的管理是必要的。只要老百姓有房子住,内需就有了,一个城市没有搬家是冷冷清清的城市,一个城市人们都议论着怎么搬家,这个城市就繁荣起来了。老朋友来了,说很久没有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搬了没有”,因为从小房换大房,旧房换新房就要买东西,家具要换、家用电器要换新的,不然干什么?所以,扩大内需是要通过就业,通过增加劳动的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再加上对于住房问题的慎重对待。

三、管理通胀预期

中国的经济大概是这样的,但是大家要问:中国的经济这样下去的话,每年GDP增长有多少呢?我们估计不会超过8%。如果突破了9%以上,生产资料的价格会马上上来。所以,通货膨胀的问题是存在,但是什么时候到来就不知道了,短期内不会来,因为我们的经济还没有上来,生产资料的价格还没有上来,有一些上来是恢复性的上来。但是我们要有一种预警的机制。

假定半年之后通货膨胀来了怎么办?我们首先要分清楚是哪种通货膨胀。第一种是需求拉动型通胀,也就是投资过多、信贷膨胀等总需求过大引起的通胀;第二种是劳动成本或者是其他的成本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第三种是国外的一些我们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因为石油价格上了,国际粮价上涨了,尽管我们自己进口的粮食并不多,但是国际粮价的上涨,有一种心理上的影响。这种上涨都是输入型的上涨。

那么宏观政策要不要变?现在还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我们应该说这是目前我们经济刚开始回升,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政策有连续性,假定通货膨胀到下半年以后怎么办呢?要分析什么型的通货膨胀。如果是成本型的通货膨胀,这是没有用的,因为不是总需求扩大,而是供给不足引起的上升。你再一紧缩,信息信贷就困难了,而且造成的是制造。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需求过大,而是成本的推进,而且失业增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就发生过,凯恩斯需求的理论是管用的,需求的通货膨胀紧缩有什么用?你需要石油你不再进口石油吗?你能够减少那么多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需求拉动的,无论是成本推进还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要记住一条,抑制通货膨胀并非只有紧缩一条路。你把前面的政策、后面的政策紧缩了,过去的教训都在,这不解决问题,而且失业会进一步增加。

应该怎么办呢?应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财政政策思路又分了很多细项:财政收入政策、财政分配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等,有的增,有的减。松紧搭配既是一种把整个的经济作为总体目标来看,要保持稳定和增长,同时政策要结构化、细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因为中国的经济特点很明显,比如说一辆汽车,这辆汽车的特点是刹车容易启动难。你政府一踩刹车,马上这个车就停了,可是你要将它再启动就难了,紧踩油门但是不往前走,为什么呢?因为刹车的主动权在政府,而油门的主动权掌握在老百姓手中,他不买东西,他怕下岗,他存钱。可买可不买的他都不买,他怕投资。所以,这是一个教训。我相信在今后的几年当中,政府将吸取以往宏观调控的教训,这样可以做得更好。

四、展望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说经济会复苏,它复苏得慢一点,因为各国都采取了政府介入,政府投资在里面,而且各国都看中技术创新。包括美国现在加紧在搞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以便于处于制高点。但是要看什么,今后还有余波在,迪拜危机表现是余波,以后还有什么余波?希腊、西班牙会不会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没有可能二次探底?有,二次探底可能没有一次大,西方国家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有西方的结构调整这样才行。对于我们来说要走出去,要汲取以往的教训,千万不要盲目投资,自己盲目投资的话把资金链延长了,结果国际上哪一个**一来,资金链就断了,这样自己就陷入了困进。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小心谨慎地来利用金融创新的新产品,金融创新的新产品,可能有一些数学模型做支持,但是实践证明它没用了,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问题。但是,在国际上不会像过去那样,零储蓄率就扩大消费,因为他们消费的方式在改变,消费的理念也在改变。我为什么买那些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我衣裳能穿就穿,为什么一定要穿新的呢?当然,这是不消费、重储蓄了。

过去的环保是一个概念,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毒,工厂排的废水废气没有毒。20年前我是国家的环境保护顾问,所以跟一些工厂讨论,只要我排的水没有毒和气没有毒,就可以了。最近几年又发现,没有毒也不行,因为二氧化碳也没有毒,你老排二氧化碳,你排多了。尽管你水没有毒、产品没有毒、废气没有毒,但是二氧化碳排多了,世界都变暖了,南极、北极的冰都化了,一些小岛国都被淹了。所以,少消费就是环保,那纸张能不用就不用,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讲,这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观念。重储蓄、轻消费,少消费就是环保。我们说怎么扩大国际市场呢?一定要有核心技术在里面。

对于国际市场来讲,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后这几年,贸易保护主义会抬头。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正意味着西方的国家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国内市场,这是违背WTO的原则,其结果引起了对方的报复,结果大家都没有得到好处,但是这个区域市场还在。所以,今后我们说西方的国家经济可能是有波动的,但也可能是在不断波动的情形下逐步地回升。我们今后几年对于国际市场的预测,更加强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扩大内需的必要性,我相信我们现在的“十二五”规划开始制定了,通过以后,我们国家将上一个新的台阶。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2广东家具产业发展状况及2013年展望报告

2012广东家具产业发展状况及2013年展望报告

日前,广东省家具商会、广东省家具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2012广东家具产业发展状况及2013年展望报告。此报告在广东省统计局、广州海关的支持下完成,将有利于行业企业进行战略预测与判断。

一、2012年广东省家具产业回顾

2012年,我省家具产品产量共计12,925.49万件,累计比上年同期减少

8.6%,占全国家具产品总产量的19.75%,同比减少3.5%,总产值3,38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全省家具行业工业增加值共计304.16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8.2%。全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共计1,162.73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出口及进口方面数据如下:

(一)家具出口:2012年,我省家具出口数量仅占全国的6.98%,而金额占53.29%。其中,木竹家具出口实物量6,518.33万件,比上年同期下降5.84 %,占全国木竹家具出口总量的32.62%。出口金额56.7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全国木竹家具出口总金额47.64%。我省家具出口总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其一,国际经济形势疲软造成一些国家的家具进口实物量减少,加上国际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东南亚部分国家凭借其劳动力成本及土地优势,吸引各国家具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此外,东南亚国家和国内一些家具企业采用低价出口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在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我省家具产品的销售价格在内销与出口两方面都出现同比升高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其一,2012年以来,家具产业原材料采购、劳动力资源、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成本上升,造成成品销售金额上涨;其二,广东家具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逐渐向品牌化、技术

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产品附加值得到较大提高,进而推高产品销售金额。

(二)家具进口:2012年,我省木竹家具进口数量和金额比上年分别增长0.46 %和2.45 %,进口形势基本稳定,小幅增长。

负责此次统计工作的广东省家具商会、广东省家具产业研究院专家顾问陈水合教授向记者表示,欧债危机、新环保标准和汇率变动,以及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将外需出口市场压缩的越来越小,造成家具出口数量减少;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缩,给家具内销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与此同时,家具品牌竞争、营销多元化、产品设计、企业成本方面的变化,进一步促动了家具行业变局的来临。从统计数据看出,2012年全省家具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体仍保持全国龙头地位。

二、2013年广东省家具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产业链,家具行业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今年以来,房地产业“量价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67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2.8%,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583亿元,增长23.4%,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7%。房屋新开工面积23,001万平方米,增长14.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431万平方米,增长17.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5%,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47.7%。除商品房销售呈现回暖趋势之外,全国保障房建设也成为未来刺激家具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继去年开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任务目标完成后,2013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基本建成460万套,新开工600万套。

(一)木材加工产品:今年1-2月,我省木材加工产品受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影响,实现全面增长,尤其是近两年来一直大幅度下降的木质家具以及与木质家具相关的人造板表面装饰板产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5%和50.2%。我省规格以上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值达到39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9%,其中,木材加工、人造板、木制品、木质家具和造纸业同比分别增长23.9%、19.67%、28.51%、14.86%和14.51%。这几年来一直以超过30%下降的实木复合地板由于出口增长的拉动,更是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2%,涨幅显著。

(二)木竹家具产品进出口:今年以来,我省家具进出口持续回暖,加之国内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好转迹象,家具行业景气度今年有望继续回升。1月,全省木竹家具进口4.22万件,比上年同期增幅396.47%,总金额444.08万美元,增幅83.53%。全省木竹家具出口583.65万件,比上年同期增幅7.47%,总金额63,738.27万美元,增幅50.37%。

广东省家具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江敬艳指出,从总体上看,我省家具行业今年开局情况较为乐观,行业恢复了较快发展。生产技术得到较大提高,企业更加重视新材料运用、环保、节能、智能、个性化和品牌。省内各类型家具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加快,家具产业整体迈上新的台阶。随着家具市场竞争的日益充分,产业发展必然日益深化,“去产能化”、品牌战略、市场细分、零售模式转变等将是我省家具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广东家具产业在经过近几年的内外压力之后,面对新趋势、新局面,将会向更加的理性、更加有秩序的方向迈进。围绕核心竞争力来开展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企业未来发展之路,要在技术、管理、品牌、渠道上创新,稳中求活。

下载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亚历山大时期的政治状况及启示

    亚历山大时期的政治状况及启示 亚历山大大帝无疑是上古时期最富传奇的英雄人物,名列西方历史上四大名将之首。亚历山大大帝20岁登上马其顿王位,在短短的13年间战无不胜,创建了......

    烟草行业状况及发展

    中国烟草行业现状及发展关键词 行业特点 体改发展趋势 信息化摘要:烟草行业在我国是为了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烟草制品实行专卖管理的较特殊行......

    十二五时期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答案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9 道,分 90fen 一、判断题 (10 道) 1. 要抓住率先复苏带来的商机,中国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正确 错误 2. 中国目前实施积极的......

    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山东省日照市环境状况的调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 ——辅导教师:日照市五莲县洪凝镇初中 胡宗波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我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

    2010建材行业发展及展望

    2010合肥家居建材行业发展总结分析2010年家居市场整体概况: 2009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似乎并没有让安徽的家居行业感到冬天的寒冷,市场的发展势头虽说不上迅猛,但也稳步前进,正常......

    2012年房地产发展状况以及对2013年的展望

    2012年房地产发展状况以及对2013年的展望 2013年3月22日,2013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发布会暨500强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

    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材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复合材料作为最新发展起来的一大类新型材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影响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