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州市工商局“四强化”整治酒类市场成效明显
高州市工商局“四强化”整治酒类市场成效明显
今年来,高州市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局部署,把整治酒类市场作为“三打两建”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四强化”措施,促进辖区酒类市场进一步规范有序,为维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创造了良好条件。截止7月13日,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009人次,检查酒类经营户1715户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2件,案值7.73万元。
一、强化主体资质审查,严格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一是对于申请酒类销售的经营户,严格审查其申请材料,并要求各工商所加强场地核查,确保书面申请与实际情况相符,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经营户,要求其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坚决予以回退。二是利用年检验照的有利契机,严格审查业户的食品流通许可证是否有被撤销、吊销或者有效期限是否届满等情况,对于前置有问题的经营户,视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举措,该备案的备案、该办证的办证、该取缔的取缔,从而确保全市酒类经营户资质合法有效。
二、强化日常巡查监管,规范业户经营行为。一是对全市的酒类经营户逐户上门进行摸排,逐户进行登记,将酒类经营主体的名称、经营方式、经营地址和所经营的酒类品种、品牌以及供货方的名称、地址等信息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和信用评价,根据不同的等级确定巡查频率,并根据实际巡查情况及时调整信用等次和巡查频率,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二是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明确酒类经营户的食品安全责任,提高其合法经营意识。督促经营户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酒类产品验证(票)验货、不合格酒类产品退回等各项制度,要求经营户认真保存酒类商品的供货商名称、生产企业、产品检验报告以及商标许可证等相关资料,确保酒类产品源头可追溯。
三、强化专项执法检查,严惩违法经营行为。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市商场、超市、食杂店、批发部、烟酒专卖店等酒类经营场所开展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不规范酒类产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对查出的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等酒类商品一律封存;对阻挠检查、抗拒执法、冥顽不灵继续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经营户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狠狠打击其嚣张气焰。二是加强与市“三打”办及公安、质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定期沟通、信息反馈、通报协查、案件移交等工作机制,发挥监管合力,特别是对于私自制售米酒的小作坊和黑窝点,加强联合执法行动,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取缔一起,确保从源头上杜绝该类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出台工作指引,规范案件移送工作,对不属于工商职能范围或案值达到移送标准的案件,依法依规移交质监或公安部门处理。今年来,该局共参与酒类市场整治联合执法行动3次。三是对涉及酒类等商品运送公司及货车进行重点监管,建立物流货车酒类货运监管台帐,严防利用物流公司运送假冒和侵权酒类商品的违法行为,切断不合格酒品流入市场的途径。
四、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宣传平台,通过及时发布行动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揭露不法分子售假伎俩、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使酒类打假宣传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酒类打假声势氛围,震慑不法分子。二是通过日常巡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机会,加强对酒类经营者、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讲明销售问题酒类商品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消除其侥幸心理,增进行业自律,构筑起酒类“打假”的自律防线。三是利用3〃
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对外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实物对比讲解,向消费者讲解识别真假酒的知识和技巧,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
第二篇:盱眙工商局“四加强”狠抓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明显
盱眙工商局“四加强”狠抓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明显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强化保障支撑
一是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周长年任组长、分管局长助理黄开荣任副组长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安排专职干部,具体负责督促、指导和协调分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该局于3月20日召开了食品安全集中执法行动誓师大会,再次进行食品安全集中执法动员,并成立了食品安全红盾岗,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岗位职责,掀起了食品安全集中执法活动的高潮。
三是该局专门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作为食品专项整治经费,用于购买食品抽样检测的试剂、样品等,努力解决食品检测覆盖面不宽、代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保障性不足等问题,做到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支撑有力。
二、加强梳理,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隐患频发、高发、连发的态势,加强对舆情的关注,及时对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作出反应;同时根据工商内部系统协查信息通报进行安排,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和要求,先后开展了六大项工作。一是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开展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大清理;二是以米、面、油、肉、酒、乳制品、休闲食品作为重点,开展重点食品大清查;三是全面推行“一单
通”,开展食品经营者履行进销货查验记录义务大检查;四是认真查纠食品经营者经营条件,开展经营者经营条件大回访;五是严格乳制品经营主体准入,开展乳制品经营者主体准入大查纠活动;六是依法行政,开展大执法检查。
三、加强监管,明确措施,狠抓整治规范
一是抓主体准入。对申办食品流通许可的经营主体进行实地审查,按照经营现场和许可现场的要求逐项打分,对总分值达到要求并持健康证明的经营者发放食品流通许可。现已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2227户,其中企业203户,个体2024户。
二是抓主体责任。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义务,分局多次通过召开食品经营者学习培训会议,向2227户食品经营者发放了《经营者公开信》和《经营者承诺书》,向89户食品批发经营者发放了《告食品批发经营者提示书》,向2000户食品经营者逐户免费发放“塑料袋”、“进货单据封面”和“票据夹”,引导、督促食品批发经营者全面使用“票证通”;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亮照经营等义务,并对区内34个菜市场快速检测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组织市场开办者与1800名入场食品经营者签订责任书。
三是抓巡查监管。结合系统巡查体系的建立,加大对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和行为的巡查频率,根据市局通报的不合格食品信息开展各种食品专项整治,对5月排查的1275户无
照无证食品药品经营户进行核对和分类,为全县开展食品集中执法专项行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四是抓信息档案。组织力量集中对食品流通许可档案进行逐一自查,督促420户食品经营者补充完善了许可手续。通过清理,摸清食品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完善食品经营主体基本信息档案,现已建档食品经营主体1080户(其中食品经营批发主体89户),乳制品主体1236户,食品添加剂主体9户。重点督促全区89户食品批发者建立了购、销情况信息,全面施行“一单通”,为今后清查不合格食品夯实了基础。
五是抓质量检测。以乳制品、米、面、油、肉、酱、醋等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有计划地落实定期抽样检验任务,做到主要品种、主要安全指标全覆盖。对发现的问题食品,做到深挖细查,目前,开展食品快速检测668组,有异样的12组;定向检测177组,不合格18组,对异常和不合格的食品已进行了依法处理。
六是抓案件查处。对每一件食品违法行为做到了深挖细查,做到来源去向不查清不放过,问题食品不处理不放过。目前,已查办过期变质食品、不合格食品、食品商标侵权、无照经营食品等违法案件109件,其中当场处罚38件,立案71件,结案32件,共计罚款17.24万元,查办的 “毒血旺”、“注水牛肉” 等一批案件极具影响。
四、加强协作,完善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内部食品案件转办机制。明确了内部分工,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食品工作的指挥安排和案件线索移交,执法支队、工商所负责食品案件的具体查办。今年以来,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向执法支队、工商所移交案件线索40余条。
二是对外建立无缝协作监管机制。坚持与区内质监、农委、商委、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打破环节界限,采取控制措施后再行移交或联合查处。今年以来,分别向质监移交2件,向商委注水和白板肉1件,向农委移交番茄质量1件。
三是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制定了《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意见》,及时移交已够量刑标准的食品案件,今年已向公安“毒血旺”案件1件,“注水牛肉”案件1件,不合格笋子2件,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件。
四是建立“四员一体”安全监管机制。结合巴南区实际,探索实施 “四员”长效监管模式。全区已落实(村)居食品协管员128人,食品联络员100人,食品信息员105人,食品监管员46人,全区建立了379人的监管网络, 接受“四员”反映食品安全信息60条。为了真正发挥“四员”作用,分局还制作了“四员”监管公示牌1200张,现已发出公示
牌1062张分类上墙。
五是建立镇街、村(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起草了《重庆市巴南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场所备案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以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备案管理工作为抓手强化镇街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动态监控全覆盖的责任,并以场所备案信息、证照信息互通为纽带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和监管的网络化,构建了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格局。
第三篇:国税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成效明显
我局依托“信息管税” 强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一是抓好税收数据采集,打好信息管税基础。在利用现有税控系统采集税收数据的同时,借助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加强与工商、地税等部门的联系,定期交换共享第三方信息,逐步减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二是拓展信息平台功能,大力简化办税程序。针对目前审核、审批多,税收资料重复上报等问题,不断优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减少重复上报数据。同时,建立、健全大企业税收信息电子库,借助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简化办税程序。三是贯彻风险管理理念,创新信息分析手段。加强对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注重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成立专门的税源分析团队,将“死数据”转化为“活信息”,全方位了解大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对大企业的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章丘市国税局开发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平台”,整合大企业登记信息、股权结构、纳税情况等内容,全面监控其行业分布、税种核定、区域分布等信息。同时,综合预警评估系统、日常巡查和财务分析,对大企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对不同的风险级别分别采取纳税服务、企业自查、评估检查等方式管理。向企业发出《税收风险建议书》,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受到企业好评。
一是深入走访,开展重点联系企业调查。
通过深入实地走访19户重点联系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工艺流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第一手资料,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
二是因势利导,开展重点行业税收风险防范。
通过举办涉税风险防范培训班,深入剖析稽查案例,有针对性地关注企业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对通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涉税风险进行点评,进一步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
三是实时反馈,建立和完善税收政策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大企业税收政策QQ群服务平台,及时汇编和定期更新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辅导和帮助企业正确筹划涉税事项,建立税务事项提醒日历,自动提醒企业相关人员完成涉税业务,并跟踪和监控工作完成情况。
安徽省国税局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
日期:2008-12-26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该局坚持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不断加强税源监控,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强化大企业税收税收管理与服务,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税收增收。2008年1-10月份,全省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380.2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的68.4%。一是采取分类管理为主,划片管理为辅的户管模式。在大企业分布比较多的地区,成立大企业税源管理部门,实行相对专业化管理;在大企业分布较少的地区,采取划片管理,通过调配业务骨干,加强对大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注重行业税收特征信息分析,掌握税源变化动态。建立三级税源监控管理模式:首先,通过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巡查,采集生产经营数据;其次,由分管局长进行数据汇总、税源对比分析,了解税源变化趋势,预测收入动态;最后由单位“一把手”对大企业税收总量、税负变化和税源动态情况作出总体判断。同时,对信息采集实施“三个延伸”:延伸到采购供应部门,获得进项税金组成、变化等情况;延伸到销售部门,获得产品销售价格及其变动等情况;延伸到生产部门环节,获得物耗、能耗等指标。三是在省一级运行“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强化省市两级纳税评估。组建直属税务分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省纳税评估工作,并督促各级国税机关堵塞税收管理漏洞。四是搭建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开辟“网上提报”窗口,及时解答大企业对税收业务的问题咨询;尝试与大型企业财务人员之间通过设立纳税服务QQ群方式,将最新的税收政策与税收工作动态实时告知纳税人。纳税人也可就涉税事项中遇到的问题,通过QQ群及时向税收管理员在线或离线咨询
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着力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
信息来源: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为进一步规范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近来,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按照上级机构改革部署,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处,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明确了大企业管理范围、编制了软件行业税源管理指引;同时,还采取专题研讨、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摸清了大企业纳税服务需求,采取了相应措施,有力促进了辖区重点税源企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机构改革以来,118户大企业共入库税收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5.64%,增收1.76亿元。
一是明确了管理范围。该局将年纳税额500万以上、注册资金在1个亿以上、总局和省市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高新管委会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共计118户企业纳入大企业处实行大企业专业化管理。
二是实行行业管理并在人员配备上给予倾斜。该局将118户企业按生物制药、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卷烟、啤酒、石化等划分实行分行业管理,确定了主管税务官员并在catais2.0中进行维护,明确了相应责任。
三是对确定的各层级定点联系企业指定专人管理。该局确定了各级定点联系企业总计48户。根据市局《大企业管理办法》并结合高新实际情况,确定区局定点联系企业27户,其中收入、资产和纳税规模在高新区居于前列的企业11户,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公司2户,世界五百强在该市投资的企业1户;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5户;高新区管委会确定的有重大投资项目的企业4户,特定行业具有代表性企业4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18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1户、市局定点联系企业2户。
四是多种渠道了解大企业涉税需求。首先,该局结合日常管理、走访定点联系企业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方位了解掌握大企业涉税需求,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管理与服务摸清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相应措施。针对不同大企业的纳税服务需求差异,如有些企业对纳税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为突出;对纳税服务内容需求的层次较高,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税务机关提出的高层次需求;对纳税服务方式手段的信息化要求较高,对纳税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等需求;分别实行分类管理与服务,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
五是加强行业管理,编制了软件行业税源管理指引。软件行业是高新区特色行业,享受税收优惠多、管理难度大、执法风险大,多年来,没有较为系统的管理指引。为此,该局指定专人利用10天时间,总结了汇编了软件行业分类、特征、开发业务流程、经营方式,税收管理重点、纳税评估指标及分析、管理方法、相关政策法规等操作性较强的办税指引,为今后加强该行业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是确定了近期工作重点。为确保政策和管理的连续性,该局结合新的职能和任务,制定了《高新区国税局大企业税源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要求。此外,针对大企业需求重点,该局努力构建个性化和人性的纳税服务机制,如涉税风险预警提醒机制;多途径的税收政策辅导咨询机制;多层级的沟通互动机制;方便快捷的办税服务机制;信息化和高效化的纳税服务机制,为大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着力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
信息来源: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为进一步规范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近来,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按照上级机构改革部署,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处,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明确了大企业管理范围、编制了软件行业税源管理指引;同时,还采取专题研讨、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摸清了大企业纳税服务需求,采取了相应措施,有力促进了辖区重点税源企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机构改革以来,118户大企业共入库税收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5.64%,增收1.76亿元。
一是明确了管理范围。该局将年纳税额500万以上、注册资金在1个亿以上、总局和省市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高新管委会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共计118户企业纳入大企业处实行大企业专业化管理。
二是实行行业管理并在人员配备上给予倾斜。该局将118户企业按生物制药、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卷烟、啤酒、石化等划分实行分行业管理,确定了主管税务官员并在catais2.0中进行维护,明确了相应责任。
三是对确定的各层级定点联系企业指定专人管理。该局确定了各级定点联系企业总计48户。根据市局《大企业管理办法》并结合高新实际情况,确定区局定点联系企业27户,其中收入、资产和纳税规模在高新区居于前列的企业11户,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公司2户,世界五百强在该市投资的企业1户;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5户;高新区管委会确定的有重大投资项目的企业4户,特定行业具有代表性企业4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18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1户、市局定点联系企业2户。
四是多种渠道了解大企业涉税需求。首先,该局结合日常管理、走访定点联系企业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方位了解掌握大企业涉税需求,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管理与服务摸清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相应措施。针对不同大企业的纳税服务需求差异,如有些企业对纳税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为突出;对纳税服务内容需求的层次较高,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税务机关提出的高层次需求;对纳税服务方式手段的信息化要求较高,对纳税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等需求;分别实行分类管理与服务,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
五是加强行业管理,编制了软件行业税源管理指引。软件行业是高新区特色行业,享受税收优惠多、管理难度大、执法风险大,多年来,没有较为系统的管理指引。为此,该局指定专人利用10天时间,总结了汇编了软件行业分类、特征、开发业务流程、经营方式,税收管理重点、纳税评估指标及分析、管理方法、相关政策法规等操作性较强的办税指引,为今后加强该行业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是确定了近期工作重点。为确保政策和管理的连续性,该局结合新的职能和任务,制定了《高新区国税局大企业税源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要求。此外,针对大企业需求重点,该局努力构建个性化和人性的纳税服务机制,如涉税风险预警提醒机制;多途径的税收政策辅导咨询机制;多层级的沟通互动机制;方便快捷的办税服务机制;信息化和高效化的纳税服务机制,为大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涪城区国税局结合实际税情,本着“集中管理、加强监控、优化服务”的原则,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对大企业的管理,实现对大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一是打好“信息牌”。充分利用征管信息系统,梳理辖管区大企业的资料和征管信息,分户建立数据信息库,掌握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基础信息。
二是打好“监控牌”。及时采集各类数据,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涉税情况和相关指标进行横、纵向比对分析,着重对企业资金流、生产经营规律进行分析,拓展税源分析面,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效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三是打好“协作牌”。加强与地税、财政等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内部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对大企税源的全面监管,切实掌握大企业税源发展趋势,把握收入主动权。四是打好“服务牌”。定期走访调研,围绕大企业共性及个性需求,对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进行全面辅导,做好政策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一是个性化管理。把大企业作为重点管理对象,按大企业特点配置个性化的管理资源,本着“先确定重点对象,再注重个性管理”的原则,对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大企业税源监控职能逐步走向个性化管理。二是专业化管理。根据大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研究分析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点,建立相应的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推行纳税评估,同时成立专业化管理队伍,进一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精细化管理。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建立高效的税企沟通渠道和大企业涉税诉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重视对大企业的实时监控和事前管理,加强纳税服务与关系协调。
甘肃肃南国税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成效明显
2011-08-16 13:51:39 | 来源:甘肃省肃南县国税局 | 作者:李芳 贺天新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国税局为加强全年税收预测分析,搞好税收调查研究,掌握税源结构变动情况,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该局将年纳税额超过10万元以上的34户企业均纳入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监控,截止目前累计入库12170万元,占全年税收任务20700的58.79%.同比增收3034万元,增长了33.21%.该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该局筛选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对筛选出的重点税源企业,及时采集和审核数据,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全面和动态监控;二是组织干部定期深入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提供上门服务、订单式服务,在宣传税收政策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三是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往来情况,严控欠税。按月监控重点税源企业资金往来情况、应交税金的核算和缴纳情况;四是结合管理制度,建立分析长效机制。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监控,并按月对税收监管工作进行汇总分析,对重点税源中的龙头企业,建立由税收管理与收入核算部门共同负责的日常监控与分析长效机制。通过分局、县局两级监控机制,有效提升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力度和税收分析能力;五是结合税源形势,逐步扩大监控范围。该局年初以来及时挖掘有潜力的重点税源,不但将纳税额的多少一个指标作为监控对象,而且还将纳税额虽不大但销售额大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扩大监控范围;六是结合目标考核,落实实地调查机制。税收管理员按计划进行下户实地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等情况,并记录“税情日记”,收入核算部门建立重点企业纳税台帐分月统计数据并加工分析,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根据目标考核制度,按规定进行扣分处理;七是结合纳税服务,促进税企沟通理解。在税源监控过程中做好纳税宣传、辅导等工作,对重点监控企业数据的上报,该局核算部门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有误数据耐心向纳税人辅导填报。通过纳税服务促进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保证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八是结合日常检查,加强疑点会诊评估。对有疑点的企业进行会诊和纳税评估,从而使税源监控与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该局通过上述有力措施,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工作,提高了征管质量。为完成全年税收任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郴州市国税局为保证重点税源数据质量,切实抓好填报、采集、审核、修改、存贮各个环节的管理,重点强化源头控制、分级审核和通报考核,确保各项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同时,该局加强对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考核监督,完善考核办法,促进监控水平不断提高。此外,该局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深入开展重点税源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认真分析税源发展情况、实现税收情况、税款入库情况以及纳税大户情况,及时发现税源发展以及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分析预测水平,进一步发挥监控工作价值。
市国税局突出四项信息监控加强重点税源管理
一是经营信息比对。依托税收信息化征管数据平台,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采集的企业生产经营、税收等指标,与税收综合征管软件、重点税源预测系统、2010年税收调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数据差异查找原因、及时修正,提升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质量。
二是关联信息管理。开展重点税源微观分析,围绕原料采购、资金往来、产品销售等环节,动态把握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交易信息,开展经营、税收相关指标关联分析,把握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行趋势,防止企业利用延期纳税、弥补以前亏损等事项进行虚假申报。
三是行业信息分析。以税收收入变化、税负增减监控分析为突破,搭建重点税源行业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对采矿、电力、废旧物资经营等行业监控,着重了解经济运行、市场需求、煤电定价机制、财政退税的经济税收影响,分析影响税收管理的深层次原因。
四是风险信息防范。定期公布重点行业异常指标信息,拓宽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案源线索;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类型、行业、经营等特点,选取纳税评估和稽查办案的典型案例,分析税收违法行为,暴光处理处罚结果,增强纳税遵从,化解税收风险。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湖南省国税系统对税源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一是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控体系。二是建立了两套重点税源监控数据管理体系。三是全面开展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四是对重点税源行业的调研分析不断加强。五是加强个体零散税源的监控管理。
(二)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在全省所有基层县(市、区)局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以强化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申报准确率为目标,以行业评估为抓手,以提高纳税评估质量为主线,立足规范性,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评促管,以评促收,纳税评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强化税源管理基础工作。与湖南省地税局合作,规范统一了纳税人登记号。完善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审批、管理制度,规范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建帐和个体户的评税、定税。建立健全了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岗责体系。积极推广应用税控装置。以全面推广运用综合征管软件为契机,对全部纳税户的所有纳税信息都进行了一次重新审核,实现征管数据省局大集中,提高了税源信息的共享程度。
(四)强化欠税管理。将欠税管理工作作为市州局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欠税约谈、欠税公告、欠税报告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欠税的管理。
二、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源管理地位与现行征管模式不相适应;二是税源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三是税源管理力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税收管理员素质还不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三、加强税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税源监管机制。强化税务登记管理,建立健全纳税人户籍管理和纳税人终身识别码制度,完善税务登记验证制度,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已办工商登记而未进行税务登记户的提示和预警机制,建立税源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
(二)完善税源调查和税收分析制度。定期对纳税人的户籍信息、税源构成和相关纳税信息等开展调查。依靠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税源管理,实行户籍管理、分类监控,提高管理效能。健全税源管理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税源管理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学模型。
(三)建立并完善经济税源数据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中现有的税源数据资源,建立与税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库。按照综合征管软件的要求,加强税源数据采集、比对、录入等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提高管理效率。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系统运行中的数据、网络等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维护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
(四)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注重选拔一批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熟悉税收业务和法律、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税收管理员,充实基层税源管理力量,适当提高税收管理员占一线人员的比重。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将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税收管理员和相关纳税户。强化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税源户的日常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其联系征纳双方的纽带作用。加强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五)完善纳税评估体系。明确纳税评估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和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率、平均物耗能耗等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认真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企业申报纳税情况与统计的增加值、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差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嫌偷骗税的要按规定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六)强化税务检查。稽查部门职责可以界定为以下四项:即所有纳税人偷逃骗抗税案件查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四小票的协查、牵头组织实施专项检查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日常检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及时对纳税人进行辅导,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要建立起征管与稽查的互动机制,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偷逃抗骗税案件,要移送稽查局查处;稽查发现的税收管理漏洞,要及时反馈到征管部门,形成税源监控的合力。
(七)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发挥税源管理整体效能。在省以下市(州)、县(市、区)税务机关设立税源管理科、股,负责所辖区域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资料的调查核实,进行税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开展行业及企业纳税评估、经济税源宏观分析等具体税源管理工作。完善办税服务厅设职能。加强申报资料的审核,加强发票的比对,建立前台窗口采集数据与后台管理数据共享等制度。
(八)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税源管理的社会监控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协助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监控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税氛围,提高税源监控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今年以来,受全国性汽车市场变化影响,长安福特马自达、力帆汽车、上依红三大整车制造企业的产销走势明显回落。面对支柱税源减收对完成组织收入任务带来的风险,该局积极探索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借鉴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对汽车行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有效提升了应对经济税源变化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一、分业态进行风险识别,找准税收风险点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该局结合辖区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整合和评估各种税收数据信息,根据整车制造、配件制造、汽车销售服务和汽车物流四个不同业态的特点,认真查找各个业态的税收风险点。
对整车制造业,重点关注其税收筹划、分立重组、股权交易、关联交易等重大涉税事项,及时跟踪整车产销情况,查找税收增减变化的原因;对配件制造业,重点关注其对区内和区外整车企业的配套生产情况,掌握企业总分支机构间关联交易和利润分割等情况;对销售服务业,重点关注汽车4S店在销售过程中有无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情况,加强对加价提车、发票开具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对汽车仓储物流企业,重点关注其对区内区外汽车企业的配套物流及关联情况,监控其成本费用的列支和扣除情况,加强对自开发票和代开发票的管理。
二、对不同税收风险点进行评估,实施风险分类管理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该局通过实施管理前置、加强税源监控、狠抓基础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实施风险分类管理,防范和化解税源监控风险、税收执法风险和税收管理风险。
一是全面推行企业财务备案制度。针对在日常税收征管中发现的部分企业特别是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有漏洞、库房管理混乱等现象,出台了《汽车行业企业财务备案制度》,对企业建立库存账、存货盘点、物流管理、电算化软件使用和资料报送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管理前移,化解税收风险。
二是切实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监控。2011年,由于汽车市场不景气等因素,该局第一纳税大户长安福特马自达税收收入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给组织税收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局将加强对长安福特马自达的税源监控作为应对组织收入压力的重要措施,坚持每月下户调研一次,通过核实企业资金使用、存货周转、授信销售等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运作情况。通过整理分析第一手的信息数据,每月撰写当月税收分析报告,详细了解企业税收和产销量增减变化的原因,提高税收分析预测的能力,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三是狠抓税收基础管理。把完善基础管理数据库,提高征管质效作为推行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完善征管部门、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税收征管效能管理机制,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把加强汽博中心名车广场专业市场管理作为提高基础管理的重要抓手,逐户对经营户进行清理和纳税辅导,加强与工商、地税、专业市场管理方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联系机制,提高了专业市场管理水平。
四是提高纳税辅导的针对性。全面推行六种纳税辅导形式,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每月下户辅导不少于5次,每季度会议辅导不少于1次,每次辅导前都针对纳税人特点做足功课,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重点税源企业以辅导涉税处理为主,针对其股权变更、非居民税收、关联交易等实施前置纳税辅导,提前介入企业涉税处理过程。对中型企业以提供政策辅导为主,定期收集整理纳税人咨询的涉税问题,将处理建议共享到个性化服务平台上,免费为纳税人订阅《税收法规汇辑》、《中国税务报》等税收资料,丰富纳税人获取税收政策的渠道。对个体工商户以提高其依法纳税意识为主,通过不定期开展税法宣传,宣传纳税人权利与义务,辅导其正确处理财务和税务问题,提高纳税意识。
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风险预防能力
风险预防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增强税收风险防范能力是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该局以推进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为载体,理顺业务科室与税务所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建立起税收风险管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机制,有效增强了抵御和防范税收风险的能力。
一是加强税收专业化管理制度建设。成立专业的税务所,专门负责汽车行业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将汽车行业细分为四个业态,由一位税收管理员负责管理一个业态,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每月召开专题会,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布置工作任务。科学划分各部门的职责,税务所主要负责日常税收管理与服务,加强对企业的产销量与税收收入的比对,做好税源监控;税政部门负责提供专业性税收政策服务,加强汽车行业各项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征管部门负责对日常税收管理的指导,提出行业管理具体措施,防范税收管理风险;收入核算部门重点加强对税收资金的监控,并综合各类信息,加强对汽车行业的经济税收分析。
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紧紧围绕税收管理员的六项基本职责,探索实行管理员工作底稿制度和讲评制度,管理员每天在工作底稿系统中进行工作记实,每月围绕记实内容开展讲述点评,使税收管理员工作条理更清晰、讲评更具体。推行税收管理员副岗制度,选派各科室年轻干部深入基层税务所,作为税收管理员副岗,共同开展税源分析、纳税服务、纳税评估和其他专项工作,督促其履行好副岗职责,学习业务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减轻基层负担。
三是提高信息管税水平。自行设计开发了汽车行业信息管税系统,科学设置相关指标,涵盖了涉税信息维护、收入进度查询、出口退税监控、固定资产抵扣管理、申报情况统计、经济税收分析等内容,为及时防范税收风险提供了信息支撑。开发启用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系统,要求税收管理员和副岗每天都要通过系统如实记录履行职责情况,进一步细化管理工作,量化考核依据,有效激发了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效。
四是注重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针对汽车行业大企业较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业态增多,流动性、国际性、隐蔽性越来越强的特点,把培养专业化服务人才作为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点,选派学历较高、肯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干部充实到税收管理员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干部采取“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长成才。要求每个管理员对所管业态的特点和风险应对有深入的了解,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宏观的认识,充分发挥管理员作为“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税收宣传员、纳税评估员和税收监控员”的重要作用,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主动权。
一是严格日常考评,提高数据准确性。根据相关工作规定,制定考评办法,对重点税源监控中出现的数据错误、遗漏和不按时报送等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减少数据误差率,提高数据准确率。二是加强数据利用,提高重点税源分析质量。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数据,对企业经营、财务、税收、政策和征管等动态情况进行跟踪,对管理风险预警和税收风险预警进行专题分析,进一步提高重点税源分析质量。三是强化操作培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针对2011年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模拟操作培训,并对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市局进行沟通,辅导并督促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调整和修正。
行风险管理 加强税源监控 提升大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来源:本站 | 作者:白银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管振安 | 日期:2010年11月16日 | 浏览
985 次] 字体:[大 中 小] 大企业管理与服务的总体要求,就是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税收工作主题,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防控税务风险,实施专业管理,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新路子,提高税收征管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全市在以推行税务风险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等方面提升大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管理与服务好大企业意义重大
(一)大企业的特殊性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国税的大局,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已经成为税收管理的重点。
(二)顺应税务管理的国际趋势
区分纳税人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并着重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已成为税务管理的国际趋势。
为探索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下对大企业税务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的机构改革中新组建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该司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是我国为顺应国际潮流,实施分类和风险导向的税收管理模式而成立的。白银市国税局于2010年成立了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科,负责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设在本地的成员企业及分支机构,以及市自选定点联系企业的相关工作。目前,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及其成员单位在全市的企业有22户。市局根据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缴纳税金、行业特点等情况,选定了8户企业作为市级定点联系企业。2009年,全市市级及市级以上重点税源户为92户,全年缴纳税金13.16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1.69%。作用十分巨大。
二、大企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的调研、走访重点税源户、召开税企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办税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听取其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涉税诉求受理与解决渠道不畅,纳税服务不具备针对性。
税企沟通方面,交流的方式少,渠道较窄,没有充分利用网站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便利的互动平台。由于大企业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纳税遵从度较高,但因经营业务多样,机构规模大,业务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其涉税需求也较多,因此需要税务机关为大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二)对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完善或缺失
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更多的来自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正确、内控制度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的异常压力等。在今年市局对所辖大企业风险管理的调查中显示,没有企业有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只有一个企业有专门的办税机构,没有企业建立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
(三)税源监控手段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目前税源监控手段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运用的网络化水平较低,未能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也较低,多数为单机运行,信息处理分散,征管信息来源渠道少,无法准确、广泛、深入地监控纳 税人的收入状况,各部门所掌握的纳税人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税源管理责任人。
(四)大企业有更高的专业服务要求,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大企业的特殊性,其除了最基本的纳税服务外,希望税务机关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其特性的需求。目前税务人员的素质和这一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
三、大企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做法
大企业税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和个性服务。风险控制是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结合点,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大企业通常都有较强的纳税意识,但涉税事项复杂,需要较高的税收事务处理能力。提高遵从水平首要的是通过优化纳税服务提高企业的自我遵从能力,以防范风险于未然。在此基础上,把有限的管理资源放在应对少数故意性税收不遵从上,通过加强管理及时纠正他们的不遵从行为,并将有关的服务措施跟上,确保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实现最大的管理效益。
(一)建立税企沟通互动机制。目前,市局制订了《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成立了《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领导小组》;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大企业信箱、QQ群等。同时采取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宣传税收政策,了解企业意见,回应企业涉税问题。开展定点联系企业基本情况调研,为企业送达《甘肃省国税局致全省定点联系企业的信》及《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了解企业涉税诉求。利用互联网建立大企业信箱,为定点联系企业发送最新税收政策,使大企业尽早接收最新的税收政策文件。
(二)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最新的税收政策通过电话告知、印制税法宣传资料免费向企业发放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并有针对性的向大企业进行税法宣传,从而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遵从度。在办税服务厅进行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订单式服务、同时在办税服务厅开通了绿色通道—大企业办税室。开通电子申报、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网上缴纳税款,为大企业办理涉税事宜提供便利。在大企业集中的区域设立报税、认证点专为大企业服务。
(三)推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引导大企业落实好《指引》,帮助企业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引导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相关机构,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办税人员素质,全面控制税务风险,提升税收遵从度。
为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工作,市局成立了推行大企业风险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白银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试点方案》,并确定白银有色集团公司为试点企业。领导小组多次深入白银公司调研指导推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向企业管理层宣传讲解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预防或控制手段,使企业管理层认识到推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结合试点企业的情况,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税务风险管理各项制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企业在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防范和控制方面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业务优势,在风险的查找、评估和防控上逐项帮助企业制定出具体的内容。
在市局指导下,白银公司风险管理稳步推进,成立了集团公司层级的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税务风险管理办法》、《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管理办法》等六个办法,形成了《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责任制》、《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图》、《主要风险监控图》等图表,明确岗位职责及风险监控与作流程;编制了《税务风险防范手册》,指导和帮助企业利用自身的力量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遭受法律的制裁,财产损失和身誉损失。
(四)开发应用《重点税源管理分析软件》
市局自行研发“重点税源管理分析软件”,在全市三级定点联系企业中的工业企业中推行,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办法。重点税源管理分析软件的设计开发,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总结继承了以往税源管理的有益经验,结合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税收管理员通过定期采集录入相关数据,经过软件处理以后产生监控结果,自动判断产品产量与所耗用原材料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合理,为税收管理员下户核查提供依据,达到监控企业如实申报的目的。同时,软件的使用便于税源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使用,便于各级各部门随时了解税源情况。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不断的努力,白银市国税局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多渠道税企沟通互动机制,及时宣传税收政策,了解企业意见、回应企业涉税诉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办事效率。如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二级单位每月取得的进项发票3000余份,公司及二级单位每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往返于税务机关认证发票。积极为该单位开通了网上认证系统后,该单位根据新的认证手段及时整合了业务流程,不仅节约人力资源,办事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是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的情况下,大胆探索、勇于尝试,迈出了第一步。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点推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使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到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和提升,为今后企业扎实稳步的推行税务风险管理打下了基础。税务风险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和体系的形成,为企业开展此项工作做到了制度化、常态化。同时,税企双方都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变化,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帮助大企业推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的定点联系企业的化工、电力、煤炭行业全面推行。
三是《重点税源分析管理软件》的推行,解决了收集到的企业信息规范存储问题,方便调阅查询;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监控企业的生产、销售、产品库存及能耗、物耗变动是否异常情况,分析预测企业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提高了重点税源企业监控水平;为稽查选案提供了案源。
站在新的起点,白银市国税局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将进一步转变观念,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大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目前为止,湖南省嘉禾县国税对29户纳税人开展了纳税评估,共查补税款416万元,罚款2.8万元,移交稽查18户,结案7户,查补税款350万元。
为进一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重点税源监控的数据质量,该局充分发挥监控数据在组织收入、税收管理、税源预测、政策分析等方面的作用,突出做好重点税源风险预警和应对工作。
充分利用重点税源数据,积极开展分类、分行业的分析,为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和加强税收征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包括税收收入目标控制度、税收收入结构优化度、税收与经济协调度、税务机关风险控制度等方面内容。
建立和健全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充实完善档案内容,系统掌握企业历史、现状和趋势,提高税源控管的效率和水平,在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分析利用的同时,还突出做好风险企业的调查分析和风险应对工作,对管理风险突出的企业及时移交评估或稽查部门,对收入风险突出的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检查纠正。
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加快征管服务创新转型工作步伐,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岳池县国税局采取多举措不断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是推进分类管理。以市局《重点行业税源分类监控管理办法》为指导,加强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和年经营收入百万元以上税源的监控分析,掌握企业经营场地、主要设备、生产能力、经营方式、生产周期及原燃材料来源等基本情况,并分户建立《纳税人税源信息登记表》,切实掌握纳税人的税源基础信息和动态变化。对纳税市局监控重点税源推行“一户一策”的管理模式,完善税源管理责任和重点税源收入分析报告制度,发挥重点税源的支柱作用。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定期开展税务政策、法律及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加大调查研究,对税收执法、涉税业务流程等工作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清理,找准改进和完善措施,规避税收风险。加强执法检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税源管理单位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税收政策执行、征管稽查工作开展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是强化信息管理。加大纳税人减、免、退税资格认定和核定工作,加强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确保定额公平、公正。加强与财政、工商、地税、电力等部门的合作,收集第三方信息,并结合“营业额监控、税负控制”的“双控”税源监控模式,根据行业或企业特点,分别确定其营业额的主控指标、合理税负值和警戒值,完善预警分析机制,强化信息比对,为加强纳税人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是优化纳税评估。制订评估计划,对纳税市局监控的重点企业必须逐户开展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单位按季确定1—2个行业开展纳税评估;对连续三个零(负)申报或申报明显异常的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人约谈和评估,对涉嫌偷税的按规定移交稽查局查处,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堵塞税收漏洞。一是科学设置税收执法风险点。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五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了126个风险点,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到税源管理之中。二是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监督。根据税源管理中出现的不同风险点,通过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查找纳税人涉税风险。按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建立了45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风险特征库,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风险,找出了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中可能出现23个涉税方面的风险点,提高了纳税人风险意识,促使纳税人不断规范内部经营管理。四是引导纳税人规避风险。将23个涉税风险点编印成《纳税人涉税风险手册》进行发放,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应对措施,提醒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业务中加强防范,提高税法遵从度。2010年全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4%,全年共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36亿元。
城西区国家税务局履行各阶段活动计划,落实重点税源管理,制定了《城西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小组,要求各征收单位将本部门所辖区管户税收比重达到75%以上纳入城西区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监控,除目前省、市级监控的11户企业外,此次又新纳入城西区国家税务局监控的企业13户。
城西区国家税务局选择代表性的行业,实行分类监控管理,进一步规范监控管理制定,提高重点税源企业数据质量。强化应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开展经济税源分析、预测预警分析、政策效应分析和税收风险分析及日常动态分析。将监控管理的重心从建立数据信息档案向应用数据信息转变,扎实开展税收分析,加大对负申报、零申报、零纳税、欠税企业的跟踪分析力度,开展应征税收同比增减30%以上企业月度简析、重点税源企业季度综合分析,切实提高应用能力,增强监控职能。
大江网讯丁玉孙、陈浩报道:近日,樟树市国税局加强信息监控、强化税源管理。
一是经营信息比对。依托税收信息化征管数据平台,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采集的企业生产经营、税收等指标,与税收综合征管软件、重点税源预测系统、2010年税收调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数据差异查找原因、及时修正,提升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质量。
二是关联信息管理。开展重点税源微观分析,围绕原料采购、资金往来、产品销售等环节,动态把握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交易信息,开展经营、税收相关指标关联分析,把握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行趋势,防止企业利用延期纳税、弥补以前亏损等事项进行虚假申报。
三是行业信息分析。以税收收入变化、税负增减监控分析为突破,搭建重点税源行业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对酒类、盐化、医药及保健品、保险设备、废旧物资经营等行业监控,着重了解经济运行、市场需求、煤电定价机制、财政退税的经济税收影响,分析影响税收管理的深层次原因。
四是风险信息防范。定期公布重点行业异常指标信息,拓宽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案源线索;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类型、行业、经营等特点,选取纳税评估和稽查办案的典型案例,分析税收违法行为,曝光处理处罚结果,增强纳税遵从,化解税收风险。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重点税源企业认定工作。充分认识重点税源管理是落实“抓大、评中、定小”税源管理思路的重要工作举措。根据《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下发2011年重点税源监控报表制度的通知》要求,及时确定重点税源管理范围,确保所有重点企业均纳入管理。
二是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数据质量,确保重点税源数据准确可靠。加强对企业办税人员的培训辅导,从源头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同时将重点税源报表报送情况作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提高企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加强对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工作,切实把好数据入口关。三是深化分析应用,推进风险管理,提高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所采集的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反映重点税源及整体税源税收现状及趋势,了解征收管理和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监控数据在组织收入、税源预测、政策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重点税源专题分析,反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变动和发展前景,为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沭县地税局采取动态化税源管理、服务与管理并重、重点监控等“三项”措施,强化重点税源控管确保全局收入快速平稳增长。其中,让重点税源真正“唱好收入压轴戏”。今年上半年,该局重点税源企业累计入库税款17233万元,同比增收4924万元。
实行动态化税源管理模式,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系走访制度,选拔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税务人员担任重点税源企业所在地税收管理员,对其企业性质、生产规模、工人人数、涉及税种等内容详细登记重点税源底册。
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有针对性强化税收辅导和税种管理等税法宣传,定期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座谈会,及时将新出台的税收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有效提升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遵从度。
对年应纳税额10万元以上的154户纳税户实行重点监控制度,实行逐户逐月动态监控和经济税收联动分析,密切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高税收收入综合管理水平。
第四篇:XX工商局2005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XX工商局2005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明
显成效
2005年以来,XX工商局在省市工商局的正确带领下,党组高度重视,全局职工广泛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局形成良好的廉政勤政氛围及工作环境: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台帐,为全面体现各部门的工作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痕迹资料;二是拓宽对全局巡查督察内容的宽度、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巡查督察的方式和手段,全年对各科室所(分局)共进行专项督察检查5次,出动车辆10余台次,人员32人次,发出巡察督察建议书53份,肯定成绩11条,指出问题5个,整改问题5个;三是认真开展示范及警示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施纲要等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XX工商局工作纪律、精神面貌的较大改善和提高,全局自律自强、团结友爱、争先比优的格局基本形成,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全年共捐款58人次3350元,捐赠衣物200件,拒收礼金13人次7500元,拒请吃251人次,参加义务劳动90人次270小时,不计报酬加班260人次510小时等,充分体现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畅通监督渠道,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形成里应外合的监督机制。全局聘请行风义务监督员21名,设置兼职纪检监察员14名,投诉电话13台,举报箱18个,公示牌189块,触摸屏1块,以及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工作等。
12月8日,通过“一听、二谈、三测、四看、五抽查、六反馈”的方式,XX工商局接受了市局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小组的检查和考核,经检查,考核小组认为:XX工商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上半年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落实;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及时有效;能严格按照督查要求进行巡查督察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在全局
形成用制度管人、管财、管物的良好局面。考核小组同时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继续完善各类工作台帐,进一步加强规范和落实的力度,促进工作更好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XX工商局将按照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的要求,努力克服不足,进一步规范各类工作台帐,督促每位干部职工长吹廉政风、长说廉政话、长做廉政事、长把廉政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韶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酒类市场整治方案
韶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维护韶山市酒类市场消费安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和酒类侵权违法行为,根据省局、市局的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全市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酒类产品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全市酒类市场监管水平。
(二)营造强势的打假氛围,有效打击非法经营假冒伪劣酒类产品行为,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发案率明显下降。
(三)促进全市酒类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构建企业、行政司法、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二、整治范围和整治重点
整治范围:全市酒类储存、批发、零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包括有销售酒类业务的饭店、宾馆、酒家、酒吧、娱乐场所等)。整治重点:
1、严格监督白酒、葡萄酒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依法查处销售假冒白酒、葡萄酒违法行为。
2、打击假冒他人酒类商品注册商标违法行为以及仿冒知名白酒、葡萄酒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
3、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三、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根据省、市局的通知安排,本次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从2月上旬至3月下旬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月中旬—2月下旬)。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我局实际管理分工情况,将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切实有效的安排部署。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月下旬—3月下旬)。在省、市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局的要求和分工,根据我局实际情况,扎实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3月下旬)。对全市酒类市场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按照省、市局的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四、责任分工
本次全市酒类市场专项政治工作涉及市场监管、公平交易和注册登记等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市场分局:
1、负责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牵头、组织、协调工作。
2、严把酒类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3、开展白酒、葡萄酒的抽样检验检测,及时公布检测信息
4、开展市场巡查,督促酒类经营者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酒类产品合格证等文件,并做好相关记录,从严惩处违法经营行为。
5、审核举办酒类相关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参展单位的资格实施全程驻场监管,严厉查处在会展场所内及周边斩首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行为。
6、依法查处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公平交易分局:
1、查处欺行霸市、买断经营场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查处酒类销售中的商业贿赂案件。
3、打击在酒类生产经营中以“国家机关特供”、“军队特供”、“内部特供”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4、查处假冒注册商标、企业名称、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产地、年份,以及擅自使用志明商品特有的或与其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5、对酒类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清理取缔不具备相关资质的酒类包装材料生产、印刷单位,严厉打击生产假冒酒类产品包装、标签等违法行为。
6、依法查处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注册分局:
组织查处取缔无证无照酒类经营者。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真贯彻。将思想统一到省、市局的总体部署上来,同时结合韶山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酒类监管政策法规,维护酒类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酒类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协调配合,严厉查处。我局要与公安、质监、商务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配合,集中力量,对重点地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整治,加大办案查办力度,确保专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宣传,重视监督。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同时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深入宣传相关法规,认真受理群众申诉举报。
韶山市工商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