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方案

时间:2019-05-15 01:1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资源利用方案》。

第一篇:水资源利用方案

一、工程概况和用水水源情况: 1.本工程位于

二、节水用水量计算:

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的规定:

序号123合计表一:生活用水节水(平均日)用水量计算表定额用水量数量L/人*d人/m2用水部位用水天数L/m2*d平均日全年住宅配套商业物业服务用房271015502594.***6.9086.20.625263.7393771.422263218.7596253.17备注表二:中水原水量计算表回收部位给水量收集部用水量高日用水计算排位用水数量定额水量折分项百人/m2序号回收部位用水天数L/人*d减系数分数平均日全年L/m2*次0.9*0.9=0.81127101500.810.38365125.1245669.06住宅2配套商业155050.810.43650.000.003物业服务用房25300.810.43500.000.004合计125.1245669.06表二注:小公建为污废合流,不进行原水收集。

备注序号表三:生活中水节水(平均日)用水量计算表定额用水量数量L/人*d人/m2用水部位L/m2*次用水天数平均日全年m3/m2*a2710住宅停车库地面冲洗水220008411.67绿地灌溉4788.78道路冲洗25.220.280.236520-3068.294416.820.96130.0724926.588802355.2728.7328190.5803备注1234合计

三、给排水系统说明:

1、生活给水住宅1~3层由市政供水管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4~15层为中区供水,16层至28层为高区,公建二层及以下层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三层及三层以上由中区加压泵供水,加区由变频泵组加水箱供水,系统分区内最低部位保证静水压力不超过0.45MPa。其中公建配水横管供水压力不大于0.15MPa,住宅入户管供水压力值均采取不大于0.20Mpa的措施。住宅保证最不利点出水压力不小于0.10MPa,给水计量分为三级计量,进小区时做生活给水总表,加压水各楼设置单元水表间,各楼市政给水进户时设置水表井,各层管道井内设置分户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

2、项目中水原水收集优质杂排水(淋浴和洗脸盆、洗手盆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规定后接至小区室外管网,分区同生活给水。计量方式为小区总表及管井内各分户水表。中水用于冲厕、绿化灌溉、道路冲洗、车库冲洗等。

3、生活热水,4#住宅楼D单元热源:太阳能;辅助热源:燃气。其他部分住宅楼热源:燃气。每户:热水定额60L/人*d,设计(最高)小时耗热量8299.18kJ/h,设计日耗热量:199180.32kJ。屋顶太阳能集热器总有效面积:51.8m2,储热水箱有效容积:4.5m3,太阳能保证率:0.5,太阳能满足平均日热水定额30L/人*d标准热水用量要求,当热水用量增大达到热水定额60L/人*d时,太阳能系统提供每户一半的热水量(60℃)0.09m³/d,其余0.09m³/d由燃气加热提供。

4、集中热水供应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最不利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大于0.02MPa,本项目采用支管减压阀保持压力;热水系统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不循环配水支管长度在2m以内。

5、本工程无空调冷却水系统(无冷却塔系统)。

6、室外绿地浇洒等采用中水,设水表单独计量。均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不应采用喷灌方式,而应采用微喷灌、滴灌等方式。

7、本工程无景观用水。

8、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漏损:

1)室内冷水给水管、中水管(主立管、横干管)采用衬塑钢管,DN≤65mm者螺纹连接,DN≥80mm者沟槽连接。支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与金属管和用水器具连接采用螺纹。冷水PP-R管道的管系列为S4。热水PP-R管道的管系列为S2。塑料管材,承压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同时需要满足各管材相应承压规范;管件与管道宜配套提供;

阀门:D≤50mm采用铜质截止阀;D>50mm采用闸阀或蝶阀。所有水龙头为瓷芯节水型材料。

2)民用建筑的给水、热水、中水等给水管道设置计量水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水按使用用途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同时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住宅入户管上应设计量水表; 公共建筑应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类分别设计量水表;住宅小区及单体建筑引入管上应设计量水表;

加压分区供水的贮水池或水箱前的补水管上宜设计量水表;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出水管上宜设计量水表;

公共建筑中的厨房、洗衣房、公共浴池、中水贮水池或水箱补水等的补水管上应设计量水表;

机动车清洗用水管上应安装水表计量; 8 灌溉、绿化用水管上应安装水表计量;空调系统用水安装水表计量;

9、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如在冲洗阀、消火栓、排气阀前增设软密封闭阀或蝶阀。

10、管道敷设要求:埋地管道除塑料管外均需采取防腐措施,埋设于冻土层之下,管道基础采用标准图上相关做法。室外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渗漏。做好室外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埋深,加强管道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量关。

11、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

12、选用性高灵敏度计量水表,并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具体要求为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

给水水表分级示意图

13、水泵及电机应符合《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及《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四、节水器具:

1.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的有关要求。满足《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18870的规定,依据《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1-2010、《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2010,《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7-2012、《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2012、《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2012等,100%的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2.公共场所卫生间的洗手盆宜采用感应式水嘴或自闭式水嘴等限流节水装置.3.公共场所卫生间的小便器宜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

五、非传统水源利用(一)中水利用 1.中水收集范围:住宅及公建优质杂排水(淋浴和洗脸盆、洗手盆废水),用于冲厕用水(大便器、小便器)、绿地、道路浇洒用水、车库冲洗等。T:建筑物每日用水时间,t:设备运行时间

1)中水原水平均日可收集水量Q1=150*0.9*0.9*38%*2710*0.001=125.12 m3/d 2)中水平均日用水量Q3=130.07 m3/d 3)中水设备平均日处理水量Q2=(1+n)Q3=1.1*130.07=143.1 m3/d,中水设备日处理时间:t=10h,设备处理规模:Q2h= Q2/t=14.31 m3/h。4)自来水补水量(补在中水贮存池):Qb=Q3-Q1/(1+n)=16 m3/d。

5)平衡计算结果分析:收集的原水量Q1=125.12 m3/d小于设备处理量Q2=143.1 m3/d,通过补充自来水满足平均日中水用水量要求。6)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W1=1.5*Q1h*(24-t)=1.5*(1+n)*Q3*(T-t)/T=125.2 3m

7)中水贮存池容积:W2=1.2*T*(Q2h-Q3h)=1.2*Q3*[(1+n)T-t]/T=106.7 m3

3.中水各用水点均需注明“不得饮用”等字样,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的要求。

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3)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 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5)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二)雨水控制与利用

1)、室外采取下凹式绿地设计等,其中雨水篦子比草地高5~10CM。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泾流系统数和雨水外排水量。外排雨水总量不大于开发前水平、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

2)、本项目硬化面积4651.01m2,配建雨水调蓄设施,总有效容积300m³,满足

3新建工程按每千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30m的雨水调蓄设施标准及硬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及以上,按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须配建不小于500立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标准。雨水经调蓄后排向市政雨水管网。雨水调蓄池设计详见室外雨水总平面图。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第二篇:水资源利用情况

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概论

摘要:当今世界普遍关注水危机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将受到制约,水不久将成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世界缺水,中国也缺水。面对21世纪中国的水危机,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有限的水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资源

短缺

合理配置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同时,水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一.全球水资源情况

从数量上看,地球上的水量是非常丰富的。地球71%的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估计为1·39×1010亿m3,其中海洋水体约占97·41%,冰帽和冰河水体约占1·984%,地下水约占0·592%,湖泊水体约占0·007%,土壤水体约占0·005%,大气中水蒸气约占0·001%,河流水体约占0·0001%,生物体中水约占0·0001%。但这些水体中淡水总量仅为0·036×1010亿m3。[1]除冰川和冰帽外,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这部分淡水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虽然淡水在较长时间内可以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它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社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有一定限度,突出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种种迹象表明,水的问题即将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非洲撒哈拉地区发生大干旱,造成了非洲大饥荒;1976~1977年美国大旱及1988年北美大旱,影响波及美国60%的地区,使人们对水资源的问题有了深切的认识。

目前,印度、中国耗用水量分别达到最大可利用量和安全极限量的70%;阿拉伯地区22个地处沙漠的国家,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85%;埃及和以色列基本上已使用了可以利用的全部水资源量。据联合国预测,水将成为本世纪最有争议的城市问题之一。全世界将有10多亿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17亿人缺乏起码的公共用水卫生设施。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将是全球水资源的主要表现之一。1992年初,有156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世界水资源与环境 大会”提出了警告:“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至本世纪末及21世纪初,此种情况更令人忧虑。”2000年3月17日,国际水问题联合会在荷兰召开了“世界水问题论坛”会议,就水的安全性问题进一步向人们提出警告,各国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行动纲领。一方面水资源日益短缺,而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现象又特别严重。统计结果表明,从1900年到 1975年,世界人口大约翻了一番,年用水量则由约4×1011m3增加到3×1012m3,增长了约6·5倍,其中农业用水约增加了5倍;城市生活用水约增长12倍;工业用水约增加了20倍。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耗水量大的新兴工业的建立,全世界用水量增长约1倍。农业灌溉一直采用粗放式的漫灌方式,严重浪费水资源。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和城市化的发展,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日益增多,造成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剧了居民生活用水的紧张和不安全性。二. 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 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2] 1.空间分布特征

1· 1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性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 800亿m3以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1·2 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在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 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而北方地下水开采资源约140km3/a,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49%。特别是占全国约1/3面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仅有220km3/a,只占全国的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10 km3/a和30km3/a,均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260km3/a和26km3/a,均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30%。南、北地区在地下水资源量上的差异十分明显。2.时间分布特征

我国水资源受降水影响,其时间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的特点。许多河流发生过3~8a的连丰、连枯期,如黄河在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1943~1951年连续9年丰水。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则达3~6倍。长江以南地区由南往北雨季为3~6月至4~7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长江以北地区雨季为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不仅是我国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而且是许多河流发生灾难性水环境问题的原因。水资源的上述特点,导致我国国土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并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我国水资源特点,有效地加以调控和保护,以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解决21世纪我国水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匹配的特征

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与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分布上的差异性,构成了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不匹配的基本特征。3.1 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征 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地区人均的1/3。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在全国人均水量超过2000m3的13个省区中,南方地区占了10个,而北方地区只有3个;人均水量在1000~2000m3的6个省区中,南、北两方各有3个。在南、北两地区中,北方地区的华北区人口稠密,其人口占全国的26%,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m3,只有西北区的1/5和东北区的1/3强,不足全国人均的1/4,因此该区目前已成为 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南方地区的西南区人口不足全国的20%,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6%,全区人均水量高达5722m3,是华北区的10倍。3·2 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征

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5;相反,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南方地区耕地水量28695m3/hm2,而北方地区只有9465m3/hm2,前者是后者的3倍。在全国耕地水量不足1500m3/hm2的15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13个;耕地水量超过30000m3/hm2的11个省区中,北方地区仅有1个;耕地水量为15000~30000m3/hm2的有3个省区,北方地区占了1个。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组合状况很不理想。尤其是北方地区耕地资源和人口稠密,而水资源占有量低,同时,稠密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有限的水资源质量下降。可见水资源是我国许多地区今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应全面深入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确保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需求。三.我国未来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人口剧增,灌溉农业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同时由于城乡污水大量排放,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不断受到污染,可供人类利用的水源日益短缺。部分地区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含水层接近疏干,地面下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水资源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3大问题。因此,水资源的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

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涵义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本文认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如下: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配置水资源,尽可能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在满足当代人用水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对水资源需要的能力。具体而一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涵义和要求: 1.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按水资源状况确定国民经济发展布局和规划。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我国抗御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改善水环境,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足量的、适当水质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一方面对天__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主水、客水,跨地区跨流域调水等统筹安排,在开发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对工业、农业、生活、环境、生态等不同的用水需求,区别对待,保证重点,在使用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3.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科学研究,依靠科学进步,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开源节流,提高用水的效率。大力提倡并推行节约用水,努力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充分体现水资源的价值,促进水利企业的产业化进程,促进水权交易,加快水市场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水价体系,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逐步实现不同空间区域公平用水以及在时间上水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4.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处理好水质和其他水环境有关的问题,协调好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实行地下水限采或禁采;对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海进行重点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行达标排放;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改进水环境监测手段,分清污染责任,按“零污染”(上游不对下游造成任何污染)的原则,对河流的污染实行有效的防治。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的水环境。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其的配置、保护,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良好保护,使水环境符合生态要求。

5.更新观念,创新管理,健全保障机制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学会运用综合的观点、系统的观点、经济的观点来统筹思考水资源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完善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水资源信息网络;建立综合决策系统,实现水量、水质、水能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注重公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

五.我国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主要对策

1. 树立节水观念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水一直被视为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据此而未能对水资源进行有偿的、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极其淡薄。江泽民总书记一记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的十分重视,要认真做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在全民上下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新观念。2.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为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从机构设置来看,一是必须要有一个国家级的统一管理机构。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都建立了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或者有的委托中央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我国目前是由国家委托水利部行使水行政权。“水利”一词是中国的一个特有名词,在英文中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与之相匹配的词。追其根本水利着重于水量的调控、利用和开发,而水资源的管理包括水量和水质两方面,且不可分割。这样由于国人对于水利的传统理解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水利部门的决策专家也在短期内不能调整其专业知识背景、部门利益倾向和决策惯性,使其决策并不能导致水资源整体的实际有效管理。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以一个合理的比例参与决策规划与管理。二是分级、分工管理须赋予新的含义。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分级、分工管理很容易被理解为按行政区、分部门管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确实是这样的现状。然而,在新形势下,分级、分工管理应当是按水系、流域或地理区域划分的行政区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与合作。这样的机构设置应该是,在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中设立国家流域管理委员会,在七大流域下设七个一级区的流域管理机构,然后,在一级区的流域管理机构下,再设其各自分区的流域管理机构,各流域所涉及的地方行政区和水资源相关的职能部门在这些流域管理机构的制约下开展各自的工作。这些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应该包括:制订、实施规划,监督、保护,状况分析,设计方案,审核、检查,控制排污以及提出诉讼等。

从决策机制来看,水资源管理应采取伞型的决策方法并积极促进公众参与。水资源涉及到洪涝干旱防治、基建发电、水质检测、污染防治、农田灌溉、水土保持、森林涵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其决策往往需要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协商合作,但这不仅仅是这些专家决策的简单复合,而是在专家决策共事基础上的创造集成,就如同一把伞,它由不同的辐条支撑,但它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支撑主轴,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伞型决策。

从协调机制来看,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协调机构的集中统一管理。在这种背景下,要逐步实现城乡水务协调管理一体化,以归口协调和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务局协调管理体制的兴起,就是为适应这种形势的改革产物。从职能来看,水务局具体负责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统一法规、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调度、统一治理、统一制定水定额、统一制定水价、统一发放和吊销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3.构建科学规范的水价体系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水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和商品性逐渐被人们所一识,于是,改革水费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已成为各国实施水资源可续管理的重要措施。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水费政策和水价标准都图利用经济手段进行需求管理,并相应制订了“基本水费”和“超量水费”制度,行“基本水价”、“累进水价”和“高峰水价”等价格政策。许多国家把制定水费策和水价标准同水资源管理、调节水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在他们颁布的水资源规中,都规定了对用户收取水费的章程和条款,建立了有区别的水费政策和水费准。他们不仅依据成本,在定价上对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等有不同的标准,且还考虑到地区、时间差异,拉开差价,并实行超额用水累进收费的制度。4.健全法制保障

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通过健全的法制体系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法制保障建设包括水的立法、水行政执法和水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在水资源管理的立法上要制定自然资源综合法,从整体上协调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制定流域管理机构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工作程序,赋予其行政、经济方面的权力,以保证统一管理与分级、分工管理相结合;要设立专门的地下水保护法,连同地表水法以及《水法》构成完整的水法体系;要设立公众参与法,对我国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程序、规则给予规范;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要适时进行条款的补充、增加和删减。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质、水量引起的边界冲突处理,给水、排水的收费管理,水服务质量的管理 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有些法律法规只涉及到原则,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加以修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水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并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法规细则,对水环境质量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价。要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并结合多种有效手段,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运用法律武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六.总结

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国水资源管理在其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 新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传,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水资源的 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德维利耶著.严维明译.水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中国水利快报》

2002 3.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第三篇:水资源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利用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为全面落实中国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高级圆桌会议”。来自不同地区、部门、区域、行业及各相关组织的代表,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主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凝聚共识,共话发展。现摘录四位嘉宾出席论坛时的主题发言,以飨读者。

一、水资源“三条红线”不能碰

水利部部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水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水资源配置调控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节约保护制度框架,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水与卫生千年发展目标;以年均1%的用水低增长支撑了年均近10%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农业用水连续30多年保持零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提高了78%,实现了2004年以来的八连增。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保障了占世界21%人口的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对世界繁荣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今年1月,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革命性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粗放低效利用向节约高效利用转变,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二要抓紧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尽快将指标分解量化到各流域和行政区域,落实到水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三要加快建设水资源配置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逐步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以及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调度。四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抓好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领域的节水防污,搞好废污水处理回用、雨水集蓄利用、海水直接利用与淡化利用。五要建立健全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规划体系,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和标准,细化各项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六要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和科技支撑,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七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务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和水市场制度,着力破解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八要落实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责任主体,强化考核评估和监督,加大国情水情宣传,加强部门之间、流域之间、地方之间协调配合力度,形成水资源管理的合力。

水资源问题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和各国人民福祉,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携手应对。全球水伙伴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并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在推动中国水资源保护、管理以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和支持政府与非政府间组织的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既要优化又要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完善规划体系,优化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配置总体格局

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依据。要在已编制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流域综合规划、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规划基础上,按照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加快编制实施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导向和约束作用。

要切实转变规划思路,按照总量控制、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加强供需双向调节,科学预测用水需求,合理确定水资源配置管理目标和优先次序,统筹安排各项建议任务,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水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及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在水资源管理上实行差别化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保障重点和优化开发区域用水需求,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目标区域合理流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

突出改革创新,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

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仍以传统的以需定供方式谋求供需平衡,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必须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以明晰水权和改革水价制度为重点,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安排,通过法律、技术、经济等多种手段,增强节水激励与约束,努力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不断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人水和谐。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明晰初始水权,积极推进用水权和排污权交易,培育水权转让市场,规范水权转让活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促进增加供给、减少排放、厉行节约和技术创新。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武威市结合黑河、石羊河流域近期治理工作,探索实行“明晰水权、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票运行”的水权管理方式,有效促进了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取得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下游生态改善的双赢。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权许可制度,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通过公开公平竞争获得水资源开发权。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继续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供水价格政策,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考核评估和监督。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扩大公众水资源管理参与和监督。

三、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

万本太

水资源紧张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水危机甚至“水资源争夺战”的现实正在逐步向人类逼近。另一方面,当前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水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并逐渐超过其承受能力,水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水质性缺水和水量性缺水问题并存,总体上呈不断加重趋势。

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时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一是遵循自然规律树立生态理念。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给水环境以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更新功能,以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与经济关系,积极主动给江河湖泊以人文关怀,采取综合手段,提高水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发展,实现人水和谐。二是水质与水量统筹协调。严格执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流域为单元,水质、水量有机结合,跨部门、跨地区统筹协调,推进水环境、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三是点源与非点源统一控制。以污染减排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点源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工作。重点湖泊要强化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航运发达的水域要对流动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治理。四是流域与近岸海域协同保护。统筹协调流域治理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近岸海域环境容量要求,不断加强流域和入海河流的水污染控制。

按照以上要求,中国政府提出要全面贯彻“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饮用水水源保护为重点,以跨行政区域水质目标考核为手段,做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将采取以下对策:继续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严格环境准入;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管理,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实施水源地环境整治、恢复和建设工程,提高水质达标率;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示范;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根据“一个控制单元,一种防治措施”,明确各重点流域的优先控制单元,实行分区控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等湖泊污染治理,加大对水质良好或生态脆弱湖泊的保护力度;综合防控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与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重点改善渤海和长江、黄河、珠江等河口海域环境质量。

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

陈明忠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解决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为加快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工作措施:

1、加快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标体系。一是将全国层面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阶段性管理目标逐级分解,形成覆盖各流域和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硬约束指标体系。二是加快水量分配,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基本完成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三是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提高各行各业用水的准入门槛。四是核定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明确各流域、区域水功能区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指标,制定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方案。

2、加强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一是实施河湖水系连通,进一步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科学论证、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建设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二是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制订主要江河水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计划,坚持区域调度服从流域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

3、加快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一是抓紧制定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水资源论证管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二是抓紧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考核内容,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三是抓紧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方面的技术标准。

4、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今年起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立起重要取水户、重要水功能区和主要省界断面三大监控体系,保障“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二是进一步优化现有水文站网布局,提高水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建立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

5、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一是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二是加快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三是加快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

6、强化水资源管理科技支撑。一是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局性、基础性、实践性问题,重点研究中国水资源演变趋势、水资源要素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式方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方面重大课题。二是研究并推广应用水资源实时调度、各行业节水减污、非常规水利用、取用水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或工艺设备。三是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和技术经验,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

第四篇:农业水资源利用论文

浅谈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指导老师:杨新民姓名:孙晓凤学号:20108315班级:国经10级02班

摘要: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业水资源利用不仅要实现节水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节水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高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强调了发展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关键词:农业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利用节水农业

水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难题。我国作为全世界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紧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势必将大幅度提升,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用水肯定会减少。由此看来,我国农业水资源将出现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为突出。所以,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是做好水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会被利用的水源,可以用的水源必须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并且必须是可以定期更新补充、可持续利用的。但是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500m3,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浪费严重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据初步分析,全国平均渠系利用系数

0.4—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0.6—0.7,灌溉水利用用系数0.5左右。从表1-2-1可以看出,全国水资源利用情况是:渠系综合水利用系数为0.40-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60-0.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0.5。华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较高的地区,其各灌区利用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衡量水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不能仅仅考虑水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情况并存,同时由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属于粗放低效利用,所以这就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2)、农业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我国地表水灌区每公顷次灌水量1200-1500 m3,最高达2258,地下水灌区达900-1050 m3,高出适宜水量的1-2倍,西北地区每年灌水定额可达16537 m3/hm2,是全国的1.4倍。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

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尽管农业水资源“农转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民的水权如何得到保证,节水农业投资如何合理分配等。

三、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要想实现一体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非常不合理,这就造成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许多问题。概括来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明显;(2)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比较难,同时水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显然是不利于节水的;首先,必须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个公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另外无论产业结构布局或是结构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府都必须考虑到有关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从而建立节水型社会。在管理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逐步实现需求管理。(2)、面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对于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立节水型经济激励机制,包括:补偿奖励机制,即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惩罚奖励机制,即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2)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相关经济运行正常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证。

(3)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形成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的制度。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产业关系、生产生活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管理,从而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必须改变城乡分而治之、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进行转变。加强水资源管理,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水权流转,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办水、兴水、护水,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充

(4)发展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即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它主要包括节水的轮作制度、节水灌溉制分运用价格杠杆,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使得水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科学用水。

度与管理制度、节水高产品种、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化控技术等,节水农业的核心是节水灌溉。

由于我国水资源及其有限,扩大灌溉面积的水量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节水农业技术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四个子系统组成。

1)工程节水子系统。包括:(1)输水工程--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2)集水工程--梯田、水窖、坑塘、水库等;(3)灌水工程--常规节灌(如小畦灌、细流沟灌、隔沟灌、膜上灌、间隙灌、浅湿晒等)和现代喷微灌等措施。

2)生物节水子系统。理论上讲,生物节水技术的“水分转化效率”功能具有无限性,对节水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农艺节水子系统。4)管理节水子系统。包括水资源优化调度、灌溉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种植制度、价格杠杆、农户参与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应以上述四个子系统为基础进行优化集成,节水灌溉农业和节水旱作农业并举。消除“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喷滴灌”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全面推进节水农业。节水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农业同属节水农业范畴,二者不可偏废,节水灌溉农业不应排斥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节水旱作农业也不应排斥工程节水措施。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但水资源的状态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过寻找替代来解决其贫乏危机,水资源的可持续道路有其自身特点。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 何俊仕,曹丽娜,逢立辉.现代农业节水技术[J].节水灌溉,2005,(4).[3] 康绍忠,许迪.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0).

第五篇: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方案

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系统、先进的城市节水管理系统和精细的城市排水网络系统,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到2010年底,全市供水水源保证率达到97%以上,万元GDP水耗比2005年下降20%,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其他城区达到8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统一高效的水资源调度配置系统。

1.实施外引内蓄策略。2010年底前完成东江水源二期、北线引水等境外引水工程的建设,推进公明供水调蓄工程、铁岗水库扩建工程、清林径水库调蓄工程、东江下矶角梯级工程等新四大“水缸”建设,充分利用东江雨洪资源,扩大我市水资源战略储备。开展水库群及水库联网建设,建设覆盖全市、互联互通、分片调蓄的供水水源网络,提高全市水源应急供应保障能力。

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2.统一规划调度管理全市水资源。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水务部门统一调度水源干线及联网水库,通过行政、经济、科技、工程等手段,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配置,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全市水资源的整体调度管理水平。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编办、宝安区人民政府、龙岗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3.实行水资源总量分配制度。按照“以供定需”原则,研究制定区域或行业水资源总量分配方案,在2010年底前开始实施,使城市供水逐步从“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探索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市场。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4.统筹建立公平高效的全市供水价格体系。在实施水库联网调度的前提下,根据特区内外现有原水供水水价水平,采取分片分步调整的策略,2010年底前分阶段实施,建立特区内外统一的水价体系,实现原水供水同城同网同价;开展非传统水资源价格研究,纳入全市供水价格体系统筹平衡。主办:市水务局、物价局。协办: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二)完善城市水系保护体系。

1.加强城市蓝线管理。抓紧完成深圳城市蓝线规划的审批,尽快出台《深圳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加强对全市河道、水库、湖泊、水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的保护和控制,对蓝线内的土地和水域实行严格管理,禁止擅自填埋或占用,逐步清理已占用蓝线内空间的违法建筑;在蓝线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蓝线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扩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开展纳入水资源规划的供水水库保护区划工作。

主办:市规划局、水务局、环保局。协办:市国土房产局、法制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2.实施一级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加快一级水源保护区征地转地及附着物补偿工作,依法处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和窝棚,清理、迁移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设施和污染源,实行封闭式管理,种植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库消落带、库滨带生态湿地等水源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建立水源地安全保护体系。2008年底前率先完成13宗主要供水水库的隔离围网工程建设,2010年底前全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面实行封闭管理。

主办:市水务局、国土房产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农林渔业局、环保局、查违办。

3.加强山塘湖泊的养护管理。将山塘、湖泊纳入全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及防洪排涝系统中统筹考虑,制定山塘、湖泊管养办法和标准,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对现有管理主体不明或水利设施不达标且管养单位没有能力进行维护改造的,明确市、区水务部门的管理职责,按照“谁管理、谁投资”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改造和养护方案,实施必要的改造和养护工程,将山塘、湖泊建设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亮丽风景线。

主办:市水务局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国资委。

(三)积极推进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抓紧制定雨洪资源利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将雨洪资源利用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项目前期阶段的各个环节。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间安排的新、改、扩建项目均应建设雨洪利用设施或雨水滞留设施,道路、广场、庭院等应设计建设透水地面,削减洪峰流量,就地处理面源污染。加快雨洪利用项目建设,以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为全市雨洪利用的重点区域,开展城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及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2010年底前建成10项以上雨洪利用项目。

主办:市水务局、规划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建设局、环保局、城管局、法制办、气象局。

2.推广使用再生水。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规划》,编制全市再生水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2010年底前建成滨河、罗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推进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为动态水源的河道生态补水系统建设。建设再生水供应系统,向用户提供优质再生水,用于工业、市政等用途,逐步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通过政策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在物业小区及各类园区逐步推广使用雨水或再生水作为景观用水;从事洗车、洗浴、游泳、水上娱乐等业务的,应安装使用循环用水等节水设施。

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工商局、城管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3.做好海水淡化技术储备。深入开展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和相关政策的前期研究工作,结合供水安全、用地条件、能源供应、用水需求、海水水质等因素,研究按照“水电联产”模式,依托我市电源项目规划预留建设规模化海水淡化设施用地,储备建设能力。近期继续推进盐田5000m3/d海水淡化试点工程建设。主办:市水务局、发展改革局。协办:市贸工局、科技信息局、规划局、深圳市水务集团。

(四)继续强化节约用水管理。

1.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和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制度。严格执行《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单位用户实行用水申请许可制度和定额用水管理。出台《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实行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制度,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设施不按规定进行验收的,不予核定用水计划。

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贸工局、规划局、法制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属供水企业。

2.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和社会建设。强化政府节水管理职能,加强区级节水管理力量,推动节水工作全面开展。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在各大媒体开设节水宣传专栏,推动各行各业及广大市民提高节水意识。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推广各种适用的节水技术、节水设备和产品,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限制耗水型器具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全市公共场所和所有用水户使用节水型器具。2010年底完成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并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

主办:市水务局、编办。协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成员单位。

(五)全面加快城市排水网络建设。

1.加快市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着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污泥处理厂三大建设任务,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规划的25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任务和寮坑、老虎坑、南山、上洋等4座污泥厂的建设。特区内完成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工程和管网清源行动,彻底扭转污水错接乱排、雨污混流污染

水环境的局面;特区外全面完成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新建进厂主干管800公里,开展市政排水管网覆盖区域的清源行动。推进排水达标小区建设,将排水达标作为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评选条件之一。上述三大任务由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前期工作、任务分解和整体督办,宝安区人民政府、龙岗区人民政府和市光明新区管委会负责管网项目的组织实施,深圳市水务集团、招商水务公司等特许经营单位负责其经营范围内相关污水项目的建设实施,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成员单位全力配合,确保按计划完成水污染减排任务。

2.全面实施排水许可制度。市规划、水务、建设、环保、交通、工商等部门互相配合,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涉及的排水事项协同把关,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实现雨污分流。建立各有关单位对排水特许经营单位的联合监管机制,发挥排水特许经营单位在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污水处理费与污染物削减率、污水收集率、水环境质量挂钩的考核体系。2008年底前完善相关机制。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成员单位,市教育局、交通局、卫生局、工商局。

3.加强政府排水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水管理职能,加强排水行业监管,统一管理排水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监管、污水费征收核拨、排水监督等工作;加强市、区两级排水管理力量,2008年6月前完成排水监管能力课题调研报告,提交方案报市政府决策,建立市区对应、覆盖全市、监管有力的政府排水监管架构体系,全面提升政府排水监管能力。

主办:市编办。协办:市水务局、财政局、改革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下载水资源利用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资源利用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贡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自贡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自贡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面积4372.6平方公里是闻名全国的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和70年建市史,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

    本溪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本溪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本溪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61m3,是全省人均量的2.5倍。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有12条,流域面积100 km2以......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新疆省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0日~8月26日 调查地点:新疆省 调查对象:新疆省农民及市民 前言:新疆省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也是我过严......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资料来源:2012-4-19 中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十堰二中 何敏一、说教材本节属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本章前两节介绍了“水环境”的特点,本节阐明人与水的相互关系,知识......

    家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家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 8×108km3,其中97%为海水。而占地球总水量2. 53%的淡水中70%分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冰帽状态存在,30%以地下水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1 国外研究进展 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为了推动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研究,国际水资源学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三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班级:学号:姓名:考点:1、掌握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2、理解目前世界上淡水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知识整合:过关训练: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