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能钙事件分析报告
巨能钙事件分析报告
一、事件经过
2004年,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巨能钙含过氧化氢(双氧水)可能致癌的消息,引起社会很大反响。卫生部高度重视此事,立即向巨能钙生产企业——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并三次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家对此事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委托天津市卫生局和北京市药品监督局做好对企业的调查取证工作。据专家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的安全性评估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尚无足够证据认定过氧化氢是致癌物。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曾对过氧化氢残留高达1.5%的鱼翅进行评价,但无足够证据表明过氧化氢具有致癌性。过氧化氢本身并不稳定,在搅动、加热或光照后容易分解成水和氧气,我国和国际组织均未制定固体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按照巨能钙的推荐食用量,产品中的过氧化氢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二、事件原因分析
1.外部:(1)对产品的质量问题了解不到位
(2)对信息的真实性与否未核实
(3)相似事件下的社会大环境氛围紧张 2.内部:(1)公司内部在对外传达信息是自相矛盾。
(2)申报有关部门时是否是否将含有双氧水成份列入申报资料这个关键问题不得而知。
(3)声称添加双氧水是工艺需求,但出现了有的巨能钙检测出双氧水而有的却没有双氧水的现象,与事实不符。
(4)未充分了解自身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
三、整改措施
1、律师声明
2、新闻发布会
3、发表公开信
四、责任分析及考核
媒体报道巨能钙含有过氧化氢可致癌引发了巨能钙产品危机,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公司组织召开专家专题会议和北京药品监督局取证,为巨能钙洗白,责任在于媒体的及时性和不了解巨能钙的成分。
五、启示
1、公司对危机人士和准备不足,应急反应迟缓,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2、公司以自我为中心,忽略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是公司生产和发展的动力和能量,没有消费者,公司根本无法经营下去,所以要注重消费者多的利益,这样才能盈利。
3、危机公关措施不利,与媒体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不足,处于被动状态。
4.公司内部在对外发布消息适应协商一致,口径一致。5.各相关人员应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确保符合相关规定。
6.公司应协调好与外部各方的关系,防止虚假消息的传播,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当我们的企业面临突发危机事件时,要重视危机,迅速反应,以真挚的态度面对,少些抗辩绝不逃避,提前介入而非被动反应,积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积极与寻求媒体、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力争在日理清真相,突出重围。
第二篇:和颐事件分析报告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分析报告
从4月5日晚到现在,和颐酒店女生遇袭话题微博阅读量已达到20亿,社会话题排行第一。该事件最终并未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却为何刷爆微博和朋友圈,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其背后反映了什么信息?作为酒店安全管理人员,反省目前酒店安全工作现状,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警醒,也是一次警告。重新思考如何才能有效的保障酒店客人的安全,挽回失去的客户信任度。
根据种种分析,不难看出两点问题:
一、该事件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关注程度,说明受到过类似侵害的被报到或被隐藏的事件多不胜数,而我们的相关人员却无所作为,网友的愤怒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酒店的安全系统存在极大问题,无法有效识别酒店出入人员的身份及无法完全抵制色情行业对酒店业的侵害,导致大部分群众对酒店产生信任危机。
酒店保障员工及客户安全的主要措施
酒店经营者在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应根据本酒店实际情况,制定酒店安全工作计划,这样可以防止犯罪,减少损失,确保酒店安全。在遵守酒店安全计划的前提下,酒店对客人的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要时刻确保客人安全,对进入酒店的人员要严格控制,非住宿、消费的外来人员要从员工通道进入,进入酒店的人员并不都是守法人员,服务人员在掌握自己应具有的技能外,还应学会发现、识别可疑人物的本领,发现疑点要及时向保安部取得联系,进行进一步监视,以防犯罪行为发生,确保店内所有人员及财产安全。
经常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员工是直接向客人提供服务的,员工安全意识的增强及正确的安全工作方式,能消除很多不安全因素。对服务员要进行认真的挑选,在招聘员工时,应严格要求,防止一些思想不健康、不良人员混入酒店员工行列,应建立一套完美的培训制度,对所有招聘的员工要经常性地进行培训教育,用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员工专业知识培训还包括树立正确的酒店意识,要求员工熟练掌握酒店各种设施的安全操作及正确执行的方法等。除了专业知识,对员工的培训还应着眼于其它方面,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在掌握专业知识外同样了解其它相关知识,如: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国家政策法规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内部安全管理、配备安全帽防范设施设备
有很多发生在酒店里的案件,同酒店内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酒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安全防范制度,加强监控室人员全天候值班,加强对酒店所控制范围内场所巡查,以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另外,酒店的安全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先进的安全防范设备设施,要利用一些先进设备,以防止安全隐患。如:视频监控系统、安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电子门锁系统等。
保证酒店的财产安全
酒店是拥有大量财产及物品的企业,这些财产及物品是酒店正常运行、服务客人的物质基础,酒店应制定相应措施确保酒店财产安全,不仅要防止外来人员的偷盗行为,同时还要防止员工、客人的偷盗。对外来人员,要加强入口控制,发现疑点要及时报告,保安人员应注意外出人员携带的物品;对于员工,要时常进行思想教育,录用新员工时,要注意他们的人品,对一些思想不健康者,严禁录用;对于客人,应把属于酒店的物品标上标志,如:枕巾、桌布等,对一些作为纪念的物品,可供出售。加强对安全管理观念的重视
酒店安全管理是一个规模复杂而又不能对其放松的工作,由于酒店作为公共场所,具有流量大、人员复杂、彼此不相识的特点,因而犯罪分子往往以此为理想作案目标。又由于酒店安全管理是以设施、设备和安全措施为主要对象,而这些设施,设备分属于不同部门,这就给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何弄清各个部门对安全的落实工作?这就要求酒店每天必须要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做好酒店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为了防犯于未然,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定期检查,通过检查,才能了解安全工作状况,才能发现隐患,才能有目的地采取防范措施。安全检查内容要涉及酒店内各个方面,哪怕是天花板、阳台的检查,安全部要尽职尽责,全面负责客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和规定,维护酒店正常经营秩序。另外,要采取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如: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技术防范等,通过对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最大可能地保证酒店安全。
新形势要用新思维,新方法
酒店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障酒店全体人员的生命免受危害,人的身体不受任何损害及保障酒店所有人的财物不遭受任何意外损失。但是新形势下的经营环境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进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应该抓往这些难点,开拓新的思路、新的管理方法。酒店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劳动力离不开员工,所以说员工对酒店来说有较强的依赖性。但由于酒店对员工的工作要求较高,往往使员工跳槽,因此酒店员工流动频率居高不下,这就加大管理难度,包括安全管理的难度,有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另外就是增强对防恐、防疫意识,有些国家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经济上的企图,对一些国家发动一系列战争,进行政治,经济上的干预,使一些恐怖事件不断发生。如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全球酒店业陷入新的恐慌,防恐成为现代酒店安全管理的新课题。对于防疫,由于近年来人们盲目追求物质文明享受,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使各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发生,亚洲的“非典”,非洲的“霍乱”,欧洲的“口蹄疫”,这些疾病具有较强传染性、较高不治率,使人们一度惊慌。
这就给现代酒店带了新的课题,在处理一般的安全问题,还应考虑这些防恐、防疫事件,以使酒店上下安全。
对于酒店这些危机,由于环境的不可控,酒店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考验,危机所引发的后果都是惨重的,往往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但是,如果处理的好,不但可使损失降低,而且有可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带来长远经济利益。因此,酒店要重视突发事件的管理,应建立一个科学的酒店危机管理机构、健全的酒店法制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健康的酒店运营环境,虽不能阻止这些危机的发生,当危机来临时,至少可以降低带来的损失。
第三篇:地铁追尾事件分析报告
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分析报告
一、事故概述
2011年9月27日14:10分,上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期间14:51分列车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两列车不慎发生追尾,14点51分,虹桥路站至天潼路站9站路段实施临时封站措施,其余两端采取小交路方式保持运营,启动公交配套应急预案,公安、武警等赶赴现场协助疏散。截至2011年9月27日20:38分,两列事故列车内500多名乘客已经全部撤离车站,经初步统计,约有伤员40余名,大部分为轻微伤乘客,未发现重伤。
其实,今年7月28日晚,10号线地铁已然发生过司机开错方向的咄咄怪事!幸运的是,当时没有发生追尾事故,这次则没有上次那么幸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开错方向”后,上海地铁运营方相关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由于列车采取严格的运行自动保护系统,不会发生追尾事故。话音甫落,10号线地铁便轰然追尾,狠狠地给了“信誓旦旦”一记耳光。
10号线驶错方向,归咎为信号故障在信号升级调试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突然发生“信息阻塞”而造成信号指令延误所致。而这一次,同样归咎为信号故障“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为何上海10号线地铁两次都是出现信号故障?
更诡异的是,记者调查发现,为上海地铁10号线提供信号系统的,正是甬温线信号系统供货商之一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下称卡斯柯)。犹记得温州动车事故后,中央严令铁路系统查缺补漏,全面整改,为何卡斯柯信号系统仍能在“追尾事故”中出大问题?
二、事故原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9.28上海地铁10号线的追尾事故这次官方说是因停电造成。1,难道动力电、信号系统电都只有一个回路,没有备用电源? 2,如果因动力停电,前行车停在豫园--老西门区间里,那后行车在豫园站也开不出去(或也会在区间自动停车)怎么会追尾? 3,如果动力、信号电源全部停电,行车转为人工调度,就应转用站间电话闭塞,值班员的站间电话总会有吧,在确认前行车已到达邻站、区间空闲情况下再放后行车,还会出现追尾吗?
1.技术方面
再先进的系统未必就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比如地铁,比如奥的斯电梯。
2.安全管理流程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应急管理不到位,设备设施维护、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3.管理体制(监管、人才等问题)
当然,卡斯柯信号系统出现问题,其背后是人出现问题。“7·28”地铁开错方向事件之后,上海地铁运营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信号系统升级中的全程监控,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果真正全程监控,为何时隔两个月,10号线再度发生事故?而且,不只是信号系统有问题,8月2日上午,10号线还出现了车门无法打开的故障。问题如此密集,表面看是机器的责任,实际上是人的责任。亡羊不补牢,必然继续亡羊,哀之而不鉴之,必然重蹈覆辙,哪怕引以为鉴了,但思想稍有松懈,安全事故同样会发生。
这起事故虽信号故障在前,但造成事故完全是人为。已知信号故障,并决定改为电话闭塞放行,这在行车组织中都有明确规定,调度命令怎样传达,包含哪些内容,哪些人受令,该做哪些确认,放行的程序该做到什么。
“在目前国内的交通行业中,地铁人才技能最低,专业人员最为短缺,而应急能力也较差。”
供职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调度所的蔡于,对85起10分钟以上严重晚点事件的应急处置做过详细分析,其中处置盲目、不够合理的17次,信息沟通不畅15次,缺乏整体观念13次,决策不够果断8次,缺乏对事件影响的预判力、分工不够明确、作业不够规范各有7次,未合理利用设备条件、对现场控制能力差各有4次,而随意变更调整方案也发生过3次。
一位上海地铁车站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介绍,公司有多项应急预案,但由于列车夜间要进行维修护养、白天运营高峰期又难以进行演练,在演练上并不到位。此外,诸如火灾、恐怖袭击、疏散乘客等应急演练平均每月举行一次,针对运营调度方面的演练却较少。在技术上,列车安装自动安全导向系统之后,更依赖于自动化系统,人工调度方面的演练几乎没有进行。
成熟的专业人员储备不足,经验不足的年轻工作人员,又在地铁追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匆促上阵,上海地铁的惊魂一幕,更深的原因即在于此。
4.地铁规划
从1995年正式运营的首条线路算起,上海地铁至今仅有16年运营史。但在这不足20年的时间里,上海地铁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里程。资料显示,以2010年为界,伦敦地铁用了147年总线路达到408公里,纽约地铁历经106年总线路长达370公里,巴黎地铁用了110年达到了215公里。而上海地铁截至2010年6月30日已开通运营11条线,运营里程达420公里,一举赶超伦敦成为世界之最,国际地铁协会(COMET)称之为“创造了世界地铁建设史上的奇迹”。
“神速”并未停歇,上海宣称到2015年,全市地铁运行总里程有望延伸突
破600公里。
国内其他较大城市虽略有滞缓,但在国际上亦属“神速”,北京地铁自1969年建成首条线路,至2010年底运营里程336公里;广州地铁自1997年通车,运营里程222公里。
然而,“年轻”的中国地铁,在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也很容易受伤。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廉明撰文称,中国城轨及城际轨道交通正在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和运营这些突飞猛进的线路。
“中国的地铁起步晚、起步低,虽然在高速发展,但软实力不足,特别是专业人才急缺。”一位参与中国地铁建设与科研的资深轨道专家对《财经》记者说。
上海地铁的快速发展堪称全国地铁的典型样本,而上海地铁的血的教训,亦当为全国地铁运营管理者殷鉴。
三、教训总结和解决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随着地铁列车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不断提高,运输密度的不断加大,列车速度加快,要求列车运行控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地铁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从此次地铁相撞事件,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1)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第一要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后发优势,决定了大量启用自动化的先进设备,并利用其列车超速防护、自动驾驶等功能保证行车安全,但往往忽视了人的作用。一旦设备失灵,司机处理不当,最终将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扎实做好提高运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素质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2)加强对产品的试验、检测和认证工作。地铁运营前的车辆及机电设备采购到位或技术升级后,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试验、检测和认证工作,以最终保证技术装备在运营中的安全稳定运行。
(3)及时对地铁的运营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的风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可抗力因素),以便预先规避风险。风险低的风险源由于普遍不受重视,反而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因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拓展探究
在此次地铁追尾事故中,很多市民都不约而同的提到“7·23”温州甬温动车追尾事故。由此可见,动车追尾、地铁停驶,已经对普通市民的内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地铁虽然不及铁道运输繁忙,但也是维系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环节,连续发
生的公共安全事故已经让广大市民坐立不安。
此次事故并非个案,长久以来,地铁事故在国外也频频发生。
日本地铁毒气事件
1995 年 3 月 20 日, 东京地铁车站发生毒气事件, 造成 12 人死亡,5000 多人受伤。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铁列车失火
1995 年 10 月 28 日,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一列地铁列车失火, 造成300 多人丧生, 其中多数人死于毒气中毒。
德国科隆发生地铁列车撞击事故
1999 年 8 月 23 日, 德国科隆发生地铁列车撞击事故, 造成 67 人受伤, 其中 7 人重伤。
英国地铁事故
2001 年 8 月, 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事件, 造成 6 人受伤。
2003 年 1月, 英国伦敦发生地铁列车撞月台引发大火事故, 至少造成 32 人受伤。
2003 年 8 月 28 日, 英国首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突然发生重大停电事故伦敦近三分之二地铁停运,大约 25 万人被困在伦敦地铁中。
2003年 10 月 19 日, 2003 年 10 月 19 日,英国伦敦地铁发生列车出轨事故, 导致 7 人受伤, 其中 1 人伤势严重。韩国地铁火灾群死群伤
2003 年 2 月 18 日上午, 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人为纵火事件, 导致198 人死亡, 147 人受伤。
俄罗斯地铁事故
1996 年 6 月 11 日, 俄罗斯莫斯科一地铁列车在行进途中突然发生爆炸, 造成 4 人死亡, 7 人受伤。
2004 年 2 月 6 日上午在莫斯科地铁发生的恐怖袭击爆炸事件造成爆炸共造成 39 人死亡, 134 人受伤。死亡人数可能会超过 100 人。
美国地铁事故
1991 年 8 月 28 日,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发生地铁列车脱轨事故, 造成至少 6 人死亡, 100 多人受伤。
2005 年 1 月 22 日, 在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个地铁车站的站台上发生大火,这个地铁车站是地铁 C 线和 A 线的交叉点, 火灾导致该线路将停运多年。
曼谷地铁两列车相撞事故
2005 年 1 月 17 日, 耗资 28 亿美元兴建, 通车只有五个月的曼谷地铁, 是在当地今早上繁忙时间, 发生两列列车相撞事故, 造成二百人受伤, 初步调查是由计算机系统故障导 致事故。
巴黎地铁事故
1995 年 7 月 25 日, 法国巴黎一列地铁列车发生炸弹爆炸事件, 造成8人死亡、117 人受
伤。
2005 年 8 月 6 日下午 4 时 30 分巴黎地铁 4 号线发生一起火灾事故,12 名乘客因吸入过量浓烟而入院接受治疗。
这一系列的事故应该足以引起我们对于地铁事故的重视,此次发生的事地铁追尾事故,但我们不能只重视我们身边已经发生的,谁也不能说以上这些发生在国外的事故在中国就一定不会发生。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其他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我们也应该加强防范,防患于未然。
第四篇:2013年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
2013心脑血管疾病
监测分析报告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性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县自2000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在2009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网络直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对我县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我县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40.81/10万)居我县总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52.19/10万)居第四位,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县除肿瘤外又一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
二、目的
为了分析评价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我县近期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2013年全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信息,现将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口资料:总人口采用县统计局2013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
2.病例来源: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来源于我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病例,报告覆盖率100%。
3.监测内容:收集了2013年我县户籍人口中在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种、第几次发病、疾病诊断依据及诊断单位等。
4.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
5.数据录入: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6.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四、质量控制
全县镇区以上医疗单位报告覆盖率100%;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镇区以上医疗单位上报的心脑血管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保证登记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准确性,要求漏报率<2%;定期反馈给各个相关医疗单位,由他们进行随访登记,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测结果
(一)一般情况 1.性别、疾病类型构成
全县2013年共报心脑血管病例数有4039人,男性2117人,女性1922人,分别占52.4%、47.6%。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627人,男性303人,女性324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7.50%、8.02%;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412人,男性1814人,女性1598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4.91%、39.56%(表1)。
280.88/10万;心血管发病627人,粗发病率52.19/10万;其中男性303人,女性324人,男性粗发病率47.91/10万,女性粗发病率56.95/10万(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统计表 男
类型 人数(人)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合计 303 1814 2117 发病率(/10
万)47.91 286.84 334.76
人数(人)324 1598 1922
女
发病率(/10
万)56.95 280.88 337.83
人数(人)627 3412 4039
合计 发病率(/10
万)52.19 284.02 336.21
2.脑血管发病情况 2.1脑血管发病分类
脑血管病例包括蛛网膜下出血(I60)、脑出血(I61)、脑梗死(I63)、脑卒中(I64)。2013年全县上报的脑血管病例3412人中,蛛网膜下出血85例,占2.49%;脑出血1060例,占31.07%;脑梗死2264例,占66.35%;脑卒中3例,占0.09%。从发病构成看,脑梗死、脑出血占总脑血管发病的97.42%,说明还有一些轻型病例可能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没有就诊或没有被重视造成一定程度的漏报。而由于诊断水平和调查员水平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分类的信息偏倚(表3)。
2.4诊断级别
2013年全县上报脑血管病例中,省市级的诊断单位占1.61%;县级诊断占97.71%;镇级诊断占0.38%;村级诊断占0.29%(图2)。
图2 脑血管发病诊断级别构成村级镇级县级省市级
3.心血管发病情况 3.1心血管发病分类
心血管发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2013年全县上报的心血管病例627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614人,心脏性猝死13人(表4)。
表4 2012年心血管病发病分类
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合计
发病数(人)
614 13 627
构成(%)97.9 2.1 100
发病率/10万
51.1 1.1 52.2 3.2心血管按月份发病情况
由图3可见,2013年全县心血管疾病高发月份在6月份,高达0.67/10万,最低发病率在3月和12月份,为0.17/10万。
图3 2013年心血管病发病率6.005.00发病率(/10万)4.003.002.001.000.00123456月份789101112发病率
3.3心血管发病诊断依据
全县2013年心血管疾病发病627例患者中,经CT诊断的有320例、临床+理化(生化)诊断的有119例、心电图诊断的有183例、临床及病史诊断的有5例,分别占51.0%、19.0%、29.2%、0.8%。
3.4诊断级别
2013年全县上报心血管病例中,市级的诊断单位占3.5%;县级诊断占90.3%;镇级诊断占1.1%;村级及其他的诊断占5.1%(图4)。
图4 心血管发病诊断级别构成村级镇级县级省市级
4.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全县2013年上报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在2013年内因该病死亡的例数有2318例,粗死亡率为192.95/10万。其中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有1691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有627人,粗死亡率分别为140.81/10万、52.19/10万(表5)。
表5 2013年全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死因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脑梗死 未分类脑卒中
合计
死亡数(人)构成(%)死亡率(/10万)
614 2 682 1004 3 2318
26.5 0.6 0.1 29.4 43.3 0.1 100
51.11 1.08 0.17 56.77 83.57 0.25 192.95
顺位 3 4 6 2 1 5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则保持持续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最高峰;脑血管疾病死亡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75~岁年龄
5.主要发现和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县死亡率高,位于居民全死因的第二位,严重危害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我县必须进行干预的疾病,而这两类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都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有关。从上述结果看,我县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县加强针对这些致病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尤为重要。
另外,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是做好疾病预警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辖区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健康教育、35岁首诊测血压、慢性病人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登记技术、诊疗技术、规范随访技术对疾病的群防群控以及发展转归有着积极有效地作用。
6.下一步工作计划
(1)总结经验,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为了分析评价我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严格根据省、市卫生部门相关要求,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并逐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制度。
(2)加强人员培训,熟练心脑血管疾病报告流程。为了让所有医务人员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各单位慢病医生多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专题培训,让医务人员加深熟悉该项工作并能熟练掌握上报流程,提高报告信息完整率、报告信息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减少漏报率。
第五篇:富士康跳楼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目录„„„„„„„„„„„„„„„„„„„„„„„„„1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的背景及问题„„„„„„„„„„„„2 问题的主要原因及理论依据„„„„„„„„„„„„„„„2 解决问题的方案„„„„„„„„„„„„„„„„„„„„3 方案利弊分析和决策„„„„„„„„„„„„„„„„„„4 结束语„„„„„„„„„„„„„„„„„„„„„„„„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的背景及问题
富士康科技集团系台湾鸿海集团投资,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
集团拥有FOXCONN自我品牌,在中国大陆上海、深圳等地设有近50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顿、洛杉矶等地设立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之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
富士康集团在2001跃居台湾民营制造商第一大宝座;2002获Business Week 选为全球IT公司100强第3名的殊荣,2009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身背诸多光环笼罩的明星企业,却在数月内接二连三发生员工“坠楼”的死亡事件。从2010年1月23日截至2010年5月27日,短短的四个月内“坠楼”事件居然高达十二件,这不禁让人想问:富士康,你到底怎么了?
身为富士康CEO的郭台铭,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
郭台铭,鸿海精密暨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创办人。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
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
2002出身的郭台铭,其管理理念带有深深的军队烙印,他认为:
• 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领袖应该带着霸气。
• 独裁为公,长官第一。
• 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但是这看似军令如山的管理理念,背后潜藏这什么样的危机呢?
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理论依据
军事化管理
富士康采用分明的等级制度、绝对的服从制度、严格的纪律制度和严厉的惩罚制度相结合的军事化管理。
这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拥有高效的执行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同时拥有更大的消极作用:
1、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内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2、强调员工整体的共性,压抑个人的个性,缺乏人文关怀;
3、企业缺乏民主气氛,员工想法难以引起高层注意;
4、高压管束将加剧员工的心理负担,并且极易引起反弹情绪。
最大限度追求泰勒模式
富士康的生产管理基本上追求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其有如下几个特点:
1、制定标准化动作;
2、控制完整工序的时间,严格到秒;
3、实行低底薪工资制度,计件得酬。
泰勒模式虽然能满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但却忽视了其他因素在提高生产率中的作用。例如员工满意度,员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
保密制度的过度泛化
1、以重罚来确保每个员工都需要遵循保密纪律;
2、在员工中实行信息戒严和信息封锁;
3、过度推行保密协议,扩大了保密协议的范围。
保密制度是获取订单的重要保证(容易获取客户信任)同时也便于管理(员工之间信息封锁)。然而这也使得员工对企业及员工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由拥有不满情绪的员工披露企业信息,易引起外界误解。再者,过度的施行保密措施,容易造成员工心理高压。
过于依赖大客户
富士康让大客户过多地干涉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听从大客户对于企业内部人事的任免,并且遵循大客户的要求只以当地最低工资为标准核算人工成本。这样做的优点是,对争取大客户的订单较有优势。然而缺点却是导致人员离职率高,也造成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高度不一致。
解决问题的方案
管理上的改进
从企业内部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必须重视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加强员工与上司及员工间的沟通;
2、在人员选拨上要做到公正公平,对“台干”和“陆干”须一视同仁;
3、应该充分调动员工自身参与管理的热情,积极主动的;
4、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开放员工的言论自由,民主;
5、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和安抚,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
6、改善薪酬制度,提高基层员工的待遇。
从企业外部来讲:
1、寻求政府的政策扶持,2、呼吁社会帮助,3、各界媒体的宽容。
战略上的转变
单纯的代工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依赖于上游企业,订单几乎无利可图,对于企业来说,代工的各项成本都处于上升阶段,企业只能无奈的走向压缩用人成本,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企业转型有两种方案供参考:
1、建立自有品牌,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力更生的转变;
2、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力度,注重新技术的开发。
方案的利弊分析和决策
从富士康的技术现状来看,它虽然拥有诸多在工艺制造领域的知识产权,但却缺少软件研发的内核,如果采用购买的方式,各种技术许可的费用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所以,本小组认为,第二个方案暂时不可选。
我们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建立自有品牌,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力更生的转变。原因如下:
历史趋势
通过压榨工人降低成本必将被历史淘汰,工人薪酬福利的提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富士康通过加班给加班费的方式,刺激员工们长时间加班,而且加班时间远远超出了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富士康让每一位员工长年累月只做一件事情,把人当成了机器,捆绑在了生产线上。这两方面逐渐让员工变成了不健全的个体。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代工企业,正是因为这种极端不利于个体发展的模式,最后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成功转型的先例(比亚迪、格兰仕)
与频繁扩散迁移以获取更廉价劳动力的富士康不同,国内另外两家代工巨头比亚迪、格兰仕的制造基地一直牢牢扎根在深圳、顺德、中山。
本小组认为,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基于后者的成功转型。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最早靠跟富士康抢夺电子产品代工而不断壮大市场,在手机零件和手机代工领域迅速崛起,是全球第一大二次充电电池生产商。
2003年1月,比亚迪以2.96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进入汽车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打响了品牌。以微波炉代工闻名的格兰仕,也逐渐创立自身品牌,开始在空调、小家电、冰箱、洗衣机等领域拓展,向综合性白色家电集团转型。
转型不成、完全依赖国际订单的富士康,在2008年、2009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受到严重影响,相比之下具备自主品牌的比亚迪、格兰仕受影响较小。比亚迪和格兰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价值链的拓展和延伸,只有单一代工模式的富士康,其利润只能依赖于降低成本,企业的发展差异就不可避免,“单一代工模式已是黄昏产业,国内劳动力不可能被无限压榨,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发展之道。”
结束语
我们认为,在大规模制造、大批量销售、微利经营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富士康(FOXCNN)品牌的发展历程会对中国众多处于微利的企业很有启示意义;
在微利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品牌的涵义,重新思考品牌发展的路子,重新确定品牌建设的模式;
一:品牌生存要以规模经营为基础;
所谓品牌,应该依附于产品或服务形态上,而产品与服务提供量的大小决定了品牌的生命周期和价值大小;需求量大并稳定的产品与服务,其品牌的生命周期就长、价值就高;因而产品与服务的大量提供是品牌存在的基础。尤其是在微利时代,产品与服务的份额大小直接决定了品牌的现实生存基础。富士康(FOXCNN)的大量制造、大量销售为其品牌的生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中国的众多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以严格的生产工艺水平、高标准的产品质量而提供的大批量产品销售份额是自己品牌生存所必需的基础;
二:品牌内涵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任何品牌必有自己的独特内涵,这里所说的内涵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花哨的承诺、哗众取宠的图标,而是真正能为顾客提供价值的服务功能;因而技术的创新是品牌价值的内涵;富士康(FOXCNN)孜孜不倦地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为其品牌赋予了有价值的内涵;从精密组件、机箱材料、准系统组装技术到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e供应链技术等,富士康(FOXCNN)的品牌内涵不断得到丰富;表现为“INTEL INSIDE,FOXCONN OUTSIDE”(内有英特尔,外有富士康)、“ ONE-STEP SHOPPING”(提供一次购足)的品牌涵义。可是中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仍然还需重视、还要化大力气去实现,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内涵,跳出单纯的价格竞争陷阱。
三:品牌经营应重视“成本领先”的战略;
在微利时代,品牌不一定意味着高成本,“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经营方式是品牌应对激烈竞争所必需的手段;科学而又严格的管理体系为实施“以成本领先为导向”战略的保证;富士康(FOXCNN)“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使其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始终保持向上快速发展的优势;然而中国许多企业在管理体系方面的弱点,使得“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战略得不到有效的长期实施,无法在行业中站稳脚跟;重视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企业寻求品牌成长而不断要练的内功。
四:品牌发展要参与到全球化产业中去求发展;
富士康(FOXCNN)在全球化经济的格局中,以自己的大量生产、优质产品、技术创新及成本优势参与到全球IT产业链中求发展,与全球化产业共同成长,以全面系统的配套能力给国际大客户提供一次购足的整合系统服务,建立自己的行业地位;而不是只在自己所处的区域市场自成体系地发展,因此成就了它今天的辉煌;而中国的许多企业还只是在组装产品方面发挥成本优势,未能参与到全球化的产业链中去,不得不落到产业价值链最低的组装环节,处处受制。要敢于参与到全球化的大产业链中去求发展,与全球化产业共同成长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品牌”走向“自主品牌“是中国企业的历史责任。
富士康(FOXCONN)在微利时代发展的模式,给中国的众多企业及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品牌发展案例。相信中国企业在这微利时代,也将以自己的品牌实践走出一条独特的自主品牌之路,铸造成自己的、生命力强劲的国际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