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磨山公墓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目 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规划依据...........................................3 第三章 规划原则及目标.....................................3 第四章 规划范围、时限、性质...............................4 第五章 现状分析...........................................5 第六章 规划整体构思.......................................6 第七章 规划结构分区.......................................8 第八章 规划功能布局.......................................9 第九章 建筑风格取向.......................................9 第十章 道路交通规划.......................................9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规划....................................10 第十二章 保护措施规划....................................10 第十三章 防灾规划........................................11 第十四章 工程建设规划....................................11 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11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
图 件..................................................12 1 项目位置图...........................................13 2 1:500地形测绘图......................................14 3 总体规划图...........................................15 4 规划功能分区图.......................................16 5 道路设计图...........................................17 6 标志牌效果图.........................................18 7 规划意向效果图.......................................19 8 施工总平面图.........................................20 9 入口广场片区施工图...................................21 10 第二个停车场片区施工图..............................22 11 道路坐标放线图......................................23 12 道路和挡土墙施工图..................................24 13 标志牌施工图........................................25 14 墓碑施工示意详图....................................26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一、总则
1.1按照西盟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总体布置,为促进地区民政殡葬事业的规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1.2本规划是西盟县公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范围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本规划制定的条款执行。
1.3本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西盟县民政局组织实施,并享有解释权。
二、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7年第225号)。
2.2《殡葬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
2.3《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1992年)。
2.4《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民发[2008]203号)。
2.5《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
2.6《云南省公墓管理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1997年)。2.7《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291号)。
2.8《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墓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9《西盟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
2.10西盟县南磨山公墓建设用地图。
三、规划原则及目标
3.1合理规划,总体布局原则:国家对殡葬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云南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规定,西盟县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指示和安排及具体要求,是本规划的最基本依据。
3.2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现代规划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本规划从公墓的现状,近期和远期的建设等方面,都充分注意和体现实施这一原则(其中绿化率是我省公墓建设审批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本规划的一个重点。本规划绿地率>40%)。
3.3个性鲜明,追求文化品位原则:殡葬文明,文化品位,表现墓园的个性特征,是本规划强调的重点,是区别于全省公墓的个性所在,也是下一步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本规划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景观资源。求取园林与陵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与功能的多方面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的个性与风格。
3.4 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原则:规划按合理分期开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采取滚动发展的方针,边投入、边建设、边经营、边收益。确立合理的规划布局与结构,合理的容量规模,合理的设施规模,合理的功能分区,使发展规模能保持园区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又能有效促进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的协调发展。
3.5规划目标:本规划力图在规划期内,将西盟公墓园建设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品位高尚,极具地方特色,既秉承传统,又具有强烈现代感的园林式墓园,使其成为我市殡葬文明的典范。
四、规划范围、时限、性质
4.1规划范围:项目位于西盟县县城城西南部,孟连至西盟公路旁,隶属勐梭镇班母村。该地距县城约6公里,距新建成的西盟县殡仪馆4公里,距离班母村富母乃村民小组3公里,占地面积约81亩(5.4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公顷).4.2规划时限:
近期:2012~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4.3规划性质:县级殡葬设施,社会事业性服务设施。
五、现状分析
5.1该地块在南磨山腰,孟连至西盟公路左侧,南北长约300米,东西长约190米,地形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相对高差42米。整体地形南北两端坡度较大,中部现有的遗体公墓区较为平缓,属现代殡葬用地中的较好地块。
5.2规划范围内,按坡度划分为山地规划。5.3宜作山地墓葬用地,适宜作生态墓地。
5.4范围内地质条件良好,植被良好。大环境内,具备给水、排水、供电等基础功能。
5.5现状分析结论:该用地属殡葬用地中的较好用地,完整紧凑。通过精心布局,合理开发,寻找与该地自身匹配的恰当规划,可建成较好公墓,成为我市推行山地殡葬建设的典范。
5.6现状中需要认真处理的是山地洪水期间的排水问题,这是本公墓安全的最大问题,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关键问题。
5.7根据预期要求,陵园应有墓穴7000位。计算结果如按每墓位用地4m2,考虑绿地、道路、活动空间等,园地面墓位可满足要求,如加上休憩空间利用,具有极大发展空间。
5.8范围内林地的使用:林地可开发为树葬等墓型,直接利用;其余部份林木可视景观需要予以保护使用;极少部分林地,因墓穴用地,需移植或砍伐。但总体均应按整体梳理、分期砍伐(移植),建后补种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并增配树种的逐步调整方案处理。
六、规划整体构思
6.1墓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它规划设计。墓园规划,首先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墓园规划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文化内涵、性质、功能、土地开发方式、管理经营方式等方面。
6.2强烈的人文因素,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哲学的、地域的、风俗的、习惯的种种因素,构成丧葬文化的主体内涵,墓园文化因此显得古老和传统;同时,社会的发展,墓园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稳定中产生新的变化;再则,西盟作为打造发展狂欢佤部落生态旅游县城的特殊地位。这就要求该墓园规划要做好民族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这是处理整个规划设计的主导线。
6.3现代殡葬业的性质,尤其是殡葬改革推行过程中的性质,也是墓园规划须注意的一个方面。其本质上是社会公益型事业,然而,鉴于投资方式、管理需要等,它同时也是经营型的一种特殊产业。管理者同时也是经营者。并且建设的投资、土地的开发利用等各方面,也都同经营的市场化密切联系。
6.4墓园开发同时具有时段性。墓园的开发,尤其是大墓园的开发,都有相当一个经营管理的时间跨度。尤其是中远期的墓园开发、经营、管理等运作,其过程中总出现诸如地价升值、市场趣向变化、墓葬形式变化等多种情况。规划的前瞻性因此显得较为重要。
6.5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墓园用地的开发,有其一经占用,若干时期内不会变迁的使用特征。因此对土地的计划开发顺序,利用方式等,也是墓园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6.6墓园建设投资方式,具有特殊性。分期投入及滚动发展是使用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投资的重大特征。投资,特别是首期投资,其投入重点的选择确定,是墓园投资中避免过量投入和不当投入的关键。根据经验,墓园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确定分期投入的范围、投入的量、具体内容等,均须在规划期内认真确定。
6.7墓园一经总体规划,其投资重点和顺序,大致这样展开: A、必要的基础设施的分阶段建设,包括道路、水、电、环境、防灾等方面。
B、墓园墓葬用地的规划、分区,进行区域的整理。
C、必要的墓园使用及服务设施,包括公共用地、休息设施、停车、回车场地、保安、餐饮、救护、通讯、厕所、特殊物品及用品的保管、存放、销售等各种设施;
D、围绕整个营运管理,最必要的管理用房,办公用房,员工用房等建筑,加工车间,车辆等各种管理设施。
E、最后才是进行由里及表的,体现墓园内涵与外部表现的标志性的建筑等建设。并同时完善整个环境的景观配置,绿化配置,最后构成完整的高品位的陵园特征。
6.8综合前述的现状分析及上述各方面因素的认识,产生西盟墓园的基本规划思路。
A、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不改变现有茂盛林业资源情况下,主要开发现有的荒地部分,提高土地利用率。
B、园区的道路系统,按使用便利、网络合理的原则布置。同时考虑消防通道等因素。采取园内环状公路布置,并横向联络的布局。入口分人行及车行道。横向联络采用步道连接。墓区内山地均以台阶式布置。总体形成完整的区域道路网络。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C、水系:利用周边水源,增加园区生动变化。沿谷地道路,作排水沟,接引山洪,流入公路涵道。
D、由道路构成块区。块区间的结合点,形成自然景点,置硬地、配景观,置休闲设施,满足墓园人群活动、游赏、休息等需求。
E、管理用房:办公用房、餐饮、休闲加工等用房,均布局在入口广场片区。该区考虑停车、滞留等场所场地。
F、建筑模式拟建议采纳地方民族特色建筑样式,求取其独特的佤族建筑风格。园林则因地制宜,求取江南园林的自然、灵动、灵秀。所有建筑、园林、道路、水体、景观统一而有变化,追求既大器、又婉约,深蕴文化,品味高尚独特。
七、规划结构分区
7.1整个墓园规划为下述功能结构区: ①广场用地区2470㎡(3.7亩);
②遗体公墓改造区18767㎡(28.1亩); ③骨灰公墓区16208㎡(24.3亩);
④防护绿地区53830㎡(80.6亩); 7.2按照墓园要求,至少应满足下列功能:
A、业务:a特种物品存、售、租、购;b展示、陈列;
B、办公:管理办公室;
C、休闲:a休息厅;b前庭后庭;c园区内各小憩设置。D、餐饮服务:a餐饮;b小卖。
E、员工生活:宿舍 F、保安:a消防;b保卫。G、环卫:厕所、垃圾存放点。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H、加工间:a石材加工、雕塑;b材料(水泥等)库存。I、道路广场、硬地、停车场
J、水、电:a水池;b水塔;c焚烧池。K、墓地
八、规划功能布局
8.1根据规划用地的周边环境、相关条件、区内地形状态、道路交通系统及各功能分区的需要,作出规划布局。
8.2墓园入口处新建墓园标志牌。
8.3入口部分主要为广场用地和园林绿化用地,主要有停车场、管理用房、公厕、休憩亭和焚烧池等,中部再设置一个次要的停车场和休憩亭,公路端部设置环形回车道。
8.4墓园区主要设置两条4米宽台阶式主干道,左右贯穿两条3米宽的园区次干道,其他墓区道路则按实际地形和墓区情况增设。
8.5周围现有的树林规划为防护绿地,需要加大保护力度。8.6休闲、游览、园林绿化等文化区:结合江南园林布置,墓葬区内,以山地规划为主线,配以亭、台、石等形成整体园区景观效果。墓园区可划分为数个小区,各区间交汇接合处,分设小景点,宜休息、聚散等,并配置硬地、休息等设施。各小墓区可分别定名,并以主体墓型定位。
九、建筑风格取向
建筑风格采取西盟佤族传统的特色造型,体现庄严大器。
十、道路、交通规划
10.1主入口道路宽8m,其中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
10.2园区步道:宽4m和3米,铺石(毛石、卵石等)路面。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10.3广场:设停车场、回车场1处,面积约1482m2(2.2亩)。
十一、基础设施规划
11.1给水规划:园区用水分生活用水和水体、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由山泉水引入,选择高地建蓄水池共1个。
11.2供电规划:园区所需电力120KW,连接当地电源。配电房置于服务区内。
11.3环卫规划:公厕设于主要停车场附件,同时配置化粪池,污水处理后作园区绿化灌溉用水。
11.5排洪规划:沿园区内道路路设排水明沟,引入公路水道。也可利用园内水系,作洪汛区排洪缓冲水道地,接入公路的排水道。
11.6园区内设固体垃圾回收点,沿园区道路设置果皮箱等。
十二、保护措施规划
12.1生态环境保护:
A、园区内地质状态良好,植被优良,生态保持完好,因此园区范围及周边相关地段在开发修建过程中注意保护。园区内现有植物,按“整体梳理,分期砍伐(移植)建设一处动一处,建设后补栽,同时增加品种”的原则进行。
B、园区内的所有生活服务设施禁止使用污染燃料,一律使用液化气及电能。
C、严禁在园区开山采石,砍伐植被,烧山开荒,拓展耕土。岩石景观等自然资源,需规划保护。
D、生活污水及粪便严格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引排灌溉园区植物。固体污物,专人清扫,集中堆放,统一清运处理,异地消化。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南磨山公墓总体规划
12.2沿红线区域外二十米,作园区保护绿化带,培植灌木及乔木,禁止砍伐放牧。
十三、防灾规划
13.1园区设立消防常备设施,注意建筑区域的防火,建筑与林区之间作防火隔离带。各建筑配置消防设备。
13.2园区内较危险区域设置防护设施。
十四、工程建设规划
园区建设主要涉及到的工程主要有道路工程,停车场建设,管理用房建设、公厕建设、标志牌建设、墓碑工程建设和园林绿化等工程。
十五、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600万元,其中县民政局向省、市民政部门申请补助资金570万元,申请县级配套前期启动资金30万元。
西盟县民政局
西盟县建筑设计室
第二篇:公墓规划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及推进殡葬改革酌有关要求,缓解由于城市空间拓展所导致的殡葬设施用地(主要是公墓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酌矛盾,2006年南京市编制了《南京市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其中,公墓体系规划是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
国内关于公墓体系规划领域的研究较少,总体进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编制内容和技术标准也远未形成共识。为了科学编制公墓休系规划,本文首先建构了由“三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组成的公墓体系规划编制内容,通过对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章梳理、实证研究、民意司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建立了公墓体系规划的南京地方技术标准。
2基本概念解析
公墓相关概念和公墓规划体系是本文研究的基础下台,但鉴于匡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首先就这两方面进行初步介绍。2.1公墓相关概念解析
公墓是公共墓地的简称,是公众安葬死者的遗体或骨灰的场所,是殡葬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
公墓在空间构成上分为三个层次:墓穴、墓区、墓园。墓穴分为骨灰墓穴、室内墓穴(包括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廊、骨灰墙等)、生态墓穴(包括植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三类:墓区由墓穴、穴间道、穴间绿地共同组成;墓园一般由 墓区、墓园道路、停车设施、绿化和建筑等五类用地组成。2.2公墓规划体系构成
公墓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体系相对应,也包括体系规划、选址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面。公墓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等级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三结构”的规划;公墓选址规划主要
任务是公墓的选址布局;详细规划主要任务是墓园的平面布局设计、环境设计和配套设施规划等。
3公墓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
本文从规划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不同类型的同层次规划(如城镇体系规划),初步构建了公墓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三方面的编制内容。
3.1等级规模结构的主要内容
公墓体系规划的等级规模结构是指公墓按照用地规模(或穴位数)排列形成的等级体系。是确定各公墓规模酌主要依据。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主要包括墓穴需求量预测、墓园用地规模分析和公墓等级规模划分三方面内容。3.1.1墓穴需求量预测
规划期内墓穴需求量包括规划期内累计死亡人数的需求量、迁移安置
量及不可预知量,并扣除规划期内产生的无主坟量。通过墓穴需求量的分
析。可分别预测出墓穴需求总量、分区县镇乡墓穴需求量、分区县镇乡经
营性和公益性墓穴需求量等。3.1.2墓园用地规模分析 鉴于墓穴类型多样、基园用地构成多样。首先分析出各类墓穴(包括墓区)的平均占地面积,然后结合各类墓穴规划预期比例、墓园五大类用地比例,综合分析出墓园用地总规模、分区县镇乡墓园用地规模、分区县乡经营性和公益性墓园用地规模等。
3.1.3公墓等级规模划分
在墓园用地规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公墓的规模标准(包括小型公墓、中型公墓、大型公墓)综合公墓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划分公墓的等级规模结构。3.2职能分工结构的主要内容
公墓体系规划的职能分工结构是指公墓按照不同职能组成的分工体系、是公墓建设标准酌主要依据。
公墓功能一般包括四大类:一是基本职能,是死者安息地,是埋葬死
者或其标志物的地方;二是文化功能,包括追思缅怀功能、传承功能和更生
功能等;三是生态功能;四是休闲功能。根据公墓所处区位、服务对象、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在满足公墓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对公墓的各项功能进行组合,突出特色功能,避免公墓功能的单一化局面,建立多元化酌职能分工结构。3.3空间布局结构的主要内容
公墓体系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是指公墓钓空间分布模式,是指导公墓选址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公墓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应以区(县)、镇(乡),为基本单元,按照国家、地方法规规章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各基本单元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城市化进程、公墓布局区位、公墓服务半径、基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分区域的公墓空间分布模式,包括均衡式、集中式、分散式等多种模式。
4公墓体系规划的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实际上是编制内容中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定量或定性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公墓体系规划编制内容的剖析,将其技术标准体系分为三大类九小类(表1)。以下,本文通过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章梳理、实证研究、民意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对南京公墓体系规划中的地方技术标准进行探索。4.1法规规章的支撑
通过对城市规划行业和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梳理(表2),发现前者更多关注城市,忽略了包括公墓用地在内的非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和引导;后者侧重于殡葬行业管理,对专项规划编制关注不够,并且原则性、方向性的要求较多,能够直接指导规划编制纳技术标准较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1骨灰墓穴面积
国家第十一条、江苏省第十二条、南京市第十五条均针对墓穴面积作出
了规定:一是国家要求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二是江苏省规定经营性公墓的墓穴占地面积,单穴不超过0.7平,双穴不超过1平;三是南京市规定经营性公墓每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3平,公益性公墓每穴占地面积 不得超过1.2平。4.1.2公墓服务对象
国家第九条、南京市第二千二条均针对服务对象作出了规定:一是公益性公墓服务对象限于本乡村或经区、县民政部门统一划定的邻近无公益性公墓的乡村的死亡人员骨灰;二
是经营性公墓服务于城镇人口。4.1.3公墓布局区位 国家第九条、第十条和南京市第二十二条均针对公墓布局区位作出了规定:一是公益性公墓位于本乡村或邻近乡村;二是经营性公墓布局不受限制;三是公墓不得位于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4.2实证规律的支撑
通过对南京和周边城市实证案例的归纳总结,发现在新型墓穴面积、墓园各类用地比例、公墓规模标准三个方面,存在规律性的结论,具体如下: 4.2.1室内墓穴、生态墓穴面积
国家、地方法规规章规定了骨灰墓穴酌占地面积,但对于室内墓穴、生态墓穴两个新型墓穴形式并未做出定量规定。通过借鉴周边城市经验,结合南京实际,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室内墓穴和生态墓穴的面积。(1)室内墓穴。
室内墓穴包括骨灰堂、骨灰塔、骨灰廊、骨灰墙等立体化的骨灰存放方式。目前,一般骨灰堂每穴占地为0.1平—0.5平。为节约利用土地,建议按照平均每穴占地面积0.1平进行土地需求预测。(2)生态墓穴。
生态墓穴有植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安葬方式,能够体现我国传统信奉的“入土为安”的思想,又能够复合利用土地,将殡葬与绿化有机结合,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符合殡葬改革的方向。
植树葬—将骨灰直接埋入选好的树下,挂牌标记。此类安葬方式树间距为3m,每棵树下布置两个墓穴,平均每穴占地4.5平。
花坛葬—将骨灰直接埋入选好的花坛,做简单标记。按照间距30cm布置1个墓穴,平均每穴占地0.09平(图4)。
草坪葬——将骨灰直接埋入选好的草地,做简单标记。按照间距1m布置两个墓穴,平均每穴占地0.5m(图5)。
上述3种类型墓穴平均每穴占地约为1.7平。4.2.2墓园各类用地比例
对南京市现状环境、设施、经营状况较好的9座墓园中墓区、绿地、停车、道路、建筑各个部分用地比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得出这五类用地比例大致为15:3:1:1:1,墓区与其他配套设施面积比例大致为3:1。4.2.3公墓规模标准
对南京市现状公墓的用地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发现公墓规模标准基本可分为小型公墓、中型公墓和大型公墓,占地分别为10亩以下、50亩以下、50亩以上。
4.3民意调查的支撑
通过法规规章梳理、实证案例总结,对照公墓体系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发现在拜祭年限、各类墓穴规划预期比例、公墓职能类型和公墓服务半径等四方面仍存在技术标准缺项,而且这四方面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
本次民意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由各区县殡改员组织发放并负责回收司卷,对南京市域十一区两县(包括六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县;)酌全部街镇20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每个街镇发放2口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司卷2 5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137份,有效率为84.8%(问卷完整或主要
数据齐备,且不存在雷同性视为有效)。调查样本的典型性强、代表性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意调查结论的准确性。4.3.1拜祭年限
通过问卷调查发观,绝大多数人拜祭至祖父辈,按20年一代计算,一座坟墓的拜祭午限约为40年,此后可能成为无主坟。而且拜祭年限存在一定的空间布局规律:老六区拜祭年限约为40年,近郊区和远郊区县拜祭年限约为60年。4.3.2各类墓穴规划预期比例
(1)现状以骨灰为主,并且老六区采用骨灰墓的比例高于郊区县。
南京市在从土葬到火葬的第一次殡葬改革中工作成效显著,人们大多已采用骨灰墓穴、骨灰深埋等墓穴形式(合计约占86%),但是目前基本没有采用室内墓穴、生态墓穴等新墓穴形式。而且现状墓葬形式存在一定的空间布局规律:远郊区县、近郊区和老六区遗体墓所占比例依次递减,而骨灰墓和骨灰深埋所占比例 依次增加。
(2)新型墓穴形式接受度较高,并且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老六区新
型墓穴形式接受度高于郊区县。由问卷调查可知,在7种新型墓穴形式中,骨灰深埋的接受度最高,室内墓穴的接受度总休高于生态墓穴。而且新型墓穴形式意愿存在一定的空间布局规律:老六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树葬、花葬、草葬等新型坟墓形式意愿的比例依次递减,骨灰深埋的意愿比例依次递增。可见,对于
型墓穴形式接收度、老六区高于近郊区和远郊区县:
此外。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对新型墓穴的接受度也高。除了骨灰深埋形式外,其余6种新墓葬形式的可接受程度中,均呈现由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和小学及以下依次递减的规律。
综上所述,“各类墓穴规划预期比例”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考虑到人们对于新型墓穴形式的接受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近期仍然以骨灰墓穴为主,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酌逐步提高,中远期室内墓穴、生态墓穴酌比例相应提高。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其十近期室内幕穴比例略高于生态墓穴,远期则成此消彼长的态势;二是老六区、近郊区、远郊区县的“各类墓穴规划预期比例”采用不同标准,新型墓穴比例呈递减趋势。
4.3.3公墓职能类型
在扫墓活动形式的意愿中,亲朋好友间聚会是扫墓活动的主要形式(约占4口%)。扫墓活动形式酌意愿存在一定的空间布局规律:亲朋故友间聚会是最主要的形式、旅游郊游、休闲、欣赏风景、陶冶情操的活动均是老六区和近郊区的第二选择意愿,而气氛悲痛、场面严肃的活动则是远郊区县的第二选择意愿。这孙规律与地区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一定相关性。
综上所述,公墓在满足死者安息地这一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不再局限于缅怀先辈的功能,聚会、休闲、观赏、教育等新型功能逐步加强,而且随着市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结合现代公墓的生态化酌发展趋势,按照公基主导功能的不同。公墓职能类型可以分为生态型、公园型、旅游型和纪念型等四种职能分工类型,不同职能公墓的建设标准和适建地区基本况如表3所示。4.3.4公墓服务半径
问卷调查表明,“公墓服务半径”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六区、近郊区、远郊区县对十公墓距离的接受度20km、1口km、5km逐步递减的趋势,可贝,公墓服务半径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哇,并
且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公墓距离的要求也会逐步放宽。5结语
本文在建构公墓体系规划编制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法规规章梳理、实证案例总结和民意司卷调查三种途径.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墓体系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共包括三大类九小类。鉴于公墓体系规划的一些技术标准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生活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南京市的经验不可简单复制。今后我们可拟选择有代表,吐的不司地区作为实证研究样本,以进一步探索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公墓休系规划的技术标准。
第三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雅沁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XXX XXXX
XXXXXX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⒈项目名称:沁雅小区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西北和盘龙江相连接,北边与公共绿地相互连接,东、南两个方向与居住小区相连接,整个地块面积约为54337平方米。地块属于二类居住用地,在地块的东南角还有一个幼儿园和一所小学相邻。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该地块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⒉《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昆明市规划局 2012年6月);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7.城市规划原理;
8.城市详细规划;
9.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三、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构想
构想一:人车分流,综合考虑风向、景观营造
该小区设计是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而小区如果综合考虑人的活动(居住、工作、游憩、生活),以人所有活动的主体,因此,一进口处就设置地下地下车库入口,使人车分流,而整条道路通而不畅,综合昆明盛行风向设计道路,是整个小区的空气得以较好地改善。
构想二: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景观轴线向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方向是公共绿地,而另一个方向是面对盘龙江方向的人行道主入口方向,建筑高度也密切配合该设计思路,是整个小区有良好的景观取向。
五、总体规划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围绕着中心公共建筑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小区分散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其中,人行主入口在西面濒临盘龙江,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西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车行主入口。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公共建筑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两带一中心——以北边公共绿地、西边盘龙江为两个景观带;以公共建筑区和中心水景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优良环境与服务共存的原则。功能分析
住
宅 ——分为A、B、C、三个类别,以及中央公共建筑区;
景观区域——由中心公共建筑区、中心水景区,以及北边公共绿地和西边盘龙江两个带状绿地组成;
公共服务设施——由会所、餐饮店组成。
分析过程:整个规划区以水景与广场为中心,各住宅分片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中心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总结:各个住宅区域、景观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有机的组合形成整体,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特点为整个小区服务,延和了小区内部各类用地充分“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宗旨。
⒌交通组织:
车行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6m;人行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宅间小路红线宽度2.5m;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⒍公共建筑布局:
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主要公共设施包括餐饮、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⒎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公共建筑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其中,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公共建筑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⒏住宅布局:
为了满足更多人对更多形式的住宅形式的需求,在本设计中我考虑了环境条件,并结合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我选择了适当的户型结构形式。其中,有A区住宅有较好景观,户型也采用大户型而且层数只有11层,这样也是小区景观视野更加开阔,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北边不值得B区住宅有18层,而在东边和南边的由于景观不是较好,所以采用32层建筑丰富了小区整体的立面空间,使得更有层次干。同时也满足了人们需求,延和本设计的宗旨。
六、附表
1.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类型 住宅用地 其他用地 总 计
注:人均用地面积计算略。
2.经济技术指标表 基地面积:54337
面积(㎡)7846.15 46490.85 54337
占地比例(%)
14.44 85.56 100 建筑密度:15.74% 容积率:2.9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参考)
第 1 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 2 条 沿城市道路的两侧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后退城市主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8米,后退城市次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后退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米,后退居住小区内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米。第 3 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 4 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第 5 条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3米。
第 6 条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
第 7 条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雨棚、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第 8 条 具体建筑工程的的退让距离除以本规划为基本原则外,需同时满足消防及日照间距等相关规范要求。
4.建筑相关指标计算(参考)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外)。
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
第四篇: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⒑居住规划与设计;
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⒓城市规划与设计; ⒔城市规划原理。
二、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设计构想
有了人的存在必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工作、居住、学习、集会、消费、娱乐},人作为所有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发掘“人”与人的活动之间联系,尊重人们的活动,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并却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为“人”服务为轴线。
因此,我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是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四、总体规划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两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东北向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结构分析
两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功能分析
住 宅 ——分为七个组团,以及沿街商业组团;
景观区域——由中心绿化广场区、中心水景区,象山公园以及道路两侧和院落内若干片状绿化带组成;
公共服务设施——由中心广场、幼儿园组成。
分析过程:整个规划区以水景与广场为中心,各住宅组团分片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中心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方便居民我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小区的中间位置(主入口两侧),由于小区的规模的限制,幼儿园只考虑设置3班;会所内有供人们参观和集会的场所,还有为整个小区服务的业务部门。
总结:各个住宅区域、景观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有机的组合形成整体,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特点为整个小区服务,延和了小区内部各类用地充分“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宗旨。
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主要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其中,为了更方便居民我将幼儿园、会所布置在小区的主入口出;商业设施南向沿路布置。
⒎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其中,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⒐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因此,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经济的排水,在管网的布局中根据原有的地形顺势布置水管网,采用分流制的排水形式。给水管网则是树状和环状两种形式相结合,一方面满足了有足够水压、水量;另一方面满足了方便管网的检修要求。
第五篇:煤磨操作说明书
煤磨操作说明书 目的
规范操作,实现安全、优质、文明生产。2 适用范围
本说明书适用于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的煤粉制备系统中控操作。3 引用标准
生产部工艺管理标准 4 术语、符号、代号
4.1 φxx:φ表示磨机的直径;xx表示直径的数值 4.2 xxD:D表示电机;xx表示电机的排序数值 5内容与要求
5.1煤粉制备系统工艺流程和安全设施及措施
5.1.1煤粉制备系统工艺流程简述(参阅附工艺流程图)
本系统工作原理为:湿的原煤在磨机内被热风烘干并被粉磨,由气力提升料粉通过粗分器分选出成品并被收集贮存。5.1.1.1原料供应
由原煤均化库输出的粒度小于25mm的原煤经胶带输送机输送到两台煤磨的磨头仓中贮存。磨头仓设有料位计,每隔半小时对各仓的料位进行测量,中控也可对各个仓的料位手动测量。当料位低于要求时,中控与煤均化库岗位工联系进料。原煤仓的单仓储量为61t。5.1.1.2、磨机喂料:
原煤仓下设有双向螺旋闸门、圆盘喂料机(35D),通过调节圆盘喂料机的转速、套筒高度、和挡板位置,可以定量地控制由磨头仓进入煤磨进行烘干和粉磨的原煤量。5.1.1.3煤的烘干粉磨
本系统采用的是¢2.8*5+3m风扫煤磨,磨机由一个烘干仓、一个粗磨仓和一个细磨仓组成。这种型式的磨机是借气力提升料粉用粗粉分离器分选料粉的磨机,其特点是热废气利用量大,流程简单,维修工作量小,设备利用率高,允许进磨物料水分高。缺点是粉磨单位产品的总电耗高,不宜用以粉磨硬质难磨的物料。
用于烘干原煤水分的热源是来自窑头冷却机的废气,温度约为400—500℃。热气经过沉降室除尘后入煤磨,通过调节磨头冷风阀开度将入磨热风温度控制在350℃左右。在烧成系统未投入使用前,可采用本系统专设的热风炉为煤磨提供烘干热风。
原煤进入烘干仓后,被烘干仓内的扬料板扬起,在热风中大部分水分被烘干。进磨的热风温度,可根据需要,用磨头冷风阀进行调节。
经过烘干的原料,通过内部的隔仓板,进入粗磨仓。在粗磨仓中对原料进行粗粉磨,同时原料在粗仓中,得到进一步的烘干。经过粗粉磨后的物料再通过隔仓板,进入细磨仓,进行细粉磨。出磨气体夹带着煤粉经过粗粉分离器时,粗细粉被分离。粗粉被收集下来经溜管、倒料槽返回到细磨仓进一步粉磨,废气夹带着细粉则进入旋风收尘器。在此,绝大部分细粉被从废气中分离并被收集下来,废气夹带着残余的煤粉再由离心通风机送入电收尘进行气体净化除尘,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由离心通风机排入大气。为稳定系统操作,系统采用了校正风管,通过调节电动蝶阀调整循环风量,稳定系统工况。
为稳定系统操作,系统采用了校正风管,通过调节电动蝶阀调整循环风量,稳定系统工况。5.1.1.4成品的输送
旋风收尘器收下的成品煤粉经刚性叶轮给料机卸入螺旋输送机(22D)中。电收尘器收下的成品煤粉经锁风阀卸入螺旋输送机(20D),再分别经螺旋输送机(21D)或(22D)送至螺旋输送机(23D)中。与旋风收尘器收下的成品煤粉一同经螺旋输送机(23D)分别被送往窑头、分解炉、烘干车间用煤粉仓中贮存起来。
考虑到1#烧成系统和烘干机同时满负荷运行时,1#煤粉制备系统可能满足不了供煤要求,故设计通过螺旋输送机(21D)将2#煤粉制备系统的成品煤粉补充到1#煤粉制备系统的各个煤粉仓中。另外通过8m绞刀也可实现1#、2#煤粉制备系统的成品煤粉互相补充。
窑头、分解炉煤粉仓中的煤粉经各自仓下闸板、双管螺旋输送机、固体流量计、锁风阀、螺旋泵分别被连续定量地送往窑头、分解炉燃烧器。煤粉流量是根据固体流量计的测量信号通过调节双管螺旋输送机转速进行控制。
为保证窑头、分解炉煤粉仓下煤均匀、稳定,在各个仓的下部分别装了搅拌装置。烘干仓中的煤粉经仓下闸板、双管螺旋输送机、单仓泵送往烘干机。
当电收尘器内煤粉燃烧时,可通过使螺旋输送机(20D)反向运行而将燃烧煤粉排至系统外。
5.1.1.5煤磨操作条件:
入口气体温度控制在350℃左右。
出口气体温度一般控制在65--75℃,不得超过80℃。电收尘器出口气体温度不得低于55℃,防止结露。入磨原煤水份小于8%,出磨煤粉水份小于2%。5.1.2安全
5.1.2.1系统的安全设施
5.1.2.1.1为防止煤粉外逸,所有设备都设置在零压或负压下运转。如果煤粉由于偶然原因外溢或取样带处时,应立即清扫,设备内部不要产生煤堆积的现象。
5.1.2.1.2本系统在工艺设计中已考虑了不使用或不产生造成着火、爆炸原因的措施,如烘干源是采用约350℃的熟料冷却机废气(温度高时磨头冷风阀调节),尽量避免了机械冲击和机械摩擦。
5.1.2.1.3系统设置了两套CO2灭火系统。为防止煤粉仓、电收尘器等设备着火、爆炸,用CO2气体将煤粉仓或电收尘内的O2稀释到12%以下。一般当煤粉仓或电收尘器灰斗中的煤粉温度达到80℃以上时,或由于紧急停车等原因使设备内部残留一部分煤粉而停车时间过长(一般超过三天)时,应该喷入CO2气体。
5.1.2.1.4粗粉分离器、旋风收尘器、电收尘器及煤粉仓上部均设有防爆阀,当设备内部压力升高(一般约1000mmH2O)时,防爆阀的阀片自动崩裂,可以从裂口处释放压力,防止设备被破坏。
5.1.2.1.5本系统的所有工艺管道或收尘管道都有足够的倾斜度,在避免水平管道的同时采用了比较高的管内风速以防止粉尘沉降,在管道外壁设置了保温层,以避免气体的结露现象,防止管道内部煤粉附着。
5.1.2.1.6为防止粗粉分离器、旋风收尘器、电收尘器的结露,要采取保温措施,灰斗要有足够的角度,易于煤粉排出,防止积料。
5.1.2.1.7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溜子有足够的角度,同时在容易积料的溜子上装设捅料孔、检查门等,经常清扫检查,防止煤或煤粉在溜子中的堆积,使煤或煤粉在溜子里能顺利通过。5.1.2.1.8为掌握系统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显示各种操作参数,保证安全运行,要保证各部分压力、温度、风量及气体含量各种仪表运行正常。5.1.2.2各设备的安全设施 5.1.2.2.1煤磨
磨机的烘干热源是来自熟料冷却机的废气,温度在400℃-500℃的范围内。设计中在煤磨进风口之前设置了冷风阀,可随时调节进磨风温。在任何情况下,进磨的风温不得超过400℃,一般应控制在350℃左右的温度下操作。运转时,应使磨机出口气温保持在65℃-75℃的范围内,不应让风温超过80℃。5.1.2.2.2电收尘器
电收尘器在设计中考虑到防爆和防火,当运行中灰斗的温度、出口的含量到一定值时报警。(进一步上升时,联锁装置开始工作,自动切断电收尘器的电源,防止发生事故。)万一电收尘器内部着火,应立即从顶部和灰斗处喷入CO2气体。5.1.2.2.3煤粉仓
煤粉仓装有压力传感器,能直观地显示煤粉量的多少。在正常生产时应使煤粉仓中的煤粉保持一定值,可防止因煤粉贮存过多或不足而引起操作不正常。煤粉仓中的煤粉温度也应控制在一定值以下,当温度升高超过设定值时就报警,也可以向煤粉仓内喷入CO2气体。为使煤粉仓能有效的散热,煤粉仓不设外保温层。5.2中控操作 5.2.1正常开停车
系统设备在启动前应做认真地检查调整工作,并加强现场与中控的联系。这是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循的一条原则。正常生产时的开停车一般要求按顺序启动,紧急停车操作另有一些特殊的操作要求。5.2.1.1系统开车
a 接到开车指令后,与化验及现场岗位联系好开车前的准备、检查工作。与机电车间总降岗位联系高压设备送电。
b 中控要详细确认以下项目:所有仪表、报警器无问题;系统各处温度、CO浓度正常;系统内所有的阀门灵活好用并与现场对应;设备备妥情况。c 当需进行某一组操作时,要与现场岗位联系确认。d 根据仓位的高低,联系物料入仓。e 煤磨系统正常开车顺序: 煤磨操作共有5个操作面板,正常开车的操作顺序是:稀油站组;成品输送组;电收尘器组;排风机组;磨主机组。
设备启动注意电流等情况,观察运行是否稳定。磨机启动前对系统暖机。5.2.1.2系统停车
a 停车顺序与开车顺序相反。
b 正常停车时,要将磨机、辅机设备内的物料卸空后方可停车。在磨机主体和主轴承温度尚未降至常温之前不准停止润滑和水冷却系统。
c 停磨后,磨机高压泵站需间隔启动,以保证在磨机冷却过程中不发生划伤主轴瓦的事故 d 系统主、辅机停车,各阀门要关闭。5.2.2煤磨操作的基本原则: 5.2.2.1喂料要均匀 5.2.2.2勤观察磨音曲线
5.2.2.3勤观察磨主机功率和电流曲线 5.2.2.4勤观察磨机出入口压差
勤观察磨机、煤仓、电收尘出入口温度
5.2.2.5勤了解原煤和成品的细(粒)度、水分等情况 5.2.2.6勤观察磨机通风管道的气体温度和压力 煤粉制备重点强调“安全第一”这一生产原则。5.2.3操作中发生以下情况需紧急停车: 5.2.3.1供油不足、压力达不到时;
5.2.3.2无循环水,循环水压力达不到时; 5.2.3.3磨头、磨尾大瓦温度超过报警设定值; 5.2.3.4电机轴承温度超过报警设定值;
5.2.3.5电机、减速机振动严重,有异常声音时;
5.2.3.6磨体螺栓、端盖螺栓或其他联结螺栓折断或掉落时; 5.2.3.7磨内衬板、蓖板损坏、压条掉落; 5.2.3.8原煤供应突然中断、堵塞;
5.2.3.9煤粉仓、电收尘器灰斗中的温度过高; 5.2.3.10其他影响磨机正常运转事故。
5.2.4磨机运转中,发生以下问题时的现象及应采取的措施 5.2.4.1磨机喂煤量过多(饱磨)
检测、判断方法:a磨音低沉;b磨机电流变大;c磨尾(粗粉分离器)出口负压上升。调整、处理方法:a降低喂料量,并在低喂料量的情况下运转一段时间,以消除磨内积料;b在各参数显示磨机较空时,逐渐增加喂煤量,使磨机恢复正常操作。5.2.4.2磨机喂煤量过少(空磨)
检测、判断方法:a磨音高、声脆;b磨机电流变小;c磨尾(粗粉分离器)出口负压下降。调整、处理方法:逐渐增加喂煤量直到各参数正常。5.2.4.3磨烘干仓堵塞
检测、判断方法:a磨音高、声脆;b磨尾(粗粉分离器)出口负压上升。
调整、处理方法:a检查原煤水分是否较大,若较大可适当减少喂煤量;b适当提高磨头风温;c如以上措施无明显效果,停磨检查。5.2.4.4主轴温度高
检测、判断方法:a温度指示仪指示高;b磨机电流升高。
调整、处理方法:a检查供油系统,看供油压力、温度是否正常。如不正常进行调整;b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或其他杂质;c检查入磨风温是否过高,如高进行调整;d检查冷却水系统。
5.2.4.5减速机轴温高
检测、判断方法:温度上升。
调整、处理方法:a检查供油系统,看供油压力、温度是否正常。如不正常进行调整;b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或其他杂质;c检查冷却水系统。5.2.4.6煤粉细度
检测、判断方法:品质部检测数据
调整、处理方法:a磨机总风量是否合适,如不合适进行调节;b磨内存料量是否合适,如不合适进行调节;;c如二者皆正常,调节粗粉分离器。5.2.4.7煤粉水分
检测、判断方法:品质部检测数据
调整、处理方法:a调节风温风量;b调节喂煤量。5.2.4.8隔仓板破损或倒塌
检测、判断方法:磨音异常,从中控磨音记录上,可以发现有刺状曲线。调整、处理方法:立即停磨检查。5.2.4.9掉衬板 检测、判断方法:a磨音记录曲线上有明显峰值;b现场可听到明显的周期性冲击声;c筒体衬板螺栓处冒灰较严重。
调整、处理方法:立即停磨,进行处理,并检查有没有被砸坏的地方。5.2.5中控在设备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
在生产中,设备可能出现电机跳闸、磨机断料、煤粉自燃或爆炸这三类紧急情况,分别按部分设备紧急停车和系统全部设备紧急停车两种方案处理。具体方案如下: 5.2.5.1部分设备紧急停车方案 a 喂煤设备:圆盘喂料机 处理方法:①系统中喂煤设备以外的设备继续运转②逐渐减少进磨热风量(或关闭热风阀),慢慢打开磨头冷风阀,使煤磨出口气体温度保持在80℃以下③按正常操作顺序停车 b 煤磨电机跳闸
处理方法:①因设备间的连锁,喂煤系统设备立即停车②迅速打开磨头冷风阀,使煤磨出口气体温度保持在65℃以下③煤磨慢转装置能工作时按正常操作顺序使系统停车④煤磨慢转系统不能工作时:a全关进磨热风管道阀门,全开磨头冷风阀,逐渐降低磨机出口温度,使出磨气体温度在50℃以下b排风机及煤粉输送设备停车 c 煤磨排风机电机跳闸 处理方法:①煤磨及喂煤系统设备因连锁立即停车②立即关闭进磨热风管道阀门,打开磨头冷风阀,降低磨头气温③按煤磨排风机正常停车后的操作顺序使系统停车 d 电收尘器排风机电机跳闸 处理方法:①因设备间的连锁a煤磨排风机紧急停车b煤磨及喂煤系统设备紧急停车②立即关闭进磨热风管道阀门,打开磨头冷风阀,降低磨头气温③按电收尘器排风机正常停车后的操作顺序使系统停车
e 煤粉输送设备电机跳闸 处理方法:①电收尘器排风机紧急停车,电收尘器进口阀门关闭②煤磨排风机紧急停车③因设备间的连锁,煤磨及喂煤设备紧急停车 f 磨头仓堵塞、入磨溜子堵造成突然断煤
处理方法:①打开磨头冷风阀,使磨机出口气温在设定值以下②如溜子堵塞,则立即通知现场进行溜子的清理③当超过10分钟不能恢复时,按正常操作顺序停车。g 烘干仓、粉磨仓堵塞
处理方法:①迅速停止喂料②风量维护正常③当磨尾气温有超过80℃趋势时,使磨头气体温度降低
5.2.5.2系统设备紧急停车方案
在需要系统紧急停车时,一般按以下步骤实施:
1、系统紧急停车
2、全部关闭所有的阀门
3、严密监视煤粉仓、电收尘等的温度值,如有报警按相应处理方法处理。
一些具体情况造成的系统紧急停车处理方法如下: a 煤磨
现象:磨机内部着火
原因:①磨机出口气温突然超过80℃②气体中CO含量上升
处理方法:①通知现场迅速查明着火点②压料灭火③或停磨通知现场立即向磨内喷入CO2气体
b 电收尘器
(1)现象:出磨气体温度上升报警 原因:堆积的煤粉自燃
处理方法:①根据报警,增大磨头冷风阀的开度,使温度降低②确认有着火现象时,电收尘器立即断电,煤磨系统紧急停车,并向电收尘器内喷入CO2气体进行灭火(2)现象:CO含量上升报警
处理方法:①根据报警,查明着火点增大磨头冷风阀的开度,使温度降低②CO含量持续上升时,使电收尘器立即断电③煤磨系统紧急停车,通知现场确认着火点后喷入CO2气体进行灭火
(3)现象:灰斗内煤粉温度上升报警
处理方法:①温度持续上升时,煤磨系统紧急停车,电收尘器断电②通知现场喷入CO2气体进行灭火 c 煤粉仓
(1)现象:煤粉仓内温度上升报警 原因:堆积的煤粉自燃 处理方法:①煤磨系统紧急停车②双管螺旋输送机紧急停车,关闭仓下螺旋闸门③通知现场确认着火时喷入CO2气体进行灭火(2)现象:仓内煤粉外逸
原因:①煤粉仓在正压下进料②局部煤粉爆炸使法兰等变形
处理方法:通知现场①检查仓上部收尘管道是否堵塞②检查仓顶防爆片是否损坏 d 防爆阀破裂
现象:①系统压力急剧上升②巡检中发现有漏气和煤粉外逸③爆炸声 原因:①入磨气体温度太高②静电火花③设备摩擦撞击产生高温或火花
处理方法:①煤磨系统紧急停车②通知现场:进行外逸煤粉的清扫工作;现场确认设备内部情况,如内部着火则将着火煤粉排出之后再处理;修理损坏的防爆阀,更换阀片,如法兰有损坏则对法兰进行更换 5.3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煤粉制备虽然有各项安全设施及措施,但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安全。5.3.1巡检
按要求巡检,在设备停止运转时也必须坚持巡检。
① 煤及煤粉是否外漏外逸②工作场所有否明火③工作场所整洁情况,有无煤粉堆积现象④是否有因为轴承摩擦、螺旋管输送机叶片与壳体摩擦等原因引起的设备发热⑤防爆阀阀片是否破裂⑥各溜子是否堵塞 5.3.2清扫
① 不论在停机时或设备运转时,都应注意随时清扫,保持本系统内整洁。②清扫前应先洒水,注意不要使煤粉再次飞扬;不要用压缩空气清扫地面;清扫设备内部时应停车清扫,清理干净。5.3.3严禁烟火
① 车间内严禁烟火。不准在车间内吸烟、气割、气焊、电焊技师用产生火花的砂轮等。②在万不得已使用以上工具情况下,应彻底清扫周围的煤及煤粉,对实施焊、割的设备或溜子等必须彻底清扫内部、外部的煤或煤粉,同时对相邻的设备进行同样的清扫。5.3.4系统运转前的安全检查
① 长期停车后开车时的安全检查:检查煤粉仓、电收尘器的易堵部位及输送设备内部,确认没有煤粉及杂物等,同时应检查车间内有无煤或煤粉的堆积。② 短期停车后开车时的安全检查:确认输送设备内部无煤粉。
③ 排气:为防止开车时发生爆炸,应先启动排风机将煤磨、电收尘等设备及管道中可能产生的易爆气体全部排出。5.3.5运转中的安全检查 5.3.5.1煤磨
a煤磨出口气温在设定值
b注意煤粉细度,减少过粉磨现象
c当喂煤量过高或过低时,注意参数,防止出现事故。D定时巡检,注意溜子是否畅通。5.3.5.2其他设备
电收尘器的灰斗、旋风收尘器、粗粉分离器及输送设备等是否有堵塞现象。5.3.5.3管道
各工艺管道及收尘管道是否有堵塞现象 5.3.6停车前后的安全检查 5.3.6.1正常停车
a把煤磨、旋风收尘器及输送设备里的煤粉全部排出后停车
b预计停车时间为3天以上时,煤粉仓中的煤粉要排空;停车15天以上时,原煤仓中的原煤也要排空。
C磨机喂料量减少时,不得使磨机出口温度超过80℃
D喂煤系统停车10分钟后煤磨停车,(20分钟后或)待系统内温度及CO浓度正常后使排风机停车,(排风机停10分钟后或)待系统内物料排空后再停输送系统 5.3.6.2紧急停车
a原煤输送设备紧急停车,煤磨出口气体温度保持在80℃以下,当超过10分钟不能恢复时,按正常操作顺序停车。
b 煤磨紧急停车,煤磨出口气体温度保持在80℃以下
c 煤磨排风机、电收尘器排风机紧急停车,应严密监视磨机出口、各管道、电收尘器等的温度,不得超过设定的报警值。如果上述温度达到报警值并有上升趋势时,则必须采取措施如喷CO2气体等。处理方法:①煤磨及喂煤系统设备因连锁立即停车②立即关闭进磨热风管道阀门,打开磨头冷风阀,降低磨头气温③按煤磨排风机正常停车后的操作顺序使系统停车
d煤粉输送设备紧急停车,煤磨排风机应停车,当排风机停车后按排风机紧急停车时的操作顺序进行下一步停车。
5.3.7出现危险情况的处理方法
当发现煤粉仓或电收尘内部有烟,煤粉温度持续异常上升时,为防止更大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5.3.7.1煤粉仓
a停止向煤粉仓内继续给煤;
b煤粉仓出口输送设备停车,关闭螺旋闸门; c喷入CO2气体;
d确认煤粉仓内温度已降到规定报警值80以下 5.3.7.2电收尘器
a煤磨排风机停车,关闭电收尘器进出口阀门后,电收尘器排风机停车; b充入CO2气体;
c确认灰斗温度已降到规定报警值80以下 d 现场检查电收尘器内部情况;
5.3.8进入设备内部检查时的安全措施 为排除设备内部起烟、堆积煤粉或清查设备内着火爆炸的原因,在设备停车后要进行内部检查。内部检查时应注意: a 断电挂牌,专人监护,不得单人作业 b穿戴防护用具;
c需要照明的情况下,应使用安全防爆型移动等或手电筒,严禁明火照明; d仔细检查煤粉仓及设备内部有无煤粉的堆积、附着现象,有无烟火存在。
e由于喷入CO2气体、煤产生挥发分气体等原因,设备内部的氧含量将会减少。进入设备内部检查会因缺氧而造成危险,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通风使氧含量在18%以上。5.3.9消防设施的准备及维护
a为当发生火灾时能迅速灭火防止火灾蔓延,车间内各楼层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消防桶等消防设施。
B所有消防设施都要根据安全规范,定期进行安全维护,保证在必要时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