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财政厅、审计厅《关于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中接受审计的通知
【发布单位】823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8-04 【生效日期】1999-08-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财政厅、审计厅《关于在实施政府
采购制度中接受审计的通知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云南省财政厅、省审计厅联合发布)
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了认真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云政发〔1998〕20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采购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和《关于政府采购资金运作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并对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资金进行审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审计内容:
1.凡应实行政府采购的财政性资金是否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中心实施集中招标采购。
2.凡应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商品,是否存在自行采买的情况。
3.在采购过程中是否按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有无违章操作问题和其他问题。
二、二、审计方法
1.审计机关在按计划开展的部门预算执行或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中,要将政府采购资金列为审计内容,对被审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
2.先由各部门、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年终结合决算审查进行审计。
3.被审计单位应主动向审计部门提供有关实行政府采购的报表、凭证,接受审计。
4.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并可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司法厅关于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中实施公证监
【发布单位】823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11-25 【生效日期】1999-11-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司法厅关于在政府
采购招标投标中实施公证监督的规定
(1999年11月25日)
省级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暂行规定》及《云南省省级政府采购实施细则》,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司法部《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中关于“运用法律程序,对政府采购招投标进行监督,既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又为政府采购提供法律服务”的规定,现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实施公证监督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一、公证机构及公证的管辖
1.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必须申请公证机构进行现场公证及监督。
2.公证机构是指国家专门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依法行使国家公证职权,代表国家办理公证事务,进行公证证明活动的司法证明机构。
3.公证机构在收到政府采购公证申请时,应当积极协助并派出二名以上公证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政府招标采购实施公证。
4、公证机构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定标原则,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独立办理政府采购公证事务,不受其他单位、个人的非法干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政府采购过程真实合法。
二、二、公证的内容及方式
(一)公证的主要内容
1.审查招标方是否具有规定的招标法人资格以及合法的代理身份和代理权,招标项目是否符合法定的经营范围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2.审查招标程序安排、招标文件、章程、公告以及评、定标原则、标准、方法等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是否符合公开、公平、公正、择优中标的招标原则。
3.审查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具有权威性、公正性、超脱性。
4.检查投标箱、投标书是否按规定进行密封,并予以公证。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开启标箱、标书。5.查验投标人标书送达的有效性,超过有效时限的标书应予以拒绝投标。
6.查验投递标书人的资格证件及身份证明,确认其身份和授权委托书。当不具有合法身份的投递标书人不予接受。
7.查验投递标书人的资格证件及身份证明,确认其身份和授权委托书。当不具有合法身份的投递标书人不予接受。
8.根据招标人要求,对投标人标书采取随机方式编号,并标时以编号顺序开标,严禁公布投标人单位。
9.监督唱标人所唱标书与投标书正本是否一致。
10.如招标人设有标底时,检查标底密封情况,并开启公布标底。
11.监督评标委员会是否按招标人或招标文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评标、定标。
12.检查定标结果是否与评标、定标记录一致,并在定标决议上签字。
13.在政府招标、评标、定标过程中,公证人员应始终进行全过程的现场监督,并认真行使监督职权,如发现招投标活动中出现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时,应立即予以指出,并责令其纠正。
(二)招标公证的方式
根据招投标规模和阶段安排,通常采取两种公证证明方式。
1.一次性公证。即在招投标活动结束后宣读公证词,对其全过程给予公证。
2.分阶段公证。即在招投标的每一阶段结束时,均对该阶段招标结果进行一次公证,待招投标活动全部结束时,再对整个活动结果进行公证。
三、三、公证结论及公证
政府招标采购公证结论通常是以公证书和公证词宣布下达,以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1.公证词。政府招标采购某一阶段或全部结束时,公证员应当场宣布公证词,对招标定标的真实、有效、合法作出公证,并作为法律依据备案。
2.公证结论。政府招标采购结束后,公证员应对整个招标活动作出公证结论。根据司法部制定的《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的规定,公证结论应出具公证书。公证书应在公证人员发表定标公证词后的七日内出具。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博弈论在政府审计中的分析应用初探
博弈论在政府审计中的分析应用初探
唐海审计局赵黎星
一、博弈论的基础理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有人译为游戏论、对策论,研究当某一经济个体的决策在某个群体中互相影响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囚徒困境”进行了阐述:两个合伙犯罪的人被隔离审讯。如果两人都不招供,警方就没有足够证据判他们重罪,只能判每人监禁2年;如果都分别招供,则每人将被判5年;若一人招供而另一个人不招,招供者将获释放,而不招供者将被判10年。在这种情况下,一名囚犯首先会想:不管对方招与不招,选择招供对自己都是最有利的。于是这个囚犯决定招供。出于同样的理由,对方也会选择招供,结果是两人同时被判5年。双方都不招时,各被判2年,将是更好的结局。招供却是对单一个体的最优选择,而不是合乎逻辑的全局最优选择。日常生活中乘车、买东西时的“乱挤”现象,其实就相当于多人的“囚徒博弈”。可见每个人在做出各种决策时,并不注重自身决策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在最终结果上取得全局最优,只是追求自身现实利益的最大满足。而这一行为决策,往往会对全局利益造成伤害。
博弈论被广泛地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我们不妨也将审计工作中的各个主体看做是理性经济人,借助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对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审计管理以及审计实务两方面的相关问题分析解构,从而为维护“全局利益”找到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二、博弈论在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不对称是博弈论的重要前提,而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在诸多层面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的特征,如领导层和中层干部之间、中层干部与具体工作人员之间、本单位与上级审计机关之间等。审计系统内部行为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过程。这种既成事实,对于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风险大幅增加。
审计是一个集体性的工作,从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准确定性,到最后依法处理均需要在组织内部对大量信息进行多次纵向、横向的沟通、研究。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或中层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截留或更改信息的内容,只向上(向外)传递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而将其他信息予以过滤。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现了大量的线索,但在其向上汇报时,可能只汇报自己认为能出成绩,符合自身利益的线索,而隐藏有利于他人工作的信息;审计组长在收到审计人员的信息后,又会根据审计组的人力、时间安排以及个人对发现问题的偏好等进行整理过滤,只将符合本人(本组)利益的问题向上(向外)传递。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审计人员、审计组长等掌握的部分被审计单位的实质性问题线索,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包括利用权力截留信息牟取不当利益),并没有真正如实地反映到领导层,可能形成有价值的问题线索被隐藏或轻描淡写地处理,极大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影响绩效考核和干部评价的公正性。
由于不同岗位之间在工作量、工作成果、工作责任、审计对象所
处行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个人真实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很难科学准确的量化到最终的考核成果上来。“理性”审计人员的自身决策一般具有强烈的个人利益趋向,往往并不注重决策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在最终结果上取得最优,而只是追求自身现实利益的满足。现行的考核方法又往往只注重结果,因此导致考核结果的片面性。
(三)影响规章制度的有效发挥。
审计机关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奖励和处罚都是以事实(信息)为依据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大量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错误未受到处罚、成绩未受到表扬的情况,按照博弈理论,制度的遵守情况会越来越差,最终偏离制定规章制度的初衷。
为消除以上三方面影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
要创新思维,在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全新的机关信息化工作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确保信息的清晰、准确,减少信息失真,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和透明度,避免领导层和审计人员信息接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保证机关决策的科学严谨性。与此同时,公开和保密工作均要真正到位,凡保密的信息就不能变为透明,凡是应该公开的就坚决不设置任何技术措施进行阻挡,不让信息成为某些人可以利用的资源。
第二,建立完善科学、公平、透明、动态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不同科、处室的审计人员所面对的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现状不同,同样的能力水平付出同样的努力取得的审计成果却往往大相径
庭;后勤综合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各不相同,工作特点、强度和责任也差别极大。如果不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科学、透明、动态的评价体系,而用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考核工作在不同时间、环境下的人员,就不能体现公平。另外,在晋升和奖励等内部激励机制方面要考虑“长短结合”的原则,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长补短,短中见长”的激励机制。审计工作尤其是审计管理工作,效果的取得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就是说措施成效的取得具有较大的滞后性,避免短期行为和短视效应。
第三,做好审计机关文化建设。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如果“环境”满足一定的条件,理性经济人就可能达成暗中的共识,实现共同合作,达到全局利益的最优化(有如“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都不招供)。审计机关需要形成某种“文化环境”,形成一种默契和一种微妙的暗示,并推行积极的、有利于审计机关整体利益的价值评价原则,并始终贯彻于审计机关的管理行为中。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制定都要自始至终遵循审计机关所提倡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现审计机关价值观的一致性。同时,领导层还应通过亲自作出关心和信任审计人员的表率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合作意愿,通过鼓舞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创造共同信念来加强合作,从而建立一种促使审计人员价值选择趋同的“环境”,以实现全局利益最大化,同时实现审计人员个人利益的满足
三、博弈论在审计实务操作中的应用。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或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成了这个博弈的主体,博弈论最直接的应用在针对被审单位会计舞弊问题的分析探究
上。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部门的博弈中,被审计单位有两种可供选择策略: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即说真话和说假话;审计部门也有两种策略:严惩或惩罚不力。假设该博弈模型的矩阵如下:
审计部门
被审计单位
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的最终选择将取决于它对审计部门惩罚力度的预期,也就是它对风险程度的判别。假设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严惩的概率为10%,则被审计单位
说真话的收益=4×90%+5×10%=4.1说假话的收益=6×90%-7×10%=4.7
可见说假话的收益大于说真话的收益,因此被审计单位选择说假话。为了让被审计单位说真话,必须加大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部门严惩的预期。假设此概率的预期为50%,则被审计单位
说真话的收益=4×50%+5×50%=4.5说假话的收益=6×50%-7×50%=-0.5
可见说真话的收益大于说假话的收益,因此这时被审计单位选择说真话。
博弈论带给我们一些对治理会计舞弊问题的启示及对策。
(一)增强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导致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舞弊、隐瞒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做法,最突出的问题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惩处力度不够。所以要切实提高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度,必须加大对查出问题的打击和惩罚力度,增加被审计单位严惩概率的心理预期。被审计单位都会存在一个会计舞弊行为的临界点,审计机关通过提高实际惩处和事前教育的力度,增加舞弊行为的边际成本,从而有效降低舞弊行为可行性。
(二)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改变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从而影响行为人的决策动因。审计机关应该监督被审计单位建立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督查其执行情况。更进一步,要将内控制度检查形成常态审计工作,纳入到审计计划中来(可安排到正式审计业务较少的期间)。这也为正式审计项目做好了铺垫,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应用博弈理论,可以更透彻的对审计管理和审计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审计业务质量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社会审计中的应用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风险在政府审计中也同样存在,政府审计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借鉴风险导向的理念。然而,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面临的审计风险在具体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风险导向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也应区别
于社会审计,在借鉴社会审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方法。
一、政府审计对风险导向理念的借鉴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评估审计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模式,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实务,以此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它是在评价和分析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所审计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预先做出职业判断,风险导向审计在关注财务信息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审计环境,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能够主动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有针对性地控制和降低了审计风险,控制和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责任。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已有的责任机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审计风险也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重视。对政府审计而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更体现在能够依据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特别是,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地了解被审单位,找准审计要点,制定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指导审计实施工作。但我们要注意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存在差异。
二、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差异比较
社会审计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于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意见的风险,强调审计过程的缺陷给审计主体带来的后果。这对政府审计来说,这是不够恰当的。我认为两者至少在三点上存在很大差异:
(一)审计角色不同
在我国,政府审计扮演的角色类似内部审计而非外部审计,也就是说审计风险与社会审计的中介风险不同。
政府审计是基于政府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政府审计的风险不仅仅是一种审计机构自身的风险。政府审计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审计活动及时发现哪些方面存在着哪些风险,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而且政府审计的工作任务是既定的,政府审计部门不可能像社会审计那样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而放弃这些业务。所以,政府审计所依赖的政府管理风险与自身的审计风险具有同一性。在面对风险时,政府审计只有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地去发现和报告,让主管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风险,才能真正发挥政府审计在应对风险方面的作用。
(二)风险后果不同
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对待审计风险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因为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后果是不同的。社会审计遭遇风险后可能陷入失去业务和客户以及面临被索赔、被起诉的窘境。我国有关经济法规、民法通则、刑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对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都有相关规定。社会审计风险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罚款、赔偿、暂停和撤消业务、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甚至是破产关闭。而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审计法》的规定,政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临的后果主要是被审单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相比较而言,政府审计风险的后果较小。另外,政府审计具有强制性,被审单位对审计主体是没有选择权的,所以政府审计不存在失去客户的问题。政府审计由财政支持,对审计成本的关注度也要低于社会审计。即使产生行政诉讼或支付一定的赔偿,因为仅对审计中的失误承担责任,损失相对有限,而不会像会计师事务所那样存在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两者是有差异的。这造成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对审计风险关注程度上的差异。
3.社会影响不同
社会审计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后果。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审计风险的发生,必然会降低其可信度,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形象,还可能被起诉索赔。就被审单位而言,审计风险发生后,企业某些重大的经济事项信息必然会被披露,这就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企业的资信度,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股票价格必然会产生剧烈的震荡。就社会公众、广大股民而言,他们是社会审计风险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误导下,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社会审计风险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但总的来看,所造成的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而政府审计则不同。政府审计属于政府行为,一旦风险发生,造成的后果远比社会审计严重,涉及政治、社会各个方面,影响范围更广。政府审计失察,侵犯的是社会公众对公共权力信息的知情权,会造成政府审计监督体系的局
部失效,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进而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信用危机。
三、政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因为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被审单位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确定期望审计风险。
期望审计风险的大小其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被审单位性质类型、专业领域、所在地域以及背景环境等的种种不同,造成具体的审计环境千差万别,而大部分审计人员熟悉的是审计、会计的业务,对行政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合理科学的衡量审计风险水平。如一些熟悉财务会计的审计干部缺乏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等方面的知识,在对电信类的国企进行审计时就显得比较困难,而懂得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又缺乏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对各项相关业务进行综合分析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就更加缺乏。
(二)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足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可量化的风险做出主观判断,因而对独立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地方上,审计机关被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视同为一般行政机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年初预算安排和罚没收入返还两个部分,在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基层审计机关有时连正常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都得不到保证,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政府审计机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有时审计机关为了保证占总预算经费绝大部分的预算管理资金,势必与被审单位形成某种变相的利益纽带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迁就被审单位,避重就轻,甚至互相串通,从而严重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另外,审计人员方面,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地方行政首长对审计人员有巨大的影响力,依法审计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到实处。
(三)政府审计部门及其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与社会审计相比,政府审计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方面明显显得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目前的政府审计人员所承受的审计责任较轻,缺乏风险意识。《审计法》中关于“法律责任”共9条,其中有8条是写被审单位的责任,只有1条笼统地谈到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另外,审计质量的不可直观性和不可直接度量性也造成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人员个人收入、仕途之间缺乏明显的必然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理所当然的缺乏规避风险的主观动力,即使强行推广风险导向审计,也势必收效甚微、流于形式。
四、政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要在政府审计中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能否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决定性条件,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因而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吸收的办法,打造一支符合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审计队伍。审计机关能否拥有一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审计人员,对能否有效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起决定作用。《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规划中指出,“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为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审计机关应当以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为方针,优化审计人员配置,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激励审计人员自主提升,从社会上吸收各类专业人才。
(二)完善审计制度以保障审计独立性
要保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在经济上断绝与被审单位的联系,就必须解决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问题。对此,政府必须要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落到实处。一是对审计机关的经费实行垂直管理,这样不仅切断了同被审单位的经济联系,而且切断了与同级政府的经济联系,审计独立性明显增强;二是提高审计机关经费的优先级,使之得到地方财政的优先保障,经济落后地区地方财政实在不能完成的,由上级财政直接拨付;三是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情况定期进行行政性抽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地方审计机关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联系,及时反映审计工作所需经费的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必要的聘请外部人员、专家等经费。
(三)明确政府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
提高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重审计责任,然而仅仅加重责任会严重打击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主观性较强的风险导向审计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更好的办法是,对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让审计人员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同时做到有所担当。理性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明确合理的权责范围下,审计人员自然会主动的履行审计职能,规避审计风险。权力方面,宏观上,应当加强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明确界定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范围,在审计法中对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明确规定,对政府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进行规范,同时明确规定必须进行政府审计的单位和项目,通过法律适当地加强审计权力。责任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如果出具虚假的审计信息,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利益损害,就应该对此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对此可以在法律和行政制度上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的权责范围下,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个人而言才具备其应有的意义,能够得到审计人员主动的应用。
(四)按风险级别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于战略系统观,强调对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能够更准确、科学地判断重大风险点和风险域,从而可以依据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第五篇: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10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的通知
发文标题: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10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的通知
发文文号: 粤价[2011]74号
发文部门: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审计厅
发文时间: 2011-4-11
编辑时间: 2011-4-12
实施时间: 2011-4-11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行政性收费项目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广东
发文内容:
各地级以上市物价局、财政局、审计局,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财政委,省直、中央驻穗单位:
根据《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有关综合年审制度的规定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239号)要求,现就2010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年审时间
2010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定于2011年4月至6月进行,4月20日前为收费单位自审时间,4月21日至6月底为会审、反馈意见和年审总结时间。
二、年审内容
各市价格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239号)、《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粤价〔2010〕42号)的要求,于5月30日前完成收费情况分析报告,并按时上报收费情况统计数据。
三、有关要求
(一)各级物价、财政、审计部门及有关收费单位要高度重视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2010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任务圆满完成。
(二)年审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并移交有关部门查处。年审工作结束后,将通报年审和收费统计考核结果。
(三)请省直、中央驻穗收费单位在规定的自审时间内,按本文附表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填报。报表一式四份,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加具意见并盖章后,于4月30日前报送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办公室。
附件:1.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汇总表(表1)
2.收费许可证管理情况汇总表(表2)
3.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一览表(表3)
4.取消(停止)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统计表(表4)
5.收费情况统计表填写说明
附件5:
收费情况统计表填写说明
收费情况统计表共 4张表格:《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汇总表》(表一)、《收费许可证管理情况汇总表》(表二)、《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一览表》(表三)和《取消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统计表》(表四)。具体填写方法如下:
一、表一填写说明
“收费部门”指实施收费的业务主管部门。
“收费项目”均指一级收费项目。
“行政性收费”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
“事业性收费”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特定服务时,收取的费用。
“中项中标收费”指中央审批项目、中央制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中项省标收费”指中央审批项目、省(区、市)制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省项省标收费”指省(区、市)审批项目、省(区、市)制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管理权限划分的“其他收费”,指省(区、市)审批项目、省(区、市)委托下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行政管理类收费”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时,向被管理对象收取的费用。其中“证照类收费”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管理的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省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制发各种证件、牌照、簿卡而收取的工本费。
“资源补偿类收费”指开采、利用自然和社会公共资源,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缴纳的费用。
“鉴定类收费”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从事检验、检测、鉴定、检定、认证、检疫等活动而收取的费用。
“考试类收费”指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省级政府文件规定组织的考试,或实施经人事部批准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资格考试,以及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资格考试而收取的费用。
“培训类收费”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强制性培训活动而收取的费用。“其他类收费”指上述五类收费以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表二填写说明
表二由各地级以上市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收费许可证核发和年审情况汇总填写。其中:“核发收费许可证”指本统计内收费单位持有收费许可证数量情况,分别统计收费学可证正本数和副本数。即核发收费许可证证数=收费单位已取得的收费许可证数+本新核发收费许可证数-本注销收费许可证数。
年审率=实际年审的收费单位数/应年审的收费单位数×100%。
三、表三填写说明
(一)统计方法
1.中央审批收费项目填列内容包括:中项中标收费项目的收费部门、名称、编码、级别、属性、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资金管理方式等内容(即甲、乙、丙、丁、戊、l、2、3、4、5、6、7 栏内容);中项省标收费项目的收费部门、名称、编码、级别和属性等内容(即甲、乙、丙、戊、l、2、3、4、5、6、7 栏内容)。
2.省级收费项目填列内容包括:中项省标收费项目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即丙、丁、已栏内容);省项省标收费项目的收费部门、名称、编码、级别、属性、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资金管理方式等内容(即甲、乙、丙、丁、戊、l、2、3、4、5、6、7 栏内容)。
(二)统计说明
1.“收费项目级别”栏目填写此项收费属于几级项目,一级项目填写“ 1 ”,二级子项目填写“ 2 ”,依次类推。
2.“收费项目属性”栏目包括 5 项内容:
(1)“性质”指此项收费属于行政性收费还是事业性收费。属于行政性收费填写“ 1 ”,属于事业性收费则填写“ 2 ”。
(2)“权限”指此项收费的管理权限。中项中标项目填写“ 1 ”;中项省标项目填写“ 2 ” ;省项省标项目填写“ 3 ” ;其他项目填写“ 4 ”。
(3)“类别”栏目填写此项收费所属类别。行政管理类收费填写“ l ”(证照类收费填写“ 1.1 ”),资源补偿类收费填写“ 2 ”,鉴定类收费填写“ 3 ”,考试类收费填写“ 4 ”,培训类收费填写“ 5 ”,其他类收费填写“ 6 ”。
(4)“新增”指此项收费是否属于本新增项目。属于新增项目的填写“ l ” ;否则,填写“ 2 ”。
(5)“涉企”指此项收费是否涉及企业。属于涉及企业的填写“ l ” ;否则,填写“ 2 ”。详细填写收费项目的属性,可满足多种条件的组合查询、统计等要求。
四、表四填写说明
甲、乙、丁、1、2、3、4、5、6 栏目内容填写方法同表三;“取消或降低”栏目填写收费变动情况,属于取消收费项目的,填写“ 1 ” ;属于降低收费标准的,填写“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