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豫政办〔2007〕105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105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7-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豫政办 〔2007〕10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制定的《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省农业厅二○○七年九月十三日)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农村沼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计发〔2003〕19号)和《河南省农村沼气“十一五”建设规划(2006―2010年)》(豫农计〔2005〕140号),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事关沼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广大农村沼气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农村沼气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7月底,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已累计达到221万户,是2002年25万户的8.8倍。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沼气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沼气服务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没有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这已影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实抓好。要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解除农村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提高沼气建设效益,推进沼气事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推进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发展沼气建设成果。
(二)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建设。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体系模式。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村沼气用户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发展和效益。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农村沼气用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农村沼气用户受益。
(三)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力争达9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要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管理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得到综合利用。
(四)体系功能
省级实训基地重点是引进、试验、推广适用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设备,开展新技术示范、展示、交流,培训沼气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工技能培训及鉴定。县级服务站重点是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处理应急事故,受沼气灶具和相关装备厂家的委托提供沼气配件、工具供应及维修服务。乡村服务网点重点是为农村沼气用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供应、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省级实训基地和县级服务站及乡村服务网点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建设,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三、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
(一)网点建设内容。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要具备为200―300个农村沼气用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有1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建有1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配备1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配备1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配备1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购置1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开关、纱罩、灯罩等),确保服务网点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二)补助标准。对于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其购置1套进出料设备、1套检测设备和1套维修工具。目前,建设1个服务网点约需投入3.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对每个网点补助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等,其余由地方配套或由服务网点单位、个人承担。
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机制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行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运行机制。
(一)协会领办。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协会应有完善的章程和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协会吸纳农村沼气用户加入。沼气用户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积极支持农民个人承包沼气服务网点,鼓励其与连锁公司或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等协作,并与农村沼气用户签订合同,提供服务。
(三)股份合作。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股份合作制的沼气服务公司,建立连锁的乡村服务网点,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提供服务。
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网点选定。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本方案,制定本地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各项目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原则上由各类服务组织自愿提出申请,由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发文公布。
(二)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条件较好、普及率较高、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服务网点。
(三)采购管理。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在服务网点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发酵原料贮存池、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
(四)资产管理。政府投资购置的乡村服务网点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归网点业主。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资产的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实行动态管理。要与乡村服务网点承建者签订固定资产使用协议,保证设备专用,不准私自转让或挪作他用,一经发现违规行为,随时有权收回,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五)监督管理。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服务体系信息档案,切实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省、省辖市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对服务网点的运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和经验,并以适当方式对管理和服务业绩成效显著的服务网点予以奖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的地方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所在县(市、区)今后1-3年的服务网点项目申报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接面向农村沼气用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网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设施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等技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豫政办〔2006〕17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17号 【发布日期】2006-03-20 【生效日期】2006-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
(豫政办 〔2006〕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二十日
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
省委、省政府已经把解决50万户农民沼气建设列入2006年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我省沼气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沼气建设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中强调:“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省委七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仅2004、2005两年全省就新增沼气用户80多万户,到2005年底已突破120万户,累计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03处,年促进农民增收节支达到12亿多元。沼气建设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省沼气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够和发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农村沼气的普及率仅为6%,要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到2010年沼气普及率达到20%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建设生态家园、实现生态富民为目标,以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政策激励,项目带动,专业施工,综合开发,努力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充分调动群众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发展畜牧业发达区、优势农产品重点区、能源短缺区、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坚持沼气建设与畜牧养殖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类型的沼气生态模式;坚持沼气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以沼气建设带动改厕、改圈、改厨;要坚持建管并重,扎实推进,建立完善沼气服务体系,确保建设质量和效益。
目标任务:2006年,全省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在沼气推广成规模的地区,建设沼气服务站;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结合养殖业和沼气发展,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小区。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1月1日―3月31日)。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和试点建设。通过沼气建设现场会和新闻媒体宣传,让农村沼气建设这件实事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沼气建设氛围。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使全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达到10000名。同时,选好有积极性和一定基础条件的县、乡、村、户,重点开展试点建设,并完成目标任务的10%。
(二)实施阶段(4月1日―6月30日)。充分利用气温回升、少雨农闲这一沼气建设的黄金季节,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大力实施,掀起全省沼气建设高潮,完成目标任务的70%。
(三)完成阶段(7月1日―11月20日)。做好已建池的规范安装和使用,并将剩余20%的任务全部完成。
(四)总结验收阶段(11月21日―12月31日)。进行全面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在各省辖市自查、整改、完善的基础上,全省统一组织年终考核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沼气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宣传沼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宣传发展沼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宣传沼气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宣传农村沼气发展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沼气,各部门关心、支持发展沼气,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发展沼气。
(二)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组织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基础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组织规划设计、统一组织物料采购、统一组织施工安装、统一组织质量监管,努力实现沼气施工专业化、管理物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省、市沼气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县、乡,开展沼气技术员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确保承担任务的村都有1-2名沼气生产工。各县(市、区)要以沼气生产工为依托,支持沼气生产工组建施工队伍,形成社会化技术服务网络,满足农村沼气发展的需要。在工程建设中,推行“三包一合同”(包建、包质量、包建后服务,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制度,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用一个。
(三)严格建章立制,确保建设质量规范。一是坚持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凡是沼气池施工人员,必须参加县级以上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取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凭证施工。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选择池型模式,严格按照《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2008-6-2
5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沼气经过了“两落三起”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发展沼气的热潮,建设了600多万户,但很短时间后多数沼气池就报废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部分省市又掀起了发展沼气热潮,短短几年时间累计建设700多万户,但多数未能持久运行。“两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983年底全国沼气保有量仅为400万户。“两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这些历史教训说明,在沼气快速发展的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各地也积极加大支持力度,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2200多万户,受益人口约7500万。当前农村沼气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例如,有的农户灯罩或纱罩坏了,要走上几十里山路,才可能购买到;有的农户沼气池运行了多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换料,影响了正常产气;有的农户不掌握操作规程,换料时不关闭阀门,导致净化器被烧坏;有的农户缺乏安全知识,擅自开盖维修,个别地区导致了人员伤亡;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不合理使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打了折扣。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实做好。要认真总结服务体系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服务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推进沼气健康发展,提高沼气建设效益,解决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二)建设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建设。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模式。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效益和发展。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沼气农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沼气农户受益。
(三)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国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要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要力争达到7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四)体系功能
省级实训基地重点是引进、试验、推广适用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设备,开展新技术示范、展示、交流,培训沼气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工技能培训及鉴定,示范培训新技术。县级服务站重点是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受沼气灶具和相关装备厂家的委托提供沼气配件和工具供应及维修服务。乡村服务网点重点是为农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省级实训基地和县级服务站主要由各地自筹资金建设,乡村服务网点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建设,国家视情况给予补助。
三、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内容、补助标准
(一)建设内容与标准
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1.具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
2.因地制宜建设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既为不养殖农户和临时缺料农户提供发酵原料,又随时处理有机生活垃圾。
3.配备一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
4.配备一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
5.配备一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
6.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根据需要购买发酵菌剂。
除服务场所外,建设一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约需投资3.1万元,其中秸秆沼气原料处理设备0.7万元,进出料设备1.5万元,检测仪器0.3万元,维修工具0.1万元,沼气配件约0.5万元。
(二)政府支持建设内容及标准
各级政府重点支持购置一套进出料设备(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一套检测设备(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和一套维修工具(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中央视情况按照不同标准予以适当补助。
中央对每个网点的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1.9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中部地区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东部地区0.8万元,用于购置部分进出料设备。其余由地方配套或服务网点单位或个人承担。
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机制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运行机制。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协会领办
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协会应有完善的章程和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吸纳沼气农户加入协会,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
积极支持农民个人承包沼气服务网点,鼓励其与连锁公司或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等协作,并与沼气农户签订合同,承担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综合利用等服务。
(三)股份合作
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股份合作制的沼气服务公司,建立连锁的乡村服务网点,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承担建池施工、建后服务、技术指导和运行维护等服务。
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组织实施
(一)网点选定
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本方案,制定本地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各项目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根据本省方案,做好组织实施,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原则上,由各类服务组织自愿提出申请,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发文公布。
(二)资金投入
各地要积极支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国家重点扶持条件较好、普及率较高、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服务网点,为服务网点提供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或维修工具。中央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采购管理
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由各省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其中中央投资购置的设备采购清单要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备案。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在服务网点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发酵原料贮存池、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乡村服务网点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由省农村能源主管和发展改革部门做出具体规定,并切实做好设备拨付的监管。
(四)监督管理
各地应制定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县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设施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等技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服务体系信息档案,并纳入农村沼气项目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第四篇:我市强化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强化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10-7-19 作者: 责任编辑:nyzk 点击率:371 来源:市能源站
农村沼气的效益能否正常发挥,关键在于管理。近年来,我市以方便群众使用沼气为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市、县区、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成建池、安装、维修、管理、采购、供应一条龙服务能力的经济服务实体,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不断巩固沼气建设成果,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在我市得到迅速发展。至2010年6月底,全市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4.35万座,占总农户数的9.1%。全市农村沼气村数为2093个,农村沼气村数的覆盖率是67.06%。建立县、乡、村服务网点365个,沼气村服务网点覆盖率为1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三分建七分管”,这句话道出了沼气管理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提高领导和群众对发展沼气服务网点、强化沼气使用管理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推动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我市制定并印发了《信阳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各级职责、运行机制、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保障措施等。明确提出通过几年建设在全市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三)因地制宜,建立模式
我市因地制宜采取的主要模式:一是依托型服务模式。即依托当地农村能源推广机构建立。二是专业合作社模式。由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沼气服务组织,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订沼气合作社章程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三是市场化服务模式。由集体或个人成立沼气服务企业,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
(四)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一是实行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未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质的人员不得上岗;二是坚持质量验收制度。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完成后,对照建设标准进行验收。
(五)加强培训,稳定队伍
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和其他方式,大力培训沼气生产工和后续管理人员,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沼气生产和服务人员3500多人。通过培训,使其掌握了沼气生产和服务技能,具备了服务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手段,从而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农村沼气建设和服务队伍。
三、服务效果
经过几年努力,我市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大部分沼气乡、村的服务网络。服务网点建设较好的地方,沼气池修建、配件更换、进出料、综合利用、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时有效,有的地方实现了物业化管理。通过强化服务,使全市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沼气池使用率达80%以上,“三沼”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新县积极推进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1个县级沼气服务中心,3个沼气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乡级沼气服务网点,30个村级沼气服务站。全县沼气服使用率保持在90%左右,用户满意率达95%以上。
潢川县传流店乡农村沼气服务站创办较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办公服务场所60平方米,仓库100平方米,分网点2个,技术人员5人,施工人员53人,服务面包车、抽渣车、农用车5辆,模具15套,维修安装工具多套,各类沼气配套产品齐全,服务效果显著。
四、存在问题
1、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尚不健全,总体上网点少,服务设备不足,服务手段有限,缺乏服务长效机制。
2、一些县区业务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管护任务面宽、量大,乡镇干部身兼数职,村一级组织不健全,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3、一些地方服务体系建设刚起步,资金缺乏,管理不善,尚没有形成适合当地情况的服务模式,运行不畅,服务不力,效果不好。
五、今后打算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沼气网点建设摆在与沼气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
2、完善模式,强化监管。因地制宜,建立完善服务模式。与网点签订服务委托合同,制定管理制度,确保服务效果。
3、抓好培训,确保质量。加强培训,提高网点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4、多方扶持,完善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帮扶措施,支持多种机制介入服务体系建设。
5、定期考核,奖优罚劣。把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农业部门考核内容,及时进行奖惩。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督查情况的通报(豫政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93号 【发布日期】2006-11-01 【生效日期】2006-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督查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 〔2006〕9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新增50万农村沼气用户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9月17-28日,省政府派出督导组对全省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10月23日上午省政府听取了各督导组的情况汇报,并对做好今后两个月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截至9月30日,全省实际新增农村沼气用户49万户,已完成省政府下达的50万户建设任务的98%,全省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显著,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普遍重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6〕17号)下发后,各级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十分重视,各省辖市成立了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及时召开了农村沼气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并将沼气建设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安阳、焦作、周口、郑州、驻马店、洛阳、济源、新乡、漯河、商丘、南阳、平顶山等省辖市印发了沼气建设考核及奖惩办法,明确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奖罚措施,并实施了跟踪问效制度。二是投入力度加大。各地对沼气建设的投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加强。截至9月30日,全省市、县财政共计投入沼气建设财政资金2238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8977万元,扶贫、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许多市、县还要求农业、林业、水利、城建、卫生、环保、畜牧等部门利用项目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信贷部门也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信贷投资方向,利用小额贷款扶持农户开展沼气建设。三是技术更加成熟。目前我省沼气建设主要采用砖混结构、混凝土现浇等工艺,彻底解决了漏水、漏气的问题,利用人、畜粪便作为主要的发酵原料,采用新的池型实现了自动进出料,解决了长期困绕沼气发展的出料难问题,沼气建设技术更加成熟。“三结合”、“一池三改”和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既解决了沼气池在寒冷冬季产气不正常的问题,又发挥了沼气的综合效益。四是注重服务体系建设。全省今年新增培训沼气生产工6325人,持证沼气生产工总数达到15984人。各省辖市按照“强化市级、巩固县级、发展乡、村级”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了沼气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各省辖市和多数县设立了沼气服务站,办理了营业执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技术服务。五是努力提高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各地改变过去就沼气抓沼气的传统思路,把沼气作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坚持“一池三改”,以沼气促养殖,以养殖带沼气,实现沼气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广沼气沼液浸种、沼渣肥田等技术,积极探索“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菌”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沼气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目前全省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全省已有10个省辖市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而开封和鹤壁2市仅完成任务的35%和54%。二是重建池,轻“三改”。部分农户沼气池建设不规范,特别是非项目村沼气建设只重建池,忽视改厨、改圈和改厕,庭院依然是垃圾遍地、粪水横流、蚊蝇乱飞,没有达到家居环境清洁化的效果。三是建设不规范,服务有待加强。一些沼气池布局不合理,有的建在庭院中间,有的建在外面远离庭院未与厕、猪圈结合,人为增加劳动强度;非项目户管路安装不规范,导气管过长、积水瓶安装位置过高;一些沼气户没有安装脱硫装置,有的虽安装但脱硫剂长时间不进行再生,起不到脱硫效果;个别地方存在沼气池进料间过大、双水压间、无天窗口等技术问题。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沼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目前许多沼气户缺乏必要的安全使用常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是管理不严,市场混乱。个别县还没有建立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只有临时人员兼职代管;沼气产品市场管理混乱、竞争无序,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没有通过质量认定的低劣粗糙沼气产品进入市场,加之部分乡镇不能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沼气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隐患。
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抓紧抓好,把省委、省政府承诺要办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农村沼气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炊事照明,单纯的能源效益,而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地要本着求实、为民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管理机制、资金投入、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大功夫,下真功夫,把这项工作抓紧做实,确保今年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筹资渠道。资金投入是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保证,国家逐年加大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省直有关部门要利用项目资金支持沼气建设;金融部门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小额贷款在发展沼气中的作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尽快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加快全省农村沼气的发展步伐。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项目的配套资金,保证国家项目按要求完成,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三要积极做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标语等各种途径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广泛的、全方位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对广大农民群众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推动、示范带动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农村沼气的良性发展。四要完善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沼气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支管理有力、技术过硬的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对沼气建设的施工、建设、安装、使用以及配套产品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杜绝无证施工,防止出现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各地要建立健全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组织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基础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五要注重综合利用,发挥更大效益。各地要把沼气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普及“三结合”、“一池三改”建设模式,搞好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路等方面的配套建设,要抓好“三沼”综合利用,进一步扩大综合利用范围,积极推广沼气发电、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沼渣喂鱼、种植食用菌等实用技术,全面发挥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六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已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地方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完善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对至今尚未完成任务的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督促其年底必须完成。七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发展沼气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要真抓实干,防止在数字上动心思做文章,严禁弄虚作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