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方案(豫政办〔2006〕32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32号 【发布日期】2006-04-25 【生效日期】2006-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方案
(豫政办 〔2006〕3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切实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省政府已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现将《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国办发〔2005〕37号文件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豫政办〔2005〕92号),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为目标,围绕中原崛起和建设和谐中原,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落实到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促进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二、本方案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直各行政执法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省直执法组织(后二者以下统称省直行政执法部门)。
三、考核的实施机关 对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的考核,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省政府目标办、省政府法制办具体实施。各省辖市政府、省直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进行自查自评。
四、考核的计分办法
考核实行百分制,以100分为标准,分解确定各项分值,实行倒扣分办法。
五、考核的内容和分值
在认真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考核以下3项内容:
(一)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合法、规范;规范性文件公布之前进行法律审核;规范性文件备案率达100%;规范性文件合法率达100%;纠正违法和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35分)。
本条有五项要求,第一项、第二项不达要求的分别扣5分,第三项不达要求的扣15分,规范性文件违法的发生一件扣10分。
规范性文件违法或者不适当在全省范围内造成负面影响的,或者规范性文件违法、不适当导致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的,或者有关人员以不正当理由拒绝纠正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发生一起即为当年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未完成。
(二)行政执法主体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执法行为符合法定权限;适用执法依据准确;行政执法程序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合法、适当;行政执法行为文明;行政执法文书真实、规范;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期限处理矛盾纠纷;本地、本系统未发生严重的执法违法行为和违法不作为;依法及时追究执法违法人员的过错或者错案责任(40分)。
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发生一起扣10分;执法文书不规范的发现一卷扣10分,不真实的发现一卷扣5分。
本地、本系统发生一起因执法违法或者违法不作为引发重大事故、事件的,或者本地、本系统发生一起行政执法人员严重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案件的,即为当年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未完成。
省直各行政执法部门未依法及时追究执法违法人员过错或者错案责任造成恶劣影响的,发生一起扣40分,发生二起即为当年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未完成。省辖市政府未及时追究执法违法人员过错或者错案责任造成恶劣影响的,发生二起扣40分,发生三起即为当年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未完成。
(三)做好行政复议工作(25分)。
对于依法应当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而不受理的、未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不按法定期限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证据材料的,发生一起扣15分;对于不按规定报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统计报表的,发生一起扣10分;对于拒不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发生一起即为当年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未完成。
六、考核方法
(一)查阅被考核单位的有关文件和资料,了解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制度的情况。
(二)查阅被考核单位的所有文件,了解其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情况;通过日常备案审查,了解被考核单位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率、合法率;查阅、统计被考核单位的规范性文件总量,进一步了解被考核单位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率和合法率。
(三)抽查或者全查被考核单位的行政执法案卷,了解其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率、错误率。
(四)设立公众意见箱或者通过网站、发放行政执法评议卡或者通过新闻单位的报道,了解被考核单位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
(五)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学工作者,依法集中评议行政执法案卷及有关事项。
(六)从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及有关监督机关了解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违法、变更、撤销等情形的比率以及有关情况。
附件:纳入省政府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范围的单位
附 件
纳入省政府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范围的单位
一、各省辖市政府(18个)
二、省政府执法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53个)
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国防科工委、民委、公安厅、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文化厅、卫生厅、人口计生委、审计厅、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体育局、统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局、粮食局、安全生产监管局、人防办、林业厅、煤炭局、盐业局、畜牧局、信访局、国税局、郑州铁路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海关、烟草专卖局、邮政局、河南黄河河务局、气象局、地震局、河南保监局、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通信管理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省辖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豫政办〔2006〕53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53号 【发布日期】2006-06-30 【生效日期】2006-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省辖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
(豫政办 〔2006〕5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辖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三十日
省辖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加强对省辖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5〕52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省辖市政府对《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市长是第一责任人。
二、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确定的相关指标和生态退耕、自然灾害、跨市易地补充耕地、补划基本农田等实际情况,对各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考核指标建议,报省政府批准后下达,作为省辖市政府耕地保护目标。
三、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遵循客观、公开、公平的原则。
从2006年起,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省政府对各省辖市考核一次,考核的标准是:
(一)省辖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
(二)省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省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指标。
(三)省辖市行政区域内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补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质量不得低于已占用的面积和质量。
(四)按期足额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并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五)没有重大土地违法案件特别是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案件。
同时符合上述五项要求的,考核认定为合格;否则,考核认定为不合格。
四、考核采用自查、抽查与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省辖市政府按照本办法每年组织自查,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省政府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统计局。
(二)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财政厅、统计局等部门,每年对各省辖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向省政府报告抽查情况。对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不好的省辖市,由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整改要求,并加强督办。
(三)在考核年,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监察厅、审计厅、统计局等部门对各省辖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
五、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的各省辖市耕地面积、生态退耕面积、基本农田面积以及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作为考核参照依据。
省辖市政府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基础建设,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及时更新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加强对耕地及基本农田的动态巡查和监测,在考核年向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提交耕地、基本农田面积和等级情况的监测调查资料,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省国土资源厅采用抽样和卫星遥感监测等方法和手段建立抽样调查制度和监测网络,会同省农业厅对耕地、基本农田面积和等级情况进行核查。
六、省政府对各省辖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且成效突出的给予表扬;对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的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追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整改期间暂停该省辖市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七、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列为省辖市政府第一责任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省辖市,由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对其审批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对下一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
【发布单位】815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3-10 【生效日期】1997-03-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
(1997年3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促进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市)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单位(以下统称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情况的考核(以下简称行政执法责任考核)。
第三条 第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执法的组织领导的情况;
(二)法制宣传教育的情况;
(三)制定、落实行政执法配套措施、制度的情况;
(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情况;
(五)依法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
(六)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情况;
(七)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情况;
(八)行政执法的其他工作情况。
第四条 第四条 行政执法责任部门每年初应当拟定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目标,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五条 第五条 拟定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应当以本部门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依据,以本部门工作任务为中心,突出重点,具体明确,能量化的应当量化。
第六条 第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会同人事部门对各责任部门拟定的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进行审查、汇总、报经本级政府审定后,下达各责任部门执行。并将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范围。
第七条 第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人事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检查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各责任部门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进度情况。
第八条 第八条 每年12月份,各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应当对本部门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自评。自查自评结果于次年1月10日前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会同人事部门汇总和进行必要的抽查,并向本级政府提出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情况的报告。
第九条 第九条 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的情况纳入对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年终考核范围,作为评价该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派人参与政府工作的年终总结、考核、评比活动。
第十条 第十条 对经考核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的范围,由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或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根据工作需要,人民政府也可以单独对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进行奖励或表彰。
对经考核,由于工作失职等自身原因没有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而产生不良影响的,予以通知其限期整改或通报批评。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局会同青岛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拟定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参考项目表。
附: 拟定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参考项目表
┌──────────────────────────────────┐
│ 责任目标参考项目及标准 │ ├──┬─┬─────────────────────────────┤ │行政│1 │制定、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及考核办法 │ │ ├─┼─────────────────────────────┤
│执法│2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具体明确 │ │ ├─┼─────────────────────────────┤
│的组│3 │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 │ │ ├─┼─────────────────────────────┤
│织领│4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保障措施 │ │ ├─┼─────────────────────────────┤
│导 │5 │建立了法制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 │ ├─┼─────────────────────────────┤
│ │6 │将法制工作列入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 ├──┼─┼─────────────────────────────┤
│ │7 │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制定和落实学习、宣传的 │
│ │ │措施 │法制├─┼─────────────────────────────┤
│宣传│8 │认真关注解决法律实施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和实施有关措施,│
│教育│ │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 ├─┼─────────────────────────────┤
│ │9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学习、培训制度│ │ ├─┼─────────────────────────────┤
│ │10│及时、经常、有效地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 ├─┼─────────────────────────────┤
│ │11│向管理相对人提供有关法律咨询和服务 ├──┼─┼─────────────────────────────┤
│ │12│制定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配套办法、措施和制度 │ │制定├─┼─────────────────────────────┤
│落实│13│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及时清理应予废止、修改的规范性│
│措施│ │文件 │制度├─┼─────────────────────────────┤
│ │14│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档案等管理制度 │ ├──┼─┼─────────────────────────────┤
│ │15│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执法├─┼─────────────────────────────┤
│队伍│16│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着装等管理制度 ││建设├─┼─────────────────────────────┤
│ │17│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 ├─┼─────────────────────────────┤
│ │18│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制度 ├──┼─┼─────────────────────────────┤
│ │19│及时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实施├─┼─────────────────────────────┤
│具体│20│严格依法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行政├─┼─────────────────────────────┤
│行为│21│积极查处违法违章案件,保证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
││
│ │ │ │
│ │ │ │和社会秩序,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 ├─┼─────────────────────────────┤
│ │22│不断提高行政案件的办案质量和审结率 │ │ ├─┼─────────────────────────────┤
│ │23│法律文书规范 │ ├──┼─┼─────────────────────────────┤
│ │24│建立健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及时纠正执法违法的│
│ │ │问题 │ │行政├─┼─────────────────────────────┤
│执法│25│建立和实施执法情况报告制度 │监督├─┼─────────────────────────────┤
│ │26│建立和实施执法情况统计制度 │ ├─┼─────────────────────────────┤
│ │27│建立和实施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 ├─┼─────────────────────────────┤
│ │28│建立健全委托执法制度 │ ├─┼─────────────────────────────┤
│ │29│建立重大执法案件审核制度 ├──┼─┼─────────────────────────────┤
│ │30│设立或指定复议应诉机构,配备相应的专(兼)复议应诉工作人员│ │行政├─┼─────────────────────────────┤
│复议│31│依法及时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应├─┼─────────────────────────────┤
│诉 │32│依法办理行政赔偿事宜 │ ├─┼─────────────────────────────┤
│ │33│依法进行行政应诉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 │ │ │ │ │ │ │
第四篇: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豫政办〔2007〕105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105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7-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豫政办 〔2007〕10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制定的《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省农业厅二○○七年九月十三日)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农村沼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计发〔2003〕19号)和《河南省农村沼气“十一五”建设规划(2006―2010年)》(豫农计〔2005〕140号),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事关沼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广大农村沼气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农村沼气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7月底,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已累计达到221万户,是2002年25万户的8.8倍。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沼气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沼气服务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没有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这已影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实抓好。要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解除农村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提高沼气建设效益,推进沼气事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推进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发展沼气建设成果。
(二)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建设。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体系模式。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村沼气用户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发展和效益。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农村沼气用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农村沼气用户受益。
(三)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力争达9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要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管理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得到综合利用。
(四)体系功能
省级实训基地重点是引进、试验、推广适用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设备,开展新技术示范、展示、交流,培训沼气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工技能培训及鉴定。县级服务站重点是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处理应急事故,受沼气灶具和相关装备厂家的委托提供沼气配件、工具供应及维修服务。乡村服务网点重点是为农村沼气用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供应、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省级实训基地和县级服务站及乡村服务网点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建设,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三、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
(一)网点建设内容。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要具备为200―300个农村沼气用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有1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建有1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配备1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配备1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配备1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购置1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开关、纱罩、灯罩等),确保服务网点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二)补助标准。对于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其购置1套进出料设备、1套检测设备和1套维修工具。目前,建设1个服务网点约需投入3.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对每个网点补助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等,其余由地方配套或由服务网点单位、个人承担。
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机制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行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运行机制。
(一)协会领办。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协会应有完善的章程和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协会吸纳农村沼气用户加入。沼气用户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积极支持农民个人承包沼气服务网点,鼓励其与连锁公司或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等协作,并与农村沼气用户签订合同,提供服务。
(三)股份合作。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股份合作制的沼气服务公司,建立连锁的乡村服务网点,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提供服务。
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网点选定。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本方案,制定本地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各项目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原则上由各类服务组织自愿提出申请,由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发文公布。
(二)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条件较好、普及率较高、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服务网点。
(三)采购管理。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在服务网点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发酵原料贮存池、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
(四)资产管理。政府投资购置的乡村服务网点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归网点业主。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资产的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实行动态管理。要与乡村服务网点承建者签订固定资产使用协议,保证设备专用,不准私自转让或挪作他用,一经发现违规行为,随时有权收回,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五)监督管理。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服务体系信息档案,切实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省、省辖市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对服务网点的运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和经验,并以适当方式对管理和服务业绩成效显著的服务网点予以奖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的地方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所在县(市、区)今后1-3年的服务网点项目申报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接面向农村沼气用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网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设施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等技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豫政办〔2006〕97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97号 【发布日期】2006-11-10 【生效日期】2006-11-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
(豫政办 〔2006〕9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十日
河南省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
近一个时期,我省的传销活动有抬头、反弹现象,个别地区活动猖獗,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引发了不少社会治安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禁止传销条例》(国务院令第44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6〕60号)要求,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一、工作重点与工作目标
(一)严厉打击、坚决取缔以“拉人头”、团队计酬、收取入门费等方式以及通过互联网、假借直销名义进行的传销活动。
(二)重点惩处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打着职业介绍、招聘兼职等幌子诱骗学生参加传销的行为;为传销提供条件的行为。
(三)专项整治的重点地区是: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新乡、商丘、漯河、许昌、焦作、南阳。上述各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其他各市要坚持露头就打,巩固打击成果,严防传销渗入扩散。
(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这次专项行动的领导,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重点地区传销活动数量明显减少,反复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其他各市传销活动得到有效控制,经常性、规模化的传销活动基本杜绝;群众识别、防范传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被骗往异地参与传销的人员明显减少;防范和打击传销活动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五)集中力量查处涉及地域广、参与人员多,以及通过互联网传销、利用传销形式非法集资等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案件,严惩从事传销活动的单位、组织者和骨干分子,摧毁传销网络。严厉打击暴力抗法以及传销引发的盗窃、抢劫、非法拘禁、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六)强化对互联网的监管工作,完善有关规定,坚决取缔为传销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行为,为打击查处通过互联网传销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七)强化高校传销防范工作,严防传销活动进入校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学生认清传销的违法犯罪性质、欺诈本质和危害,自觉抵制传销。对受骗参与传销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规劝解救工作。
(八)加强房屋出租的管理,加大对违法出租行为的处罚力度,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仓储和人员住宿等条件。
(九)依法规范直销行为,查处违规招募、违规培训、违法计酬等行为,坚决取缔以直销名义从事传销以及直销企业从事传销的行为,严格执行直销企业市场退出制度。
(十)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快打击传销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传销组织者、策划者及骨干分子档案,探索建立社会查询制度,健全群众投诉、举报及举报奖励制度。大力宣传《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3号),抓好对农民工、在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范传销的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十一)打击传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要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和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针对传销活动的新特点和突出问题,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部署,逐级分解落实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确保抓出成效。
(十二)根据《禁止传销条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的意见》(豫政明电〔2006〕6号)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协调打击传销工作有关问题。
(十三)这次专项行动以工商、公安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密切配合。工商、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公安机关要加大对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快侦快破大案要案。通信管理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利用互联网传销和为传销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的监控和查处力度。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依法协助做好对传销组织者或经营者账户查询、暂停结算、资金冻结的落实工作,打击利用传销形式非法集资行为。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传销活动进入校园。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传销屡禁不止、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地区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新闻宣传单位要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地在专项行动中要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和居委会、村委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无传销社区”、“平安社区”等活动,努力实现查禁传销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传销、打击传销的新的工作格局。
(十四)要严格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对领导不力、地方保护、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其领导责任;对监督管理不力、敷衍推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包庇、纵容、支持和参与传销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五)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的领导,认真解决专项行动的经费、人员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完善工作方案。要加强对各级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工商、公安部门要积极会同法院和检察机关,共同研究传销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提高打击成效。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十六)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11月)。各省辖市政府要按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省辖市的实施方案要抄送省工商局、公安厅。
2.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6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省工商局、公安厅将对各地开展打击传销活动情况组织重点检查。
3.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级政府对打击传销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由省工商局、公安厅汇总上报省政府批准后通报全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