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乙类厂房、仓库电梯的安全对策措施
甲乙类厂房使用电梯的安全对策
在对一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审查中,常常碰到一些甲、乙类厂房,虽然有当地特种设备的检查机构的电梯合格证书,但有关的货梯却不是防爆电梯,安全专家在对电梯各层的环境进行观察后,大多会发出不合格项的通知书。现就有关此类电梯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及省内一些企业的可取的对策和治理措施做出归纳,并提出作者的意见,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一)运送甲、乙类液体的情况:
在甲、乙类厂房,或是在普通的厂房,如果电梯运载的是甲乙类液体,例如在油漆厂或油墨厂运送含大量甲乙类溶剂的树脂液或基料,不能使用非防爆电梯。这是因为,在电梯间内,一台加盖的甲乙类液体拉缸(料车),缸内液体表面以上是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0区,周围半径为1.5m的空间为1区,距外壁与顶部3m范围为2区。在电梯间内的拉缸周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可能性同时有连续出现、可能出现和短时存在等可能性,在随时有电火花发生的非防爆电梯内,就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换句更直白的话说,用非防爆电梯运载甲乙类可燃液体,发生火灾或爆炸是迟早的事。
如何处理?
1.首先必须马上停用非防爆电梯; 2.设法把电梯更换为防爆电梯,或者改造为液压升降平台,至少要用防爆的电动葫芦。
防爆电梯,国内仅有上海、浙江少数厂家有生产,价格较贵,维修较为麻烦; 液压升降平台,国内省内有多家生产厂,安装时,其电气部分要放在非防爆的环境; 防爆的电动葫芦,使用时工人操作较麻烦,要注意防止机械伤害。
(二)运送丙、丁、戊类固体的情况:
在液体物料用管道输送,而固体物料用电梯运载的树脂合成中运多元酸(邻苯二甲
酸酐、顺丁烯二酸酐等)以及松香,在色漆生产中运送颜料和填料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电梯运送的丙、丁、戊类固体,本身不会散发出易燃易爆的气体,但由于电梯处于甲、乙类厂房内通常是2区的环境下,即此环境有易燃、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的危险性。除上述的更换电梯的方法外,还有企业采用不改动或略为改动非防爆电梯的其他方法:
1.降低电梯及附近区域的危险区域等级; 2.把电梯改造成正压型的防爆结构。
这些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例
一、如果厂房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设法移动释放源到离开电梯15m以外的位置,图1.是其中的一例。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下简称爆规)2.3.1条,当厂房空间大,释放源释放的易燃物质量少时,可按厂房内部分空间划定爆炸危险的区域范围。
(注: 加装防火门及防火墙,是为防止释放源处易燃物质偶尔大量散发而设置。)
例
二、通过强力风机使电梯及附近达到良好的通风,降低其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使环境由2区降低为可以开动非防爆电梯的安全的区域。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28-92之2.2.5条,可以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图2 通过强力防爆风机的强制通风,使电梯间及前室与外面空间的形成差压Pd≥50Pa的正压,因而非防爆电梯可以直接运送丙、丁、戊类物料。
注意点:
1.在电梯电源接通前先开动一段时间强力鼓风机;
2.电梯前室(正压室)外增加一个缓冲室;
3.鼓风风源必须取自非爆炸危险区域;
4.应安装差压检测报警装置,当差压小于50Pa时发出报警信号;
5.鼓风机电源与电梯电源设置连锁功能,以保证电梯电源必须在鼓风机启动后才能接通。
例
三、某公司树脂厂房内安装了提运熟松香、酸酐和粉料的货运电梯,由于该电梯原不防爆,而又处于爆炸和火灾危险2区,企业从安全和经
3、济综合考虑,在该电梯楼顶电梯房增设一台防爆型鼓风机(送风量145 m/min)在每层电梯出入口处安装防爆型鼓风机控制开关,在电梯启动运行前级运行期间,通过吸入来自非爆炸
危险区域的空气对电梯井(容积3×2.4×15=108 m)内部空间进行正压送风。据测试,鼓风3分钟井内气压已超过50Pa。达到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5.4正压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要求。
后来在电梯井钻孔安装上防爆微压继电器,改为大于50Pa才能开动电梯的联锁电路,就成为符合“爆规”第2.5.4条要求的正压防爆电梯了[注: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3.5.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为1区时,(微压继电器)应能可靠地切断电源;2.3.5.2: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为2区时,(微压继电器)应能可靠地发出警告信号]。
注意点 : 除了在硬件上做好设备的改动外,还对 厂房内的电梯安全操作加以规定,3如规定开动电梯前要先鼓风5分钟(送风量725 m已超过标准要求的电梯井容积5倍的540 3m),电梯运行时保持通风,电梯禁运溶剂型物料(即使是正压型防爆电梯也不能装运甲乙类液体)等;
注意任何改装都要符合电梯的有关安全规范,根据《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规范》DB33/728-2009之10.11.3 “对于经重大维修或改造的电梯,应当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改装后电梯仍然要达到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取得他们的合作、监管和支持,保证每次年检合格。
结语: 在甲、乙类 厂房的运送甲乙类液体到高位一般应安装防爆型电梯、液压升降平台或防爆电动葫芦;对于原已安装非防爆电梯甲乙类厂房,为了兼顾安全、低成本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还有可能通过降低电梯及附近区域的危险区域等级或是把电梯整改成正压型的防爆结构的办法而达到安全运送丙、丁、戊类固体的目的。
3、
第二篇:电梯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1、公司设立工地安全检验小组负责工程的安全管理。
2、电梯施工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和安全操作培训,熟练电梯性能,有三年以上的电梯施工经验,持有政府部门颁发的电梯安装、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证才能上岗操作。
3、电梯施工人员不得少于4人,其中具备起重吊装操作资格的2人。应明确施工负责人,熟悉施工现场,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向当地政府部门申报施工安全登记,经批准后才可进场施工。
4、在施工前要严格检查工具设备,施工人员应正确穿着统一的劳防衣服,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5、厅门处应设安全防护栏,悬挂“电梯施工,请勿靠近,危险!”的警告标志,主要部位应有专人监护施工现场。
6、动火前一定要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磋商办理好《动火证》,施工现场应做好安全消防措施。
7、电梯施工应有专人指挥,严格遵守施工工艺,严禁蛮干。每日AM7:45-8:00进行KYK安全施工讨论,并认真记录。严守《安全手册》规程,做到防患与未然。正式安装前,应把警示标语贴至相应处,提醒注意,并认真遵守。
8、每日作业结束后进行15分钟的总结,且预排第二天的工作:并对当日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如无法解决的,第二天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以求解决方法。如关系到安全问题的,一定彻底解决无误后,才可进行以后的作业。
9、作业人员须服从责任者指挥,不得擅自操作和行动。
10、首次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作业中如发现危险隐患即停止操作。
11、井道脚手架,由专门的搭设单位进行负责作业,并由现场安全责任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工地地点须有充分照明,工作灯具须使用灯罩。升降路有坠落之虞开口,均挂设安全栏杆,作业者相互之间必须口令一致,操作者一定要大声复唱行动口令,操作责任者一定要先确认、后操作。
12、使用电捍机时,须配戴护目镜,火线、地线分开配置。吊运之吊索使用专属之钢索,吊运作业时,卷扬机或吊车依规定吊挂,吊挂物品吊挂下方严禁人员出入。
13、因作业需要,需拆除部分施工架、安全网时,作业完成后立即恢复原状。作业者如短暂离开现场,必须得到责任者的同意,且把事情交代清楚。
14、作业期间,作业者必须保持现场清洁,部品堆放在指定区域,且做好适当保护。(如保护纸、警示标记等)
第三篇:电梯、食堂、仓库、宿舍安全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1.为确保电梯的运行安全,电梯的运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操作,禁止非专职人员操作电梯。
2.电梯运行维护人员必须定期对电梯及安全保护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3.电梯不准装运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不准开启轿箱安全窗装运超长的物件。4.严禁电梯超载运行。电梯载货应注意载荷在轿箱内分布均匀。对重量判断不明或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物品拒绝运送。
5.所有乘员打开电梯门进入轿箱前,要首先确认轿箱是否停在该层。任何人不得在电梯运行时强行打开电梯层门和轿箱门。当层门、轿箱门未完全关闭时,司机不得开动电梯,保护系统应使电梯拒动。
6.电梯运行时,乘员不得倚靠在轿箱门上,不准在轿箱内嬉闹。
7.禁止使用有故障或解除安全保护的电梯。非电梯检修、维护期间,不得使用慢车运行。
8.在电梯工作期间,司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当必须离开或电梯停用时,司机必须关闭轿箱门及电源,并取下钥匙。
9.电梯司机应掌握所用电梯的各项性能,熟知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措施。
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一、般仓库安全要求
1. 各类材料、工具、另部件设备等堆放在安全道以外,要分类摆放整齐、稳固,高度要适当。重要贵重物品应妥善放置。
2.仓库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所管物品的安全知识。严禁烟火,不准把火种带入仓库。金属物件不准放在电器开关附近或压在电线上。3. 不可在光滑或涂油的物件上行走。所用梯凳,放置要牢固。
4. 夜间搬运时,应有充分照明,道路畅通。应根据物件重量和体力强弱进行搬运,以防发生事故。
5. 两人一起搬运物件,应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确保安全。
6. 货物堆放距屋顶、墙壁、灯具不得少于50厘米,距屋柱或货垛之间不得少于20厘米。
7. 采用液压车或其它机械,作室内搬运时,应遵守相应的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
二、易燃、易爆库安全要求
1. 易燃易爆仓库应远离其它建筑物,通风要良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2. 仓库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所管物品的安全知识。严禁烟火,不准把火种、易燃物品和铁器等带入库内。
3. 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分别存放在专用仓库中,不得随意乱放。
4. 库内不得同时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燃烧爆炸物品和其它物品,亦不得超过规定的储存数量。
5. 仓库必须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过期变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及时处理。6. 严禁在仓库内住宿、开会。收发物品要有严格的登记手续。7. 必须配备充分、完好、合用的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明显方便的地方。
8. 仓库内不准用普通电气设备、必须按设计规范采用密闭防爆型设备。并要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仓库人员不得拆卸。
9. 运送各种易燃、易爆物品时,盖要拧紧,容器要竖直放稳。运送人员禁止吸烟,沿途须距离火种5米以外。
10. 各种压力气瓶的存放、使用和运输,必须遵守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主管库房的领导对所属库房的防火安全负全面责任。
二、库房工作人员对所管库房的防火安全负直接管理责任。
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自救等技能;熟知报警电话和防火灭火措施。
四、消火栓、灭火器和防火标志等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五、库房内禁止烟火。凡动火作业,必须持有动火申请审批手续;否则不许动火作业。
六、库房内不准使用临时电源。特殊情况需临时用电时,必须由电工进行安装与拆除。
七、仓库内的废弃可燃物应及时清理干净,消除不安全因素。
八、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特殊物品应按相关规定分类存放,严格管理。
九、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及时协调妥善处理。
十、下班时,必须切断电源,关好门窗;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1、各部门对消防器材设施应落实专人负责,并按照“三定一好,一不准”(三定:定点设置、定人、定措施;一好:保持完整好用;一不准:不准移作他用)要求,做好消防器材管理。
2、必须保证消防器材设施前道路通畅,做到取用方便。
3、不得随意损坏或随意挪用消防器材,不准圈点,埋压消防设施和中断消防水源。
4、如需拆除、迁移、挪动等变动时,必须经过消防部门同意或者主管领导批准。
5、对擅自动用或毁坏消防器材设施者,视情节按消防规章制度处罚外,情节严重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
6、违反消防器材管理制度,造成火灾事故的责任者,视情节轻重,按照消防安全规定予以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食堂安全防火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食堂安全防火卫生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防火卫生等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防止各类事故及肠道传染疾病和其他传染疾病的发生,杜绝食物中毒。为把住病从口入关,根据《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两法)规定;食堂应有相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存等场所及必要的上下水等卫生设施。要做到防尘、防苍蝇、蚊子措施,并与污染源(污水沟、厕所、垃圾桶等)应保持相应的距离。食堂内外每天做到清洁,并保持合格。1.食品的采购运输
1.1应向具有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检验合格证等合法手续的销售商,采购食品。1.2不得采购制作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异味或两个法规所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3采购食品使用的车辆、容器要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要防尘、防苍蝇、防雨、防晒。
2、食品贮存、保管
2.1根据两法的规定,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质和不洁物品;特别是亚硝酸钠(工业用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2.2贮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防虫、防鼠。2.3有条件时设置合格的密封熟食间。
2.4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
2.5盛放酱油、食盐等副食调料的容器,要做到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2.6禁止用非食用性塑料制品盛放熟菜。
3、制作食品过程的卫生
3.1制作食品的原料要新鲜、卫生,做到不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各种食品要烧熟煮透;以免食物中毒。
3.2制售过程及刀、墩,案板、盆碗、盘及其他盛器、抹布等要严格做到生、熟分开,直接入口食品要用专用工具。
3.3不得提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生吃凉拌菜,防止肠道传染疾病。3.4剩余菜饭要回锅彻底加热再食用,一旦发现变质,不得食用。3.5餐具应按要求进行消毒,防止发生交叉传染疾病。3.6盛放丢弃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并及时清运走。
4、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一定精力集中;两个人合作时要配合默契;掌握本岗位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发生各类事故。
5、对电蒸箱、切菜机、合面机、电源插座等用电设备,液化气罐及炉灶等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用气灶煮粥做汤等液状食物时,要有人负责;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和其他事故。
6、食堂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包括消防器材),不得随地吐痰,不得乱扔垃圾等杂物。
7、每天下班前,必须对食堂进行水、电、气,门、窗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8、食堂后厨,闲人禁止入内。
9、外来人员就餐,应听从食堂管理人员安排。
食堂厨房设备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先检查燃气系统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燃气泄露,禁止现场使用明火、开灯、打电话、打手机等,并立即报告处理。严格遵守液化气瓶的使用规定。
二、食堂炊事人员、工作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讲究公共个人卫生。
三、工作时要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得边工作边谈笑,防止划、碰、挤、压、绞、砸、割、打、烫及烧伤。
四、往热水中放东西,必须缓慢不准冲击;油炸食物时,油面不得超过锅体的1/3,油温不得过高,防止着火;用器皿盛汤、稀饭不得过满,防止烫伤;两人以上抬搬东西时,要步调一致,协同配合,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操作。
五、使用机械,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对设备传动部分、电气部分、防护装置、所用工具等必须全面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开始工作。
六、对设备不熟练者,不能单独操作;如两人操作,应以一人为主,密切配合;防止操作不当而发生事故。
七、操作设备时,不得戴头巾、围巾、发辫放入帽内;设备发生物料堵塞及人工转动传动皮带(盘车)时,必须停电处理。
八、工作完毕,首先切断电源,将设备冲洗干净,收拾工具,整理工作环境。
九、下班前应检查燃气阀门、电源等,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十、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知消防报警程序及工作区域内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操作方法;严禁将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宿舍公寓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1.实行管理员负责制。对宿舍公寓的安全消防卫生及防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种情况,消除不安全因素。
2.员工要保持宿舍公寓的清洁,做好个人卫生清理;室内物品要摆放整齐,不许乱堆乱放。
3.爱护公物,不得随意改动室内设置;造成公物损坏的,应照价赔偿;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4.不得违反规定烧煮、烹饪或私自接配电源线及装接各类电器,不准使用或存放危险及违禁物品。
5.充电器、稳压电源,用完后应立即取下,防止长时间通电酿成事故;尤其是室内无人时,不论是否用完,必须断电;否则一经查出加重处罚。
6.任何人不许在寝室内赌博、酗酒、吸烟等;不许做出妨碍他人生活的行为。7.为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做到休息好、工作安全,实现劳逸结合;每天22点前熄灯就寝(特殊情况除外)。
8.员工个人钱财物等贵重物品不要放在寝室内,要妥善保管。
9.借用物品时,应与物品主人打招呼;防止相互发生误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做好寝室防盗工作。
10.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留宿。11.宿舍公寓的工作人员、员工,应熟知消防安全知识,遵守各项安全消防规章制度;达到“三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灭火疏散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12.条件具备时,可实行寝室长负责、轮流值日制;做到寝室每天安全消防卫生防盗工作有人负责。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管理制度
1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要求,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集团各项安全费用的提取以及使用管理。
职责与分工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安全费用提取计划和使用计划。并对其使用监督检查。集团总经理:负责安全费用的审批。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安全费用的提取
1、支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全费用的使用与管理。4 内容与要求 4.1 安全费用包括 4.1.1 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资金投入。
4.1.2 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4.1.3 安全设施、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安全通讯设施、防触电、防雷设施、防噪声防尘设施等费用。
4.1.4 职业卫生改进、检测费用,员工休息、洗浴设施费用。4.1.5 应急设备投入和人员组织费用及应急演练费用。4.1.6 事故隐患整改费用。
4.1.7 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费用。4.1.8 其它为提高安全状况所需费用。
4.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4.3 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 4.3.1 由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年1月份编制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提取比例按标准执行,集团总经理签字批准。
4.3.2 财务部门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台帐,专款专用。4.4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
4.4.1 使用安全生产专款的部门填写《安全费用审批表》,经行政管理部门报集团总经理批准后,提取使用。
4.4.2 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
4.4.3 安全生产费用项目的使用主要部分应将发票(复印件)与安全费用汇总表一并存档。
4.5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4.5.1 安全生产费用由行政管理部门按计划审批,年末编制汇总。4.5.2 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4.5.3 如较大的安全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时,由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临时追加安全帐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
第四篇:钢结构厂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这里主要从施工方面安全管理、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安装梁柱过程以及人身方面的安全管理对钢结构厂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建筑施工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在钢结构厂房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让建筑施工更加完善,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影响。
1钢结构厂房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将工程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于一些质量安全不过关的工具绝对不能带到工地当中。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和烦琐,施工条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一定要佩戴安全帽,使用相应的夹具作好安全防护。工程采购部门对工作器具进行采购时,要经过安全权威部门的检验和认定,在施工现场使用安全放心的产品。其次,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教育需要落到实处。建筑企业要组织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技能的培训工作,保证施工人员都是经过培训并且是合格的,要让施工人员了解设备的操作,熟悉相关产品的使用,使用正确的安全措施。
2钢结构厂房梁柱的安装安全措施
首先,在对钢结构梁柱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作好防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柱的顶端位置设计一个1.5m以下的操作平台,并且挂好安全防护网,还要增加跳板。操作平台有临时操作平台和永久操作平台两种,不管使用哪一种操作平台,都不能让钢筋与钢筋之间直接接触,并且控制好钢结构的防滑性,为了能够让接触面的摩擦力更大,可以在接触面上放置防滑轮,还可以安装一些废旧的轮胎料,以便增加摩擦力。其次,爬梯的操作和安装需要和标准相符合。爬梯需要在钢柱起吊以前安装,这样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施工人员更加稳定、安全和快捷地施工。如果在施工中使用的是圆钢,就需要保证爬梯的主支在12mm以内,踏步的间距选择控制在300mm以内,使用绑扎搭接的方式进行电焊,保证爬梯的上部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更加牢固。
3钢结构厂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物体的撞击以及机械误伤和电击的情况。因此要保障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就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进行管理,使实际操作流程、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标准相一致。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将防火、防爆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关键点,保障在施工现场有专业人员对灭火器等进行看管。每一个施工人员对灭火器使用要了如指掌。在焊接作业的过程中,明火和气瓶之间的水平距离一定要超过10m,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要在5m以上,每一种仪器都要按规定放置,使用以后放回到原来位置上[1]。
4人身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管理主要是要求高空作业人员使用必要的防护工具。一旦出现危险事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尤其是在钢结构的吊装过程中,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不同的部门需要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的交叉作业。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措施也需要到位。在钢结构安装结束以后,要严格地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检测,只有保障质量才能在拆除的过程中更加便捷,优化具体的施工流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对安全措施的把握等[2]。
作者:王伟 单位: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龙金宁.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J].江西建材,2014,11(4):81.[2]王淑荣.钢结构焊接施工安全防控[J].价值工程,2016,35(7):86-88
第五篇: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与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与前者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比做计算机系统内的硬件设施,那么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则是保证硬件正常发挥作用的软件。安全管理对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某些缺乏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作用加以弥补。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具体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等许多法律法规和政府行政规章中具体的条款内容都能涉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等。
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 15603—199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199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1651—1989)也包含了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许多具体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是以保证建设项目建成以后以及现实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实施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减少有关损失。
即使具有本质安全性能、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装置,也不可能全面地、一劳永逸地控制、预防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例如维修等辅助生产作业中存在的、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止作业人员的失误。安全生产管理对于所有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例如: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应建立《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守则》、《“三同时”管理制度》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技术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确认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对工伤事故应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伤亡事故责任者处理规定》、《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等制度;对设备、工机具等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吊索具安全管理规程》、《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管理细则》等制度;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应建立《各级领导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转岗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日常安全教育和考核制度》、《违章员工教育》和《,临时性安全教育》等制度;对检修、动火和紧急状态,应建立《设备检修安全联络挂牌制度》、《动火作业管理规定》、《临时线审批制度》、《动力管线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等管理措施;对特殊工种应建立《特种作业人
员的安全教育》、《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等制度;对外协、临时工和承包工程队的安全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等。
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明确各级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例如:生产经营单位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者相类似的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安全科长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安全员管理网络。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设安全科,各作业区(包括物资储存区)设作业区级兼职安全员1名,分别由各作业区作业长兼任,各大班各设班组级兼职安全员1名,分别由各大班班长兼任。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文《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内容规定,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有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的,有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可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格的人员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上述两条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特点确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模式。
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后,还需建立各级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车间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工段长、班组长、车间(或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
在建立了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后,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所要涉及的内容是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法》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分三个层面进行。①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②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③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要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操作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定期进行考察、考核、调整。重大危险岗位作业人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训练,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能对该类作业人员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测定,避免由于作业人员先天性素质缺陷而造成安全隐患。
对作业人员要加强职业培训、教育,使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缜密的态度,并且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防止工艺参数变动及泄漏等的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知识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事故发生时有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对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等物质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进行,也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一项内容。《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都应该考虑投入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的预算。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该安排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改造,增添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以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安全卫生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测检验的用房和检查、检测、通信、录像、照相、微机、车辆等设施、设备;根据生产特点,适应事故应急预案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以及安全卫生管理需要的其他设备、设施;配备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含电化教育)设备和场所。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应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管理、检查、检测、培训教育和应急抢救仪器设备和设施,如设置卫生室并配置相应的急救药品,高温作业需要设置有空调的休息室,化工装置有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毒面具、淋洗、洗眼器等。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动态表现就是监督与检查,对于有关安全生产方面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和行政规章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对于本单位所制定的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的监督与检查。通过监督检查,保证本单位各层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能正常有效地进行,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证本单位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能正常发挥作用。应经常性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三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第三十三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例如:生产经营单位建有《安全活动日制度》,明确每周一为安全活动日,总结和回顾一周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规定了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各作业区每月进行二次安全检查,并建立了季节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节假日安全检查制度。
此外,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诱发事故的物质基础。保持设备、设施的完好状态,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对设备运行时的监视、检查、定期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经常进行安全分析,对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件、故障、异常工艺条件和操作失误等,应作详细记录和原因分析,并找出改进措施。还应经常收集、分析国内外的有关案例,类比本企业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教育,积极采取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经常对主要设备故障处理方案进行修订,使之不断完善。
冬寒、暑热、风、霜、雨、雪、雷电等环境气候条件,会影响操作人员作出正确地判断和操作,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因此,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通风、噪声以及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要定期进行检测,重视作业环境及条件的改善。
对火灾报警装置、监测器、防爆膜、安全阀、视镜等应定期检验,防止失效;做好各类监测目标、泄漏点、检测点的记录和分析,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
制定并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前应检测可燃物的浓度,动火时须有专人监护并准备适用的消防器材。
事故应急救援在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生产法》专门设置了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安全评价报告中对策措施的章节内必须要有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论述的篇幅也较大,将在第5章中专项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