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芜湖市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督的特点及任务
芜湖市保障房工程 质量监督的特点及任务
保障房建设是事关民生的百年大计工程,涉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民生福祉,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把保障房建设好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明、进步的重大举措,因此,保障房的工程质量状况,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敏感神经。近年来,我市保障房项目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因此,我站在对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不断提升新理念、探索新模式,用最严格的手段监管保障房的质量。在质量监督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严控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制度落实。
1、强化建设单位责任落实制。建设单位是保障房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所建设的保障房全面责任。我站要求建设单位选派综合素质高的业主代表,负责协调施工现场各方建设主体的建设活动。要保证保障房的建设质量安全、功能完善,不得盲目倒排时间,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施工等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取消建筑节能、降低质量标准。
2、加强工程前期勘察、设计水平。建设工程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的水平,应该对设计前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我站要求建设单位应委托实力强的勘察单位进行现场测量和勘察,使勘察成果尽可能完善、准确,为工程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建设单位应委托高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派专人与建设单位做好衔接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设计图纸。
3、突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管。施工、监理单位是保障房工程建设最重要的责任单位,要建设好百姓满意的安居工程,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我站时刻监督施工单位做到不转包、不违法分包,不偷工减料,按图纸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监理单位按规定监理,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保证所有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经过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后上岗。及时对施工或者竣工验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返修,切实承担起对已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保障房工程的质量保修责任。
4、严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检测工作。我站发文要求保障房项目应委托有资质的国有检测机构,承担原材料、构配件及实体质量的检测工作,对高层保障房的变形观测,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和监测工作的管理规定>的通知》(【2011】18号文件)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观测,确保工程检测的真实性、可靠性。
5、完善了“三个体系”,制定了“四个一律”。在加强保障房工程质量宏观监管方面,我站要求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完善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完善了鼓励诚实守信、惩戒违法违规的责任追究体系;并自我鞭策,要求我站内部完善务实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服务体系。对不按规定建设的工程,严格按“四个一律”进行监管,即对未达开工要求的一律不得施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工程一律停业整顿,对涉及违法行为的建设活动一律按上限处罚,对触犯刑律的单位和个人一律追究行政责任。
二、强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的要求,我站有针对性地对保障房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质量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保障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审图机构审查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修改涉及公共利益、结构安全或者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应当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施工图审查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
2、大力宣传贯彻《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保障房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安徽省《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DB34/1524-2011)要求,严把“五关”——规划选址关、设计审图关、建筑材料关、工程施工关、项目验收关。设立永久性标识牌,实行保障性保障房规划、设计、建设、监理、施工、质监、图审终身负责制,确保保障房工程质量安全及使用功能完善。对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不执行或违反《标准》的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查处。
3、积极推行工程质量巡查制度。将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督作为我站的工作重点,加大了日常监督抽查频率,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保障房专项检查,力求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巡查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巡查的对象重点突出工程实体质量相对较差的保障房项目;巡查的内容重点突出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巡查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1)工程质量巡查和监督检测相结合。通过监督检测提高巡查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强巡查工作的威慑作用;(2)工程质量巡查和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相结合。坚持查纠并举,查处并重,对参建各方的不良行为进行通报、记录和处罚;(3)工程质量巡查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对工程质量控制较好的地区、责任主体和工程项目,减少巡查频次,对工程质量控制较差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进行重点巡查;(4)工程质量巡查和项目监督相结合。巡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纳入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作为工程能否竣工、备案的重要依据。
4、加强了对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我站印发《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工程质量通病防制措施》,监理单位有针对性的编制《工程质量通病监理实施细则》,并要求监理单位的平行检验要突出对质量通病的控制,在监督抽查、巡查中,重点检查各责任主体对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落实,并通过分户验收降低质量投诉率,提高社会满意程度。在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中,我站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具体表现如下:
(1)明确质量通病治理思路。实体质量通病是表象,施工工艺通病、质量管理通病才是根源。为此,在治理工程实体质量通病的同时,我站积极引导相关单位重视施工工艺通病和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工作。
(2)突出质量通病治理重点。根据质量投诉调查分析,因渗漏(屋面、卫生间、外墙、外窗等渗漏)、室内几何尺寸过大偏差、现浇板开裂、墙体裂缝和空鼓约占全部投诉量的九成。此四类质量通病已成为当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因此,我站在保障房工程监督交底和监督验收过程中,将上述质量问题作为实体质量通病治理的监督重点。要求相关单位要认真分析,产生上述实体质量通病潜在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艺通病和管理通病治理。
(3)总结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我站将继续加强通病治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并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通病治理示范,总结经验后,向全市推广。
(4)加强质量通病治理管理。将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与工程质量巡查、不良记录管理、分户验收等工作相结合,对因质量通病治理不力而造成重大投诉的,在优良工程评审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审中一票否决,同时对责任主体严格处罚。
5、加大了对保障房工程装修的监督力度。为了保证保障房的基本使用功能,我站严格按要求统一了初装修的最低标准,防止通过降低设计标准、降低构配件档次来减少投资、坑害百姓的事件发生。鼓励并引导建设单位将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避免在二次装修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装修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抽查、巡查、专项检查,监督各参建责任主体完善质量责任制,加强了对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加强了对装修用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和监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等监督力度;加大对给水管材管件、卫生洁具、电气设施、进户门安装质量的监督力度。对参建单位严格要求、严密监控、严格整改、严肃执法。
6、加大了对保障房工程建筑节能的监督力度。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质量监管意义重大。我站坚持把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首先,严格规范标准的执行,从设计、施工图审查、节能材料质量控制、按图施工和质量检验等方面,加强对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巡查。对降低设计标准、使用不合格材料、不按图施工、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行为一旦发现决不姑息,不但要严格整改,更要严肃处罚,以此提高责任主体执行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自觉性。其次,对建筑节能工程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开展了两次深入研究探讨会,并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加大对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推广力度,加快对有关提高建筑节能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的推进速度,逐步提高建筑节能质量监管水平。
7、全面推进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严格按照《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细则》要求,对分户验收的程序、方式、内容及验收人员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促使施工单位狠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分户验收工作中,发现存在空间几何尺寸实测值与分户验收资料不相符、布点标识不正确等弄虚作假行为,当场宣布分户验收无效,分户验收资料作废,责令建设单位重新组织分户验收。在全面推进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工作过程中,我站以“树立一个观念,加强一个措施,发挥一个作用”,统一了各监督员的监督尺度。
(1)“树立一个观念”,即树立不开展分户验收工作就是违法的观念,坚定推进分户验收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2)“加强一个措施”,即治理分户验收走过场、流于形式措施。加强对分户验收的监管和指导,要求各监督员对分户验收的抽查复核量不少于20%。实行分户验收问责制,并与质量投诉责任追究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我站以监督交底方式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见性指导,同时适时召开分户验收现场推进会,以发挥典型样板示范作用。
(3)“发挥一个作用”,即发挥分户验收对质量通病和用户投诉的防控作用,通过分户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竣工验收前解决问题,降低质量投诉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8、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2012年是我市建设工程领域的“行政执法年”,我站按市住房城乡建委要求,以铁的面孔、铁的纪律和铁的手段加大了对质量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质量行为不规范、实体工程存在较大质量问题工程的主要责任人进行约谈,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另一方面,对保障房项目暴露的严重质量问题,迅速启动了行政执法程序,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者的法律责任。在行政处罚上坚持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即处罚责任单位,也处罚违法责任人,促进了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同时也规范了项目部的质量保证行为,有效提高了保障房工程质量。在查处问题的同时,也鼓励保障房的参建单位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对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激励保障房工程建设中多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受百姓称道的“正能量”工程。
9、完善了差异化监管模式。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精神,我站全体干部员工通过考察学习,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把工作的重点和重心统一到探索顺应新形势下质量监督模式上来,有效整合了执法力量和资源,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全面实行差异化监管。一是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为依据,采取监督抽查、抽测和飞行检查为主要方式,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树立质量监督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和震摄力。二是逐步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创新服务技能,提升监管水平,通过打造企业信息库、工程项目库、从业人员库、工程质量业绩库这四个库的建设,推进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信用业绩管理,力求做到高效的差异化监管。
以上是我站近年来对保障房工程监督过程中,已经实施或即将加大监管的主要措施,可以肯定,2013年我们将面临全新的、极富挑战的形势。随着区划调整后我市拥江发展建设的提速,芜湖在安徽“双核”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还将大幅度增加,保障房工程建设任务也会随之变得更繁重,社会对保障房的质量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而且,由于我市保障房建设项目多数存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等问题,部分项目由于决策晚、动迁难、造价低、参建单位实力弱原因,质量监管难度非常之大。另外,由于三年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保障房安居工程,今年刚好进入保障房分配的高峰期,众所周知保障房是面向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如果把存在质量问题的保障房分配给急需住房的百姓,就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从而失信于民。所有这些都表明,保障房的质量监管工作将会进入一个非常时期,一个关键时期,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对此,我站全体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民生的高度、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去认识;要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迎接历史的挑战。
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的手段,以确保保障房工作目标的实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站对保障房工程的监管将以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执法工作体系为目标,抛开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职能、大胆创新,以全新的思想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促进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要坚定必胜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发挥聪明才智,在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为政府把好关,为百姓做好主,体现质量监管工作的崇高责任感,不辱“质量卫士”的光荣使命,为芜湖市保障房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国家建设部专家组在芜湖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保障房项目专项检查,对每个工地、每栋楼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从反馈情况看,总体质量受控。专家组表扬了我市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很多好的做法,甚至说出“全国保障房看安徽,安徽保障房看芜湖”这样一段佳话。在各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参建单位的齐心协力下,我站一定会把保障房工程监管好,有理由相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年梦想,很快就能在江城大地实现。
本文作者:戴林,工作单位系安徽省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文中所述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二篇:保障房特点
保障房特点
政策特点:
一般特点:
住房保障政策,本质上是国家(政府)对社会上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供应、需求和生产系统的干预、调节的手段和措施。主要的住房保障政策有:土地供应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土地供应政策是住房保障的先决条件之一,根据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明确保障性住房的供地规划,制定土地供应计划,从源头上保证政策性住房用地的有效供应。住房保障财政政策是住房保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建立保障性住房首要的就是财政支持,既要建立公共财政对保障性住房支出的稳定的资金渠道,根据低收入人群住房状况,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住房保障,又要建立稳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供需双方来活跃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市场。住房保障金融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运用各种金融手段,刺激保障性住房的建造或消费,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其又包括面向保障性住房建造而提供的金融政策,及促进保障性住房消费而提供的金融政策。
美国住房保障政策特点:
住房政策和收入融合。
自有住房一直是美国住房政策的中心。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改革了住房融资系统,使自有住房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也更能承受得起。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级政府为了促进自有住房率,特别是低收入和少数种族住户的自有房率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联邦税法为促进自有房率而提供的税务优惠政策位列所有住房资助政策之首。
收入融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些致力于帮助低收入住户居住在更富裕的社区,如针对租房券所有者的迁移计划、分散建设的公共住房、地方包容性区划项目。另一种形式的收入融合是在同一建筑或建筑群中包容了不同收入的住户群。通常这种住房被称为收入融合性住房。
面向群体特点:
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面对的客群是不一样的,保障性住房一般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商品房面对的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客群,甚至,还要是属于比较富裕的一些人。廉租房: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
公租房: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
经适房: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
保障模式特点:
美国保障模式特点:
增加供给模式:指由联邦政府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资金给当地公房机构或者私营生产者,由他们新建或者修复现有的建筑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供给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二种:一是由政府直接兴建,即指政府用财政拨款直接为中低收入群体建造住房,在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中,比较典型的项目是公共住房;二是补贴房地产开发企业或非盈利机构建房,即政府通过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地价款等措施,刺激其兴建保障性住房,也可以给州或地方政府提供组团基金,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开发自己的项目。
补贴需求模式:着眼于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援助,以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带动住房需求增长。按需求方对拥有住房权利的不同,补贴需求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租房补贴,即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房租给与一定的补贴,目的在于提高弱势群体租房支付能力,如美国自1980年代起实施的租房优惠券计划;二是购房补贴,即在居民购买住房的环节,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或补贴住房购买者,如为实现以自有住房为代表的“美国梦”而采取的一系列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等
我国住房保障模式:
增加供给模式下的项目主要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但在各地的实践探索中,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推出了配套商品房、限价商品房以及面对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经济租赁房政策等;
补贴需求模式下的项目主要有住房公积金,以及各种针对中低收入家庭消费者的金融、税收等政策。
保障制度特点:
发达国家:
对保障群体有准确的界定,居民收入审查制度相对完备。实施住房保障都是以收入和住房(或资产)状况作为准入条件,只有收入低于某个水平才能申请政策性住房。
我国:
“最低收入家庭承租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处于中低收入与高收入家庭之间的城镇“夹心层”购买限价房。但审核制度不完善,并不能真正掌握购房者的实际收入,使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供给对象审查难以建立在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基础上。产权特点:
我国: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一直是采取只售不租的供应方式,直到2004年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出台,才提出实行租售并举,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用于出租的经济适用房。江苏省在2006年率先在全国进行了试点,无锡、连云港、姜堰、高邮、苏州5市已经开始实施“先租后买”租售并举的“产权共有”模式。
英国:共有产权房和共享权益房
英国住房的共有产权(shared ownership),是政府对有一定购房支付能力,但又难以在市场上承担全部购房开支的部分群体设计的一种分阶段购买住房的方式(staircasing up)。其所谓共有产权住房,允许购房人根据其支付能力出资购买住房协会所拥有住房的一定份额的产权(可使用抵押贷款),通常在25%~75%,与住房协会共同拥有各自比例的住房产权。购房人对住房协会持有的产权部分支付优惠租金,租赁年限为99年,并可在具备能力后逐步申请购买剩余的产权。当然,如果住户因为自有产权份额较大,而收入下降导致其自有部分贷款还款负担过重的,还可以申请降低份额,即向住房协会出售一定比例的产权
组织运作特点:
目前许多城市的福利性住宅是由国有的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目前对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政策优惠,并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产出效率,也不能保证政府的投资效率。同样,以开发公司为主组织建设福利性住宅,也不能体现政府发展福利性住宅的政策意图。福利性住宅是政策性业务,以开发公司为主组织建设,开发公司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在福利性住宅上考虑多的是销售和利润,对购房者和购房数量不加限制,于是出现了高收入家庭也买福利性住宅,甚至出现了一些人买多处福利性住宅用于投资的现象。
福利性住宅的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政府或半政府机构组织协调,由非盈利组织或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制定家庭收入线标准、审批购买资格、厘定销售价格、提供购房担保、负责使用期间物业管理。在开发建设阶段,政府视市场需求情况确定开发建设规模(以销定产),以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土地,通过减免税费、适当控制建设标准、严格开发、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招标管理等手段控制开发建设成本;在销售阶段,严格界定销售对象,即具有当地常住户口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民,实行购买过程中的申请、审批、公示和登记备案制度,以政府审定的微利价格限价销售;在使用阶段,全面推行社会化物业管理,保持福利性住宅的良好运行状态和居住环境
定价特点:
(1)建设标准要适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要因地制宜,不搞全国统一标准。
(2)充分考虑中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使其在金融政策、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能够买得起、租得起。
(3)政府在建设用地、开发建设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使这些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住房困难家庭。
(4)实行灵活的产权制度,租售并举,消除制度壁垒,以利住房流通,顺利进入二、三级市场。
(5)严格招投标制度,同时,保证开发商、承包商合理的经营利润。
金融特点:
住房公积金:
国家住房公积金的施行强度采取分别对待的政策,即条件差的城市和企业可以少交点,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可以成倍提高公积金存缴占工资的比率。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实行低息原则,即利息的低进低出,不以赢利为目的,不受银行利率的影响。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包括商业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商业性贷款:由于商业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纯商业行为,银行以赢利为目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政策性贷款: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面向居民个人进行的住房抵押贷款
税收政策特点:
(一)间接税为主的庞大房地产税收体系
(二)针对土地的税收较多
(三)税收主要集中于住房交易环节
(四)住房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供给方
(五)住房保障税收政策倾向于间接税优惠
(六)基本没有针对抵押贷款利息支付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物业特点:
保障性住房的居住者,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习惯不同,方言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容易产生文化碰撞,给物业服务带来困难。
这里有部分业主物业消费意识淡薄,拖欠、拒缴物业服务费的原因,还在于物业收费超出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些社区的业主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和城市周边农村失地居民,许多住户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消费开支,有的还需政府救助补贴,每月不菲的物业费
用无疑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因此,这些保障性居住小区经常因为物业费导致物管企业与业主、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冲突。物业公司当初进驻这些小区是因为可以先期获得业主拿房时必交的物业押金,或者冲着社区配套用房经营租赁收入而来。随着这些收益的减少消失,加上无法收到足够的物业费用,物业公司往往无法坚持下去甚至出现单方撤走的情况,由此导致社区出现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安置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
当前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基本上还在探索阶段,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保修期间内代建方如何保修的问题;停车收费如何与管理部门分成的问题;我们物业管理部门与公房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问题;保障性住户不遵守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定应由哪个部门来处理的问题;政府应承担的费用如何兑现等等。暴露了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模式与传统的物业管理法律和政策规定方面的不相适应。
公共物品特性
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排他性一方面表现为排斥其他收入群体来分享政府的这种福利;另一方面在城市贫困群体内部,在政府实物配租数有限时存在获取优先租住权的竞争。非竞争性则表现在对以上排他性矛盾不能用价格竞争的方式来解决,否则会导致房租价格上涨,抵消福利效应,使部分低收入家庭遭受福利损失,失去了住房福利保障的效率和公平的意义。
市场信息不对称
对于普通的住房供给者而言,很难清楚地把握低收入家庭能够承租的住房的造价标准和需求数量。标准过高、数量过少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而标准过低、数量过多又可能产生低劣住房供给过度,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篇:河北省保障房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以及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域内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企业等市场主体,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分别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切实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
第二章 严格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分别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在工程使用周期内,对所负责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分别作为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应内容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在工程使用周期内,对所负责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质量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向建设主管部门提交经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企业认定,并由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本人亲自签字的工程质量承诺书,同时提供上述人员近期免冠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各设区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上述文件建立永久性档案。
第八条
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公示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公示栏,向社会和公众公示对该工程项目质量负终身责任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检测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的姓名、职称、执业资格及本人5吋近期彩色照片。
第九条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永久性标牌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单位工程竣工时,必须按照规定设置工程质量永久性标牌,标牌应载明工程名称、开竣工日期、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称,法人代表及工程项目负责人姓名。凡未设置或按规定设置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不得办理竣工备案手续,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章 严格建筑市场监督管理
第十条
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工程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单位。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合理确定工程的造价和工期。其中,建设工期不得低于定额工期的70%,监理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的相关规定。工程款和监理费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足额及时拨付。
第十二条
参加投标的施工和监理企业必须在投标文件中对工程质量做出专门承诺,并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派能够胜任工程需求的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并根据项目实际组建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监理部。
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监理部成员在承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期间,不得承担其他建设任务,并不得中途更换。
第十三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招标投标后的跟踪监管,对施工和监理企业在投标时做出的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工程机械设备和仪器配备等承诺,随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未按承诺组织工程建设的,应当予以纠正,并依法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施工图审查时,必须严格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审查,严格电气、采暖、给排水、装饰工程和建筑节能的审查,严格涉及强制性标准的面积、功能和户型的审查。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随时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图审查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许可的监管。在施工许可审批时,要严格审查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企业签订的工程合同是否与投标承诺相一致,现场踏勘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是否落实,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机械设备和仪器是否到位。
第十六条
各设区市、县(市)应当按照每个工程质量监督员监督面积5万平方米,配备工程质量监督员,并保证监督经费。同时应当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抽查、普查和暗访的工作经费。
第四章 严格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各设区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每月进行一次抽查,抽查比例不得低于当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单位工程总数的1/3;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每季度普遍检查一次。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巡查。
第十八条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巡查,主要对建设程序的执行及市场行为、执行终身质量负责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及运行、实体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由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对抽查、普查、巡查、暗访的结果承担工作质量责任。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职部门和专人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县(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由设区市负责督导、汇总,各设区的建设主管部门应于每季度末前10日内将监督检查情况报送省建设主管部门,省建设主管部门定期向设区市人民政府通报当地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情况。
第二十一条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责任制,明确每个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责任监督人员,以及工作计划、工作程序、资料登记、监督情况记录和留存等要求。责任监督人员应当对工作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暗访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暗访应当采取事前不通知、暗访人员随机抽调、突击检查的方式进行。暗访的重点是施工现场施工和监理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实体工程质量情况等。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年组织3次以上暗访。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工程质量暗访工作,并将暗访情况在全市通报,同时上报省建设主管部门。第二十三条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抽查、普查、巡查和日常监督中,对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检查时,应当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主体结构构件的强度、几何尺寸等进行检测,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第五章 严格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施工和监理企业,应当建立以企业为保证,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为直接责任人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第二十五条
工程施工作业时,施工企业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和项目部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在岗在位,监理企业必须保证总监、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岗在位,实施旁站式监理。
第二十六条
监理企业应当制定监理工作细则,做到监理部人员到位、执行制度到位、旁站监理到位,对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和细部监理到位。
第二十七条
检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确保每一份涉及工程结构安全、节能、使用功能的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及时。
第二十八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量化考核制度,定期对施工和监理企业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人员到位、制度落实、实体工程质量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量化考核的准确性。
第二十九条
对于量化考核结论为不合格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责令停工改正。对于累积扣分达到规定的施工和监理企业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责令企业更换,或经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三十条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必须严格防治质量通病,重点加强模架体系、混凝土养护、进场建材复检、几何尺寸、标高控制、装饰装修粗糙,以及厨卫、墙体、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的防治。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制定发布防治质量通病的工作措施。各施工、监理企业应当制定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并切实组织实施。
第六章 严格工程质量验收
第三十一条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分户验收。建设单位应按照住宅分户验收有关规定和标准,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逐户验收,并建立台账。验收应覆盖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覆盖每一份工程质量技术资料。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保障性安居工程验收时,应当实行专家评价验收制度。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验收专家组织。建设单位在组织验收时,应当从专家组织中随机抽取各专业不少于1名专家,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和核验,总体评价整体工程验收的工作质量。验收专家必须对其工作质量负责。
第三十三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建设单位分户验收结果进行检查核对,随机抽查分户验收资料不低于总户数的20%,对工程实体质量随机抽查、抽测,抽查、抽测不低于总户数的3%且每幢楼不少于3户。
第三十四条
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对验收组织形式和程序不符合规定、质量有明显缺陷、有违反建筑强制性标准情形或技术资料有明显问题的工程,应当责令整改。
第三十五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验收监督和检查核对、抽查、抽测结果负责。
第七章 严格工程质量奖惩
第三十六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工程检测、施工图审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于工作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七条
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奖励制度。对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管理到位、质量优良的在建工程,及质量达到省级优质工程和国家优质工程标准的企业和个人,由建设主管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
第三十八条
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责任惩戒。对工程质量管理混乱、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不按要求整改或拒不整改、在省级及以上监督检查中受到通报批评的企业和个人,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给予行政处罚。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资质、执业资格降级或吊销的处理,停止参加工程投标半年,一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性投资工程、国有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外埠进冀企业和项目部主要人员全部清出,三年内不得进入河北省建筑市场。
第三十九条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不力,问题严重,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或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十条
设区的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因监管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质量问题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八章 其他
第四十一条
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号: 冀建质〔2011〕634号
日期: 2011-10-09 10:38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为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把建优质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的要求落到实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研究,把文件传达至所有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质量检测单位,并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附件: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二○一一年十月九日 附件:
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以及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域内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企业等市场主体,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分别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切实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
第二章
严格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分别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在工程使用周期内,对所负责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分别作为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应内容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在工程使用周期内,对所负责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质量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向建设主管部门提交经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企业认定,并由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本人亲自签字的工程质量承诺书,同时提供上述人员近期免冠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各设区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上述文件建立永久性档案。
第八条
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公示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公示栏,向社会和公众公示对该工程项目质量负终身责任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检测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的姓名、职称、执业资格及本人5吋近期彩色照片。
第九条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永久性标牌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单位工程竣工时,必须按照规定设置工程质量永久性标牌,标牌应载明工程名称、开竣工日期、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称,法人代表及工程项目负责人姓名。凡未设置或按规定设置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不得办理竣工备案手续,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章
严格建筑市场监督管理
第十条
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工程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单位。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合理确定工程的造价和工期。其中,建设工期不得低于定额工期的70%,监理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的相关规定。工程款和监理费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足额及时拨付。
第十二条
参加投标的施工和监理企业必须在投标文件中对工程质量做出专门承诺,并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派能够胜任工程需求的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并根据项目实际组建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监理部。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监理部成员在承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期间,不得承担其他建设任务,并不得中途更换。
第十三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招标投标后的跟踪监管,对施工和监理企业在投标时做出的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工程机械设备和仪器配备等承诺,随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未按承诺组织工程建设的,应当予以纠正,并依法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施工图审查时,必须严格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审查,严格电气、采暖、给排水、装饰工程和建筑节能的审查,严格涉及强制性标准的面积、功能和户型的审查。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随时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图审查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许可的监管。在施工许可审批时,要严格审查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企业签订的工程合同是否与投标承诺相一致,现场踏勘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是否落实,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机械设备和仪器是否到位。
第十六条
各设区市、县(市)应当按照每个工程质量监督员监督面积5万平方米,配备工程质量监督员,并保证监督经费。同时应当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抽查、普查和暗访的工作经费。
第四章
严格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各设区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每月进行一次抽查,抽查比例不得低于当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单位工程总数的1/3;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每季度普遍检查一次。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巡查。
第十八条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巡查,主要对建设程序的执行及市场行为、执行终身质量负责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及运行、实体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由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对抽查、普查、巡查、暗访的结果承担工作质量责任。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职部门和专人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县(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由设区市负责督导、汇总,各设区的建设主管部门应于每季度末前10日内将监督检查情况报送省建设主管部门,省建设主管部门定期向设区市人民政府通报当地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情况。
第二十一条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责任制,明确每个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责任监督人员,以及工作计划、工作程序、资料登记、监督情况记录和留存等要求。责任监督人员应当对工作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暗访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暗访应当采取事前不通知、暗访人员随机抽调、突击检查的方式进行。暗访的重点是施工现场施工和监理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实体工程质量情况等。省建设主管部门每年组织3次以上暗访。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工程质量暗访工作,并将暗访情况在全市通报,同时上报省建设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抽查、普查、巡查和日常监督中,对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检查时,应当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主体结构构件的强度、几何尺寸等进行检测,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第五章
严格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施工和监理企业,应当建立以企业为保证,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为直接责任人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第二十五条
工程施工作业时,施工企业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和项目部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在岗在位,监理企业必须保证总监、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岗在位,实施旁站式监理。
第二十六条
监理企业应当制定监理工作细则,做到监理部人员到位、执行制度到位、旁站监理到位,对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和细部监理到位。
第二十七条
检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确保每一份涉及工程结构安全、节能、使用功能的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及时。
第二十八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量化考核制度,定期对施工和监理企业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人员到位、制度落实、实体工程质量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量化考核的准确性。
第二十九条
对于量化考核结论为不合格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责令停工改正。对于累积扣分达到规定的施工和监理企业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责令企业更换,或经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三十条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必须严格防治质量通病,重点加强模架体系、混凝土养护、进场建材复检、几何尺寸、标高控制、装饰装修粗糙,以及厨卫、墙体、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的防治。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制定发布防治质量通病的工作措施。各施工、监理企业应当制定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并切实组织实施。
第六章
严格工程质量验收
第三十一条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分户验收。建设单位应按照住宅分户验收有关规定和标准,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逐户验收,并建立台账。验收应覆盖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覆盖每一份工程质量技术资料。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保障性安居工程验收时,应当实行专家评价验收制度。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验收专家组织。建设单位在组织验收时,应当从专家组织中随机抽取各专业不少于1名专家,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和核验,总体评价整体工程验收的工作质量。验收专家必须对其工作质量负责。
第三十三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建设单位分户验收结果进行检查核对,随机抽查分户验收资料不低于总户数的20%,对工程实体质量随机抽查、抽测,抽查、抽测不低于总户数的3%且每幢楼不少于3户。
第三十四条
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对验收组织形式和程序不符合规定、质量有明显缺陷、有违反建筑强制性标准情形或技术资料有明显问题的工程,应当责令整改。
第三十五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验收监督和检查核对、抽查、抽测结果负责。
第七章
严格工程质量奖惩 第三十六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工程检测、施工图审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于工作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七条
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奖励制度。对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管理到位、质量优良的在建工程,及质量达到省级优质工程和国家优质工程标准的企业和个人,由建设主管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
第三十八条
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责任惩戒。对工程质量管理混乱、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不按要求整改或拒不整改、在省级及以上监督检查中受到通报批评的企业和个人,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给予行政处罚。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资质、执业资格降级或吊销的处理,停止参加工程投标半年,一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性投资工程、国有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外埠进冀企业和项目部主要人员全部清出,三年内不得进入河北省建筑市场。
第三十九条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不力,问题严重,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或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十条
设区的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因监管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质量问题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八章
其他
第四十一条
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多举措力保完成2013年城镇保障房任务
财政部:多举措力保完成2013年城镇保障房任务
财政部5日消息,2013年除了继续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外,还将通过提供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减免相关税收等多项举措确保今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顺利完成。
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筹措等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财政资金筹措与保障工作。
通知提出了六大保障举措,强调首先要严格按照规定渠道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明确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从公共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需要政府支持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通知指出,将采取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管理;继续落实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含土地出让收入)与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费用。
此外,通知强调,要严格按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挤占和挪用;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将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适时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扩展到全国。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2013年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实施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并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支持方式,引导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