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杭政函〔2004〕93号)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函〔2004〕93号 【发布日期】2004-06-30 【生效日期】2004-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杭政函〔2004〕9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自1998年我市推行政务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一系列政务公开的制度和规范,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有效的保障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贯彻民主和法治精神,实现“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政府管理目标,现就我市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决策、运行工作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基本原则。政务公开是指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项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除属于国家规定保密的外,都要向社会和群众公开,以接受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以下原则:
1、依法公开。凡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向社会公开的必须公开。
2、真实准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
3、讲求时效。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内容常年公开,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4、利于监督。政务公开的形式要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二、政务公开的扩大范围
根据我市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除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必须实行政务公开外,受市级政府部门依法委托履行行政职能的基层(事业)单位也应按照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实行政务公开。
三、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市、区(县)政府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政府规章和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2、关系本地区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
3、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4、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5、政府投资和财政资金使用的重大事项;
6、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调整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
7、其他应予公开的内容。
(二)政府各部门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行政许可法》规定公开的事项;
2、行政机关制定的与群众利益有关的各类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群众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
3、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4、本部门管理和使用大额财政资金的情况;
5、公务员的录用和任免情况;
6、本部门的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
7、其他应予公开的内容。
(三)受政府部门依法委托履行行政职能的基层(事业)单位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
2、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
3、受政府部门依法委托履行行政职能(执法及处理)情况;
4、接受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5、工作人员的录用和任免情况;
6、本单位的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
7、其他应予公开的内容。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充实村务、企务公开内容的有关工作。
四、政务公开的基本形式
应予公开的各项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可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途径和形式予以公开:(一)“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
(二)政府公报或其他公开发行的政府信息专刊;(三)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媒体;
(四)新闻发布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会议旁听等;
(五)公共阅览室、资料索取点、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六)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热线、咨询服务台;(七)各级各类档案馆及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八)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政府信息的形式。
五、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
(一)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决定涉及本地区、本部门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情况时,必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后,按照规定程序和范围公开。
(二)公示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应在决策或正式实施之前将意向或方案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再予以决策或正式公布实施,同时,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后涉及的政策调整情况,也应及时公示告知。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市政府令第202号),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该或允许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应通过定期召开新闻(信息)发布会,上报上网、会议旁听、立法听证等方式予以公开,不允许各级政府和部门以任何理由截留或隐瞒应公开的政府信息。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确定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制定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确定各自受理信息公开申请的专门机构和咨询电话。
(四)办事制度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根据管理权限公开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认真修订完善现行政务公开办事制度,按照“实质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开部门及职能处室、公开依法行政环节和流程、公开办事依据和标准、公开办事时限和结果等方面的工作。
(五)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完善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政务公开监督信箱、行风监督员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等渠道,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六)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搞形式主义、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搞虚假公开,欺上瞒下,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的,要认真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六、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工作任务,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市及各区、县(市)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协调会议制度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级政府要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特别是对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方面,要进一步细化本单位政务公开的具体任务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在7月20日以前报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督查室)备案。
(三)完善措施,严格监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把推行政务公开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体系,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组织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以保证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对群众的监督举报,要快查快结,件件有回声,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四)精心组织,整体推进。政务公开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要通过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深化政务公开要注重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同落实市委“五大举措、五大战略”要求紧密结合,为促进本市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同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紧密结合,依法规范审批行为。通过实施“全程办事代理制”、“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式办文”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等,全面推行政府行政的“阳光作业”。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六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
杭政函〔2007〕9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02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市区企业搬迁工作,到今年5月底,已完成9家市属企业的搬迁,启动实施20家企业的搬迁项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和“工业兴市”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市政府决定,近两年内对97家市区工业企业实施搬迁。现将搬迁企业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属工业企业搬迁名单
杭州联合肉类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
二、区属工业企业搬迁名单
杭州晨光塑料化工有限公司等72家企业,其中上城区5家,下城区15家,拱墅区19家,江干区18家,西湖区12家,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3家。(半山地区整治第二批搬迁企业另定)
市、区两级搬迁企业名单可视工作进度和有关情况适当调整。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工业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企业搬迁对企业发展、工业增长、环境保护、城市化推进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企业搬迁工作。
(二)加强领导。各区和搬迁企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主体,积极做好有关协调工作,确保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明确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分别按照市属工业企业搬迁政策和区属工业企业用地政策执行。
(四)抓紧实施。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搬迁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明确企业原址土地使用规划,落实搬迁资金。各有关区县(市)、开发区、工业功能区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接纳搬迁企业的能力。有关企业要进一步树立搬迁主体意识,抓紧制定搬迁方案,积极组织实施,确保完成任务。
(五)加强考核。市工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了解情况、掌握进度、沟通信息、检查工作。各有关区和搬迁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搬迁情况要每月一上报,每季一检查,并对有关区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附件:
1.已完成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2.已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3.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4.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区属工业企业名单
附件1 已完成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主管部门 序号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料1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车间)杭州新光塑料厂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3 杭州家园实业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4 浙江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5 杭州光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6 杭开电气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7 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二○○七年六月五日
做地主体
未腾退土地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土地储备中心 杭州西湖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近江小区建设指挥部
附件2 已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序号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2 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 3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4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 5 杭州电缆有限公司 6 杭州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 7 杭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8 杭州金鱼家电有限公司 9 浙江轻机实业有限公司 10 浙江中烟公司杭州制造部 11 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 12 杭州新华纸业有限公司 13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重汽集团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浙江中烟公司 授权企业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做地主体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运河建设指挥部
市土地储备中心
拱墅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
交通集团
市土地储备中心
土地出让给部队
不腾退土地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14 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5 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6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7 杭州一棉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8 杭州东南面粉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 19 杭州龙德医用器械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20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附件3 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主管部门 序号 杭州味精厂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2 杭州联合肉类集团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3 杭州豆制品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4 杭州木材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5 杭州万东电子有限公司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 6 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7 杭州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8 浙江圣富宝塑料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运河建设指挥部
市运河建设指挥部
无(企业租赁土地)
市钱江新城指挥部
做地主体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钱江新城指挥部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钱江新城指挥部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新明包装有限公司 10 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11 杭州中法化学有限公司 12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 13 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中策橡胶永固分厂 15 杭州万里化工有限公司 16 杭州加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17 杭州大自然有机化工有限公司18 杭州保灵有限公司 19 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 20 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 21 杭州中药饮片厂 22 杭州玻璃集团有限公司 23 佑昌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24 杭州时代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25 杭州蓝孔雀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杭州信息科技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杭州信息科技公司 市农办 市农办 华东医药集团 华东医药集团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杭州市居住区发展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园文局(杭州环湖绿化工程
动迁处)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附件4 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区属工业企业名单(略)
第三篇:杭州市停车场(库)标准 杭政函〔2009〕95号
【文件题目】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实施日期】2009/06/11【颁发文号】【失效日期】
关于发布《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
通 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批复》(杭政函〔2009〕95号),由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编制的《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附件:
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批复》(杭政函〔2009〕95号)
2、《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二OO九年六月十一日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总则
1.0.1 为加强我市对建筑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使停车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符合合理的车辆停放需求,实现城市动静态交通运行协调、平衡发展,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1.0.2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市区范围。
1.0.3 本《实施细则》在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的基础上,为适应杭州市的机动车停车需求特点,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分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建筑工程分类及相应的停车配建指标。
1.0.4 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的配置和设计,除应执行本《实施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强制性规定。2 术语
2.0.1 城市建筑工程 urb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泛指城市规划区内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住宅,以及工厂、仓库等。
2.0.2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 泛指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建筑,主要有行政办公建筑、文教体卫建筑、商业金融业建筑等。2.0.3 配建停车设施 accessory parking facilities 指在各类建筑或设施附属建设,为与之相关的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设施。2.0.4 基地出入口 entrance/exit of bases 指为各类建筑工程建设用地上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口。2.0.5 交通影响分析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指通过研究城市开发项目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开发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而确定保持服务水平不下降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实施补偿政策,以减少开发项目对城市交通负荷的影响。3 一般规定
3.0.1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按第4章表中规定的指标建设机动车停车位。原建筑已有机动车停车位不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者,应在改、扩建规划设计时按规定的标准配置。
3.0.2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建设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的二宗以上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m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的条件下,经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3.0.3 建筑配建停车设施的机动车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基地内部道路之间应保证有合理顺畅的交通联系。
3.0.4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等多种形式。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3.0.5 各类建筑应按表4.0.15的指标,配建装卸停车位、出租车停车位、大客车停车位、无障碍车辆停车位等特殊车辆停车位。其中,大型车辆停车位宜设置在地面上。
3.0.6 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建筑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停车位为计算单位。需安排的其它车型机动车停车位,除货物装卸车位外,可按表3.0.6所列的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停车位进行计算。表3.0.6 各种类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 车 型 微型 汽车 小型 汽车 中型 汽车 大型 汽车 铰接车
换算系数 0.7 1.0 2.0 2.5 3.5 3.0.7 建筑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3.0.8 特殊功能建筑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由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具体个案另行确定。配建指标
4.0.1 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的选用,应符合表4.0.1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范围的规定。
表4.0.1 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范围 指标级别 适用范围 ⅰ 老城核心区
ⅱ 除ⅰ区之外的老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ⅲ 萧山区、余杭区
4.0.2 住宅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2的规定。表4.0.2 住宅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户 ⅰ ⅱ ⅲ
商品房 户建筑面积>200m2或别墅 1.2 1.5 1.5 140 m2<户建筑面积≤200m2 1.2 1.2 1.2 90 m2<户建筑面积≤140m2 1.0 1.0 1.0 60 m2<户建筑面积≤90m2 0.7 0.8 0.8 户建筑面积≤60m2 0.4 0.4 0.4
拆迁安置房 户建筑面积>90 m2 1.0 1.0 1.0 户建筑面积≤90m2 0.5 0.5 0.5
经济适用房 70 m2<户建筑面积≤90m2 0.4 0.4 0.4 户建筑面积≤70m2 0.3 0.3 0.3
经济租赁房(两个夹心层)户建筑面积≤70m2 0.3 0.3 0.3 经济租赁房(两项公寓)户建筑面积≤50m2 0.2 0.2 0.2 注:
1、经济适用房户建筑面积>90 m2的,停车位指标按商品房执行。
2、两个夹心层:指不符合廉租房租赁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低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3、两项公寓:指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0.3 办公楼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3的规定。表4.0.3 办公楼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区级及以上机关行政办公楼 0.8 1.0 1.0 区级以下机关行政办公楼 0.8 0.8 0.8 商务写字楼 0.6 0.8 0.8 科研与企事业办公楼 0.6 0.7 0.8 物管、社区用房等配套办公楼 0.3 0.3 0.3 4.0.4 商业建筑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 商业建筑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建筑面积<1000 m2的商业建筑 0.3 0.5 0.5 1000m2≤建筑面积<10000 m2的商业建筑 0.6 0.8 1.0 建筑面积≥10000 m2的商业建筑 0.8 1.0 1.2 社区配套农贸市场 0.4 0.4 0.4 专业市场、批发市场 0.8 0.8 1.0 4.0.5 餐饮、娱乐建筑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5的规定。表4.0.5 餐饮、娱乐建筑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餐饮、娱乐设施 1.5 1.5 1.7 4.0.6 旅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6的规定。表4.0.6 旅馆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客房 ⅰ ⅱ ⅲ
星级宾馆 0.6 0.6 0.6 其他普通旅馆 0.4 0.4 0.4 注:配套的餐饮、娱乐、商业等设施停车位另计。4.0.7 体育设施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7的规定。表4.0.7 体育设施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每百座 ⅰ ⅱ ⅲ
一类(体育场坐位数≥15000,体育馆坐位数≥4000)4.0 4.0 5.0 二类(体育场坐位数<15000,体育馆坐位数<4000)3.0 3.0 4.0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三类(娱乐性体育设施)0.8 1.0 1.0 4.0.8 影(剧)院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8的规定。表4.0.8 影(剧)院 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每百座 ⅰ ⅱ ⅲ
剧场、市级影剧院 4.0 5.0 6.0 会议中心 5.0 6.0 7.0 一般影剧院 2.0 3.0 3.0 4.0.9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9的规定。表4.0.9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 0.6 0.6 0.8 4.0.10 展览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0的规定。表4.0.10 展览馆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展览馆 0.8 0.8 0.8 4.0.11 医院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1的规定。表4.0.11 医院停车位指标
项目 门诊部、疗养院: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住院部:停车位/床 ⅰ ⅱ ⅲ
省、市级中心医院、专科医院 门诊部 0.8 1 1.2 住院部 0.15 0.2 0.2 区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门诊部 0.4 0.5 0.5 住院部 0.1 0.1 0.1 疗养院 0.4 0.4 0.5 4.0.12学校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2的规定。表4.0.12 学校停车位指标
项目 教工:停车位/100人、学生接送停车位:停车位/班 ⅰ ⅱ ⅲ 教工 学生 接送 教工 学生 接送 教工 学生 接送
大专院校 25.0 / 25.0 / 30.0 / 中学 12.0 0.8 12.0 0.8 15.0 1.0 小学 12.0 1.0 12.0 1.0 15.0 1.2 幼儿园 12.0 1.0 12.0 1.0 15.0 1.5 注:
1、表中学生接送停车位作为建议性指标,结合用地条件鼓励学校尽可能达到指标。
2、学生接送停车位应在学校总平面内考虑,停车场(库)出入口应单独设置,不应开设在学校围墙内部,必须满足学校的有关安全规定。4.0.13 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3的规定。表4.0.13 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游览面积 ⅰ ⅱ ⅲ
主题公园 根据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研究确定 0.15 0.15 城市公园 0.07 0.07 旅游区、度假村 0.2 0.2 4.0.14 工业建筑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4的规定。表4.0.14 工业建筑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工业厂房 / 0.2 0.3 仓库 / 0.4 0.4 工业办公 / 0.6 0.6 注:
1、表中的仓库专指工业用地上建设的仓库,不包括仓储用地上建设的仓库。
2、工业办公建筑是指在工业建筑中,用于管理、科研人员办公的办公建筑。4.0.15 建筑特殊机动车辆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应小于表4.0.15的规定。表4.0.15 建筑特殊机动车辆停车位配建指标 车位类型 建筑类型 停车位配建指标
装卸车位 办公 每30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最高3个。
旅馆 每100个客房设置1个,超过3个时,每增加200个客房,增设1个。大型商场、大型超市、批发交易市场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超过3个时,每增加10000㎡,增设1个;超过6个时,每增加15000㎡,增设1个。工业厂房、仓库 按照具体生产条件确定 出租车车位 旅馆 每100个客房设置1个。办公 每10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餐饮、娱乐 每3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商业 每3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医院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影剧院、会议中心 每300个座位设置1个。
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体育场馆 每1000个座位设置1个。
学校 学生接送车位可设置成出租车车位(临时上下客停车位)形式。大客车车位 旅馆 每50个客房设置1个。
学校 1000个师生以下的学校至少设置2个学校大客车车位,1000个师生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置3个学校大客车车位,大专院校至少设置3个。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体育场馆、会议中心 每1000个座位设置1个。游览场所 每10000㎡游览面积设置1个。
无障碍停车位 当停车位数小于等于5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2个,不足25辆时可设1个;当停车位数大于50辆且小于等于30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5个;当停车位数大于300辆且小于等于50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8个;当停车位数大于50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总停车位数的2%。
注:除装卸车位外,其它特殊停车位都计入配建停车位数。本《实施细则》用词说明
1、执行本《实施细则》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条文说明
1.0.1近年来杭州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连年大幅增长,至2007年底,杭州市区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95.88万辆。2004年—2007年,杭州市区机动车年均增长速度在12%左右,其中汽车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左右。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对城市动态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冲击,也导致车辆出行过程中停车需求与夜间基本车位需求同步快速增长,停车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瓶颈”之一。
城市机动车停车位分为建筑配建停车位、公共停车位两类,其中建筑配建停车位是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2008年7月杭州市主城区建筑配建停车位占到总停车位的78%左右。因而适时研究修订停车配建指标则是缓解停车难的重要手段。
为此本条文阐明了制定本《实施细则》的目的、意义,是为本市市区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1.0.2 条文说明了本《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杭州市市区范围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八个行政区,面积为3068平方公里。1.0.3 2005年8月,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以下简称《省标》)出台,杭州市根据其中关于大城市的配建要求执行城市建设工程新的配建标准。
《省标》中停车位配建指标,是从全省综合情况出发,主要从本省城市规模差异、同类建筑工程的不同等级加以考虑,按大、中、小城市的低限标准制定。而各类城市之间,由于城市性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地段区位、交通政策导向等情况不同,停车位配建指标也应存在合理化的差异。为此,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根据杭州市城市性质特点、发展状况,在《省标》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以更符合杭州市今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1.0.5 本《实施细则》明确为市工程建设标准。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80年1月3日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部标准,省、市、自治区标准和企、事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同时,考虑到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中有关交通和停车场(库)设计要求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等,也适用于城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设施。因此,本条规定,城市建筑工程的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设计,除执行本《实施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强制性规定。
3.0.1 本《实施细则》的建筑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其配建停车位的配置都应满足本《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求。考虑到个别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项目,尤其是旧城改造项目,受用地等条件所限,对于停车位历史欠账问题,可在经过论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配建指标来补设。
3.0.2 本条文考虑到个别建筑项目,由于用地范围过小,单独设置配建停车设施难以达到规范设计要求,或者二宗以上的建设项目,统一设置停车设施更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交通组织设计,而作出的规定。3.0.3 本条文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由于基地内部机动车停车设施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以及内部道路设计不合理,而引起内部人车干扰大、交通组织不顺、安全性不高,并影响外部城市道路上的正常交通。3.0.4 根据建筑类型不同,可将机动车停车设施分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三种类型,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3.0.6 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服务的机动车型主要以小型汽车为主,从杭州市市区2007机动车保有量看,小型汽车占最大比例,而且公共建筑、住宅吸引的机动车基本是小型汽车,从快速增长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看,私人小客车占主导地位。因此,取机动车的基准设计车型为小型汽车。需安排的其他车型机动车车位数,除货物装卸车位外,可按表中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车位数进行计算。
3.0.8 特殊建筑,如交通类建筑、派出所、救护站、消防站、粮仓油库等,停车位配建标准难以统一划定,应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个案另行确定。
4.0.1 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停车特点和停车需求不同,道路网可以负担的交通量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动静态交通相协调的原则,本《实施细则》采取停车指标区域差别化策略,将杭州市市区分为3个空间范围:
ⅰ区:老城核心区(环城北路-天目山路-保俶路-北山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江城路-环城东路等道路所围合的区域);
ⅱ区:除ⅰ区以外的老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6个城区);
ⅲ区:杭州市市区除老城区外的2个区,即萧山区与余杭区。
针对3个空间范围,制定区域差别的3个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级别,引导不同区域具有合理的机动车拥有水平和使用水平。
4.0.2~4.0.15 在机动车配建停车位具体指标确定时,进行了市区内不同区域各类建筑物现状实际的停车需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的停车生成率来直接反映某一建筑物的停车需求;同时参考了《城市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1988)、《杭州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试行)》(2001)、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准则和配建标准》(2005)、《国家建筑物附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1988)、《广州市建筑配建停放场指标暂行标准》(1989年)、《深圳市配建指标》(2003)、《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03)、《上海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设置标准》(1997)、《宁波市建筑配建停车场标准》(2003)、《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1991)、《台湾建筑技术规划有关建筑物附设停车空间规定》(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标准》、《日本停车需求产生率规划标准》、《美国分区规划要求各类建筑提供的泊位》等国内外城市的配建标准及资料;并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市机动车发展研究》、《杭州市不同区域建筑物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研究》等规划研究文件资料进行认真解读,综合分析考虑后制定指标低限值。
第四篇:深化政务公开 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深化政务公开 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湖北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加大推进这一工作的力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政务公开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日常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它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实行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政务公开工作,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由下而上、全面推进的发展态势,总体进展情况较好,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务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经历了先行试点、由点到面,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过程。从1992年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务活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实行公开和承诺。第二阶段从1996年到2000年,重点抓了乡镇政务公开。第三阶段从2000年3月到现在,全省政务公开逐步在县、市和省直部门推行。由试点到推广,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县及部门,市州已形成制度,省直机关在逐步推进。目前全省公用事业单位事务公开面达到97%。
二是政务公开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全省初步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和新闻发布制度等平台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的公开格局,各市(州)、县(市、区)的103个行政服务中心已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省政府及省直部门和17个市(州、直管市)、89个县(市、区)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省直还将陆续开通启用55个应用网。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作为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的子项目列入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项目计划书,武汉、襄樊、孝感市三个试点进展顺利。县以上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开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事项。各地对群众在办理有关事项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政策、规定和程序,尽可能通过设立办事窗口、印发办事指南、设置咨询台和电子触摸屏等形式进行公开。
三是政务公开的运作进一步规范。以《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为重点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湖北省电子政务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全省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务公开的意见》、《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意见》、《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办法》、《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联系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及时加强对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使政务公开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和程序初步得到规范。
四是政务公开的重点进一步突出。在推进面上工作的同时,今年将在全省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公开,将公开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市县区和省直部门,公开的财政专项资金由去年的17项增加到51项,编制政务公开的范围扩大到除涉密机构以外的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及其人员。省、市、县、乡四级6627个独立行政机构和42397个事业单位,涉及130多万人的编制信息已上网公开,网上点击数达到350多万人次。在全省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目前确定省级示范点11个,全省省、市、县三级已确定示范点364个,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启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坚持做到“六有”:
一是要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工作专班落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有力,运转顺畅。要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制,形成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采取得力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部署、深入推进,要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工作总结和信息反馈。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各部门既要认真履行好承担的政务公开工作职责,又要认真抓好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对本系统工作的督办和指导。各级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将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进行检查考核。
二是要有全面具体的公开内容。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总要求,以法定公开事项、行政决策事项、行政执行事项、重要人事事项、财政管理事项、行政执法事项、行政服务事项、行政监督事项、突发应急事项、勤政廉政事项等十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制定科学、详细、清晰的公开目录,确保公开内容全面真实。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作为重点。如财政拨款,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拨款、征地和拆迁补偿费、低保资金、医保资金、社保资金、扶贫资金、惠农资金等,都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知情,让公众满意。依申请公开的事项办结率要达到95%以上。
三是要有严密规范的公开程序。主动公开要严格按拟定方案、确定公开事项和公开形式、审查、公开、反馈、建档等程序进行;依申请公开要严格按申请、受理、公开、反馈、建档等程序进行,并按申请人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给予书面答复或提供服务。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行严格规范的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及时加强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要有方便有效的公开形式。要把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面向群众、方便群众的要求,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载体,提高公开质量。充分利用好政务公开栏、政府公报、公开指南等已有公开形式,大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发布、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各市州县和省直部门都要搞好门户网站建设。衡量门户网站建设好坏的尺度,一是看应答群众投诉的功能是否达到要求;二是看涉及群众利益的财政拨款和项目资金是否在网上如实公布;三是看需要接受社会监督的内容是否在网上完整披露。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逐步实行网上远程审批,不断提高监督、协调、管理、服务水平。按计划完成好省直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加快市州县系统的建设速度,基本形成全省互连互通的政府网络体系。加强政府信息发布,提高在线办事能力,推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交流,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保障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要建立对各地各部门网站建设进行检查评比的制度和措施,检查结果要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其他形式,做到公开形式丰富规范、及时有效。
五是要有科学完善的公开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政务公开规范、稳定、持续推进的前提和条件。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基本制度,提高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建立预审制度,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对公开事项的提出和确定,要进行严格的预审;建立听证制度,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都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举行听证;建立告示制度,在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或需要人民群众配合和支持的事项,都要事前向社会进行明确告示;建立评议制度,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认真评议;建立投诉制度,对群众的投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推动工作不力,该公开的不公开,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都要进行严肃查处。在工作中还要根据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和掌握政务公开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推进制度完善、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务公开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六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公开效果。政务公开的效果,关系到政务公开工作的生命力。要通过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行使,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确保公开的效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群众对政府及各部门的工作更加满意。
今年,我省政务公开工作要进一步抓好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和《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务公开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要突出抓好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通过办点示范,总结经验,为提高全省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地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来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意见的通知》和《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办法》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示范点工作。全省示范点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分级办点的原则。省级重点抓好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工商局和黄石市、襄樊市、潜江市、汉川市、武穴市、京山县、宜都市等11个政务公开示范点,每个市(州)抓好2至3个部门、2个县(市)的示范点,每个县(市、区)抓好2至3个部门、2个乡镇(街道)示范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上述要求,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地方和单位作为示范点。下半年将对全省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检查调研,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汇报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取消其示范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省内验收合格的示范点,将同时接受全国示范点建设的检查验收。要力争有1-2个示范点成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民政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业作风建设水平文秘部落,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现就全系统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以下意见:s0100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的要求,全市民政系统普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随着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工作程序的日趋规范,各单位在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过程中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在全市民政系统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对于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加强民政部门的机关效能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民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民政部门、局属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民政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不断推动民政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
全市民政系统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民政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市、区民政机关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局属各单位要全面落实办事公开,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要实行镇村联动,互相监督,把政务和办事公开落到实处,保障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市、区两级民政机关的政务公开
公开内容。一是向社会公开的事项,重点是与民政业务相关的法规政策和为民服务事项。主要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救灾款和社会捐赠款物分配使用、农村五保供养、优待抚恤、烈士褒扬、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民间组织管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儿童收养、殡葬管理、福利彩票发行所筹集公益金的使用情况、行政区划、地名命名与管理、婚姻登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等各项民政行政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所依据的法规政策、服务对象、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工作纪律等。二是向本级机关内部公开的事项,重点是事务、财务。事务公开主要包括本级民政机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依据、决策程序、运行过程、办理结果等;财务公开主要包括本级民政机关财务预、决算情况和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大额度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情况,重要物资的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等情况。
公开形式。各级民政机关政务公开的形式要以有利于群众的了解和监督、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设置政务公开栏,印发服务指南、便民手册,建立网站、设立政务公开信息平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公开时间。各级民政机关的法规政策、收费标准及依据、各项业务的申报、审批程序等每半年至少公开一次;公开内容发生变化时,要在发生变化之日一周内公开,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各项事务的决策、过程、结果等能公开的要随时公开,不能公开的要定期通报。财务要坚持每月一次公开,并每季度向本部门党委或党组汇报一次。
(二)民政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
公开内容。各单位办事公开的内容,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确定。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公开的事项,应包括本单位的工作职责,相关法规政策、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工作纪律等,各岗位工作职责、岗位责任人、群众投诉方式和反馈制度等。向本单位内部职工公开的事项,应当包括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情况及职工关心的其他事项。
公开形式。各单位办事公开要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印发便民服务手册、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确保公开内容的完整、真实、具体。
公开时间。各单位要结合业务特点,将各自工作职责、法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能公开的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不能公开的事项每月月底要向单位党组织汇报或向内部职工通报一次。公开内容发生变化时,要在一周内及时公开。财务要坚持每月一次公开,并及时向局党委汇报。
(三)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的政务和办事公开
公开内容。
1、民政工作所涉及的各项法规政策,民政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等;
2、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包括收发数额、发放对象、发放程序、发放结果等;
3、优待抚恤金发放,包括享受的人员、发放的时间、发放的结果等;
4、农村五保供养情况,包括五保对象的条件、人员名单、供养标准和实际享受的供养水平以及乡镇敬老院的经费、帐目等;
5、农村特困户救助情况,包括特困户的条件、人数、救助标准等;
6、其它能够公开的事项和群众关心的问题。
公开形式。各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要按照镇村联动的要求,发挥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的作用,同时进行公开,形成上下联动、互相监督的工作机制,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
公开时间。各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要将民政业务所涉及的内容每月公开一次,对各类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优抚金的发放、特困户的救助等要在工作完成一周内及时公开,并实行镇村联动,督促各村在半月内进行公开。
三、强化措施,狠抓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政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强、影响面广的工作,关系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形
象,影响到民政系统的地位,各级、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局党委成员是各自分工工作政务公开的主要责任人,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各自业务工作政务公开的直接责任人,要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对政务不透明、办事不公开、群众不满意的,定期进行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各级、各单位也要参照市局的做法,成立深化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各级民政部门和局属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监督机制,以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要结合每年的行风评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公开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及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对消极抵制、弄虚作假的典型事例,要公开曝光;各级民政纪检组织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对严重违纪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不断提高民政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水平。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相互衔接、整体推进。要结合各自实际,努力创新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努力推进全市民政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