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和将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随着教育体制和高校招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不断变化和发展,出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都要重要。
所谓“理想”通常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理想的确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础,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仅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和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 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各领域的骨干。所以说,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终是我们实践发展的根本目标和精神支柱。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即表现为进入“黄金发展期”也表现为“矛盾凸显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作为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其他素质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首要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因此,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所在。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理想信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更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尤其是目前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相互影响,激烈碰撞,而且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难免会侵蚀大学校园,加之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对理想信念本身还是对理想信念的选 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因此,新时期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其根源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1、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经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通过对个人利益的肯定,导致了人们利益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通过制度保证了公民合法利益的实现。社会对物质利益的重视,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追求物质利益已不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但一些大学生却走向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把“金钱至上”、“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出现了信仰危机。
2、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很多都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加注重个人专业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加关注个人健康、幸福、名誉、地位、前途、发展、爱情、家庭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3、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
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至于德行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当代大学崇尚知识能力,重视生活理想的确立和追求,看不到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修养、忽视规范,社会公德意识差。
4、社会政治理想模糊
一个国家、社会的政治理想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了一个新的低潮;由于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信仰造成的冲击以及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阐述滞后性的相互影响,造成社会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发展,较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存有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根源
1、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侵蚀到大学生的价值观领域是不可避免的。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思想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地反映到高等院校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思想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
2、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理想信念从其构成上看由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组成,个人理想中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在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上,一是在强调方向性的同时,过分强调最高理想的灌输,把对少数优秀分子的高标准要求,扩大到对所有学生的普遍要求,导致认同性不足而知行分离,使最高理想的导向性打了折扣。二是强调务实性时,又降低了要求,更多进行的是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教育,而较少进行现实社会政治思想教育,导致方向性不明。
第二,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单一。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够强,教育者认识欠缺,底气不足,使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方法简单化等问题,使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甚微。
3、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天职只是学习,很多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的生活,这往往易于使他们形成自私自大、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等心理,这些心理不可避免的会在其人生价值观及理想信念中反映出来。
其次,当代大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科学文化知识,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纷 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判断社会现实问题,容易导致理想信念的选择中出现问题、出现偏差。
最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就广度而言,他们的实践更多地局限于人际交往、学习、成才、就业等方面,实践面相对狭窄,实践内容单一;就深度而言,他们的实践仅仅接触到个人生存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而较少涉及深层次的道德标准、价值标准等理性层次的问题,极少触及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这种社会实践水平的局限,决定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常常困惑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显现出强烈的“自我性”,对社会价值理念层面的深层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把握。
三、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严格地讲,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道德理想、道德信念教育;二是事业(职业)理想、事业信念教育;三是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是最基本的理想信念,其意义是树立一个道德上的标准和目标,也就是要有一个做人的准则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事业理想信念是指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里,要有理想,立志成才,力争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是实现道德理想信念、事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保证,是人生理想信念的归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对新时期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的准确界定和概括。
2、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设定和要求上既应体现方向性,又要体现层次性 理想总是随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生实践的不断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由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拓展,最后在一定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确立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的坚信与执着,即信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在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性的同时,注重务实性,即在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的同时,应分层次地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作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并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党员、先进分子,要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普通学生应向他们灌输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共同理想,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综合起来,使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实效。3、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应把光辉榜样教育与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使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化、生动化。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各种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杰出人物,使理想信念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用学生周围出现的正反两方面的不同典型,加以具体分析,使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化、生动化,更加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认识水平。理想信念作为一种高层次、深层次的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客观条件和多种主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比较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和实际体验。理论教育只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提供了认识条件,而理想信念的形成,还取决于大学生的感性体验和自身的思考。也就是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 — 认识 — 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 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在实践活动中使他们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三,占领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快、容量大,传输方式具有双向性,因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生存的重要方式。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生动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同时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强对互联网传播的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以增强理想信念网络教育的有效性。
提几点希望 :
“人要有精神,理想信念不能丢;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不怕受挫折,认真做好所从事的任何工作、学习,并从中寻觅乐趣、体会成功;善于用唯物辨证的观点方法去分析对待一切事物”。你们是学校的主人,是来求学的,不是来享受、休闲、逞能的。希望同学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求真务实,端正学风,通过刻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以肩负历史使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学校建设发展的参与者,现在以母校为荣,今后为母校争光。珍惜大学学习机会、珍惜青春时光、珍惜亲情和父母血汗钱,树立责任感和压力感并转化为自己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要走好大学里的每一步,不断地完善自我,为自己创造无悔人生。
第二篇: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的实践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理想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方法论,贯穿整个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认知理想信念教育矛盾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这一方法论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具备考察的唯物性和考察的辩证性。所谓考察的唯物性,是要求教育者在认知理想信念教育的各类问题时,不带预判、不怀偏见、不作保留地接触实际情况,要多采用那些可以获得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材料的认知方法,例如亲身体验、实地调研、访问面谈,而应少采取那种通过粗阅材料、道听报告、偶闻消息的方式方法。所谓考察的辩证性,是指考察时既要深入实际,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当辩证地认识矛盾,即要通过实际调查、研究、论证等方法把握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矛盾,一是要把握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比如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运行状况;二是要把握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比如当前教育进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隐患和事例;三是把握所谓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比如教育对象在时代变迁下的整体性心理变化。分析理想信念教育矛盾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掌握了教育进程中的基本现实及代表性矛盾后,需要对具体问题中的矛盾进行分析,即要分析问题中矛盾的相对构成,分析具体问题中矛盾的主次性、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论原则具体对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与创新工作而言,包含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需要以具体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二是需要以具体的分析方法为途径。矛盾分析过程要以具体问题的解决为目的,是要求教育者在分析具体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中的矛盾组成时,时刻不能忘记矛盾交织所导致的问题是什么,矛盾的分析应当有其具体的任务,正如列宁所说:在具体的环境中必须提出具体的政治任务,(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流动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所谓矛盾分析过程必须以具体的分析方法为途径,要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抽象、综合等方法,甚至将之完全代替具体分析方法的误区。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不同,矛盾组成和表现自然也就不同,不可一并抽象化处理。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矛盾的方法论--“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张是“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具体而言, 一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即着眼于历史必然性的批判,寻找理想信念教育中问题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具体条件。教育问题不会凭空生成,要解决问题,就要正视历史,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从问题产生的根源性条件入手,把握其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内在逻辑的关系;二是内在否定的原则,事物都是自我实现同时也是自我否定的,而且两种倾向的推动力是相同的,导致理想信念教育困境产生的一些社会因素、内部原因,如果妥善处理,同样可以成为改良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例如教育对象自我个性的凸显也能够带来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能够带来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三是制高点批判原则。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高校在强化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时,绝不能抛离自身的传统及经验,为求新颖或是政绩而凭空架设一些“新模式”、“新体系”、“新方案”,而要踏实以历史材料为出发点,从自身历史中萃取逻辑,以逻辑预见历史,使各种教育模式、教学方案集中体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疏导理想信念教育矛盾的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和创新教育过程的理论方案最终都是为了将这种具体化的模式付诸教育实践。在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方面要认识到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依存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理论方法与实践方法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作用。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高
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优势,积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外的学科力量、学生自身力量乃至社会力量参与到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研究范畴中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更多的研究方法、实践思路。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的对立性在于其作用的对象不同、运用的环境不同;两者的统一性在于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有效改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健康积极的争鸣、研讨和交流,加强理论学者和实践教员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各种方法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适宜的运用,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化与创新随时随境都能有方可用、有法可循,使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及时转换理论视角,准确把握实践方向,正确应对时代呼唤,及时解答现实问题,从而永葆生机和活力。(来源:光明日报)
第三篇: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0-2011年第二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科目考查卷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装控10-2任课教师:鄢建江 姓名:康志远学号:18成 绩
漫谈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何为理想信念
何为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元问题”研究,目前学界给予了充分关注,对所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的概念分析在学理上也基本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如研究者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析,认为“把现有对理想信念内涵的界定与信仰的内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学者指出:“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与信念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理想以信念为支撑,理想的追求和实现体现并折射着信念;信念决定着理想的内容和方向,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这代表了当前理论界对理想信念内涵及其辨证关系的大多数意见。对于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理想具有四个统一性,即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有学者从学理的角度对理想信念内涵做了相关分析,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概念,它不同于单独的“理想”和“信念”。理想通常指一种关于未来奋斗目标的想象,主要指向未来,重在标志人与其奋斗目标的关系,而信念则侧重在面对现在,可以标志人对所有事情的看法和关系。他们相互有交叉的地方,但也不宜相互替代;理想信念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带有更多的理性和客观性色彩;“理想信念”教育比单纯的“理想教育”有更丰富的内容,是一个更为全面的概念。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信念而伟大,有理想信念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激水,到达光明的彼岸。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唯有树立远大科学的理想与信念,这也是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所要求我们必须做的。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罗曼·罗 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理想信念。”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 斯泰说“理想信念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这足以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毛泽东的少年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周恩来中学时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等等。大学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中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特点,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与和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使当代大学生能把个人理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融合,把个人奋斗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相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问题
就总体而言,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充分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理想信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实现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国内环境,唯有加强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才能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暂时优势;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情况,坚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同其政府与国家的前途相关,从而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这就要求高校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等文件精神,开好四门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中国发展的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社会主义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直接显现出来,一些对历史和当今世界缺乏了解的大学生,往往只以现有的经济差距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标准,给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加了难度。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将加剧对
我国的“渗透”,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阵痛”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变得凸现出来,对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带来不利因素。
因此,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要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有效地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权,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信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增强其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四)强化理想信念“协同”教育,净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子系统、若干层次和要素组成的,系统的每一要素、层次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根据“木桶理论”,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桶身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桶身最短的木板。也就是说,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需要彼此协同,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统筹和协同,任何重大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做到学校、政府和社会协同;决策、机制和实施协同;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途径协同;领导、队伍与制度协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网络阵地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协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篇:大学生理想信念
关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的调查报
指导老师:肖干
调查人:简欢建筑城规学院09级建筑专业2班
李一佳建筑城规学院09级建筑专业2班
任艺梅建筑城规学院09级建筑专业2班
杨梦娅建筑城规学院09级建筑专业2班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关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20日起,2010年1月9日结束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B区校园,因特网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学生,网络上各地大学生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包括校园与网络)
调查分工:主题小组讨论确定,问卷由简欢、李一佳设计;由小组在不同地点发放问卷,并在网上通过邮件形式传到各自同学处帮忙填写;数据统计由任艺梅、杨梦娅完成,小组全体成员对结果进行讨论,并由李一佳、杨梦娅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成正文。
儿时,小小的我们都曾有过大大的梦想,小小的世界承载着满腔的赤诚,然而当糖果可及但甜蜜已远时,当夏日常在但嬉闹已少时,当时光如是但幻想已少时,我们失去的除了那永远的童年是否还有我们自己的梦呢?我们曾在父母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但我们终究要独自步入社会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但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又怎么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人生就像一次攀登,需要一次次仰望理想一步步坚实信念。对于刚脱离父母老师引导、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他们理想与信念的状况如何呢?对此我们于2009年12月20日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见附件1)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其中大一学生33份,大二学生30份,大三学生29份;男生占43%,女生占57%;理工类学生占73%,文科类占27%。
对于第一题“从小到大的理想是否改变过?”,男、女生多认为自己的理想会因思想逐渐成熟或受别人影响而改变,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在不断成长,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理想也会随之慢慢改变。所以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教育阶段是影响我们理想建立的关键时期,老师、家长的引导、榜样的作用会勾勒出我们眼中的世界,由此我们会展望自己的理想。
而对于理想的建立,大部分男生女生都认为是受自己兴趣爱好的影响,这说明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外部环境虽然可以约束我们、引导我们,但不可以直接地强加给我们思想意志,兴趣爱好的所在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才是我们未来奋斗的方向。
当问到现在是否有理想时,多数男生有长期理想并已计划如何去做,同时也有相当多男生是有短期理想并有意识的去实现它,可见在不同思维形式建立的过程中,男生的办事方法已产生分化,即分为注重眼前和注重长远两种;女生主要集中在选择“有短期理想并有意识的去实现它”,证明女生更加务实,注重于当前实事,但却有些缺少长远的抱负,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对于选择“有长期理想,并已计划如何去做”的男生,更富有远大抱负、更加理想主义,对于未来更有规划与打算,他们的人生更具有挑战性与规划性。
在第四题中,男生选ABD的较多,他们更喜欢充满挑战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女生主要集中在C项。这恰好验证了第三题答案的正确,说明男生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怀着满腔热血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女生更加务实于眼前,并不太喜欢惊险与挑战,平凡而充实的生活便可满足。
在接下来的五题中,拥有长期理想的男生进入大学后依然会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并没有改变;而对于拥有短期理想的男生和多数女生则会选A:有改变,但根据现实状况重新设定,适当提高。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不一定要有远大的目标,我们在努力奋进的同时不断修正前进,也终会达到梦想的彼岸。
当问到理想改变的原因时,男女生多认为找到真正适合的才是改变自己理想的主要原因。可见就算是在大学我们依然寻找那个真正属于我们的方向,生无所息,何况只是一个开端,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寻觅。同时也有多数女生认为改变是因兴趣变了,找到了更喜欢的,这也是探索的过程;又或是受到他人影响,如果那样的选择适合便好,但若是刻意勉强会丢了本心,反而可能对今后的人生道路造成影响。从第六题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女生更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左右而改变理想,对理想的要求也比较随性,喜好和兴趣更为重要。相较之下男生则更为理性实际,考虑到现实的阻碍,自身与外界的联系,适合程度等等。
在7题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假设下,男生集中在BC两个选项,很多男生选择坚持理想不惧现实,永不言弃,这再次说明第三题中他们拥有坚定的长期理想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男生,涉世未深年轻气盛还没有体会现实的残酷,略有天真,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写照。而短期理想的同学更加理性,多会视现实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女生基本上集中在C选项:视现实情况而定,这一方面说明女生有务实、做事谨慎认真的性格特点,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性性格上不够坚定洒脱,缺少长期规划和坚持理想的一面。
第八题涉及到信念树立的问题,男女生中选C的人都是少数,不难看出如今的新时代青年们都比较有想法并且乐于坚持。从男女生对AB项选择的比例差异可以看出大家都认可及时树立信念的正确性,而男生们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自然也会有更好的实施效果。一部分女生们对于树立理想有一定的滞后性,缺乏紧迫感,一定程度上再次反映出女性在性格上的特点。
第九题的结果显示出大家普遍认为人们的信念会随着认知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比较理性的想法,未来变化莫测,难以琢磨,单纯的以为信念能够坚定不移并永远为我们指引方向是不现实的。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女生对此呈较为消极的“不知道”态度则反映出这部分女生对此的迷茫。这些同学在未来面对此类现实问题时也许会更加无措。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第十题的选择上男女生的差别就很明显了,男生更侧重理想先于信念,偏于目的性,最终的结果更有吸引力。女生多数选择信念则更加偏向于过程,注重“支撑”的力量。总体来说不分伯仲,事实上两者谁先谁后没有什么真正上的正确答案,成功的路上它们一样重要。在十一题中问到若是对成功人士时,结果依然类似。
十二题中问到是否可以阐述清楚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时,男生多数无法清楚阐释,只是心中明白,或许他们有些远大的理想往往是在一个虚幻的平台上构建,并不怎么符合实际,只是一时情绪的冲动,或是一种抽象的感知,模糊的方向。女生的选择集中在B项,也许越短期的理想越具体可控,目标也更明确。男女生能把理想清楚地说出来的人很少,说明我们的思想还没有建立完全,仍在不断寻找修正未来的方向。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某些比较大的困难,会怎么做呢?男生大都选择A:坚定信念,永不言弃。这与五、七题中得到的结果很像,再次看出男生更加坚信与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畏惧艰难险阻,坚定且富有挑战精神;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不值得完全肯定,就像遇到无可翻越的高墙的蚂蚁,绕道而行不失为另一种智慧。对于多数选择D的女生,则表现出她们更愿意从现实出发选择当前更适合的方法,更强调灵活地做事,但若是可以克服的困难,也应当坚定不移地奋斗下去。
第十四题中问到“人生最重视的目标为何?”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多数都把家庭幸福排在首位,所谓一屋不制何以制天下,家庭代表着一种莫大的责任,但同时他又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所在,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处于怎么样的生活,这都是最值得我们追求的。而祖国又是我们的大家庭,仍有很多同学选择要为为国家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还有少数同学愿追求无尽的财富,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人的一生有限,钱若够用便足够了。
在最后一题中,让同学们用一个字母描述设想中的未来,几乎没有同学选择I:一片平直顺利,而多数同学选择L,表示虽有点曲折,但总体还是平直的。大家愿意接受挑战,走过泥泞崎岖的道路不断磨练自己,但也希望能在奋斗后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之花。也有部分同学选择S、X,这样的生活会更具挑战与选择,希望这样的选择最后也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从这次的调查可以看出,现今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抱着相当坚定的态度,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的理想,都有能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有着接受历练的心理准备,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最终的梦想奋斗。大家表现出来的共通点就是在经历了高中大学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大家的理想是不断在变化的,有的是因为发现现实太残酷,没有条件让自己实现梦想;有的则是因为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在不断的实践和锻炼中达到自我认识,并通过反省对自己重新定位,找到新的梦想。但对于信念和理想的关系和定义大家可能都不太说得清楚,可见大家的理想与信念相对来讲都比较模糊,不排除是一时的情绪冲动和热情产生的理想的可能,应该在渐渐完善自己的同时明了下来,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不管你有着怎样伟大的理想,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付诸于行动我们的理想才不会成为纸上谈兵,“有知者立长志,无知者常立志”,所以,行动以来吧,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实现完美的人生!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它们就像旗帜,引导我们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如今的我们肩负着祖国与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科学的理想与信念能支持我们到达成就的彼岸!
附件1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我们是建筑城规学院09级建筑2班的同学。谢谢你们配合我们做这个调查,通过这个调查我们相信将有助于你更好把握你自己与你的未来。请如实回答下面的内容:
性别:男女年级:06070809专业---------
1.您从小到大的理想是否改变过?
A.从小到大坚持一个理想不动摇
B.参考家庭期望以及就业趋势而改变
C.因思想逐渐成熟或受别人影响而改变
D.没有确切的理想或目标
2.您的理想的建立来自于哪儿?
A.偶像的影响
B.父母的影响
C.自己的兴趣爱好影响
D.其他------
3.现在您是否有理想?有 无
如果有(可多选)
A.有短期理想并有意识的去实现它
B.有短期理想但并没有特意为之努力
C.有长期理想并已计划如何去做
D.有长期理想但还没有计划
E.其他-----
4.假如给你选择以下选项作为理想,你的选: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商业巨子
C.平凡充实的人生
D.充满挑战和新奇的人生
E.其他-----
5.到大学您是否重新调整自己的梦想:
A.有,但根据现实状况重新设定,适当提高
B.有,但根据现实状况重新设定,适当降低
C.没有,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的按钮
D.本来就没有设定
6.如果您的理想改变了,您觉得会是以下哪种原因:
A.现实太残酷了,理想难以实现
B.兴趣改变了,找到更喜欢的了
C.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了
D.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E.其它-----
7.假如理想与现实冲突,您会选择:
A.理想,现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败看天意
B.坚持理想,坚定信念,不惧现实
C.视现实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放弃理想,不再追逐
E.其它-----
8.对于给自己树立的信念,您的看法是
A.已经树立,会使自己更加努力奋斗
B.应该要树立,但是现在还没有树立明确目标
C.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D.树立了,有时坚持不下来
E.其它
9.如果您有信念,您觉得您的信念会随着认知的改变而改变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10.您自己先有的是理想还是信念?
A.理想
B.信念
11.您认为如果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是先有理想还是先有信念?
A.理想
B.信念
12.您觉得你自己能够阐述清楚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吗?
A.可以清楚地说出
B.心里明白但语言无法表达
C.不是很清楚
D.不清楚
13.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某方面比较大的困难,您会怎么做?
A.坚定信念,永不言弃
B.放弃信念,重树信念
C.左右迟疑,踟蹰不前
D.不甚清楚,不好说出
E.其它-----
14.您的人生最重视的目标是什么?
A.事业成功
B.家庭幸福
C.为国家尽最大力量
D.追求无尽的财富
E.其它-----
15.展望未来,您觉得您未来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可以用以下哪个字母来表示 I(一片平直顺利)
L(虽有点曲折,但总体还是平直的)
S(充满曲折)
其它-----
第五篇:理想信念教育
●时间:
■授课人:
▲ 内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着?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
我们每一个官兵都应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同时也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看待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自觉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情操陶冶自己,正确对待改革调整中的利益得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一个高尚的人、纯洁的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一)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支配着人们的各种观点和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人生在世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就是人生观和核心;人生的价值取向,就是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人生观的意义,这是人生观的基础;人生态度,就是怎样立身做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怎样对待和处理人生历程遇到的各种矛盾、困难和曲折,这是人生观实现的途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一定的世界观的基础上,人们又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人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人生观,有人主张“人生在世,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人生观,有人主张“一切为了金钱”、“钱能通神”的拜金主义人生观,这些都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在人生观领域的种种表现。而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基础指导的,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把为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视为最大的幸福,始终坚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直至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书写辉煌的人生,这才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
(二)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着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人生的目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人们生活的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所决定的。
有的人片面追求消费享乐;以个人享乐为中心,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社会的正当需要,往往有意无意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有的人则以追求权
力为人生目的,认为有权就有一切,甚至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买官。还有的以追求金钱为人生的目的,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钱不仅可以买至各种商品,满足各方面的消费的需要,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实际是拜金主义人生观在人生目的方面的具体表现,以赚钱捞钱为人生的根本目的。为了钱,道德、良心、人格、信誉统统可以不要,甚至不惜践踏国家的法律,铤而走险。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金钱只是商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人们生活的经济条件和手段,并不是人生的目的。总之,上述种种人生目的,是病态的人生追求,是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具体表现,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军官兵应该自觉抵制这些人生追求的腐蚀拉拢。
雷锋同志说得好:“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可见,只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和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与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知行统一,努力实践,才会有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三)人生的价值
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其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四)人生的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及其行为倾向和生存发展的方式,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端正人生坐标,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1、要珍惜人生
人在社会生活总,总是这样那样的责任和义务,应该认真履行,不能游戏;人生总是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特别是我军官兵,对国家和人民负有神圣的使命,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地做好各项工作,这样才能不辱使命。珍惜人生、热爱生活、努力工作,都是履行使命和义务的集体表现。当然,珍惜人生,并不否定勇于牺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用于牺牲不等于不珍惜
生命,珍惜人生也不等于苟且偷安。在我军官兵的人生观中,用于牺牲和珍惜人生统一在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中。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我军官兵可以毫不忧郁的赴汤蹈火甚至献出生命,这是我军官兵人生价值的体现。
2、要选择乐观的人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而又充满矛盾。成与败,苦与乐,灾祸与幸福,等等,常与人生相伴。这是客观事实,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它,正视它。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能够战胜双耳失聪的打击,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创作出《英雄》、《命运》等辉煌乐章,就在于他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为神圣的音乐艺术事业而献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3、要选择拼搏进去的人生
“新一代钢铁战士”梁强、“独臂英雄”丁晓兵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楷模,也是身残志坚,处逆境而奋发,遇艰险而搏击,从普通士兵到部队领导,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付出了比常人多出几倍几十倍的艰辛努力,他们以自己的不懈进去的精神,就难以克服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没有拼搏进去的精神,就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拼搏进去的精神,就不能实现我们的宏伟战略目标和远大理想……
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期广大官兵经受各种考验的思想根基
1、要经受行行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及腐朽生活方式的考验,做一个思想纯洁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革命军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2、要经受住和平环境的考验,做一个始终保持高度革命警惕的革命军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3、要经受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做一个顾全大局的革命军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广大官兵立足军营建功立业的思想基础
(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助于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人价值
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干部战士心理产生失衡,人生追求出现困惑和偏差,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受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了“军人掉价”、“当兵吃亏”、“活得太累”等不平衡心理。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的人生价值呢?
首先,要从军人的历史地位和神圣责任来认识其价值。
其次,要走出“当兵吃亏”的误区。有的人认为现在经济这么发达,而当兵的待遇却很底,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就产生了“当兵吃亏”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兵的确在经济上要吃一些亏,但从长远来看,当兵非但不吃亏,反而在军营会大有收获。不少战士经过军旅生活的磨练与洗礼,无论意志、毅力,还是知识、才华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这就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近几年来地方单位接收复转军人的情况来看,凡是那些在军营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军人,地方单位都非常欢迎。
再次,要澄清“军营不是干事业的地方”的错误认识。有的人认为现在不打仗,军人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军营不是干事业的地方,想早日离开部队,到地方去干一番事业,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军营不但能干事业,而且在经受了军营生活的锻炼后,将来会更有条件干好事业。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建立了特殊功勋的名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都曾经经历过军营生活的锻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不顾父母的反对和身体方面的原因,志愿参加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奔赴欧洲战场。战争中的亲身遭遇,对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家的创作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革命军人的人生价值在于无私奉献,军人的职业就以为着牺牲奉献。革命军人的人生具有一下特点:(1)强烈的自我牺牲性。(2)高度的同一性和群体性。(3)无条件的义务性。总之,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他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胸中装着人民的利益而毫无自私利己之心,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与人民的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客观反映,也是每一个革命军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理想信念的坚定,源于服务人民的坚定性、彻底性
(一)是忠实履行我军根本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一些矛盾的问题的凸显引发了发展中的不和谐,加上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内局势稳定,是影响和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所在。军队肩负着十分艰巨而重大的责任。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牢记自己的根本职能,强化战斗精神,切实增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以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积极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参加和支援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就是坚持我军宗旨的具体体现
和实际行动。
(三)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正确对待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矛盾,服从并服务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发展。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一个具有特殊使命的武装集团,理应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自觉为党分忧,为过分忧,在利益关系的调整面前,带头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人民军队的先进性,展现我军官兵理想信念的坚定性。
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革命军人应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说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4、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的价值?
5、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服务人民的坚定性、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