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考(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1: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思考

摘要: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择校现象。从教育政策和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几个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并且择校也有着诸多意义,这将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机制改革的完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择校问题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择校、原因、利弊、改善

一、择校的定义与种类

有学者认为,“所谓‘择校’是指近年来主要在城市中出现的,家长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的优惠政策,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还有学者则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择校是针对‘就近入学’政策而言的,它不是按照招生区域及户口的限制入学,而是人们通过择校费或权力关系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入学方式。综合来看,所谓“择校”主要是指近年来主要在城市以及城市郊区比较富裕的农村中出现的、家长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户口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交纳一部分费用以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

从择校的方式来看,目前择校主要有高分择校、花钱择校。、以权择校 等三种形式。与“高分择校”和“花钱择校”相比,“以权择校”是最不合理,也是最让公众和学校痛恨和无奈的择校形式。“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形象,特别是损害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强化了人们对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和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不满情绪,恶化了社会不良风气和教育环境。

二、我国存在择校问题的原因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非均衡发展策略、教育内部发展不完善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共同结果。

(一)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我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国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平均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我国仅占2.66%;发展中国家人均教育经费是42美元,我国仅是12.96美元,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l/3。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来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其中,基础教育是用占世界0.78%的经费来培养占世界19.81%的学生。

(二)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衡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出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地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了重点学校制度。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部分学校,为这一部分学校修建最好的校舍、配备最好的师资、添置最先进的教学仪器,再加上在招生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择优选拔政策,使这些学校汇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客观上使这些学校在校舍、教育教学设施、师资、生源等方面远远优于其他学校,从而形成了重点校。可以说重点学校是在牺牲普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国家特殊的保护政策下进人良性循环轨道的。

三)近几年来,民办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举办了一部分民办中小学,但由于人们对民办教育存有偏见,并且民办教育起步晚、办学时间短、生源差、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所以民办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所占比重并不大。目前,我国部分民办中小学不按教育规律办学,急功近利,短视行为较多,管理不规范,学校特色建设方面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绩,没有形成与公立重点中小学相抗衡的民办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四)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孩子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特别是我国已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孩子的发展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多数家长存在“孩子只生一个,教育是件大事,更要好好培养”的想法。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两极分化严重、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家长都在积极为孩子寻找一所更好的学校。学生和家长放弃国家给予的就近人学的权利,而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学区以外的学校去学习。于是出现了择校

现象,并愈演愈烈。而优质的学校就那么几所,也就难怪择校费越收越高了。

二、择校的利与弊

有很多人说,择校热破坏了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明显不公平;择校加重了家长负担,扩大了阶层差距,加大了社会矛盾;择校使得教育经费收取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政策监督,引发一系列教育腐败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承认。但是,从哲学角度看,存在即是合理的。据此,择校的产生以及白热化之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它是符合特定历史条件的,有其存在的价值,少满足了某些层面的需求。

(一)择校是对教育公平的正确理解

平等问题一直被学者们视为迷宫。有关教育公平,大多数人是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角度来展开的,认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一对矛盾范畴。这种观点,忽视了教育内部活动的有关规律,无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公平观和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因为教育效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教育是否公平,而取决于教育活动的质量。教育本身是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教育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从教育对人的个性化的作用来看,教育对每个对象都不应“一视同仁”,而应有区别地对待每个对象。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教育本身就是生产不均等的人的手段。由此看来,教育公平是教育合情合理对待对象和评价对象。而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0。教育平等实质上应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的利益、受教育的权利具有相关的相同性,它不仅仅涉及教育机会问题,而且涉及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教育机会均等不是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起点的平等应是教育权利的平等。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其基本权利的获得既不需要竞争,也不需要机会,是指国家提供给每一个人进入教育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平等地上学学习。而择校体现着“育人为本”的观念,为学生潜能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是对具有不同天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做法,是表面的不公平,实质上是公平的具体体现。

(二)从国家义务教育的政策看择校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为此我国实行的是就近人学的政策。国家实行就近人学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为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了使每一个儿童受到均质的教育。但从目前我国的适龄儿童人学情况来看,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化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

求日益强烈。如果自己的孩子“就近入学”的学校是优质学校,那么他们自然高兴;如果自己的孩子“就近人学”的学校不是优质学校,那么他们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到优质学校去受教育。尽管国家允许家长为孩子选择优质私立中小学校,但在当前优质私立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当少的情况下,并不能满足众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如果国家强迫学生接受这不同质的教育,是不是有违教育公平呢?从义务教育的概念来看,义务教育是一定年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家庭、社会、学校必须保证儿童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而从法律的意义上理解义务教育应该是:国家有权利也有义利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家长也有权利有义务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但家长在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既有接受国家给予的“就近人学”的权利,也有不接受“就近人学”而选择其他学区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人学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只是权利,并不是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择校是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从外国的经验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世界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在实行之初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质的教育也多实行义务教育就近人学的政策,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在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就学区域内就学,并在1948年导人公立学校制度后严格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多数国家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美国在公立中小学改革中提倡学生择校,鼓励学校间的竞争,一般允许学生在学区内自由择校。日本的新自由主义主张学生和家长有选择学校的权力和自由,学生和家长有权来给学校的教育服务投票,促其导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公立学校置于与私立学校相同的市场竞争环境,释放一部分教育自由,恢复教育市场的活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一批新型学校,甚至直接嫁接了美国特许学校的某些做法。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一下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这是一个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对待的问题。

(四)择校有利于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学校也反映了垄断特征。没有竞争必然导致倒退乃至消亡。有了择校现象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水平高的,学生大批转入,校长和老师都格外受尊重;学校管理水平低的,学生大批转出,更加督促校长和老师改变现有办校和教学水平。择校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惜高代价,用高于教育成本的投入赢得入名牌院校的机遇。大量的投入必然增加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学校上新的台阶。教学质量差的学校为了保 4

证本校优质生源不流失,不得不改善办学条件。择校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择校,教师也应能择校。在择校过程中,真正的人才价值得到体现,水平高的教师受到应有的尊重。在择校过程中,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当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择校现象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即使到将来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已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择校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择校问题带来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来协调解决这一问题。

(一)创新管理模式,变堵为疏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除了接受教育的阶段不同外,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择校是民众对公共品利益分配严重不均的无奈。政府应尊重公民对教育的选择权。如果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在满足国家招生计划外挖掘学校潜力,招计划外学生,这样既能调动优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又能吸收一部分社会资金,引导教育消费,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需求。同时,上交有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大部分择校费还可以作为专项扶持贫弱学校的基金。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政策,可以参照高中阶段择校的三限,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来执行。同时实行名额公开、钱数公开、分数公开的三公开政策,引进社会监督,尤其是舆论监督。

(二)均衡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经费使用上存在严重不足与铺张奢华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连正常运转都无法维持;另一方面花一两亿元建一所小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城乡资源配置上的巨大差距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但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是可以依靠政策来缩小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同时,对那些已经很豪华的学校在设施上加以限制。只有扶弱与抑强同时起步,才能减少强对公共教育资源的占有,达到缩小差距均衡资源配置的目的。

(三)拓宽融资渠道,丰富办学形式

目前,在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只有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走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才能实现大国办大教育的目的。多种形式办学主要是指单位、党派团体和公民个人,独资、合资或以股份制形式举办的以自筹资金和收取学费为办学经费来源的各种办学形式。政府对民办教育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既不能把投资办学变成捐资办学,也不能不管办学方向只以赢利为目的。要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监督下,体现私立学校公益性和赢利性的双重属性。如果政府提供的是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的话,那么私立学校应提供高质量教育和特色教育,解决教育的差异化需求,成为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

四、结语

在现阶段,我们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学校办学差距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矛盾,从实际出发,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但是,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会大幅度增加,学校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适当的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性的解决我国的择校问题以及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是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篇: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

一、引言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随之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优质教育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或者执行不力,中小学择校现象严重,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几乎超过了10%,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

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现状分析

有人说择校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它不仅打破了教育经费长期窘迫的困境,而且开启了多渠道筹资办教育的先河,使全社会都能为发展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承认,择校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其次,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另外,有利于校际间的竞争和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然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导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择校问题的持续存在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在牺牲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因为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多的一般学校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而沦为薄弱学校。尤其是择校现象出现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突出。结果是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供不应求,甚至人满为患,而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则越办越艰难,生源不足,甚至人去楼空,从而导致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引发教育不公平。

不可否认,择校收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广大工薪阶层家长的负担。就目前择校收费的实际情况来看,已超出了大多数城镇居民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同时势必造成由经济收入的不均衡而导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三)增加了学校的负担。

择校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增加了不少收入,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各重点中小学普遍存在严重“超载运行”的现象。有的学校盲目招收择校生,师资严重短缺,教师负担显著加重,校舍异常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学校班额严重超载,不少教室人满为患,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择校,许多学生跨学区上学,路途遥远,每天必须旱出晚归,结果造成学生睡眠和体息严重不足。同时,择校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现实中金钱、权力、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五)容易滋生教育腐败。

不少家长为使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而挖空心思,有权有势有钱的家长通过各种手段搞幕后交易择校。一些学校对巨额择校费的暗箱操作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初中收费高达两三万元之巨,有的小学择校费也近万元。收费的名目繁多,有的称“教育成本费”,有的称“建校费”、“赞助费”等等。

三、中小学生存在“择校”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内,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很大,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三)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升高是择校出现的主观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家长不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更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理想的延缓和实现。很多家长甚至很早就为孩子设定了十分具体、理想的成长模式:名幼儿园+重点小学+省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二白领阶层,这也是导致“择校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加教育投入,规范择校行为

政府应当保证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经费,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人力,增加教育投入。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要求学校依法办学。对择校问题要有堵有疏,管理部门应对择校问题作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和有约束力的规定,以使择校的混乱状态进入可控制的有序的规范状态。

(二)加大调控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要加大调控力度,制定出科学而又可操作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取代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教育制度,引导学校切实地推行素质教育。与此同时,要弱化或不实行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政策,停止名校办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三)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

薄弱学校的存在是产生择校问题的直接根源。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政策执行等方面给予薄弱学校适当优惠,以使这些学校尽快摆脱落后的局面。薄弱学校自身也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可以走名校兼并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努力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四)发展特色教育,扩展成才机会 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并不可能完全解决择校问题,从长远考虑,必须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发展特色学校,实行分流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扩人教育出口,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体教育体制。政府应全力办好公办学校,并促使办学形式走向多样化,积极发展民办学校,适当发展改制学校,推动特色学校的发展。

(五)改革中考制度也是遏制“择校”问题的有效方法。

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大部分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学生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初中上学都有可能上重点高中。

2012年9月

第三篇: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三、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根本措施加快薄弱校改造。改选薄弱校的重点在于统一办学标准,出台和完善支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在经费投入上,保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学校规模进行拨款。建立和完善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制度,通过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在一定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流转或交流,教师晋职需到薄弱校支教,薄弱校教师对口交流到优质校学习,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配有优秀教师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二,以完善招生政策为工作重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开展实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测试选拔学生。

第三,以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疏导择校需求。可以通过采取“公办校实施教育均衡,民办校满足择校需要”的前提下,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推进民办教育的下政策措施,办好一批有特色、高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

第四篇:择校问题具体措施[小编推荐]

造成择校问题原因及措施

国家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与招生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择校费”。可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择校风却越刮越凶,不少家长凭借着权利和金钱,让孩子跨越学区,到师资力量强、硬件设备好的理想中小学就读,导致办学条件一般乃至处于劣势的学校生源不足。而“名校”则负荷太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由于我国教育经费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长期以来,不少地区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建设和发展了一批重点校,人为地造成了重点校与普通校在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很大的差异,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再加上对学生来源实行择优选拔、优中选优的方法,使重点校的生源质量较高,从而,更加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使学校发展更不均衡。人为地导致了一批基础薄弱的差校。造成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的现状。

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由于享受着择校生现象带来的种种利益,不愿加大力度改变择校现状,甚至暗中包庇、纵容择校风,使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择校风在前几年还遮遮掩掩,这几年甚至已经进入公开化的地步。有些名校还提前展开招生攻势,明码标价收取择校费。可是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年年都要发通知:禁止收择校费。可结果如何呢?群众怨声很大的择校费照收不误。风平浪静之后,收了择校费的校长还因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加了教师的福利待遇,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立了功呢!

三: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教育工作的方法不科学,没有从宏观上评价整体教育的水平,看教育是否得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而致使地方主管教育的领导大搞形象过程,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优秀师资建设一所或几所中小学校,供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显示自己在教育战线上的政绩。这样,促使校际之间差距加大,致使择校风越刮越猛。

四:各地把一些好的公立学校改制为具有民办性质的“国有民办”学校,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改制的名义使收高价生合法化。还有些名校把优秀师资剥离出来,用乱收的择校费、教师的集资款买地皮房产,组建挂靠名校的“民办学校”以收取高额的赞助费。而且,对学生还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特权阶层。这对违规收取择校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校长看到了这种学校有利可图,所以,好一些学校的校长,纷纷要求学校改制,批准的高兴,未批准的有怨言。结果造成,你转制可以收取赞助费,我为什么不可以收取择校费等攀比现象,对教育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引起群众的极大意见。

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忽视了基础薄弱校和普通校的建设,在资金投入、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培训等方面严重不足,导致了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甚至严重下降,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迫不得已择校。

六:很多家长盲目追赶“择校风”,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周围学校的情况,违背教育规律,甚至花巨额择校费,让孩子鞍马劳顿,到离家较远的名校上学,影响了孩子的休息与安全,助长了择校风。

长期以来,择校生问题影响了政府的威信、教育的公正,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性,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助长了教育腐败的蔓延。使得国家制定的政策受到严重冲击。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择校费属于乱收费的范畴。收的不合理,用的不规范,又缺乏有效的监督,隐藏着严重的隐患,为教育系统的腐败埋下祸端。择校乱收费也严重的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严重地违反了义务教育平等性、公正性地原则。使有权有钱人的孩子受到优质教育。而无钱无权人的孩子学习再好也不一定能上好学校。在薄弱校和普通校工作的教师,工作条件差,工作很辛苦。但待遇却远赶不上有大量择校生学校的教师。长此以往,教师队伍人心不稳、怨言增多、责任心下降。甚至出现教师行贿跑调动、人事借机搞腐败的现象。

其次:择校生现象加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由于择校生而乱收费的学校资金实力雄厚、师资设备优良,对学生还要择优录取。长期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正如一位薄弱校校长所说:“我们学校净是家长没权没钱,学习不好的孩子,生源又严重不足,教师越教越没劲,福利待遇也不好。原来的优秀教师都跑到好学校了。他们那里大部分学生学习好,福利待遇也不错,都干的可有劲了。哎,我们学校可真是陷入恶性循环了。最后,学校间在生源、师资、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再次:择校生的盛行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致使教育腐败严重发生,对孩子的思想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选择升学率高的学校,学校也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实施应试教育。而且,名校班级普遍臃肿,五六十人的班级普遍存在,人数最多的达到八十人甚至百人。违反了教育部门的“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至50人”的规定。这样,便严重地

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全部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另外,在择校生问题上,“权钱交易、条子生、关系生、乱收费、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等教育腐败已成大肆漫延泛滥之势。更另人为之担忧的是,孩子从小就体会到了金钱、权利和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会使学校教育处于非常难堪的境地。这种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后,择校生问题使孩子自从接受义务教育起,就被金钱和权利划分成了两种人,使家长没钱没权的孩子过早地接受了失败者的心理暗示。形成了教育两极分化的格局,使受教育者从接受教育的那天起,就被宣布九年义务教育这条原本相同的起跑线已不复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乃至其一生的前途,其实质是人的发展权的不平等。如果校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必然使大多数一心盼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家长,因种种原因而痛失这种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而倍感不公。相当一部分普通群众的孩子只能在办学条件一般乃至较差的学校上学,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影响了前途。

那么,如何治理择校风,使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呢?我认为:

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责任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量和质两方面为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在基本实现“普九”之后,则应把重点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质量相差不大的义务教育上。为此,就必须使义务教育的学校均衡发展,不能再厚此薄彼,人为加大他们间的差距。

一: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拨款、师资配备、硬件建设等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同时,应制定详细办学的标准与衡量的指标,使学校均衡发展有据可依,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达到使全体学生享受良好公平教育所需的基本条件。

二:可以请家长、教师、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主管部门和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联合组成学校建设监督委员会。监督教育部门的拨款建设、师资调动等事宜。经常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水平进行检查。看教育是否得到全面发展,对“集中资金搞重点、薄弱学校很少管”的领导要予以严肃的处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领导要依法予以严惩。

三:政府必须加大治理择校生问题的力度,下决心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向家长收取赞助费、择校费等乱收费问题。要坚持学龄儿童上小学和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动摇,初中按学区平等的接受小学毕业生,使初中生源条件做到大致相似,积极推动初中教育的 均衡发展。主管教育的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领会素质教育。认识到均衡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政府在教育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要考虑整个受教育者的利益,发展教育要顾及整个教育的发展,为所有的教育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在义务教育领域,应当明确地实行学校均衡化发展的方针,要遏制追求虚高的办学条件,制止奢华的风气。尽可能地减少至少不在是人为的扩大公办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以利于实施义务教育和扩大教育的公平。这就要求我们把办好少数重点、窗口学校的作法,努力转化为办好每一所学校的行动。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

五:义务教育阶段要打破教师一校定终身的作法,要使教师经常轮换,要鼓励城区和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校长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支教。把新观念、新思路带过去,推动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并形成制度。要对师资进行区域性合理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六: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要重视师德、师风等全方位的教育,尤其要鼓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导师团,送教下乡。还要鼓励教师之间要互相结对子、互帮互助,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针对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科学应用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在整体规划、布局调整的基础上,通过联办、合并、举办名校分校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学校整体水平。促使各个学校在设备、校舍等硬件水平大致相当的基础上,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八:大力推进校校通工程,进行远程教育,使每个中小学都能进行校校联网,促使师生共享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拓宽视野。利用互联网进行教与学,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行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优秀师资、教育理念、和优质资源的共享。提高所有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九:现有的学校基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政府的公立学校,完全实行学区就近入学,这些学校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另一类是各种社会力量办的私立学校,允许通过较高质量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收费,满足一部分人群的择校需要。

消除择校风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要促使教育均衡发展,减小校际差距、提高整体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依法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实行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均等接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那么,不同出身的孩子不能机会均等的接受优质教育。那么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必定要落空。而且还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第五篇:择校就读协议书

择校就读协议书

现马路中心校 年级学生

,因不愿继续在马路中心校就读,经与家长协商自愿放弃在马路中心校就读权利,并于2013年9月转到

学校就读 年级,直到六年级毕业,途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转回马路中心校任何年级就读。

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20 年 月 日年 月 日

下载关于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考(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考(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止择校工作总结

    关于制止择校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小学,地处县城边缘。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优越的教育资源也集中于城区。所辖招生范围将近15%的农村居民,都迁徙入城,其子女都随......

    小升初择校要注意

    3~4月是“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向学校投简历阶段,不少家长四处打探:该如何向学校校长、招办老师发出个性化的升学“名片”?如何在茫茫简历中“一鸣惊人”,并在第一时间抓住对方的......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一:小升初择校申请书 XX中学校领导: 我叫XXX,女(男),今年12周岁,是xX区XX小学XX班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仰慕贵校的教育方法,深知贵校的知......

    择校试读责任书

    东乡三中择校生试读责任书 ______家长: 贵子女在我校举行的择校考试中,成绩较低:数学__________,英语(语文)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学校不予录取。鉴于学生和家长的反复......

    小学择校申请书

    小学择校申请书 篇一:小学入学申请小学入学择校申请书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们是xxx的家长,首先就xxx小朋友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xxx,男,出生于xx年x月x日,籍贯xxx,现家庭住址为:xx......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择校”问题

    当代教育热点问题透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择校”问题 义务教育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实质是国家依照......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摘要: “择校”是当今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新营小学2012年择校问题落实情况总结

    新营小学2012年择校问题落实情况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地处农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优越的教育资源也集中于县城。所辖招生范围将近15%的农村居民,都迁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