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营小学2012年择校问题落实情况总结
新营小学2012年择校问题落实情况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地处农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优越的教育资源也集中于县城。所辖招生范围将近15%的农村居民,都迁徙入城,其子女都随父母就读,所剩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为了获得较高层次教育机会,也都跃跃欲试,想在县城择校就读,因此学校生源逐年下降。服务区范围内将近30%的学生在外就读。2011年“普九”资料表明,服务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校学生应为400人左右,实际在校学生人数为356人,在外就读学生数突破了30%。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学校向上级主管各部门如实通报情况。
一、成立专班 落实责任
我校于今年开学之初,成立了以马德荣校长为组长的控制择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工作职责,不折不扣的开展择校控制工作,同时加大控制力度,有力改善了学校在择控工作上的不利局面。
专班成员如下:
组长:汉维强
副组长:郭海强周建民
成员:常志贵杨排风周少波张茂江王和
二、制定规章 严格落实
我校根据择控的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择控工作规章制度,要求各工作成员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自己的相关工作,为学校的择控工作做出新贡献。
(一)摸清情况 防患未然
开学之初,根据择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家访进万家”活动,积极组织工作成员“访万家”,摸清其学生就读情况,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做在外就读学生家长的工作,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态度,并宣传介绍学校在择控工作上做的一系列工作,与其家长签订择控目标双方责任书,减弱甚至打消他们的让其孩子外出择校就读的想法,防患于未然。
(二)举自之力 改善条件
结合在“访万家”活动中,我们清到的相关信息,凡是涉及到我们学校自己的问题的,我校不遗余力的努力加以改进。一是调整了部分呼声较高、责任较强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严控教学质量观;二是积极改善学生宿舍条件,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三是加大力度进行在校食堂建设为学生提供可口饭菜,使学生衣食无忧;四是开通亲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五是利用国家政策,对择校回归生给予适当照顾;六是定期的家访互动,加强家、校、生三方联系,听取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汇报学校的整改情况。
(三)大力宣传 初改局面
我校在择控工作上,还大力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汇报我校的择控工作,积极宣扬回校生在校工作学习取得的成绩和学校的一系列相关整改工作。在新营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我们工作的深入,已有部分择校生返乡就读,还有部分择校生与学校达成了返乡就读意向,初步改善了择校就读的不良局面,有力创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尽管我们在择控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我们深知,由于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我校择控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汗水去保持、增强来之不易的择控工作,努力开创择控工作新局面。
榆中县新营小学
2014年7月12日
第二篇:小学择校申请书
小学择校申请书
篇一:小学入学申请
小学入学择校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们是xxx的家长,首先就xxx小朋友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xxx,男,出生于xx年x月x日,籍贯xxx,现家庭住址为:xxxxx。自2011年8月以来,他一直就读于xxx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教育互动,xxx的生活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感和美感。在学习中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注意力集中;在集体生活中,他养成了温和的性格和良好的自制力,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乐意把自己的欢乐与别人分享。
现xxx已成长为适龄儿童,考虑到xxx离家比较近。同时,该校以优美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质量一流享誉x市,能够让xxx到该校学习也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我们为xxx申请入该校就读,请您审核。
附: 父亲 xxxx 母亲 xxx 申请人:xxxxxx x年x月x日 篇二:入小学申请书
小学入学申请 尊敬的xx小学校长、老师:您好!我们是xx的家长,首先请允许我们就xx小朋友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xx,男,出生于200x年x月x日,籍贯x省x县,现家庭住址为xx市xx区xx路xx 小区x号楼x单元xxx室。自两岁半以来,他一直就读于xx市xx幼儿园,于去年升入该幼
儿园学前班学习。在幼儿园里近x年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教育互
动,xx的生
活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感和美感。不仅如此,在学习中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注意力集中,也因此培养了广泛的爱好,比如绘画、钢琴等。更为重要的是,在集体生活中,他养成了温
和的性格和良好的自制力,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乐意把自己的欢乐与别人分享。作为家长,我们致力于长期在xx市工作和发展。考虑到xx已成长为适龄儿童,我们有
责任为他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贵校以教学质量享誉xx市,能够让xx到贵校学习也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我们为xx申请入贵校就读,请您审核。申请人:xxx 201x.x.xx 联系电话:13xxxxxxxxx篇二:小学入学申请 小学入学择校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们是xxx的家长,首先就xxx小朋友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xxx,男,出生于xx年x月x日,籍贯xxx,现家庭住址为:xxxxx。自2011年8月以
来,他一直就读于xxx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良好的
教育互动,xxx的生活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感和美感。在
学习中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注意力集中;
在集体生活中,他养成了温和的性格和良好的自制力,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乐意把
自己的欢乐与别人分享。
现xxx已成长为适龄儿童,考虑到xxx离家比较近。同时,该校以优美的学习环境,良
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质量一流享誉x市,能够让xxx到该校学习也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愿望,所以我们为xxx申请入该校就读,请您审核。附: 父亲 xxxx 母亲 xxx申请人:xxxxxx x年x月x日 篇三:小学入学申请书入学申请书尊敬的xxxxxx小学:我女儿xxxx,x,x族,x岁,xxxx生,身份证号:xxxxxxx。毕业于xxxxxxx幼儿园,擅长xxxxxx等。现户口在xxxxxxx,户口所在地为:xxxxxxxx,现居住于xxxxxxxxx。父亲
xxxxx,xxxx学历,从事xxxx。身份证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母亲xxxxx,xxxxx 学历,从事xxxxx,身份证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孩子已经到了
入学的年龄,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到贵校的xxxxx校区上小学,特此申请,望批
准为感!
此致申请人:(父亲)(母亲)
xxxxx年x月x日篇四:申请儿子入读小学的申请书 入读xx小学的申请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我是学校的xx处的一名xxx。xxx,2008年 x月出生,今年(2014年)9月满6 岁,达入学的年龄标准。现在代表儿子,恳请学校协助我,申请今年入读xxx学校。孩子兴趣广泛,一直坚持学习手脑速算法、画画、滑轮、舞蹈、钢琴等多种课程。身为xx的一名职工,我工作刻苦耐劳,我无比地热爱我的团体和工作。因为家里老人家
年龄较大,接送孩子不便,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我希望能够带孩子就读于xx 小
学。
希望学校能为我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我将能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教育如春
风如细雨。我恳请学校领导,能协助儿子今年入学于xx 小学,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特此申请。此致敬礼申请孩子的名字: 申请人: 工作地点:
日期: 年5月13日篇五:小学入学申请书 2小学入学申请书 xxx领导:
具申请人xxx,xxx年出生,身份证号:xxx,联系电话:xxx。
篇三:小升初择校申请书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一:小升初择校申请书
XX中学校领导: 我叫XXX,女(男),今年12周岁,是xX区XX小学XX班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仰慕贵校的教育方法,深知贵校的知名度,为此申请去贵校求学。我是教师子女。(父或母系XX学校教师。叫XXX),望审核,满足一个学生的请求。
此致敬礼
xX区XX小学XX班的毕业生XXX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二:小升初择校申请书>>(101字)
XXX教育局领导:
我叫 xx,今年 x周岁,是xx 小学 x班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由于家住xxxxx,父母接送方便,同时仰慕 xx教育方法,为此申请去xx 上学,望给予批准,为谢。
此致敬礼
小学班毕业生 2014年日
>小升初择校申请书三:小升初择校申请书>>(127字)
尊敬的枫杨中学校领导:
您好!
我叫***,12岁,来自汝河路小学,是一名即将迈出小学校门跨入中学旅途的女生。我对贵校神往已久,渴望成为贵校的一名学生,开始我的初中生活之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贵校的憧憬,为此申请去xx上学,望给予批准,为谢。申请人:xx
第三篇:新营小学2012年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项措施
新营小学2012年治理义务教育阶段
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
《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治理工作的目标、原则和要求。我校出台了实施办法,经过努力,不同程度上缓解和遏制了择校乱收费。但是,从近期开展监督检查的情况看,治理目标不明确,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对择校乱收费问题反映依然强烈。为实现“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得到明显缓解,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工作目标,结合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共同制定《新营小学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现公示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治理工作责任。
《八条措施》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确保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治理择校乱收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加强对实施《八条措施》的组织领导和部署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建立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责任制,把治理择校乱收费作为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政绩考核、行风评议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强化责任分工和责任考核。
二、狠抓落实,务求取得治理成效。
本通知下发后,各地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八条措施》,切实掌握政策要求;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实际,深入研究贯彻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对于八条措施中相关指标加以量化明晰。要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对问题严重地区要加强个别指导,单独制订工作方案,重点督办,力求突破工作瓶颈,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三、创新机制,提升治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学校要配合治理工作,完善公开承诺和收费公示制度,完善信访举报反馈机制、教育行风评议机制、行风问题督查督办机制、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典型乱收费案件通报机制,不断提升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物价、审计、财政和教育部门在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中的职能作用,形成统一部署、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治理择校乱收费的工作合力,共同抓好《八条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治理氛围。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八条措施》和治理乱收费相关政策的宣传,向社会和群众做好政策内容宣讲;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对媒体反映的社会关切的特别是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要快查快办,及时反馈,主动公布结果;要加大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广泛动员各级主管部门、学校和师生员工积极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和家长加强监督,自觉抵制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行为。
榆中县新营小学
2012年2月25日
第四篇: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
一、引言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随之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优质教育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或者执行不力,中小学择校现象严重,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几乎超过了10%,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
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现状分析
有人说择校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它不仅打破了教育经费长期窘迫的困境,而且开启了多渠道筹资办教育的先河,使全社会都能为发展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承认,择校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其次,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另外,有利于校际间的竞争和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然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导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择校问题的持续存在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在牺牲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因为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多的一般学校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而沦为薄弱学校。尤其是择校现象出现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突出。结果是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供不应求,甚至人满为患,而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则越办越艰难,生源不足,甚至人去楼空,从而导致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引发教育不公平。
不可否认,择校收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广大工薪阶层家长的负担。就目前择校收费的实际情况来看,已超出了大多数城镇居民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同时势必造成由经济收入的不均衡而导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三)增加了学校的负担。
择校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增加了不少收入,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各重点中小学普遍存在严重“超载运行”的现象。有的学校盲目招收择校生,师资严重短缺,教师负担显著加重,校舍异常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学校班额严重超载,不少教室人满为患,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择校,许多学生跨学区上学,路途遥远,每天必须旱出晚归,结果造成学生睡眠和体息严重不足。同时,择校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现实中金钱、权力、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五)容易滋生教育腐败。
不少家长为使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而挖空心思,有权有势有钱的家长通过各种手段搞幕后交易择校。一些学校对巨额择校费的暗箱操作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初中收费高达两三万元之巨,有的小学择校费也近万元。收费的名目繁多,有的称“教育成本费”,有的称“建校费”、“赞助费”等等。
三、中小学生存在“择校”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内,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很大,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三)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升高是择校出现的主观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家长不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更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理想的延缓和实现。很多家长甚至很早就为孩子设定了十分具体、理想的成长模式:名幼儿园+重点小学+省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二白领阶层,这也是导致“择校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加教育投入,规范择校行为
政府应当保证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经费,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人力,增加教育投入。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要求学校依法办学。对择校问题要有堵有疏,管理部门应对择校问题作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和有约束力的规定,以使择校的混乱状态进入可控制的有序的规范状态。
(二)加大调控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要加大调控力度,制定出科学而又可操作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取代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教育制度,引导学校切实地推行素质教育。与此同时,要弱化或不实行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政策,停止名校办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三)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
薄弱学校的存在是产生择校问题的直接根源。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政策执行等方面给予薄弱学校适当优惠,以使这些学校尽快摆脱落后的局面。薄弱学校自身也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可以走名校兼并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努力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四)发展特色教育,扩展成才机会 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并不可能完全解决择校问题,从长远考虑,必须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发展特色学校,实行分流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扩人教育出口,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体教育体制。政府应全力办好公办学校,并促使办学形式走向多样化,积极发展民办学校,适当发展改制学校,推动特色学校的发展。
(五)改革中考制度也是遏制“择校”问题的有效方法。
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大部分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学生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初中上学都有可能上重点高中。
2012年9月
第五篇:择校问题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1.问题的提出
由于种种原因,择校这种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正常的现象,目前竟已成为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热点问题。“择校热”不仅使家长们疲于应付,学校自身也深受其害,广大师生身心疲惫不堪。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就近入学”“电脑派位”“三限”等政策措施,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由择校所引发教育内部收费不规范行为,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切实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今年下半年省教育厅把择校问题作为下半年调研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也把这项工作和市教育局的调研月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区县教育局纪委监察室的配合下,组成课题组开展了本次择校问题调研工作。
2.调研情况简介 2.1调研情况。
2007年9月课题组制定了调研工作的具体方案,2007年10月,课题组在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雨花区、江宁区和溧水县等七个区、县各抽取150名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生家长参加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26份,回收问卷957份,其中有效问卷896份。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课题组还在发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校长问卷217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家长问卷对家长的自然情况、对择校的态度、对择校费所持的态度和择校动机和效果进行了调查;校长问卷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校长本人对择校的态度、对解决择校问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2有关说明。
2.2.1本次调研由于有教育行政部门参与,七个区县均选择了小学、初中择校热门学校和非热门学校各1所,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但是也是因为如此,导致问卷发放的主观性过强,没有能做到随机抽样。由于问卷统计是由区县初步统计后再汇总到课题组的,且不少区县缺乏统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统计结果难免有疏漏之处,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择校的真实情况和原因。
2.2.2本次调研不涉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幼儿园,也不涉及正常转学、借读等导致的择校行为。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家长对择校所持的态度。
3.1.1 大多数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持赞成态度。在回答“义务教育是否应该允许择校”这一问题时,70.2%的家长选择了“允许”,可见“择校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家长的选择不同,选择“允许”择校的校长只有40.4%,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相关政策的把握明显好于一般市民,也说明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择校视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今后孩子能升入更好的学校”的唯一出路。
3.1.2就近入学政策依然是小学、初中招生中比较合理的政策。70.2%的家长和87.2%的校长认为“就近入学”在目前仍然是比较合理的。前几年我市招生普遍采用的“电脑摇号随机派位”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只有6.1%的家长和2.1%的校长视之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首选。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从就近入学政策本身的合理性来探讨择校问题的研究,目前仍然较少;另一方面说明了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解决择校问题的政策还需慎之又慎。
3.1.3在对择校的利弊判断上,家长和校长们的选择有较大的差异,多数家长认为“利弊各半”,认为“利大于弊”的只比“弊大于利”的多1.5%;多数校长认为“弊大于利”,占38.3%,其次认为“利弊各半”,占36.2%,认为“利大于弊”的只占14.9%。反映了在择校问题上的利弊之争目前仍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处于受择校问题困扰的教育行政领导更加了解择校所带来的弊病。
3.1.4家长在导致“择校热”的原因的选择上,排在前四位的先后是“优质 2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非均衡发展,不同学校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社会竞争压力所导致的”。这点和校长问卷情况大体一致,反映了我市的“择校热”的主要原因和全国其它城市基本相同。有趣的是,媒体上反映较多的家长择校的从众心理,在家长和校长问卷上差别很大,有55.3%的校长认为“家长的从众心理”是导致“择校热”的原因,比家长高出近25%,这恰恰反映了在这一问题上理论的分析与实践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3.2对于择校费的态度。
3.2.1仍有不少家长和校长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允许收取择校费。认为“不允许”的家长仅比“允许”的多1.7%,有80.9%的校长反对收取择校费。这既说明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居民家庭有能力承担子女择校的费用,也说明家长对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而绝大多数校长对于义务教育和解决择校问题的发展趋向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3.2.2多数家长认为现行的择校费还是能够承受的,认为不能承受的占47.2%;71.8%的家长希望逐步取消择校费,23.5%的家长主张削减择校费的金额,只有4.6%的家长要求提高择校费。这一结果表明,我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1.5万的择校费上线,切实减轻了择校家长的经济负担,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低收入家庭而言,逐步取消择校费对是向弱势群体倾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
3.3家长的择校动机。
排在家长择校动机前三位的分别是:“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今后孩子能升入更好的学校”“户口所在学区内学校教学质量不理想”这说明导致家长择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就业和生存的压力加大,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希望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日后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境地。而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学区划分的不合理也是导致“择校热”升温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我市而言,还有许多导致“择校热”的客观原因,除了家庭收入增长因素外,近年来我市市区拆迁频繁,房价暴涨,很多家庭不得不在偏远的地区购房,而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加上这几年城市交 3 通环境的改善,加大了择校的可能性,也使择校的面不断放大,致使在校生中择校生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4.建议与对策
为了缓解择校热,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我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放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电脑派位”、推广小班化教育、“指标生”下放等一系列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形成择校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也还存在着择校问题。可以说,择校既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共性问题,也是困扰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之间差距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择校现象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即使到将来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已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择校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所以,课题组在本次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建议与对策只能是在相当程度缓解择校问题,努力维护教育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客观理智地分析我市择校问题的现状极其导致的原因,现阶段解决我市择校问题应以“引导、规范、缓解”为原则,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分步实施,努力化解择校带来的种种弊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解决我市的择校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推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4.1加强舆论引导,为解决择校问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解决择校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七大”报告强调的义务教育公平公正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解决择校问题的基本指南。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公平公正问题。教育公平了,社会才可能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保障。因此,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规则公平、教育竞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市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和导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4 都得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逐步淡化校问题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科学引导家长的择校需求。提高公众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对择校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最终遏制择校之风。
4.2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功能,逐步缓解择校热。
4.2.1进一步完善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评价标准。
择校问题与社会对教育、学校的评价标准有着密切的关联。调研中,近80%的校长主张“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标准”。因此,应逐步取消诸如“星级学校”“示范学校”“实验学校”等重点学校评选制度,组织有关专家较快地制定出科学的、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用符合“十七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精神的评估“指挥棒”取代升学率的“指挥棒”,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择校问题。
4.2.2开展招生制度改革的尝试。
要积极探索招生方式改革,有效发挥政策调节与导向功能。为体现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原则,缓解“择校”压力,应在贯彻“十七大”精神、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招生原则的基础上,改变单纯依靠“电脑派位”的做法,积极探索和完善初中、小学的招生方式改革。鉴于高中招生方式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将会产生直接影响,有必要继续关注高中招生方式的改革试验,鼓励将优质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初中学校,淡化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同时,将优质初中的全部招生指标或部分招生指标,根据小学在校生人数,按比例分配给附近的各个小学,完善选送程序,增加透明度,实行社会监督。
4.2.3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在缓解择校问题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倡导“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我市的几所民办学校,如仙林外校、金陵河西分校、玄武外校和育英外校等近几年在缓解择校热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市的民办学校尤其是小学阶段整体规模较小,还没有能真正发挥其在解决择校问题上的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今后应加大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得力度,让多元化、高质量的民办教育成为缓解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热”的有效途径。
4.3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4.3.1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
调研中,高达89.4%的校长认为解决择校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问题是实现均衡化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十七大的精神,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切实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规范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用法律规范中小学生均经费标准和办学条件标准,规范学校办学条件。同时,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要特别注重对薄弱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继续通过“手拉手”学校帮扶工作等形式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这对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也将间接地产生重要作用。
4.3.2在现有基础上合理划分学区,严格控制跨区择校。
调研中,有20%以上的家长认为“学区划分不合理”是导致择校的主要原因,有36.2%的校长也认为“合理划分学区”是解决择校问题一项重要措施。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重新根据现有或新建学校的设计规模以及对片内适龄儿童数量的估计,按就近的原则,合理划定学校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并使学校及其划片规定广为人知;学生可以在划定的学校之外、本区县内自由择校,但必须提前申请,学校在优先满足片内学生需求之后,根据剩余学额数量用电脑摇号的方式接受片外、外区县的学生;择校者需到流入和流出两方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由流出地政府向流入地政府支付相应经费,或者由家长和流出地政府共同分担。学校必须按核定的设计规模和班级规模招生,不允许在超出核定规模的情况下招收片外学生。另外,还应建立更完善的、便捷、丰富的学校信息发布和查询系统,为学生和家长择校提供信息服务。
4.3.3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校长、教师流动。
“择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择师”。加快推进教师交流制度的建立,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也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环节。调研中,有65.3%和68.2%的校长认为“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校长、教师流动”“均衡教师待遇”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另一方面,应在均衡教师待遇的前提下,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 6 衡配置。
4.3.4发展以小班化为代表特色学校,拓展学生成才机会。
近年来,我市的小班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缓解择校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赋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按照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材体系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行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实施各类特色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多元化、特色化,拓展学生成才的机会,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从而以扩大学生的教育选择范围。
4.3.5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试点。
琅小教育集团的成立是我市开展教育集团化的先期尝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对这项工作继续进行探索研究,不断摸索名校集团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促进集团内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使“择校”逐渐转为“择集团”,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教育均衡化,进而使“择校”转为“择区”,从而基本解决择校问题。
4.4依法治理择校问题中的不规范行为,严格控制择校费。
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目前《义务教育法》的监督机制还不很完善,有的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建议加强监督立法,完善监督机制,进而形成完备的监督法律体系,为解决择校问题奠定法律基础。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择校行为,坚决查处乱收费和钱权交易等违纪问题。择校的出现虽然在我国目前有不可避免的必然原因,但教育领域内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却是助长择校流行的直接原因。就纪检、监察部门而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预防教育腐败的新机制,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择校行为,坚决查处并杜绝学校的乱收费行为,确保招生、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公开透明,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