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新一届政府从2013年初开始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的要求,国发〔2015〕6号《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探索改进跨部门审批六项具体要求。
常熟市经过多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渠道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常熟市发布《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按照“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已建成“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中心)和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两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2015年2月9日,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常熟市政府所召开的“信息化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议”上审议并获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和市民为导向,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该项目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年底前分批上线,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常熟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要求,以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搭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网上服务及办事,通过建设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再造重构审批流程、创建充实政务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政务监督机制、横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可控、政务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有效,将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市一流的政务信息化最高阵地。
本期重点进行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横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合常熟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 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服务方式。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署智能辅助设备,比如智能引导服务机、智能排队交换机、智能双屏交互设备、大厅智能监控设备等,创新审批办事服务内容,通过设立的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人能够自助了解办理信息、办事流程、业务窗口布局等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现场体验;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即企业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网上能够享受在线咨询、信息查询、网上办事、预约审批、资料下载上传、进度跟踪、意见反馈等服务。
? 再造重构流程。对涉及部门多、办理复杂的审批业务进行协同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和重构。取消重复审批环节,增加并联审批数量,理顺前后置关系,消除互为前置的现象,从而缩短审批时限,使申请人尽早拿到审批结果。
? 创建政务资源库。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基础,分类建设政务资源库,对政务信息按照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申请信息、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事项信息和流程信息等多维度进行建库设计,打破部门系统壁垒,实现不同来源、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窗口进行合理配置,对大厅服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后台审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 建设标准化体系。通过业务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对公众实现统一服务,信息一次性告知,材料一次性提交,结果统一反馈;对内实现流程标准统一,岗位权限统一,信息来源统一,审批口径统一。
本项目的建设时限:2015年12月30日前上线运行。
三、项目建设内容
1、体系建设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要按照“一中心、两平台、三系统、两体系”的完整体系进行设计和建设。
一中心:以我市已经建成使用的信息资源中心“五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满足行政审批需要的政务资源中心,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分类整理,完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各部门政务资源的汇集沉淀和动态共享。要提供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标准信息、审批证照文库、材料库标准信息、政务运行过程信息等信息资源。
两平台:要建设政务架构管控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平台要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架构,满足对所有应用服务及渠道的支撑需要,要在功能运行、事项流程、界面维护、信息发布、服务推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行政审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既要相关贯通,又能够独立运行,按照业务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更新换代,既能够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够减少维护成本。
? 政务架构管控平台要从技术标准、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流程架构、应用接入架构、数据服务接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常熟市智慧政务提供统一的架构管控体系,将技术内容封装成标准、可复用的政务原子服务,并将政务原子服务分类关联形成聚合服务,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统一管控;
?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平台的方式固化常熟市行政体制改革体制和机制,剥离审批业务、大厅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业务共性,实现办事引导、资料共享、审批业务协同流程服务、审批运行服务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的无流程化运行功能,以及协同审批全过程跟踪回溯。
三系统:建设三大领域应用系统,包括审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辅助系统,满足行政审批、大厅运行管理、监督管理、辅助服务的需要。
? 行政审批系统涵盖大厅集中审批、多部门协同审批、多级联动审批等业务功能,大厅综合办公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业务功能;
? 监督管理系统以管理、监督,服务相对分离的监管模式为理念,以公众监督,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监察监管体系;
? 政务服务辅助系统建设要实现实体大厅的辅助管理,保证大厅有序运行,提高公众办事体验。
两体系:要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行政审批,标准先行。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涉及的部门业务多,应用系统权属复杂,数据产生和存储海量,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同时,政务服务需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服务平台的有序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制度建设、数据存储管理、技术运维、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要以信息化手段具体体现和落地。
2、本期重点建设内容
(1)
、事项梳理、流程设计
1)国家取消下放事项梳理:要根据编办整理的事项目录,完成取消、下放、合并、转移的调整对接工作,重点进行保留事项的材料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要根据编办确定保留下来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它政务服务事项内容的动态梳理,确定一次性告知单包含的申请材料。
3)集中审批业务:根据常熟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住建局、财政局、税务局、公安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发改委、档案局、城管局、交运局、卫计委、规划局、商务局、安监局、环保局、国土局、农委、水利局、气象局、民防局、烟草局等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信息化实现要求进行梳理,梳理内容应该涵盖法律依据、提交材料、办理时间、办理部门、办理地点等重要内容的标准化。通过梳理,能够实现政务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和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功能开发理顺事项的前后置关系、申请情况判定,根据特定申请主体能够提供一次性告知单。
4)根据信息化实现要求,对行政服务中心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流程进行技术流程设计:
按照完整事件原则,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分为立项、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计协同审批流程图。每个阶段的协同流程应该进行标准化,包含统一收件、联合会商、统一受理、并联办理、一口办结五个标准化协同审批流程。
配合建立牵头部门运行机制,每个阶段设置牵头部门,赋予牵头部门统一收件、分发、催收、组织会商、发证权限。
配合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内容可通过系统发起会商,跟踪会商过程,明确会商结果。
配合建立多级协调机制。对中心、牵头部门、本业务部门分别赋予协调审批权限,本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牵头部门协调,牵头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中心协调,要对整个协调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协调时效。
流程设计能够满足市政府领导对重点项目的查询、跟踪和决策分析。
对事项一窗对外服务进行功能设计和管控,即同一事项,大厅窗口受理的,部门不再进行受理;每个阶段内同一窗口受理的,办理完成后,申请人仍在该窗口领取审批结果。
5)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协同业务对接:对市场监督、税务、社保、公安等与企业设立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设计。江苏省正在开展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改革,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满足改革要求,充分考虑与“三证联办”系统的对接与融合。
6)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梳理: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四大领域业务进行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政务资源中心 建立覆盖全市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为行政服务大厅所有包含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资源信息快速获取。
政务资源中心纳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架构体系,与法人库、市民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征信库充分对接,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标准设计、调用标准设计要满足信息资源中心技术要求,并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回填、复用。
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库建设应包括标准性资源、共享性资源、运行类资源、政务资源服务四类。其中标准性资源包括事项标准信息、流程标准信息;共享性资源包括申请材料信息、证照文信息、信用信息等;运行类资源包括基础运行资源、大厅运行管理信息、审批过程信息等;政务资源服务需要对所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事项基本信息、材料信息、情况信息、字段信息等,能够实现政务资源信息按部门和主体进行检索、政务资源订阅、政务资源目录管理和政务资源统一发布等服务,并纳入到常熟信息资源中心体系。
(3)、政务架构管控平台
通过管控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协同,包括统一咨询、统一收取材料、联合受理、联合技术审查、联合勘查、统一发证。
创建政务原子服务和聚合服务,通过流程监控、流程设计、审批流程集成等功能实现公众对涉及的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即时状态的查询,通过流程比对和流程优化减少事项办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管控平台的政务原子服务、聚合服务、技术管控功能要能够切实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
基于全市现有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要考虑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既要实现统一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数据共享,又要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功能,实现业务基础平台与所有与审批服务、便民服务有关的服务进行对接。服务除了业务系统以外,还要包括中介机构系统,比如银行代收费系统、大厅内证照印章代办理机构系统等。
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涉及各种业务系统和服务,要确保系统间访问操作的安全性,通过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内部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外部用户,整合企业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功能,涉及到行政审批业务的用户信息,需要回传到政务信息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政务服务平台
需要从映像服务、业务服务、运行服务三方面进行建设。1)映像服务:通过服务建模,将技术组件进行服务转化,实现办事引导,政务知识共享利用,办事智囊服务。办事引导服务应该满足在线办理的需要,对申请人线上查询、预约、下载、上传、预受理、预审核推送统一服务;对公众普遍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形成共享知识库,按需智能推送;根据业务领域设立办事智囊包,满足办事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技术指标等的实时查询和参考。
2)业务服务:应包括事项服务、电子资料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无流程化服务,以及网上预受理和与审核服务。事项服务包括事项内容管理、事项审核管理、事项查询打印、事项类别管理、事项统计、数据接口管理;电子资料服务通过扫描设备将各文书、证照等文档资料电子化,并将其存放入电子资料库,实现传统纸质文档附件资料的扫描入库,同时对入库的表格、证照、批复等审批电子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子平台实现对公众信息一次录入,多次复用,各审批部门可以按需调用资料;流程服务包括审批流程设计、流程管理、流程配置、流程目录、流程审核、流程发布、流程部署、流程版本管理、流程监控、流程卸载、流程引擎。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核服务要实现对申请人资格的初步筛选,对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正式受理、办理流程,从而提高审批效率。
3)运行服务:包括统一咨询服务、统一投诉服务、统一评价服务、统一预约服务、统一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统一窗口配置服务等。通过该服务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和报文格式,同时通过该系统屏蔽渠道端和各应用服务端的差异,降低各渠道与大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性,将渠道与各应用服务进行有效的隔离。
? 统一咨询服务要完成咨询内容管理、咨询回复处理流程、咨询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咨询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咨询数据的分析,提供常用咨询问题智能回复,提供咨询情况分析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投诉服务要完成对投诉发起、投诉内容管理、投诉回复处理流程、投诉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投诉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投诉数据的分析,提供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评价服务要完成投诉信息管理、评价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
? 统一预约服务要完成对所有渠道预约操作、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权限管理、预约目录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预约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恶意预约等进行处理和提醒。
?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所有服务,都需以常熟市已经建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对公众的统一出口。
4)交易服务:本期主要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四大业务建设统一发布服务,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申请信息、投标过程、投标结果等信息在企业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发布。
(5)、政务应用系统
按照业务需要,本期需要建设协同审批系统、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门户)。
? 协同审批系统针对入驻大厅的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业务,提供并联件的登记、分发、回告、办理、办结、查询,依照“牵头部门统一受理、抄报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理”的要求,实现跨部门的并联审批业务协同。按照不同投资主体对项目进行重要性分级,市级重点项目能够满足市领导查询、跟踪需要,一般性项目能够满足中心内部查询、跟踪需要。? 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大厅各业务窗口统一的工作门户,实现入口统一、功能统一;实现大厅内综合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制度,进行大厅绩效考核管理;对刻章、法律咨询、会计咨询、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通过虚拟桌面功能对业务窗口的操作界面进行统一管理。
?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建设,能够建立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平台,为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评审专家提供统一门户。业务范围包括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
(6)、政务服务辅助系统
?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要能够改善大厅办事人员流动秩序;统计办事人办事信息,便于大厅对人员、事项的日常管理及调整;通过数据对接,提高大厅行政审批系统的利用率;为后续客户评价体系及办事进展查询建立流程准备。
? 双屏交互系统:要能够展现窗口工作人员信息;显示窗口办理事项信息;实现与排队叫号系统集成,统计每次办件时长;能够实现当前办件的办事指南的显示;能够支持触摸功能,播放相关文字及视频;显示业务办理时间和业务办理累积时间;提供通告、与当前业务有关的信息;对窗口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系统与短信模块链接一旦顾客评价“不满意”时,系统即自动向值班经理发送短信进行提示。
? 多媒体智能引导系统:能够满足申请人快速检索审批服务事项,查看办事指南、办理窗口及所在楼层分布、需要准备的材料信息及办理流程信息;要能够实现信息发布,主要介绍大厅历史、发展情况、大厅简介等;能够实现现场公众问卷调查;能够实现定时开关机;能够实现信息访问统计功能,可以按时间、访问量等条件统计;能够实现多种图片查看、视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栏目和信息自由添加设置。
? 大厅智能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采集大厅运行情况以及窗口办理情景,音频视频服务器与业务审批系统对接,通过监控分析平台,可以调取查看审批过程中从收件、受理、办理、办结全过程的视频音频信息,真正实现监察过程可追溯、全程可视化。
(7)、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促进政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数据库架构设计要遵循常熟市信息资源中心总体数据库架构设计,同时能够支撑本期项目的应用系统建设。
2)数据库设计
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关联,对接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委办局现有数据库,实现数据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相结合的整体部署结构。其中,由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办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与各单位共享;由各单位建立的数据库,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共享,但不需要进行维护。
? 基础信息库设计。对政务审批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存储设计,范围包括部门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审批用户信息资源等。? 政务服务业务库设计。建设协同业务数据库、证照库、效能监督库、公共资源交易库、满足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验证、效能监督等支撑要求。
? 审批标准库设计。提供事项标准、审批流程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满足协同审批流程设计要求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内容和流程支撑。
(8)、系统对接设计
以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主线,统一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提出异构网络下的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业务数据编码和数据存储标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优势,提升网络性能,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网络的资源,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和充分利用,满足“促进公众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办事效能提高”的要求。为实现常熟市政务资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常熟市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因此,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跨部门数据、服务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升多种类、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利用,是当前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撑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各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本期工程需要考虑与常熟市现有的智慧城市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对接;同时考虑与各委办局现有应用系统的对接。
1)平台设计要阐明与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的对接:
? 与市民卡的关系:市民卡业务可在平台各渠道上延伸和拓展,平台可复用市民卡与部分共建单位的接口,作为市民到大厅排队叫号预约的身份证明,并可进行行政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支付媒介。
? 与常熟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关系: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为服务层提供线上办事、预审、办理、政务咨询、投诉、预约、政务公开服务,同时作为多渠道服务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熟市已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融合,提供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渠道。
? 与征信平台的关系:平台应用层将使用征信平台中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同时沉淀中介信用、企业表彰、获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可根据政务业务需要提供企业或个人信用数据。
? 与信息资源中心的关系:平台将使用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根据四大基础库数据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产生的基础数据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的补充,可通过资源层沉淀到法人库、人口库中,并可实现不动产数据的沉淀,便于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另外平台的运行数据和结果数据也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来源之一。
2)平台设计要阐明与常熟市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 ? 与企业设立三证联办系统的关系:将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同时接入平台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发改委阳光发改审批系统的关系:将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并接入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各委办局垂管业务系统的关系:与常熟信息资源中心进行对接,利用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梳理、处理、交换功能,按照政务服务要求为平台资源层提供数据。根据不同系统的网络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对接方案,充分考虑公安出入境、户籍办理等业务主体的特殊性。
? 与监察局相关监察系统的关系:包括与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察网的对接,将各业务系统审批办理过程数据、环节数据、评价数据,以及大厅视频、音频监控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行政审批事前督办、事中监督、事后问责。
? 与12345服务热线的关系:作为多渠道融合服务的组成部分,将12345服务热线进行渠道整合,与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渠道,大厅辅助服务等线下渠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与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衔接要求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常熟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投标人需根据对《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的理解,结合常熟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投标文件中阐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与常熟市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关系以及融合或衔接方案。其他要求如下:
? 能充分了解业务现状,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方法论清晰,可行性强,有详细的对应关系说明。
? 方案能够详细说明整体架构、各类数据、接口以及相关业务流程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或衔接方式。
四、系统设计要求
1、总体设计原则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总体须遵循以下原则: ? 业务导向、标准先行; ? 高效、稳定、包容、一致;
? 动态开放,强化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
? 贯穿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强调系统高内聚松耦合; ? 提供完备的应用集成、界面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策略; ? 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技术架构要求
? 遵循SOA设计原则,系统之间采用服务的形式进行互联,相互松散耦合;
? 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分离中间业务逻辑,便于复用; ? 业务逻辑实现组件化,基于框架进行开发;
? 客户端基于浏览器设计,客户端与服务端基于HTTP/HTTPS协议进行交互;
? 设计开发基于开放标准; ? 使用可靠的框架,提高开发效率以及稳定程度;
3、数据库设计要求
投标人应建设通用的、可扩充的系统。建设灵活的认证/授权体系,通用的功能扩充步骤和方法等。数据库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 充分考虑已有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本项目的应用系统基于主流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支持未来业务的变化;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应用的性能要求; ? 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4、安全设计要求
? 投标人在系统安全方面应考虑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平台的稳定和整体安全。
? 应用系统安全,如:用户认证/授权、角色管理等; ? 数据的安全:如:数据的一致性等;
? 平台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用的操作权限,用户每一步操作系统都会留有记录,便于管理和明确责任。
5、接口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须遵守如下原则: ? 使用XML规范定义传输的数据;
? 支持标准的接口实现方式,利于集成;充分考虑系统整体和局部的开放性。
五、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投标人须就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系统设计要求、项目建设要求的全部内容响应,并根据招标人所设定的各项任务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投标人提出实施此项目的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建议,并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
2、开发与测试要求
投标人最终交付的目标系统必须通过招标方认可的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并在测试通过后,再进行项目验收
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
项目建成后,共享我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网络环境,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投标人负责服务器的安装、调试、系统安装部署,制定部署方案,满足云计算硬件、虚拟环境、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要对系统的运行提供维护和后期技术支持。
4、实施人员要求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要专职于本项目,核心技术人员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本项目中,并且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员要相对稳定。
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必须配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集成、培训、质量保证等人员,在项目组织中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参与此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承担过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项目建设经验,能够与政府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具备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参与此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5、培训要求
投标人提供完善的培训方案。投标人应负责对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交详细培训计划。系统的培训对象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培训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培训工作由投标人完成。投标人需提供详实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含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系统的培训工作要在系统上线试运行前实施,投标人需要在培训实施前编制专门的培训材料。
6、项目交付成果
(1)项目的成果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符合招标要求的完整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有完整的系统安装文件或程序的介质);
? 如有新购软件,需提供新购软件的许可证证明书、授权证书的授权;
? 项目所交付的应用系统软件环境必须包括生产环境(正式环境)、测试环境,所有环境均能正常使用。
(2)文档要求
系统实施方必须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以满足将来整个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扩展需求。所提供文档必须是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种形式。
? 所有成果交付物编制语言应为简体中文。? 所有成果交付物均需同时提供光盘介质、纸质文档2份和电子文档1份。
? 只有该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均提交招标人后,系统实施方才能向招标人提出项目成果最终验收申请。
? 该项目成果将根据招标人需要进行各级验收,系统实施方应配合招标人进行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 招标人各级验收提出的修改意见应在该项目中予以修改和完善,涉及商务的,由双方商务人员友好协商解决。
六、项目管理要求
1、项目组管理
投标人需要对此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组,明确列出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其工作经验,并向招标人提交每个成员的资质证明,参加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全职参加等资料。项目组成员必须稳定,成员必须专职工作,项目组人员的变更必须经采购单位的同意,必须提前1个月向采购单位提交书面申请。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单位认为投标人项目经理无法有效组织项目成员完成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内容时,有权要求投标人更换项目经理,投标人有义务接受。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管理,并遵循常熟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各种技术和管理规范,采购单位有对项目进度、软件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和权利,投标人应按要求提供项目阶段文档,并经采购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投标人需承诺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得更换,如遇不可抗因素确实需更换的,须经甲方同意,且更换后的人员资质、技术能力不低于原有人员,甲方对更换后的人员不满意,乙方必须无偿更换直到甲方满意为止。
2、项目管理机制
投标人应明确说明项目管理方法,项目实施方法,对本项目的实施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法。
3、进展汇报
投标人应每周定期呈交项目的进展报告,并在进展报告中列明开发/生产的进展、任何可预见预定交付日的延期和所有其它采购单位可能要求的有关信息,及上述每一项情况的相应活动或行动。同时,应定期安排汇报会,并在汇报会中与投标方讨论项目的进展报告及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事宜。
4、项目控制
投标人应任命一名项目经理,此人将:
? 对拟建设系统要有充分的理解,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 除对实施商的人员有完全控制和管理权力外,并且得到实施商在工作进展期间具有做出日常决定的充分授权;
? 在正常工作时间或任何其它认为需要为能够根据执行计划表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内,可以被联系到。
七、项目验收要求
1、项目验收的组织机构
招标人负责组织验收小组,负责整个验收工作。投标人应组建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测试小组,并在验收小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2、验收标准
各阶段实施满足项目需求确认书的要求,并完成相关知识转移工作。
按需求确认书完成相关工作并提交项目成果,所有项目成果均已达到需求书要求、通过招标人的审查并签字确认。
系统性能、功能、安全满足需求,并通过招标人的测试评审。上线试运行三个月,系统运行稳定无宕机,各功能模块能支撑业务正常运作。
对于不满足需求确认书要求的投标人交付物,投标人应及时予以整改、修订、完善以满足要求。运行期间若出现功能故障、系统不稳定现象,解决故障时间不计入试运行时间,上线试运行时间向后顺延。
3、阶段成果确认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项目进度的阶段要求,在阶段成果交付时,投标人须负责提出书面申请,招标人同意后须在15天内成立评审小组,组织阶段性评审会,招标人将依据需求确认书要求,进行阶段成果的审查、确认工作。
4、初步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初步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初步验收须在系统上线后三个月后进行。
5、最终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监理、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最终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最终验收须在系统稳定试运行三个月后进行。所提交的技术文档如有修改,请提交最新版本。
6、质保期验收
根据质保期要求完成质保期工作内容。
按照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编制相关归档文件,完成项目归档工作,得到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的签字确认。
完成以上工作、提交质保期验收报告并通过监理、招标人签字确认。
八、质保期及服务要求
1、质保期
本项目从终验结束起壹拾贰个月内,即为项目的质保期,投标人在期内须提供质保服务,包含软件产品及开发实施部分的升级和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承诺能够向招标人提供的具体售后服务承诺与技术支持内容。当项目中标后,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应在系统开发成果经招标人验收、鉴定合格后,承诺提供壹拾贰个月免费的质量缺陷保证期及后续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免费升级)。
支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常驻人员要求:要求在质保期需有常驻人员,对系统进行优化、进行新增需求的分析、开发设计和系统升级发布等工作;常驻人员的工作由招标人项目负责人员安排。
系统技术支持:对招标人提出的与现有方案及系统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答疑与解释。
软件更新/升级服务:投标人须向招标人提供其所提供产品及服务在需求确认书范围内,在质保期内已经正式发行的相关软件更新服务(如有),而不额外收费;更新包括改正错误、补丁包等支持和服务,及相关配套文档资料,还可获得软件版本使用选择建议;
定期回访与评估,前三个月1个月进行一次,之后每个季度一次。每次回访时双方提前一周共同确认时间及参加人员安排,对招标人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交回访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应用情况、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协助招标人完善系统应用。
在质保期内,除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外,针对运行、运营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提供优化建议方案。
2、服务要求(1)总体要求
对系统运作和故障情况的支持、服务要求: ? 重大故障:由于系统原因造成系统瘫痪或由于应用软件原因造成对大量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重大故障需30分钟内响应,2小时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2小时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4个小时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严重故障: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系统部分功能丧失或因应用软件问题影响部分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或者该故障对系统存在重大隐患;1小时内响应,1天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天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轻微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之内相应,1周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周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一般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内响应,3天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投标人不能在3天内远程解决故障,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3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上述各类故障解决后必须提交故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故障现象描述、故障分析、故障解决办法、改进及建议分析等。
7天×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产品技术咨询、故障申报受理、硬件维修受理;
现场系统、软件故障诊断支持。若因故障无法通过远程技术支持方式确诊时,投标人应安排工程师赶赴现场进行故障诊断; 接到维修通知后,投标商及时响应招标人用户的请求。该服务必须是连续进行的,直至故障维修完毕恢复正常运行,并将故障内容及原因、处理过程和方法、完成处理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日期等以书面形式报告最终用户;
巡检服务。在质保期内,投标人工程师每隔三个月到现场,就软件应用情况进行网络运行环境、软硬件及配置状况、网络性能等多方面的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调查报告及解决建议:
处理并解决招标人和工程参与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帮助招标人建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档案记录;
提供招标人所购买的实施项目中所需软件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支持;
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数据优化,投标人应根据招标人的后续需求在项目质保期结束后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建议。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列明壹拾贰个月质保期结束后的售后服务报价明细(包含但不限于用户数单价、软件升级费用、模块和报表修改单价及计算方式等)。
(2)长期维修服务
投标人应在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生命周期内负责向招标人提供相关的系统驻场维修和技术支持,提供优惠的拓展功能开发、系统的动态调整等服务内容。投标人须备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以满足招标人长期维修服务的需要。
第二篇:互联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 ,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目 录 5 5 5 5 7 7 7 7 9 10 12 12 12 12 13 13 15 17 17 17 18 19 20 20 21 22 25 27 27 28 28 28 28 28 29 29 29 29 30 30 31 32 1 项目概述..............................................................................................................................................1.1 建设背景..................................................................................................................................1.2 建设目标..................................................................................................................................1.3 建设内容..................................................................................................................................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2.1 建设原则..................................................................................................................................2.2 技术路线..................................................................................................................................2.2.1 2.2.2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9 2.3 进度安排................................................................................................................................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3.1 数据交换平台.........................................................................................................................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概述..............................................................................................................................基本功能与特点..........................................................................................................运行管理......................................................................................................................数据总线......................................................................................................................资源目录管理..............................................................................................................规则管理......................................................................................................................数据质量审计..............................................................................................................监控管理......................................................................................................................统计分析......................................................................................................................3.1.10 系统配置....................................................................................................................3.2 短信平台................................................................................................................................3.2.1 3.2.2 3.2.3
短信平台概述..............................................................................................................业务流程图..................................................................................................................系统功能......................................................................................................................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4 移动政务服务平台............................................................................................................................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4.2.1 4.2.2 4.2.3 4.2.4 4.2.5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消息推送组件..............................................................................................................位置定位引擎..............................................................................................................短信服务接口模块......................................................................................................业务逻辑引擎..............................................................................................................日志管理模块..............................................................................................................4.3 移动政务服务 APP................................................................................................................访问地区选择..............................................................................................................政务要闻......................................................................................................................热点动态 /服务.............................................................................................................我要办事......................................................................................................................我要查询......................................................................................................................政务公开......................................................................................................................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3.7 互动交流......................................................................................................................33 4.3.8 我要监督......................................................................................................................33 4.3.9 便民服务......................................................................................................................34 4.3.10 智能搜索....................................................................................................................36 4.3.11 用户中心....................................................................................................................38 4.4 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38
4.4.1 政务要闻......................................................................................................................38 4.4.2 我要办事....................................................................................................................39 4.4.3 我要查询....................................................................................................................41 4.4.4 便民服务....................................................................................................................41 4.4.5 互动交流......................................................................................................................42 5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43 5.1 建设内容................................................................................................................................43 5.2 整体设计................................................................................................................................43 5.2.1 设计原则......................................................................................................................43 5.2.2 建设目标......................................................................................................................45 5.2.3 设计理念......................................................................................................................46 5.2.4 系统架构......................................................................................................................47 5.3 系统详细设计.........................................................................................................................50 5.3.1 系统角色设计..............................................................................................................50 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51 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5.3.4 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53 63
5.3.5 系统管理......................................................................................................................70 5.3.6 系统通用功能..............................................................................................................73 6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76 6.1 整体设计................................................................................................................................76 6.1.1 建设目标......................................................................................................................76 6.1.2 建设模式......................................................................................................................76 6.1.3 整体架构......................................................................................................................77 6.1.4平台特点......................................................................................................................79 6.2 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81
6.2.1 用户管理功能..............................................................................................................81 6.2.2 日志管理功能..............................................................................................................81 6.2.3 站点管理功能..............................................................................................................81 6.2.4 栏目管理功能..............................................................................................................82 6.2.5 页面管理功能..............................................................................................................82 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82 6.2.7 稿件管理功能..............................................................................................................82 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83 6.2.9 网站结构管理功能......................................................................................................83 6.2.10 专题制作功能............................................................................................................83 6.2.11 整合发布功能............................................................................................................84 6.2.12 信息采编....................................................................................................................84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6.2.13 网站信息抓取............................................................................................................86 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87
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87
6.3.2 全文检索系统..............................................................................................................90 6.3.3 互动交流系统..............................................................................................................91 6.3.4 统计分析系统..............................................................................................................92 6.3.5 场景式服务..................................................................................................................93 6.3.6 微信、微博平台..........................................................................................................94 6.3.7 无障碍浏览..................................................................................................................95 6.3.8 网站监控平台..............................................................................................................95 6.4 门户网站群设计.....................................................................................................................96
6.4.1 栏目规划......................................................................................................................96 6.4.2 风格样式设计............................................................................................................101
7.1 运行环境要求.......................................................................................................................107 7.2 性能要求..............................................................................................................................107 7.3 可靠性要求...........................................................................................................................107 7.4 规范要求..............................................................................................................................108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8 硬件支撑平台
..................................................................................................................................109 8.1 部署示意图...........................................................................................................................109 8.2 硬件配置推荐.......................................................................................................................110 8.3 相关支撑软件.......................................................................................................................114 8.4 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115
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115 8.4.2 存储 /灾备资源要求...................................................................................................115 8.4.3 网络要求....................................................................................................................115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概述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 +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吕省长近期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提出要做到“五个一”的新要求。我市今年将“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采用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平台,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安排,我中心拟牵头建设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以实现网上审批监管、政府网站集约建设管理和“一站式”移动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1.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全天
候不间断的均等化政务服务,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提
升政府公信力,用新媒体、“互联网
+”打造市民与政府间的互动交
流新手段、建立监督新机制,推进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标准建设。
1.3 建设内容
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个移动端应用系统、个网上审批监管系统和 2 个支撑系统。
(一)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基于“不同入口,均等服务”的原则,手机 APP和微信公众平台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都能全面提供我市移动端政务服务,包括政务公开、信息推送、我要办事、便民服务、创新创业、互动交流、我要监督、用户中心、智能搜索等内容。
(二)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基于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统一平台建设,实现我市并联审 个 批前期工作阶段、并联办理阶段、并联审批阶段、验收监管阶段
环节的在线审批和电子监察,提高我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等并联审批项目的审批效率,实现并联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接受行政和社会监督,具备并联审批、实时监察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三)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硬件支撑平台
1.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县(区)、乡(镇)
三级政府网站服务体系,统一为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部门提供网站基础平台服务。各级各部门网站逐步向平台进行迁移,原则上不再允许另行建设新的政府网站平台,通过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强政府网站服务
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市政府门户网站和
家
市直部门的网站集约化改造。
2.硬件支撑平台。包括网络、数据、安全等硬件设备和系统、数
据库、中间件等支撑。尽可能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部署,本地部
署少量备份、对接设备。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1 建设原则
1.便民利民秉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融入“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概念,不断充实、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内
容和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市民的服务体验。
2.服务共建
构建统一平台,逐步推进、全面整合全市各职能部门的网上政务
服务、网上便民服务,向市民提供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窗口。
3.标准规范
平台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各项标准规范要求,积极推动我市的网上
政务服务接口标准规范建立,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
2.2 技术路线
2.2.1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
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可移植性、易扩操作、易
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采用基于 Java平台的 J2EE技术体系,系
统构建于 B/S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 JSP、java Servlet、EJB、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在应用
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充分保证数据库
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J2EE是目前业界公认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支撑体系结构,是各个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和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粘合剂。
J2EE 提供了跨平台的
解决方案,提供了通用的
JDBC数据库访问接口,无缝支持通过 XML
J2EE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技 进行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在
术都是开放的,得到业界主流支持的,所以统一使用 J2EE体系架构,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整合,避免重复投资,降低 IT 的管理和建设成本。
选用三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系统管理简单 , 大大减少客户机维护工作量。
基于 B/S 结构的应用模式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基于“瘦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客户端可以实现自动更新下载,也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
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方
便的实现负载均衡。清晰、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 , 可以使系统构成的变更非常简单。因此被分成三层的应用基本上不需要修正。
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三层 B/S 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 , 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
最适合的开发语言。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涉密的关键应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在三层 B/S 结构中 , 识别用
户的机构是按层来构筑的 , 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取权限也可以按层进行
设定。例如,即使外部的入侵者突破了表示层的安全防线,若在功能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层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系统也可以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
J2EE 提供了一套企业级 Java 应用框架(一种标准),是一种利
用 Java 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
问题的体系结构。
2.2.2 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
数据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果数据交换
使用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则需要复杂的数据编码和解码工作,因此
统一数据交换使用的数据封装格式是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首要
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性标示语言)是目前
国际上流行的数据表示标准,因为它的简单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自描述性等特性,XML在数据和信息管理、数据交换、Web
应用、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已经得到了工
业界的普遍支持,也是我国电子政务采用的标准。
采用 XML方式对系统要交换的数据进行表示,既可以便于系统的
间的数据交换,又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充,因此系统技术平台的交换数
据表示全部采用 XML格式来表示。
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被认为是用于下一代应用系统开发的架构。
帮助人们在开发应用的时候能够寻找并使用已有的服务而不必重复
开发某些功能;能够方便集成异构系统; 能够更容易地扩展已有系统。
服务是一个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种业务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服务的实现可以放在网络的任何位置,只需要对外发布这个服务的描述,其他的系统(或者服务)就可以发现并且使用这个服务。不同的服务可能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组件模型、硬件环境、数据库,而在这个架构中它们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这种方式消除了异构的分布的环境对应用系统的影响,开发者可只考虑系统的业务逻辑,关注某个部分业务功能的实现,并将它们包装成为合适的服务,不需要考虑和其他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减少了系统的开发风险和成本。
服务和组件的不同在于服务更多地从业务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向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业务的实现,而组件可能只提供完成某个业务的部分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一个系统实现了客户需要的某些业务过程,其中每个服务实现了业务过程中的某个活动。从软件开发的过程来看,面向服务的架构更加符合业务的视角,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根据已经获得的业务需求进行设计,采用服务实现各部分的业务需求,并将它们组装为应用系统。
总的来说,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组织中的现有资源,保护已有投资。它通过将实现的细节和业务逻辑分离,使得系统可以更好地被复用、扩展和维护。
2.3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分为两期进行。
一期建设: 基本完成“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
众平台”、“网上审批监管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政府网站集约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平台 ” 和基 础数 据平台 的建 设 工作。建 设 周期 约为 6 个 月
(2015.12-2016.5)。
二期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政务服务手机 APP”办事服务和
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支撑基础平台,完成“移动办公
APP”平台建设工作。建设周期约为7 个月(2016.6-2016.12)。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3.1 数据交换平台
3.1.1 概述
数据交换平台为智慧某某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基于成熟的
数据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业务系统、多部门的点对点、点对多、多
对多等的交换方式;满足批量数据交换、单条数据查询、数据请求服
务、FTP等多种交换模式;预留接口,适应后续不同的部门的交换接
入需求。按照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提出的基础架构、核心内
容、关键技术和基本功能的要求,满足数据的采集、同步、处理、传
输等需求,同时也充分考虑用户权限,安全审计等方面的需求。
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支持常见关系型数据库、支持
ODBC数据源、支持常用文件格
式、支持常见协议、支持常见接口方式,支持数据转换;
支持自由设定采集数据表、字段,支持行过滤,支持多任务并
行采集;支持数据库存储过程及函数的调用;
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按投标方自己设计的数据字典标准进行转
换;
对于数据交换的运行策略,要求能够定义绝对时间和相对时
间;
支持实时和定时调度机制;
提供图形可视化监控与管理工具;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支持数据交换过程(双向的,包括数据采集和共享)的实时可
视化监控;
支持数据完整性校验;
支持断点重传或续传;
支持节点程序绿色安装;
支持网络环境对用户透明;
交换过程与数据质量可视化;
平台数据交换高性能。
3.1.3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对整个数据资源交换所运行的所有
IT 实体,包括服
其中包 务器、接入交换节点信息以及交换流程等软件模块进行管理,括对平台服务管理、交换中心控制管理和交换流程管理。
通过运行管理用户可以明确交换服务器的运行状态,适配器配置
与交换流程定义和部署的状态等等,从而从资源管理和使用者角度而
非基础软件角度有效的管理数据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环境与实
体。
包括交换网络管理、节点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
源管理,可以对交换与共享网络中各类硬件和系统软件资源进行管
理。其目标是对整个交换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定义和描述。
3.1.4 数据总线
此功能负责管理数据资源的流转。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将
数据资源的流转划分为采集、处理、共享三个阶段。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4.1
资源采集管理
系统提供向导式的资源采集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将来源端数据采 集到数据中心。对已经配置好的资源,进行采集,系统提供资源采集
方案的配置管理,包括资源采集方案的新增、修改、删除、启用、停
用、执行监控等功能。
3.1.4.2
资源处理管理
资源处理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清洗、转换、整合,通过处理加工后,形成可以对外共享的数据。系统提供对资源处理的配置管理,包括各类处理规则的配置、处理方案的配置、维护管理、监控、查询等功能。
3.1.4.3
资源共享管理
本产品提供数据 负责将数据资源通过本平台共享给数据需求方。
交换与服务共享两种共享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生成交换流程将数据资源推送给需求方; 服务共享方式,将数据资源封装成 Web服务,需求方通过请求该服务获取所
需数据;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服务共享还支持对第三方 Web服务的转发调用。资源共享可以做
到数据行级与字段级的共享权限控制。数据资源只要在资源目录中发
布就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功能共享出去,不一定要经过采集、处理阶段。
3.1.5 资源目录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包括数据资源注册、目录内容发布、目录检索、主题库管理等子功能。
目录检索: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
到有权限访问的数据资源。
主题库: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
集合。
数据集采集定义:对于数据中心按数据集结构存储实体数据的业务场景,可以定义为此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以及各组织机构分别提供哪些数据元的实例数据。
数据集手工采集: 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人员登录系统后,可通过该功能手工填写数据,完成数据采集过程。
3.1.5.1
资源分类管理
系统提供资源分类管理功能,用户能在该模块定义维护所有资源 分类,并且,可以将多种分类定义为一套标准,可维护多套分类标准,即实现资源的多维度分类。如:
一、定义企业基础信息类资源、企业
运行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主题分类标准;
二、定义工商部门信息
类资源、质监部门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部门分类标准。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5.2
数据资源注册
当定义完资源分类后,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登记。数据资源又分 为文件类型数据资源、数据库类型数据资源以及
webservice 类型数
据资源三种,分别对应不同的资源采集交换方案,同时,对需要共享 的数据资源还需要注册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并进行编目处理。
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新增、修改、删除、注册、发布、查询、预
览、刷新等操作。
3.1.5.3
目录内容发布
目录内容发布是将已注册的数据资源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编目处理;发布时还可对数据资源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当发布资源目录时,先要进行目录内容的定义,包括元数据定义、资源分类、关键词设置等,完成对资源的编目管理,便于资源的发现、定位。
3.1.5.4
目录检索
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到有权限访问 的数据资源。
3.1.5.5
主题库
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集合。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逻辑,建立不同的主题库,如:企业基础信息库、企业运行库、综合分析库、行业分析库等,便于各部门进行资源的发现、定位及共享。
系统提供主题库的维护管理,包括新增主题库、修改主题库、删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除主题库、查询主题库等操作功能。
3.1.6 规则管理
规则管理基于规则引擎技术,内置规则模型,实现对接入部门的
验证、对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质量的审计等。
规则引擎:自动解析各类规则,并负责分发给各系统模块执行。
验证规则:支持 CA验证,并内置部门接入的验证规则。
数据处理规则: 分析各部门实际数据内容,内置各部门数据的清
洗规则、转换规则及数据路由规则。
数据质量审计规则: 按照各部门数据质量标准,内置各类数据质
量审计规则。
3.1.7 数据质量审计
对资源处理过程中与数据清洗规则不相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8 监控管理
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主要确保数据采集、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监控,同时,为信用信息报送考核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各部门业务数据都通过交换平台进行加工处理及传输,交换平台对数据处理得如何,是否正在传输,是否出现异常等方面都可以反应出数据的质量问题,因此应该从交换平台的运行情况、硬件设备运行情况、流程、节点、数据量、数据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而全面的监控。这样才能能够快速定位出现质量问题数据的问题源,从而解决问题。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监控平台的服务与管理中心,不仅对所有监控代理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供监控服务接口,并对所有监控代理进行的统一管理与调试,此外还
提供系统管理,对组织机构、人员、权限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还提供网络拓补图以方便查看整个交换网络的连接情况。
2、统计查询
可以对代理节点的情况进行统计,根据业务规则及需求,可设置统计指标,进行制定查询。如按时期统计代理节点掉线次数,按节点与时间统计数据交换量,数据流量等。
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平台除了提供日常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日志管理、用户 IP 地址、用户名、登录时间、操作的业务及所做的操作、离开时间等,还提供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机构人员管理、参数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角色管理、组管理和工作流管理。机构人员管理提供部门、人员维护功能,部门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机构代码、创建人、创建时间。人员基本信息包括:登陆名、姓名、职务、性别、电话、密码、手机及邮件地址信息。参数管理提供所有系统参数集中统一管理。权限管理则是通过可视化界面,实现所有权限配置。资源管理提供对系统的资源的可配置管理。角色管理完成对统一权限管理的用户角色定义。组管理实现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动态的分组,通过定义好的组,可以进行快速的人员选择。
3.1.9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目录日志、其他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提供部门交换信息量统计分析及展现功能,实现资源交换总量的统计,接入机构的统计,按交换次数、数据量、条目等标尺进行排名的统计与排序,按数据交换提供和接收的不同角度进行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统计和排序,进行组合统计与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统计分析
分为专题统计,组合统计,综合统计三大类。
综合统计
按照各部门使用交换系统交换的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结果可
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状。按照资源在交换系统交换的
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结果可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
状。
专题统计
为了方便用户快速获取常用统计信息,基本上采取一键展现或最
多可以选择单个条件的操作方式。
平台可提供如下对如下专题信息的统计分析:
信息上载,时间访
问量,信息条目访问,栏目访问,交换次数排名,交换信息量排名,交换数据条目排名等。
组合统计
可对通过交换系统交换资源的日志按照时间段、部门、应用系统
等进行组合统计,统计出某个时间段的次数和信息量。
3.1.10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用于对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运行时需要使用的系统参数
与规则进行配置。
校验规则管理: 是指数据清洗时使用的规则,可以对一个数据
资源(表)的一到多个字段定义规则,校验数据的格式、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值范围、多字段间的逻辑关系等。
权限管理:管理组织机构、用户、菜单权限。
系统参数:管理系统运行时的可配置参数。
3.2 短信平台
3.2.1 短信平台概述
通过短信平台的构建,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市民公众、企业统一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政府与市民公众、企业之间的联系。短信平台能够对接各大运营商 , 实现短信发送,短信回复,短信收件箱,群发通知,短信批量下发,短信内容导入群发等等。
能同时接入不同的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遵循移动、联通、电信的互联网短信网关协议,实现对其移动终端设备短信收发功能。平台能根据目标用户的手机号码自动判断短信对应的移动运营商网关,对用户及业务而言是透明的。对于用户上行的短信,平台根据配置信息分析用户请求的业务,将用户的短信转发给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同时支持大量阶段性短信群发业务。
短信平台提供开放的接口,短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可以与各种业务系统相连接。可以与用户进行短信沟通,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业务发展。可以实现内部相关调度、业务经营以及日常管理等活动,也可以借助短信平台实现即时通信,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第三篇:常熟市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创新道德教育载体
常熟市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创新道德教育载体
道德教育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选准载体、创新形式才能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去年以来,常熟市在抓好“道德讲堂”建设同时,着眼基层群众需求,依托广电网络智慧社区平台,宣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让群众在故事欣赏中接受道德教育,受到群众好评。
一、拓展平台,接好道德教育地气。
根据受众多层次、多样性的实际特点,在建成七类讲堂200多个的基础上,摸准潮流脉搏,采用新技术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增强了道德教育针对性、覆盖度。一是强化设施建设。研制开发基于有线数字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家庭综合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8大栏目、52项信息服务,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农村智慧社区,并逐步向全市城乡推广。二是注重资源共享。“道德讲堂”形象向上向善、形式富有亲和力,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通过将“道德讲堂”现场宣讲的视频内置于高清互动,既发挥了数字网络连通基层的功能,又宣传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三是增强个性互动。注重用户感官体验,依托智慧社区交互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视频点播、图文介绍等多种方式,让人如同身临“道德讲堂”其境,不仅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道德教育。
二、丰富内涵,弘扬道德教育正气。
把情境化、规范化、互动化的“道德讲堂”通过智能终端发送到群众身边,增强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使道德教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一是注重与艺术融合。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改变以往“高台教化”的宣讲模式,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把全国道德模范常德盛等人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群众喜爱的评弹节目,在智慧社区中实现用户界面的生动演绎,使群众感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二是凸显凡人善举。开展“文明之旅〃寻访身边道德模范”新闻行动,建立凡人善举典型库,选树一批身边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孝女薛馥华、三入火海救人的老党员徐仁元等的事例都可信、可敬、可学,当宣讲者在荧幕前娓娓道来时,拉近了道德模范与民众的距离,使受教对象更乐于接受。三是突出价值导向。着眼于传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观念,重点播出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先进典型宣讲视频,通过告诉群众感人故事,倡导积极向上道德风尚。
三、规范运作,聚集道德教育人气。
把“道德讲堂”列入全市道德建设专项行动,制定专门工作方案,依靠制度保障道德教育规范化、品牌化。一是严格运作规范。按照“道德讲堂”实施办法,高标准建设各级各类讲堂,确保环境标识、“五大环节”和“五个一”基本流程不走样,还专门对在智慧社区平台中承载的视频作了时段、画质等细化规定,保持道德教育吸引力。二是着力提升质量。协调广电、文化和镇村工作力量,组织创作道德教育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增强道德故事的感染力、亲和力。加快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全市覆盖。三是加强工作考评。由市文明办牵头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对“道德讲堂”建设各项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并作为文明单位、文明镇村评选的重要考核内容,增强各地建好“道德讲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XX区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XX区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机关学校食堂、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及医疗行业药品安全监管,全力推进辖区“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基于“大数据+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技术和资源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逐步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源头可溯、环节可控、去向可查、人员可管、风险可防”的监管体系,切实提升科学执法监管的能力水平。
二、工作任务
完成“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包含:系统部署,系统交付测试、监管局及各派出机构账号开通、系统监管用户账号开通、用户培训等。2022年4月1日前建成系统并完成首批基础业务数据和视频数据接入;6月1日前接入监管用户不少于1000户;系统建成上线后6个月内接入用户不少于5000户。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区“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责任副组长:XX
成员:XX
各镇镇长、街道办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管局,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同志兼任副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智慧监管”工程部署、组织协调、方案实施及进度信息上报相关工作。办公室下设平台建设和终端设备安装两个工作组,职责如下:
(一)平台建设组
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电信公司负责。一是完成智慧化监管平台设计、经费预算及施工测试等工作;二是完善大数据分类管理、系统维护升级及新增信息录入等工作;三是指导终端设备调试、技术服务改造及日常维护监管等工作。
(二)终端设备安装组
由区市场监管局牵总,区教体、民政、卫健、各镇(街道办)负责各分管领域经营户的终端设备安装指导、信息采集上报及设备运行监管等工作。一是由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将XX辖区内各类餐饮机构、单位食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食品药品经营、特种设备等纳入智慧监管平台。二是由区教体局负责,将全区各类学校、幼儿园食堂及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等纳入智慧监管平台。三是由区民政局负责,将全区各类敬老院、老年颐养中心、福利院等食堂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四是由区卫健局负责,将各类医疗机构及单位食堂等信息纳入智慧监管平台。五是由各镇、街道办负责,将机关廉政灶和辖区有条件的食堂饭店、药品超市(零售店)等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凡纳入“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项目建设的单位及企业,要主动积极落实终端设备安装、系统接入及日常运行维护。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推进“智慧监管”工程建设是今年省市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强化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的重要内容和举措。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负责,密切协作,严格标准,挂牌作战,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二)认真履职。
按照“市场监管局指导,相关单位配合,电信公司施工”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担责,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要及时提供涉及的下属单位名单并配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各镇、街道办要全力做好外部环境协调和施工保障工作,并将机关廉政灶和辖区有条件的食堂饭店、药品超市(零售店)一并纳入“食品药品智慧云平台服务系统”工程建设。电信公司倒排工期,科学组织,有序施工,按期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每周五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程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区政府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正常实施。(三)严肃纪律。
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要精心部署,扎实安排,抽调精兵强将,明确任务、明确专人、明确时限、明确要求。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工作进度跟踪督查,对工作推诿扯皮、作风纪律涣散,推进落实不力,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将在全区通报。第五篇:智慧政务
一、智慧政务
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智慧政府”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而电子政务是“智慧政府”的最直观体现。
传统城市和政府是按业务、管理职责分别设定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存在严重的部门壁垒,城市基本运行数据孤立的存在于不同的“烟囱”中。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告诉发展,政府面临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压力。而电子政务的典型应用场景,包含G2G、G2B、G2C和G2E四个方面,让传统政府向廉洁、勤政、务实和高效政府转变,除了提升政府内部效率外,还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高效服务,并协同企事业单位高质量的、及时的处理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事务。
智慧政务系统平台
1.1智能办公
在智能办公方面,采用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改造成为智能办公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对公务员的办公行为有记忆功能,能够根据公务员的职责、偏好、使用频率等,对用户界面、系统功能等进行自动优化。智能办公系统有自动提醒功能,如代办件提醒、邮件提醒、会议通知提醒等,公务员不需要去查询就知道哪些事情需要处理。智能办公系统可以对代办事项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等进行排序。智能办公系统具有移动办公功能,公务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办公。智能办公系统集成了政府知识库,使公务员方便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分享他人的工作经验。
1.2智能监管
在智能监管方面,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监管对象的自动感知、自动识别、自动跟踪。例如,在主要路口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视器,就能够自动识别在逃犯等;在服刑人员、嫌疑犯等身上植入生物芯片,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追踪。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自动报警、自动处置等。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山体形变进行监测,可以对滑坡进行预警。当探测到火情,建筑立即自动切断电源。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自动比对企业数据,发现企业偷逃税等行为。智能化的移动执法系统可以根据执法人员需求自动调取有关材料,生成罚单,方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
1.3智能服务
在智能服务方面,能够自动感知、预测民众所需的服务,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如果某个市民想去某地,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线路,并给市民实时导航。在斑马线安装传感器,当老人、残疾人或小孩过马路时,智能交通系统就能感知,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这些人顺利通过。政府网站为民众提供场景式服务,引导民众办理有关事项。
1.4智能决策
在智能决策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领导需要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开发用于辅助政府领导干部决策的“仪表盘”系统,把经济运行情况、社会管理情况等形象地呈现在政府领导干部面前,使他们可以像开汽车一样驾驭所赋予的本地区、本部门职责。
“智慧政府”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也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将实现作为平台的政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实现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二、智慧安防
为了打击高科技犯罪,同时利用高科技打击违法犯罪,“平安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作为“平安城市”的基础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构筑必须以科技为支撑,通过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从以人力为主体的“人防”向科技为主体的“技防”的转变,做到“人防”
和“技防”相结合。
三、智慧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典型业务场景包括:监督和管理分离、跨部门或地域间数据共享、地理信息编码化、区域评价体系改善效率、协同办公、业务上报受理。
四、应急指挥
城市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建设的核心是达成“普通事件专业处置,重大事件协同指挥,横向纵向网格状立体联动”的总体目标。整个立体化应急联动体系由两大体系组成:一个是立足于日常接处警的应急指挥战术体系,另一个是立足于协调指挥和应急指挥决策分析的战略体系。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统一接警、事前预案、报警联动、GIS可视化管理、媒体及媒体集中控制。
五、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包含三部分:国家、省、市级的医疗信息平台;医疗物流信息化;远程医疗。国家、省、市级的医疗信息平台:是以居民的医疗健康档案数据库为基础,把居民从出生、防疫、体检、门诊等等所有和健康相关的数据记录数据库,形成一生的医疗数据。包括影像电子化资料。
医疗物流信息化是药品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以RFID为基础的药品物流系统。便于医院对所有药品进行进出库管理、过期管理、调配管理。
远程医疗,即整合各个医院的医疗资源,例如设备资源、专家资源,用于病人的远程专家会诊。或者社区医疗,慢性病或者老年病人经常体检血压等常规检查不用上医院,直接在家里通过远程设备解决。
六、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会涉及食品链条的前期、中期、后期管理。前期即生产环节的产品标准、准入;中期即流通环节的监管、控制;后期即违法事件发生后的追溯。
中兴通讯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中,在生产环节对每个产品设置RFID标签,相当建立一套产品身份证,食品成分、标准等相关信息全部存储在国家、省市的信息平台。流通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唯一标示建立职能物流系统。销售环节通过RFID标识追溯源头,查询真伪。售后环节当出现食品安全网事件时,通过RFID追溯整个环节。监管平台设置对以RFID为核心的产品数据库,进行产销全程管理。对公众、相关部门开放。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统一食品信息平台、公众查询产品信息、产品源追溯。
七、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通过对社区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三个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社区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解决方案包含:智慧物业管理,实现社区各独立应用子系统的融合,进行集中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服务,社区居民无需出门即可无阻碍的万恒绝大部门生活必需品的采购;智慧养老服务,使老人的生活有安全保障,子女可以放心工作,政府方便管理。
八、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是指将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游客感知、行业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是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管理形态。
包括:景区综合安防、景区游客流量管理、车辆及停车场管理、业务统计分析、旅游电
子商务、广告营销推荐、咨询发布、数据挖掘等。
九、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是数字园区基础之上园区信息化的3.0,是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交互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更加智能运作的园区,因此,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业务应用:融合通讯云服务、虚拟桌面云、ETRP商旅云、财务共享SSC、立体GIS系统、智能一卡通、智能巡更、楼宇自动化、绿色数据中心、智能停车场等等。
十、智慧交通
中兴通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将先进的云计算、信息融合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远程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有效的运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出行者可进行实时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盒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从而,使路网上的交通流运行处于最佳状态改善交通拥挤和阻塞,最大限度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提高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公路运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业务应用: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交通指挥中心等系统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并与城市物流信息平台、交通政务平台及其他城市公用信息平台接口,从而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
十一、智慧物流
物流数据中心:由仓储管理数据库、运输管理数据库、电子商务数据库、金融保险数据库、智能交通数据库、资质认证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等构成。
支撑应用:包括身份资质审核、使用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子系统。
核心应用:包括公路货运子系统、仓储信息子系统、电子商务子系统、多式联运管理和智慧物流综合平台。
物流门户应用: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交通平台、用户管理等。
十二、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物联网系统包含污染源监控、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态监测等职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和信息平台,适用于三种场景:
环境业务效能提升:环境监测在线数据及时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升;环境监控变革,在线数据、视频数据、过程工况数据、留样系统;数据集中、共享、业务灵活扩展。
热点环境问题监测:污染源重金属监测、危险移动源监测、流域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机动车尾气监测等。
综合性环境问题监测:整个流域的水质监测、分析、报警、预警;区域的空气监测、综合评价、预测、预警;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立体评价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