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高尚品德
树立高尚品德,争做优秀职工
今年,我院为贯彻落实医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医院党委提出的“加强内涵建设,争创优质医院”的要求,根据医院工作的实际,我院开展了“树立高尚品德,争做优秀职工”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借助这次活动,也让我回想起工作的四年,自己在麻醉的道路生涯中已经初学皮毛了,但是自己深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扎扎实实。才能成为一名好员工,好医生。
一个优秀的医院员工可甘于寂寞,却不可甘于平庸。能够忍得住寂寞是优秀医院员工的基本要求。目前临床工作中的突破并不总会发生,甚至很少发生,每天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重复性劳动,面对有限的几种病种,按照治疗规范反复使用几种常规的治疗措施,千篇一律。所以你一定要甘于寂寞,“乐于”忍受与星星作伴的的孤独。甘于寂寞还应该表现在要专心致志的做学问,不为名利所动。如果仅仅满足于寂寞而平凡的工作,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院员工。优秀的医院员工应该学会在忍受寂寞的前提下不甘平庸,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你不甘平庸,你就要加倍的勤奋。俗话说的好:有作为必有地位。只有在反复进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突破常规,而这往往需要漫长而艰苦的努力,而难耐寂寞者很难静下心来实现这种突破。
真正的成功是要终身的努力,智慧和辛苦来换取的,在寂寞中要脚踏实地的积累智慧和经验,并等待那不平庸时刻的到来。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认为,如果想成功,想成为一名好医生,我总结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勤看。要勤于看书学习,勤于看病人,勤于看病理,勤于看检查结果,尤 其在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对疑点进行综合、科学、系统的分 析,力争做出较为客观的诊断。
2.勤问。包括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多向上级医师、同级和下级医生包括经验丰富的进修医生请教。
3.勤听。一要经常为病1.勤看。要勤于看书学习,勤于看病人,勤于看病理,勤于看检查结果,尤其在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对疑点进行综合、科学、系统的分析,力争做出较为客观的诊断。
4.勤写。及时完成医疗文书的书写;勤于归纳总结临床经验;勤于撰写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种基础性课题。5.勤讲。勤讲学,认真做好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和授课任务。勤发言,认真准备临床病例讨论会的发言,通过沟通与交流,找出差距和不足,不断修正临床思维。
6.勤思。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要考虑哪些工作还没有做到、做得还不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进行学术性思考、诊断性思考、治疗性思考、预测性思考,形成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要不断思考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无菌手术感染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门诊人次、差错事故发生率等内容和指标,查找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善于学习的能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除了学习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外,还要善于利用图书室、计算机网络、各种学术讲座等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潜心学习进取,及时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
2.勇于创新的能力。创新要紧密结合临床,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现象,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积极探索、开发新技术、新业务。
3.独立工作的能力。
4.交流的能力。
5.任劳任怨的能力
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在工作中有突破,就要在平时多下工夫:
1.物理诊断基本功。视、触、叩、听是医生的基本功,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2.技能操作基本功。包括专业理论、操作技巧、思维方法、分析能力、临床经验等,要熟练掌握手术切开、缝合、止血、结扎四大基本功,以及内科胸穿、腹穿、腰穿、心包穿刺、关节腔穿刺、大静脉穿刺等基本操作技术。
3.病历书写基本功。医生在工作期间要认真书写病历,详细记录主要症状、体征,准确描述上级医师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意见。
4.急症处置及危重抢救基本功。临床医生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急症的救治原则;要做到插管技术准确熟练、胸外心脏按压快捷无误、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熟练应用,做到一声令下,迅速到位,操作快捷。
回顾当代中国的知名临床专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临床。这就是为什么吴阶平院士在他的医生成长三要素――“实践、思考、知识”中,始终坚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够较好地驾驭临床实际,逐步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呢? 实践在临床
1.善于观察
我国著名临床学家张孝骞教授曾指出,各种病人好像是大自然安排的实验室,善于观察的人,常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不轻易放过任何微小的现象,是临床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则。若不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包括取得可靠观察结果的技巧,例如摸不出肿大的肝脾、听不出心脏的杂音,则无法开展临床上最起码的诊断治疗,更不用说进行临床的科学研究了。发现问题,探索创新,也是一名学科带头人的责任。
2.学好辩证法
学医之道就在于:读万卷书,学百家长,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勇攀高峰,不断进取。在临床工作中,既要学会抓重点,抓个性,也要注意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及时归纳总结,写出有切身体会的小文章,对自己和别人均有指导作用,其意义不亚于大块的专题报告。
3.“瞻前顾后”去“三室”
所谓“瞻前”就是选定项目前多做前瞻性研究,避免重复,少走弯路。“顾后”就是要经常进行病例总结和回顾性调查,形成自己独到的经验和体会。“三室”是指多去“图书室、病案室、质管室”。定期到图书室阅读最新文献,了解新事物,注意新动向;充分利用病案室的存档功能,围绕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病例分析总结;同样,到质管室去求得帮助,共同研究,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各种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
在做好自我要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在每年的五年医师培训中,医患关系都是必讲之课,因此,我总结为:
1、倾听——要善于倾听病人的讲话。对病人的病情,不管是诊断,还是选择做什么检查,往往都可从“听”中分析出来。
2、善于问诊——询问病人时,医生的基本态度是关心,千万不能像审讯,要像亲友探视的问候,亲切耐心,可加上一些诱导的技巧,打消患者的顾虑,坦露通常不对别人讲的隐私,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疾病诊治的信息。
3、接受——无条件接受病人的症状和体验。
4、澄清——医生与病人是在进行“职业性交谈”,解释病情要负责任,要切忌主观片面,既要讲清情况,让病人和家属心中有数,又要为自己留有余地,千万不能因措辞不当而引起误会,成为隐伏着的医患纠纷的根源。
5、必要的重复——事关诊断、治疗、手术、愈合等医疗问题时,要不厌其烦,作必要的重复。
6、语言通俗易懂——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尤其是弱势人群,尽可能的少说专业术语,语言力求简洁准确、通俗易懂。
7、适时的打断和引导——我们通常希望病人说话简明扼要,但大多数病人做不到,因此可不时的提出你需要了解的问题,引导病人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
8、鼓励——要善于鼓励病人,如“你讲得很好,这个症状很重要。”
9、对焦——病人心里可能有多个问题,医生所选定的问题有可能并不是病人最重要的,或者认为不是首要要解决的,此时需要“对焦”。“对焦”是一个相互交流、商讨的过程。
10、总结——在你认为应该结束交谈的时候,可讲一些总结性的言语,并对患者的所讲的话进行一定的肯定,如“你说的有些情况很有参考价值,今天就谈到这儿,必要时下次再谈。”
全球做脑科手术例数最多的首都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就讲:
“从医‘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风医风’。科学的最大敌人是弄虚作假、粗制滥造,贬人褒己、自以为是,要认真处理好每一例病人,做好每一例手术,要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负责。医疗、教学、写论文及检查报告都要严谨,恪守求实之风内科鼻祖张孝骞说过:‘每如临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一定要树立自身学习风气’。医学科学是不断飞速发展的学科,知识周期最短,且属经验学科,个人要不断实践去掌握去完善,我们的失误,轻者增加患者的痛苦,重者致患者致残致死,最大的损失是患者和家人,我们不敢松懈的。
我们应该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我们的患者,是他们为我们的成长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最完美、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患者,为他们祛病延年。
术中、诊疗中遇到困难,不能独立解决的,要请有经验的医师、上级医师帮助,主动让贤,不能自顾‘面子’,要知道把病人治好才是大夫的最大面子,不能做不懂的的手术和操作,不能只顾自己的技术,不顾患者的利益”。
总之,要做一名优秀的医院员工,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任何行业的优秀代表,一定是做人很成功,否则他不会受到大家的信赖和尊重。而具有人文精神的医学更是如此。医学是最需要拥有同情心和情感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更不该受到商业化的侵蚀。
第二篇:树立高尚的师德
树立高尚的师德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 铸炼师德从自律开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伤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
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脚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老师,他从四年级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五年级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奇的事。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征文:弘扬高尚品德
弘扬高尚品德,争做四有好教师
李忠茜
金秋之际,是收获之际;更是希望之际!总书记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呀,有几分劳累,就有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即使现在的我还不是一名正式教师,但是我知道只要面对孩子一天,我就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一颗诚心来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一)道德情操,照亮人生
道德情操是一个好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最终达到向善的目标。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道德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所以,好的教师,首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身为一个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都没有立场的话,又怎么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呢?一个人,尤其身为教师,只为自己利益着想,儿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采取过激手段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所以:教师时刻要用高尚的职业操守乃至生命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
(二)学海无涯,不断学习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不学习就会落伍;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教师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就不指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教给他们治学的态度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严谨笃学,身体力行。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具有扎实的学识,不断上进!
(三)常怀仁爱,用心灌溉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经过两年的教学,我有辛勤耕耘也有很多收获;有困惑也有喜 2 悦;更是体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道理。我知道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拥有一颗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之心,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然而要热爱教师职业,就要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作为年轻的一代,现在的我更是充满激情。
在对自己工作充满热情之后,其次便是对学生。而我最喜欢清晨的校园,在早上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抬头望着蓝蓝的天空,感受阳光的照耀,一声声孩子的“老师,早上好”,一张张稚嫩微笑的脸庞.......都无疑让你感受他们如朝阳般的温暖,而我们又有何理由拒绝对他们的爱呢?也许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孩子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在他们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时候,也是最让我们头痛的时候,在那时,感觉不到一点他们的可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一次两次的犯错,而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所以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我愿意携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献出我们的爱,时时想着学生,处处关心呵护学生,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和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总之,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认真做一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四有”好教师。
第四篇:不断完善自我 树立高尚师德
不断完善自我 树立高尚师德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首先,我认为即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把它理想化,神圣化,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在生活中平凡的举动,却是伟大的师德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学生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意见,每一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尤其要关爱后进生,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在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到他们的生活也有阳光。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第五篇:树立高尚师德
树立高尚师德,培育一代新人
——《政策法规与师德教育》学习体会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是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决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教师职业的特殊想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以自己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起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也起着“立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其它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主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因此要用教师职业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能够长期起作用。很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读到自己的成长时,无不读及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终身影响。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曰:“其身云,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言教身传。
良好的师德的培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大批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新教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多年的园丁,应该深知自己的责任,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一代建设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永远不忘师德教育,时时鞭策自己。
可是,现在的教育是不足的,大谈空谈什幺素质教育,这本身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现在的应试教育一天不废除,那幺说的都是假的。至古时的八股制度,到现在的高考,只要还存在这种考试的制度在,那幺素质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一个青春时期的学子,对这些所谓的中考高科,早就看不顺眼了。现在的老师也是不实在的,每天都只是更我们讲什幺大道理,都听腻了,为什
幺作为老师的也这幺不识趣呢?就会用什幺理论来唬我们,说什幺不读书就什幺都不是。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就不信不读书,就不能够成材。作为教师还是应该真心的为我们这些在读书的青少年们想想啊!教师最该做的就是树立高尚师德,培育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