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及其防范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加强,审计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所触及的社会既得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广大审计人员常年奔波于审计一线,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来自审计环境方面的各种阻力,无时不在对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由此引发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问题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概念、种类及其特征
风险一词的含义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从事审计职业的人员发生与职业相关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从不同角度考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审计主体上可分为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和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从构成内容上可分为人身伤害风险、精神损害风险和责任追究风险;从产生原因上可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从责任范围上可分为审计人员自身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等。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客观存在性。由于审计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审计工作性质的得罪人性,审计人员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缺乏职业谨慎等等,由此引友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潜在危害性。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无时不在受到威胁;在特定情况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潜在危害往往表现为现实危害,职业风险就会发生。(3)因素复杂性。影响职业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审计人员自身因素,又有外部环境因素。某种职业风险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可以预防性。尽管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危害也是严重的,但只要认真研究分析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因势利导,这些风险就可以被控制、被规避、被化解,把它降到最低和可以接受的程度,使审计人员免受其害。
二、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内容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涉及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职业风险仍然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人身伤害风险、精神损害风险和责任追究风险。对这三大要素不能孤立地分析,它们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
1、人身伤害风险。它是指因从事审计职业而引发的造成审计人员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2、精神损害风险。它是指因从事审计职业而引发的造成审计人员精神损害的可能性。
3、责任追究风险。它是指从事审计职业行为不当而引发的审计人员职业行为责任被追究,导致审计人员权能被限制或剥夺,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三、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产生原因
产生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审计人员自身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原因;同时这些原因的产生又是多层面的。这里以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为例,来分析探讨五个层面的产生根源。
1、法律法规层面。(1)《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尽管明文规定了对审计人员报复陷害行为和审计人员自身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所应追究的法律责任,但其条款过于空泛,执法主体含糊,对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保护和对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约束缺乏可操作性规定。(2)对向审计人员实施威胁、恐吓、侮辱、诋毁的最常见精神损害行为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无法进行调整和约束。[!--empirenews.page--]
2、审计管理体制层面。(1)现行的双重领导审计管理体制,使得地方审计机关出现严重的“政府内审化倾向”,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往往受到来自地方政府及权力机关行政领导的不正确干预、威逼和诱导,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一旦审计责任风险发生,审计人员往往缺乏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有力证据。(2)双重管理体制使得审计机关工作经费完全依赖地方政府,受经费、时效性等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往往力不从心而出现“不作为”现象,审计人员责任难以澄清,风险难以规避。
3、审计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层面。(1)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如审计日记制度的全面推行、审计复核制度的严格执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和审计公告制度的规范运作等等。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的缺位和执行不力,势必造成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增大。(2)审计机关内部缺乏对审计人员的激励导学机制。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缺乏对审计业务人员的激励导向机制,影响“人、法、技”建设水平,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审计技术手段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使得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增大。(3)审计机关内部普遍缺乏对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反应机制。如对审计人员遭遇外来的报复陷害、意外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等情况缺少风险处置预案;对审计人员违规操作而产生的责任追究风险缺乏预警和疏导;对各类风险缺乏系统认识和应对思考。
4、审计人员自身层面。(1)审计人员自身缺乏职业风险意识和职业风险防范意识。(2)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审计准则和业务程序的理解、执行欠规范。临机处置突发风险的能力不高。(3)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甚至不惜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5、外部环境层面。(1)审计利害关系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拒绝阻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对审计人员实施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2)意外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对审计人员的伤害。
四、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防范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潜在危害是较大的,产生原因又是多方面多层面的,但通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预防、规避和消化的。这里仍以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为例来加以探讨。
1、要经常性预防风险。(1)教育审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风险要有一个清醒而系统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2)要建立和完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预警、防范和反应机制。(3)完善机关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审计人员定期轮岗,建立对审计人员的激励导学机制,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4)体现对审计人员的人文关怀,关注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实行审计人员带薪休假制度,大幅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外勤补贴标准,切实解决好审计人员学习、工作、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要合理规避风险。(1)对一些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审计人员一时难以查清查透的,可整理出线索及时移交纪检或司法部门进一步审查,以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2)全面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和审计程序缺位备案制度,当风险发生时以便澄清审计人员“不作为”的风险责任,更好地保护审计人员。(3)对某些特定项目和某些专业性较强项目的审计,可采取与其他部门联合或向社会聘请专门人才的方式进行审计,以更好地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规避审计人员职业风险。[!--empirenews.page--]
3、要积极化解风险。(1)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注意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审计人员的积极性。(2)当审计利害关系相对人与审计人员出现工作不协调,甚至激烈对抗,审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精神健康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做好协调和疏导工作。同时查清情况,坚定支持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行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切实维护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打击阻碍审计的违法行为。(3)推进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现代化。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把审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审计中解放出来,提高审计效率,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护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4)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媒体和公众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自信,从而实现从根本上化解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监督工作上,而且还对党政党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一般审计形式都有着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审计形式也不例外,这种审计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风险的来源很宽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是形成风险的原因,如何对经济责任审计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在履行职务期间的经济责任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是指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审计后,作出了与事实或经济责任评价或结论不公正、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从而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避免经济责任审计失败即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所在。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客观因素
1.管理体制的限制。1982年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成立。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的政府对本级审计机关进行控制,本级审计机关在其相应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必须严格执行审计。政府可以直接领导本地审计机关,对审计机关的干部有权进行调整和任免,并为其提供审计所需的经费,但是本地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是由上一级审计机关决定的,因此,审计机关要对地方或地方领导进行审计时,这种审计工作通常会受到影响,因为在审计过程中会触及到各方利益,还有可能要对领导进行评估,审计机关要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其实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目前的审计管理体制的限制,会对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急速增大。
2.较差的会计环境。由于目前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法律法规进行不断进行相应地转变,针对会计这一行业所制定的制度规范并不完善,难免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利用这一特点,产生了各种偷漏税、制假等违法违纪现象。在这一形势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显然不够真实,审计对象可以制造出不真实、不全面的会计资料,还有一些单位也有帮助领导做假账的情况。如果给审计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可想而知会造成审计结果的较大偏差。这种较差的会计环境无疑会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3.审计对象影响。与其他审计形式相比,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是“人”,通常指的是各部门领导,他们的职位使得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经济责任审计会先对领导的责任进行划分,然后才能对他们的责任实行情况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果将作为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的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又意味着会增加审计的风险程度,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承担审计失误的风险,还要承担人事任免的责任风险。除此之外,由于领导的任期时间普遍很长,在其任职期间会形成非常多的会计资料,通常每个领导的执政期间都会更换相当多的财务人员,因此,这些繁多的会计资料是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财务人员解释清楚,工作量如此巨大,更无从了解财务收支的账目资料是否真实,这也决定了审计工作的难以实施,毫无疑问,审计风险也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中急剧增大。
4.审计成本和审计方法的制约。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在社会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政府、企业、社会亟待对干部进行审计,这种形势给审计机关也出了一道难题,他们不仅要在缺少审计经费的情况下于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审计工作,而且通常都要对正在任职或即将离任的领导干部所作出的决策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审计要求客观公正,更是增添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再者,对被审计者或被审计单位的测评运用得愈加广泛,审计重点在测评中就能得到体现,另外抽样方法也成为重点方法。然而,这种测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并不一定准确,存在相应的误差,造成审计结果的不准确,审计风险也因此提高了。
5.审计评价缺乏标准。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地,没有标准的审计也会面临很多难题,要准确进行界定和评价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四个方面。(1)只对单位进行评价。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特殊性,审计人员不想承担过多的评价风险,决定不对干部在任职期间内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明显的界定,而是把审计重心转移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2)超范围评价。有些审计人员为了将审计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将审计工作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扩大,不仅局限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评价,还把原不属于审计工作的内容也进行了评价。(3)缺乏证明材料。审计报告必须建立在相关的证明资料上,不能凭空臆断出结果。然而,很多评价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的审计报告虽然注明财务收支真实相符、制度健全,但却没有相应的资料进行证明;还有的审计人员为了免除查证资料的麻烦,直接使用被审计者上交的材料,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评价,更有甚者将分析过程都省去了;(4)使用的言语过于绝对化。有些审计人员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懂得自我保护,使用过于绝对化的言语,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
(二)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他们拥有审计监督权,由人民政府保证其正常执行权利,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经费也是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极少可能引起法律诉讼。而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与国家审计机关不同,他们的工作通常是评价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目前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出错的责任承担者,也没有规定出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无责任审计和无压力审计会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审计人员缺乏审计风险意识,一心只顾着完成工作,而没有一点责任意识,反正就算出错了也没有惩罚,这种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所得出的审计报告也没有含金量,不能正确评价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由此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方法不当。审计方法也将直接促成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增大。以前的审计方法突出实质性测试,单纯地对账目收支等情况进行检查,制成审计报告。而现代审计方法以内部控制制度测评为重点,这种审计方法更能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质量。
3.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有限。经济责任审计较其它审计范围要更大,是一种综合性审计方式,不仅牵涉到会计和审计的专业能力,又涉及到T程、机械、法律、宏观经济、评估方面的知识。因此,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必须具备多方面知识,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正确评价领导经济责任。但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会计人才较多,而工程、机械、法律、评估、宏观经济方面的人才很少,很多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无法胜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另外,审计工作量极大,任务层出不穷,没有时间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因此也会使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重视评审内控制度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较以往审计方法的不同在于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评审内控制度还可以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过程中,要重点审计那些缺乏内控制度的单位,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更可造成责任不到位的情况。另外,还要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使它与现存的审计方式联合在一起共同审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二)合理确定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对审计对象的财务、管理、经营三类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界定评价,大体内容是相同的,然而还需要根据各个行业特点等具体情况进行仔细地划分,每个行业的审计重点应有所区别。不仅是在行业间,行业内还应根据不同单位确定重点审计单位,例如,在审计时要重点审计那些拥有大量资金和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或是经常被举报、有众多违纪违规情况的单位,重点评价这些单位的领导在任期内的经济职责履行情况。另外,审计机关还应尽可能多地集合力量,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改进审计手段
领导的任期时间普遍较长,其中堆积了大量资料,致使审计工作量繁重,内容涉及范围特别广,工作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果能确保使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适当地改进审计手段,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确定审计方法。(1)将普通审计同实况调查联系起来,采取多种方法增加审计线索,如除了利用审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外,还应实地走访调查。评价被审计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光听一面之词是远远不够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清查账目收支,还要积极融入到群众中进行调查走访,尽可能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审计过程要进行公示,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等方式。(2)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所得出的结果要多加利用。通过彻查账目、财务收支等情况,不仅可以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解,还能直接反映出其的廉洁程度。另外还要翻阅旧资料,对以前的经济情况进行相关的了解,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这也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3)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应该做到监查单位的同时监查上级单位,清查账目的同时清查实际情况,监查单位内部的同时监查外部情况,做到这些才可以找出根本问题,控制审计风险。
(四)作出恰当的评价
坚持做到四个原则对作出恰当的评价有重要的作用。原则一是依法审计,所有的审计行为都要符合国家法律、方针等规定,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制约,则不应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无审计依据的风险。原则二为实事求是,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出发点,还原事情的真相。原则三是要客观、公正,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料,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收集背景资料、环境条件等进行综合全面地考虑,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原则四是谨慎性原则。对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全面审计,对无关内容或证明不足的事项不作任何评价,避免使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进行评价,发表意见时要运用准确恰当的词语。与此同时还要做到明确界定责任。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对进行审计工作的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会比其他审计要严格。能胜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专业能力,还要有相当好的职业操守与责任心。不断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审计机关的迫切任务。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重视审计队伍的建设,明确每个人的责任,确保审计队伍能严于律己、秉公执法,这样可以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同时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需要从各种方面着手,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霞.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2011(08).[2]郭雪婧.浅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3]李树廷.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9(10).
第三篇: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一、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的审计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审计队伍比较年轻,在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中,通过我国专业任职的资格考试的不到一半,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对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奉行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点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为前提的。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审计结果存在的误差就不足为奇了。
(二)客观因素
1.审计执业环境欠佳。(1)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不理想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客观原因。《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一方面确立了独立审计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但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和发挥毕竟只有20多年,同国外300多年发展历史相比既缺乏成熟的理论、更缺乏实践经验,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致使审计独立性差,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差。(2)行政干预的制约也会加大审计风险。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挂靠政府部门“官办官营”,政府过多地干预审计工作、误导审计结论,使审计结论失真、失实,进一步加剧了审计风险。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使审计面临风险。近年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会计信息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依然不如人意,会计基础工作弱化使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综合判断的审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风险。
2.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使国内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同时也使审计的对象日益复杂化。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审计的范畴不断扩展,审计服务领域从财务报表的验证和管理咨询扩展到质量的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范围的扩展也给审计职业界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压力。
3.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意见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对其认识上的偏差。审计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和重视并逐步对其产生依赖。审计结论大到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税收的政策的制定,金融证券市场的波动,小到影响居民的投资、理财。委托方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减少舞弊、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各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的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审计质量考核办法、减少或消除人员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颂布了42项独立审计准则及相关职业规范,基本上建立起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的体系。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控制风险尤为重要。
4.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一是谨慎选择被审单位。二是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委托书。一旦涉及法律诉讼可减少口舌之争,预防和控制风险。
5.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6.购买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师事务所要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经济责任,更加大了其执业风险。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数量多、执业质量差、经济实力弱,承担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有限。推行“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可以互助互保,共担风险,大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购买执业责任保险一直是国外会计师事务所抵御风险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职业责任保险虽刚刚起步,但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必将在推动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降低审计风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审计人员人身侵害。审计的职业风险还体现在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执法部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强,必然会涉及到被审单位、个人的经济、政治利益,尤其是审计人员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和家属受到威胁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增强审计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审计工作方法,注意工作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保护自身安全,降低审计风险。
第四篇:项目审计风险的防范
防范项目审计风险
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讲课内容共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情况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让大家对企业内部审计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
二、简要概述近几年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让大家了解近几年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让大家了解审计风险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要求合规合法经营、规范运作,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
第二部分
迎接外部审计检查情况
一、简要概述近几年集团外部审计检查情况 让大家了解近几年通过各类外部审计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有关案例。
二、外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让大家充分理解外部审计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大家掌握如何合理规避企业审计风险。
第一部分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情况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有四大职能作用,既: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四大职能。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主体,其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它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
2、评价职能。所谓评价职能,就是通过履行审核检查程序,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程序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
否健全和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控制职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其受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控制可以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现控制系统的最终目标。
4、咨询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将自身特有的专业优势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预防出现大的经营波动和管理漏洞。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包括顾问、建议、协调、流程设计和培训等工作,为企业各管理层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
国际新流行的说法是以企业增值为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本)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
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二、简要概述近几年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近几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全集团经济运转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项目综合管理水平逐渐在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应对经济形势,调整审计思路促进企业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由于建筑市场受到国际、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审计风险也在加大,各级审计部门把项目效益审计作为重点,特别是对项目的潜盈潜亏进行了全面核实,对多报收入的进行了核减,对少报收入的进行了增加,摸清了家底,集团实际利润水平位居中铁建系统前三名。
2、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减少了审计风险的发生。
项目部是企业创造效益实现积累的源头,那么审计工作的重点自然也就是项目部,特别是公司一级的审计部门,它的审计对象就是项目部,由于各级领导特别
是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通过审计指导减少了许多经济风险。
3、各级审计部门逐步加大了审计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了项目经济秩序。随着近几年中铁建系统的经济形势,中铁建股份公司审计监事局、集团公司审计处及各子(分)公司审计部门,都逐步加大了审计监督、检查的力度,针对各项目的特点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客观公正的进行了全面分析,纠偏纠错,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秩序。
4、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各级审计部门认真总结经营吸取教训,注重审计质量,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统计数据及项目估算的审计模式,采用先进科学的手段对审计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做到了各项数据有理有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5、增强了审计防范意识,提高了项目效益质量。随着人们对项目管理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项目的理性化经营程度不断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大多数项目经理、指挥长增强了民主管理项目的意识,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决策问题上能够广泛听取班子成员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看看是否触及法律和企业利益没有,走一步看两步,避免了一些伤
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现象,提高了项目的效益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前面说了成绩摆在这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通过内部审计也发现集团各单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项目部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差。如:①由于施工方案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周转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工等投入过大;②责任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有的没有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和工程公司的责任成本管理办法,表现在:有的项目没有编责任预算,有的即使编制了责任预算也没有执行;③审计整改不彻底,对集团公司或工程公司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没有认真去整改,更没有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制度;④各类合同执行不严谨,出现随意更改合同现象,有的违背了合同条款不按合同执行,有的合同漏洞较大,造成对方有机可乘;⑤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有的实际采购价与投标价或协议价不相符,随行就市现象比较普遍,导致项目成本无限扩大,超出了项目成本的承受能力等。
2、劳务队不签合同先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项目部劳务管理不规范,不签合同就施工,甚至工程
到了中期或工程快结束了都没有签订合同,造成包工队的施工成本不可控,使项目成本也无法确定,形成了包工头瞒天要价,即使再于包工头签订合同也只能是一种形式,早已失去了合同的本来意义。违背了集团公司的管理程序,影响了企业成本的真实性,造成效益的严重流失。
3库存现金、现金流过大、白条抵现金以及违规使用银行卡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项目现金管理意识淡薄,随意提取随意使用及大额开支现象比较严重,形成了账面无法更改的实事,造成了现金的安全风险。有的长期白条抵现金,不报账、不处理、不归还,造成了虚增库存现金的现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将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还有的项目仍然使用银行卡,将公款、个人的款项及其他款项在同一张卡上使用,严重违反了规定,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4、其他收入不按财务核算规定处理,而是违规使用。比较典型的就是项目上对废旧材料以及周转材料变价收入,没有纳入到账内核算,而是在账外循环,作为它用,造成了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出现了挪用和贪污现象。甚至有的材料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倒卖材料,给项目部造成经济损失。
5、费用处理、列销不规范(经营费)。
6、大小临费用超支严重。大小临超支的问题已经是铁路项目的普遍问题,单价偏低是导致超支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的项目控制不严、管理有漏洞也是造成开支过大的主要原因,如:有一项目在上场初期对临时便道、弃土场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导致多处便道该移线路,重复修建,多增加投入130多万元。梁场标高和路基施工的标高不匹配,造成多打CFG桩、清理路基土石方和多填AB料,损失费用多达160万元。
7、人为调节成本虚报利润及有关考核指标现象。个别项目为了达到公司下达的利润及其他考核指标,在实际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要求业务人员人为调节收入或降低成本,以达到所谓完成的目的,真可谓是为满足一时虚荣而所做出的错误做法,对企业极为不负责任,与1958年大跃进时各地都在虚报产量,搞浮夸没什么区别,历史的教训。
8、项目管理不善,导致原材料超耗严重。由于项目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施工队领料出现多领超耗现象,如:有一施工队施工的隧道工程,超耗水泥严重,折合人民币达3200多万元,超耗的原因,始终也没有说清楚。
9、工程量结余全额计给包工队及材料结余与包工队实行分成问题。项目实现的效益很大一块是靠变更索赔和结余工程量来实现的,如果再把这一块丢失了很难有好的效果,但是有的项目部把结余的工程量和原材料全部或大部分计给了包工队,风险由项目部来承担,由于包工队为了一味的追求材料的节省就忽视了施工质量和安全,导致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损坏了企业的信誉,也影响了项目的直接效益。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所谓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对有重要影响的经营活动发表不恰当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及利益相关方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人员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审计 9
风险的本质表现为无意地发表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由于被审计单位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审计人员做出的错误判断)。
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表现形式
1、固有风险
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控制风险
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3、检查风险
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二)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片面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企业许多人误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
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需承担“风险”,而只认为外部审计有风险,由此被查出的问题将会承担责任,而掩盖了企业自身原因所产生的内部风险,这些都是对内部审计风险认识的误区。目前,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内部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的成因
1、建造合同缺陷导致收入、成本不准确,形成的审计风险
由于建造合同结果是靠估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上业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合同总收入、总成本的预计也要求业务人员有较强的判断力与预测力,同时也要求对工程项目比较了解,因建造合同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如果在执行《建造合同》过程中不规范就会造成审计风险(这里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初始合同收入的编制不准确,如:初始合同的收入与中标价不一致、暂定金未扣除、内部分包未剔除,造成收入重复计算。
第二、对初始合同成本编制不准确(责任预算),如:集团各单位内部定额修正不及时,不适应区域性的内部成本定额,预测不准确造成偏差,导致项目上难以执行。
第三、在执行过程中,变更不及时,造成按《建造合同》计算与实际经营状况偏离,如:《建造合同》要求,当总收入误差超过一定的比例就应当及时办理变更,而项目核算上,对此不敏感,往往实际总成本超过预算总成本时,影响到项目的效益指标了,才去找设计院、监理、业主办理变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依赖思想严重。
第四、会计核算不准,造成《建造合同》结果不准确,如:长期不结算、挂账支付、成本费用在预付账款中挂账,造成实际成本不实;对材料费以购代耗、以耗代管,对现场材料不盘点,直接全额列入当期成本;分配材料成本差异方法不正确、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的数额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周转材料摊销不及时、不准确;外租的周转材料及机械设备等租金结算不及时,造成成本不按时出账,都会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准确性。
第五、已完工程项目结算结转不及时、不完整,如:对已完工项目,工程结算与实际成本不对冲,长
期挂账,造成项目最终经营成果无法反应。
2、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缺失,形成的审计风险 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质量控制,它是化解内部审计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明确责权利关系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控制方法和措施。由于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形同虚设,都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诱发审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制度,目前,各级审计部门尚未建立科学、完备的自身内部审计质量监督、检查、评价体系,对内部审计项目从程序到实践还缺乏具体详细的监督管理、评价措施,缺乏监督机制,不能保证审计活动各个环节准确无误。
3、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第一、法规、制度、标准执行乏力; 第二、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心; 第三、工作能力低、工作方式简单粗放; 第四、班子不团结,原则问题一人说了算; 第五、更换项目长、总工和施工队伍频繁; 第六、工期滞后、质量和安全隐患频现,成本无限放大;
第七、业务部门基础工作薄弱、相互配合协调能力差;
第八、各级监控乏力、执行度不到位。
4、其他原因
集团及各公司工程项目分散,难以进行全面审计。审计中往往只能靠各项目提供的自查资料来确定项目的盈亏,同时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抽样审计,加之每个项目在发展状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异,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难度很大。根据现状,工程项目的盈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项目完全结束、资金全部收回才能确定,有的项目要多年后才能确定最终效益,审计的阶段性与企业经营的连续性的质量也就显得尤为突出,项目盈亏的确定只能能靠审计人员认真细致的审计调查和准确的职业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由此看来我们在坐得项目经理们责任重大,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把项目的真实情况通过财务数据据实反映。
(四)审计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这里主要是讲通过审计监督,完善各项制度,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减少项目审计风险。
1、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审计风险意识。所谓施工
项目管理是如何以提高效益地实现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规律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项目的管理目标很明确,就是最大化追求效益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项目经理积极主动领导、组织、协调好项目的管理层和施工层的关系,要求项目部相关业务部门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的真实收入、成本情况,不能一味的为了完成上级的考核指标,而指示或暗示业务人员提供虚假的数据,要有为项目为企业长期负责的意识,不能图一时的虚荣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后果,导致效益失真,而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2、发挥各级审计部门及兼职审计员的作用,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工程价格始终处于走低的趋势,所以对工程项目的过程审计和竣工审计降越来越重要,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如果不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不但会影响到公司对各工程项目部的考核,还会影响到上级对企业法人代表任期内经营业绩好坏的评价。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减少审计风险。项目部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核算机制,制定相关部门之间的管理、核算工作流程和责任考核制度。对合同总成本的预测,完成工作量、合同变更及索赔额、奖励额的上报审批、成本的汇总等,要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公司相关部门对项目部的各种动态数据应随时进行核实调整,使所有的核算数据真实可靠,减少审计风险。
4、发挥项目连续审计的功能,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公司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平时工程的计量、合同外增加的收入(合同变更、索赔、奖励),要利用连续审计这一平台要经常进行核实。计划、财务点交的收入,是否按财务制度规定已有业主确认,防止计划、财务已点交额与业主最终核定数额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潜亏现象,从而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5、进行经常性的内控审计监督,指导项目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为了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要求各级审计人员要深入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平时要经常进行抽查核实,帮助项目上纠错纠偏。特别是对业务不熟练或为了达到某项考核指标,而可能出现人为调节的关键点进行重点核实,比
如:对工程项目估列成本,有否漏估、少估或多估。对成本出账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实,比如:对分包成本、大宗材料的消耗情况的核实。平时发现有违规情况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追踪整改落实情况,通过这些工作确保项目成本数据核算的准确性,防止项目上走弯路和违规现象,从而控制审计风险。
6、加强竣工项目审计力度,全面评价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审计风险受控。项目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全集团拥有强大的项目管理队伍,通过项目管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的项目由于管理措施不配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逐步解决和改进。因此,开展竣工工程项目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形成制约机制,是保证项目管理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从2013年起要求各级审计部门要以连续审计、专项审计和其他审计为基础,加大对竣工项目审计的力度,对项目的管理情况、效益情况等进行客观、公证的评价,总结成功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减少管理漏洞、维护项目正常经营秩序、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保证生产经营管理处在有效的受控状态。
7、认真看待外部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借助外部审计防范企业风险。随着国家基建项目资金的投入,审计监督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我们施工的项目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外部监督检查,导致外部审计的风险较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内部与外部审计的关系,用外部审查最严格的标准、最挑剔的眼光,主动自查自纠,加强管理、防范风险。内部审计应积极和外部审计协商沟通,探讨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缺陷,从而进行整改,以降低审计风险。
第二部分
迎接外部审计检查情况
一、简要概述近几年集团外部审计检查情况
(一)背景
1、必然性。2010年以来国家审计署的审计任务,是刘家义审计长在2009年12月28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着力完成好八个方面任务,其中:有三大任务与我们企业或者说建筑领域有直接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跟踪具体的审计项目安排。
有关系的三大任务是:
一是加大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推动项目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包括加强政府
投资和新增贷款项目审计。这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和继续实施2009年已开展的,围绕拉动内需而追加的中央投资审计,以及地方配套项目新增贷款投资审计。
二是加大对重大违规违法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三是加大对境外国有资产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企业执行“走出去”战略的情况、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内部管理模式,维护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
2、强制性。从上述情况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国家审计监督在不断加大,国家审计对建筑施工领域的关注在不断地加强;二是,任何项目、任何单位随时都有接受外部审计检查的可能。也说明了我们接受外部高级别的审计检查已成一种常态。
从2008年至今,我们已接受外部审计及各类检查在180宗以上,2009年达20多宗,今年有16宗(京石、德大、渝利、贵广、汉宜、龙厦、郑西、包西、太中银、中南通道、兰新甘青段、南水北调、三峡公路、吉林黄敦公路、河南皖坪公路)。
(二)审计案例 主要案例:
案例
一、2009年国家审计署对京沪高铁审计时,查出中水集团中标的第三合同段,有个人严重违法行为,有六个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其中有一名项目长。
做法:利用征地拆迁的名义,套取现金与地方相关人员分钱。
案例二、一某施工单位负责人、出纳员二人,通过虚列柴油费用等方式套取工程建设资金128.59万元,构成贪污罪。
做法:通过虚开发票把钱打到一个包工头的账户上,然后通过包工头把现金提出来。
案例
三、某公司一财务主管,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假发票或虚开发票的方式,套取现金176101元,涉嫌贪污。
利用到武汉市出差住父母家仍购买虚假发票报销或到北京市出差虚开发票等办法。
(三)存在问题
通过审计检查发现我们集团所属项目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工程违规分包,劳务分包不规范。
(1)部分工程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施工。
(2)部分工区以架子队名义,将工程分包拆分为
劳务和租赁
2、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假发票和不合规发票或收据入账。
3、大额现金支付问题。
4、甲控材料招标不规范,部分不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中标。
5、地材采购没有进行招投标问题。
6、工程虚量处理手续不完备。
7、现场购买机具设备,违规占用建设资金问题。
二、外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一)审计预控
1、什么叫“审计预控”?
查找外部审计检查风险源,提前进行风险成本和承受能力评估,及时拿出化解风险方案,力求将风险逐步地与环节同步地消化在过程中。
2、为什么要进行“审计预控”?
根据历年的审计检查看,我们遇到外部审计检查时就采取“临阵磨枪”、公关等方式来解决,有很大的机会性和背景条件,化解了这个风险又增加了另外风险。比如,随着国家审计监督在不断加大,各行业管理也在日趋完善,尤其是发票管理,后期整改要找到前期发票已很困难,即使能找到,成本又太高,要不
就是假发票。我们的帐证表、银行票据也同样。
多年来的迎审检查经验告诉我们,临时整改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事后整改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应对一般审计检查可以,应对针对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延伸的国家审计检查就很难了。因此,集团公司领导早已明确提出,要求我们改变一审就改账的现状。这一要求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改变一审就改的做法,既是落实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也是迎接审计检查的指导思想和迎审方法由被动应急到主动应对的根本转变,是立足应对一切审计检查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务必请各位项目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抓好落实。
3、预控过程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工程节余量或虚量:三个方面形成(1)设计图本身固有;(2)施工图与实际;(3)变更设计。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隧道围岩级别变更、溶洞处理;桥梁桩基溶洞处理,桩基挖孔、钻孔变更;路基的软基处理、土变石;三电迁改等。
2)、经营费用处理,查违纪。3)、资金流向,查问题。
4)、劳务管理与核算,查分包转包(也是铁道部执法检查最关注的问题)。
5)、临时占地及青苗补偿等费用开支。
6)、税务税收方面。
4、如何做好“审计预控”
总的原则是: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受损;发现的问题不能伤及朋友和个人。
1)、关于工程量节余或虚量的业务处理(1)业务处理的原则要求
原则:在确保施工概算、施工图纸、施工记录、变更设计和变更补差一致的前提下,应按节余量计价数配齐成本。
要求:以工程技术部门为主,各部门联合行动,把节余量或虚量消化处理在过程中;以工程技术资料为起点,以财务核算为终点,各有关部门的帐、证、表等资料形成一个闭合的业务链条,相互印证,勾稽关系正确;竣工文件的工程量与验工计价工程量保持一致。
(2)、具体操作办法
①技术部门:计算得出的所有节余量或虚量都要随着工程进度,在施工日记、技术交底通知、监理日记、测量试验记录以及其他工程技术资料中,与真实的工程量一样予以记载;每次验工计价后,将工程技术资料记载的施工工程量与验工计价工程量进行分析核对,如有不吻合,及时进行弥补;确保末次计价工
程数量、竣工文件反映的工程数量与设计工程数量一致。
②计划部门: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节余量或虚量资料,计算工、料、机应耗数量和价值,并根据工程进度,提供不同时期应耗的工、料、机数量(一般情况下工费和机械费不需在过程中作处理,如节余量或虚量很大则需要按预算应耗量进行业务处理)。
③物资部门:根据技术部门、计划部门提供的各类应耗材料数量,属于甲供甲控局控料要加强与局指(业主、公司)的沟通,统一筹划,做好在过程中分期分次购入、点验、发出、消耗等业务处理;属于自购的虚拟材料采购必须有合同或协议,选定可靠熟悉的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材料检验报告(钢材、水泥、土工格栅)等正规手续并要符合工程结构要求开具真实发票点验入库、发出、消耗等业务处理;中空锚杆、工字钢、添加剂、防水材料、土工格栅是审计最关注的材料,请各项目部高度重视。
④财务部门:凡工程节余量或虚量增加的材料必须取得合理、合规、合法的核算依据;对虚增的债务要有相应现金流出,符合常规、符合规律;在节余量或虚量较大的情况下,会同计划部门、设备部门,适当增加工费和机械费成本,把成本做实,注重过程,环环相扣,确保万无一失。
对于工程量节余、虚量以及缩水收益率,所采取的虚增成本措施,公司和项目要做好逐笔建立台账管理(人工记录台账),遇有对项目考核时,可作收益和上交款指标处理。
2)、三电迁改节余量或虚量处理
三电迁改是指新建铁路经过地段需要迁改的电力、电信、广电。近年来电化公司在迎接外审方面有成功做法(通过材料、劳务、工资等),完善与产权单位合同条款、数量、金额、往来一致。
3)、关于劳务成本的管理与核算
总的原则是:工费承包、限额供料、设备租赁。要求及依据是:
外包队管理要按铁道部(2008)51号文及集团公司人(2008)151号文执行《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和《推行铁路施工项目架子队管理模式暂行实施办法》。
外包队合同签订与管理要以集团公司办(2009)58号文执行《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外包队成本核算要以:集团公司财(2005)81、191号文执行《外包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通知及《外包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实施细则。
今年集团公司经济管理中心又下发了两个管理办法,一个是《外部劳务队伍管理办法》,一个是《验工计价管理办法》。
具体操作:
外包队采取架子队管理,材料我方限额供,劳务分包或劳务派遣,设备租赁核算方式进行协议签订和账务处理,不能签定大包合同。录用程序按要求(三证齐全),协议条款中“工程量”应表述为“工作量”、“单价”应表述为“工费单价”、“验工计价”应表述为“验工计费”。工资代发,凭工资表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作账务处理,附件另存备查。
劳务队自带设备要以租赁方式签订设备租赁协议(提供资质),按实际完成产量计价结算,凭计价单和发票列帐,为了减少租赁税赋成本,可以由出租方提供部分油料或配件发票,减少租赁费开支金额。以自有设备名义租赁转移劳务队成本的做法一律停止。
4)、关于无票费用(特殊费)的处理
总的原则是:取之有道,管理规范,审批严格,收支有账,资金安全。
操作方式:虚拟队伍、虚拟人员、临时工程计费,现金支付、专人核算、专人管理、化整为零、分散处理、及时清理、定期销毁。严禁大额现金、银行提现、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
处理的经营费严禁打入个人银行卡帐外循环开支。高档物品、礼品、纪念品、保健品等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发票不能在财务直接列销。对报销发票要严格审核,防止假发票、大额假发票出现。对洗浴中心、歌厅和娱乐场所消费的发票,也不能在财务账上反映,虽然金额不大,但影响不好。
加强现金的日常监管,杜绝库存大额现金流出及坐支现金(平时保持在10万元以内)。对大额现金流向要制定合理的解释预案。
5)、临时占地及青苗补偿等费用开支
(1)正线征地拆迁应有政府正式批文,向村、镇以上单位直接支付征地拆迁费的不能有节余或虚假行为。如有节余要在开工征地拆迁阶段处理好,直接与村(居)民个人签订协议,以现金向个人付款,凭协议、征地拆迁草图和收据列账。
(2)施工期临时用地(含临时租房)及补偿,必须先签订协议。财务根据协议、发票或收据,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银行或现金支付,收支相符,严防中间环节失控所带来后患。
6)、税务税收方面
总的原则及要求:掌握税收政策合理避税,积极
应对,尽量缓缴、少缴或不缴,降低税赋成本。
一是按产值计算个税暂缓交;二是印花税、资源税尽量不缴或缓缴;三是营业税暂不在当地预缴;四是设备租赁税,暂按完成产值计费(工程量),如查得紧再说;五是尽量不协助当地税务机关代扣代交各种税费;六是尽量不接受当地税务机关核查征收各种税费。总之,要做好解释工作,不伤及、不得罪税务专管人员。
(二)审计组进点后需要我们配合的工作
1、提高认识、态度端正、积极配合
高度认识政府业主委托各级各类审计检查,不仅铁路项目审计,集团内所有项目都应该树立立足接受国家审计检查的意识,迎审准备要立足主动,要丢掉幻想,绝不心存侥幸。
2、审计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集团公司指挥部应将审计的针对和指向、承担审计任务的单位、预告的审计进点时间,业主对迎审的具体部署以及指挥部针对性的自审自查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及时传达给所属项目部,通知参建工程公司,并报告集团公司审计处。
2)、项目部接此通知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全面梳理,查找问题并及时整改。
3)、工程公司在项目部进行自查整改的同时,要抓紧派人到现场,协同集团公司指挥部督导项目部自查整改,并进行验收。
4)、对接受国家、当地政府审计的竣工多年的项目,集团公司指挥部(含代局指)更要随时关注,接到审计消息后,及时通知参建单位和项目部,认真完成审计前的各项任务。
(三)各级迎审原则及责任
原则:围绕一保企业信誉不受损,二保企业效益不丢失,三保不伤朋友和个人的原则;
责任:集团公司指挥部,是该项目(工程)迎审整体责任单位。
工程公司(参建单位)是所属项目部迎审结果的主题责任单位。
各项目部,是接受审计和按时完成自查整改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
集团公司是全集团迎审工作掌握和协调责任单位。
(四)建议及要求
1、对每次检查出的问题,要抓紧时间整改,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查出的,也要认真对照要求梳理整改。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居安思危。
2、设计图纸到位以后,要加紧对已完工作量进行核对清理,尽快将节余量或虚量向公司或局指报告,寻求解决途径,及时消化在过程中(指节余量或虚量未进蓝图部分)。技术、计划、物资、财务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节余量或虚量费用配比的台账记录(不能在电脑上登记,包括外部劳务台帐),防止效益流失。
3、办公场所及电脑不能存放审计检查的资料,特别是对问题的整改方案和相关的整改资料。不经意的场所资料是最容易引人关注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
总之,请各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外部审计工作,将外部审计检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思考题:
1、内部审计风险的基本含义?内部审计风险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2、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3、什么是“审计预控”?做好“审计预控”对企业有何意义?
第五篇:浅谈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
浅谈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工程审计风险的几种常见形式的基础之上,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搞好审计风险评估、定期评价审计质量、落实审计责任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事前事中审计七个方面论述了防范工程审计风险的可行性对策,为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工程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工程审计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审计;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每年用于工程建设的投资额高达数万亿元之多,这对扩大内需,拉动和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工程建设日益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由于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以及审计要求高等一系列特征,因此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此对工程审计工作风险的防范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常见形式(一)工程立项不规范。
在工程确定、准备阶段,个别企业无立项报建手续,擅自动工修建,项目竣工后,未进行质检、竣工验收等就交付或投入使用。建设单位为争取工程项目立项,少缴规费,少报投资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装饰标准,致使项目实施、竣工后严重超概(预)算;甚至违反有关文件规定,要求设计单位扩大规模和提高设计标准,增大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而这部分增加的概算投资,建设单位又没有报原审批部门予以批准。
(二)招标投标走过场。
少数工程建设单位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将一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小项目,签订多个施工合同,使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要求进行招标的政策底价,以规避施工招标。有的单位将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进行变通处理,采取邀请招标或违反程序,先施工后招标投标。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有的单位对投标施工企业资质等审查不严,施工企业之间出借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同一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分别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投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单位自行采购的重要设备、材料,多数符合招标条件却未通过招标采购,而是直接通过“询价”方式采购,给审计正确计价带来了困难。
(三)合同签约简单化。
不少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在签定工程承包合同确定合同价款时,往往存在相互讨价还价的现象,或在几家施工企业不规范的报价基础上简单加以比较,确定合同价款,随意签订包干价合同,导致合同条款不严肃,内容不完整、价格过高,缺乏约束力。甚至有的建设单位为照顾关系,未经总承包单位同意,任意肢解发包工程。
(四)施工收支欠合理。
在工程施工阶段,建设单位自供材料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内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材料市场价格信息、难以把握,致使材料价格普遍偏高,给事后审计计价收费造成很大困难。有的建设单位管理失控,监督不力,导致不遵循施工合同规定或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虚列工程建设成本、未经批准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列支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财务收支会计核算不规范。有少数单位虽然也单独建账核算,但制度与制度之间在适用会计科目上缺乏衔接,资金拨入科目不正确。
(五)竣工结算漏洞多。
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合格后,有的建设单位“我行我素”,未经审计即同施工企业办理工程财务决算。有的为逃避审计机关的正常监督,擅自委托中介机构对其实施审计。有的建设单位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造成竣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多报工程价款,导致政府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依据混乱,审计操作困难。
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特征。有时就同一个问题的要求各相关单位的文件规定不一样,相互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审计操作十分困难。另外,建设项目施工签证不实、不全也是潜在影响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隐蔽工程部分,假签证现象仍有存在。
(七)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从事建设项目审计的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建设质量等技术性工作的审计。但在现实之中,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无法完成与施工技术内容有关的审计工作,致使建设项目审计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审计目标难以实现。
二、工程审计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所谓工作环境,是指影响工程审计工作开展和对其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它是与审计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步骤以及审计法规法律不同的因素。要科学的处理好这些因素,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被审计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工程审计人员在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之前,要客观、全面的掌握被审计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不仅要了解该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划资金、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单、设计联络单、现场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合同、工程结算书、竣工验交证书、主要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发票、施工单位资质证、取费许可证、市场准入证等与工程结算有关的相应的资料;而且要了解该工程项目单位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情况。
2、科学借鉴以往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
应科学借鉴以前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文书,从中分析审计问题的内容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实施工程审计工作界定范围、判断重点;同时,也为合理配备工程审计人员和合理分布审计力量做好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避免审计风险。
3、保证工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
“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如果审计的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的让“关照”,有的让“照顾”,那么,可想而知,最后的审计结果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领导重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工程审计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不仅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和设备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定期研究解决工程审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审计部门要针对工程审计的特点,结合审计署“八不准”的规定,主动取得工程、财务、生产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
(三)搞好审计风险评估。
把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必须的工作环节引入审计计划,按照风险大小确定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明确审计要点,确定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与方法,以便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审计风险。要明确不是对一切预计会发生审计风险的行为一律回避,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是否通过审计分担风险,能够使项目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控制,从而在更高的利益驱使下,审计风险变成一种可承担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讲,承担是对审计风险的一种更有效的控制。
(四)定期评价审计质量。
经常严格考核和评价审计质量,可以有效督促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目前有一种倡导的做法是实行审计人员和程序交叉复审,即由其他审计人员对初审人员的审计过程实施再审计,检查初审人员在执行政策法规和定额标准方面的情况,尽量发现和克服初审中存在的问题。
(五)落实审计责任制。
对被审计单位,要求其认真履行审计承诺制。对审计部门和人员,要严格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按照“谁审计,谁负责,审计组长负总责”的原则,审计人员对所审事项负责,主审人员对主审项目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全面负责。
(六)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一是要大力培养具备审计、财务基础,熟悉工程技术的“通用型”人才。二是要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审计。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定额标准、规定,经常了解建筑市场行情和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同时,审计人员还要适应审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逐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七)加大力度,强化事前事中审计。
在工程项目立项前,审计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拟邀请投标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诚信度进行测试、评估。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质按量进行施工,材料购进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监理和甲方代表的签证是否属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及时进行纠正。
[参考文献] [1]汤爱臣.浅谈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2.[2]黄元元,盛天松.浅谈工程审计风险博弈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S.[3]邢永贤.工程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审计文汇.2005.10.[4]林洁,王胜利.工程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J].财会通讯.2006.10.[5]赵铁石.建设工程审计风险浅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