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新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在低碳时代背景下,面对新一轮国际竞争,新能源被赋予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任。随着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负面效应不断凸显,核能、水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不断成熟,国际、国内的能源结构正在悄然改变。在新能源的发展上,竞争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政策,是机制。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最有必要使用更多的新能源。因此,认清我国新能源发展形势,完善我国新能源发展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1、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传统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燃气、水能等。近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所示,三大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煤炭占有68.8%,石油占19%,天然气占4.6%。可见,我国是依然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新能源开发总量不断增加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11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达到10.5亿千瓦。其中,火电7.6亿千瓦,占装机总量72.4%;水电装机2.3亿千瓦,核电装机1191万千瓦,风电装机47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27.5%。
2011底,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72.38%,而2006年底这一数据为77.81%。5年下降了5.43个百分点,降幅明显。风电和核电在总的装机容量中占比由2006年的1.4%提高到2011年的5.61%,5年上升了4.2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上来看,风电的发展速度较快,装机容量由2006年的187万千瓦增长到2011年底的4700万千瓦。
3、新能源电力在终端能源供给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1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47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68%。分类型看,水电发电量6626亿千瓦时,比上年降低3.52%,占全部发电量的14.03%,比上年降低2.21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389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07%,占全国发电量的82.54%,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核电、并网风电发电量分别为874亿千瓦时和732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6.95%和48.16%,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08和0.38个百分点。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问题
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挤占新能源发展空间 短期来看以煤为主的电源结构不会改变,新能源无法实现大规模替代。虽然核电已经具备经济竞争力,但是受技术、安全等制约,近期开发规模不大;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成本高、出力不稳定,短期内无法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未来随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新能源发展短期内仍难以挑起大梁。
2、新能源利用机制不完善 以风电为例,国家《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要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但国家一直没有明确标准,对风电保障性收购执行弹性过大,项目核准总量无标准可依。我国风电并网规模不断扩大,但国家至今没有指定风电调度和监管办法,风电调度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导致风电上网普遍受到人为限制,与“优先收购”的法律规定相差甚远。
我国电网的技术管理规范主要是基于火电制定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和调整。例如尽快出台电力多边交易方案,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出台新能源配额制,促进大范围均衡消纳风电;明确调峰责任主体和补偿机制,有效发挥风电潜力等。
3、技术研发规律限制新能源发展 任何技术的应用都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攻关,通过前沿性研发,储备技术;二是技术示范,通过实施重大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三是大力推广效果显著的成熟技术,获得整体效益。而从目前看,中国新能源技术多数处于技术研发和技术示范阶段,还没有达到大力推广的商业应用阶段。除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外,大多数新再生能源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开发利用的成本仍然较高,加上资源分布不均、市场规模小、不能连续生产等特点,新能源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还缺乏竞争力,必须依靠政策支持才能支撑其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1、新能源发展空间广阔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少国家能源战略选择“弃核”或延缓核电建设,但新能源依然是许多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风电在欧盟新增发电装机中,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欧盟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欧盟全部能源消费量20%的发展目标,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的目标分别是18%、23%和15%。日本提出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要满足20%电力需求的目标。丹麦还提出了到205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宏伟战略。
我国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4.5%,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亿吨以上。其中常规水电新增发电装机6100万千瓦,风电新增发电装机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发电装机750万千瓦。
2、能源转换设备的生产和工业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政策的重点 现阶段对新能源利用主要集中在电能的转换上,而对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的利用除了将其转换为电能外,还应用于向热能和燃气的转换上。
新能源的发展关键在于能源转换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各类能源因特点不同需要不同的能源转换设备,因此促进相关的设备制造业发展将 是未来新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取向。
3、风能在未来新能源供给中潜力巨大 全球风能理事会2012年度报告显示,在能源结构中,欧盟2020年风电将达到14%,2050年预计为32—49%;美国2030年风电将达到20%,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达到33%;德国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案规定风电2020年达35%,2050年达80%,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风电实现。显然,基于风电波动性设置的认为限制必然由技术进步和发展大势突破。受此影响,我国风能利用也将有所突破。
四、政策建议
1、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稀缺及环境外部成本的能源产品价格和税收形成机制,充分体现新能源的环境价值等社会效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加快研究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2、积极探索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新机制 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建立适应新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电力运行机制、电价机制以及促进区域微电网应用的协调机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探索动态可调节负荷管理新模式,与风电等随机性电源相协调。在新能源比重高的局部电力系统区域,建立围绕新能源发电的智能化区域电力运行管理系统,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和电网安全运行。完善新能源发电补贴机制,建立适应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电网运行管理体系。
3、完善技术创新和人才政策 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果中试转化,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发展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成员构建专利池、制定技术标准等。
加快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加快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篇: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钢铁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基础行业,同时也是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我市规划好钢铁产业的布局,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钢铁行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我市钢铁企业的经营现状作出调查和分析:
一、我国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2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低迷,总产量为15.47亿吨,较上年增长1.2%,我国2012年粗钢产量为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我国2012年粗钢产能8.4亿吨左右。如果按粗钢产量在7.16亿吨左右计算,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约为86.38%,比2011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如果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为122%,产能过剩约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在建产能难以统计,我国实际粗钢产能可能更大,产能过剩压力可能随着结构调整日趋加大。
目前,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不放松,房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在下滑;二是欧债危机继续困扰全球经济运行,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三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预计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行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实施兼并重组,以应对总体环境不利带来的冲击。主要下游需求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另外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施,城镇化、基建设施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开始转型,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钢铁行业就需要围绕产业链大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制造业结构和水平实现重大变化。
二、我市钢铁行业初具规模、在全省的行业地位突显 2012年,我市钢铁企业共17家,产钢392万吨,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224.6亿元,同比=8.9%。我市的主要钢铁企业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座落在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内,厂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螺蚊钢、普通线材、板材的生产,现有生产能力550万吨,企业员工7122人。2012年,形成钢铁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
公司的发展已经历10年历程,2003年,福建来乐集团公司通过招商引资,由江西奉新县移入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命名为九江钢厂,通过三年的改造,2005年形成年产钢35万吨的能力。2006年8月中旬,由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九江钢厂,并于2006年9月21日正式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从而,原九江钢厂已成为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口的全资子公司。拉开了九钢快速发展的序幕。该公司投资10亿元,通过等量淘汰和以新换旧等途径进行了第一期技术改
造,使企业产能提高到100万吨;2007年10月,投资65亿元开始二期建设。其中:投资28亿元的150万吨线材改造项目于2009年2月竣工投产,投资37亿元的150万吨板材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10年4月竣工投产。2010年8月公司再投资25亿元,对老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再增加产能100万吨。到2012年,形成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2012年产钢377万吨,其中,线材285万吨,板材92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
2、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
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位于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注册资本1.8亿元,总资产4.7亿元,现有职工112人,主要产品有预应力光面、镀锌、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光面、镀锌、刻痕、螺旋肋钢丝等二大系列七大品种,是国内同行业中品种、规格最全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如桥梁、大型建筑、码头、大坝、飞机场候机楼、体育场、高层建等工程中,已形成年产5万吨能力,公司2012年生产预应力产品5万吨,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5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500万元。
公司生产桥的梁缆索镀锌钢丝,今年供世界斜拉桥排名第六位的九江长江二桥3500多吨,该产品是国际桥梁最新发展要求的高性能镀锌钢丝。公司生产的无粘结预应力镀锌钢绞线860多吨应用到台湾的竹林大桥、贵州乌江三桥,高扭转镀锌钢丝应用到韩国的白石大桥、仁川大桥、贵州六冲河大桥、福州鼓山大桥、河南桃花峪大桥、马鞍山大桥等重
点工程上,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出口到巴基斯坦、沙特、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预应力钢绞线供应给京福高速、马鞍山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形势困难,原来的欧美市场几乎进不去,只能积极开拓东南亚及日本、韩国和非洲、南美市场,国内的铁路工程回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不小。
该公司运行较好,主要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国际预应力行业所需的新产品,在生产制造中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不断挖潜降耗,采用陶瓷内加热镀锌技术,不停机接头镀锌技术,双张紧稳定化处理新工艺、稳定化处理带头技术等,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应力行业今后将向高强度、大规格、高扭转、低松弛、高防腐、高性能方向发展。
3、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浙商投资建立的集特殊钢冶炼生产和型材锻打为主的企业,隶属于华林特钢集团。公司于2003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县注册成立,注册资金9018万元,现有总资产3.9亿元, 生产厂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厂房面积53000m2,公司座落于九江县沙城工业园,紧傍福银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极为便捷。公司于2005年投产运营。主要产品有:模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锻件、钢管、汽车配件生产等,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各种型材锻打能力8万吨。2012年产各类型钢1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77亿元,利税7045万元。
公司生产各种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胶模具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弹簧钢、合金钢等几十个精钢品种,并可根据客户特殊要求制作钢种。承接各种大型锻打件、圆钢、板材的加工和制造。公司产品和服务在长江以南的特钢、模具钢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产品供不应求。
公司计划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现有年产10万吨的基础上,再新增规模10万吨,至 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吨模具钢和锻打各类型材15万吨的能力。总体投资大约
1.2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化高速钢生产线,2015年产值可达17亿元,上交税收1.2亿元,利润1.5亿元。
三、打造企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钢铁产业 按照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钢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生产粗钢3000万吨、生铁2500万吨、成品钢材3000万吨,全省形成两家产能超千万吨级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其中,规划在九江湖口建设以船板为主的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工业基地。我们要主动对接好省里规划,抓住机遇,逆势而上,把九江的钢铁工业打造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一要抓住全省钢铁重组机遇,促进产能沿江布局。要利用好沿江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发挥沿江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全省钢铁重组的机遇,促进钢铁产能沿江布局;利用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置换产能,使九江钢铁工业基地产能达1000万吨,新增主营业务收入
400亿元,利税新增40亿元。二是加快钢铁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避免同质化竞争,大力发展新材料,延长产业链,以九钢中厚板生产线为基础,发展高强度船板和大线能量焊接船板,延伸造船用钢产业链;以奥盛(九江)电线电缆公司的钢绞线生产线为基础,发展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金属制品产业链,以华林特钢为基础,发展生产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
第三篇:中国家具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家具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变革,家具行业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从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来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即将进入的是平稳发展阶段,同样家具行业的高速增长时代也已经过去了,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近几年东部地区的家具行业遇到的发展瓶颈,不断上升的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制约了东部家具的发展,东部家具的产业逐步在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家具产业的转移,逐渐的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四川、河南等地的发展势头就比较强,特别是四川。
与此同时,整个家具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显著,近几年来涌现了很多新兴的产业园区,国际市场上随着我国家具低成本的优势慢慢降低,国际家具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形式也日趋明显。出口方面美国和欧盟前两年出台了法案对非法采集木材的产品进行限制,欧洲实行了原产地的标签法,这也可能使我们碰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增加成本和企业的风险在逐渐扩大,家具产业的成本和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
定制,个性化引行业新趋势
近两年,定制家具正在兴起,个性化成为发展趋势,消费者为了使家具的款式融入整体装修风格,不再满足于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家具产品,更多的倾向于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想要的家具,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设计要求,为个人制造一些个性化很强的家具。
同时消费者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体现在实木家具卖得比较好,全国都普遍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板式家具甲醛超标有恐惧,实木家具的快销,未来几年也会带来一些由于木材干燥的问题及一些售后的问题,这也是企业要把握的。
合作,家具到居家的转变
另一方面家具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也在加强,大家看到一些装修企业开始涉足家具行业、生产定制家具,一些家具企业与房地产行业频繁的互动,涉足商品房装修、酒店的装修改造、门窗改造等领域……家具行业也在向其它领域进展,例如与家具行业相关的皮革制造、塑料、泡沫等行业的融合趋势也比较明显。
王学茂总裁提出家具企业从家具向居家转变,这两年变得比较多的,就是家具城都变成了家居城,家具卖场成为了家居体验馆,就这样一个字的变化,不恰当的意思就像我们剃头的变成理发的,理发的变成美发的,美发的变成美发美容,这个内容在不断的增加,我们也是这样往前走,就是行业在不断的扩张,这个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个情况。(来源:我的木材网)
第四篇: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项目遍地开花,投资(含投机)购房盛行,消费者追涨购买使大量需求提前释放……可以说,2007年10月以前,无论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或是长沙、南京、重庆、武汉、北海等非一线城市,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值有史以来最红火也是最疯狂时期。
从2005年“国八条”算起,到后来的“国六条”、限制外资政策、增
加个人所得税、增加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发行国债、调低利息税、历次加息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多部门联手严查、加强住房保障,再到2007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房贷新政、国土资源部的39号令(236号文),两年多时间,调控政策出台之密集、数量之多、时间持续之长、措施之严厉,在我国房地产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无疑,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关键的一年。
宏观调控得到落实执行
2008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深化,并得到落实执行,叠加效应将日益显现。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房地产热将降温,投资将有所回落,开工项目也将适量减少。
但由于持续很久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得市场的前行仍具有相当的惯性,不少地区房地产发展投资机构、房地产开发商未完工项目的继续,使得2008年尤其2008年上半年的各地市场热点区域增多。
正因为城市房地产项目遍地开花,使城市轮廓线向四面八方同步外延,使得城市的市场热点区域也增多。如长沙,不再是城中、城东独领风骚,城北、城南、河西的地区供应比重也将增加。
不过,正因为这种城市轮廓线向四面八方同步外延的发展趋势,使得城市的热点区域增多,却让热点的相对热度下降。所谓热点多了就意味着热点丧失或减弱,不在少数的你我彼此彼此使得难分彼此。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就39号令土地供应调控的相关政策向记者做进一步解读时表示,国土资源部强调要保障住房供应量,首先是重点保证住宅用地需求,特别是要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住房用地的供应。其中规定,必须单独列出城市建设用地中涉及的住宅用地,其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不得低于申报住宅用地的70%。不符合该要求的,不得批准用地。要优先安排、供应列入供地计划的廉租住房用地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对未完成供地计划的,第四季度不得供应其他商品住宅用地。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宏观调控的落实,城市房地产产品结构将更科学化、合理化:70/90新政的影响将逐步体现,90平米以上房型将继续向节约面积发展。
在长沙,从2000年本人曾服务过的“同升湖”、“山水芙蓉”开始到2007年的“保利”、“绿城”等几十个别墅物业的集中放量,可以预见长沙高端房地产市场还将加大,高档住宅市场将出现分水岭。而其实,这一趋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差不多。只是,一些别墅等高档住宅市场相对刚性但需求相对不足,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同时,另一方面,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以政策和需求为导向,调整供给结构,积极发展二级市场。并加大对房地产业秩序进行规范和整顿,维护市场健康运行。
保障性住房开发规模增加
目前,在长沙已经在全国成立了住房保障工作局。如果该局确实能为住房保障工作起到成效的话,相信会在全国其他城市陆续成立此类机构。
2008年,住房保障政策将进一步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投资、资金、项目开工及产品供应的相对比例将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预期改变,投资(投机)需求和自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消费者变得相对理性。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进一步观望,进而出现持币待购、惜购等现象,供求矛盾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减。
高度卖方市场将逐步被扭转,甚至可能转化为买方市场或相对均衡市场。同时政府将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确保保障型住房的土地供应,拿地竞争激化,大地块土地供应模式可能被相对改变。
政府一方面严格控制高端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力求总量平衡,调整结构,稳定市场,符合“90/70”政策的小户型、低总价房屋产品供应将增加。
在开发规模方面,将导致部分原本新立项、新投资的非保障性住房开发规模下降。同时,受宏观调控尤其是土地、金融等新政策影响,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规模将增加。一些原本计划安排布局的大盘,可能分细或把多期并拢来开发。
项目开发和上市速度将加快,一般较难再现大规模、大面积的捂盘、囤房、惜售现象。
房价整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回落。保障性住房和小户型的价格相对稳定,别墅价格相对刚性但需求相对不足,大户型、商住两用房、商业地产房屋及城区部分豪宅等高档住宅、二手房的房价将可能较大幅度下降。
因此,房地产行业可能从“暴利时代”转入“微利时代”或“常利时代”,暴利时代逐渐远去甚至走向终结。
市场竞争更
第五篇:机械行业2013年发展形势分析
机械行业2013年发展形势分析
不平淡的2012年已成过去,回顾工程机械行业2012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低迷,有调查数据为证。
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4%,与2011年25%以上的增速相比明显回落。而增加值同比增长仅为8.4%,增幅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首次低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排名由上年的第五下滑至倒数第三。这种情况在之前从未出现过。
现在,2013年的春天已经来临,那么机械行业能否在出暖花开之际迎来属于它的春天呢?答案或许会让人失望。据业内人士推测,2013年市场形势需求将比上年温和回升,但外需形势不容乐观,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已持续多年,导致贸易摩擦越来越大,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发达国家仍在不断扩大高端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优势,终端市场被不断挤占,我国的机械工业陷入前阻后击的双重夹击中,出口增长困难很大。
近期国际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行业效益遭到进一步打压。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用工、融资、原材料等成本费用的上升正由企业的短期困难演变为长期面对的压力。而且多年以来产能的极度扩张,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行业当前的应变能力渐渐无法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
由此看来,2013年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依然比较严峻,市场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不会渐弱,面临的问题也将充满变数、错综复杂。然而,对此也应理性看待,因为机械工业前些年增长过快,增速适当回落是正常的,从结构调整来看,仍有许多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