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5 01: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篇: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证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防止招标投标过程中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几个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决定》、《江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招标投标包括全市范围内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一切以招标、采购、拍卖、挂牌等公开形式进行的交易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全市参与、监督招标投标活动及负责查处招标投标中违纪违法行为的中共党员、国家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四条招标人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违背核准的招标内容实施招标活动的;

(二)规定应进场交易而未进场交易或规避进场交易的;

(三)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而未公开招标,或者违反规定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的;

(四)不按规定履行事前核准、备案、告知手续的;

(五)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发布招标公告而不发布的;不在国家和省、市指定媒体发布招标公告的;在两个以上媒体发布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的内容不一致的;招标公告中有关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和办法的规定明显不合理的;提供虚假的招标公告、证明材料,或者招标公告含有欺诈内容的;

(六)与投标人、中介机构等串通,泄露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保密信息的;

(七)在设定投标报名条件或进行资格审查过程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对潜在投标人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的;在制定评标标准时,故意偏向某投标人的;

(八)因工作不负责任,使不符合资质的投标人参与投标的;无法定理由拒绝或限制已经通过资格预审并取得入围资格的投标人(供应

商、受让人)参加投标的;

(九)在确定中标人之前,违反有关规定与投标人就标的价格、技术参数、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协商谈判的;

(十)违反规定不在指定的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评委,或者在评标过程中暗示或诱导评委的;

(十一)无法定事由拒绝与评委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或者擅自改变招标文件、改变合同的;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或者在所有投标人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的;

(十二)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间内答复当事人提出的异议,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三)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与中标人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

(十四)合同未按规定备案的;对合同履行情况缺乏监管的;对标后缺乏有效管理,默认、纵容工程转包、违法分包,或由挂靠施工队伍施工的;

(十五)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索取、收受贿赂的;(十六)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五条投标人中的中共党员、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投标人进行围标、串标,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利益;

(二)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投标人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其他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工作人员行贿谋取中标的;

(四)以他人名义投标、或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五)投标人中标后放弃项目的,无法定事由拒绝与招标人签订书面合同的,或者与招标人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的;

(六)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者违反规定将中标项目分拆后转让给他人的;

(七)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六条招标投标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和操纵招标投标活动的;

(二)向招标人推荐投标队伍;或向中标人推荐分包队伍,要求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违法分包、转包,指定使用所需材料、构(配)件、设备及生产厂家、供应商的;

(三)与招标人、投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以及参与招标投标工作的专家评委串通的;

(四)将依法必须招标投标的项目批准不招标投标、将必须公开招标投标的项目批准为邀请招标投标或以其他任何方式理由规避招标投标的;

(五)无正当理由超过法定办事时限,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

(六)不按有关规定审核、监督招标投标活动;

(七)不按有关规定履行标后监管职责的;

(八)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索取、收受贿赂的;

(九)对当事人有关招标投标的投诉和有关部门移送的各类违法违规线索,未能及时纠正和查处的;

(十)对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围标、串标、挂靠、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不予监管或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十一)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中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七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按交易服务规范要求提供交易服务,影响交易效率的;

(二)不按交易服务规定程序要求组织交易活动,造成交易纠纷或引起交易投诉的;

(三)对发现的违规交易行为不及时报告或放任纵容的;

(四)在交易过程中有借工作之便参与违规交易、不当干预正常评标活动、收受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的;

(五)泄露依法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有关的情况或者资料的;

(六)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八条招标投标中介机构中的中共党员、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违背核准的招标投标内容组织招标投标活动的;

(二)以行贿、送礼、宴请、给回扣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招标投标代理业务的;

(三)无资质、超越资质等级、超出经营范围承揽招标投标代理业务的;

(四)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提供虚假情况的;

(五)收受招标投标活动中双方当事人的贿赂或礼品、礼金等其它好处的;

(六)违反规定收取代理费的;

(七)与招标投标活动中双方当事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相互串通,操纵招标投标结果的;

(八)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或者泄露保密事项的;

(九)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参与招标投标工作的专家评委中的中共党员、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工作不负责任,不按规定或标准评标的;

(二)违反规定向他人透露投标文件的评审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它情况的;

(三)相互串通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弄虚作假、评审结果显失公正公平的,以及作为投标单位代理人参与评标活动的;

(四)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的;

(五)违反规定收受投标人贿赂,为投标人谋取中标的;

(六)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执纪执法部门及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项目业主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招标投标及标后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不力,出现围标、串标、挂靠、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的;

(二)干扰、限制、阻碍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建设规划、国土、水利、交通、公路、财政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及时受理并认真核实投诉,或在查处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时,处罚不力,甚至包庇纵容,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

(四)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在查处涉及招标投标方面违法犯罪案件时,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人员不及时告知和移送建设规划、国土、水利、交通、公路、财政等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列入诚信体系“黑名单”管理的;

(五)其他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和插手招标投标活动的行为。

第十一条对招标人、投标人、监督管理部门、中介机构、专家评委等招投标活动参与人中的非中共党员、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由具有管理权限的部门负责。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同时依法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责任追究包括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十四条招标人、投标人、中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服务机构、招标投标行政主管部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第十五条招标人、投标人、中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服务机构、招标投标行政主管部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的。

第十六条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的责任追究建议作出责任追究决定;责任追究决定机关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责任追究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七条需要追究党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员干部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予以追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同步小康战略的稳步推进,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指的精准扶贫工作,是指各级党多政府通过政策、资金、物资、智力、服务等方式,帮助扶贫殊石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活动。

本暂行办法所指的责任追究,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级党组织、部门(单位)及其党员、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暂行办法追究责任。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下列单位和人员:

(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

(二)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 员;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含村居两委成员);

(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四条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第二章责任追究的情形

第五条在建档立卡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未及时召开会议或下发文件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的;

(二)建档立卡统计数据信息不准确或不详实的;

(三)识别的贫困户不符合标准或掌握信息不全面的;

(四)识别贫困户程序不规范,申请(推荐)、评议、审查公示、审核公示、审定程序不到位,或未进行公示、公告,造成不该纳入建档立卡对象而纳入或该纳入建档立卡对象而未纳入的;

(五)对群众举报不复核,造成情况失实,或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上报虚假材料的;

(六)滥用职权,优亲厚友的;为精准扶贫擅自拆户、分户,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未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档案信息的;

(八)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六条在规划、措施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天制定本行政区域精准扶贫规划的,或规划脱离区域实际情况的,或与全县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严重背离的;

(二)未晴准对接贫困群众现实需求,准确对应到扶持生产和就业一批、移民搬迁一批、医疗救助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灾后重建一批“五个一批”中,或天对具有多项致贫原因的贫困对象,实行“五个一批”政策叠加扶持的;

(三)未逐村逐户量身定制扶贫规划,或扶贫规划简单粗糙、不切合实际,不能使贫困户真正脱贫的;

(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选址不科学,搬迁规模不合理,不符合群众意愿的;

(五)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建设不力的;

(六)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七条在项目管理过程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在项目曰报方面,不依据农村精准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编制项目;项目申报程序不规范,天经过充分论证;虚构或伪造项目的。

(二)在勘察设计方面,没有勘察设计资质而从事应进行

专业勘察设计的;勘察设计不能满足施工需要,致使边施工边设计的;勘察设计成果资料不向项目业主提交的。

(三)在招投标方面,依法依规应当实行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而不招标、不比选、不履行政府采购的;不依法依规核准招标和采购范围、方式、组织形式的;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施工单位采取违规变更项目经理、主要技术人员等方式转包、分包、挂靠而不予制止或有效纠正的;项目业主、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相互串通的;不按招标、一比选、政府采购确定的内容签订合同的;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模、改变建设内容的;设计和施工变更不按规定程序报批的。

(四)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弄虚作假骗取增加投入的; 未按规定严格审查施工设计而批准施工许可的;未按设计施工二而造成工程质量重大偏差的;发现安全生产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五)在项目验收方面,未按规定及时交付验收、工程决算、竣工结算的;验收责任人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未妥善保管项目档案资料而造成缺失、损毁的。

(六)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第八条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 责任

(一)滞留、截留、挪用、挤占和套取精准扶贫资金的;

(二)未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封

闭运行的;

(三)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合规、报账手续完备,天及时拨付资金的;对报账要素不全、手续不完备的扶贫项目予以报账或拨付资金的;

(四)提供不完整、虚假和无效的报账凭证的;

(五)扶贫资金管理不到位、天有效落实绩效评价制度的;

(六)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九条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应选派而天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

(二)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人存在挂名等形式主义,工- 作履职不到位的;丫节

(三)驻村“第一书记”有下列情形的:_二 1.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不到

位,造成不良影响的;

2.任职期间与选派单位工作天完全脱钩,挂名不出征,每 月在村时间低于15天的;

3.不服从驻村所在乡镇党委日常管理的;

4.到村任职期间,天将党组织关系转入任职村的;

5.工作不在状态,效率低下或执行不力,贻误工作的; 6.执行上级决策搞变通,欺上瞒下,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和群众生活的;

7.任职期间,天按规定完成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对扶贫攻

坚谋划不力,履职不到位的;

8.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不力,推诱扯皮,拉帮结派,影响村“两委”班子团结和谐的;

9.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贪赃枉法,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

10.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强令或授意实施违纪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的;

11.对群众信访、突发事件等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12.发扬民主不充分,搞“一言堂”,随意表态,擅自决策,导致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影响恶劣的;

森13.民主测评满意度低,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14.其他需要问责情形的。

(四)挂联单位不重视挂联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未达到一月到贫困村一次研究工作的;

(五)乡镇党委、政府重视不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未挂联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工作不力的;

(六)乡镇、村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的时间实现脱贫“销号”的;

(七)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三章责任追究的处理

第十条追究党组织和单位责任的,由该单位的上级党组织、上级行政机关、主管部门或者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调查和处理;追究个人责任的,由同级党组织、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和干部管理权限依法调查和处理。

第十一条本暂行办法所称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一)直接责任,指在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点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起决定性作用而应负的责任;

(二)主要领导责任,指在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止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应负的直接领

导责任;

(三)重要领导责任,指在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应负的次要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整改、书面检查;

(二)警示约谈、通报批评;

(三)引咎辞职;

(四)责令辞职;

(五)免职。

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对负有责任的党组织和单位,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整改、书面检查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警示约谈、通报批评处理。对负有直接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整改、书面检查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警示约谈、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整改、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警示约谈、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引答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整改、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警示约谈、_三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

第十四条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1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过错责任情形的;

(二)妨碍、阻止、干扰或不配合调查人员进行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或者证人进行打击报复 的;

(四)具有其他法定从重或加重处分情节的。

第十五条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一)主动纠正错误,或积极配合调查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损失,或及时消除不良影 响的

(三)检举他人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四)具有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情节的。第四章责任追究的程序

第十六条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的提起: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控告、检举、投诉的;

(二)各级党组织、法定监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上级行政机关要求或者建议调查处理的;

(三)清理、检查中发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有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情形的,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或其他有关党组织、行政机关、部门(单位)控告、检举、投诉。受理控告、检举、投诉的党组织、行政机关和部门(单位)在收到控告、检举、投诉事项后,应当予以登记。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控告、检举、投诉后15 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的理由。

第十八条对精准扶贫工作违纪违规行为的调查审结应当在30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

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在处理决定作出后的5日内,有关党组织、行政机关和部门(单位)应当依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将处理决定抄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实名控告人、检举人和投诉人,应当向其告知处理结果。

第十九条对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服的,依照相关规定申请复审、复核,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附则

二三第二十条 本暂行办法由中共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真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三篇:宁波市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对我市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促进招标投标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宁波市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经2003年12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04年1月6日公布,将于2004年2月10日起施行。《宁波市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17号 《宁波市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12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2月10日起施行。

市长

金德水 二○○四年一月六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促进招标投标活动健康有序进行,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

第三条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招标投标活动实行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五条市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招标投标的综合性政策,协调处理有关部门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出现的争议和矛盾。县(市)、区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招标投标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一)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项目以及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工商领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本市技术创新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三)进口机电设备采购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对外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四)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财政部门负责;

(五)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六)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七)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工程经营项目投资者或经营权选择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八)内贸、水利、交通、信息产业等行业和产业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分别由市贸易、水利、交通、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九)列入本市重点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市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参照前款的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招标投标活动实施行政监督管理。

第七条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且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施工总承包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

第八条下列项目应当采用招标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确定项目接受人;实行招标方式的,纳入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范围:

(一)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者的选择;

(二)政府投资或者政府融资项目的代建者和经营者的选择;

(三)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由国家垄断或者控制的设施或者产品经营权的选择;

(四)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

(五)国家资助的科研课题项目;

(六)其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第九条市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市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和调整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十条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进行招标投标的程序,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未作规定的,由市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十一条招标项目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公开招标;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可以邀请招标:

(一)因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或者有其他特殊要求,以及受自然资源及环境限制,只有少数几家具备资格的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适宜公开招标的;

(三)涉及专利权保护的;

(四)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过高的。公开招标的项目按规定实行邀请招标的,招标人应当在发出投标邀请书的同时向项目审批部门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政府投资和政府融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等编制招标文件,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招标人对于售出的招标文件只能收取工本费。第十四条对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招标人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发布外,还应当在招标投标有形市场统一发布。

第十五条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认为确需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的,应当编制资格预审的条件和方法,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载明,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药品采购等项目的招标人拟限制投标人数量的,应当在招标公告中载明预审后投标人的数量,并根据资格预审的条件和方法择优选择投标人;在相等的条件下,招标人应当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投标人。限制后的投标人数量不得少于15个。

招标公告中没有载明预审后投标人数量和预审办法的,招标人不得限制达到资格预审标准的投标人进行投标。

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第十六条招标人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或者依法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并向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招标人不具备自行招标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并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第十七条招标代理机构必须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招标代理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培育和规范本市的招标投标代理市场,引导招标投标代理机构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

第十八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评标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评标专家应当由招标人从依法组建的评标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技术特别复杂、专业性要求特别高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的专家难以胜任的,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市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评标专家名册。第十九条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人在向拟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前,应当及时将中标结果同时在招标投标有形市场及其他指定媒体上公示。中标结果公示期一般不少于3日。公示期内,投标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有权向招标人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出质疑或者申请核查。招标人应当在确定中标人后15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标范围;

(二)招标方式和发布招标公告的媒介;

(三)招标文件中投标人须知、技术条款、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主要条款等内容;

(四)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评标报告;

(五)中标结果。

第二十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及时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提交履约担保。

第二十一条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

第二十二条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非主体性、非关键性部分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并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

中标人和接受分包的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接受分包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条件,并应当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接受分包的单位不得再次分包。招标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中标人将中标项目的某一部分分包给他人。

第二十三条市和县(市)、区可以依法设立招标投标服务机构,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的场所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服务。

招标投标服务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及招标代理机构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招标投标服务机构应当规范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并应当在其附设的招标投标有形市场无偿为招标人发布招标公告、公示中标结果。

第二十四条设立市本级招标投标有形市场,集中办理市本级和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市科技园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下列招标投标事项:

(一)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市政、园林、水利、交通、电力等工程)和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

(二)进口机电设备采购;

(三)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

(四)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五)政府采购;

(六)其他涉及社会公共权益和服务的招标投标事项。

第二十五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

第二十六条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对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应当将招标方案、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投标人资格预审情况、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合同文本、质疑答复、投诉处理决定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存档。

第二十七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对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中标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组织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予以公布。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项目审批部门和招标人,项目审批部门可以根据情况暂停项目执行。

第二十八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得任意增加招标审批事项,不得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投标资格审查、组织评标和确定中标人等事项的自主权,不得违规收费。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招标投标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收到举报投诉信函和申请核查信函后,必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和答复。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为举报人和投诉人保密。

第三十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包括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人员等在内的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记录和信誉评价制度,并应当及时将有关信用记录提供给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库管理。

第三十一条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省政府规章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省政府规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招标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擅自邀请招标的,招标无效,并依法予以处理;给投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中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第三十三条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公示中标结果而不公示的,或者招标人不在指定场所发布招标公告、公示中标结果的,由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投标人以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方式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导致政府投资项目合同不能全部履行的,由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3年至5年内参加政府投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在公开媒体上曝光。

第三十五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擅自增加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和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自主权的;对于举报或者投诉不及时处理,或者不为举报人保密的,由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自主权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04年2月10日起施行。

发布处室:办公室(政策法规处)

第四篇:成都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暂行办法

《成都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维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之前,住宅物业区域(含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及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含本数)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国有投资高于50%以上的非住宅物业建设单位,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第五条 在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投标人少于3个的或者住宅物业区域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经物业所在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

第六条 政府提倡住宅物业以外的其他物业区域的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

政府鼓励业主、业主大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第七条 成都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各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限制或者排斥具备投标资格的物业管理企业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第二章 招标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招标人是指依法提出招标项目,进行物业管理招标的物业建设单位、业主大会。

第十条 物业管理招标由招标人依法组织实施。业主大会决定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应授权其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履行招标人的职责具体组织招标活动。招标人可以自行组织实施招标活动,也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招标人自行组织实施招标活动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对投标人进行资格评审、组织评标的能力,包括:

(一)具有法人主体资格(业主大会作为招标人的除外);

(二)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管理、财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

(三)具有招标工作经验的人员。

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的,可从市房产管理局推荐的物业管理招标代理机构名录中选定,并查验招标代理机构具备相关资格条件的证明资料。物业管理招标代理机构名录的推荐,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在招标前完成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招标人或招标人与委托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资格、联系方式等;

(二)招标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物业名称、坐落地址、四至范围、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房屋类型、产权性质、房屋幢数、套(间)数、建筑结构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环境条件、投标报价测算所需的各类技术参数和指标、物业档案、物业总平面图、物业管理用房配置、专项维修资金建立等;

(三)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及标准;

(四)对投标人及投标书的要求,包括投标人的资质条件及投标书的格式、主要内容(包括是否要求投标书中有投标人基本情况)、份数等;

(五)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方法和标准;

(六)物业服务合同的签订说明,包括是否将投标文件作为物业服务合同的附件;

(七)招标活动方案,包括组织解释招标文件及实地考察物业的时间、开标时间、地点、方法与程序等;

(八)投标书密封要求和送达的截止时间、地点及方式;

(九)悔标的责任;

(十)其他事项说明及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他内容。招标文件的编制可参照市房产管理局制订的示范文本。

招标文件可载明投标保证金、对未中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经济补偿、中标后的履约保证金等内容。第十二条 物业管理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方式一经确定,中途不得变更。

第十三条 招标人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公共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并同时在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公众信息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网站上公告时间不应少于5个工作日。招标公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二)招标物业项目的名称、地址、使用性质、建筑面积、竣工交付使用时间等基本情况;

(三)投标资格条件、报名的地点和期限;

(四)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相关费用等。招标人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的,一般应向5个以上(最低不少于3个)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当包含前款规定的事项。

第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在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10日前,到项目所在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备案。备案时,招标人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招标人的相关资格证明文件,包括物业区域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总平面图和国土使用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复印件、业主大会决议(原件)等;

(二)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

(三)招标文件;

(四)重新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应提供原物业服务合同;

(五)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的,应提交招标代理委托合同;

(六)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他资料。备案机关对备案材料有异议的,应在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招标人提出。

第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住宅物业区域的建设单位,应向物业所在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提供《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应证明资料;投标人少于3个的,还应提供招标投标过程的书面情况说明和被邀请单位不参与投标的证明文件。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应予以核准。第十六条 采用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实行投标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载明资格预审的条件和获取资格预审文件的办法。资格预审文件一般应当包括资格预审申请书格式、申请人须知,以及需要投标人提供的企业资格文件(包括外地物业管理企业向市房产管理局备案资料)、技术装备、财务状况和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管理人员的简历与业绩等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经资格预审后,招标人应当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告知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并同时向资格预审不合格的投标人告知资格预审结果。

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过多的,招标人可从中优选不少于5家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并在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公众信息网上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第十八条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物业管理项目,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第十九条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15日前,书面通知所有的招标文件收受人;逾期通知的,投标文件送达截止期日顺延。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条 招标人根据物业管理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潜在的投标人踏勘物业项目现场。

第二十一条 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设的标底、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在确定中标人之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第二十二条 招标人设有标底的,仅作为防止串通投标、分析投标合理性的参考。第二十三条 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企业的,招标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时限完成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工作:

(一)预售新建商品房项目的,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完成;

(二)新建现售商品房项目出售的,应当在现售前30日完成;

(三)非出售的新建物业项目应当在交付使用前90日完成。

(四)重新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管理项目,一般在物业服务合同届满或解除前60日完成。第三章 投标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投标人是指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物业管理企业。投标人应当具有相应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承担招标项目的管理能力;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另有规定的,投标人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

第二十五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有疑问需要澄清的,应当书面向招标人提出。投标文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投标函;

(二)投标报价,包括物业服务费用收支预算方案;

(三)物业管理方案,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理念与目标、物业管理机构运作方法及管理制度目录、物业管理服务人员配备、物业管理服务分项标准与承诺;

(四)对招标文件所列其他内容的陈述;

(五)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向投标人出具标明签收人和签收时间的凭证,并妥善保存投标文件。在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启投标文件。

第二十七条 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送达、签收和保管。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补充或者修改的内容无效。第二十八条 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无效:

(一)送达时未密封;

(二)逾期送达;

(三)未由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

(四)未能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

(五)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

第二十九条 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三十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三十一条 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开标时,由投标人和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由招标人存档备查。

第三十二条 开标过程结束后应当立即进入评标程序。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并遵守有关评标规则。

物业管理评标专家由招标人一般在开标前3日内从市房产管理局提供的评标专家名册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并在评标过程必须公开前予以保密。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不得成为评标委员会成员。

依法应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评标委员会应由招标人代表和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业主大会作为招标人的,应依法确定其评标委员会中招标人代表人数,其评标委员会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并可按规定抽取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参加。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招标人不从依法组建的物业管理评标专家名册中抽取专家的,评标无效。物业管理评标专家名册的建立,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物业管理项目,因评标委员会依法否决不合格投标或者界定为废标后致使有效投标少于3个的,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第三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的排序确定中标人。招标人应将中标候选人在成都市房

产管理局公众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不应少于5个工作日,并在公示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确定中标人。招标人应当首先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或者招标文件规定应当提交履约保证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因前款规定的相同原因不能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三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招标人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相关法规对中标人的确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招标人为业主大会的,应将中标结果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明显位置向业主公布。

第三十五条 招标人应当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3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并应当返还其投标书。招标人应当对投标书的内容保密,不得复印、抄录。第三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原招标备案机关备案。备案资料应当包括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等。

第三十七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签订相应的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应当向物业所在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备案。第三十八条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招标人收取投标人投标保证金的,在与中标人签订相应的物业服务合同后5日内,应当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招标文件对未中标人承诺支付标书编制补偿金的,招标人应当在与中标人签订相应的物业服务合同后5日内支付。履约保证金的交存与退还,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执行。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中的住宅物业区域的建设单位,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按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招标人备案材料和事项发生变更的,应重新备案。备案材料不实的,招标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 投标人、其他利益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或者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异议投诉受理处理,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 物业管理招标过程中发生的广告代理、信息发布、文件编制、劳务、交通等相关费用由招标人支付,招标文件中约定由中标人或投标人承担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招投标活动结束后,招标人或者原物业管理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物业管理承接验收手续,移交相关物业管理资料和物业管理用房。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房产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 12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广东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广东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09〕2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以及其他有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依纪、实事求是,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

第四条

各级党委(党组)、政府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涉及信访工作的重要事项及突出问题。

第二章

信访工作责任

第五条

信访工作责任是指有关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以及在处理信访问题或事件时应承担的与工作职责相关的责任。本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应履行的工作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不完全履行工作职责,或不依照规定程序、权限、时限履行职责。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要重视做好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事先公布接待来访时间、地点;定期分析排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不稳定因素,制定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限期作出处理。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单位领导,要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处理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及突出问题。

(二)亲自阅批重要群众来信;对上级批转的重要信访事项,及时阅批并督办;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及时转交有关负责人或部门办理。

(三)对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及信访积案实行包案或挂案处理,并按规定时限办结。

(四)发生重大越级集体上访或突发事件时,要亲自到现场妥善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恶性事件。(五)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经常督促检查信访工作制度的执行和信访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做好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信访工作情况、突出问题和重要信访事项,提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二)认真办理领导批办、交办的信访工作事项,督促承办单位或包案负责人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办结并上报办理情况。

(三)发生重大越级集体上访或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并协助有关领导妥善处置,努力做好有关工作,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第九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及适用

第十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方式分为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与其他责任追究方式合并适用。

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与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合并适用。

将信访工作责任落实不力、信访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及东莞、中山市的镇,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地区,依据《广东省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实施办法》实施重点管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的责任追究:

(一)不认真贯彻执行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和上级工作部署,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健全,信访问题突出,信访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的;

(二)不按《信访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办理信访事项,或者不按规定向交办机关及信访人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办结信访事项,或者故意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工作事项,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停职检查或者引咎辞职的责任追究:(一)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没有按《信访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办结的;

(二)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有明确规定应解决而没有及时妥善解决,引发群众越级集体上访事件的;

(三)发生群众到上级领导机关集体上访后,未按规定时间、要求派出负责人到现场疏导劝返,导致信访人在上访现场滞留,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发生群众越级集体上访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群众重复越级集体上访的;

(五)对发现的集体上访苗头或者已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信访人非法聚集、游行、停工、停课、停市、阻碍交通、冲击围堵党政机关和重要场所等重大群体性事件,或发生打、砸、抢、烧等恶性事件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责令辞职或者免职的责任追究:

(一)决策失误或者工作失职,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或者对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拒不受理,导致发生信访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隐匿、篡改、销毁信访材料,或者将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转交给被检举、揭发单位和有关人员,过失或者故意泄露信访秘密,致使信访人、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其他损失的;

(三)对信访人反映的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或对发生重大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

(四)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勒索信访人钱物,或者阻碍、干扰对信访案件、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四条

有本办法第十一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干扰、阻碍或不配合组织调查的;(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害其合法权益的;

(四)拉拢、收买办理信访责任追究事项工作人员的;(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第十五条

有本办法第十一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追究责任: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二)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六条

受到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同时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依照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情况,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依据。被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在重点管理期间不得提拔任用。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使用和任职,依照中办发〔2009〕25号文第十条规定办理。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使用及任职,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责任追究程序与权限

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由党委(党组)、政府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照规定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及职责分工,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十九条

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党委(党组)、政府发现所属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有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情形,按照管理权限责成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职责分工和有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或者有关部门移交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三)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四)对在日常信访工作中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信访部门按照《信访条例》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五)党委(党组)、政府决定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事项后,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或任免机关及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各自职责具体执行。

(六)信访部门每年对各县(市、区)开展信访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按程序确定重点管理地区后,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或任免机关及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各自职责具体执行。

第二十条

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依照下列管理权限进行:(一)给予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的,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党委(党组)、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由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或任免机关执行。

(二)给予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党委(党组)、政府批准后,由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或者任免机关、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要求办理。

第二十一条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在信访责任追究工作中,应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通报交流信访责任追究工作情况。

第二十二条

党委(党组)、政府作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听取被追究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二十三条

党委(党组)、政府作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后,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按照分工权限制作《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式样附后),以书面形式送达被追究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派专人与被追究人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有关工作或需要交接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与被追究人谈话、听取其陈述申辩和送达《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

第二十五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人员的有关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机关,回复责任追究建议机关,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八条

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第二十九条

在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人员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不服党纪政纪处分提出申诉的,按照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申诉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人员拒绝执行责任追究决定或者申诉处理决定的,由责任追究决定机关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作出相应的组织处理。

第三十一条

负责办理信访责任追究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第三十二条

发案单位是指直接发生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单位,责任单位是指按照规定有权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单位。

第三十三条

对乡镇(街道)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中对国有资产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领导人员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广东省监察厅商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信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制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发〔2005〕16号)同时废止。

附件:《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文本式样

附件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

〔〕决字第号 关于对X X X同志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决定

第一部分:被追究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事实、依据、结论、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等。

第三部分:不服责任追究决定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

批准机关(盖章)年

本责任追究决定书一式()份。

一、进一步夯实基础,着力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一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信息沟通,使群众及时掌握和了解自身信访诉求的办理情况,减少和避免群众多头信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必须安排一名领导专门负责信访接访,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村(社区)的萌芽状态;二是不断提高信访事项的办理效率,进一步健全受理、交办、督办、回复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具体制度,确保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不断减少信访案件“增量”化解“存量”;三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建立滚动台帐,并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组织召开社区和部门联席会议,交办信访案件,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化解时限、明确稳定措施,并实行领导包案制。

二、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着力解决信访难题

一是不断完善部门之间与驻镇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格局,推动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难题;二是大力引导上访群众依法解决信访矛盾,切实发挥司法渠道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逐步减少群众上访;三是综合分析信访信息,努力服务领导决策,通过对信访信息的研判,掌握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社会矛盾的苗头性动向和预警信息,提出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调处力度,着力抓好事要解决

一是强化初信、初访的办理,抓好初信、初访的立案率和解决率,避免小事拖大;二是进一步做好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对重信重访案件进行全面清理,深入审核分析案情,把解决信访诉求与解决生活困难,做好思想工作和依法处理结合起来,实行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是加大解决突出问题的调处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凡诉求合理,符合政策的不打折扣,切实把信访突出问题解决在基层。

四、进一步加大稳控工作力度,着力维护重要敏感时期的信访稳定

一是抓重点稳控,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全部逐人落实稳控措施,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教育到位,对无理纠缠的稳定到位,对触犯法律的处置到位,做到24小时不失控;二是强化应急处理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到县、市、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处置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做好接访劝返工作。

五、进一步明确责任、着力抓好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各方面的责任,细化信访工作目标任务,坚持将信访工作纳入村(社区)和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对因不科学民主决策,不依法行政和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确保信访事项“件件无差错,事事有回音。”

三、加大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文明上访

当前,群众无序上访的现象增多,这既干扰了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又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不便,甚至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群众从思想上提高对合法上访的认识。《浙江省信访工作条例》已经出台,《西湖区信访工作手册》也即将印发,今年街道将组织各科室人员、社区书记、主任和社区信访干部,集中进行一次学习。

一是要各社区、科室人员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切实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各社区单位要充分挖屈各种渠道,以形式多样的载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条例》真正走进社区,家喻户晓。

二是要积极引导。对一些涉法的信访问题,要尽量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预防产生过激违法行为。

三是要依法规范群众的信访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变当前信访活动中存在的无序现象。将坚决打击违法信访行为和实事求是解决信访问题结合起来,对有理有序的信访,要尽一切努力帮助解决;对有理无序地信访,要先变无序为有序后,再认真对待,及时解决;对无理无序的信访,特别是对组织煽动闹事的人,一定要严厉打击,依法处理,切实规范群众上访秩序。

下载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江市招标投标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文章标题:乡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昌吉州《关于规范信访秩序加强依法信访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进......

    招标投标工作建议

    招标投标工作建议 一、招标文件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应结合投标工程实际,评标办法对此要求应体现,比如每项分数可根据其内容与投标工程实际的结合程度在60%~100%之间打分。......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根据中央、省委和黄冈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根据中央、省委和黄冈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009-02-09 19:34:22) 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麻发〔2009〕2号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天津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天津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1997]784号 签 发 滕绍华 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 关于印发《天津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

    电力工程设备招标投标暂行办法(最终五篇)

    电力工程设备招标投标暂行办法(国内招标投标部分) 电力工业部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电力工程设备供应市场秩序,规范竞争和交易行为,保障招标投标参加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电力......

    《重庆市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渝国土房管发〔2004〕294号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招 标 第三章 投 标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五章 附 则 附件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