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达州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达州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文件)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4〕30号文件)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达州市境内从事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单位和各级人民政府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第三条 食品安全实行政府负总责,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具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职责
(一)对本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组织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规定;
(三)建立职责明确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力量和执法装备,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和监督检测经费;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组织督查、考核和奖惩;
(五)组织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六)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和区域性质量问题的整治,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职责。
第五条 各职能部门的食品安全共同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法律和决策部署,按职责规定组织实施;
(二)定期向本级政府和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及时准确报送信息;
(三)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五)迅速报告当地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协调组织救援,减少事故危害和损失;
(六)按照职能分工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七)组织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职责。
第六条 相关职能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职责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贯彻实施国家食品行业发展政策,宏观调控全市食品行业发展,制定食品行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
市经委:负责食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食品企业的扶优扶强工作。
市财政局: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经费。
市公安局: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查处妨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案件;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的外围警戒,维护秩序和公共安全。
市教育局:指导学校卫生和学生健康工作;负责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宣传工作。
市工商局:负责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登记注册;依法对商标、广告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流通领域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管理食品市场的经营行为;负责注水肉和不挂牌销售公母猪肉的查处管理。
达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负责指导和监督生产领域食品质量治理整顿;负责食品质量检验工作,指导、监督经批准承担食品检验工作机构开展工作;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加工和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市卫生局:负责食品卫生日常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及日常监督管理;负责食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负责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负责依法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查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负责对学校、机关食堂和餐饮业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负责对3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并会同有关部门对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污染事故采取控制措施。
市商务局:负责生猪屠宰加工环节、酒类产销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启动并抓好城区牛羊定点屠宰工作;依法查处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假冒名优酒的违法行为。
市农业局: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和市场流通农产品的检测工作;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管理安全例行检查,对例行监测不合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跟踪督导。
市水产局:组织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实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负责水产品投入品和生产环境安全监管;负责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市畜牧食品局:负责畜禽及其产品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畜禽饲料、兽药及禽畜饲养环节的监管;负责动物防疫和疫病控制;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市粮食局:负责粮油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达州检验检疫局:组织实施进出口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收集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信息,组织实施相关食品卫生风险分析评估和紧急预防措施;对出入境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实施检疫和监管;负责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对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实施标签审核制度。
市食品工业协会:指导食品工业推行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组织食品工业产品质量的行业检评和食品类名牌产品的初审推荐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食品工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报道。
市委政法委:指导和协调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推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监督,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市政府法制局:组织研究、审查有关食品安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依法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监督纠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达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
第七条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领导人所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一)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负全面领导责任。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中涉及辖区范围内食品安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各级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第一责任人,对范围内食品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中涉及食品安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食品安全作出总体部署,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下级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管部门。对存在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发生多起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和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质量警示的地区,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限期整改和治理。
(四)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监管责任。
第三章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基层组织应当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职责。因不履行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法制、监察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对下级政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过错责任的调查确认,负责对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因严重失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下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调查确认;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局法制部门负责对下级政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过错责任的调查确认,负责对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调查确认。
第十条 市监察局负责对下级政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过错责任依法进行查处,负责对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因严重失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下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依法进行查处;县(市、区)监察局负责对下级政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过错责任依法进行查处,负责对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政府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措施未落实到位,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或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失察、监督不力和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进行积极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以及对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推诿扯皮,致使事故危害加重或产生其它严重后果的;
(四)不接受食品安全牵头单位统一安排参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
(五)对食品安全事故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的;
(六)索贿受贿、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八)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刁难、干扰、阻碍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九)拒绝、拖延接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组调查或者拒绝、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范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结合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食品安全责任,是指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在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公务时,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需被追究的责任。
第三条 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追究形式分为诫勉谈话、责令作出检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
第四条 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追究食品安全责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客观、公正、准确地认定过错事实,恰当地追究责任。
(二)从严治政、有错必纠原则。坚持有错必纠、有错必究,不姑息迁就任何过错责任人。
(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追究食品安全责任,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五条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食品安全工作有失职、渎职情况或者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制度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信息报送不及时的。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积极有效的开展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的;拒绝、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食品监管部门失察、监督不力或监管不到位,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严重后果的。
(四)未及时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给工作带来严重后果的。
(五)索贿受贿、包庇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行为的。
(六)对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未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在行政许可、认证、检查、处罚等行政行为中不遵守法定条件和程序,甚至失职、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
(八)有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失职行为的。
第七条对责任人需被追究的责任,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或处分。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小的,或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责令责任人书面检讨,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对责任人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是党员的,还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四)故意违法执法,徇私舞弊,严重失职的,除情节恶劣、损害和影响极其重大已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对责任人按情节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第八条对重大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责任人需追究责任的,应从重处理。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
(二)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食品安全事故。
第九条经确认需追究责任的,按以下规定确定责任人并划分责任:
(一)因徇私枉法、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需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主管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需被追究责任的行为是由主管人员批准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由于承办人员隐瞒事实,伪造证据等故意行为,导致工作错误或者上级决定改变,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四)领导不采纳相关科室及其承办人员意见,另行作出决定,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作出决定的领导承担全部责任。
(五)应当经过合议、审核、审批而未经合议、审核、审批作出行政行为,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主管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六)经集体研究、讨论作出的决定,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集体讨论人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对行政过错行为持反对意见的除外。
(七)承办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需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责任。
(八)两人以上共同发生的行为需被追究责任的,职务高的承担主要责任;职务相当的,共同承担责任。
第十条纪检监察室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协调和督办工作。对较大或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将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办理情况和行政追究结果通报上级部门。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据实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有权向上级质监部门举报当地质监部门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举报的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查处,或者对不履行、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纪检监察室依照有关规定对各单位、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情况实施监督。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
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镇江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镇江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有效防范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妥善处置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单位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市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段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协调全市食品安全工作。
(二)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含镇江新区管委会,下同)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财政预算和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本地区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制,落实监管部门责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职能,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并按要求上报,积极配合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对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追究。
(四)从事食品安全监管、检验、企业认证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
(五)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落实食品安全措施,及时消除制售食品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履行法定义务。
(六)各类学校、建筑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所开办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性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增强食堂管理者和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规范管理和操作过程,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当边报告、边调查、边处置,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危害后果。并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遵循预防为主、实事求是、依法科学、及时准确、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实行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失职、渎职或者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及其他法律责任。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部门举报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监察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或对不履行、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及时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章 事故分级
第六条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发生场所,结合本市实际,将食品安全事故划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且影响范围跨2个以上辖市区的;
2.造成3例及3例以上死亡的;
3.源头在本市,在全国造成不良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造成伤害人数100人及100人以上的,学校50人及50人以上的;
2.造成3例以下死亡的;
3.源头在我市,在全省造成不良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造成伤害人数30人及3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2.出现危重病例的;
3.源头在辖市(区),在本市造成不良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造成伤害人数30人以下,未出现危重病例的;
2.源头在辖市(区),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上述分级标准中所列各项为并列关系,符合其中一项即可认定相应类别和级别。
国家对食品安全事故划分等级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本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的组织协调下,分工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行为,提出职责范围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是:
(一)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通报和公布;负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救治;组织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采取卫生检验鉴定,指导事故单位进行消毒,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二)农业部门:负责发生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和其它涉及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三)质监部门:负责发生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其它涉及食品生产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四)工商部门:负责发生在食品流通环节和其它涉及食品流通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和其他涉及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六)农业和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确定的职能分工,负责发生在生猪屠宰环节和其他涉及生猪屠宰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七)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发生在食品进出口环节和其它涉及食品进出口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八)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发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过程中,应当依法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依据鉴定结果对污染食品或者可疑食品进行处理。
第八条 监察部门根据需要可全程参加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依法开展行政监察工作,对食品安全事故涉及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关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调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事故调查处理中,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依法进行行政监察。
第九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加强事故发生地区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案件。
第十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协助、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提出有关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本地区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超出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者负有职责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上一级政府或上一级有管辖权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 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市食安办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物安全事故报告分为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阶段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第十三条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由辖市、区人民政府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分工调查处理,查处情况报市食安办;重大及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和Ⅰ级)由市卫生部门会同本级政府其他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查处理,调查处理情况应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将调查处理情况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市卫生部门在接到重大以及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并立即会同本级政府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和监察、公安机关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事故调查处理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清洗消毒。
(三)发布消费警示,告知消费者停止购买或者食用不安全食品。
(四)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卫生处理。
(五)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监督销毁。
(六)制定调查工作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检测、诊断和鉴定结果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并进行落实。
(八)判定事故单位的责任,对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情况进行调查。
(九)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十)完成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后,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本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责任全面负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责任全面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和分管其他业务的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对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十六条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对所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最终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或者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和其他损害,消费者能够提供所购产品销售发票或购物凭证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该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该依法先行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在规定的幅度内从重处罚;其中,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事权和责任划分,由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
(三)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四)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或者毁灭有关证据的及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第十八条 对发生Ⅰ级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工作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单处或并处下列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存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所列违法情形之一的,并处货值金额八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存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所列违法情形之一的,并处货值金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四)吊销许可证。
(五)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五年内聘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十九条 对发生Ⅱ级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工作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单处或并处下列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存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所列违法情形之一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存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所列违法情形之一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四)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五)停产停业进行整改之后,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准予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六)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五年内聘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二十条 辖市、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其管辖区域发生重大及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监察部门或者任免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谎报、瞒报事故情况或者干扰事故的调查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对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另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三渠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
各村委会、驻镇各企事业单位:
三渠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促进各村、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职责,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严格按规定追究企业及相关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全面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切实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工作职责
(一)各村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本村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
2、组织贯彻国家和上级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3、建立职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量和执法装备建设,制定相关规定,完善监管手段,保障必要的食品安全工作和监测经费的落实;
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村委会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5、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加大对食品行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6、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听取有关汇报,对食品安全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7、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制定和发布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安排部署对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8、制定本地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求援预案并组织实施,积极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求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责任。
(二)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职责
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部署;
2、定期向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主动向各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3、根据职责分工对本系统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工作意见、安排部署,并组织实施;
4、职责分工依法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整改,排查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5、根据职责分工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6、根据职责分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及食品安全科普工作;
7、及时报告当地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积极参与应急处理和求援工作;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三)有关人员主要职责
1、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村级主要领导是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责任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任,政府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
2、食品安全监管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分管工作中涉及食品安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村、镇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系统内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纵向采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办法,把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到位;横向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的要求,划定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向市场提供合格产品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要增强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严格依法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加工经营食品的安全性。
1、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有关操作规程,加强技术改造和硬件建设,依法从事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与风险;
4、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5、加强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监督,推进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三、总结检查
各村民委员会和各有关职能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对本辖区、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报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结合每年的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考核情况,对各乡村、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或抽查,并将检查或抽查情况报镇人民政府。检查的内容主要有6项:
(一)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制度建立等方面工作实施情况;
(三)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
(四)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
(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六)镇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内容。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督促各村和有关单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的总结工作,并加强检查。
四、责任追究
(一)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明确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发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
2、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未按规定和程序履行,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3、未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致使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食品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消费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或事故的;
4、未按职责分工组织对辖区内存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的企业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的日常检查,未依法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导致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5、发生严重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问题,在全镇、全县造成恶劣影响的;
6、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事故情况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7、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危害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的;
8、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听从统一指挥或行动迟缓,不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事故求援和调查处理的;
9、出于地区、部门利益阻碍干涉食品安全案件或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拒绝、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10、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处不力的,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11、其他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二)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当地生产经营企业责任人,从事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由于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或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该业主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和集体伙食单位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落实,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2、食品经营环节销售假劣食品或“三无”食品,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3、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4、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三)行政责任追究,各村、镇直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实施。
(四)各村及镇直各有关部门在追究责任人责任时,应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得分:
1、情节轻微、损害或影响较小或尚未造成后果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2、情节轻微、损害或影响较大的,责令责任人书面检讨,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3、情节严重、损害或影响重大的,对责任人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4、故意违法执法、徇私舞弊、严重失职的,除情节恶劣、损害和影响极其重大,已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对责任人按情节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5、对重大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责任人需追究责任的,应从重处理;
(五)经调查确需追究责任的,按以下原则确定责任人并划分责任:
1、因徇私枉法、超越或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需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主管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2、被追究责任的行为是由主管人员批准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3、由于承办人员隐瞒事实、伪造证据等故意行为,导致工作失误或上级错误决策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4、领导不采纳相关科室及其承办人员的正确意见,做出错误决定被追究责任的,由作出决定的领导承担全部责任;
5、应当经过合议,审核、审批而未经合议、审核、审批作出行政行为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主管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6、经集体研究、讨论做出的决定被追究责任的,由集体讨论人共同承担责任;
7、承办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直接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责任;
8、两人以上共同发生的行为被追究责任的,职务高的承担主要责任;职务相当的,共同承担责任。
五、追究办法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督部门参与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督查督办。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经调查认定为责任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追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刑事责任。
六、食品安全督察制度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对以上所设的各村、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督察。每年对各村、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4次督察,若所设的村、部门及个人不按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开展工作,将严格按照有关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执行。
第五篇:三渠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
各村委会、驻镇各企事业单位: 三渠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促进各村、各有关 部门和相关企业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为确保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结合有关文件精神,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党的十六大、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 议和省、市、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 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 全责任体系,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 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职责,查清事实, 分清责任,严格按规定追究企业及相关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 及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 任,全面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切实保障全镇人民 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工作职责(一各村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本村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对本辖区内的食 品安全负总责;
2、组织贯彻国家和上级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 规、规章和政策;
3、建立职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量 和执法装备建设,制定相关规定,完善监管手段,保障必要 的食品安全工作和监测经费的落实;
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村委 会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5、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明确产业 发展导向,加大对食品行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6、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 作,听取有关汇报,对食品安全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7、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制定和发布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安排部署对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 长效机制;
8、制定本地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求援预案并组 织实施,积极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求援工 作,维护社会稳定;
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责任。(二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职责
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 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部署;
2、定期向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食品安全监管工 作情况,主动向各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3、根据职责分工对本系统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工作意见、安排部署,并组织实施;
4、职责分工依法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整改, 排查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5、根据职责分工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 行为,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6、根据职责分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食 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及食品安全科普工作;
7、及时报告当地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积极参与 应急处理和求援工作;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三有关人员主要职责
1、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村级主要领导是本地区食品 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责任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 责任,政府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
2、食品安全监管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本 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食品安 全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分管工作中涉及食品安 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村、镇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系统内部监管责任 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纵向 采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办法,把监管责任层层 落实到位;横向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的 要求,划定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向市场 提供合格产品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 一责任人。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食品 安全负首要责任,要增强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严格依法组 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加工经营 食品的安全性。
1、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各项 规章制度;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有关操作规程,加 强技术改造和硬件建设,依法从事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及时消除食 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与风险;
4、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 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5、加强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监督,推进企业食品安全监 管员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三、总结检查
各村民委员会和各有关职能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对本辖区、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报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结合每年的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考核情况,对各乡村、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或抽查,并将检查或抽查情况报镇人民政府。检查的内容主要有6项:(一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制度建立等方面工作实施情况;(三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四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落实情况;(六镇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内容。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督促各村和有关单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的总结工作,并加强检查。
四、责任追究
(一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明确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发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
2、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未按规定和程序履行,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3、未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致使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食品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消费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或事故的;
4、未按职责分工组织对辖区内存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的企业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的日常检查,未依法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导致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5、发生严重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问题,在全镇、全县造成恶劣影响的;
6、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事故情况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7、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危害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的;
8、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听从统一指挥或行动迟缓,不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事故求援和调查处理的;
9、出于地区、部门利益阻碍干涉食品安全案件或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拒绝、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10、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处不力的,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11、其他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二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当地生产经营企业责任人,从事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由于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或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该业主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和集体伙食单位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落实,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2、食品经营环节销售假劣食品或“三无”食品,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3、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4、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三行政责任追究,各村、镇直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实施。
(四各村及镇直各有关部门在追究责任人责任时,应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得分:
1、情节轻微、损害或影响较小或尚未造成后果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2、情节轻微、损害或影响较大的,责令责任人书面检讨,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3、情节严重、损害或影响重大的,对责任人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4、故意违法执法、徇私舞弊、严重失职的,除情节恶劣、损害和影响极其重大,已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对责任人按情节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5、对重大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责任人需追究责任的,应从重处理;(五经调查确需追究责任的,按以下原则确定责任人并划分责任:
1、因徇私枉法、超越或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需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主管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2、被追究责任的行为是由主管人员批准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3、由于承办人员隐瞒事实、伪造证据等故意行为,导致工作失误或上级错误决策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4、领导不采纳相关科室及其承办人员的正确意见,做出错误决定被追究责任的,由作出决定的领导承担全部责任;
5、应当经过合议,审核、审批而未经合议、审核、审批作出行政行为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主管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6、经集体研究、讨论做出的决定被追究责任的,由集体 讨论人共同承担责任;
7、承办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直接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被追究 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责任;
8、两人以上共同发生的行为被追究责任的,职务高的承 担主要责任;职务相当的,共同承担责任。
五、追究办法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 督部门参与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督查督办。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食品 安全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经调查认定为责任事故的,按有 关规定追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及其 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刑事责任。
六、食品安全督察制度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对以上所设的各村、各部门和有关 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督察。每年对各村、各部门食 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 4 次督察,若所设的村、部门及个 人不按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开展工作,将严格按照有关责任追 究制度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