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时间:2019-05-15 01: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第一篇: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臵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臵、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 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新生儿查对制度

1、给新生儿注射、用药时,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需查新生儿床头卡、胸牌、手腕标识(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三处核对无误后方可实施操作。

2、新生儿沐浴回病房时,须核对母亲床头卡、胸牌、手腕标识上的床号、母亲姓名。母婴核对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

3、在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更衣时或母婴出院更衣时,需核对新生儿床头卡、胸牌中的母亲床号与姓名、新生儿性别与手腕标识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方可出院。

4、新生儿按摩前后均需核对床头卡,胸牌、手腕标识,三处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

1、当班护士接到接诊患儿通知,做好相关物品及抢救治疗准备。

2、患儿转至我室立即与转诊护士进行患儿病情交接。报告值班医生。

3、根据病情予以正确的护理评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4、认真查看出生记录,询问转诊护士患儿出生抢救治疗情况。

5、询问患儿两苗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牌(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婴儿手圈、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7、做好接诊交接登记,确认无误与转诊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8、为患儿做好各项入院处臵,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与治疗。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流程

通知接诊→做好相关治疗准备→接诊患儿→判断病情→通知医生→评估患儿→采取护理措施→查看出生记录→询问出生情况与治疗、疫苗接种事项→核对患儿手圈、胸牌与记录→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做好入院处臵与治疗

第二篇: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助产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助产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助产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

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助产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

第三篇: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

新生儿病房与产房管理

(一)新生儿病房

1、建筑布局及设施

(1)应远离传染源和噪声,设置在医院清洁的环境中,宜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产房。

(2)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布局合理,工作区域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

(3)非限制区包括接待区、工作人员更衣沐浴室、值班室、污物间;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陪奶室;限制区包括新生儿普通病房、隔离病房、洗澡间。各区之间有缓冲区域,有门隔开,标识明显。

(4)应空气流通,光线好且阳光充足,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2,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室内墙壁和天花板无裂痕,地面防滑,便于清洁和消毒。

(5)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m2,创于床之间不小于1m。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6)应当配置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7)应当配置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接触式。

2、人员配置

(1)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2)医生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3)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担任。

(4)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和新生儿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 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当。

(6)科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7)患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开放性或引流的皮肤病变、疱疹病毒感染及其他不明原因的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不适合在新生儿病房工作,应调离此岗位。

3、感染控制管理

(1)基本原则:①要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日常医疗活动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得得发生;②感染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新生儿 病室,开展有效地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的手;③发现有感染高位因素的新生儿,要及时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避免造成其他新生儿感染;④对患者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做标识;⑤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⑥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数,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2)人员管理:①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进入治疗室及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②医务人员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③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④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⑤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3)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管理:①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③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滑瓶、吸痰瓶应当每天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④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天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1次,用后终末消毒;⑤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⑥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洗与消毒;⑦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⑧对于特殊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4)环境及物品管理:①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天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②每天湿式擦拭新生儿病室内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③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④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4、沐浴室管理

(1)环境管理:①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②沐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0%—60%,每天沐浴前、沐浴后浴室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每天三氧消毒机空气1次,每次2小时;③沐浴室每天小卫生,每周大卫生。定期对沐浴室墙壁、天花板、空调等进行清洗消毒;④每月对沐浴室空气、物表、新生儿物品及干燥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工作人员要求:①定期进行体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各种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②入室前应进行手卫生,更衣,穿防水围裙或罩袍:③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物品,为每一个新生儿沐浴前后进行手消毒。

(3)沐浴用品管理:①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垫体重秤和沐浴垫),一婴一用一换;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一婴一用一换。②健康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高危新生儿沐浴,再为健康新生儿沐浴,最后为隔离新生儿或感染症状(腹泻、发热)的新生儿沐浴;③每天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防水围裙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更换拆褓台与打褓台上各种物品,并清洗擦拭台面、体重秤等。④沐浴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 毒,必要时选择蒸汽压力灭菌;新生儿衣被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⑤游泳池使用一次性浴池套,一人一用一换,游泳圈一人一用一消毒;⑥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粉扑、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消毒;⑦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二)产房

1、建筑布局

(1)严格划分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2)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

(3)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受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2、产房管理

(1)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宜与母婴室和新生儿 室邻居,相对独立。

(2)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痕、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若有血液或污染物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

(7)每天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娩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

(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3、人员管理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熟悉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卫生员能正确回答消毒液浓度计配置方法。

(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3)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天刷洗一次。

(4)换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5)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6)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4、医疗操作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2)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

(3)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助产包内备断脐专业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6)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一次排列,专柜放置。

(7)无菌包、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开启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每台一套,4—8小时更换1次。

(8)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9)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须灭菌。

(10)碘伏、乙醇容器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

(11)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

(12)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13)剃毛刀应使用一次性物品。

5、隔离技术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2)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服务吃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平车专用,用后消毒。(4)脏被服应有容器固定存放且不在产房清点,隔离病人被单、衣物分开处置。

6、其他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熟悉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卫生员能正确回答消毒液浓度及配制方法。

[附]国家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节选)(卫医政发[2009]23号,2009年12月25日发布施行)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第十四条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 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第十五条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第十六条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第十七条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 科室管理

第十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第二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二十一条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第二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第二十四条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第二十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第二十七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八条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 文书。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第三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第四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三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第三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三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第三十四条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第三十五条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五)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六)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七)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 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十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第三十七条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第三十八条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第三十九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第四十条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四篇: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科与手术室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1、急诊科对需要直接送手术室的手术病人,应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及手术相应科室做好准备,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注意要点,以便手术室及科室做好相对应的准备。

2、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麻醉师并做好抢救及手术的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

3、转出前,急诊科值班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协助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并收集好结果,并按要求完善护理记录。

4、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选派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5、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好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并由医生或急诊科护士简单口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等,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6、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病人伤情复杂需多科室会诊抢救时,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手术室抢救病人

(二)急诊与手术室转接流程:

紧急手术患者→急诊科电话通知手术室→简单介绍病情→同时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急诊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和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入手术室→严格交接并记录→进行手术

二、急诊科与ICU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ICU转接制度

1、急诊病人进入急诊科时要根据病人病情及时遵医嘱输氧、建立静脉通道,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急诊医生告知病情及转送风险,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2、急诊护士接到病人入住ICU的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ICU护士作好迎接新病人的准备,并告知需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

3、ICU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简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准备好床单位和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呼吸机、气管插管、除颤仪等)。

4、急诊科护士应与医生一起护送病人进入ICU,并主动协助ICU护士安置好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人进入ICU时,ICU需两人同时接待病人。病人如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应一个接呼吸机,一人接心电监护仪,如果只有一人接待时,应先接呼吸机,后接心电监护仪。

6、ICU护士应认真听取急诊护士的所交内容,并认真接、查各项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签名,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ICU护士立即与值班医生一起积极抢救病人。

(二)急诊与ICU转接流程:

转入ICU患者→告知病情及转运风险→电话通知ICU→简单介绍病情→同时ICU做好抢救准备→急诊护士应与医生护送病人进入ICU→严格交接并记录→患者入ICU

三、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病房转接制度

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入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签字。一般病人的检查与入院,急诊科护士应给予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

2、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畅畅通,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作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作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4、急诊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科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

(二)急诊与病房转接流程:

转入病房患者→交待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项→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及住院科室→简单介绍病情→相关病房做好准备工作→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入病房→严格交接并记录→患者入病房

第五篇: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流程

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

1、凡新入院待产产妇住产房病房。

2、初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宫口开3cm经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时由产科责任护士护送入待产室与待产室护士交接待产。

3、待产妇在待产室待产,初产妇宫口近开全,经产妇宫口开3cm时由待产室护士送入产房与产房护士交接。

4、待产妇在产房分娩后观察2小时,无异常情况发生由产房护士送入母婴同室病区与病区内责任护士交接。

流程

初产妇宫口开3cm经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

↓(由病房护士送入)

待产室

与待产室助产士交接班

听胎心肛门检查并记录

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初产妇宫口近开全,经产妇宫口开3cm)

入分娩室

接生

分娩后观察2小时

(注意子宫收缩,胱情况、阴道出血、外阴是否血肿)

(送入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

下载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 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

    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与措施

    新生儿监护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 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病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环节转接流程

    新沂市中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环节转接流程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重症监护......

    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1、 有新生儿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1)科室有相关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配奶间管理制度、沐浴间管理制度(2)科室相关流程:新生儿......

    4212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 一、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强化危急重症病人的管理,提高对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

    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

    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诊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科与手术室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1、急诊科对需要直接送手术室的手术病人,应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及手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