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交公司公共汽车公司员工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暂行办法
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2015年6月1日XXXXXXX公司工会制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保护公司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管理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 每年全体员工进行一次体检,保证每位员工的身体健康。进行体检的员工视同正常出勤。
第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由公司工会统一带队到指定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进行体检。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体检机构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员工,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六条 根据相关资料,驾驶员岗位的职业病范畴有:
1、噪声性耳聋,2、颈椎病,3、视力疾病。必须认真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七条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工作。
第八条 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公司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工作。
第九条 公司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条 公司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公司承担。
第十一条 公司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体检机构除及时通知公司外,还应当及时告知员工本人。
第十二条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我公司实行全体员工每年检查一次,各部门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十三条 提供相应的警示标志和设备的技术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伤害说明、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防护要求、防护设施、防护标识以及应急救治措施与工具等。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停用各种职业健康防护设施、标识,因故必须拆卸、停用时须报经上级部门批准,并及时恢复。
第十五条 运营部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对公司尘毒、噪声、振动等有害作业环境定期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并督促整改,做好检测数据归档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工作时间安排合理,符合常人身体负荷。第十七条 尽最大努力根据员工工作的特点和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第十八条 保护员工心理健康,不定期进行基层了解情况。对员工生活家庭了解、关心,为员工排忧解难,让员工工作无后顾之忧。第十九条 员工不得向公司隐瞒个人身体状况(包括职业病、传染病、遗传疾病等),如有发现,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处分或开除。
第二十条 提高食堂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饮食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搞好职工食堂饮食工作,保证食品制作,营养合理,保证员工高质量用餐,维护和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第二十一条 经常利用标语、板报、广播、文件等形式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意识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职业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二条 做好对员工卫生防病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病等,要全员关注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方法。
第二十三条 加强个人卫生的宣传,搞好形象教育,是每个员工能够从我做起。为单位树立形象的同时,也做好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是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壮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23号
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体检机构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第十条 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十一条 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第十二条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第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从事放射性作业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应当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第十五条 体检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体检结果书面告知用人单位,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体检机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当及时告知劳动者本人。
第十六条 体检机构应当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将汇总材料和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十九条 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
或者造成健康损害后果的,可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二)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三)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的;
(四)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第二十三条 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
(二)不按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未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
四工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
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工区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
工区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工区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
本工区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施工现场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砼的拌制等,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二)缺氧的危害:在隧道、地下项目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机械设备,耗氧量极大,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
(三)有机溶剂的危害: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四)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五)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打夯机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六)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护措施
(一)原则
结合工区施工生产环境条件特点及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为保障劳动用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做好尘肺等职业健康危害的综合预防措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之规定制定本防治对策。
1.由工区安质部负责职业危害预防和职业健康监督的检查工作。建立健全预防监督检查制度,掌握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动态、类别、分布以及作业点的岗位作业防护情况。
2.工区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基础建设,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
3.必须向劳动用工者提供与岗位健康安全防护所需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4.依照卫生部《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定期对接触生产性粉尘、噪声、震动、有毒有害气体、电焊等作业工种进行健康监护,即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5.对检查出患有职业危害性疾病的,将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施治疗,调离原工作岗位等健康监护措施。
(二)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工区应根据施工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工区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工区对用于职工安全防护、职业病预防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3.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臵,设臵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4.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在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5.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6.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三)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的防护用品。凡有毒作业场所必须设有卫生洗浴室。
3.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4.从事防水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5.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作业时不可逆风向,必须先戴好防护面罩,辅助工须戴辅助眼镜。不可先点火后戴镜,不可从面罩旁侧视,或者掀开罩。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臵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6.进行躁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7.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8.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六、安全检查措施.1.定期检查制度.工区每月对安全工作检查一次。
定期安全大检查,由工区主管领导主持,安质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复查整改结果,写出总结报告逐级上报。
2.日常检查制度
工区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要有计划地深入工地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基层安全检查人员每天要对所管的施工作业场所、工点内的安全设备状况和生产作业进行巡查。要坚持边检查边改进,要不断改进检查的方式、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因物资、技术条件影响不能当时解决的问题,可视问题严重程度签发书面通知,限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3.重点监控制度
工区对管内工程项目要认真分析研究,针对项目难、险程度,确定重点监控的项目、工序、部位,重点监控要事先制定措施、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专项检查记录。
七、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葛洲坝集团沙坪二级水电站施工项目部制度GZBSPⅡAH2011020
葛洲坝集团沙坪二级水电站施工项目部
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健康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安全生产、劳动环境、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的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第二章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
第三条项目部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第四条 项目部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实施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维护职工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的合法权益,依靠科技进步,做好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工作。
第五条 项目部严格遵守国家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完善保障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编制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并在人员、资金、物资方面予以保证;明确劳动保护工作机构及专兼职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生产现场的检查、检测和管理,及时治理尘毒危害,消除事故隐患,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六条 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和安全卫生的规章制度,爱护并正确使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并有权向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或者检举控告。
第七条 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第八条 项目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九条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十条 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体检机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当及时告知劳动者本人。
第十一条 体检机构应当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并将汇总材料和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二条 项目部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第十三条 劳动者离开项目部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十四条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健康损害后果的,可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二)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三)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的;
(四)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
第十五条 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
(二)不按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章 劳动保护措施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试验场所及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及规程。
第十七条各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安全技术标准,其安全防护装置、附件必须有效。
第十八条在研究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时,必须同时研究和采取防护措施,经过试验,安全卫生确有保障的,才能用于生产。
第十九条 对技术转让和引进项目,必须有可靠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措施及卫生保障设施。
第二十条 危险性较大生产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和危险性作业场所,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安全监察认可证制度。
第二十一条在生产中应当避免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设备和工艺。必须采用的,应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依法加强管理,达到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
第二十二条 粉尘、高温、低温、噪声、毒物和辐射等职业危害场所和职工体力劳动强度,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和分级,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对不符合规定的必须进行治理。
第二十三条 安全卫生防护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第二十四条 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验由法定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验机构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由省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家有关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为职工配备质量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当定期进行检验,防护性能失效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六条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和特殊工种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健康检查;职业性健康检查机构的资格由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认可;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内容、对象和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治疗、疗养和定期复查,并给予职业病待遇;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应当及时调离,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条 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改善女职工的劳动保护设施,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特别繁重或者有害生理机能的工作。
第二十九条 禁止使用未满十六周岁的童工。对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职工,企业事业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及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得安排加班。
第三十条 对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必须逐项登记,限期消除。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三十一条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上报,不得瞒报、谎报。
第三十二条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
批准:
第四章附则 本规定自下发日起执行。本规定由安环部负责解释。审核:编写: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沙坪二级水电站施工项目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一日
第五篇: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227 号
《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6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乘客、经营者、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共汽车客运管理,维护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秩序,促进公共汽车客运事业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公共汽车客运规划、建设、经营、乘坐、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公安、价格、市政、工商、财政、规划、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属具有公益性的服务行业,实行优先发展方针,坚持公共利益优先、积极扶持、统筹规划、有序竞争和安全便民原则。
本市通过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支持公共汽车客运事业发展。
第五条 公共汽车客运企业(以下简称公交企业)应当按照公平竞争、安全营运、规范服务和便利乘客原则,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承担公益服务义务。
对承担公益服务义务的公交企业,由财政部门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公益性支出进行核实认定后由政府给予合理补偿。
第六条 根据合理成本和微利原则,形成公共汽车客运合理的价格机制。财政部门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公共汽车客运财务监控机制,掌握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成本和利润,合理确定公共汽车客运财政补贴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第七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扩大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范围。
第八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加强对公交企业安全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公交企业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对公交企业进行安全服务质量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本市支持公共汽车客运智能化建设,推广使用环保节能型公共汽车。
第二章 规 划
第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市民出行需要编制。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包括企业数量、站场、运行区域、线网布局等内容。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应当与道路、铁路、航空、水路、城市轨道运输等规划相协调,实现公共汽车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第十一条 主城区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主城区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市政、公安等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主城区外各区县(自治县)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由当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市政、公安等部门编制,报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的调整、修订按照上述制定程序执行。
第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计划应当根据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编制,应当包括新增车辆数量、新增和调整线路、运力配置等内容。
主城区公共汽车客运计划,由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征求主城区各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意见后编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主城区外各区县(自治县)公共汽车客运计划,由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编制,报当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公共汽车客运计划的调整、修订按照上述制定程序执行。
第十三条 编制、修订、调整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或者计划,应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采纳公众合理建议。
第三章 特许经营
第十四条 申请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以下简称线路经营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注册的客运企业法人;
(二)申请主城区线路经营权应当有自有产权的10座以上(含10座,下同)主城区班线客运或者公共汽车客运车辆500辆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申请主城区外各区县(自治县)线路经营权应当有自有产权的10座以上的班线客运或者公共汽车客运车辆30辆以上,3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
(三)有符合规定的客运驾驶员;
(四)有可行的经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
(五)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合格;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公共汽车客运市场发展需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提高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线路经营权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法注册的客运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资产证明;
(三)线路经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
(四)拟聘用的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列表;
(五)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
第十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冷、热线路搭配机制,通过拍卖、公开招标等公开方式确定线路经营权,合理配置公交线路资源。
因特殊情况不具备法定拍卖、公开招标条件的,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通过邀请招标或者协议方式确定线路经营权。
第十七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发出中标通知书或者出具确认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企业发放线路经营权证。
主城区线路经营权证由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主城区外线路经营证权证由当地区县(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
第十八条 线路经营权证包括经营期限、站点、路线、日总班次、班次间隔、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车辆数、车型等内容。
第十九条 申请公共汽车客运特许经营,应当向注册地区县(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证;
(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资产证明;
(三)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定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列表;
(四)企业的经营方案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五)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第二十条 公交企业取得线路经营权证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许可的内容办理车辆入籍手续;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其投入的车辆发放营运证。
公交企业应当在取得车辆营运证后30日内投入批准的车辆数营运。第二十一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期限为4―8年。
线路经营权期限届满60日前,公交企业可以向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延期,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延期的决定;不同意的,收回线路经营权,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城区公交企业向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主城区外各区县(自治县)公交企业向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一)暂停或者终止线路经营的;
(二)变更经营线路的;
(三)变更、设置站点的;
(四)变更车辆数量或者类型的;
(五)变更经营服务时间的。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公交企业终止线路经营,应当提前30日向原许可机构提出申请,未经原许可机构同意,不得终止经营。
主城区公交线路需要变更线路、站点及设置站点的,公交企业应当取得线路或者站点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
更新车辆的,公交企业应当向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营运手续。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征求公交企业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可以对线路路线、站点等进行调整:
(一)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或者计划调整的;
(二)道路状况影响营运安全的;
(三)交通变化或者线路优化确需调整的;
(四)线路客流量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因不可抗力致使线路无法正常营运的;
(六)其他确需调整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公共汽车客运线路新增、调整,站点变更等情况向社会公告。
公交企业应当根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公告,在线路各站点进行公示。第二十五条 公交企业合并或者分立后,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经书面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变更线路经营权证。
第二十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公共汽车客运规划调整、道路通行条件变化、公共汽车客运发展等情况,在征求公交企业意见后,置换公交企业线路经营权。
公交企业申请线路经营权置换的,应当经原许可机构同意。
第二十七条 公交企业设立分公司的,向分公司注册地区县(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发放公共汽车客运特许经营许可证(副本)。
第二十八条 公交企业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提前90日向原许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原许可机构同意终止的,收回线路经营权,办理注销手续;原许可机构不同意的,公交企业不得终止经营。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指定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企业临时接管公交企业线路:
(一)公交企业终止经营或者终止线路经营,且尚未确定新的公交企业的;
(二)公交企业服务质量低劣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且整改不合格的;
(三)公交企业不再具备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
第三十条 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站场经过有关部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二)有与业务量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有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设备、设施;
(四)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车辆发车前例检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危险品查堵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十一条 申请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一)工程、消防、规划验收合格证明;
(二)拟招聘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和专业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四)负责人的身份证明,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第三十二条 申请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向站场所在地区县(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书面提出。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颁发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许可证;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者(以下简称公交站场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提前90日向原许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原许可机构同意终止的,办理注销手续;原许可机构不同意终止的,不得终止经营。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三十四条 公交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核准的线路、路号、站点、班次、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车辆数、车型、车辆准载人数经营,不得擅自变更或者停止营运;
(二)执行国家和本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规范和标准;
(三)按照规定设置统一的营运标识和安全警示标识;
(四)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票价,使用统一印制的票证;
(五)承担法律法规和国家、市人民政府及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提供免费、优惠乘车义务;
(六)广告设置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七)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求报送相关统计数据;
(八)对驾乘人员实施安全服务质量考核;
(九)不得对驾乘人员实行经营效益考核。
第三十五条 公交企业应当履行下列客运安全工作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资金投入,确保公交客运符合规定的安全营运条件;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客运工作,及时消除客运安全事故隐患;
(五)实施从业人员安全客运教育、培训和管理;
(六)根据政府公共汽车客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企业的应急救援机制。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交企业应当服从政府统一调度,组织公共汽车进行疏运:
(一)抢险救灾;
(二)主要客运集散点运力严重不足;
(三)重大社会活动;
(四)其他各种突发事件。
政府对承担突发事件应急疏运义务的公交企业按成本予以补偿。第三十七条 线路经营权不得转让、质押,不得交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线路经营权证不得出借、出租。
禁止下列将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情形:
(一)车辆实际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管理的;
(二)车辆未纳入企业统一管理、调度的;
(三)车辆营运收益归属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不由企业直接支配的;
(四)向驾乘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收取购车款、承包费等资金的;
(五)法律责任实际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的;
(六)其他变相将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
第三十八条 公交企业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动车辆,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
第三十九条 公交企业开行包车不得影响正常公共汽车客运。第四十条 公交企业应当依法与公交从业人员建立劳动用工关系,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四十一条 公共汽车客运调度员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严格执行行车作业计划调度车辆,确保行车间隔合理;
(二)现场调度车辆,如实记录行车情况和数据;
(三)阻止存在安全隐患、车辆技术检测不合格以及车厢服务设施不合格的公共客运车辆投入经营。
第四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驾驶员和乘务员在营运服务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容整洁、礼貌待客,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二)按照核定的票价收费,出具有效车票凭证,不得拒绝或者歧视按照规定免费或者优惠乘车的乘客;
(三)报清停靠站名称;
(四)保持车容车貌整洁,维护乘车秩序;
(五)不得随意上下客、滞站揽客、中途甩客、拒载和倒客;
(六)行驶高速公路时按车辆实际座位数载客;
(七)车辆发生故障或者事故中途停驶时,组织乘客乘坐同线其他车辆;
(八)为老、弱、病、残、孕和携带婴幼儿的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
(九)空调车厢内温度高于28℃时,应当开启车辆空调设施;
(十)遵守公共汽车客运规范的其他要求。
第四十三条 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的儿童、残疾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年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和盲人按照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免费乘车。
政府对承担前款规定义务的公共汽车客运企业予以合理补偿。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乘客可以拒绝支付车费:
(一)经营车辆上未按规定标明营运收费标准的;
(二)出具不符合规定的车票或者无票经营的;
(三)使用电子乘车卡但是电子读卡机无法使用的。第四十五条 乘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危害驾驶员、乘务员人身安全或者影响车辆正常运行;
(二)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以及易污染、有碍乘客安全或者健康物品乘车;
(三)不得损坏车辆设施;
(四)不得伪造、涂改、转借票证或者使用过期票证;
(五)不得将优惠卡、免费卡转借、转让他人使用。
对违反上述规定情形之一的乘客,驾售人员可以不提供乘坐服务。第四十六条 公共汽车每年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验,审验结果载入营运证。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经营。
第四十七条 公共汽车技术状况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公交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车辆技术档案。第四十八条 公共汽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规定位置标明票价、线路站点名称和经营起止时间;
(二)在规定位置设置营运标识和安全警示标识;
(三)在规定位置张贴统一制作的中高级车标识、乘坐规则和乘客投诉电话号码;
(四)设置供老、弱、病、残、孕乘客专用座位;
(五)无人售票车辆上有符合规定的投币箱、电子读卡机、电子报站设备等服务设施,投币箱旁备有车票凭证。
公共汽车标识、设施特别是安全设施应当保持完好和正确使用。
第五章 设施管理
第四十九条 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和站场用地以划拨方式取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或者违法改变用地使用性质。
第五十条 规划、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当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公交站场布点规划和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设置公共汽车客运专用站场、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公交港湾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
第五十一条 居住区、交通枢纽、大型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应当同步规划建设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
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标准。第五十二条 公共客运线路站点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市区一般按照300―500米距离设置;
(二)同一站点的上、下行站点距离不得超过50米;
(三)站名一致。
始发站和终点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调度亭、站牌、候车亭、座椅、停车位、洗车场、简易维护保养场地等设施。
第五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的修建、使用、管理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的修建、维护标准;
(二)不得改变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和功能;
(三)站牌标明线路名称、始发站和终点站、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站点名称,并保持清晰、完好;
(四)公共汽车客运主站名应为地名、路名、街道名或者历史文化景点名;副站名可为重要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名称。
第五十四条 公交站场经营者履行下列义务:
(一)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二)公平对待使用站场的公交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公共汽车进站经营;
(三)维持站场良好秩序,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四)保持站场清洁、卫生;
(五)不得改变站场用途和功能;
(六)按价格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站务费;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管理服务职责。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公交站场经营者进行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通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具体负责公共汽车客运监督管理工作,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可将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委托给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行使。
第五十六条 对公共汽车客运服务不满意的,可以向公交企业、公交站场经营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投诉。
投诉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协助公交企业、公交站场经营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查明事实。
公交企业和公交站场经营者受理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答复投诉人。投诉人对经营者的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投诉。
被投诉人接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的投诉处理通知后,应当在3日内到指定机构接受调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受理投诉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回复投诉人。
被投诉人接到投诉处理通知后,3日内未到指定机构接受调查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公交企业和公交站场经营者对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八条 公交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撤回线路经营权:
(一)未按线路经营权证及车辆投放的要求投入营运的;
(二)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停运的;
(三)转让、质押线路经营权或者将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
(四)出借、出租线路经营权证的。
第五十九条 公交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线路经营权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撤回线路经营权,自撤回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线路经营权。
第六十条 公交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撤回公共汽车客运特许经营许可,并指定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企业临时接管:
(一)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停业、歇业的;
(二)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或者其他紧急运输任务的;
(三)安全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第六十一条 公交企业因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或者严重财产损失等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撤回公共汽车客运特许经营许可,并指定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企业临时接管。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停止经营,处3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许可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的;
(二)未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的;
(三)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证或者经营许可证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的;
(四)未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许可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站场经营的。第六十三条 非公共汽车使用公共汽车营运标识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 公交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变更营运线路、路号、站点、班次、营运时间、车型及车辆数的;
(二)提供不真实的公共汽车客运电子乘车卡数据的;
(三)不按规定从事包车经营的;
(四)公共汽车未按规定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
(五)行驶高速公路未按车辆实际座位数载客的;
(六)使用无公共汽车车辆营运证的车辆参与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的;
(七)聘用不符合规定的驾驶员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的;
(八)不按规定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票价,不使用统一印制的票证的。第六十五条 公交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设置经营车辆的服务设施、安全设施、营运标识或者安全标识的;
(二)随意上下客、滞站揽客、中途甩客、拒载和倒客的;
(三)客运车辆广告设置不符合要求的;
(四)公共汽车客运车辆卫生状况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五)不按规定承担有关免费、优惠乘车义务的。第六十六条 驾驶员和乘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予以警告,处100元以下罚款:
(一)未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从业资格证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
第六十七条 公交站场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允许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公共汽车进站经营的。第六十八条 公交站场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改变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和功能的;
(二)擅自变更站名、站牌的;
(三)擅自以未经批准的名称命名营运站点的。
第六十九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侵犯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人身、财产权利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无法定依据收费、罚款、不按规定使用罚没收据、罚款不上缴、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收入的;
(五)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汽车客运,是指公交企业利用10座以上的客运车辆,在规定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上,按照批准的线路、路号、站点、班次、时间、价格营运,为公众提供乘用服务的运输活动。
本办法所称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为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的停车场、站务用房、候车亭、站台、站牌等设施。
本办法所称公共汽车客运站场,是指供乘客上下车的,为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的枢纽站场及其配套设施。
本办法所称公共汽车客运站点,是指供乘客上下车的,为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的首末站、途中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含北部新区)。
本办法所称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包括区县(自治县)有执法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第七十一条 在符合条件的特定区域,公共汽车客运可实行区域特许经营。区域特许经营管理规定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七十二条 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根据公共汽车客运的发展需要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公共汽车客运分类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2月1日发布的《重庆市主城区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99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交通 运输 管理 办法 命令
报送:国务院。市人大常委会。
分送:市委各部门,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 位。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各人民团体。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8月4日印发 本文网址:http:// 解读《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8月14日 06时34分
市交委
按:2009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渝府令[2009]227),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经市政府网站约稿,市交委对相关热点问题予以解读。
一、出台《办法》的相关背景
公共汽车客运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共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出行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我市公共汽车客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公共汽车客运定位尚未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二是公共汽车客运规划滞后, 线网设置不尽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需要;三是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公共汽车客运市场还存在经营不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五是主城区以外的区县(自治县)公共汽车客运发展滞后。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而且影响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形象,亟需通过公共汽车客运立法加以调整和规范。
二、《办法》中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公共汽车客运的定位
公共汽车客运承担了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任务,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办法》确定公共汽车客运是具有公益性的服务行业(第四条),明确公共汽车客运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公交企业)应当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第五条),并承担公益服务义务——特殊群体的免费乘车义务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疏运义务(第五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同时基于其公益性质,明确了政府对公共汽车客运的扶持措施,一是,第四条明确通过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支持公共汽车客运事业发展;二是,第五条规定对公交企业的公益性支出给予合理补偿;三是,第四十九条确定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和站场用地以划拨方式取得。
为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公共汽车客运财政补贴政策和价格机制,《办法》第五条规定财政部门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公交企业的公益性支出核实认定后由政府给予合理补偿;同时第六条还规定财政部门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公共汽车客运财务监控机制,掌握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成本和利润。
(二)关于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的准入退出制度
为严格我市公共汽车客运准入机制,提高行业安全服务水平,《办法》对《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市道条)设立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许可和企业特许经营许可进行了补充和细化。明确了线路经营权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应当通过许可进行配置,并且严格限制了取得线路经营权的条件(第十四条):
(一)依法注册的客运企业法人;
(二)申请主城区线路经营权应当有自有产权的10座以上(含10座,下同)主城区班线客运或公共汽车客运车辆500辆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申请主城区外各区县(自治县)线路经营权应当有自有产权的10座以上的班线客运或公共汽车客运车辆30辆以上,3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
(三)有符合规定的客运驾驶员;
(四)有可行的经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
(五)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合格;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一)项要求申请线路经营权的主体必须是已取得客运经营许可的企业,结合第(二)项所述企业应自有班线客运车辆或公共汽车客运车辆的要求,即为 申请线路经营权的企业应是已取得班线客运经营许可或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许可的企业;第(二)项是取得线路经营权条件中的核心内容,分为主城区与主城区外两种情况,申请主城区线路经营权要求有主城区班线客运或公共汽车客运车辆500辆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公交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实现对公交企业的数量限制;申请主城区外线路经营权要求有班线客运或公共汽车客运车辆30辆以上,3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与大部分区县的客运企业规模和公共汽车客运市场发展要求相一致。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和主城区外区域中心城市等公共汽车客运做大做强的需求,《办法》同时授权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提高该项规定的条件。第(三)项是对公共汽车客运驾驶员的要求,根据现有法规,驾驶员应符合市道条的相关规定。在公交企业的特许经营许可方面(第十九条),鉴于市道条对许可条件已有规定,在《办法》中只是结合实际工作对申请需提供的材料予以明确。
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办法》也完善了相应的退出机制。一是撤回线路经营权的规定(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明确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情节严重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撤回线路经营权:
(一)未按线路经营权证及车辆投放的要求投入营运的;
(二)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停运的;
(三)转让、质押线路经营权或将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的;
(四)出借、出租线路经营权证的;
(五)公交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不受情节严重的限制)。二是撤回企业经营许可的几种情况(第六十条、六十一条):
(一)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停业、歇业的;
(二)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或其他紧急运输任务的;
(三)安全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
(四)公交企业因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等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前三种情况要求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撤回企业经营许可。对于第四种情况,《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作出了对事故车辆吊销客运线路牌、车辆营运证的处罚规定,《办法》予以进一步补充,对企业可撤回经营许可,以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三是建立线路经营权期限制度(第二十一条)。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期限为4—8年,这既否定了经营者的终身制意识,也增强了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同意延期的,收回线路经营权,这也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对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的调节和控制。
(三)关于公共汽车客运的管理体制
《办法》的相关条款对管理权限进行了规定。主城区外的区县,公交规划、线路许可、企业许可、车辆管理均由当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在主城区,公交线路大多涉及两个及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保证主城区公交线路的统一协调,加强对其宏观调控,《办法》明确主城区公交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编制、主城区公交线路的许可权限赋予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但为加强对企业、车辆的属地管理,《办法》同时赋予主城各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交企业许可权、车辆管理权等。
(四)关于公共汽车客运的安全保障
《办法》制定中始终贯穿了保障运输安全这一原则,从市场准入、企业经营、车辆要求、行为规范等多个环节把关,设立了严格、有效的法律制度:一是第十四条申请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将符合规定的驾驶员、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作为必备条件,从源头上严把市场准入关;二是第三十五条专条明晰了企业六个方面的安全工作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第四 十六条、四十七条和四十八条要求公共汽车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经营;公共汽车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公共汽车上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保证标识和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正确使用;四是在行为规范上,也对调度员、驾乘人员、乘客、公共汽车客运站场作出了严格要求,如第四十一条要求调度员阻止存在安全隐患、车技检测不合格车辆营运,第四十五条禁止乘客携带三危品上车等。
三、热点问题的行业规定和监管要求
(一)关于站点设置规定。《办法》第五十二条按照方便群众出行、科学合理设置的基本原则,并参照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对站点设置提出了要求:
(一)一般按照300米至500米距离设置;
(二)同一站点的上、下行站点距离不得超过50米;
(三)站名一致。同时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便利群众乘车,《办法》第二十四条设立了变更公告制度,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及时将公共汽车客运线路新增、调整,站点变更等情况向社会公告。公交企业应当根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公告,在线路各站点进行公示。
(二)关于公共汽车滞站揽客问题。滞站揽客问题一直是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顽疾”,影响了群众正常出行和城市形象,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办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公共汽车客运“不得随意上下客、滞站揽客、中途甩客、拒载和倒客”,并在第六十五条、六十六条中作出了处罚规定:违反此规定的,对公交企业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驾驶员和乘务员予以警告,可处100元罚款。从企业和驾乘人员两方面的处罚来遏制滞站揽客等违规行为,维护出行群众合法权益。
(三)关于公共汽车开启空调问题。重庆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出行群众对开启公共汽车空调设施的需求,但群众出行舒适性的要求和企业节约成本之间的矛盾常常成为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争执焦点。《办法》第四十二条从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规定“空调车厢内温度高于二十八摄氏度时,应当开启车辆空调设施”,意即高于二十八度是开启空调的最基本标准,而不是高于二十八度才能开启空调,管理部门和公交企业在制定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规范时,可以补充细化其他标准。《办法》在第六十六条对违反此规定的驾驶员和乘务员作出了“予以警告,可处100元罚款”的处罚规定。
(四)关于挂靠经营问题。经营主体将依法取得的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俗称承包挂靠经营),成为影响道路运输行业服务质量、安全、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行政许可法、市道条对此均予以明令禁止。《办法》第三十七条禁止挂靠经营,并对将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具体情形作出了明确界定:
(一)车辆实际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管理的;
(二)车辆未纳入企业统一管理、调度的;
(三)车辆营运收益归属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不由企业直接支配的;
(四)向驾乘人员或其他人员收取购车款、承包费等资金的;
(五)法律责任实际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的;
(六)其他变相将线路经营权交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的;第五十八条对该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由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撤回线路经营权”。
(五)关于对驾乘人员的考核规定。长期以来,公交企业对驾驶员和乘务员的考核以经营效益作为主要指标,驾乘人员为追逐效益最大化而时常发生随意上下客、滞站揽客、争道抢道等违规行为,导致了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劣质服务,还 成为公交安全的严重隐患。公共汽车客运的公益性要求该行业应坚持公共利益优先、有序竞争原则,故《办法》第三十四条对公交企业的经营规范中要求“对驾乘人员实施安全服务质量考核;不得对驾乘人员实行经营效益考核”。目前,行业管理部门依据《重庆市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对公交驾驶员进行考核,公交企业应参照此对驾乘人员实施安全服务质量考核。
四、该《办法》中重点关注的其他内容
(一)《办法》对免费乘车群体的规定(第四十三条):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的儿童、残疾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年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和盲人按照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免费乘车。
(二)乘客可以拒绝支付车费的情况(第四十四条): 1.经营车辆上未按规定标明营运收费标准的; 2.出具不符合规定的车票或者无票经营的;
3.使用电子乘车卡但是电子读卡机无法使用的。
(三)乘客规范(第四十五条):
1.不得危害驾驶员、乘务员人身安全或者影响车辆正常运行;
2.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以及易污染、有碍乘客安全或者健康物品乘车;
3.不得损坏车辆设施;
4.不得伪造、涂改、转借票证或使用过期票证; 5.不得将优惠卡、免费卡转借、转让他人使用。
五、相关政策查询查阅途径
公共汽车客运的相关政策可通过登陆重庆市道路运输网(www.cqyg.net)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