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经内科护理治疗非病理性伤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神经内科护理治疗非病理性伤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非病理性伤害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论述,结合我科实际治疗中的护理治疗情况,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和结论:定期开展护理安全和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技术,对涉及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及早发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关键词] 护理安全;原因;护理措施;研究;神经内科;非病理性伤害
随着近些年国家卫计委关于医改政策的深入,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出台,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2015年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医改深化的重点,尤其是在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方面,明确提出了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等举措来提高民众对于就医治疗的社会满意度。随着相关政策的宣传普及,患者及家属开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常规护理知识及医患关系的认知也在增强,这就对我们的日常护理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神经内科有其治疗专业疾病的高发年龄范围,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感知、认知、行动障碍,这部分患者从临床上来来说在入院治疗的过程中非病理性伤害较高几率的不可逆的发生。从护理安全出发,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分析并提出科室收治入院病人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警示并避免不安全因素,减少病人在住院护理治疗的过程中非病理性伤害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服务感知,确保科室和个人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有序进行。一.护理治疗安全的定义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非病理性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过程。二.神经内科护理治疗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意外受伤 1.1 摔倒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摔倒并致二次伤害的几率很高。科室收治的病人较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突发翻译能力较不敏感;神经疾病形成肢体行动障碍,具体病理性临床表现为肢体麻痹、步态不稳;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突发抽搐及晕厥;对疾病危险性认知不到位,主观的自我感觉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和陪护家属,以为自己可以自理的病人。病人穿着不适合,例如鞋底不具备防滑的;病房地面因各样原因未能保持干燥洁净、入厕时坐凳不稳,病房照明用灯光不够明亮等。1.2跌落
因为病理性表现,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常有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或因不能接受个人当前情况的心理原因产生的抵触性治疗不配合的躁动病人容易发生跌落坠床;入院的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病人以及家属陪护对临床护理治疗中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评估不足,没有及时给予护理提醒和嘱咐。1.3 高温烫伤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上常有感知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或者家属陪护的粗心不细致,病人极容易发生高温烫伤。2.走失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病人极易发生走失。3.静脉炎
神经内科治疗中所用的药物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很大,加上科室住院病人多为危重病人和老年病人,由于血管因素、年龄以及护理治疗过程中关注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身体皮肤出现红肿不适等静脉炎反应。4.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辅助性、诊断性、观察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躁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5.压疮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肢体行动能力限制,自行翻身困难,长时间一个卧位,加上营养、感知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可能性高。压疮是神经内科病人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比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长期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6.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能导致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呛咳;有些病人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擅自决定自行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三.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入院治疗前的护理安全教育和告知,确立护理安全的常态话重视。通过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及时预防、发现、并及时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为重,减少以致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置预案,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结合神经内科入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以致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3 入院接收病人初期及时并正确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危重病人的护理告知,并在科室病人收治表上注明,与此同时在病人的病床床尾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非病理性伤害。
3.3.1 创造安全的病房环境。做到病房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在醒目的位置竖立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3.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护理安全预防性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防压疮护理,告知家属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
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为重及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摔倒”,“小心高温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
3.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3.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等防咬伤物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以及医院联系电话;值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严格遵守护理治疗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3.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体位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3.3.6 加强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以及提高患者入院治疗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
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过程中非病理性伤害的发生。护理治疗过程中的非病理性伤害的原因分析对于实际临床护理治疗安全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力.健康评估.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2]余晓齐.老年护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蒋泽先.运动与健康.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4]周秀华.危急重症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吴冬梅.高血压危象的治疗进展.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7(21):7-8.[6]陈立芬,成守珍.专科护理常规.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13.[7]毕清泉.内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8]吴江.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第二篇: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
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 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2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3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医学|教育网整理,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2.4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2.5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2.7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2.10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2.11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三篇: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入预防措施
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入预防措施
【摘要】为了更好地避免风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潜在护理差错的发生,我们通过采取六项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差错发生原因防范对策
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现将我院1月~12月发生的56起
护理差错分析如下,以寻找防范差错的有效对策。
1一般资料
1月~12月,我院共发生护理差错56起,其中一般差错6起,护理缺陷50起。
2原因分析
2.1从表1可以看出
2.1.1未按规范要求操作发生16起占比例最高,主要为输液部位发生渗漏,未及时发现;无菌溶液未写开启日期时间;输液未现用现配;加药、配药后未签字;输液卡未及时收回;抽血用的注射器未及时毁型;治疗未完成,没有及时交班。
2.1.2医嘱处理错误发生12起位居第二位,主要是护士处理医嘱不够认真、或字迹潦草、不规范、迁床后床位未及时更改、护士凭习惯思维处理医嘱。
2.1.3文书书写不完整发生10起居第三位,表现为阳性体征记录不全;描述不准确。
2.1.4用药错误发生8起,主要为配错药、打错针、发错药,张冠李戴或者配错药物剂量,看错药物名称等。
2.1.5标本留取错误发生6起,表现为标本延迟采集,漏采标本、未贴标签,标本采集方法错误。
2.1.6与病人沟通不到位发生4起,表现为未将某些特殊检查前注意事项及有关康复训练知识告之病人。
2.2低年资护士较高年资护士易发生差错,聘用护士、正式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发生护理差错的例数依次减少。尤其是主管护师在用药错误、标本留取错误、与病人沟通不到位等缺陷方面能得到有效控制,与她们的经验、工作成熟度、工作责任心和稳定的性格有关。聘用护士护理差错发生率最高,与她们工作不稳定、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有关。
3防范对策
3.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要强化低年资护士职业道德,培养低年资护士严谨科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要让年轻护士明确自己肩负着法律责任,工作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自觉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等规范要求,以确保病人生命健康不受侵犯。
3.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训要求各科室针对专业科特点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安排责任护士跟医生查房,参加科室疑难、复杂、大手术病人的病例讨论,这样有利于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及预见护理差错发生的能力。
3.3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应参与指导一线护理工作,随时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经常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改进工作。
3.4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的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护士管理办法,组织专题讲座,尤其是与医疗护理有关的纠纷、事故、举证责任倒置等。使全体护理人员懂法、知法,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3.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护士长做好排班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应注意将不同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的人员适当搭配,这样有助于各层次的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6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应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保证护理记录资料成为具法律规定的证据。各科室可选一位护理文书质量监控人员,对病区护理文书起管理督促作用,对病区归档前的护理文书进行终末质量控制,纠正缺陷,以确保每份出院病历完整性和科学性。
总之,只有抓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当然在护理工作中零缺陷或许是永恒的梦想,但只要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护理差错就能降至最低,因护理差错导致的纠纷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徐勤.护理记录书写中的问题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学,,4(7):50-51.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者是由于技术水平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等,在临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
1.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
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好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5护士不严于职守 责任心不强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
1.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工程质量通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些人著书立说,出版了诸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专著。各专业杂志经常发表有关防治通病的文章,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根据本地区特点,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三)完善质量体系
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验收
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严格按规定操作
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六)加强对现场设备的验收
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
(七)严格按照混凝土规范作业
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八)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九)严格遵法律法规
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十)加强项目监理责任感
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
(十一)保证监理公正性及有效性
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
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健全的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
(二)加强技术人员从业水平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达到设计要求
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四)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构配件
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
(五)选用安全的建筑材料
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
(六)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
(七)严格遵国家法律法规
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八)严格把关施工图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
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经过实践的验证,该产品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
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在建筑涂料的选择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将含有可霉变物质的有机涂料使用在建筑物的热桥贯通处时,由于墙体的结露、潮湿提供了可霉变的环境,使涂料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了墙面发霉、长毛的现象。
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或其性能不适于某些地域特点的材料之所以会被推广应用于工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全面,只注意到这些材料某些优良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或忽略了其还存在不适于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部门在新材料推广使用前,没有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或周密论证,并针对其性能特点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从而使这种技术上尚未成熟或不适于地域特点的材料推出。结果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
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了解材料特性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2008奥运会水立方所使用的ETFE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是一种人工高强度氟聚合物,如果ETFE覆层破损,可以用别的ETFE片来补缀。当遇到火时,ETFE材料变得柔软,并且
受热收缩,自然地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并且,它的自身的不粘结的无孔的表面,非常光滑,污垢、雪和雨水都不会存积。
所以必须就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弄清使用ETFE的目的。是为了建筑物的形象,为了透明度,为了结构,或是为了节能?对于小规模的项目或住宅工程,建议不要使用ETFE材料。
(二)掌握材料应用情况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
ETFE并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材料。ETFE材料的典型用法是,将它们两层或三层“焊接”在一起,平放着运送到工地。然后使它们膨胀成面板或“垫子”。ETFE“垫子”系统被用于屋顶时,可能增大雨声。因为这些“垫子”拉紧像一面鼓。ETFE材料在室内应用,例如作为办公室的墙面,表现出另外的声学问题。ETFE材料比玻璃和木头传送更多的声音。这使它不宜用于机场附近的会议中心或会议室。相反,ETFE材料对“自含的”(self-contained)的噪声区——例如水上公园有益的。从墙壁和地面反射声音,并且通过屋顶散发出去。
(三)了解材料贮量
新材料如属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
(四)了解材料复合体
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它替代产品。
(五)对材料进行地区性试点
对新的建材产品的引进,最主要的是首先在本地区进行试点,经过验证适合于本地区使用的,方可进行大力推广。
以上是我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新材料应用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显的认识。我认为,只要下决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