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臭河涌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技术
黑臭河涌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技术
本文介绍的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一种治理河涌污染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417840A)。
专利发明者认为,黑臭河涌污染是我国城镇河网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有机污染物的排入和沉积造成河涌氧平衡体系失衡。黑臭河涌的治理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方法,一般采用截污、清淤、驳岸、调水补水等市政工程手段进行整治,但由于种种原因,截污、清淤无法彻底进行,水质净化收效甚微。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曝气增氧为主导的采用生物修复技术(Bioreme-diation)治理黑臭河涌污染的方法,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底泥生物修复和设置生物巢系统,控制和消除河涌外源和内源污染,净化河涌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消除黑臭的目的。本法无须在河道中兴建构筑物或将河涌水引出河道外处理,也无须清疏河道底泥。普遍适用于截污、清淤不彻底或一时无法截污、清淤的河涌,以及受潮汐影响流态变化复杂的河道进行原位治理。
本发明方法突出的优点是不必征地不必清淤,不产生二次污染。由于避开了征地和淤泥处置的难题,大大降低了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见效快而效果好;治理后不影响河涌排水功能和自然净化功能,是解决城镇黑臭河涌污染问题的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好办法。详细内容可参阅该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
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和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昔日作为城市景观的河涌实际成了公共排污渠。河涌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普遍现象。目前黑臭河涌污染主要采用截污、清淤、补水、调水等市政工程手段进行治理,但水质的净化未能跟上,以致一些虽经整治的河涌,水质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仍然发黑发臭污染环境,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城镇投资环境。
河涌治理方法
河涌黑臭的根本原因是进入河涌的污染物量超过环境容量。有机污染物的排入和沉积,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和底泥变为厌氧生境,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和臭味,造成河涌的黑臭。
治理河涌污染的关键在于截污、清淤和恢复河涌正常的生态平衡。截污是切断河涌外源污染,清淤是消除河涌的内源污染。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时河涌整治采取市政工程措施,截污和清淤往往不可能彻底,甚至一时无法进行;补水、调水也仅仅是稀释水体和向其他河道转移污染,因而实际水质净化收效甚微。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采取原位治理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的方法,在河道投加微生物菌剂和增加供氧,改变水体特别是底泥和底部水层的厌氧生态环境,发挥好氧微生物迅速分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消除河涌外源和内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涌正常的生态平衡,从而消除河涌的黑臭。
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技术要点 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是在河涌水域范围内进行的,可以在全河涌或河涌的某一河段进行,无须在河道中修建构筑物或将河涌水引出河道外处理,也不必清挖底泥,不产生二次污染。它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 河道曝气
在治理河段中每隔一段距离安装曝气设施,对水体进行强化曝气增氧,保持水体好氧生态环境,促进水层的交换和物流转化,有效地去除水中污染物,为恢复河涌正常生态平衡创造有利条件。
河道曝气应采用充氧效率高而环境噪声小的曝气设备。
② 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
在河段水体和主要排污口定时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宏大的初级生产力,配合曝气增氧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消减河涌纳污总量,保持水体正常生态平衡,确保治理效果。
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以工业方法生产的含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组合,细菌数高达5×109~20×109个/g,在水中迅速繁殖形成优势菌群,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吸收水中营养物质。细菌数高和价格低廉保证了微生物菌剂净化水质的作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均为天然微生物,不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产物,不含致病菌,不会带来生物安全性问题。
③ 底泥生物修复
底泥污染物严重影响上覆水体水质。针对底泥污染,在河涌全河段投放由复合微生物菌剂、增氧剂、营养剂组成的生物修复剂,直接作用于底泥,改变底泥的厌氧生态环境为好氧生态环境,激活底泥微生物的生理活性,迅速降解底泥有机污染物和去除硫化物,根本消除河涌发黑发臭。
④ 装设生物巢系统
生物巢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之一。按水域面积在河道中装设一定数量的生物巢,组成系统。我们的生物巢由比表面积巨大的聚合物编织材料制作而成,比表面积可达200~300㎡/㎡,可吸附大量的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减少流失;同时还可以为鱼虾及其他许多水生生物物种提供有利的生长繁殖环境和栖息觅食场所,促进生物多元化。通过生物链生物代谢活动,生物巢系统更好发挥水生生物对水质净化作用。如在水质改善之后进一步在河涌放养鱼类和种植水生花卉,更可以美化景观增强生态修复的效果。
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技术方法包括一整套完整的生物工程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将根据河涌污染状况、污染负荷和周围环境作出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调整。从技术层面讲,向河道水体和底泥增加供氧解决氧平衡体系失衡问题和利用好氧微生物代谢活动降解有机污染物是本法的核心;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协同发挥作用,不同于过往在河道中单独进行曝气和∕或底泥疏浚、底泥生物氧化,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主要利用扦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方法,如人湿地、生物浮岛、生态堤岸等技术方法,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可以控制,效果确定和明显。
治理时间和预期效果
治理时间一般需用3~6个月。
预期效果:水体除臭一周即可见效果,一个月内河涌臭味基本消除,水体颜色渐转绿色,溶解氧提高,水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两个月后河涌底泥逐渐由黑色变为灰黑色,然后又变为土褐色,厚度减少,矿化度提高;3~6个月整体达到消除黑臭的要求。河水比治理前COD、BOD降低 40%~50%,DO保 持2mg/L以上,底泥总有机碳下降60%~70%,水中生物多样性增加,透明度增加,水体正常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治理费用
治理费用按每公里河道计算约200万~300万元。
治理后需继续维持适度的曝气和投加微生物菌剂,以保持河涌水质稳定。后期维护费用包括运行和管理费用按每吨水计约为 0.30~0.40元。
适应范围
如前所述,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普遍适用于污染河道尤其是截污清淤不彻底或一时无法截污清淤的黑臭河涌的治理,也适用于受潮汐影响流态变化复杂污染物在河段来回摆荡的河道,以及湖泊、水库、水产养殖池等封闭和半封闭富营养水体的治理。
本法突出的优点是不必征地不必清淤,避开了征地和淤泥处置难题,大大降低了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见效快而效果好。治理过后的河涌,不影响原有防洪排洪功能和自然净化功能。实际上本法与其它河涌污染治理方法互为补充,至少在建成区域集污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将河涌受纳的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前,不失为解决黑臭河涌污染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第二篇:浅谈黑臭河道治理之生物生态修复法
浅谈黑臭河道治理之生物生态修复法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邦源环保黑臭河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值得信赖。
由于历史沿留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承载着排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大量污染源进入河道,造成黑臭河道现象,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黑臭河道治理成为了城市河道治理的重点。
南京外港河黑臭河道
黑臭河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生活污水中氮、磷、硫含量偏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形成恶臭物质,河道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好氧失衡。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猛硫化物等黑色物质,因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成为黑臭河道形成的重要原因。黑臭河道生物治理方法:
Bacto-Zyme 1011系列生物复合酶 是一系列天然有机的、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天然成分的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一种高效复合酶类净化剂。
黑臭河道生物治理机理:
生物复合酶能刺激加速微生物的反应,同时它能促进水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结合氧,增强水体复氧功能,这些简单化合物又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在有机物被降解的同时,又有利于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达到一种微生态平衡。
在大多数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土著微生物进行的自然净化过程,但该进程很慢,其原因是溶解氧(或其它电子受体)、营养盐的缺乏,而另一个限制因子是有效微生物常常生长缓慢。生物复合酶可有效地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应,激发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浮游生物和环境无害。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受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演替,使得水体中的DO得以恢复,COD、BOD5、NH3-N等污染指标迅速下降,水体的黑臭异味现象得以快速消除。
南京外港河黑臭河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前后对照
黑臭河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黑臭河道生物-生态治理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三篇:黑臭河道治理背景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
(1)响应国家《水十条》:《水十条》,提出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
(2)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防治绿藻爆发的需求:恢复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消纳下水污染负荷,才能保障河道水质达标;同时恢复水域生态系统有利于增加流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其生态功能。
(3)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需求:河道黑臭给周边居民带来极大困扰,降低了河道景观、文化等功能品质,而恢复河道水情、水美,提供亲水机会,能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市容市貌。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城市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
农村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养殖业废水、农田经流水。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底泥疏浚、底质改良、增加曝气。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浮岛、生态护岸。河道景观设计: 黑臭水体治理难点:
(1)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2)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短时间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其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保持,保证黑臭不反弹。
(3)很多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因重治理轻保持、重短期轻长效而导致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质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其中腥臭味是由微藻、放线菌、霉菌引起。
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污染源调查
点源污染:污废水直排口、合流制溢流口、管网初期雨水、非常规水源补水
面源污染:城市降雨径流、冰雪融化、畜禽养殖废水 内源污染:水体底泥、岸带沿线垃圾、水生植物状况 其他:污水厂超标废水、落叶沉降情况、潜在事故排放 环境条件调查:
(1)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情况等。
(2)水文条件:水体的位置、边界范围、面积及水位、流速及流量、周边水系连通情况等。
(3)水体岸线硬化状况:硬化岸线和河湖床的面积、硬化厚度、硬化类型等。(4)其他:黑臭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百姓投诉情况、影响居民人数等。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黑臭水体治理可分为: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
应急治理阶段:对于黑臭现象严重的水体,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通过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通过絮凝剂、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通过底泥清淤将大量污染物迁移出水体,通过地表水或再生水补充,使污染物质快速迁移、稀释,以短期内消除黑臭。(是不得已而为一的措施,没有办法的办法)
水质改善阶段:进过应急处理措施,黑臭现象缓解之后,需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采取工程措施净化水质,恢复水体景观功能。人工曝气充氧可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滞留型水体、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磷控制 剂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通过植物塘、生态岛等,利用水生植物是净化功能改善水质。
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治理后,可能会面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消除黑臭后的水体,仍然是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容易暴发,最终导致黑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控。
在水体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强水体周边的生活垃圾控制管理,严禁生活垃圾直接入水体。同时,要定期清淤疏浚,防止底泥上浮加重水体污染,造成水体再度黑臭。
第四篇: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XX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巩固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特制定《XX镇XX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着力解决农村污水直排、面源污染严重、河道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全力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让农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黑臭水体现状情况
XX河位于XX镇XX村镇工业集中区,全长2000米,黑臭程度轻度,是XX村农田排涝河,黑臭水体对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人口近千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XX河东连利东河、西连利农河,长期没有疏浚,且位于工业集中区,靠近畜禽养殖场,存在污染风险。
四、整治目标及整治标准
到2020年底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整治标准:
1、村民满意度〉80%(治理效果村民评议不低于30份);
2、水体无异味,颜色无异常;
3、水体无排污口或排污管道;
4、水体底部无明显黑臭淤泥;
5、河道管理规范,有管护公示牌,标明河道名称、管护责任人、监督电话等,纳入农村河道长效管护。
五、主要整治措施
1、全面控源截污。
(1)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进入招投标环节,加快河道周边的污水管网建设,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加强河道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入河治理。项目地点:污水处理厂位于XX镇工业集中区内,荣欣达路南侧,振兴路东侧;主要建设内容:XX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500吨/天,包括但不限于厂内建筑、结构、电气、自控、设备、绿化、道路、厂外雨污水管网及排污口建设;建设工期:十个月。
(2)目前已经改造河道周边旱厕、户厕21座,实现村庄周边居民户厕无害化改造。
(3)规范畜禽养殖整治,杜绝养殖粪污直排河道。靠近XX河有一养鸡场,是镇招商引资企业,该养鸡场已新建了畜禽粪污发酵池,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变成干的有机肥料进行再利用。
2、加强疏浚活水。按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优先开展黑臭河道治理。通过疏浚河道、清淤整治、制定水系联通、活水方案,我镇河道疏浚已经完成。共疏浚河道长2000米,土方1.38万立方。
3、开展生态修复。凡开展疏浚整治的河道均要配套绿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大力推广生态护坡建设,提高水体的生态修复和生态自净能力。我镇计划栽种绿化树400棵,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4、建立长效机制。将农村河道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制定长效管护方案,落实专人管护。XX河属村级河道,由XX村进行长效管护,管护责任人:XX。
六、投资估算
1、长效管护每年需投入0.2万元由XX村实施长效管护,落实专人管护。
2、计划新建污水处理厂需投入1160万元由镇财政支出。
3、河道周边的旱厕、户厕改造需投入2.1万元。
4、河道疏浚需投入3万元。
5、对黑臭水体进行水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护岸2000平方米绿化种植需投入2万元。
6、加强规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长期治理每年需投入1.5万元。
七、进度安排
一季度:2月25日前完成“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编制并行文报水务局;3月份做好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保证工程全面开工。
二季度:基本完成河道疏浚工程,完成整治工程量60%以上,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季度: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进入扫尾攻坚阶段。
四季度: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10月份申请通过县级验收。
第五篇: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
XX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切实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对辖区农村所有河道的黑臭水体、村庄内及周边坑塘、沟渠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方式,对存在黑臭水体的河道、坑塘、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封堵非法排污口,2021年12月底前,辖区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现水体无异味、水质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控源截污。
1.采用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对排入农村黑臭水体的生活污水进行管控处理。对可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应截污分流引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对需要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要科学合理筛选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进行综合治理。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满足农业用水、用肥要求。对不能利用的,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2.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按照“规范一批、治理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引导企业适度集中进入工业园区,对污染实行集中治理,依法依规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高耗水、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加大农业农村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排污。(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3.对农村黑臭水体区域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污染进行管控。推广实行畜禽养殖场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畜禽粪污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进行专业化处置,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支持散养密集区实现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培养壮大畜禽粪污治理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形成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在黑臭水体及周边水域,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技术措施,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和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先考虑通过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实现畜禽粪污腐熟后作为肥料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要经过处理做到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高效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4.因地制宜利用生态沟渠、自然水塘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积蓄与再利用等设施,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有效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净化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区水利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二)清淤疏浚。
5.对农村黑臭水体区域水质和底泥状况开展综合评估。合理制定清淤疏浚方案后组织实施,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深度;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清淤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不黑臭”的指标要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的水体,应妥善对清淤底泥进行处理。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鼓励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严禁随意堆放,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推进水体水系联通联控联调,打通断头河(渠),拆除未批先建的拦河坝,将具备条件的农村渠道、河道、池塘等水体联通贯通,引入活水,建立水体内部水循环系统。(区水利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三)环境保洁。
6.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对农村黑臭水体周边及沿岸垃圾进行清理清捞,防止因垃圾乱堆乱放导致周边及下游水体污染。在彻底清理沿岸垃圾的基础上,建立垃圾定期清捞清理的维护机制,防止因垃圾乱堆乱放导致周边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区城管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1年7月20日—8月1日):依据全市实施方案对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结合黑臭水体成因和各自实际,细化分解整治任务。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8月1日—11月30日):按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镇(街道)通力合作,全面抓好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1年11月30日—12月31日):
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后,在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及时申请市级验收销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统筹推进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推进,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负责具体推进,区级各相关部门镇办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治理工作稳步推进。(二)优化审批流程。
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支持和推进力度,在科学决策论证和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的同时,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立项、环评审批提供绿色通道。(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经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深化“以奖促治”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改后补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合理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资金投入。(四)严格监督考核。
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开展考核评估。对存在问题较多或推进不力的,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提请区政府督查室进行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