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7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试题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网络世界”,若有人故意制造计算机病毒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得崩溃等。这说明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中:()
A.交往关系极为简单的特点 B.活动结果密切相关的特点 C.活动范围相对有限的特点 D.公共秩序难以形成的特点
2、公共生活的鲜明特点是:()
A.透明性 B.开放性和透明性 C.开放性 D.间接性
3、现代社会,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体育健身、网上冲浪等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主体的多元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体系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公共秩序也有了新的领域,下面()最能体现时代特征。A.工作秩序 B.教学秩序 C.交通秩序 D.网络秩序
5、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D.交往时间的延续性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A.团结友善 B.见义勇为 C.保护环境 D.诚实守信
7、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亲敬。这是社会公德中()的要求。
A.遵纪守法 B.保护环境 C.诚实守信 D.文明礼貌
8、()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9、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这是社会公德中()的要求。A.保护环境 B.遵纪守法 C.爱护公物 D.助人为乐
10、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务。这是()的要求。
A.爱护公物 B.助人为乐 C.文明礼貌 D.保护环境
11、在约束人们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规则是()。A.社会公德 B.风俗习惯 C.宗教信仰 D.法律规范
12、法律规范通过(),强制人们遵守生活公共生活准则。
A.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B.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C.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 D.告知人们某种行为的法律后果
13、(),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A.社会公德 B.自身价值 C.价值目标 D.职业道德
14、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待服务对象不能有亲疏、贵贱之分,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这是职业道德中()A.助人为乐的要求 B.爱国守法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尊老爱幼的要求
15、(),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16、(),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17、(),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18、(),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19、在职业活动中提倡(),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A.服务群众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诚实守信
20、()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的精神。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21、国家干部遵纪守法,不欺上瞒下、以权谋私;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应有智力差异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尊重顾客的平等权利,热情服务,不以貌待客,欺叟骗童。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生态道德的要求
22、()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A.爱情 B.结婚 C.恋爱 D.同居
23、()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A.恋爱 B.婚姻 C.结婚 D.离婚
24、()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A.结婚宴席 B.结婚照片 C.结婚登记 D.夫妻生活
25、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规定的。
A.宪法 B.民法 C.婚姻法 D.继承法
26、以下情况在中国能够结婚的是()。
A.某女与其表兄 B.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的某男与其女友 C.两位男性同性恋者 D.年龄未满18周岁的周某与吴某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即()。A.男不得早于25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B.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女不得早于20周岁,男不得早于18周岁 D.男、女均不得早于22周岁
28、陶行知先生说:“爱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这体现了爱情的()。
A.生物本能性 B.专一排他性 C.平等互爱性 D.强烈持久性
2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认识到:“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强调:“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他们的意思是说,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个人的相貌和气度 B.人的纵欲目的和生理要求 C.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势 D.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
30、()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A个人品德 B理想信念 C爱国思想 D 职业道德
31、人类的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领域。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 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32、()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33、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是()。A.过马路闯红灯
B.排队加塞
C.夫妻在家打架 D.不爱护公物
34、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的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为了保障互联网的正常运行,2000年12月28日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
A.《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B.《互联网安全法》
C.《互联网安全基本规范》 D.《关于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规定》
35、()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A.《道路交通安全法》 B.《集会游行示威法》 C.《环境保护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36、下列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是()。A.深圳抗议日本篡改教科书的游行活动 B.在广州举行的大型文娱表演活动 C.穆斯林为庆祝节日举行的斋戒活动 D.端午节在增江上举行的赛龙舟活动
3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A.办事公道 B.诚实守信 C.爱岗敬业 D.服务群众
38、《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意味着非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健康公民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公务员,这体现了《劳动法》的()。
A.平等就业权 B.选择职业权 C.休息休假权 D.享受福利权
39、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节、仲裁、提起诉讼。其中,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10日 B.15日 C.20日 D.25日
40、《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以()形式订立。A.书面 B.口头约定 C.电文 D.其他形式
41、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是属于()。
A.误把友谊当爱情 B.错置爱情的地位 C.片面、功利化的对待爱情 D.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42、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未获审查通过。其原因可能是()。A.女方刚满20周岁 B.男方刚满21周岁
C.女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 D.男方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
43、婚姻家庭的(),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道德属性 D.法律属性
44、尚未离婚的张先生和未婚的李女士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婚姻登记机关拒绝受理他们的申请,其理由是张先生和李女士不具备结婚必备条件之()。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C.必须符合“门当户对”的要求 D.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45、王某在离婚诉讼中,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不久,王某与妻子离婚。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这些遗产()。A.由双方协商确定所有权归属
B.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C.属于王某妻子的个人财产 D.属于王某的个人财产
46、我国现行婚姻法禁止结婚的是()。A、六代之内旁系血亲 B、五代之内旁系血亲 C、四代之内旁系血亲 D、三代之内旁系血亲
47、我国诉讼离婚中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是()。A、夫妻感情不和 B、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C、夫妻感情基础丧失 D、对子女和财产已妥善处理
48、魏宏与赵兰2002年10月结婚,2008年11月双方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配上发生争议。请判断,下列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A、魏宏婚前用复员费购买的婚后共同使用的一套组合家具 B、赵兰婚前继承婚后共同使用和管理的三间房屋 C、2002年年初魏宏的朋友赠与他的一部摄像机 D、赵兰婚后创作的多集电视连续剧的稿费
49、网络生活中要求人们形成道德自律是因为网络生活的()。A、信息广泛性 B、方便快捷 C、虚拟性 D、覆盖面广
50、在公共生活领域中,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通约束力的最权威的规则是()。
A、职业道德规范 B、法律 C、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D、宗教戒律
二、多项选择题(30题)
1、公共生活的特点有()。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人际关系的功利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生活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3、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是()。A.风俗 B.道德 C.纪律 D.法律
4、公共秩序主要包括:()
A.教学秩序 B.营业秩序 C.娱乐秩序 D.工作秩序
5、社会公德的内容有()
A.遵纪守法 B.保护环境 C.文明礼貌 D.爱护公物 E.助人为乐
6、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
7、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精神 E.人与物质
8、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B.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C.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D.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E.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
9、属于社会公德的行为有()。A.资助希望工程 B.参加志愿者活动
C.百城万店无假货 D.保护母亲河 E.不乱穿马路
10、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1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下列表现属于爱岗敬业的有()。A.在本职工作中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
B.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心情愉快、乐观向上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
C.为求得未来自己理想的职业,利用现有的职业劳动时间全力为求新职做准备 D.不情愿地成为了现有职业的劳动者,在没有调换工作之前,仍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业责任
E.把自己看成现职工作单位的一分子,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尽心尽力地去工作
12、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这表明()。A.恋爱双方的交往应当文明端庄,持之以度 B.真正的爱是远离疯狂和近于淫荡的东西的 C.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爱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属性把人的一切自然属性排除在外
13、爱情是男女双方给予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和相互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下列选项中,真正属于爱情的有()。A.单相思、一厢情愿 B.相濡以沫,终身对爱侣承担责任 C.爱恋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D.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E三角恋爱、多角恋爱、婚外情、14、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A.尊老爱幼 B.夫妻和睦 C.勤俭持家 D.邻里团结
15、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呕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 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伺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E.某儿媳每逢周未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16、《婚姻法》规定: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重婚的 B.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C.实施家庭暴力的 D.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E.不能生育的
17、个人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的内在统一。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有()。
A学思并重 B省察克己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E知行统一
19、继承的方式主要有()。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20、下列属于正确的恋爱观的有()。A.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B.恋爱双方要尊重彼此人格平等,文明相爱
C.一进校门,就赶紧找对象,不然都是别人挑剩的了。D.学业第一,爱情第二,合理安排时间,营造能促进学业的爱情生活。
21、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22、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即()的就业方针。
A.劳动者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企业帮助就业
23、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恋爱中的道德规范有()。A、尊重人格平等 B、自觉承担责任 C、文明相亲相爱 D、误把友谊当爱情
24、如果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下列()情形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A.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B.结婚的女方年龄为21岁
C.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 D.结婚的男方年龄为21岁
25、申请协议离婚的条件主要有()。A.男女双方自愿离婚
B.对子女抚养教育和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 C.一方要求离婚,一方不同意离婚 D.对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未达成协议
26、大学生加强法律修养,重在增强法律思维,做到()。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法理 D.讲程序
27、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有()。A、道德B、风俗C、法律D、纪律
28、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指引作用是通过()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权利性规范
2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包括()。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30、下列哪些行为不是校园文明行为()。A.迟到旷课 B.乱扔垃圾
C.公共场合情侣举止过度亲密 D.上课时不关手机
三、判断题(20题)
1、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所以上网没有道德约束。()
2、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3、爱情就是要“我的心中、眼中只有你”,其他人都不在乎了。()
4、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懒败家门。()
5、大学阶段的爱情都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是填补感情的空虚。()
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因此,保护环境 与我们大学生没有关系。()
7、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8、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动力,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9、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10、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法制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
1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12、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13、劳动争议发生后,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是必经程序。()
14、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15、非婚生子女和生父母的关系与婚生子女和生父母的关系是不相同的。()
16、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无论任何情况下都须征得军人的同意。()
17、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随着夫妻关系的解除因此而消除。()
18、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同一顺序继承人。()
19、婚姻家庭关系仅需要道德来维系即可。()
20、我国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民政部门。()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B 3.A 4.D 5.D 6.C 7.D 8.D 9.D 10.A 11.D 12.B 13.D 14.C 15.A 16.B 17.C 18.D 19.A 20.D 21.B 22.A 23.C 24.C 25.C 26.B 27.B 28.B 29.D 30.A 31.B 32.A 33.C 34.A 35.D 36.A 37.C 38.A 39.B 40.A 41.D 42.B 43.B 44.D 45.B 46.D 47.B 48.D 49.C 5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BD 4.ABCD 5.ABCDE 6.ABDE 7.ABC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BDE 12.ABC 13.BCD 14.ABCD 15.CDE 16.ABCD 17.ABCD 18.ABCDE 19.ABCD 20.BD 21.ABCD 22.ABC 23.ABC 24.ACD 25.AB 26.ABCD 27.AC 28.ABC 29.ABCD 30.ABCD
三、判断题
1.X 2.X 3.X 4.√ 5.X 6.√7.√ 8.√9.√ 10.X 11.X 12.√ 13.X 14.√ 15.X 16.X 17.X 18.X 19.X 20.√
第二篇: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师范学院
本次作业我准备的内容是有关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我认为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从一个基本的行为做起。学习中 小品
《做一个行为优秀的学生》
互助互学的班集体
旁白:
这是一个明朗的早晨,一向爱迟到的花花今天来的特别早,花花最好的朋友 丽丽 象往常一样早早到了班级。
花花:哦,到学校了!我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看,我的新包拿着还真有点气质呢!
丽丽 :花花你怎么来这么早?是不是被我影响,爱学习了呀!以后早点到这和我一起读书,你一定不会挂科的!
花花: 快快快,帮个忙,上周课我睡觉没听课,不知道作业,告诉我作业是什么呀(告诉作业)
花花: 什么作业这么多,这么难?
丽丽: 哈哈,谁叫你上课不听老师讲呢?老师讲的可好了!花花:(打断)直接把你的作业给我看看吧!我今天还值日呢!丽丽:你抄了我的你还是不懂啊,不行,这样我不是在帮你。花花:丽丽,求求你了,就让我先看看吧。丽丽:那好吧!
花花:(抄作业)谢谢了,我先到教室去了!
丽丽:别看我这个月学习上有点马虎,但人可好了,乐于帮助人,很爱我们这个班集体。
师:(师上讲台组织上课)“同学们上课!” 师:讲课。。
师:现在我来点评昨天作业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完成的都非常好,特别是花花同学,平时有点马虎,今天作业完成的非常好!下课!(师生问好下课)(课下)
C:(悄悄过去)花花,今天我看到你和丽丽在小花园!D:花花,你不会在抄作业吧?肯定是!别和他一起玩啊。
C:花花,不懂的话你可以问我们嘛,如果我们讲不清楚你可以问老师啊!丽丽:他来问我了,我没给他讲清楚,时间又来不及了。他又要为大家值日呢!花花:(拿着作业)冲出教室去到办公室!(办公室:老师在办公桌前改作业)师:花花,有事吗?
花花:老师,昨天的作业我不会,我早上问了丽丽,他给我讲的我听不明白,你能再给我讲讲吗?以后上课我一定认真听。(静态:师给花花讲题)(花花自己一个人反思)
公共生活中
寻找丢失的品德
在我们这个美好的社会大家庭中,有许多人不讲礼貌,没有最起码的做人道德。这些人,已经丢失了人生中最值钱、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品德。在此,我想就这一点说一说,帮助那些人找回丢失的品德。
自古以来,中国就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时候的中国人,懂礼貌,讲诚信,因此得名。可现在呢?虽然有大多数人仍然拥有基本的品德,但是有些人就不同了。小至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至杀人抢劫,伤天害理。这些人无恶不做,不仅丢失了品德,也扰乱了社会治安。在此,我想问一问这些人,你们对得起“礼仪之邦”这个高尚的称号么?你们那些最起码的品德去哪了?
雷锋叔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学习的,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那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也许有人会说,雷锋已经过时了,他的品德不值得我们学习了。不,他没有过时,他的品德也没有过时。你看,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也有“活雷锋”出现么:公车上,“雷锋”给需要座位的人让座;街道上,“雷锋”给老人和小孩让路,草坪旁,“雷锋”正……难道这一个个“活雷锋”,就不值得我们去追寻吗?
记得寒假里,我跟奶奶出去玩。上了一辆公交车,由于是节假日,车上特别多人,已经没有座位了。奶奶刚刚走到公交车中间,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乘客都站起身来让座。最终,奶奶坐在了一个年轻的大哥哥的座位。看到这一情景,我不禁从心底里感激、敬佩这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也许这次让座只是他们高尚品德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他们这善意的举动,却帮助了一个又一个人。除了让座,还有很多很多,例如:买票时,大家都有秩序的排队;上下车时,大家都有秩序的谦让;交通灯前,大家都耐心地等待绿灯……
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需要,也是人们品德高尚的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遵守社会公德,就是遵守公共场所和学校、家庭以外的公共生活之中的行为准则,例如: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千万别小看这些一举一动,因为讲公德守秩序是一种文明行为,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而,它也能看出我们的品德是否高尚。
只要人人遵守社会公德,那丢失的品德就会找回来,中国就会成为一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道德修养的认识
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
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品德包含在修养之内,身不修则德不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可见,真正的品德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全部。
良好的修养乃是人在其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播种一个思想,你会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道德,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网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个人修养与个人理想的境界,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爱情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一般来说,人发育到一定时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异性的要求,人类依赖这种性能,繁殖后代,延续种族,这是人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这种追求异性的生理要求是产生爱情的自然前提。
恋爱中的道德:
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恋爱。恋
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须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尊重人格平等
1)恋爱中要彼此尊重人格的平等,就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双方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恋爱必须建立在双方关系平等人格独立、双方互敬互爱、共同进步、多为对方考虑的基础上,不能出于对爱情的错误理解,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者依附于对方而失去“自我”。对对方予以任何形式分束缚和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承担责任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爱情要求为对方付出的要比从对方那儿得到的多,主动自觉地对爱情承担责任体现了爱情的高尚性。爱情的高尚性首先表现为以责任和奉献为最重要的基础,责任是起码的要求,奉献是最高的爱情体现,爱情的真谛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3)文明相亲相爱。恋爱中要举止得体、相互尊重,在公共场所出入和恋人独处都要遵守社会公德和恋爱道德。爱情不仅要互尊互爱,纯洁专一,表达爱情的方式也应当是含蓄和文明的。那种过于直露、有失文雅,甚至不分场合地表现不雅举动的行为,有庸俗化的倾向。不含蓄,不文明的行为方式会大大失去恋爱的美学价值,也会遭致社会舆论的非议和批评。婚姻与家庭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婚姻与家庭的内涵:
①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夫妻关系。②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他为每一个人的生存提供基本环境,并为人的社会化创造基本条件。
④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第三篇:第五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五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本章内容:第一节 社会公德;第二节 职业道德;第三节 家庭美德;第四节 个人品德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公共秩序以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难点:1.在公共生活中认真践行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做到知行合一;2.掌握职业的内涵和本质,以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四、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讲授法、案例法、问题讨论法相结合。
五、课时:2课时
六、掌握内容:
1.公共生活的特征;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4.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5.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6.恋爱中的道德规范;7.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8.何谓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作用是什么?9.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礼遇”:不遵守公共生活的规范!不讲究社会公德!
第一节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和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的生活。
公共生活不同于具有一定封闭性和隐秘性的私人家庭生活,它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幻灯片)所以说,内外有别,必须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言行。那样,于人于己都是件好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1920年,16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1)社会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幻灯片:中国式过马路、中国人过马路跟日本人过马路的区别)
从公共生活的特点可见,公共生活容易走向无序状态。因为群体生活中的每个人的性格、旨趣、思想、利益都不同,但他们又不得不在一起生活,这就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而无序的社会必然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然而,人必须过公共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就必须遵守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含义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公共秩序就是指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人的存在既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人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出发,去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2.维护公共秩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国民的公共行为文明,无疑会提高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相反在公共生活中,较多的人,不遵守社会公德,不遵守法律,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公民的素质不高,这样的人,既不关心他人,也不关心国家,这样的人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恩格斯说过,社会公德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列宁也认为,所谓社会公德,就是“公共生活规则”。这种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千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要求。
(幻灯片)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幻灯片: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顾名思义就是在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的生活。比如,浏览新闻、交友、打游戏等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生活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应该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幻灯片:案例)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共守七条底线)
我们大学生,要自觉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时也要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底线。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职业道德
职业是指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做作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 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表现为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幻灯片:沈浩、吴斌的事迹)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讲求信誉。
(幻灯片:替哥还债)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如宋朝的包拯。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服务群众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从业人员都是群众中的一员,既是为别人服务的主体,又是别人服务的对象。每个人都有权享受他人职业服务,同时又承担着为他人做出职业服务的义务。
5.奉献社会
所谓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生活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是从个人的、工具性的和物质需要的角度来看职业,就必然会忽视职业生活中所具有的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内涵。
2.服务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和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当该尽早确定今后的就业目标,利用大学时间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
(幻灯片:先就业,后择业)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应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具备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的创业勇气。只有勇敢的接受创业的挑战,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才能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既不能拘泥于陈规,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幻灯片:提高创业能力)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吸引着人们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羡,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幻灯片:大学生恋爱3特点)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幻灯片:案例)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责任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温暖的一杯茶。
(幻灯片:结婚誓词)
3.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没有道德的护佑,爱情也不会长久。马克思在教育热恋自己二女儿劳拉的拉法格时曾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这就是马克思所提出的对恋爱者的行为举止的道德要求。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在家庭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
尊敬长辈,爱护幼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人格上的平等,也表现为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子女。
3.夫妻和睦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今天所强调的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4.勤俭持家
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既要勤劳致富,也要量入为出。
5.邻里团结
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关系,要做到尊重邻居的人格、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爱情里一个人加一个人只等于一个世界!淡淡的牵挂是友情 深深的思念是爱情。
红颜知己指男的称呼自己的女性朋友,一般不是指情侣关系的好朋友 蓝颜知己指女的称呼自己的男性朋友,一般不是指情侣关系的好朋友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目标,认为“没有爱情,活着有啥意思”,成天沉湎于爱情之中,一旦失去爱就悲观厌世。过分追求爱情,必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在人生中,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于事业。培根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或认为恋爱时机已经成熟,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随大流。这种盲目的、缺乏自主性的恋爱,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可想而知的。4.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
重在“体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实用主义恋爱宗旨,本着这一思想他们都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采取一种追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开始自己在校园里的爱情生活。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应该正确对待“失恋”问题,应该做到失恋不失德。不能转爱为恨;失恋不失态,不能消极颓废;失恋不失志,不能贻误正常学习生活;失恋不失命。不能出现意外。
(幻灯片:失恋者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大学生应该处理好几种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三、弘扬家庭美德
1.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营造良好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整个社会的风尚有重要影响。如果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正起来。
3.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是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格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的特点:
其一:实践性,其二:综合性,其三: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
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自觉性。2.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最后,应学会自知自胜、自我扬弃,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根本途径: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1.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2.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3.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重点探讨了第五章的相关内容,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把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具体要求,加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方法,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锤炼高尚品格,从而为今后走上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篇: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推荐]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3、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环境保护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4、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5、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劳动法 就业促进法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6、大学生的择业就业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树立正确择业观:
树立冲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关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7、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8、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9、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10、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婚姻法:
5项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计划生育
6项禁止性规定:
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3、禁止重婚;
4、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5、禁止家庭暴力;
6、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条件和程序:结婚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3个必备条件: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条件: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法定程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结婚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离婚的方式和后果:
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为保护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需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离婚的后果: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0周岁以上的子女可按照其意愿归属,哺乳期内子女由母亲抚养),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离婚后财产问题:愿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则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继承法:
遗产:公民(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利益。
4种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法定继承: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财产继承制度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和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顺序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P.S.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无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统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份额应均等,对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予以照顾。
继承权的丧失:(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2)为争夺遗产而谋害其他继承人;(3)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应继承的财产。
遗嘱继承: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按他生前所立的遗嘱内容,将其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指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优先于法定继承)。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公共利益 P.S.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18周岁以上的心理智力发育健全的人;16-18周岁能以自己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支出来源的公民。遗赠:指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亡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遗嘱的形式:(1)公证遗嘱(不能委托他人办理,遗嘱人要签年月日);
(2)自书遗嘱
(3)代书遗嘱
(4)录音遗嘱
(5)口头遗嘱
11、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12、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第五篇: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教案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教案
教学知识目标:
1、掌握公共、职业、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3、明确提高个人品德与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学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素养、恋爱婚姻家庭美德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2、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成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关系。
2、深刻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
3、把握职业道德的内容。
4、掌握结婚的条件。
教学难点:
1、如何在未来劳动市场上签订一份合法的《劳动合同书》。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学热点:
在现今社会上,人们之间越来越冷漠,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漠视法律暴力恐怖事件频发„„,这一切都和人们的社会公德素养息息相关。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应地加强公德建设,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
人们的社会生活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这也是人们个人品格形成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规范,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的概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或公共环境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生活。它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方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思考】请学生思考:您认为哪些属于现代的公共生活?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各种秩序。公共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二)当代公共社会生活的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非常广泛,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从传统交往向现代交往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交往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等。
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发展: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现代社会已经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感受】通过图片请大家感受:“抱抱团”——来自陌生人的关怀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化的要求就越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公共生活便无法正常运转。实际上是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问题,是是否尊重他人,合理定位自己的问题。比如交通,大家对堵车都是有意见的,其实许多是由于不遵守秩序造成的,违规停车、抢行造成事故等等。公交站上人多车挤。非常混乱,各地大同小异,只有大连,乘客能够做到自觉排队,很有秩序。物质设施是硬件,思想道德是软件,需要相互配合。娱乐业也是有秩序的,你可以喧泄,蹦的,但它也有自己的秩序,你不能砸东西。网络秩序是当前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题,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道德规范缺失现象很严重,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利用黄色内容、BBS上人们的发言常常出现情绪化的叫骂,还有网络诈骗等等问题。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2011年,日本大地震过后,与大自然肆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如此重创袭击下,日本内部社会秩序却保持了极其稳定的状态,令外界印象深刻:市民上街避难主动让出主干路,楼道避难分坐两旁让出中间通道,安静地排队候车或商场购物,人们井然有序地步行回家,公共电视台多种语言播放震情及自救方法,学校、公园等公共避难所迅速搭建简易厕所等设施,这些场景呈现出的,是一幅全景式的高效、专业应对地震和次生灾害的公共秩序场面。
反之,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活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从而使公共秩序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国家距离这一点有差距,不遵守社会秩序,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制假贩假,欺骗,三角债。如网上购物,缺少诚信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是其造成的信任缺乏却影响到行业的发展。盗版光盘泛滥,造成国内没有人敢大量投入生产正版光盘,因为如果效益好立马会被盗版。三鹿奶粉事件导致现在国内奶粉行业不景气,许多中国人都选择购买国外的奶粉。另外,瘦肉精事件、染色普洱茶事件、皮鞋果冻事件等众多事件,体现出我国经济市场上诚信缺失的现状,导致经济不能健康的发展。
反之,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例:北欧小国芬兰的发展。良好的公共环境、高效的公共机构和完善的公共秩序是北欧小国芬兰——一个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的小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重要原因之一(这是芬兰第三次名列第一)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包含着对秩序的要求,人们生活质量需要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权利的保护。《诗·大雅·民劳》里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就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宗旨,其衡量指标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体现为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居住和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民文明程度、秩序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化也包括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泰坦尼克号中感人的一幕,就是在灾难来临时贵族们依然保持生命的尊严,有人恐惧和混乱,也有人依然演奏,或是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危机时刻的表现表明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此外911事件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非常有秩序,人们排队从电梯一侧往下走,消防队员从另一侧往上冲,互不影响,给盲人让路,妇女孩子得到照顾。表现出了一个民族整体的良好的文明程度。
在我国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公共生活中依然可以见到一些公德缺失的现象。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视频】 小品《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为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讨论】你做过以下类似的不讲公德的事情吗?有何看法?(图片展示)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社会公德的五点主要内容: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保护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举一些案例说明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学生认真听取案例与情境,结合社会公德基本要求的五点内容,大胆谈谈自己的思考或是选择。最后,教师简要总结,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与个人生活,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道德选择与道德讨论,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国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公德,是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和关爱他人,并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三)爱护公物
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精心保护公共财物。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负责任。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有必要的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二、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适用范围: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害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为四类:
1、扰乱公共秩序
2、妨害公共安全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4、妨害社会管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主要有五种类型的处罚方式:
1、警告
2、罚款
3、拘留:15日以内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5、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的规定向主管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第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三,煽动民族分裂
第四,有充分根据认定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进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应在5日前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在依法获得批准后才能在指定时间和路线进行,否则违法。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通行原则:
1、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2、行人应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交通事故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辆驾驶人应:1.立即停车,保护现场;2。造成人身伤亡的,立即抢救,并迅速报警3.未伤亡的,且无争议的,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否则报警。人身伤亡的损失,一般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超过限额的,如果是机动车辆驾驶人的责任,则由驾驶人全额赔付;如果是行人的过错,则可以减轻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如果行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环境保护法》 1.立法原则:
2.经济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 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5.环境保护的对象:大气、水、土地、矿产、森林等 6.环境保护制度: 7.环境规划制度 8.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0.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投产 11.限期治理制度 12.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3.许可证制度 14.排污收费制度
【案件聚焦】企业负责人因污染环境被判刑
启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善待自然,保护生态,不仅是一种美德,同时更是一份历史责任!我们承诺:积极传播环保观念,细心呵护一草一木,为子孙后代留一汪碧水、一方净土。我们坚信,哪怕是自己一个细微的环保行为,都是在为人类的未来播种绿色的希望。金钱不是太阳,绿色才是希望!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链接】身份证生成器VS网络实名制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范四类行为:
1.保障互联网安全(例如,危害国防建设,侵入计算机系统)2.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例如,诽谤,造谣,煽动民族仇恨)3.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例如,侵犯知识产权,淫秽的网络链接)
4.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安全(例如,删除、篡改电子邮件)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制定和形成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恩格斯。同学们到学校、医院或者一些公司去,都可以看到一些守则、公约、条例,口号等内容,这些是特定行业的部分职业道德要求。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良好工作态度在职业行为中的体现。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即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任。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爱岗敬业不仅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坐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一旦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仅正常的职业关系遭到破坏,利益遭受损失,破坏社会公正,而且会损害个人或团体的形象,从而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双输结局。
3、办事公道 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害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办事公道是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办事公道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基础。
4、服务群众
【资料】某生产洗衣机的公司以满意服务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一切从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这不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得了较高声誉,而且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利润。有一次,顾客反映洗衣机排水不畅,经常出现堵塞的现象,公司马上派维修员去修理。但是,经过维修员的检查,没有发现洗衣机有质量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家民经常用洗衣机来洗地瓜,造成泥沙堵住了排水管。这原本不属于洗衣机的质量问题,而是使用方法不当,公司可以不负责任。然而,考虑到不同群众的需要,公司适时地研制出了一种适合洗地瓜等带泥沙东西的洗衣机,从而满足了这些群众的需要,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同时也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课堂讨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依法治国是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以及正确处理有关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法
《劳动法》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二)就业促进法
该法明确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三)劳动合同法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每个同学上大学,都希望毕业时能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但大家也看到听到一些不利因素,说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思考讨论)
[小结]从大家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大家普遍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但同时,正如有的同学所说的那样,社会还是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否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学到真才实学的本领,自己是否优秀。一个优秀的人才,就业形势再严峻也是用人单位争着要的香饽饽。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看图片。从图片,我们已经非常直观地看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远远赶不上劳动力的增长。到2015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10亿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我国每年劳动力的供求缺口保守估计在2000万以上。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114万发展到2014年的727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而从就业率来看,在逐年降低。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成熟健全的就业机制,包括发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迅速及时的就业信息,充分透明的市场竞争,自由自主的劳动力流动,合理高效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以及对“准劳动力”的有效引导与分流。而现阶段我国的就业机制,还极不完善,许多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比如,职业的引导与分流,就业机制应该引导大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合理分流职业,但由于就业机制引导和分流不力,使冷热专业和职业出现了热的过热、冷的过冷,热门专业和职业挤破门坎,出现“人找岗位”,而冷门专业和职业找不到人,出现“岗位找人”。比如,计算机专业,2000年供需比是2:1,到了2004年供需比变为20:1;会计专业,2000年为2:1,2004年为8.2:1。目前生物制药、城市发展、现代物流、汽车与成套设备、新材料等专业,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广大基层、农村人才稀缺,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2.3名。可见,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难,并不是大学生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大学生的就业难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就业难。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此外,缺乏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的不充分,也是大学生不能按时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在就业问题上,许多人的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存在“等”、“靠”、“要”思想,就业脱离实际,期望值过高。比如,有的大学生找工作,非大城市不去,专业不对口不去,待遇不好不去(比如月收2000元以上),工作环境不好不去,宁可待业也不愿降低“身份”到中小城市、西部、基层和低薪的单位就业;还有同学缺乏主动性,不多方寻找就业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总是幻想着用人单位会找上门来,或者学校会想法联系用人单位,或者家人亲属会想办法找工作,依赖、等待思想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中遇到几次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愿再出去联系用人单位,消极“待业”(等待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什么是就业、择业和创业?大学生需要树立怎样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就”意味着靠近、接受、开始,就业就是找到职业,开始工作。“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择业就是选择和决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拓展,创业就是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新的职业领域和新的工作业绩。不论是就业、择业还是创业,它们都存在着对职业和岗位的选择和创造,即就业和就岗,择业和择岗,创业和创岗。在就业、择业和创业三者中,要遵循下列顺序: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即先找到工作,再在几种工作中选择一种,在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去创业。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考虑。因为就业是获取生活来源的途径,择业需要有业可择,而创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就业、择业是创业的基础,不要好高骛远,本末倒置,动辄创业。要先解决生计,然后再选择职业和岗位,最后努力创业,创业是就业和择业的内在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择业观,是以个人选择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多元的就业择业观。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职业活动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但职业对于人来说并非只有工具的意义,它还具有目的性,即它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是从个人的、工具性的和物质需要的角度来看待职业,就必然会忽视职业生活所具有的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内涵。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因此,我们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一个谋求生存的“饭碗”,而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内含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择业必然有选择的标准。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比较现实,在择业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条件舒适而稳定”、“名声好”或者“社会地位高”的职业。这样的选择本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愿望和当前的需要,还要把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当前需要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既着眼现实,又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那么,用人单位最注重大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央视《东方时空》节目对大学生就业“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学习能力51%,团队合作42%,执行能力36%,创新精神24%。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能够帮助别人。
2、提高创业的能力。
创业是艰难的,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就要做好准备,创业时还需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的因素。
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很高,这点应该感到欣慰,但是大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实施有点困难,对商机的把握还是比较弱,没有丰富的人生和社会阅历以及职业的观察和资金的积累等都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所以创业的成功率不是很高。在大学里,大学生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专业学好,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准备,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已经具有了以上的创业条件,那么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项目和团队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你肯定要有一个能够吸引投资者眼光的项目。另外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要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共同的志向和信念。——江西奥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副总经理金健。
学习能力、项目、团队
3、要有创业的勇气;
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成功的人少,失败的人多。创业的难度越大,就越具有挑战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畏难怕险,顾虑重重,不是创业的心态,创业需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有一种豁出去的拼搏精神,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一)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有人说,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现在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了,现在可以不用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了。那么,现在真的可以不用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了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艰苦奋斗、艰苦创业?
„„(思考讨论)
[小结]我们认为,不仅现在仍然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而且今后任何时代都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原因有几点:
1、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经过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实现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不是指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干革命”,而是指干成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经过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实现的。
2、艰苦锻炼是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所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环境能够磨炼意志,挖掘潜能,发挥才智。要真正成为人才,就应该是一个敢于面对艰苦的勇者,是一个善于战胜艰苦的强者。中国古人历来所强调的做人要立大志、吃大苦、耐大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会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的体验,才能在艰苦中受到锻炼,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逆境为顺境。“在艰苦中锻炼”的本质,是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也是对人生历程的自觉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格言警句都旨在说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是成长、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3、祖国各地城乡的基层单位求贤若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单位,相对来说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要艰苦一些,但是那里对人才的渴求最为强烈,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面向基层择业、就业和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现实意义越来越大,这也是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所作出的明确引导。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既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多种鼓励和保障措施。
(二)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对于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来说,什么是自我成才的最佳选择?这是一个不能不严肃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除了要经受艰苦的锻炼外,还要有在实践中成才的追求,社会实践是铸造人才的“熔炉”。
成为人才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人才不只是指具有特殊才能的社会精英,普通人同样也能成为人才。衡量人才应“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而应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要成为人才,只有通过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铸造人才的大熔炉。实践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且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在实践中成才,最为现实和最为迫切的,莫过于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农村和边疆的发展繁荣,那里也是最需要人才,最有利于大学生脱颖而出、成才成功的广阔天地。建国以来,许多英雄模范、专家学者、热血青年,正是在面向基层、扎根农村、献身边疆的艰苦实践中,找到了增长学识、施展才华的舞台,开拓了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道路。
[课后思考]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如何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
[模拟活动]人才招聘:自荐材料准备;求职面试。
[过渡]古人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说的是立业成家。前一节说了就业、择业和创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就可以考虑成家生子了。第三节,树立正确的爱恋婚姻观。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中的的道德规范 真正的爱情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它使恋人们为维护自己在对方眼里真、善、美的形象,不断地扬长避短、自我完善,使爱人者与被爱者都日趋高尚。正是如此,法国剧作家莫里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教会我们重新做人。”可见,“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善”,爱情只有与道德相连,才会生死不渝。恋爱中的道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尊重人格平等
尊重是爱情的前提条件,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有的同学说,他不尊重我,但他爱我。这种没有尊重的爱情只能沦为统治和占有。尊重,表现为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和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即使你的爱是真诚的,也无权强迫别人违心地接受。同时,任何一方都不能屈服于某种压力,勉强去爱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明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还低三下四地穷追不舍,甚至遭到拒绝后还纠缠不休地行为,是抛弃自尊地人格上的自我贬低。而那些凭借自己的某些优越条件,把对方迷得神魂颠倒却乐在其中得行为,或把感情当儿戏,恋爱只是为了“试一试”、“玩一玩”,“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恋爱心态,是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不仅伤害了对方,也玷污了自己纯洁得情感世界。已经建立起恋爱关系得男女青年,在生活上应该互相信赖,尊重对方的理想、兴趣、工作、社交等权利,切忌把对方当作自己得私有物,限制对方的自由。恋爱中的任何无端的猜疑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
2.自觉承担负责
恋爱的目的在于寻找终身伴侣,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能视同儿戏。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对方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有的人谈恋爱时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纯粹时为了摆脱个人的寂寞与无聊,或者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这是对爱情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恋爱的过程当中,也要做到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尤其时男生,需要有爱护女朋友的责任感。如在理性对待恋爱中的性行为和中止恋爱关系时要严肃负责,不应采取轻率的态度,要周全考虑,尽量避免“不该发生的故事”。
3.文明相亲相爱
处于恋爱中的男女青年,感情始终时热烈而浓厚的。随着感情的发展,恋人间慢慢地出现一些小心翼翼的亲昵举动是很正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恋人们可以不分场合地勾肩搭背,旁若无人地搂抱亲吻。“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爱人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为随意流露的热情和过早的亲昵。”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在恋爱时总是热烈而持重,亲密而羞涩的,人的感情世界是非常神秘、微妙的,与其直截了当地表露爱慕,不如让恋人自己慢慢地去品味更能促进爱情地浓烈。长久。含蓄、文明的恋爱方式是良好修养的表现,是对恋人的尊重合热爱。那种举止轻浮和对情欲肆无忌惮的放纵,是对爱情的践踏,决不应是大学生的明智之举。
[讨论]如何看待校园里不文明的恋爱行为?
(课件展示校园各种不文明恋爱行为的图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摆正爱情与学业的位置
有人说,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事业,二是爱情。这就说明了爱情的确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和唯一,事业发展才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我们要处理好事业与爱情的关系,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对大学生来说,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很多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恋爱不管怎么说,也是“副业”,不能本末倒置。应该树立“学业第一”的观点,合理安排时间,营造能够促进学业腾飞的美好爱情生活。
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两种可能性:
一是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恋爱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恋爱关系处理不当,恋爱使人过度分散精力、情绪不稳、烦恼不安、成绩滑坡。
在现实的校园恋情中能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的是极少数。主要表现为:一是“急”,一进校门就忙着找对象,过早地陷入情网;二是“过早分”,一旦得到爱情,就过分狂热,失去节制,整天忙着写情书,赴约会,形影不离。他们整天考虑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式、送什么礼物、如何讨对方欢心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大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阅历短浅、理性不够,恋爱过于投入,必然影响学习。
2.避免混淆爱情与友谊的界限
(1)友谊和爱情是有区别的,表现在:
①性质不同。友谊是朋友之间一种平等的、诚挚的、亲密的,相互信赖的关系,感情上表现为平和、沉静、坦诚。爱情则是一对男女相互之爱,源自异性间的吸引,感情上表现为热烈、奔放、激情难抑。一段友谊会让人心情愉快,但显得平静;而一份爱情往往让人激动,甚至无法入眠。
②状态不同。友谊是“开放”的,朋友可以遍及天下。而爱情却是“封闭”的,它是一对男女之间的隐秘之情,不容许第三者涉足。
③感情深度不同。爱情既是友谊的延续,又是友谊情感的升华,它是建立在性爱基础之上的,因此,爱情成为人类感情中最复杂、最微妙的综合体,是两性之间心理空间最为接近的一种情感活动,是贴心之情、炽烈之情。但是,友谊只是相互敬仰之情,不管有多么深厚,都不存有半点性欲的念头。
④道德要求不同。友谊关系主要承担道德义务。朋友之间要做到忠诚、友爱、互助,要讲原则、明是非。而爱情在缔结婚姻关系后,就不仅要承担道德义务,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婚姻家庭受法律保护的。
(2)友谊与爱情也有联系。
那就是男女之间的友谊有可能发展为爱情,但这不是必然的。友谊要表达的是友爱,爱情要表达的是性爱和情爱,所以不要错把友谊当成爱情。当你还没有爱上对方,不想把友谊上升为爱情时,千万要把握住两者的界线,要与异性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使对方想入非非;当你发觉对方已经爱上你,而你又不准备与对方确定恋爱关系时,你一定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含糊,以免对方总抱希望,甚至纠缠不休,使双方陷入困境。
在男女之间是可以存在友谊的,也是需要友谊的。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最需要的人际关系是友谊,而不是爱情。没有学会与人结成真挚友谊的人,没有在同挚友进行交往中感受到巨大幸福的人,也不会感到爱情的巨大幸福。我们主张男女同学在广泛开展各种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理解他人,认识自己。既不能仅为性爱才去接触异性,也不为因避恋爱之嫌而回避异性,抛弃友谊。
3.学会走出失恋伤心地
(1)关于失恋,我们应当树立这样几种观念:
①失恋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如果我们承认恋爱自由,失恋就是正常的,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现象。历史上很多名人也失恋过,如恩格斯、贝多芬、居里夫人等,何况我们普通人。
②强扭的爪不甜。如果对方觉得大家合不来,对你没有了感情,换句话说,无法再建立“心理相容”,没有共同的话题,这时勉强下去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友好地分手。一方面,勉强维持出现裂痕的恋爱关系,即使可以暂时避免失恋的痛苦,却可能为今后的离婚埋下伏笔,离婚将是一个更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两个志趣不同、性格各异的人勉强在一起,虽然可能成为法律上的福气,但不可能有幸福的爱情生活。
③失恋有时还是一件幸事。引起失恋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见的一种原因是一方不讲道德、见异思迁、背弃信义而引起恋爱波折。这种人纯粹是一种爱情骗子,即使今天不暴露出来,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也会滋生各种事端,给你带来难堪。这类恋爱关系早解除早有利,丝毫不值得我们留恋。
(2)应该如何走出失恋的痛苦呢?
①失恋而不失志。不要因为失恋而模糊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结束自己的生命。
②失恋而不失德。不要一时冲动,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有的人失恋后散布对方的谣言,进行造谣中伤,只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度量,降低自己的人格。
③痛苦转化为动力。善于以失恋的挫折作为人生奋发向上的动力的人,就是生活的强者。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婚姻和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在婚姻家庭中更应该遵循下列道德规范:
1、尊老爱幼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讲求父慈子孝的国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映了人们对需要给予特别关爱的老人和儿童的深厚情感,因而成为世代相传的道德信念。
讨论:现代独生子女的社会中,作为家庭生活压力的主要承担者——夫妻应该如何对待彼此双方的父母及后代。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在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表现在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
3、夫妻和睦。夫妻和睦相爱,在家庭交往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由夫妻关系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4、勤俭持家。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懒败家门”,勤俭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社会富足的保证。勤俭持家既要做到努力工作,勤劳致富,也要量入为出,节约用费。在大学里,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应当勤俭以励志,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也应当勤俭以养德,不能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负债消费,更不能向父母提出超越正常需要或超越家庭经济负担能力的不合理要求。
5、邻里团结。现代家庭生活的一些困境:“城市中的碉堡”——人际关系的隔膜;独生子女的孤独——缺亲少爱。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处理得好,可互为助手,互为依靠;邻里关系处理不好,就会纠纷不断,矛盾丛生。其实,当家庭遇到困难甚至发生危难时,首先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是邻居,友邻的作用常常胜过亲戚朋友。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做到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宽以待人,团结友爱。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它为人们的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环境,并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家庭是引导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而家庭又是以夫妻婚姻关系为核心的。因此,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现代中国家庭的特点,加强婚姻家庭道德建设,对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要求每个家庭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品行,恰如其分地掌握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婚姻法
1、婚姻法的概况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调整对象来看,婚姻家庭法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只存在于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的男女双方之间;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此外还有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的关系,也有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等等。从调整的内容来看,婚姻家庭法既调整婚姻和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又调整由此而产生的财产关系。财产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的财产共有关系和相互扶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与赡养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等。
2、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包办、强迫的婚姻无效。
(2)一夫一妻。与两个异性共同生活,构成重婚罪;“包二奶”不合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3)男女平等。禁止重男轻女、男尊女卑。
(4)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禁止虐待妇女、老人和儿童。(5)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原则上只生一个子女。
(6)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3、结婚
(1)结婚的含义。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定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2)结婚的法定条件。包括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有: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第5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B、达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男女双方结婚的最低年龄。低于法定年龄,不得结婚。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岁,女不得早于20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男女双方必须在均无配偶的情况下始得结婚,如果现存婚姻关系尚未解除又与他人结婚,就构成重婚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结婚的禁止条件有:A、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是指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旁系血亲,是指除直系血亲以外的,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B、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如重症精神病患者不能结婚;重症智力低下患者不能结婚;患性病未经治愈的不能结婚;„„
(3)结婚的程序。指男女双方建立婚姻关系所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即办理结婚登记,它是结婚的形式要件。只有办理了结婚登记,双方的婚姻关系才算正式成立,夫妻间的权利义务才正式产生,并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结婚登记的具体程序是:当事人申请;婚姻登记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结婚申请进行审核与查证;婚姻登记机关在确认当事人的结婚申请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就可以进行正式的登录和记载,签发结婚证书。
(4)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无效婚姻(第10条)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具体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可撤消婚姻(第11条)指,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消婚姻。无效和被撤消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4、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夫妻间的人身关系,是指夫妻双方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在人格、身份、地位以及生育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指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父母子女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具体包括: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即经济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此外,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与婚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相同,不得歧视。
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指祖孙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赡养的权利或义务。兄弟姐妹之间有扶养的权利或义务。
5、离婚
离婚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涉及离婚的原则、程序和离婚后子女抚养及财产处理等问题。
(1)离婚的原则。离婚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男女双方自愿离婚或符合法定离婚条件的,应依法准予离婚。二是反对轻率离婚。离婚标志着夫妻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从而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对家庭和社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能滥用离婚自由。
(2)离婚的方式。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登记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
(3)离婚的特别规定。为了保护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婚姻法》特别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4)离婚后子女抚养、探视和财产问题。A、子女抚养: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方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履行义务。B、子女探视: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C、财产处理:离婚分割财产仅以夫妻共同财产为限,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以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
(5)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婚姻法》规定,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过错方应当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
点评:若是女方提出的离婚,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离婚。而大学生也因这件事影响到学业。大学结婚需慎重考虑。
(二)继承法
继承权是自然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遗嘱的指定,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1、遗产按照下列顺序法定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按他生前所立的遗嘱内容,将其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制定的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立遗嘱人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规定。
3、遗赠是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与其死亡后赠送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组织。受遗赠人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
4、遗嘱人和受遗赠人可以签订遗赠抚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个人品的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个人品德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它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或体现,反映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展示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其二,综合性。个人道德品质不是零碎的个人生活片断,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渗透并影响个人道德生活的 方方面面。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临时的、短暂的道德现象,它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使人形成一定的 道德思维或评价“定势”、道德意志力和道德行为习惯。
作用:(1)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3)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读、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成为道德修养。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大学生要按以下要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
2、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讨论】根据漫画图片,讨论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
2、省察克治的方法
3、慎独自律的方法
4、积善成德的方法
5、知行统一的方法。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的标杆,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条件。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一)讲法律。大学生思考和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以法律思维准绳。
(二)讲证据。要抓住两个关键:查清案件事实;正确使用法律。
(三)讲程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
(四)讲法理。思考与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